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傅雷家书》是将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集子,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5月的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傅雷说,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好几种作用:
一、讨论艺术;
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
三、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
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
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爱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对傅聪的爱却没有沦为那种庸俗的温情脉脉,而是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位,把舐犊之情放在第二位。
正如他对傅聪童年严格的管教,虽然不为常人所认同,但确乎出自他对儿子更为深沉的爱。 该书由于是父亲写给儿子的家书,是写在纸上的家常话,因此如山间潺潺清泉,碧空中舒卷的白云,感情纯真、质朴,令人动容。 这本书问世以来,对人们的道德、思想、情操、文化修养的启迪作用既深且远。
扩展资料:
精彩片段
一、 傅雷的爱子情深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 每天清早六七点钟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
从上面语句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傅雷的爱子情深——对于长大的儿子,希望他茁壮成长,向外发展,但又不忍孩子远离身边。家长都是这样,从十月怀胎到一朝分娩,辛辛苦苦一步步将儿女哺育成人,为的就是希望子女才有所用,以后不至于露宿街头。然而,儿女成才之际,亦是离开屋檐独飞之时。作为父母,既为他们而高兴,也为此伤心难过,毕竟是骨肉之情。
二、 傅雷对儿子的鼓励
“以演奏而论,我觉得大体很好,一气呵成,精神饱满,细腻的地方非常细腻,音色变化的确很多。我们听了都很高兴,很感动。好孩子,我真该夸奖你几句才好。回想一九五一年四月刚从昆明回沪的时期,你真是从低洼中到了半山腰了。希望你从此注意整个的修养,将来一定能攀登峰顶。”
这是傅雷老师,听过儿子傅聪的录音后,对儿子所讲评的。这里面包括了,傅老师对儿子的录音,精细的分析,以及客观的赞赏。并且在后面提到了对儿子的希望。这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既要体现出自己对孩子的肯定,让其有努力拼搏的决心,以及会成功的信心。另一方面,也提出了自己的希望,给孩子指明了前进的路线,发展的方向。而我们当子女的,也应在父母指引的道路上,吸取父母的经验,取长补短发展自己的新道路。
三、 傅雷的嘱咐
“在公共团体中,赶任务而妨碍正常学习是免不了的,这一点我早料到。一切只有你自己用坚定的意志和立场,向领导婉转而有力的去争取。否则出国的准备又能做到多少呢?——特别是阅历方面,我一直放心不下。从今以后,处处都要靠你个人的毅力、信念与意志——实践的意志。”
千叮咛万嘱咐,父母心放不住。儿子面临社会千变万化,如何应对,作为父母百感交集。用自己走过的经验,提醒儿子少走怨路,多踏捷径。这是天下父母的想法。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父母心中托起太阳的希望。父母走的弯路,不希望孩子重蹈覆辙,希望他们能比自己“更上一层楼”。
傅雷家书两则的中心思想:
第一封家书写作的时间是当儿子精神消沉的时候;
第二封家书写作的时间是当儿子欣喜成功的时候。这两封家书从两个方面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那一份动人的舐犊之情。
扩展资料: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在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是写在纸上的家常话,因此如山间潺潺清泉,碧空中舒卷白云,感情纯真、朴质,令人动容。
《傅雷家书》是将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集子,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5月的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一、人物性格特点:
