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变局捷信

消费金融变局捷信,第1张

3354对话Basker Rangachari,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产品与市场负责人。

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捷信”)是银监会批准的首批四家试点消费金融公司中唯一的外资公司。

他在巴斯克银行和消费金融领域拥有超过30年的国际经验,专注于数字营销、品牌增长、客户分析等领域。

以下是与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产品和市场负责人Basker Rangachari的对话:

1我们了解到,捷信从去年开始实施“2023战略”,这个战略的核心之一就是“数字化”。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捷信的品牌战略有哪些调整?这些调整背后有哪些市场洞察?

巴斯克:捷信的2023战略不仅是数字化转型,也是将客户置于我们业务的中心。

在过去的30年里,我们看到中国客户已经完全数字化,消费者已经适应了数字化的趋势。他们更渴望舒适的生活方式,更愿意为便利、灵活和放松买单。现在,他们更需要的是一个能帮他们省钱、省时、省心的金融服务伙伴。

捷信深耕中国市场多年,品牌形象一直专业、可敬、值得信赖。市场调研结果显示,客户对捷信品牌的认知度在消费金融牌照商中处于前列,尤其是在非提示性认知和第一非提示性认知的表现上,优于其他品牌。

但捷信现有的品牌认知更多的是基于之前的商业模式,即更强调线下消费场景和销售人员引导;事实上,捷信的商业模式已经升级。在信贷服务的基础上,提供更多创新产品和超值福利,满足客户多样化的日常消费需求。

因此,品牌建设对捷信2023战略至关重要。可以塑造客户对捷信的认知,在客户和捷信之间建立积极的情感联系。这决定了客户是否愿意进入我们的新生态系统并保持忠诚。

我们的品牌承诺保持不变:捷信是最佳购物伙伴,提供无缝金融服务和超值体验。

我们现在做的是克服消费者对捷信品牌认知的差距。通过分析客户的数字化行为,通过各种数字化渠道,让客户了解并认同我们的整个生态产品体系。

2您曾在多家跨国金融企业担任主管市场品牌的高管,尤其熟悉亚洲市场。在你看来,一个成功的消费金融品牌应该具备哪些要素?

巴斯克:为了建立一个成功的消费金融品牌,我们必须首先深入研究我们服务的客户群体。在过去的银行从业经历中,我发现银行服务的客户群体非常广泛,而消费金融公司主要服务于蓝领阶层,大部分是从事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劳务人员,或者是小业主和灵活就业人员。

蓝领工人既缺钱又没时间。大部分都是小时工。

他们担心工作时间不足会影响收入,也担心自己的工作会被机器自动化取代,这让他们对自己的工作没有安全感。

好的消费金融公司要考虑目标客户的心理需求,让他们相信它提供的服务和展示的形象是安全可靠的,就像朋友一样。

因此,我认为,一个成功的消费金融品牌应该具备四个特征:

1随时随地提供即时金融服务,为客户节省时间;

2透明的定价和简单的沟通有助于建立信任,帮助客户省心;

3全渠道客户服务,满足目标群体的独特需求,帮助客户节省人力;

4喜欢和踏实的品牌调性,可以成为目标客户群值得信赖的专家顾问和朋友。

3你认为中国的消费金融市场和其他国家有哪些异同?

巴斯克:对比亚洲、美国、欧洲的市场,我想分享三个相同点和三个不同点。

三个相似之处是:

1目标客户群的基本需求、生活愿景和家庭价值观;

3在中国,美国,欧洲和一些发达的亚洲市场,监管机构正在不断重塑市场动态,并在价格控制和资本充足率方面发挥积极的监督作用。

三个区别是:

1得益于过去20年中国经济强劲稳定的增长,中国客户对未来更有信心,对失业的担忧也相对较低。因此,他们更愿意使用信贷设施来享受更高质量的生活。这促进了中国消费金融市场的发展,使其比其他国家更具活力。

2除了有类似创业梦想的越南人,中国人的创业欲望比很多东南亚市场都要强烈得多。其他市场的消费者愿意寻求更多的休闲时间。另一方面,中国消费者毫不犹豫地努力工作,并愿意长时间工作以提高收入和社会地位。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是中国人的一个信念。中国消费者可以更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并愿意推迟即时休闲来赚取额外收入。因此,在寻求金融服务时,价格并不是中国消费者唯一关心的问题。他们也看重效率和实用性。

3我个人因为在很多国家生活工作过,所以发现数字支付在中国比较普遍,金融服务的线上发展也非常迅速。

4中国消费金融市场的独特性对捷信这样的外资企业有哪些机遇和挑战?

