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汉简书法,最好的碑帖是什么?

学习汉简书法,最好的碑帖是什么?,第1张

文物出版社的《历代碑帖法书选》系列在一定时期弥补了国内碑帖出版的空白,但是现在很多专业出版社都出了大量精品碑帖,文物出版社的这个系列就显得很差劲了。其中有一些不是善本,有的“技术处理”过度,完全丧失价值(如《泰山金刚经》)。因此现在买碑帖,首选上海书画出版社的,另外最近河南美术出版社出了一个8开本《中国历代名碑名帖精选系列》、吉林文史出版社《历代名家墨迹精品选》、吉林摄影出版社《中国名碑海外遗珍》都非常不错,尤其是最后者,选的版本是国内没出版过的流失日本的极佳善本,包括唐楷四大家。

隶书入门最好的碑帖其实不是曹全碑,也不是张迁碑,而是乙瑛碑。

为什么呢?下面嘉强就具体分析一下。

一、曹全碑和张迁碑都有非常明显的风格,初学书法不宜选择风格过于明显的碑帖,这样容易形成一种定向思维,以为这种字体就应该是这样子的。

经常有人说,你写的隶书怎么没有雁尾呢,这就是被单一的思维所限制住了,隶书并不是靠雁尾要决定的,而是靠一种态势,即使没有雁尾,也能一眼就看出是隶书。

很多一开始就学曹全碑或只学曹全碑的人,思维里就形成了一种定势,认为隶书就一定要像曹全碑,这其实就是初学选择碑帖的问题,也可以说是学习范围比较窄所造成的。

二、乙瑛碑具有隶书大部分的共性,是非常包容和开放的,由此入手,可以学到隶书的通用技法,不仅可以学到曹全碑的圆笔,也能学到张迁碑的方笔,不仅能学到瘦硬的笔法,也能学到宽博的笔法,是一举多得的。

乙瑛碑的方笔和圆笔表现得都非常明显,特别是起笔之处,你能从中学到非常正宗的方笔技法,也能习到精到的圆笔方法。

在线条的中段,也是方圆结全的,不象张迁那样以压着笔行笔为主,而是提按结合得非常和巧妙,有时纯用按笔以显方重,有时纯是圆笔以显立体饱满,有时则按中有提,节奏变化多端,线条丰富精练。

三、乙瑛碑规整中又带有灵动,表面看虽然以工整为主,但细看就能发现很多用笔是非常生动活泼的,这对开拓初学者的眼界是非常有帮助的,是训练眼力非常好的碑帖。

初学书法,训练眼力非常重要,因为书法就是一种视觉艺术,就是要靠眼睛去观察感受,乙瑛碑的丰富性就能训练到眼力,乙瑛碑的工整性又能让初学书法的同学能看清笔画的脉络,学起来比较容易上手。

在相背方面乙瑛碑也是相背结合的,虽然总体是相背为主,但时不时也采用相向的态势,特别是在一个字里,并不单纯用一种方式,而是大多以相背结合的方式进行,增强了字的美感和艺术性,让人越看越美,细细品来,总是觉得意犹未尽。

四、先学乙瑛碑可以为后面的隶书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因为乙瑛碑是开放和包容的字体,写法上并不彰显个性,而且融合了隶书的基本写法,因此为后面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学完乙瑛碑再去学其它碑帖,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比如学完乙瑛碑再去学礼器碑,你会对瘦硬的用笔心领神会,学张迁碑时会对方笔得心应手,学曹全碑时会对圆笔印象深刻。

因此,嘉强认为隶书入门最好的最好的碑帖是乙瑛碑。学书法有时方向比努力更重要,方向正确,可以节省很多的时间,避免做无效的积累,让书法学习之路更顺畅和快捷。(陈嘉强)

  第一、首先应该从历朝历代名家的碑帖入手

  因为他们的碑帖所呈现出来的书法艺术,经过了千百年的传承和考验,最后流传下来了。相比那些淹没在漫漫岁月尘埃中的碑帖,这些仍然被后人推崇的书法艺术,才是经得起考验的书法艺术。被历朝历代书法家推崇的行书大家,他们的范本也相对容易找到,尽管有些是模仿本,但也能大致所了解,比如王羲之的《兰亭序》,相传真本已失传,后人所传下来的范本都是临摹的版本。

  《兰亭序》字帖

  第二、选择自己喜欢的字体临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自己不喜欢的字体,硬着头皮去练,不仅提不起兴趣,还有一种压抑感,对提升书法水平没有帮助。历史上,行书名家比比皆是,王羲之、王献之、虞世南、褚遂良、赵孟、黄庭坚、苏轼、米芾、蔡襄等等。他们的行书各有特点,有些人的书法字体动中寓静,平正中蕴含洒脱,如王羲之的书法;有些人的书法笔画夸张,奔放豪迈,如米芾的书法;还有些人的字体险峻圆润,轮廓分明,虚实有势,如黄庭坚的书法。学习行书,要结合自己的兴趣和欣赏点来选择。

