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网上真的有很多精彩的电视剧都在热播,不管是《上阳赋》还是《流金岁月》,这两剧真的很频繁上线热搜榜。这两部剧的题材是大有不同的,所以精彩程度也不同,不过这两部剧都是未播先火的状态,新颖的《山海情》比起前面两部来说就真的很独特了。
这部《山海情》其实是一部攻坚扶贫局,比起国内上新的甜宠剧和古装剧来说,也许这部剧听起来会比较枯燥乏味,但是精彩程度完全不亚于最常见的电视剧。
也许是因为演员阵容的原因,也可能是因为这部剧是背后“大BOSS”,所以即使传播力不高但是在播出期间还是备受好评。
正午阳光一直以来在电视剧出品方面,基本都是精品,所以《山海情》的播出也受到了观众的好评。
这部剧开播的时候,演员们的出场方式就给人一种从泥土堆里长出来的感觉,每一位都是灰头土脸的很接地气。
不得不说,这个细节其实还挺满分的,每一位高颜值的演员到了这部剧当中都成了土生土长的农村人。
尤其是这部剧当中的男主角黄轩,想必大家对黄轩都是很熟悉的了。在现实生活当中看到黄轩就是一位有气质有颜值的男演员,在这部剧当中的造型也是非常接地气的,加上开挂的演技,太圈粉了!
看到这样的黄轩,不得不说对比性真的极强!黄轩在剧中饰演的扶贫领头小子有的时候给人一种憨憨的感觉,并且如果抓细节的话可以看到黄轩在剧中完全是黑了不止一个度。
黄轩脸上肌肤可以看到明显的干燥,红黑交加的很是贴切生活在飞沙走石荒漠条件当中的村民。
《山海情》开播的时候其实黄轩的镜头还是很多的,毕竟是主角,但是在前面的几集当中其实就能看到黄轩在这部剧当中挑起的大梁还是很多的,不管是为村民着想的“得福”还是为弟弟操心的哥哥,情绪波动的变化都很让人大赞演技。
不对比不知道,黄轩为了这部剧真的是很敬业了。而且在这部《山海情》当中的演员全都是实力派,完全没有偶像包袱。黄轩年纪也轻轻的,但是依旧愿意为了这个角色好好捣鼓只为更贴切现实意义上的角色。
张嘉益想必无论是什么年龄段的观众对他都是很熟悉的了,说他是戏骨级别的演员完全没错。在剧中的表现简直精致到全脸五官都在演戏,而且张嘉益给大家树立的一个大汉的形象也是非常真实的,在表情管理方面着实像现代大爷。
演员可以敬业到什么程度就看张嘉益的这一幕了,在剧中张嘉益彪方言不断,这和演员对话起来真的完全流畅,吊着小草说话很有味道。
闫妮也是不例外了,一直以来闫妮的演技都是被大赞,这次在剧中闫妮饰演一个“杨县长”的角色不仅没有大牌,而且一直都是用方言在说话显得十分流利。
虽然比起之前的电视剧来说这次跨度比较大,但总体还是很受观众喜爱的。
热依扎在这部剧当中的演技还是很让人意外的,这部剧也是热依扎产后亮相的做作品。在各个镜头的亮相都可以看出热依扎颜值在线,但是为了剧情需要,热依扎也成为了土头土脸的女主角。
在剧中热依扎的情绪表现真的值得被夸赞,尤其是那种无奈的心情,想要哭却又拼命掩盖的感觉,还蛮让人惊艳的,从眼神当中可以感受到代入感挺强的。
热依扎在描述一段爱而不得的话语时,眼神中还透露出那种无奈、无望和无能为力,眼神戏真的做得很好。
这部剧当中很多情绪表现都是那种无能为力的感觉,完全不同于都市剧的冲动和愤怒。
另外就是郭京飞了,很多观众都知道郭京飞其实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北京人,所以在剧中用方言演戏其实也是很大的挑战。
不过很明显,郭京飞给我们演绎出来那些烫嘴的普通话,带给观众不少精彩与欢乐。
不得不说这部剧还是很有看点的,不光是正午阳光的制作吸引人,而且整体的剧情非常有代入感,在演员选角方面也有很大的吸引力,没有偶像派,只有清一色的实力派。
这部剧当中让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吊庄移民”,这是剧中的地方宁夏特有的,因为这吊庄移民确实不容易,我也正角色这部剧的精彩延续应该不会在短时间内结束。
简单来说《山海情》还是蛮接地气的,演员的戏份也非常到位。顾名思义扶贫剧,其实不是为了演出好看的剧情,更多的是展现了那方土地的未来发展和村民们质朴的形象。
剧中每一位演员的戏份都十分非常让人感到吸睛的,就连少男少女之间的感情戏份也让人感到不突兀,反之是有一种非常纯朴的感觉,而这种纯朴其实在现代来说,已经缺失了多久了?
