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爱写毛笔字体现什么心情?我和老公感情出问题!我提出分开!他开始写毛笔字!

突然爱写毛笔字体现什么心情?我和老公感情出问题!我提出分开!他开始写毛笔字!,第1张

书法是民族传统艺术之一,在重视加强素质教育的今天,开展书法教育具有深远意义。 一、练习书法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审美素养是一个文素质的重要内容。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书法“像中国画,更像音乐,像舞蹈,像优美的建筑。”练习、创作、欣赏书法作品的过程就是感悟美、创造美和酝酿美的过程。因此,开展书法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好途径、好方法。 二、练习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学习书法,要从一笔一画做起,有规有矩,如起笔、行笔、收笔都十分讲究,这好像做事,起笔像做事的开端,行笔恰似做事的过程,收笔如做事的结尾。通过练习书法,可以锻炼一个人做事认真、沉稳、有始有终的品。日复一日,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便会在不知不觉中养成。 三、练习书法可以强身健体。 书法不仅仅是一门艺术,而且还是一种养生之道。书法可以调节情绪,陶冶情操。过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恐伤肾,思伤脾。而练习、创作和欣赏书法,其心态安稳,宁神息虑,修心养性,神定志安,即我们平常所说的“心理平衡”,从而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寿从笔中来”就是指这个道理。 四、练习书法可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书法作品看似简单,但真要写好,却并非易事,除书法的字内功(诸如笔法、墨法、章法等)外,更要修练研习“字外功”。“字外功”对书法艺术来说非常重要,要想在书法上有成就,就必须字外求字,书外求书。“字外功”就是向“姐妹艺术”学习。如,从绘画中学布白,从音乐中悟节奏、韵律,从诗词中找意境,等等。艺术是相通的,“姐妹艺术”往往能触发书法创作的灵感。在追求提升书法艺术的过程中,人的综合素质也就得到发展。 另外,书法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招聘单位的招工表、履历表都要求手写,可见书写也是测试的重要内容。去年广州某人才市场需招聘000名毕业生,名达万人,第一项内容就是“填表和写简历”,仅通过写字,就淘汰了1。 总之,在学生中开展书法艺术的教育活动,有利于全面发展学生综合素质,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 练好钢笔字,对于成年人,小学生以及一些字体尚未定型的广大青年来说,一般比成年人容易些。这是因为他们容易接受新的字体,一旦有正确的引导,选择合适的字体,正确的方法,再有持之以恒的态度,在短期内便可收到良好的效果。而对于字体已定型的成年人,要练好钢笔字就不那么容易了。由于他们以前没有注意字的好坏,一些难看甚至错误的写法已成恶习,很难改正。他们现在想练字,但往往只在现有的字体上修修补补,选择和自己相似的字体上打主意,这样常常是好的没有学到,坏的没丢掉,以至越练越难看。 那么怎样让这些人练好字呢?我的经验是:首先必须使他们完全忘掉以前的字体,从开始,从最基本的点划练起。然后再练结构。对钢笔字来说,最重要的是结构问题,结体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字的美观。所以要写好钢笔字结体最重要。但现在有一个很不好解决的问题,就是很难把以前的字体忘掉,在临帖过程中常常把旧习惯带入新字体。要改变这种状况,最好的办法首先是选择与自己以前的字体载然不同的正楷字进行摹写。练正楷是为了正形,练上一两个星期或更长的时间,就可以正形。当形正了以后,也应选择与本人原字体截然不同的,并且是自己认为美观的行书字帖进行临摹。如以前的字体拘谨则选择奔放的字帖;如字体散漫则选择严谨的字帖;如字体呆板则选择潇洒的字帖;如字体软滑则选择坚挺的字帖,若字体臃肿则选择清秀的字帖这样练上二到三个月,就可以学会新的字体。在学习中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在刚开始几天进步还快,但过一个时期反到觉得越写越差,这是正常现象。这时要沉住气,继续练下去,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就能走出困境而上轨道。临摹的目的是将以前的字忘掉,将字帖上的字记住,加以应用。在这以后,就要安排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所谓的章法布白。对一般只想把字写得好看些,而不想在这方面有所成就的人来说,能做到以上所说的就足够了。这是我在学习中得到的经验,也曾将这些经验介绍给别人,效果都不错。 如果想在钢笔书法艺术上有所成就,那就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不仅必须借鉴毛笔书法的用笔、结体、章法、气韵等等,还必须充分发挥钢笔所固有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繁荣钢笔书法艺术,才能使她具有强大而永久的生命力。否则,钢笔书法只能是毛笔书法的附庸,不能有所发展、有所创新,也就不会有强大、永久的生命力。 多看:即多看教材、字帖,多看可以加深对字体基本特征的认识。 多想:做好任何一件事都必须多动脑筋,练字也一样,要掌握一般规律,准确运用。 多炼:百炼成钢。急于求成,反而坏事。我们不一定要坚持每天练多少小时,只要坚持每天练几十分钟,有时也不一定能做到,但绝不能“一暑十寒”间隔时间太长。这样会影响练字效果。总之,要坚持按教材要求 反复练习,字贴要反复临写。 多用:学以致用是练字的最终目标。即在平时写信、考试、笔记时要应用所学的书写方法,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要有耐心逐步将以前不正确的书写习惯改正过来,有不少学员来信说照着临写还可以,脱开字帖就不行 了,这是非常正常的,说明你还不熟练,火候未到。这时最需要耐心,继续多临,反反复复地临,待到教材和字贴上的字烂熟于心,脱帖就不怕了。 第一步读帖。帖上汉字的读音我们都知道,无需再读。读什么?读字形,读结构,读笔画,分析揣摩字的笔画特点及笔画间的相互关系。例如:我们读黑体字的“中”,要读出“中”的一竖穿过了“口”的正中间,“口”字稍扁,横的长度是竖的长度的二倍,中间的长竖被“口”字的下横分成长度相等的两段,其上段又被“口”字的上横分成长度相等的两段。这就是读字形,读结构。不同字体,笔画具有不同特点,硬笔书法笔画的变化并不明显,也不易为中学生所掌握,这里就不再多说了。 第二步描摹。“描”指的是描红,即初学者在印好的红字帖上沿笔迹用蓝笔描写。“摹”指摹帖,即用透明纸覆在范字上,沿纸上的字影一笔一画的写,又叫写仿影。 第三步临帖。指把字帖置于一旁,看着字帖一字一字地写在作业纸上,这种方法有利于掌握字的笔法笔意,但不易掌握字的结构。 第四步背帖。指在临帖的基础上把字帖去掉,根据自己的记忆,回忆字帖上的字形,将其写在作业纸上的方法。这是练好字的关键一步,只有对所写的字精审细察,成竹在胸,才能下笔有神,准确无误。写字的时候,如能在所写的白纸上看到要写汉字的准确字形,做到“成字在纸,成字在胸”,下笔如描红,写一手好字就不成问题了。 第五步创作。在掌握了字帖上的字的写法的基础上,触类旁通,悟出字帖上没有的字的写法。根据自己表情达意的需要,写出一段有中心、有内容、自成体系的文字,这就是创作了。 如果能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写出一手与字帖接近的字,中学生练字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我爱书法六年级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爱书法六年级作文1

