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星星的情感也只能有仰望天空的结果吗?

喜欢星星的情感也只能有仰望天空的结果吗?,第1张

喜欢星星这种感情是可观而不可及的,你可以观看它的美好,但是却永远也触摸不到,这种的感情适合放在内心的最深处。

有些感情是永远没有结果的,有时候早点放手会比弄得满身伤痕更好。

《星空》表达了作者在五四退潮时期苦闷彷徨的思想感情。

《序诗》中,原来《女神》里的气吞日月的理想化的叛逆“自我”形象,已经变成了“带了箭的雁鹅”和“受了伤的勇士”,“偃卧在这莽莽的沙场上”。郭沫若几度回国,希望看到祖国的新生,但五四高潮已过,国内仍然一片黑暗。他对现实有着更深的憎恶、不满,又无可奈何;只好到大自然或超现实的空幻境界寻找暂时的解脱和安慰。他不再礼赞“光芒万丈的太阳”,而是仰望幽光闪烁的“星空”,不再是要“赤裸着双脚”,

《星空》出版于1923年,共34首诗,作于1921年10月至1922年12月,这时新文化阵营分化,革命暂时进入低潮时期。郭沫若正陷入孤寂彷徨的苦闷之中。《序诗》中,原来《女神》里的气吞日月的理想化的叛逆“自我”形象,已经变成了“带了箭的雁鹅”和“受了伤的勇士”,“偃卧在这莽莽的沙场上”。郭沫若几度回国,希望看到祖国的新生,但五四高潮已过,国内仍然一片黑暗。他对现实有着更深的憎恶、不满,又无可奈何;只好到大自然或超现实的空幻境界寻找暂时的解脱和安慰。他不再礼赞“光芒万丈的太阳”,而是仰望幽光闪烁的“星空”,不再是要“赤裸着双脚”,永远和地球“母亲”相亲,而是羡慕“天上的街市”。

繁星(一)

繁星闪烁着——

深蓝的天空,

何曾听得见他们对语?

沉默中,

微光里,

它们深深地互相颂赞了。

在艺术表现上,这首诗抓住夏夜星空的特点,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繁星闪烁、太空深邃、星星互相颂赞的生动而又优美的画面,为读者提供了艺术再创造的广大空间。诗人运用拟人化手法,融情入景,赋予星星以人的动作与情感,使诗篇收到情景交融、意境深邃、饱蕴哲理的艺术效果。

扩展资料;

《繁星》是冰心的第一部诗集,诗集收入诗人1919年冬至1921年秋所写小诗164首,最初发于北京的《晨报》。《繁星》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用作者冰心的话说,就是将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集子里。总的来说,它们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自一九一四年至一九一八年,冰心曾就读于教会学校北京贝满女子中学,她后来说:“因着基督教义的影响,潜隐的形成了我的‘爱’的哲学”。这种“爱”的哲学反映了冰心对黑暗现实的无比憎恶和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

这首诗也形象地体现了冰心早年“爱”的哲学。在冰心的想象中,星星尚且相亲相爱、“互相颂赞”,那么,人类更应当清除隔阂、互敬互爱了,这是不言而喻的,这就是这首诗蕴含的哲理。

但是,在阶级压迫惨酷、阶级斗争激烈的旧社会,人与人之间要互敬互爱,不过是诗人美好的主观愿望,实际上是无法实现的。

作品中三次写繁星,由于主观条件(年龄 阅历 心情)和客观条件(时间 地点 氛围)的不同,表现出的意境和感受就不同。

作者使客观景物染上自己的感情,又回转来化成了有情物,物与我融而为一,让人们从鉴物之情中,了解到散文抒情主人公——“我”之情。

第一次是在自家院子,卧看时,所见的天空有限,显得深而且远,因此有回到母亲怀里的感觉。第二次是在南京的菜园地,作者当时挣脱出了封建家庭的樊笼,来到大的天地中,接受了自然科学的知识,因此觉得星星很亲切,光明无所不在。第三次是在海上,船动星移,追引起梦幻之感。去国之际,对未来有种种设想,又有淡淡的乡愁,不由又回忆起童年来了。

情深寓在景中,淡淡的,把握不定而又是可感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8837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