巴斯克:就中国而言,中国消费金融市场的独特性和挑战性在于,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必须与拥有世界领先技术、雄厚财力、庞大规模和客户群的互联网巨头竞争。尽管捷信集团在捷克、哈萨克斯坦以及印度、印度尼西亚等亚洲国家都有业务,但在这些国家,电子商务仍在增长,没有类似的互联网巨头引领市场。

但中国市场的机会也非常有吸引力。首先,以我的经验来看,监管正在向有利于持牌机构的方向发展,非持牌机构的业务在萎缩,监管也在加强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事实上,这有利于市场的长期增长,确保合规牌照持有人有足够的客户基础和

资本持续促进消费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对于消费金融机构来说,成功不在于一味的大量放贷,更在于是否有成熟的风控催收系统和资产组合促成有效回款。这正是捷信比较擅长的地方,因为捷信在其他国家有银行业务,我们的风控水平在质量和深度上都更接近银行。随着监管的积极调控,捷信作为持牌机构将可以在市场竞争中更具优势。

为了优化媒体渠道和内容,我们与业界领先的DMP数据管理平台提供商合作,并与第三方数据供应商达成战略合作。利用合作伙伴的技术和资源,我们可以实时监控媒体表现,并根据客户反应完善我们的受众定向、创意素材、投放竞价和频次策略。

6您多次强调要加强捷信客户与品牌的“情感联系”。一般认为捷信服务的是长尾人群,是价格敏感型客户。“情感联系”对捷信的客户真的重要吗?为什么?

巴斯克:当然重要。在我看来,客户会根据不同的购买决策做出不同的行为。举个我们身边的例子:如果一位女士面前有两个手包,她可能会根据喜好选择任意一款,但如果我们展示手包上的logo,其中一款是香奈儿,那位女士则大概率会选择香奈儿,即便那款包更难看一点,因为香奈儿是优雅和高贵的象征。这就是情感联系的力量。

事实上,我们的客群分布在过去两年中也发生了变化。两年前,我们的客群主要以中年成家的客群为主,而这群人对价格相对更敏感一些,因为他们要为家庭开销精打细算。但是现在,我们的客群中年轻人的占比正在逐渐增长,他们享受消费的乐趣胜过计算价格。麦肯锡,凯度等行业调研报告也显示,年轻群体享受当下美好生活的需求持续增加,并且他们也逐渐习惯通过短期信贷服务快速实现愿望,之后再按期还款。这些年轻人大多是精明的,他们清楚自己的偿付能力。他们也乐意去支持他们认同的品牌,所以与年轻群体建立情感联系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捷信的品牌塑造有两个方向:1)对于年长一些的客群,我们要让他们意识到我们之间的情感联系胜过价格,我们也有更多样便捷的服务供他们选择;2)对于年轻客群,我们首先要和他们建立牢靠的情感基础,驱使他们主动选择捷信。

7请分享一个近期捷信成功的品牌战役。

接下来,我们将会陆续上线更多的权益包。本月,我们将推出全新的捷享半年卡,更加优惠,面向全市场的客户。我们也将在下半年加大品牌曝光力度以及默客唤醒活动。届时,我们将很乐意分享相关进展给大家。

相关问答:相关问答:捷信金融是什么样的公司?

捷信金融于2004年进入中国,2007年12月在广东省正式启动消费金融业务,在深圳设立了第一个中国运营后台,搭建了国内领先的金融数据处理和业务支持平台。通过与全国零售商建立战略合作,为客户提供店内消费贷款服务。捷信还是是中国首批试点的4家消费金融公司中唯一一家外资公司。截止2019年7月份,已经在全国29个省和直辖市开展业务,涉及312个城市,有1600万活跃用户。

捷信金融2018年财报

截至2018年底,捷信消费金融净利润为1396亿元,同比增3656%;发放贷款84651亿元,同比增1528%;贷款余额为89835亿元,同比增1529%;不良贷款率398%。分析其利润表可知,营业收入主要为利息及手续费,截至2018年底,该项营收为26151亿元,同比增4312%。26151亿都是借款人的血汗钱。初步估计贷款综合利率超过36%,以捷信官网的商品贷为例,贷款金融为1万元,期限24期,每个月在不包含服务包服务费和灵活还款服务费的前提下,最低每个月还款59047元,这个是借款人能拿到的最好价格,算下来利率正好为36%,如果再算上各种服务费,肯定远远超过36%,妥妥的高利贷。捷信真是聪明,产品利率踩着高利贷线,通过服务费收取变现高额利息。