 我爱书法看!这一个个漂亮的字是谁写的呢?是我写的。说起这字还真有不少经历呢!

 记得那是三年级的时候,我写的字十分难看,有时老师也看不清我写的字,总是批评我,而同学们呢?嘲笑我,说我写的字是“龙飞凤舞,蚂虾跳舞”,气得我二话没说就报了个书法班,练字去了。以后的日子里,我每星期六星期天都去练字,要知道,那可是大冷天啊!

 记得有一次,我吃过早饭,穿上衣服刚打开门,一阵冷风吹在我脸上,就像刀子在割我的脸一样,疼极了,我不想去了,但我想到了同学们的嘲笑,老师的批评,我怒火中烧,打开门迎着风前行。终于到了。但是老天爷好像故意和我“作对”,书法班上的窗户坏了,里面透风,但是,这并不能打消我的念头,我像李大钊走向刑场一样毅然地找了一个座位走了过去,我没戴手套,手冻地青一块紫一块,手抖地厉害。这时,我想:这只是天气的事,如果你连这一点困难都退缩,还练什么书法?还算得是什么男子汉?在不知不觉中,我感觉不怎么冷了,我认认真真地练起字来,而那些冷的同学没好好练字,受到了老师严厉的批评,反而,老师却表扬了我,我听了心里美滋滋的,更加发愤努力练字了。后面几天里,我想到几个月后的我成为一名书法家后,心里就十分开心。

 记得还有一次,我的字练的已经差不多了,心里便骄傲起来,自以为是书法家“柳公权”,写的字也不怎么好了。老师知道后写了几个字让我模仿。我写了半天怎么也写不好,急得满头大汗,老师这才语重心长的说:“胡云飞啊!有一句名言叫‘人无完人,金无足迹’。没有完美的人,你这么小就骄傲起来,长大还怎么能行呢?努力练字吧!不要骄傲!”我听了心里十分感动,发誓一定要练好字!

 有耕耘就会有收获。这次书法比赛我得了一等奖,同学对我刮目相看,我别说多么高兴了!同时我也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有辛苦就会有收获,做人千万不要骄傲指导老师:崔文芳

我爱书法六年级作文2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一朵奇葩。我的这个兴趣却是父母无心插柳,外公有意所得。

 有一段时间,爸爸妈妈有事,无奈的`他们别无选择,只能把我寄养到外公家。外公很喜欢小孩子。我一来,外公见了我,高兴得合不拢嘴。我那时并不知道外公的姓名。我就傻乎乎地问:“外公,您叫什么”“你叫鸿(红)健,我就叫绿健吧!”外公嘿嘿一笑。或许是外公童心未泯跟小孩逗乐子,不管我怎么追问,外公都一口咬定自己叫绿健。

 外公很有才艺,尤其是写得一手毛笔字。他在大厅之中有一张大大的书桌,上面堆满了笔墨纸砚,每天都在那儿认真地写着。我不知从哪冒出来的兴趣,或许是好奇,或许是无聊,竟然也从笔架山上选择一只最大的毛笔,站在桌边有模有样地画着一横一点。外公非但不生气,反而乐呵呵地鼓励我继续画下去。现在想起来,那时哪是在写毛笔,简直是在画笔划。但渐渐地,像嚼绿健口香糖上瘾了一样,我每天都想拿一拿毛笔在纸上画,绿健还常常手把手地教我一横一竖,我由此开始了人生的第一次落笔……至今我仍坚持每天写一张毛笔字。现在想起来是在他潜移默化的影响之下吧。

 从那以后,我的毛笔生涯就开始了,我写了很多很多毛笔字。每当给“绿健”看时,他总是微微一笑:“还要努力!”还耐心地指导我如何运笔,我的毛笔字写得越来越好。

 直到有一天,我本想选出一张我认为写得最好的毛笔字准备拿给外公看时,妈妈接到舅舅打来的电话,一个噩耗传来——外公已经不省人事了……我把我带来的写得最好的毛笔字投入了烧纸钱的锅中,我希望伴随着这缕缕上升的轻烟,外公在天堂能看到我写的毛笔字。

 外公走了,却以中华最古老的手把手的教法,给我留下了最宝贵的财富。我的书法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我一定还会传承下去。

我爱书法六年级作文3

 我爱书法一提到书法,我的话就多了!什么楷书、行书、草书,我都写过。我是从一年级开始爱上书法的,当时爷爷对我说:“书法可以修身养性,可以使自己烦躁的身心平静下来。”从此以后,我便认真的写起来。随着年龄的长大,我渐渐地爱上了书法。

 有一次,我在家里写《六体千字文。》,妈妈走过来对我说:“孩子,妈妈要出去买菜,你在家里要乖乖的,水开了要把插头拔下来。”胡乱地点了点头。

 妈妈放心你的走了,可当我写完了这本书是,却发现水壶“嘟……”地响了,赶紧跑到厨房去一看,只见水流满地,雾气冲天,我赶紧关掉电源,这时水壶里的水,只剩一半了。正巧妈妈也回来了,我便诧异地问道;“妈妈,你去哪了,怎么开着水就走了?”妈妈大为恼怒,“什么,你还问我,我去买菜了呀,出门前还嘱咐过你,让你看着点,你还答应了呢。”“啊?有这事吗?”看来我真是写的“走火入魔了。

 如今书法已成为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了,我决定要把这个好习惯保持下去,因为书法让我有了很多收获,使我在思想上、知识上受益匪浅。

我爱书法六年级作文4

 张宣纸平铺在桌上,镇尺压住纸的边角。砚里盛着清水,一双纤手拿着墨块在里面研着,笔静静地侍候在一旁……这一切让人想起——书法。

 我学习书法已有六年。它不仅是中国文化的代表,更是瑰宝。现在我的生活中,无法离开毛笔,可曾经为此吃的苦,又有谁能体会得到?每周都要在学习书法的旅途中往返;晚上练习,一站就是几个小时,可比赛中获奖时,那辛苦就散去了。想过放弃,可总有股力量让我坚持。哦,是因为我对书法的爱吗?