《山海情》男主黄轩的出演备受夸赞,大家都从这部剧当中看到了村民对这方土地缺失的信心感,但唯独他的演绎让人感到还有一位乐观自信的存在,让这片土地多了一丝希望。
这是一部非常值得安利的扶贫剧,不空洞也没有画大饼,反而剧情饱满接地气,与此同时真的要最后夸夸正午阳光和演员们的敬业、专业!
这部剧中的人物虽然都只是小人物,虽然都只是想要致富,但是为了脱离贫困的生活,做出的努力是让人感动的,也是让人敬佩的。
剧中的马德福作为村里的干部,为了让村子里的人都能吃饱饭,一直都在努力给村民找出路。后来为了让村里能够用上电,还带着村民迁村。
虽然当时有不少村民都反对,但是随着迁村带来的好处,村民们也都先后的撤出了原来的村子。后来,马德福想要带村民致富,在专家到来之后,和专家一起种植蘑菇。
种蘑菇这个计划一开始没有人支持,但是马德福的弟弟首先干了起来,给村民一个榜样。等到村民发现蘑菇真的可以挣钱之后,便一起种植蘑菇。
因为蘑菇,村民们的生活改善了不少,也多了一笔收入。马德福作为村里的干部,是真真正正的为村民谋福利,带着村民脱离贫困,这样一个无私奉献的好干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马喊水——主人公父亲
和中国大多数父亲一样,马喊水同样的忠厚、善良、不忘本,同时对于孩子的工作默默支持。
影片开头,马得福和办公室主任一起到村,父亲接待他们,一路上和干部家长里短三句话不离儿子的工作。知道任务后,先由干部和儿子进行动员,自己虽没有大张旗鼓的宣讲,但也是默默地帮儿子跑前跑后。我们不知道父亲和老支书之间进行了什么样的对话,我们只看到老支书在大会上说话以后,镜头转给了马喊水,他脸上闪过一丝的微笑。七户吊庄户的问题解决了,父子俩相视的微笑,最踏实。
马喊水和儿子争吵,是儿子说外人都说村里人是"刁民"。儿子奉命又来村里动员搬迁,这次是"整村搬迁",困难重重。村民不配合,不理解。还是开大会。这次没有了上级领导,因为儿子已经是代理镇长了。虽然是代理镇长,但是在老马的眼里,仍旧是一个娃娃。开会前他再三叮嘱无论大会上村里人怎么吵怎么说,就是"骂先人"也不能吭。可是儿子没有憋住,也许是工作,也许是他不想看到父亲一个人面对村里那么多口。回到家里,母亲嘟囔了几句,父亲就生气不吃饭,儿子也许只是顺口说了句"刁民",父亲就把他的饭碗给摔了。故事直至马喊水给马得福讲"李家先人和马家先人"的故事,才有了缓解,也正是这个故事,让搬迁工作有了突破口。所以说,父亲是伟大的!
马得福——有能力有勇有谋有担当
故事开头,刚刚毕业的他被分配到了搬迁这件大事儿上。他看到了杨书记对于张主任的"训斥",应该也了解到搬迁工作的艰难。可是他毅然决然跟着张主任的步伐,前行。年轻的他在工作中难免有些急躁,但更多时候他是有担当的。他的所作所为只是想让祖祖辈辈生活在一起的老乡过上更加富裕的生活。他来不及思考"未来究竟有多远""未来是什么时候"。他不怕吃苦不怕累。从旁白我们知道,他也曾觉得辛苦,从上班第一天就没有顺利过,事情一件接着一件,困难一个接着一个……与其说他是千千万万个扶贫干部中的一个,不然说他是无数个先进青年的化身!他的成功,得益于自己的努力,得益于自己的坚持,得益于家庭,同时也得益于有一个好领导——张主任。当马得福得知这个消息时,他坐在车里,看向窗外的眼神,充满了无助,而又异常坚定。是的,人民的好公仆就这样消逝了,但是他坚信,他可以接任张主任,做人民的好公仆。
张主任——党的好干部
作为退伍军人的他,带着新分来的"兵"——马得福,毅然决然开始了搬迁工作。没有水,没有电,没有房子……他没有退群,他知道未来很美好,他在努力给群众创造好的条件。后来被派去党校学习,回来后主动请缨到闵宁镇。他已然是镇上的"一把手",可他仍然夜以继日的帮助工人讨工资,帮老百姓兴修水利。作为镇党委书记,他放下身段,和工人们一起干活,直至最后牺牲。他是中国大地上无数优秀党员的代表,无数先进工作者的代表!