  赵孟和王羲之碑帖

  黄庭坚字体

  第三、尽量选择印刷清楚的墨迹本

  如果你对历史上几大重量级的行书大家,诸如王羲之父子,苏轼,黄庭坚等人的墨迹字帖,你都临摹过,或仔细研究过,可以选择一些印刷质量较好的碑文拓本来参阅。为什么一开始接触行书,我不建议你找碑文拓本来临摹。主要是因为留存至今的碑文,大多历经日晒雨淋,有些字体已经风化残缺,不能辨识。其次,因为碑文经过了刀工雕刻程序,一些字体的笔画已失真。如果是墨迹本,那无疑是最好的,古代能传承下来的有竹简、绵帛等,这些介质上的墨宝才是真迹,最能体现作者的书法艺术水平。如今,市面上不少好的书法碑帖,都是墨迹本印刷出来的,清晰度好,字体篇幅相对比较完整。

  赵孟碑帖里面的字体

  第四、选择字迹清楚的A3以上版本

  作为练习书法用的碑帖,里面的字体越大越清晰就越好。而当前市面上的字帖,很多出版社为了节省印刷成本,尽量不印刷那么大的页面,都是A4页面居多。如果想看得清楚,建议还是选择印刷清晰的A3铜版纸,那种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感觉才是最好的碑帖。此外,还要好好鉴别印刷质量的好坏,如果印刷质量太差,过一段时间,就会褪色模糊。

  《圣教序》碑文字帖

  第五、选择教学范本与碑文结合在一起的字帖

  对于初学者来说,选择字帖的时候,最好选择编印有教学范本和碑文合印在一起的字帖。一来可以参照书中的笔画教程,认真写好每一笔画。二来可以仿写碑文上的字体,提高自己整体的书法水平。有些书法教学字帖,图文并茂,言简意赅,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学起来很方便,也很直观。如果只是选择单一碑文拓本的字帖,对某些字体的笔画,缺乏详尽的了解,很难系统了解字体的笔画和结体特征。当然,如果你练习行书达到一定的火候,可以找一些碑文的拓本来临摹。

  

方块型的汉简最出名的碑帖是《张家山汉简》。张家山汉简是1975年发现于湖北省荆门市张家山的一批汉代竹简,共计16000余枚,被誉为“东方图书馆”。其中,有一部分竹简上的文字是以方块形式书写的,这种方块文字在汉代书法史上是非常罕见的。这些方块文字被称为“秦汉篆”,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学术价值。《张家山汉简》中的方块文字,是目前已知最早的汉代篆书碑帖,也是研究汉代篆书和汉代文化的重要资料之一。

学隶书怎样顺序最合理如下:

第一先碑帖。在选碑帖前,最好先全面地了解一下各种隶书碑帖的风格特点,形体面貌。至少要了解一些著名的隶书碑帖,如《曹全碑》《乙瑛碑》《史晨碑》等。

学习从乙瑛碑入手,然后利用曹全碑和礼器碑在一个类型中向两个方向延伸,进而学习张迁碑并鲜于璜碑,西峡颂厚重方正一类,然后进入石门颂,杨淮表记,封龙山颂开张奇逸一类即可基本掌握隶书大部精华。

第二看基础。从书法角度来讲,是否有过学书基础,如果学习过楷书、篆书,而且功底又比较好,那么可根据自己的意思来选择与楷书篆书风格近似,或截然相反的来学习。

这算是厚积储蓄。如果没有书法基础,初学书法就望隶书门眉,那么在选择隶书碑帖时,就要考虑到先着手字迹清晰,缺残面少,字体端庄秀润,易学的隶书碑帖。

如《乙瑛碑》《张景碑》,而后在此基础上再来选择钟爱的隶书碑帖来临摹。这样学习隶书虽说慢些,但基础工程对以后来说大有益处。

到时,在广泛涉猎其余风格个性较强的摩崖,简帛类作品进行延伸,一定能在隶书学习中获益匪浅。

第三学习法。临摹也可称临池,有两种方式方法,一是求师拜友,二是多学多见自我探索。好学求师有惑时可时刻请教,无论对临、背临,事先有师长讲析、示范,点出要点,拨正字谜缺残等。而后又有指导纠正,学者不走弯路。

另一种算是自学,在临池中自身所学对否都要亲自来查验,遇惑自谋办法或是查找资料,或是自悟,或是放弃,很难说不走弯路,若想进步就得多方面读帖看帖,潜心研究法帖,不断星汉,不断筛选书法理论来综合指导自己。