 书法不仅是修身养性的首选,笔墨之间更透出了一种人生。余秋雨在《笔墨祭》中对历代的书法家都透过其作品风格作了一番评价。颜体饱满方正的楷书,折射出他刚正不阿的性格;赵体书风柔媚,透露出他有些阿谀的本性;远远地,王羲之走了来,人如其字一般潇洒。最爱还是米芾,字体大气豪迈。犹爱其《梅花赋》。记得刚开始学习书法时,楷书、篆书、棣书都写得很糟,唯独行书、章草得心应手。书法老师说我性格正如行草相符。让我不由感慨,人一落笔,其字就决定了他的性格,甚至是一生。

我爱书法六年级作文5

 书法是我国的特色之一。它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我们中国的代表。

 我是从小学一、二年级开始学习的,每个星期三下午两节课后,留下来学习,一直上到5点结束。老师一笔一画地教我们如何写,然后慢慢的练习写古诗。我初写的一首古诗是《寻隐者不遇》,所以,我从二年级就会背这首古诗了。

 可惜的是啊,到了三年级的时候,我就嫌要上到5点。实在是太晚了。而且三年级的作业变多了,来不及写。所以,我从三年级开始就不上书法课了,但我坚信如果我一直坚持下去的话,我写的字肯定会比现在要好看上一百倍!我真的很后悔当初没坚持下去。哎!~~(>_<)~~

 不过即使这样,也“毁灭”不了书法在我心中的地位,我仍然热爱着书法。现在,我在家没事的话,会找来毛笔、砚台、宣纸和垫子来写一写,只不过写的没以前好看了,可我还是和很欢写。

 的确,书法不仅能陶冶而我们的情操、锻炼我们的耐心,还能令我们长寿哩!你瞧,著名的书法家——大痴看起来一点儿也不老,其实他也不小了。我们身边也有几个例子,例如我校校长:薛凯,就是这样的。

 所以,不管你喜不喜欢写书法,适当的练一练,对我们是有好处的哦!

 我爱书法!

我爱书法六年级作文6

 这两天我上书法课,老师让我们用毛笔写字,我觉得非常有趣!毛笔的笔杆是用竹子做的,笔头是用狼毛,羊毛和猪毛做的。上课时老师让我们站在桌子边,她先给我们示范了一个字,她写得非常好,我心想如果我第一个字就能写得这么好那该多好呀。老师告诉告诉我们了一个写字的口诀“藏锋起笔走,顿,行笔走,提,顿,回”,我用毛笔试了试写了一横,非常不好,我觉得铅笔比毛笔还是好写多了!因为毛笔的笔头是软的,需要粗细的变化,铅笔的笔头是硬的,我们更容易掌握。

 并且拿毛笔的姿势也和平时写字不一样,是五笔执笔法,是大拇指和食指捏在笔杆的中间,中指捏在下面,无名指和小拇指捏在笔杆的后面,必要和桌面垂直,手要压在纸上,才能写出好字!老师还教我们毛笔的书写有藏锋和露锋,藏锋就是把笔锋藏起来,笔画的收笔要往回收一下,露锋就是把笔锋露出来,笔画的结束是尖的。我写了第二个横就好看多了,但第三,第四个却又不好看了,老师告诉我,“慢慢的,不要着急,要用心不要放弃”我很快就写完了三张,但却写的并不好,我发现写毛笔字不能快,需要很大的耐心和认真。

我爱书法六年级作文7

 上下五千年,中华古韵在历史的画卷上熠熠生辉,中华武术博大精深;古琴的悠扬婉转;国画的源远流长,哪个不使人着迷?但我却惟独钟情着最耀眼的一门艺术——书法。

 对于书法这门艺术,相信每个人都不陌生,许多人都对它情有独钟。它的一撇一捺都散发着艺术魅力,无限的伸展和迂回,使人飘飘欲仙。在很遥远的古代,就有许多人对它颇有研究了。在我国的盛唐时期,就出现了许多杰出的书法家。王羲之就是其中比较杰出的一位。他的行书《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每个笔画都蕴含深意,牵丝带挂,妩媚多姿。运笔流畅而不迟缓;轻快而不繁冗;柔和而不轻飘;迅疾而不轻浮;灵动而不厚重;温润而又劲健。

 说起我认识书法,到喜欢书法还得从那次说起。

 有一天,我和弟弟结伴去上街,在街上看到有一个叔叔在写对联。我立刻被那龙飞凤舞的姿势所打动。当金**的正楷大字跃然跳动在我面前的时候,我简直惊呆了。没想到,就凭这样的一支粗陋的毛笔竟能写出这样的艺术作品!我向来不对事物很感兴趣,但不知道为什么,我对以前这充耳不闻的“书法”二字竟然产生了如此浓厚的兴趣。

 一回到家,我就吵着让妈妈给我买来毛笔和墨水,开始写起了毛笔字。我小心翼翼地用毛笔蘸上墨水,就在大楷本上学着写起来。没想到出师不利,刚写了一个字,就让弟弟泼了一盆凉水:“见过写得难看的,没见过写得这么难看的!”我一看,果然写得很难看,和那个叔叔写的简直是天壤之别。爸爸看到了,也笑了,对我说:“要学习好书法最重要的步骤一定要‘临’和‘摹’。”我听了,似懂非懂的点了点了头。第二天,爸爸递给我一本楷字字帖,让我临摹。于是我便描了起来。没想到,非常有效果,写起来也能写正,写好了。长期描下去,我竟能感觉到书法作品的与众不同和内涵。通过学习书法我领会到宁静致远和淡定随和的深意,锻炼了我的意志力。