这是故事里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三个人物形象。当然还有从福建来的扶贫干部们,正是因为各方的共同努力,才使得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
随着流量明星占据现在的娱乐圈,影视剧作品多以流量明星为主,已经很多少有别的类型的作品出现了吗,而这部《山海情》是为数不多的作品之一,并且是一部相当经典的作品。
黄轩和《山海情》山海情的故事原型就是现实中的宁夏闽宁镇。目前闽宁镇发展状况良好,剧组在取景时,只能另寻戈壁滩拍摄,还原先前的景象。
“这是一个非常有情怀、有情有义、有意义的改革故事。”马得福的扮演者黄轩说,“我第一次这么近距离接触基层干部,他们是希望,是光,带领这么多人脱贫致富,在这里我由衷地向他们致敬”。
在对记者的采访中,黄轩回忆说,戈壁滩环境恶劣,沙尘暴时有发生,能见度只有一两米。这样一个地方种上蔬菜,建上引水渠,实在是很难。黄轩说,剧中的马得福等人都有原型,那些奋斗在戈壁滩的一线干部,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奉献”。"戈壁滩有强烈的紫外线,干部的皮肤黑黑的,粗糙的,嘴皮总是干裂的。而最让我感动的是,在搬迁过程中,基层干部如何一家人去动员,基层工作的琐碎,艰难是无法想象的。而且基层干部总是有韧劲和信心的。
《山海情》的背景《山海情》作为一部扶贫题材电视剧,讲述了90年代以来,西海固移民在国家号召和福建对口支援下,不断克服困难,把飞沙走石的“干沙”变成寸土寸金的“金沙”的故事。以朴实无华、接地气的叙事风格,温情脉脉的叙述角度,描写了扶贫道路上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故事和人物,在体现主题的同时,将人物的亲情、爱情、友情串联起来,引起了观众的情感共鸣。
全片画面人物灰头土脸,办公室简陋,户外环境漫天黄沙,高度还原了当地上世纪90年代贫穷的生活状况和自然地理特征,更是通过“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的村民们看似幽默、实则朴实、真切的抱怨,全面立体地再现了主人公所处的环境,种种细节离不开一个“真”字,赢得了不少观众的赞誉。
《山海情》的观众评价和戏剧中贫穷、萧条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生活在其中的人物都是鲜活、生动、感人的。“山海情”聚焦于放大“人”的故事,以细致入微的描绘深情,向观众呈现出更多的温情和烟火气。
新近上任的年轻基层干部马得福,怀揣理想,帮助村民完成“吊庄移民”工作,又软磨硬泡地给移民村通电,最终带领村民用行动实现“塞上江南”的诺言;马得福的青梅竹马李水花被父亲“卖”到邻村,她选择反抗,不顾一切地逃离,但最终为了父亲的命运而妥协,当丈夫意外致残后,又独自支撑起整个家,那句“这就是我们的生命”让他泪流满面,真挚而无力。
马得福看到年轻叛逆的弟弟马得宝受伤后的悲欢离合,也让他为之感动;还有马得福和福建的扶贫干部陈金山,他们互相帮助,收获了深刻的革命友谊,也收获了不少笑点……有网友评价说,这部剧能追下去,是因为它写实,是感动人心的传奇。
张树成与工人们一起干活的场景,让人非常感动。
胡明,在剧中扮演张树成,也是一个尽心尽力的好干部。
在得福和张树成的努力之下,还帮助农民工要回了工资,又为乡亲们解决了很多事情,特别乡亲们终于搬迁到了闽宁镇,得福、得宝和麦苗等人,一起告别涌泉村的场景,太感人。水花姐给永富顺利接上了假肢,永富与女儿幸福相聚的场景,让人眼眶湿润。
