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服胆小怕黑?

如何克服胆小怕黑?,第1张

一般来说,幼儿都有“恐惧心理”。随着他们对世界的认识从懵懂到初步认识,他们受到的外界干扰也在增多,对那些黑暗、巨大、血腥的事物会产生非常恐惧。因此,他们会怕黑、怕巨大的声响、怕鬼,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发展现象。

  幼儿对黑暗的恐惧大部分是源于他的想象。这时的宝宝们想象力丰富,分不清现实与想象的界限,想象黑暗中有鬼,有大灰狼等让他害怕的东西,所以在黑暗中他容易把恐惧扩大化,这是这个年龄孩子的认知特点。爸爸妈妈应该从正面引导,并在宝宝有了一点进步的时候及时加以肯定和鼓励,逐步消除他对黑暗的恐惧。

  为何产生恐惧心理

  有一些原因和情况,在不知不觉中会造成幼儿的恐惧心理,父母应该引起注意。

  1、父母的恐吓:“你不乖乖听话、吃饭,待会鬼婆婆就会来找你了。”父母们常会在孩子不听话时用鬼来吓他,其实此种方法很容易让孩子产生怕鬼和怕黑的情绪。

  2、负面的模仿:如果父母本身就怕黑、怕鬼,经常大惊小怪或尖叫,孩子会产生‘负面的模仿’,并加深他对黑暗的畏惧感。

  3、独处:孩子的世界里,往往是伴随着黑暗、阴影和独处等因素,特别是自己一个人的时候,比较缺乏安全感,容易产生恐惧。

  4、媒体的影响:一些电视节目或图书,都会将鬼和黑做关连的搭配。于是“鬼”和“黑暗”在孩子心里便有了形象,甚至加深对它的恐惧感。

  帮助孩子面对恐惧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勇敢些,孩子长期怕黑、怕鬼会影响到他将来的个性发展,使孩子缺乏独立性,甚至会导致某些心理障碍及性格病态的发生。这种情况下,父母该怎么做呢?

  1、切勿责备、嘲笑或愚弄孩子

  有些父母往往会在这种情况下训斥孩子,说孩子是“胆小鬼”,甚至给以处罚,这些都会对孩子的自尊心造成极大伤害。这不仅改变不了孩子的胆小状况,反而可能使孩子的惧怕心理加重。正确的做法是向他讲明事情的真相,当令人毛骨悚然的怪物被你一语点破,他就会相信你的力量可以保证他的安全,恐惧感自然随之消失。

  2、要了解孩子真正害怕的事

  要协助孩子克服害怕的心理,应先了解他害怕的真正根源。孩子们往往言行不一地掩盖他们真正所害怕的事情。因此,要细心观察孩子的日常言行,了解他真正害怕的事情,然后对症下药加以解决。

  3、告诉孩子你也曾经害怕过

  孩子特别爱模仿自己父母的言行,父母的榜样作用对孩子影响极大。父母可以坦率地承认自己也曾害怕过某些东西,但现在已经不再害怕它们了。这样,孩子就会明白,他并不是世界唯一害怕这些事物的人,恐惧的心理便会得到克服。

  4、尝试用说故事的方式消除恐惧

  做父母的要正确对待孩子所害怕的事物。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是教给孩子关于某些事物的知识,可以尝试使用说故事的方式,一边说给孩子听,一边让他说说他的感觉,以知道他所害怕的是什么。让孩子从故事中得到一些心灵上的安慰,且以美好的事物充实其心灵。

  5、情感上多关怀,多搂抱爱抚

  父母甜蜜温馨的搂抱、爱抚,不仅可以增加亲子情谊,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恐惧的心理。父母应该付出更多的耐心和时间来陪伴孩子,日常生活中要关心孩子思想感情的变化,恐惧持续的时间。以最确实的行动,了解孩子、支持孩子。

  6、可以和孩子一起在黑暗中做游戏

  在黑暗中做游戏能让孩子逐渐适应黑暗,并适应物体在黑暗中的影像。你也可以让孩子在黑暗中寻找某件家具或者某个物品,增加孩子触摸、感受黑暗中物体的机会,熟悉黑暗中的物体,与黑暗中的物体建立亲和性。