 此时,《兰亭序》从耳边响起:“手书无愧,无惧人间是非;雨打蕉叶,又潇潇了几夜;我等春雷,来提醒你爱谁…….”心中默默替她做答,我爱的,是书法。

读帖是学习书法的一个重要的方法,我们在学习书法的时候经常提到临帖,对于读帖做得比较少,有些朋友甚至忽略了读帖这一方法,而我的老师告诉我,要把临帖和读帖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读帖和临帖的时间要一样。

那么什么是读帖呢?读帖其实不是简单的把字帖的文字内容读一遍就完了,读懂字帖的文字内容是学习书法必须要做到了,但是读帖远远不限于字帖的文字内容。读帖其实就是观察、研究字帖的意思,因为我们在临帖的时候,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单个字的用笔或者结构上,往往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通过研究字帖、分析字帖,能够更好的从整体上了解和把握字体的风格特点。

用一个比喻来说就是,临帖相当于低头拉车,而读帖则相当于抬头看路。读帖都要读些什么。首先,第一点也是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读通字帖本身的内容,先把整个字帖通读一遍,了解一下这本字帖的文字内容到底讲了什么。优秀的书法作品,它的文字内容和书法风格基本都是相近的,有很大的关联性的,你比如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的《兰亭序》,它的整体风格秀美典雅,《兰亭序》本身也是一篇美文,一开始写的不紧不慢,文字内容写的也很优美。

其次,要读一下这本字帖书写的年代和背景了解一下作者所生活的时代,也可以了解一下作者那个时代的整体的书法氛围,一个优秀的书法家,他的作品一定是要融于他所处的时代的,但同时,他的一些部分又会超越这个时代,这就是大师了。

天下三行书:《兰亭序》、《祭侄文稿》、《黄州寒食诗》。

《兰亭序》  王羲之(321-379),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他出身于东晋时政治地位显赫的王氏家族,本人的文学修养很高,他早年曾向女书法家卫铄(世称卫夫人)学书法,后又博览李斯、曹喜、梁鹄、蔡邕、钟繇等人的书迹,兼习众法,擅长隶、楷、行、草诸书体,创造出新的书法风格。东晋永和九年(353)旧历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41人,聚会于山阴(今浙江绍兴)的兰亭,临水“修禊”,古时风俗,每年这天,人们到水边嬉游,以表示用水来消除不详,叫做修禊。那天,大家坐在水边随意取饮,作诗唱和。这些诗集江在一起称为“兰亭诗”,由羲之写了一篇序言,这就是著名的书法杰作《兰亭序》,又称《禊贴》。该贴用行书写成,有几处还有涂改的痕迹,写得极其自然潇洒。《兰亭序》全篇28行,共计324字,布局参差错落,点划相应,气脉相通,如第14行“趣舍万殊静躁不同”这几字,形势倾斜,忽左忽右,气韵生动,这种特点正如清代包世臣所说:“《兰亭序》神理在似奇反正,若断还连八字”。在结构上,极尽变化,唐何延之指出:《兰亭序》里“有重者皆构别体,就中‘之’字至二十许字,悉无同者。”如“暮春之初”的“之”,因“暮春”二字都是长形,故“之”写成扁状,长中带扁,相得益彰;又如贴中第十行“不”字,提按分明,收起得当,一笔不苟,十分精到,总之,《兰亭序》全篇章法自然,结构精致,潇洒飘逸,一气呵成,它集中体现了王羲之所创造的书法新面貌,并代表他最高的行书之造诣。

《祭侄文稿》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任平原(今属山东)太守,故又称“颜平原”,官至“鲁郡公”,故亦称“鲁公”。颜真卿中唐代是一个最富有创新精神的书家,相传他少时家贫乏纸,笔以黄土扫墙学书,后褚遂良楷法,并从师张旭,得“锥画沙”笔法,书乃大进,其楷书点如坠石,丰腴雄伟,质朴自然,与王羲之追求的妍雅之美截然不同,他的行书,多为手稿,竟从不经意处发挥,北方广大地区的的藩镇军阀安禄山发动叛乱,很快就南下攻占了东都洛阳。当时任平原太守的颜真卿他的从兄太守颜杲卿分别在山东、河北境内起兵讨伐叛军,颜杲卿的幼子季明往来平原、常山之间做过联络工作。不久常山被叛军攻陷,杲卿父子被俘,先后被害。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颜真卿命人到河北寻访杲卿一家的流落人员,结果由常山携归季明的首骨,所以颜真卿为文致祭,在这篇手稿中,他把抑制不住的感情,倾泄在磅礴迅疾的笔墨中,所以能毫不拘谨地将长期积累的精湛书艺充分分挥出来,笔墨一气呵成,因而枯笔极多,愈至后来,愈加纵逸,不仅记录了这场悲壮的历史悲剧,也传达出书者的激烈情感,令人难以忘怀。如果拿《兰亭序》与《祭侄季明文稿》相比较,可以发现这两种行书的不同风格,一书用笔多露锋,侧笔取势,妍媚俏丽,神气纵逸,提按内恹,而颜书用笔多藏锋逆入,正锋入笔,下笔厚重,宽博舒展,顿笔外拓。宋苏东坡评云:“兰亭茧纸入昭陵,世间遗迹犹龙腾。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苏轼《孙莘老求墨妙亭诗》句)。

《黄州寒食帖》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是北宋的大文学家,又是书画家。苏轼是文人画的倡导者,他作诗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主张不必泥古,提倡适意,为所谓“宋人,尚意”起了开端,如果把唐宋两代书法整体相比较,唐人尚法,楷法精严;宋人崇意,书表心声,故由楷至行,宋人为先。苏轼很佩服颜真卿、杨凝式的书法,他作书进多出侧笔,有妍媚之姿,但风蕴还是非常深厚的,字的笔划肥厚,字形扁丰,用笔较多侧锋,结字紧密,与晋人的行书相比“尤不合古法,”这在当时,曾引起一些人的评论,认为不太合古意,但知苏轼者,当推其好友、著名书示家黄庭坚。黄在评价当时书法家时指出:“本朝善书,当推(苏轼)为第一,”又说:“东坡先生常自比颜鲁公(真卿),以余考之,绝长补短,两公皆一代伟人也。”