傅雷: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对亲人(主要是儿子)无私的热爱,有良知,为人坦荡,禀性刚毅
傅雷夫人:因材施教,教育思想非常成功。
傅聪:刻苦用功、先做人、后成“家”、生活有条有理、严谨、热爱音乐。
傅敏:正直、善良、勤勤恳恳。
二、《傅雷家书》概要:
《傅雷家书》是将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集子,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5月的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傅雷说,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好几种作用:
1、讨论艺术。
2、激发青年人的感想。
3、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
4、做一面忠实的“镜子”,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才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扩展资料:
一、阅读感受:《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更是既平凡又典型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刻写照。这些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是父子的真情流露,再加上傅雷深厚的文字功底和艺术修养,这些文字生动优美,读起来感人至深。读者能从中学到不少做人的道理,提高自己的修养。
二、书中名言:
1、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
2、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
3、自己责备自己而没有行动表现,我是最不赞成的。
4、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你也不会落伍。
三、精彩片段。
1、傅雷的爱子情深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 每天清早六七点钟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
从上面语句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傅雷的爱子情深——对于长大的儿子,希望他茁壮成长,向外发展,但又不忍孩子远离身边。家长都是这样,从十月怀胎到一朝分娩,辛辛苦苦一步步将儿女哺育成人,为的就是希望子女才有所用,以后不至于露宿街头。
然而,儿女成才之际,亦是离开屋檐独飞之时。作为父母,既为他们而高兴,也为此伤心难过,毕竟是骨肉之情。
2、傅雷对儿子的鼓励
“以演奏而论,我觉得大体很好,一气呵成,精神饱满,细腻的地方非常细腻,音色变化的确很多。我们听了都很高兴,很感动。好孩子,我真该夸奖你几句才好。回想一九五一年四月刚从昆明回沪的时期,你真是从低洼中到了半山腰了。希望你从此注意整个的修养,将来一定能攀登峰顶。”
这是傅雷老师,听过儿子傅聪的录音后,对儿子所讲评的。这里面包括了,傅老师对儿子的录音,精细的分析,以及客观的赞赏。并且在后面提到了对儿子的希望。这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既要体现出自己对孩子的肯定,让其有努力拼搏的决心,以及会成功的信心。
另一方面,也提出了自己的希望,给孩子指明了前进的路线,发展的方向。而我们当子女的,也应在父母指引的道路上,吸取父母的经验,取长补短发展自己的新道路。
-傅雷家书
《傅雷家书》这本书激发了傅雷对中华民族,对儿子浓厚的爱。信中特别强调的是一个年青人怎么做人,怎样看待日常生活。傅雷用自身的历经言传身教,文化教育儿子待人接物要谦逊,礼仪知识要得当;遇窘境不怕困难,获奖励的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有造型艺术,人格的自尊,做一个“德艺兼具,人格优异的艺术家”。
《傅雷家书》,充斥着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期待,关怀及不容乐观规定,弥漫着浓浓父子情深。它要我觉得像中国戏曲那般给人以清新脱俗的气氛和无限的回味无穷。
傅雷把教导儿女当做了对社会发展,对伟大祖国的一项荣誉的责任和义务。并不是每一个父母都可以把教导提高到这类人生境界,但对儿女的关心爱惜,则是永恒不变的,不会改变的。