  7、慎重选择电视节目、图书

  父母应慎选电视节目和图书,尽量避免让孩子看那些怪力乱神的节目,或是一些凶杀、恐惧的新闻,加深对鬼怪的恐惧感。特别是睡觉前,切勿让孩子看一些恐怖的片子而影响他的睡眠质量。

  8、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信心

  要鼓励孩子自己去面对困难,克服其依赖性,使他们感到自己的能力、有办法应付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人生总是充满着挑战,做父母的要以行动来引导子女。不要对孩子过分呵护,要相信他们自己能够做到很多我们认为他们难以做到的事情。

小朋友到了晚上就容易变得胆小,有的孩子晚上别说自己一个人睡了,连出房间的门上个厕所都害怕的不得了。

为什么孩子会对黑暗如此恐惧害怕?这是因为他们已经进入了“泛灵期”,受泛灵心理的影响,孩子们容易把黑暗看做是怪物,进而变得害怕。

邻居柯柯已经5岁了,按理来说这个年纪的孩子已经可以独自睡觉,不需要爸爸妈妈陪在旁边了,可是柯柯每到晚上就显得胆小许多,别说自己一个人睡觉了,就连和爸妈睡觉关灯,他都会闹别扭,不喜欢黑暗的感觉。

有的时候妈妈也会问孩子,为什么爸爸妈妈在身边还不喜欢关灯呢?亮亮的睡觉不会觉得不适应吗?没想到,孩子竟然说道:“妈妈夜里有东西,他们会拖我的脚。”一时间,宝妈竟不知道如何回答孩子。

实际上,孩子怕黑不喜欢夜里独处是常有的事儿,家长只要掌握了幼儿在泛灵期的泛灵心理,便能轻松解决孩子对于暗黑怪兽的畏惧心理了。

一、孩子怕黑,其实是“泛灵心理”在作怪

“泛灵”说的是在某个特定时期内,孩子会把所有的事物都视为有生命和有意向的东西,在他们的眼中,“万物皆有灵”,这是一种心理倾向,常在孩子三四岁的时候出现。

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幼儿期的孩子普遍存在一种独特的心理现象,那就是泛灵心理。

儿童在成长中有着普遍的泛灵心理特征。也就是说,孩子会把周边一切事物都当做是有生命的个体,它们像人一样存在着,可以成为孩子的朋友,同时也会成为孩子心里让自己受伤害的对象。

因此,在这个阶段里,家长常会发现孩子“神经兮兮”,对着玩偶说话,和布娃娃做朋友,夜里给自己的玩具取名字等。

这些行为的产生都说明,你的孩子已经进入了“泛灵期”,其泛灵心理的引导,需要家长的参与。

二、“泛灵心理”对孩子的影响

1、寄托情绪和感情

在泛灵心理的影响中下,他们会向洋娃娃说明自己的心理,比如有一天孩子和别的小朋友吵架了,他就会把这个洋娃娃当做是那个坏人,而自己就是声张正义的使者,代表正义消灭坏人。

这个过程中,孩子的情绪可以得到释放,有利于孩子的情感表达。

2、促进幼儿思维发展

泛灵期的出现表示孩子的成长又进入了新的时期。

在此阶段里,孩子们总会产生更多的思考,不论是关于这个世界,还是自己的生活,他们都容易把自己所见所闻的内容,表现在行为里。因而,在泛灵期的孩子,更容易得到思维上的突破与发展。

三、孩子怕黑,家长如何引导?

1、正向引导,帮助孩子摆脱恐惧心理

既然孩子会认为黑暗的环境里有魔鬼,那么自然地,他也会接受关于光明的一些“故事”。因而,家长们可以借助孩子的这种心理进行正向引导。

比如说,父母可以告诉孩子,身边的台灯,头顶熄灭的灯,都是隐藏起来的侍卫,他们在孩子清醒的时候现身保护,当孩子入睡时,又会以隐身的方式保护自己,消灭敌人。

这样一来,孩子便不会那么难以接受关灯睡觉这件事了,对于黑暗的恐惧也会有所减少。

2、利用绘本增加幼儿认知

为什么孩子偏偏害怕黑暗?黑暗里的哪些因素会导致幼儿产生害怕的心理?诸如此类的问题,都能在绘本中找到答案。

家长不妨利用这些绘本故事,让孩子看到其实不只是自己一个人需要面对黑暗里的“怪兽”,身边的小伙伴,同龄人都需要应对。而绘本的故事也能够给孩子提供一定的解决方法,成功引导孩子走出负面的心理情绪。