捷信商品贷介绍。

1 人工智能所 陈德人 教授 计算机图形学与CAD、CIMS与虚拟制造、电子商务与信息集成技术 406 87952297 drchen@cszjueducn 博导

2 人工智能所 陈刚 教授 CIMS、网络安全、协同设计、数据库 501 87951245 cg@cszjueducn 博导

3 人工智能所 陈奇 副教授 智能决策、GIS、数据挖掘、嵌入式系统、网络与分布式技术 320 87951254 chenqi@zjueducn

4 人工智能所 陈卫东 副教授 网络、虚拟现实、移动计算、人工智能、CAD/CG、神经信息学、电子商务、商务智能 112(东) 87952308 chenwd@zjueducn

5 人工智能所 董金祥 教授 计算机图形学与辅助设计、人工智能、工程数据库与智能信息处理、计算机网络与数据库安全、先进制造及自动化技术 406 87951245 djx@cszjueducn 博导

6 人工智能所 干红华 副教授 人工智能、因果模型、计算机在法律领域的应用 205 0574-27830689 ganhonghua@cnnbnet

7 人工智能所 高济 教授 智能软件和Agent技术,网络计算和系统集成,软件工程和中间件技术,知识管理和信息系统 408 87951923 gaoji@mailhzzjcn 博导

8 人工智能所 耿卫东 教授 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智能CAD、人工智能 512 87951248 gengwd@cszjueducn 博导

9 人工智能所 何利力 副教授 GIS、人机交互、数据库与数据分析 310(东) 87952690 llhe@zjueducn

10 人工智能所 何钦铭 教授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网络教育工程 213 87951265 lqm@cszjueducn 博导

11 人工智能所 金小刚 副教授 非经典计算、非线性系统复杂性 310 xiaogangj@cisezjueducn

12 人工智能所 孔繁胜 教授 人工智能、KDD、WEB-GIS、GPS 410 kfs@mailhzzjcn 博导

13 人工智能所 李际军 副教授 曲面造型、计算几何、CAD 505 87951992 lijijun@cszjueducn

14 人工智能所 李善平 教授 信息集成技术、CIMS、嵌入式操作系统、Linux 平台及应用 414 87952090 shan@cszjueducn 博导

15 人工智能所 林兰芬 副教授 CIMS、网络化制造、数据挖掘 501 87952699 llf@cszjueducn

16 人工智能所 鲁东明 教授 数字媒体网络、数字化文物技术、网络与信息安全、网络协同虚拟现实 407(东) 87951904 ldm@cszjueducn 博导

17 人工智能所 潘云鹤 教授 人工智能、CAD和计算机图形学、认知科学、多媒体计算技术、计算机网络;数字化艺术、产品创新设计 校长办 87951109 panyh@sunzjueducn 博导(院士)

18 人工智能所 孙建伶 教授 数据库、Web技术 503 87952700 sunjl@zjueducn

19 人工智能所 唐敏 副教授 三维造型 CAD 303 87987944 tang_m@zjueducn

20 人工智能所 童若锋 教授 计算机图形学、CAD、计算机动画 303 87951414 trf@cszjueducn 博导

21 人工智能所 王申康 教授 人工智能、多媒体计算技术、计算机协同工作技术、GPS&GIS 412 87951883 wsk@mailhzzjcn 博导

22 人工智能所 魏宝刚 副教授 人工智能、图像处理、数据库与知识库系统 505 87968432 wbg@zjueducn

23 人工智能所 吴春明 副教授 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系统集成技术 407 87951916 wuchunming@cszjueducn

24 人工智能所 吴江琴 副教授 图像处理、模式识别、最优化算法 507 87951247 wujiangqin@263net

25 人工智能所 肖国臻 副教授 可视化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计算机控制技术 505 87952098 xgz@cszjueducn

26 人工智能所 邢卫 副教授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电子政务模型及应用 516 87082635 wxing@cszjueducn