水花姐,是一个好女人,聪明又能吃苦耐劳,让人特别敬得福、得宝、水旺和尕娃等人,都婚姻幸福美满、事业有成,让人特别高兴。
得福终于做了爸爸,与妻子高青峡两个人非常幸福。佩。不容易。
作为一个在广东长大的90后,我对西北甚至北方风貌是没有太多实感的,也就这十年来在北方求学、生活,才逐渐有了些印象,基于对正午厂牌及孔笙导演的信任,打开了《山海情》,那个年代离我很远,那个地方我也不甚了解,扶贫主题个人也没有涉猎过,加上满口的方言、不借助字幕我是有些不懂,总之一开始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点开了这部剧。
这部剧的很多精彩无需赘言,方言喜剧梗、从涌泉葱(村)到金滩村再到闽宁村里的人情味儿、葱民之间的守望互助,都让人看到在这个时代近乎已经绝种的真诚与温暖。小伙伴说我没有想到96年还会这么穷,96年我都开始学电脑了,居然还有人顿顿吃洋芋、把水看得比金子金贵,还有小学里一二三四五六年级的小朋友一起上课,不分年级。
《山海情》播出已经接近尾声了,虽然称不上大火,但绝对是在不同圈层观众心里交口称赞、自发传播的好剧存在。
进入最新这两集,那个剧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未来就是还么来捏嘛”的未来终于来了,观众却有点恍惚了。日子过好了,村里有了广播站有了平整的水泥路,但观众却会觉得好像有点平淡了,这是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一般来说,离现今越近的时代越不好写,因为大家的记忆还很新,在温饱早已不是问题的现在,一般人甚至对那段苦难记忆有种“猎奇感”。
看本剧的讨论小组,很明显大家之前每天都真情实感关心村子里的那些事儿,尕娃去哪了嘛啥时候回来吗,蘑菇卖出去了嘛,哎呀菇价跌了咋办捏嘛,最搞笑的是有个网友说,98年李佳琦才6岁,不然我就找他给额们村滴菇带货了!进入小康以后,大家反而意兴阑珊了,更有甚者开始忧心忡忡地说,麦苗到了富裕地方长见识了,会不会跟得宝聊不到一起了,他俩还能好吗,各自的世界都那么不一样了。
之所以会有这种担忧,是因为经历过21世纪前两个十年的我们心里都很清楚,温饱解决了以后,新的麻烦反而是无穷无尽滋生了,人和人之间的分歧越来越严重,谁也不可能真正理解别人,说白了,中国人穷了几千年饿了几千年,突然间温饱问题解决了,互联网又让大家大开眼界,总得有个手忙脚乱适应期吧。
其实我们忘了,麦苗和得宝最初相互交心,是不需要那么多附加条件的,给你一个过年才能吃到的油饼,你就是额滴人咧,现代人只会捏着鼻子说“那玩意儿油大,我才不吃呢,长肉”。(对付这种人,就应该大有叔出马:“胖有啥不好?噫这城里人”)
观众觉得小康以后的剧情意味索然,可能是带着一种后来者干预意识,我们对21世纪太失望了,这是一个信仰崩塌的时代,到处都是无意义的争吵的时代,我们看着闽宁葱的葱民们还是那么淳朴的笑脸迎接2001,就会特别难受。有种未来那个时代不值得你们这么拼尽全力地奔赴的感觉。不知道朴树现在还会重听《我去2000年》吗,“穿新衣吧,换新发型呀,轻松一下”,我们已经可以依靠最新科技进入外太空,却依然无法走进一个人内心的宇宙。
我想这是年轻人看《山海情》的意义,那是父辈深深经历过的时代,是这辈子不可能忘记的苦难记忆,可是年轻人在种种社会大潮的冲击下,需要一些温暖美好的事物,让我们在笑泪之余忆苦思甜,它让我们想起曾经穿新衣就会单纯开心的低物欲年代,就像马东对那个言必称内卷的北大状元笑着说,其实我们那个年代内卷也很厉害,不过,也没见我们怎么样啊。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怨天怨地怨社会,觉得这个时代不会好了没救了,但我们的父辈祖辈,他们在饭都吃不上的年代里,却能那么活色生香地拼命活着?