第四不可好高骛远,选择有难度的隶书碑帖来作为初学范本。像《礼器碑》《石门颂》《西狭颂》等,这些汉碑在用笔上大起大伏,结构形态多变,笔势或奔放或跌宕很难把握,加之字口经年有残有缺,拓片不清。

虽说这些碑刻都堪称汉碑极品,其风格韵调,用笔之录,结构之巧,多为后人赞叹,可是不易初学初练。初学者当慎之。

第五不可选择怪旬异端或错字、残字来学习。初学者中,有一些人专爱所谓标新立异,因此另索门径,不想从基础入进,而是专寻求怪残之碑来学,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要知道,碑帖石刻、墓志、碣石中存在时文化、官文化、俗文化,言辞雅俗、异体字、讳忌字、点缀画、错用或通假等都不可免。相对典范碑刻不会令其头痛。

第六临帖初手要专一。初学选定好的隶书碑帖,要精心临写几年,深刻探索其中丘壑。一般讲不论时间长短,所临书帖,必须达到有形有神有意方为圆满,不可临写几月后弃之,换改另一种或另一类,而不悟其中道理,这样是学不好书法的。

隶书的由来:

隶书是由篆书发展形成的一种字体,从秦代开始产生,经西汉发展,到东汉走向成熟,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经典。主要有碑刻,摩崖,简帛几个类别。

提到的曹全碑、礼器碑、乙瑛碑、张迁碑全部属于碑刻范畴。曹全碑书风秀美,是隶书经典作品中独有的柔美秀气的典范。礼器碑飘逸隽利,是庙堂巨制。乙瑛碑工整规矩,合乎法度,风格介于前二者之间。张迁碑方正古拙,历来为学隶者视为必修之经典。

隶书学哪个碑帖好如下:

隶书学秀美风格的有《曹全碑》、《朝侯小子碑》;方正朴实的有:《张迁碑》、《鲜于璜碑》;风格典雅的有:《礼器碑》、《史晨碑》、《乙瑛碑》;摩崖刻石类有:《石门颂》、《西狭颂》等等。

学习隶书,要选择一些风格成熟、作品笔画清晰、结构标准、风格稳定的作品,这样的作品结构和笔画都有规律可循,能够更好的理解和更快的入手,适合初学者学习。学会这样的字帖,再去练习其它的隶书就会轻松很多。

以上的这些字帖无论是初学,还是后期作为主帖练习都非常值得学习。

初学书法隶书字帖的挑选方法

1、坚持取法乎上

取法乎上,不是追最早、最古的东西。而是一种学习的原则,也是一种目标和境界。之所以隶书多以东汉时期的碑刻为学习范本,而不是以简牍隶书为入手字帖,也是这个道理。东汉的隶书法度最完备,风格最成熟,适合初学。孔庙三碑《史晨碑》、《乙瑛碑》、《礼器碑》;《曹全碑》、《张迁碑》、《华山碑》、《封龙山颂》和《石门颂》等,为大家所喜爱,习临最多。

2、尊重自己喜好

以自己喜好选帖,并不是无原则,俗话说,喜欢就好,只有喜欢,才会激发斗志和信心,才会心甘情愿坚持下去。

汉简牍的率性飘逸、熹平石经的端美雄健,史晨的端庄整严、乙瑛的俊逸流畅、礼器的意趣奇绝、曹全的秀丽典雅、张迁的朴拙沉着、华山的神完气足、封龙山的古健方正、衡方碑的丰腴方整、石门颂的浑厚韵趣和摩崖石刻的自然天趣等,以及唐隶的妍美、清隶的奔放多变等,好比穿衣服,选适合自己喜欢的隶书风格,其实也是可取的。

但要注意取长补短,融会贯通,以不断提高自身的眼力好审美水平。

3、适时调整字帖

初选的字帖,经过多年的学习,已经掌握,可再选字帖,或选风格相近,或选风格甚远皆可。这并非这山望那山高,而是更好地拓宽隶书的视眼,丰富隶书笔法,从为创作打下良好基础,进而逐步形成自己的隶书风格。

北京遇上西雅图》借用了《西雅图不眠之夜》的叙事框架,将帝国大厦作为剧情的最高点,喻示在被拜金主义笼罩的钢筋水泥世界依然能够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爱情。

2013年的都市情感片对金钱婚姻进行了反思,除了《北京遇上西雅图》之外,《第101次求婚》、《99天暗恋》也都展现了草根底层的感人爱情,赢得了不错的口碑与票房。尽管现实世界束缚、压迫着人们的情感世界,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臣服于物质和金钱的统治,放弃了对爱情的向往与追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46649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30
下一篇2023-06-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