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加上后句,很明显, 前两句写景, 后两句抒情。
表达了对故人思念,惜别的诗。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除“峨眉山月”而外,诗中几乎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除“思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然而“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由它引发的意蕴相当丰富: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征。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
本来,短小的绝句在表现时空变化上颇受限制,因此一般写法是不同时超越时空,而此诗所表现的时间与空间跨度真到了驰骋自由的境地。二十八字中地名凡五见,共十二字,这在万首唐人绝句中是仅见的。它“四句入地名者五,古今目为绝唱,殊不厌重”(王麟洲语),其原因在于: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江行体验和思友之情,无处不贯串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这就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其次,地名的处理也富于变化。“峨眉山月”、“平羌江水”是地名副加于景物,是虚用;“发清溪”、“向三峡”、“下渝州”则是实用,而在句中位置亦有不同。读起来也就觉不着痕迹,妙入化工。
《峨眉山月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一首七言绝句,是他在初次出四川时创作的一首依恋家乡山水的诗。
这首诗通过描绘峨眉山上的秋月和平羌江水中的月亮倒影,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秀美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抒发了他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语言自然流畅,构思新颖精巧,意境清朗秀美,充分显示了青年李白的艺术天赋。这首诗被誉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峨眉山月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诗作,是一首依恋家乡山水的诗。
1、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秀美的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体现了诗人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操。
2、这首诗连用五个地名 “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这样精巧的点出行程,造成空间的迅速转换之感,让人感觉到行船之快,既传达出诗人即将离开故乡外出闯荡时内心的憧憬和喜悦,又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3、既传达出诗人即将离开故乡外出闯荡时内心的憧憬和喜悦,又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峨眉山月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诗作。这是李白初次出四川时创作的一首依恋家乡山水的诗,写诗人在舟中所见的夜景:峨眉山上空高悬着半轮秋月,平羌江水中流动着月亮映影。
《峨眉山月歌》主旨
这首诗涉及五个地名,渐次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复杂情感及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峨眉山月歌》赏析这是青年李白初次出四川时,因依恋家乡山水而写下的一首小诗。诗人乘着小船儿在夜里离开清溪,向着三峡沿江顺流而下。高悬于峨眉山头的半圆秋月映入平羌江中,随着奔流的江水一路跟随着诗人跳跃前行。当小船儿转入渝州以后,家乡的月亮就再也看不见了。这首诗虽然只有四句,却用了五个地名,同时还通过“半轮秋”月一线贯穿,巧妙地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清晰完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了。
“峨眉山月半轮秋。”“峨眉山月”写出了时间,从清溪出发的时间是在夜晚;“半轮秋”交代了季节,此次出行是在秋天,并且是个与象征一团一圆的“月满”相反的“月缺”的时候——“半轮秋”,足见诗人对家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的不舍和眷恋。作品把“半轮”与“秋”连在一起,有一种深远的意境,仿佛带着几分凉意,另外秋也含有残缺之感,不难看出这里多少渗透了些惆怅,然而又只轻轻带过,不显沉重。
“影入平羌江水流。”这一句诗人将目光从天上、山间回到船边,从写高挂于峨眉山头的“山月”转而写映入“平羌”的“水月”。一江秋水,载着“半轮”秋月,时缓时急地流动着。月光如水,水流月也走,既有一种流动的神韵,又有一种宁静的美。
《峨眉山月歌》原诗及翻译原诗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翻译
半轮明月高高悬挂在峨眉山前,青衣江澄澈的水面倒映着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想你却难相见,只能依依不舍顺江去向渝州。
李白简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李白祖籍陇西成纪(待考证),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李白的墓在今安徽当涂,在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峨眉山月歌》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诗作,通过描写诗人在舟中所见的夜景,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亲人和友人的感情。
从“夜发”“下”等词中,可见诗人的意气风发;从“思”可见诗人对家乡及友人的依依惜别情怀。
满意还望采纳
《峨眉山月歌》的译文:半轮秋月挂在峨眉山前,月亮的影子倒映在青衣江澄澈的水面上。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想你却难相见,只能依依不舍顺江去向渝州。全诗描绘了航程中清朗优美的秋夜月景,抒发了诗人心中对乡土的惜别之情。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唐代〕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赏析
前两句“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描绘了诗人行船江上所见之景,江月映在江水中,而诗人正在乘轻舟顺流而下,因此在诗人的眼中,峨眉山月看起来就像是随着江水东流,从此句中可以看到诗人与山月相嬉的情趣,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出川的喜悦心情。
后两句“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写诗人对峨眉山月的思念,实际上就是对故乡的依恋。诗人以象征着故乡的山月为友,全诗情感清朗舒畅,即使怀有离乡的愁情,也被乘流而下的轻快心情所冲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