27 人工智能所 徐从富 副教授 人工智能、智能CAD、数据挖掘、知识发现、数据融合 313 87952308 xucongfu@cszjueducn

28 人工智能所 杨建刚 教授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智能化信息处理与决策、人工神经网络 305 87952228 yangjg@cszjueducn 博导

29 人工智能所 杨小虎 副教授 金融信息学、软件再工程 501 87952694 yangxh@zjueducn

30 人工智能所 叶修梓 教授 CAD/CAM/CIMS、计算机图形图象技术、生物信息处理、GIS与数据库技术、密码学与信息安全 310(东) 87952690 yxz@cszjueducn 博导(长江特聘教授)

31 人工智能所 张泉方 副教授 计算机网络及应用 516 qfzhang@mailhzzjcn

32 人工智能所 张引 副教授 图象图形处理、多媒体信息处理 310(东) 87952690 yinzh@cszjueducn

33 人工智能所 郑扣根 教授 操作系统、嵌入式系统、计算机网络、地理信息系统(GIS) 405(东) 87952308 zkg@cszjueducn zhengkg@263netcn

34 人工智能所 周波 副教授 数据库管理系统、CIMS、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 503 87952385 bzhou@cszjueducn

35 人工智能所 周忠信 教授 软件技术、Java 计算、互联网计算、互联网络研究 508 jwo@cszjueducn

36 人工智能所 朱淼良 教授 人工智能技术与机器人智能、计算机视觉、多媒体与网络通讯技术、网络信息安全 303(东) 87984692 zhum@cszjueducn 博导

37 人工智能所 朱晓芸 副教授 智能信息融合、计算机辅助教学、数据挖掘、数字制造 512 87952661 zhuxy@zjueducn

38 人工智能所 庄越挺 教授 网络多媒体、海量数据库与信息检索、智能动画技术、智能CAD、数字图书馆、嵌入式多媒体 308 87951903 yzhuang@cszjueducn 博导

39 人工智能 黄忠东 副教授 网络安全、数据库、CIMS 513 hzd@cszjueducn

40 人工智能所 尹建伟 副教授 网络中间件、信息集成、CSCW 303 zjuyjw@cszjueducn

41 人工智能所 张亶 副教授 图象处理 0574-27830768

42 人工智能所 杨枨 副教授 网络管理、数字制造、数据挖掘 512 87952661 yangcheng@zjueducn

43 人工智能所 董亚波 副教授 网络安全、分布式虚拟现实 教11-301 87952724 dongyb@zjueducn

44 人工智能所 王东辉 副教授 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技术,多媒体与网络通讯技术 407 87951916 dhwang@zjueducn

45 人工智能所 吴飞 副教授 多媒体分析与检索 计算机动画 统计学习 608 87951853 wufei@cszjueducn

46 人工智能所 蔡铭 副教授 网络化制造、ASP、语义网、嵌入式操作系统 87951414 cm@zjueducn

47 人工智能所 张文宇 副教授 人工智能、知识工程、基于知识的专家系统、模糊逻辑、本体论、语义Web、黑板结构、基于实例的推理、机器学习、CAD/CAM/CAPP/CIMS、智能CAD、并行设计、智能制造、网络化制造、数据库技术 524 13105718529 zhangwyc@zjueducn

48 人工智能所 门素琴 副教授 人工智能、CAD 310(东) 87951902 mensq@cszjueducn

序号 研究所 姓名 职 称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 办公地点 办公室电话 Email 备注

1 系统所 陈天洲 副教授 嵌入式系统 主520主316西404 87951793、87952650 tzchen@zjueducn

2 系统所 陈小平 副教授 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应用、信息安全 文三路508号天苑大厦11楼C座 88225422-818 xpchen@tulingcomcn

3 系统所 姜晓红 副教授 计算机体系结构、虚拟环境技术、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图像处理 520 jiangxh@cadzjueducn

4 系统所 陆魁军 副教授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网络软件、网络数据库系统 501(东) lukj@zjueducn

5 系统所 吕红兵 副教授 智能控制、计算机应用 522 lhb@zjueducn

6 系统所 潘雪增 教授 网络数据库安全技术、下一代(IPV6、IPV9)网络通讯与分布处理技术、面向SOC专用集成电路设计、电子商务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智能搜索引挚,数字广播系统、计算机先进制造及设计自动化 420 87951244 xzpan@cszjueducn 博导