我的父亲学历不高,长期闯荡累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父亲把教导我当做关键任务,他在我身上损耗的时间精力和精力众所周知。每每亲朋好友称赞我突出成绩时,总没忘记夸一夸父亲这一“大忠臣”,而父亲满是丘壑的衰老的容貌上总是会显现出幸福快乐的笑貌。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父亲开始在我耳旁“絮叨”,大约便是些生活哲理,为人处事方法。那就是,不明事理的我总觉得深恶痛疾,经常敷衍塞责。不清楚傅聪是否有抵触过这类“絮叨”但是要来是没的。他详细的保留了父亲的信件,储存着该笔精神食粮。现如今,我慢慢了解了父亲,也慢慢重视父亲的谆谆善诱。尽管父亲的批评我不能以书信的形式储存下来,但在我的心里,那始终是一笔无价之宝的财富。
父亲仍然繁忙,仍然“絮叨”,仍然用希望而严苛的眼光注目着我。不知不觉看到父亲头顶有星光闪出,细心一看,发觉父亲秀发又白了两根,眼尾的皱褶又深了一些。每每这时,我还想说:“父亲,您不辞辛劳了半辈子,该歇一会了。”可愚昧的我自始至终说不出口。
父亲,在我的心里,您一直是杰出而完成的。在您的以身作则下,我能有较大的信念和力气,去击败各式各样的魔障,踏入个人成长路面。
《傅雷家书》第四封信表达的情感是: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
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
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同时,对儿子的生活,傅雷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圈圈爱子之心,溢于言表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写信时间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
读了《傅雷家书》之后,真为傅雷先生对人生的如此认真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为人父母的可以从中学习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学艺术的特别是学钢琴的可以从中学习提高技艺的方法,对解放初期至文革这段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也能从傅雷这位当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了解,而此书中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强个人修养。从家信的话语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对自己要求极严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让儿子立下的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籍。爱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动。
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教子篇,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
《傅雷家书》被列为中学生必读书目之一,这本书的价值到底有多大?我们一起来看看。
我首先选择给大家分享的是书中有关傅雷给大儿子傅聪和小儿子傅敏进行恋爱指导的部分。之所以先讲这部分,是因为我身边有很多朋友和同学,都在经受爱情的考验,或正处于感情迷茫期。
即便是看文的您没有这方面的困扰,我想看看听听也不是件坏事,因为书中言语对孩子早恋、恋爱以及寻找终身伴侣都有极好的指导意义,而我们大多数人都有或者将会有孩子,我们的孩子也早晚会面临恋爱问题,那么我们也迟早会面临有关孩子的感情教育问题。所以,列为首讲。
1954年,傅聪二十岁,应波兰政府邀请留波学习,留波前离开家在北京期间,被感情问题折磨得痛苦迷茫、不知所以,于是傅雷在3月24日的信中这样说到:
从今以后,处处都要靠你个人的毅力、信念与意志——实践的意志。我不再和你说教条式的话,去年那三封长信把我所想的话都说尽了;你也已经长大成人,用不着我一再叮嘱。但若你缺少勇气的时候,尽管来信告诉我,我可以替你打气。倘若你心绪不好,也老老实实和我谈谈,我可以安慰安慰你,代你解决一些或大或小的烦恼。关于××的事,你早已跟我表明态度,相信你一定会实际做到。你年事尚少,出国在即;眼光、嗜好、趣味,都还要经过许多变化;即使一切条件都极美满,也不能担保你最近三四年中,双方的观点不会改变,从而也没法保证双方的感情不变。最好能让时间来考验。我二十岁出国,出国前后和你妈妈已经订婚,但出国四年中间,对她的看法三番四次的改变,动摇得很厉害。这个实在的例子很可以作你的参考,使你做事可以比我谨慎,少些痛苦——尤其为了你的学习,你的艺术前途!