  《黄州寒食诗》贴作于元丰五年,是苏轼反王安石变法失败,政治上失意,谪居湖北黄州后的代表作,此时,苏轼“幅贝芒履,与田父野老相从溪间”,第二年(元丰四年),故友马正卿为苏轼请得城东营防废地数十亩,苏轼垦荒建室,耕食其间,自号“东坡居士”,诗中自叙来黄州三年,生活清苦,每为寒食,清明之雨所苦,眼前觉萧瑟难受,其心绪或漫声细诉,娓娓道来,或放任声腔,孑然饮泣,或凄然长啸。书法与诗相得益彰,满纸身世颠沛之悲,家国不宁之沧,字字含泪,令人感受深刻,此贴笔致自然沉着,笔画粗壮丰满,字体真行相同,从一字到一行,从一行到全篇,上下左右松紧欹侧,错落有致,浑然一体,字形忽大忽小,极其随意,各具姿态,用笔重者如蹲熊,轻者似掠燕。结体既有“石压蛤蟆”,也有“树梢挂蛇”,比如“年、中、苇、纸”等字,布局疏密有度,不时透出疏朗的气息。

这三本字帖初学者必临,希望对你有帮助,望采纳。

一苏轼《前后赤壁赋》

北宋大文豪苏轼写过两篇《赤壁赋》,后人称之为《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名篇,同时也是著名的书法作品。苏轼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的1082年秋、冬,先后两次游览了黄州附近的赤壁,写下这两篇赋。他的前后赤壁赋反映了这时的思想情感。

图中书法字帖边角上有个有红色印章 ,回答中的这些所有古代名字的这些字帖合集、、、、、在哪里获得我就不多说了,你应该明白了吧

二颜真卿《祭侄文稿》

颜真卿书法墨迹《祭侄文稿》,全名《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原作纸本,纵28.8厘米。横75.5厘米,共234字(另有涂抹字30余个)。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因为此稿是在极度悲愤的情绪下书写,顾不得笔墨的工拙,故字随书家情绪起伏,纯是精神和平时工力的自然流露。这在整个书法史上都是不多见的。被誉为“天下第二草书”,《祭侄文稿》是极具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墨迹原作之一,至为宝贵。

三米芾《蜀素帖》

为北宋书法家米芾的墨宝。写于北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年),以行书写成。今藏于故宫博物院。《蜀素帖》纵长278厘米,横长2708厘米。“蜀素”指的是这卷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在四川东方所织造的名贵绢。卷上的乌丝栏也是织出来的,可见是专供书写用的。被后人誉为中华第一美帖,天下十大行书之一。

四欧阳询《仲尼梦奠帖》

《仲尼梦奠帖》是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纸本,纵255cm ,横336cm,为唐著名书法家欧阳询所作,是欧阳询现存的四件墨迹之一。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仲尼梦奠帖》行书,九行,行九字,共七十八字。元朝人郭天锡跋:“信本行书蝉联起伏,凝结遒耸,裁萧永之柔懦,拉羲献之筋髓。比之诸势,出于自得。此本劲险刻厉,森森焉如府库之戈戟,向背转摺,浑得二王风气,世之欧行第一书也。”

五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快雪时晴帖》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以行书写成,纸本墨迹。纵23厘米,横148厘米,4行,28字。《快雪时晴帖》是一封书札,其内容是作者写他在大雪初晴时的愉快心情及对亲朋的问候。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六王献之《中秋帖》

《中秋帖》为晋代王献之所书纸本手卷,纵27cm,横119cm。《中秋帖》是著名的古代书法作品,曾被清高宗弘历(乾隆皇帝)誉为“三希”之一,意即稀世珍宝,现藏故宫博物院。草书3行,共22字,释文:中秋不复不得相, 还为即甚省如,何然胜人何庆,等大军,无署款。

七王羲之《兰亭集序》

王羲之是东晋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与儿子王献之合称“二王”。《兰亭集序》是最出名的作品之一,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现存版本为唐代书法家冯承素之手,传说真迹是唐太宗李世明逝世后作为陪葬品下葬。

其它的我收集的古今各朝代书法名家书法字帖,

包括了 唐、宋、西晋、明、清、等非常全面的书法字帖、以及碑刻

约1500幅超高清书法贴扫描图,约75G大小, 是学习毛笔书法不可能多得的资料合集

古代名家书法字帖合集目录:

《古代书法字帖_48_圭峰禅师碑》

《古代书法字帖_05_兰亭叙五种》

《古代书法字帖_29_乙瑛碑》

《古代书法字帖_39_集字圣教序[刘铁云本][大图]》

《古代书法字帖_07_礼器碑》

《古代书法字帖_08_曹全碑》

《古代书法字帖_03_集字圣教序[朱卧庵本]》

《古代书法字帖_13_孟法师碑》

《古代书法字帖_02_雁塔圣教序》

《古代书法字帖_15_白氏诗巻》

《古代书法字帖_34_伯远帖》

《古代书法字帖_22_祭侄稿》

《古代书法字帖_11_空海风信帖》

《古代书法字帖_44_王洪范碑》

《古代书法字帖_38_化度寺碑[诒晋斎本]》

《古代书法字帖_49_石鼓文[中权本]》

《古代书法字帖_01_书谱》

《古代书法字帖_18_兴福寺断碑》

《古代书法字帖_19_多宝塔碑》

《古代书法字帖_40_九成宫醴泉铭[李鸿裔本]》

《古代书法字帖_31_兰亭叙[虞世南临]》

《古代书法字帖_28_高贞碑》

《古代书法字帖_12_孔子庙堂碑》

《古代书法字帖_04_皇甫诞碑》

《古代书法字帖_43_善才寺碑》

《古代书法字帖_47_李广业碑》

《古代书法字帖_20_九成宫醴泉铭[李祺本]》

《古代书法字帖_16_关中本千字文》

《古代书法字帖_36_兰亭叙[冯承素模]》

《古代书法字帖_09_争座位稿》

《古代书法字帖_39_集字圣教序[刘铁云本]》

《古代书法字帖_06_十七帖[上野本][大图]》

《古代书法字帖_10_草书千字文》

《古代书法字帖_26_魏晋唐小楷集》

《古代书法字帖_46_李玄静碑》

《古代书法字帖_24_王羲之尺牍集[大图]》

《古代书法字帖_42_柳州罗池庙碑》

《古代书法字帖_45_段行琛碑》

《古代书法字帖_17_张猛龙碑[大图]》

《古代书法字帖_06_十七帖[上野本]》

《古代书法字帖_43_善才寺碑[大图]》

《古代书法字帖_37_石鼓文[先锋本]》

《古代书法字帖_41_孔颖达碑》

《古代书法字帖_24_王羲之尺牍集》

《古代书法字帖_23_泰山刻石》

《古代书法字帖_14_石鼓文[后劲本]》

《古代书法字帖_32_兰亭叙[褚遂良临]》

《古代书法字帖_35_平复帖》

《古代书法字帖_33_中秋帖》

《古代书法字帖_35_平复帖[小图]》

《伯远帖》(王珣)