因为他们那时候见过的世界太小了,所以很容易满足;而我们见过的世界大得多了,反而内心不是滋味了。
我想这应该不是见世界的意义。见天地见众生,最终是见自己。你所看到的世界源于你的内心,希望我们都能找回最初单纯的快乐,这才是年轻人看完《山海情》该记住的。
《山海情》是一部以扶贫为主旋律电视剧,电视剧体现了诸多政策下的脱贫方式——易地搬迁、产业脱贫、利用扶贫资金组织企业搞开发项目建设、扶贫扶志、积极推动脱贫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也表现了落后地区人民思想目光的局限性、扶贫工作的艰辛,扶贫干部自身的窘境,艺术加工下生动写实。
目前,《山海情》在豆瓣已经汇聚了4万余人的评分结果,综合评分94分。评分稳居全网评分第一,比此热播的《装台》更胜一筹。全网近2亿次播放,豆瓣评分94。
而这个分数和观看人数,还在飞速上涨。为什么会这么火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 爆款专业户出品
正午阳光十年爆款史背后,是正午阳光和观众十年缘分的缩影。 我们拥抱过它,它也塑造过我们。
当时间的洪流奔腾而去,在变幻的岁月里,那些被“正午剧”陪伴、打动过的观众,心底依然会想起剧中那些经典对白,比如“整个国家都在付出,我只是其中一分子”。
2、豪华演出阵容
黄轩、张嘉益、闫妮、黄觉、姚晨、陶红、王凯、热依扎、黄尧、白宇帆、尤勇智、胡明、姜冠南、王莎莎、郭京飞、祖峰、白宇、郎月婷……
扫一眼演员表,我心中已浮现俩字:必追。
因为,这些名字不单是演技保证,更意味着一出出好戏。
3、接地气,演员演技在线,代入感极强
《山海情》中的每一位演员都展现了你没见过的新面貌。
黄轩饰演的马得福,是带领大家脱贫攻坚的基层村干部。
一边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边是扎根实干时的困难。
但他身上,始终洋溢着勃勃生机和纯真热情,从眼神里就看得出来。
这个选角,有说服力。
《山海情》一共两个版本,一个方言版,一个普通话版本。比起后者,观众对前者的反馈更好,因为前者一上来全员陕北话的感觉就让人觉得真实,原生态。小一辈的马德宝,虽然长相帅气,但是一说话也是一股接地气的味道。在和麦苗对话的时候,得宝就说了一句“活人能叫尿憋死”,这种生活中常见的俗语搭配上方言,就带给观众很浓的亲切感。
以上三点我认为是山海情能够成为爆款的必要因素,大家如果有不同意见欢迎下方留言,我们一起交流。
若以流量剧标准看,《山海情》算得上“土得掉渣”。千沟万壑、戈壁飞沙,土坯房、地窝子,以及人人脸上的“高原红”,全景呈现三十年前大西北“苦瘠之地”的贫困艰辛。它没有为时代加“滤镜”,也没有渲染人物“高大全”,更没有回避移民扶贫过程中的种种矛盾和普通个体的复杂心态。恰恰是这样的“有生活、没口号”“有苦难,更有苦干”,将曾经的亲历者,更将无数富足年代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带入到历史现场,去见证了一段苦尽甘来、创造未来的奋斗史。
善良者对善良者的祝福,奋斗者对奋斗者的珍重。这样的作品火了,折射的正是现实主义创作的成功。西海固那段真实的人间奇迹,呈现的是时代的纹理,传递的是时代的声音,展现的是一代人几代人艰苦奋斗、牺牲奉献的群像。而其中的很多人、很多事,都是过往大众所不熟悉,过往影视剧更很少“原生态”呈现的。
00后也爱看!扶贫剧《山海情》为何成“剧王”
这些年,影视文化产业高度繁荣、作品浩如烟海,但脱离现实的浮躁之风也相当明显。穿越剧、玄幻剧扎堆,贩卖些架空的网文、穿凿的编造;一些打着现实旗号的作品,很多也是头重脚轻腹中空、不见现实只见“现编”。
放着风雷激荡的岁月不记录,放着改天换地的奋斗长歌不关注,放着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命运变迁不描摹,只“空对空”地批量黏贴,搞些“假得掉渣”的东西,让人如何不出戏,又让观众如何不差评?对现实主义创作的疏离,不仅是一种懒惰,更辜负了这个时代的馈赠。
随着观众用脚投票加速,现实主义题材创作有所回归。从《人民的名义》《跨过鸭绿江》,到《大江大河》《山海情》,都赢得了口碑和热度双丰收,这是一个积极信号。有筋骨、有温度的作品,不愁没市场、没观众。“要是都像这样,我愿意通过电视剧来了解我们是如何走到这个时代的。”观众的心声,也是时代的呼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