信中提到的XX指的是与傅聪青梅竹马的初恋,我想从傅雷让人跌破眼镜的恋爱史来看(傅雷的恋爱史我已在不久之前的文章《傅雷家书:因为有缺陷,所以才更值得读》中讲述过,想了解的朋友可以从公众号历史文章中查找),傅雷在恋爱上应该是极其遵从内心的,所以也不见得会封建守旧到去阻挠傅聪的个人感情,但在这里之所以会不辞劝戒,大概是因为深知千山万水这种实际距离对于感情的摧残程度之大,所以料定了该段感情绝对不会有好结果,而又唯恐傅聪前途因之受阻,才有此劝告。
担心儿子不明白自己的良苦用心,傅雷不仅用自己的亲身经验作为实例,还把自己以往有关爱情与事业的深思和实际行动告诉了儿子,给迷途中的傅聪以理性和方向。傅雷说:
另外一点我可以告诉你:就是我一生任何时期,闹恋爱最热烈的时候,也没有忘却对学问的忠诚。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爱情第二,这是我至此为止没有变过的原则。
这简简单单两句话,在我看来,实在是大有用处。虽然它并非真理,但在一定时间段内是绝对大有裨益的。比如上学的孩子在恋爱与学业间徘徊苦恼之际,又比如刚刚步入工作阶段一切尚不稳定的年轻人遇到爱情与事业的两难境地之时,傅雷的这些话,简直可以被长者搬出来好好套用。
六个月后,正在经受初恋幻灭的傅聪,又一次沉浸在低沉感伤的心境中难以自拔。傅雷即刻写信对傅聪加以安慰和指引,这又是一段可以被失恋者当作自我救赎良方的话语。傅雷说:
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创伤或覆灭,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的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将来在遇到因回忆而痛苦的时候(那一定免不了会再来的),拿出这封信来重读几遍。
傅雷说以后再犯病的时候,就拿出这副药再吃一次,还说那一定是免不了会再来的,你看,傅雷对心理的把握是多么精准,简直可以当个心理医生了。关于傅雷心理医生的实例还有很多,以后文章中,我会慢慢讲述给大家。
再后来反右派活动开始如火如荼地进行起来,傅雷一家都深陷其中无暇顾及太多其他,所以谈论感情的内容几乎就没有了。
也大概就是在这期间,傅聪慢慢习惯了异国飘零的生活,对初恋的幻梦也渐渐自我苏醒,所以在家书中,我们又一次可以看到傅雷对傅聪感情生活进行指导的时候,已经是六年后了。
1960年8月,傅聪写信告知父母,自己与美国小提琴家梅纽因的女儿弥拉坠入爱河并决定成为终身伴侣,傅雷夫妇欢喜振奋,此际,傅雷写长信一篇,讲述自己对于终身伴侣的看法和理念,该理念在我之后的文章中还会被多次提到。
傅雷说事情总有正反两面:
温柔的人有时会显得懦弱,刚强了又近乎专制。幻想多了未免不切实际,能干的管家太太又觉得俗气。只有长处没有短处的人在哪儿呢?世界上究竟有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或事物呢?抚躬自问,自己又完美到什么程度呢?这一类的问题想必你考虑过不止一次。我觉得最主要的还是本质的善良,天性的温厚,开阔的胸襟。有了这三样,其他都可以逐渐培养;
由此我们也可看出,找伴侣首先要看人品,这话准没错。
傅聪大概在信中向父亲讲述了弥拉对自己的爱是多么全心全意、多么浓烈无比,于是傅雷赶紧给傅聪摆事实讲道理:
对方把你作为她整个的世界固然很危险,但也很宝贵!你既已发觉,一定会慢慢点醒她;最好旁敲侧击而勿正面提出,还要使她感到那是为了维护她的人格独立,扩大她的世界观。
发现不对头儿就建议儿子赶紧找机会改正,还不能“正面提出”,还要“旁敲侧击”,而且还要让别人觉得你是为她好,您看,傅雷是不是可以当个心理老师呢。
只讲道理怕不起作用,傅雷又借助自己翻译过的,也被傅聪熟读过的名著《约翰•克利斯朵夫》中的人物进行举例:
像雅葛丽纳那样只知道爱,爱,爱!的人只是童话中人物,在现实世界中非但得不到爱,连日子都会过不下去,因为她除了爱一无所知,一无所有,一无所爱。这样狭窄的天地哪像一个天地!这样片面的人生观哪会得到幸福!无论男女,只有把兴趣集中在事业上、学问上、艺术上,尽量抛开渺小的自我,才有快活的可能,才觉得活的有意义。
其实这个观点我个人也是十分赞同的,人要想一辈子都精神愉悦有事可做,就决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因为人是最善变的。
在这封长信里,傅雷还告诉傅聪良好的终身伴侣应该是怎样的:
古语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又有一句话说,“夫妇相敬如宾”。可见只有平静、含蓄、温和的感情方能持久;另外一句的意义是说,夫妇到后来完全是一种知己朋友的关系,也即是我们所谓的终身伴侣。未婚之前双方能深切领会到这一点,就为将来打定了最可靠的基础,免除了多少不必要的误会与痛苦。