《土母帖》(李建中)

三国 皇象

三国 钟繇

上虞帖

东山帖

东晋 王献之

东晋 王珣

东晋 王羲之

中秋帖

二谢帖

伯远帖

何如帖

俞和《自书诗》卷,元,俞和书,行书,纸本,纵288cm,横2167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元 康里巎巎

元 赵孟頫

元 鲜于枢

元_耶律楚材《送刘满诗卷》

元代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纸本,行书,纵33cm,横6369cm

力命表

南宋 赵孟坚(1199-1264或1267)《自书诗卷》。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南宋陈容《行草书自书诗卷》 纸本 手卷 311×3828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司马光《资治通鉴残稿》(局部) 纵338厘米,横130 厘米。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吴叡篆隶书卷 [元](1298—1355)字孟思,号雪涛散人

唐_贺知章草书《孝经》全图

唐《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全图),中国国家图书馆。

地黄汤帖

大道帖

妹至帖

姨母帖

宋孝宗赵眘 草书《后赤壁赋》

宋拓大观帖太清楼帖卷十王献之书法长卷高清翻墨本

宋赵构书洛神赋长卷高清本

对酒诗

平复帖

得示帖

忧悬帖

提取文件夹名bat

日本空海《金刚般若经开题》

明 张瑞图

明 徐渭

明 文征明

明 王宠

明 祝允明

明 董其昌

明 蒋杰

明 蔡羽

明 解缙

明 陈九德

明清 王铎

朱熹《城南唱和诗卷》帖凡64行,共462字

杨守敬

松风阁

次韵辩才诗

汉 隶书 曹全碑

洞庭中山二赋

清 何绍基

清 刘墉

清 吴大徵

清 吴让之

清 康熙

清 邓石如

清 黄自元

清代乾隆《泥金书四得续论》

清代傅山《草书孟浩然诗》卷

清初 朱耷

清明上河图跋

澄心堂帖

目录树bat

蒙诏帖

薛绍彭(生卒年不详。字道祖,号翠微居士。宋神宗时长安)《杂书卷》

蜀素帖

西周 青铜铭文 史墙盘

西晋 索靖

贺捷表

赵秉文《赤壁图卷题诗》纸本,原图纵高51.9厘米,横长386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近现代 于右任

近现代 吴昌硕

近现代 毛泽东

近现代 沈尹默

近现代 白蕉

近现代 赵朴初

近现代 邓散木

隋 小楷 董美人墓志

隋 智永

隋 楷书 苏慈墓志

频有哀祸帖

鹡鸰颂(李隆基)

黄州寒食全卷

1 楷书关于中秋节的古诗句字帖

楷书关于中秋节的古诗句字帖 1用楷体写中秋的诗

闰中秋月桂彩中秋特地圆,况当余闰魄澄鲜。

因怀胜赏初经月,免使诗人叹隔年。万象敛光增浩荡,四溟收月助婵娟。

鳞云清廓心田豫,乘兴能无赋咏篇。这件《闰中秋月诗帖》为“瘦金体 ”的典型作品之一,“瘦金”即有 “瘦筋”的含意。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用笔劲健挺拔又不失妩媚,加之紧密而婀娜的结体,不但衬托出诗句本身的意境,也让人体会到浓艳而优雅的气氛。笔画带过之处,如游丝行空,缠绵飘逸,是“瘦金书”中偏于柔美的风格,在宋徽宗的书法作品中,堪称代表。

此册页曾经清宋荧、乾隆内府、嘉庆内府等收藏,《石渠宝笈初编》著录。

2关于中秋节或国庆的诗句,可以用在书法作品上的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八月十五夜月 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南斋玩月 王昌龄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荏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中秋月 齐已 空碧无云露湿衣,众星光外涌清规。 东林莫碍渐高势,四海正看当路时。

还许分明吟皓魄,肯教幽暗取丹枝。 可怜关夜婵娟影,正对五候残酒卮。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霜月 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秋宵月下有怀 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中秋待月 陆龟蒙 转缺霜输上转迟, 好风偏似送佳期。 帘斜树隔情无限, 烛暗香残坐不辞。

最爱笙调闻北里, 渐看星潆失南箕。 何人为校清凉力, 欲减初圆及午时。

倪庄中秋 元好问 强饭日逾瘦, 狭衣秋已寒。 儿童漫相忆, 行路岂知难。

露气入茅屋, 溪声喧石滩。 山中夜来月, 到晓不曾看。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刘禹锡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2009-4-7 16:08 回复 jennysxm 4位粉丝 2楼 云(左车右并)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中秋月 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中秋见月和子由 苏轼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左风右占)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上将下虫)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中秋登楼望月 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夜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西江月 苏轼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

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

乱山攒拥,流水铿然,疑非人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文天祥 照江叠节,载画舫之清冰;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

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近;江山如画,尚从前赤壁之游。槁秸申酬,轮嗣布。

满江红中秋。

3有关中秋古诗七言毛笔字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作者:皮日休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念奴娇 中秋苏轼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中秋月作者:晏殊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中秋登楼望月宋 米芾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阳关曲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4中秋节的诗句:《中秋登楼望月》

中秋登楼望月

作者: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译文:

用眼看尽淮海,漫漫海上像银子一样白,千万道彩虹般的光芒下,蚌孕育着珍珠。

天上的月如果没有人修治,桂树枝就会一直长,会撑破月亮的。

米芾[fú](1051-1107),自署姓名米或为芊,芾或为黻[fú]。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祖籍太原,迁居襄阳。天资高迈、人物萧散,好洁成癖。

被服效唐人,多蓄奇石。世号米颠。书画自成一家。能画枯木竹石,时出新意,又能画山水,创为水墨云山墨戏,烟云掩映,平淡天真。善诗,工书法,精鉴别。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宋四家之一。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