3、用陪伴消化孩子的情绪

在孩子的泛灵心理中,家长的理解和尊重很重要,这是因为孩子内心的恐惧会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发展,家长越是排斥、拒绝,孩子就越容易认为家长不理解自己,沉浸在自我恐惧当中。

所以,家长可以用陪伴帮孩子驱走恐惧,循序渐进,一步步带领孩子走出对黑暗的担心与害怕。

孩子怕黑的根源,其实是因为“泛灵心理”,黑暗之中的怪物,需要家长和孩子一同面对、解决。

尽管恐怖片受到不少人士的青睐和追捧,但流行文化中恐怖情绪的泛滥已经在社会上引起了反思。它带来的后遗症和负面影响,引起了人们的担忧。不少心理学家认为,恐怖片对人体的弊大于利。尽管恐怖片对人有正方面的影响,如增强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通过视觉刺激产生的快感以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从而达到愉悦身心等,但其正面的影响仅占20%左右,甚至低于20%。

而负面的影响则占80%以上。

据对美国密执安州和威斯康辛州的150名大学生的一项专题调查中发现,看恐怖片在心理上产生的负面影响与一般受惊并不一样。85%的受访者承认在看恐怖片的当晚难以入睡,其中有1/5的 人还抱怨一连好几个月的睡眠质量都受到了影响;76%的受访者透露,看恐怖片后自己的情绪和行为都出现了异常。

 专家指出,观看恐怖影片可能给人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造成身心、健康方面的危害。

很多人都曾有过这样的体会,每次看了恐怖片,那些恐怖镜头都会在脑海中盘旋很长一段时间。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看完恐怖片后,很多平时能做的事,都不敢做了,像不敢走夜路,不敢一个人在房间里呆着,有的人甚至晚上睡不着觉,就算睡着了也是恶梦不断,曾有报道称,一名中学生,在观看《夜盗珍妃墓》时,因惊恐吓过度以致脑血管破裂,颅内出血而死亡。

又有报道称,有人看日本恐怖影片《午夜凶铃》时竟当场吓晕过去。

从医学角度而言,恐怖影片会使人的视觉和听觉预予以强烈的剌激,这种剌激传入人的大脑,使人体的心率增快、呼吸加速、血管收缩、血压上升;另外,由于恐怖画面及音乐对人体的影响,还可导致人体内的一种叫儿茶酚胺的物质分泌增多,增加心电的不稳定性,容易引起严重的心律紊乱。

观看恐怖片时,对于身体健康者或许只有一时的不适,不会有生命危险。但是对于原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来说,情况就大不相同。老年人在大悲大喜,严重惊恐时,猝死的事时有所闻;青少年中如有潜在的心脑血管疾病(如先天性脑血管畸形、先天性心脏病或与遗传有关的心脏疾病等)遭遇强烈的情感剌激也可发生意外,像诱发心绞痛、心肌梗互和脑血管破裂。

脑出血等等。前面报道中的学生,就很可能有先天性脑血管畸形,加上惊恐过度以致脑血管破裂而身亡的。所以有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的人,平日容易情绪激动较难自制的人都不适宜观看恐怖影片。

恐怖影片不但对人的生理有影响,同样对人心理上也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心理素质不稳定者,尤其是对青少年。

  恐怖片对青少年心理上的负面影响成为突出 ,有的甚至产生严重的行为障碍。我国医学有"大怖生狂"之说,即过度的恐怖会使人发狂,神志错乱。青少年的身心未发育成熟,对某些事情分不清真假,很容易被影片描写的情节所迷惑、所误导。日前报道澳大利亚一名10的女孩在生日联欢会上看了恐怖影片《夺路狂奔》后,精神严重失常,被送进精神医院,医生说他的精神病与观看恐怖影片有关。

这是恐怖影片对精神心理方面的影响的极典型例子,所以恐怖影片应是"青少年不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8565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