在我看来,相敬如宾大可不必,也很少有夫妻可以做到,当然傅雷强调的含蓄温和的感情,真的是寻常夫妻想要白头偕老之必须。另外,夫妻双方把对方当作知己这一点,真的是再好不过的相处之道了,我们大家一起共勉。
这次长信之后,傅聪很快与弥拉结婚,感情生活逐渐稳定,事业开始进入正轨。他对自己要求严格,比赛和各种演出间隙,每天坚持练琴。后来的傅聪,为了精进琴艺,甚至对自己苛刻到除了练琴以外几乎什么事都不做的地步。傅雷不辞辛苦从各个方面加以规劝,这其中就有一段关于对傅聪感情生活的劝告,傅雷这样写道:
弥拉年轻,根基未固,你得耐性细致、孜孜不倦的关怀她,在人生琐事方面、读书修养方面、感情方面,处处观察、分析、思索,以诚挚深厚的爱做原动力,以冷静的理智做行动的指针,加以教导、加以诱引,和她一同进步!倘或做这些工作的时候有什么困难,千万告诉我们,可帮你出主意解决。
傅雷不仅要求傅聪无微不至关爱弥拉,还要求傅聪从各个方面陪伴、引导弥拉一起进步。对于弥拉来说,傅雷亦父亦师,傅聪亦夫亦友,无论最终傅聪和弥拉结果如何,但我想,最起码在当下,有傅雷这样的爸爸为其默默撑腰,真的已经很幸福了。
婚后三年,弥拉生子,家书中有关感情方面呈现最多的就是傅雷夫妇对小孙子的关爱问候了。
虽然在傅雷有生之年,傅聪的感情生活至此已然不需要指导了,但傅雷的小儿子傅敏却也渐渐长大,到了恋爱的年纪,所以家书的后半部分,仅有的,傅雷对于男女感情问题的见解,就是写给傅敏的了。
1962年,正在读大学的傅敏把自己谈恋爱的事情写信告诉父母,看过信以后,傅雷给初谈恋爱的傅敏写了封长信,大多是作为一个过来人对男女感情懵懵懂懂的恋爱初期的傅敏的充满哲思的引导。
我个人认为,这不仅对傅敏,且对所有对爱情捉摸不透深受困扰的年轻人来说,都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傅敏在一次采访中,讲到过这封信,还特别建议大家都看看。
傅雷要求傅敏对女友多多观察,不要因处于恋爱期间而莫名美化对方,不要单靠冲动和一时热情做出错误判断,他说:
人是最复杂的动物,观察决不可简单化,而要耐心、细致、深入,经过相当的时间,各种不同的事故和场合,处处要把科学的客观精神和大慈大悲的同情心结合起来。对方的优点,要认清是不是真实可靠的,是不是你自己想象出来的,或者是夸大的。对方的缺点,要分出是否与本质有关。与本质有关的缺点,不能因为其他次要的优点而加以忽视。次要的缺点也得辨别是否能改,是否发展下去会影响品性或日常生活。人人都有缺点,谈恋爱的男女双方都是如此。问题不在于找一个全无缺点的对象,而是要找一个双方缺点都能各自认识,各自承认,愿意逐渐改,同时能彼此容忍的伴侣(此点很重要。有些缺点双方都能容忍;有些则不能容忍,日子一久即造成裂痕)。
傅雷有关一个人优缺点的辩证论述,可以说是相当深入了,相信大家读过之后都会有所收获。我觉得正在恋爱期间或者还没有开始恋爱的朋友,可以时时将这些话在心中过一遍,以便保持清醒,最终能够寻得佳偶,幸福美满。
在这封信中,对于刚开始恋爱的傅敏,傅雷就已经将可能出现的失恋问题写了出来,并提出有关对策,防患于未然。又是简简单单几句话,却极有道理,傅雷说:
事情主观上固盼望必成,客观方面仍须有万一不成的思想准备。为了避免失恋等等的痛苦,这一点“明智”我觉得一开头就应当充分掌握。最好勿把对方做过于肯定的想法,一切听凭自然演变。
另外傅雷还提及说:
她的家庭情形还得多知道些。家住何处?父亲名字及以前服务机构名称望能详告。
有关恋爱对象家人的问题,我想刚开始谈恋爱的人都觉得稍微了解一下就好了,没必要深挖。而事实上,如果你准备跟对方长远发展谈婚论嫁的话,这方面实在不能再重要了。最近几年有关原生家庭的问题一直都很热门,因为生长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实在太大了,大到可以决定这个人的性格和行为方式,大到会影响到你和ta未来相处的幸福程度,大到,你可能根本想象不到。
信中还说到:
人的雅俗和胸襟气量倒是要非常注意的。雅俗与胸襟往往带先天性的,后天改造很少能把低的往高的水平上提;故交往期间应该注意对方是否有胜于自己的地方,将来可帮助我进步,而不至于反过来使我往后退。
可见,无论时间过去多久,人类在很多问题上都是有共识的。说起来可笑,我是在看了这本家书之后,才彻底明悟一个道理:古人的许多智慧,对生活在今时的我们,实在是太意义重大了。
分享到这里,从傅雷家书里,有关早恋、初恋、失恋、终身伴侣以及夫妻相处之道的各种详尽论述中,相信您已经收获了不少。最后以上文中没有提到的,傅雷写给傅敏的信中的一句颇有真理性意义的话作为本期的结束:
诗人常说爱情是盲目的,但不盲目的爱毕竟更健全更可靠。
芸芸众生之中,确实有不计其数的人吃了“爱情是盲目的”这句话的亏!希望我们都不被盲目的爱情所累,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与相爱的人互为知己过一生。
- END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