5关于中秋诗句的十个句子

诗句: 唐杜甫《八月十五夜月》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全唐诗》) 这是诗人避乱蜀中之作。

诗前两联睹月兴感,用象征团圆的八月十五的月亮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诗后两联描状中秋夜色,"见羽毛"、"数秋毫"两句下字奇险,立意浪漫,于老杜诗中别是一格。 唐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 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全唐诗》) 刘禹锡(772-842), 唐朝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

这首诗共十六句,每四句一韵,每一韵又是一个自然段落。第一段写桃源玩月,有月之景,有玩之情;第二段写八月十五夜色,以月光朗照下的天地山水反衬中秋之月;第三段浪漫畅想,写欲仙之感,由景及情,生发自然;最后一段从畅想中曳回,写日出月落,更就"绝景良时"抒发情感,略出桃源别后,难再重游一意。

全诗景物随时而变,情调随景而移,有起伏迭宕之感。 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全唐诗》) 此诗作于远放江州之际,表现了物是人非的情感,于时间的转换中逗出空的转换,又于时空的转换中,透出感情的转换,昔之乐游,今之苦叹,鲜明的比照中,表露了谪居生涯中的愁闷。

唐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全唐诗》) 皮日休(约833--?), 字逸少,襄阳人。诗与陆龟蒙齐名,有《皮子文薮》。

这首绝句描状桂花,那珊珊而落的桂花,本洁如玉,映于月光更显晶莹,拾起花犹带露更觉滋润,想来当是嫦娥撒于人间。全诗咏物以虚现实,空灵含蕴,以中秋一事出中秋佳节玩月之全情,有以小见大之妙。

宋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 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 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宋诗钞》) 这首长歌十四联二十八句,可谓中秋诗中的长篇。诗中从月升写到月落,既形象地描绘了中秋之月,又生动地记述了中秋人事。

诗中"一杯未尽银阙涌,乱去脱坏如崩涛"气势堪壮,"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想象独特,"千灯夜作鱼龙变","低昂赴节随歌板"说出民风,"归来呼酒更重看","对月题诗有几人"道来己情,全诗景情交错,人我杂出,气格抑扬,诗情顿挫,低回中转酣畅,激越中出衰婉,实为中秋咏月诗中的上乘之作。 宋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宋诗钞》) 米芾(1051--1107),字元璋,襄阳人。

官至礼部员外郎。能为诗文,尤长于翰墨,书法为宋代大家。

这首诗引用了两个民间传说,一是民间传说珍珠的育成与月的盈亏有关,月圆之时蚌则孕珠;二是民间传说月由七宝合成,人间常有八万二千户给它修治。这样借传说咏月,又为中秋之月增添了神话的色彩,使中秋之月更为迷人。

词:中秋月圆 银盘高挂 玉兔东升 花好月圆 月明如水 月晕而风 月盈则食 月满则亏 月缺重圆 月明星稀。

6关于中秋节的古诗四句

关于中秋节的四句古诗:

1、《嫦娥》——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释义:烛影深深映上云母屏风,银河渐渐沉没,晨星渐渐消失。嫦娥后悔寂寞,后悔偷吃灵药。面对碧海蓝天,日夜思念人间。

2、《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释义: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无声无息打湿了院中桂花。今天晚上人们都仰望当空明月,不知道这秋思之情落在了谁家?

3、《中秋月》——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释义: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

4、《中秋月》——宋-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释义:月光下梧桐树影随着时间推移,不知不觉的移动着,在这团圆夜仍是独自面对着角落。月宫中的嫦娥现在也未尝不感遗憾吧,陪伴她的,毕竟只有那清冷的月宫和孤寂桂树。

5、《八月十二日夜诚斋望月》——宋-杨万里

才近中秋月已清,鸦青幕挂一团冰。

忽然觉得今宵月,元不黏天独自行。

释义:刚刚接近中秋,月已清圆,似是在鸦青色的幕布上挂着一团冰盘。忽然间,觉得今夜的月亮,独自行进在,与天隔离的空间。

6、《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释义: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7请问有那些关于中秋的古诗,诗句

中秋节诗词选

《中秋》

(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水调歌头》

(宋)苏东坡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太常引》

(宋)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

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台湾民谣:

《中秋旅思》

孤影看分雁,千金念弊貂;故乡秋忆月,异国夜惊潮。

手未攀丹桂,以犹卷缘蕉;登楼悲作赋,西望海天遥。

《月夜思乡》

星稀月冷逸银河,万籁无声自啸歌;

何处关山家万里,夜来枨触客愁多。

《煎熬》

夜深沉,明月高挂天正中,寂无声;睡眼朦胧,

恍若梦中;生卧徘徊以不宁,故国家园萦脑中;

苦煎熬,归去成空,如焚王衷。

中秋诗词——汉魏诗

1、古诗:明月皎夜光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2、古诗: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3、怨歌行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练书法的要领和技巧

 练书法的要领和技巧,书法是一个人陶冶情操的方式之一,所谓见字如见人,练书法也属于一种修身养性的方法,写得一手好字也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来看看练书法的要领和技巧

练书法的要领和技巧1

 一、书法的基本要求是:一是使用柔软的毛笔;二是书写形象丰富的汉字。它借助于汉字的形体,但不受文字内容所制约,以抒发情感、陶冶性灵为目的,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和艺术感染力。

 二、书法的三个要素:一是笔法,要求熟练地执使毛笔,掌握科学的指法、腕法、身法、用笔法、墨法等技巧。二是笔势,要求妥当地组织好点画与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的承接呼应关系。三是笔意,要求在书写中表现出书写者的情趣、气度和人品。

 三、书写要领和技法:

  (一)、隶书技法

 隶书是一种扁阔形横向发展的书体,远在战国时代已经开始有了。它与古代作为书写用的竹简有关,为了节约竹简狭长的书写面和运笔的便捷,变篆书纵势为横势,并增加了挑捺,形成八分相背之势。汉以前这种书体是作为篆书的辅佐之书,多用于市井、边戍、徒隶之牒,故有隶书、八分、佐书之称。

 隶书的点画书写要诀为:"横平竖直,左折右波;蚕头雁尾,蚕无二设,雁不双飞。"其主要笔画的书写技法是:

 1、平画:隶书的平画与篆书的横画稍有不同,它除了藏头护尾逆入平出以外,还有"蚕头雁尾"的波发之笔(亦称横捺)。其书写要领是:

 ①起笔回锋下垂形成蚕头之势。

 ②顺势右行。

 ③尽量铺毫,极力波发,提空回收,形成"雁尾"之势。

 2、直画:直画与篆书写法基本相同。然篆书多圆势,而隶书方圆并用。

 3、挑画:就是折笔。挑有二法,主要在收笔处,一为出锋,二为回锋。出锋稍短之挑,即为竖钩。此二法为:

 ①出锋。

 第一,起笔回锋成反扭之势。

 第二,顺势而下。

 第三,尽力铺毫左行而推笔。

 第四,将锋拎中,反扭上挑出锋,提空收笔。

 ②回锋。

 此种挑法的第一,二,三步同出锋挑法,第四步是提空收笔改为回锋收笔即可。

 4、捺画:捺与平画的波,写法略同。主要方法是:

 ①起笔回锋下垂形成蚕头反扭之势。

 ②顺势下行。

 ③尽量铺毫,极力波发,提空回收。

 隶书有挑捺波发故中宫宜紧凑,不同于篆书是一笔书,宜匀净流通。学隶书宜学汉隶,魏晋以下不如汉隶久远,时代风格无汉隶强烈。汉隶有写在竹木筒上的墨迹和碑刻两大类,其中风格多样,如《曹全碑》、《张迁碑》、《史晨碑》等。

练书法的要领和技巧2

  (一)、楷书技法

 楷书又叫正书或真书,是从隶书蜕变而来的。据记载,最早的正书家是东汉的王次仲,而现在我们见到的最早的正书是汉末魏初时钟繇所书的《宣示表》、《荐季直表》等。魏晋六朝的正书古朴自在,称为魏碑。至隋唐而渐趋整饰,臻于成熟,所以又叫唐楷。

 正书的笔势比篆隶较为复杂,唐·韩方明云"八法起于隶字之始",此处所说的"隶"是指正书而言,也就是说八法与正书同时诞生。所谓八法,就是正书的点、横、撇、捺、竖、钩、挑、折等点画的八种写法。

  (二)、行书技法

 行书始于汉末,是正书较为连草的一种写法。我们从东晋时代的王羲之《兰亭叙》等作品中即可领略到,所谓风行雨散、润色花开、不急不缓,最为流便的一种书体典型就是行书。它较正书流动,连笔较多;较草书规正,是介乎于正、草之间的一种书体,故叫做"行书"。

 行书的写法与正书基本相同,由于较正书写得快速,故点画之间的牵丝往往流露于纸面。收笔和起笔处往往相连不断,是至今尚十分流行的一种书体。行书近于正者称为"行楷",近于草者称为"行草"。

  (三)、草书技法

 草书分为章草、今草、行草、大草(狂草)数种。章草从隶书蜕化而来,是隶书的草写法,故亦称"散隶",是草书中最早的一种。今草的笔法与正行相同,只是省去挑和捺的笔势,增加物定的偏旁,删繁就简,接续连绵。行草是草书之近于行者。大草又名狂草,较一般草书更为狂放。草书虽极草率,而规范严谨,都有一定的写法,俗话"草书出格,神仙不识"正是此意。故必须熟闇草法,不可随所欲

 书法技法由笔法、结字法、章法三部分组成。这三个部分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连,相互影响。

练书法的要领和技巧3

 书法是一个人陶冶情操的方式之一,所谓见字如见人。下面总结硬笔书法练字的几大技巧,希望对大家有用。

 在硬笔书法中应该尽量把字体练成圆形,这打破了老师教我们的方块字,其实方块字写出来并不好看,中国人很多东西都追求圆润,所以字体一般以圆形为宜。

 遵循字的口诀左收右放重心稳,上严下宽中收紧。其意为左右结构的字要左边收紧右边伸展,上下结构的字要上面收紧下面伸展。注重关键笔画(即字眼)的书写,整个字只要关键笔画书写好看了,整个字体也就会相当好看。比如“我”“伐”的斜勾便是关键笔画。

 在练字时,字不能千篇一律,也要有所区别,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

 要注重字体的整体结构,我们时常练字只是在练笔画,但是组合成一个字仍然不好看,应注重的是笔画的摆放,而不是笔画本身。

 在字体连笔的时候,应该做到轻松自然,不能刻意地去写行楷,否则会贻笑大方的。行楷同样要遵循字体的结构性。

 在练字时,不应该以描摹为主,而是应该以临摹为主。描摹只是附透明纸在字帖上书写,它注重的是笔画的书写而忘记了字的整体结构,临摹是指在分析完字帖上的结构后自己写出。

 最好用钢笔练习书法,因为钢笔在回笔时的自然感十分强,写出来的字如同毛笔一般清爽,有利于快速提高。

 硬笔书法的练字第一注重质,第二没有量也不行,所以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每天至少要写两张练字纸,并且能够坚持到最后,一个月便有很大的改观。

 1、端正写字的姿势和执笔方法:

 (1)坐要正,肩要平,背要直,身子和头部不能歪,更不要低;两眼距桌面约一尺,前胸距桌沿约三寸。

 (2)执笔要正,笔尖应直向前,切忌内斜;食指指尖距笔尖约一寸。

 (3)笔杆的斜度,写大字拿笔往上些,笔杆斜度要稍大;写小字往下些,笔杆斜度稍小,一般的斜度应倾斜在食指关节处。

 (4)握笔要轻松,运笔才自如。握笔太紧,写出的字,不够开阔大方。

 2、了解书法基本步骤:

 (1)先从书法基本笔画学起,即点、横、竖、撇、捺、提、钩、折八种。

 (2)二练笔画顺序,三练偏旁部首,四练字形结构,五练分行布局。

 3、掌握笔力,用力的笔画就要用力,不该用力的就要轻笔过渡。

 (1)写“点”重如石,形断而意连;

 (2)写“横”要稍斜。一字有两“横”上“横”要仰势,下“横”写俯势;

 (3)“竖”画粗而壮,写直不要歪;

 (4)“撇”之发笔利,“捺”之发笔扬;

 (5)“折”的发笔缓,“钩”之发笔冲。

 4、选择好的字帖反复练习或使用方格本进行练习,切莫操之过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9029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