7 系统所 平玲娣 教授 网络数据库安全技术、下一代(IPV6、IPV9)网络通讯与分布处理技术、面向SOC专用集成电路设计、电子商务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智能搜索引挚,数字广播系统、CIMS、设计自动化 420 87951244 ldping@cszjueducn 博导

8 系统所 钱沄涛 教授 模式识别、图像处理、数据挖掘和数据统计分析、计算智能 504 ytqian@mailzjueducn 博导

9 系统所 石教英 教授 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网络与分布处理 紫金港校区CAD实验室 87951045 jyshi@cadzjueducn 博导

10 系统所 史烈 副教授 多媒体、计算机网络 文三路405号 85026338-816 sl@insigmacomcn 具体请与陈文智老师联系

11 系统所 陈文智 副教授 嵌入式系统,计算机网络,多媒体应用,操作系统 511 13600512233 chenwz@zjueducn

12 系统所 宋广华 副教授 实时数据库技术、嵌入式系统;并行计算与网格计算 410(东) 87952644 ghsong@cszjueducn

13 系统所 吴朝晖 教授 人工智能、生物认证、分布式计算与GRID、嵌入式系统工程 505(东) 87951647 wzh@cszjueducn 博导

14 系统所 杨长生 教授 计算机系统结构、微型计算机控制、多媒体数据压缩 518 87951246 csyang@hzcnccom

15 系统所 姚敏 教授 计算智能、模糊信息处理、模式识别与图象处理 418 myao@zjueducn 博导

16 系统所 张明敏 副教授 虚拟现实、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图像处理 紫金港校区CAD实验室 87951045 zmm@cadzjueducn

17 系统所 张三元 教授 计算机图形学、CAD、图象处理与数字媒体技术、数字几何处理技术等 310 87952690 syzhang@cszjueducn 博导

18 系统所 朱桂林 副教授 智能CAD、嵌入式系统、计算机网络、可视化 509 87998921 zgl@cszjueducn

19 系统所 李国杰 教授 并行处理、计算机体系结构、组合优化、人工神经网和遗传算法 北京 010-62541341 wxh@ictaccn 博导(院士)

序号 研究所 姓名 职 称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 办公地点 办公室电话 Email 备注

1 软件所 卜佳俊 副教授 嵌入式系统、移动多媒体、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CSCW 508(东) 87952600 bjj@cszjueducn

2 软件所 陈纯 教授 CAD/CAM、CSCW、多媒体计算技术、数据库、嵌入式系统、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 508(东) 87951255 87952600 chenc@zjueducn 博导

3 软件所 陈根才 教授 群件与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应用,CSCW技术、协同虚拟环境研究,智能信息处理(智能搜索引擎)、数据挖掘、自动文摘和分类研究,情感计算、语音情感模型与真实感语音合成研究 306 87953052 chengc@zjueducn

4 软件所 陈平 副教授 计算机网络、电子商务、信息处理 517 88480000-8128 chenping@landpagecomcn

5 软件所 陈越 教授 曲面重构、曲面造型、微分方程的数值计算方法 213 87951265 chenyue@cszjueducn

6 软件所 冯雁 副教授 数据库研究与应用、电子商务、数据挖掘 502 87951967 fengyan@cszjueducn

7 软件所 金连甫 副教授 信息处理、软件工程、电子商务、操作系统 517 88480118 lfjin@mailhzzjcn

8 软件所 金一庆 教授 计算全息、CAT、CAI、网络应用软件、应用数学 519 88062779 yiqingjin@hotmailcom

9 软件所 许端清 教授 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CAD/CAM、虚拟现实技术、网络协同与虚拟制造技术 205(东) 87952023 xdq@cszjueducn

10 软件所 应晶 教授 软件工程方法学、软件开发方法、软件体系结构、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 403(东) 87951965 jying_2000@yahoocom 博导

11 软件所 陆系群 副教授 多媒体数字处理技术、计算机视觉和网络安全技术等 527或523 87951257 xqlu@cszjueducn

12 软件所 林怀忠 副教授 数据库技术、移动计算 205(东) 87951257 linhz@zjueducn

13 软件所 郑耀 教授 高性能计算(并行计算、网格计算)、多学科应用模拟的支撑技术、计算机图形学及应用、计算机辅助工程 教11-201, 410(东) 87953168 87952644 yaozheng@zjueducn 博导(长江特聘教授)

14 软件所 首山雄 副教授 多学科知识融合与创新 ssx@cszjueducn

序号 研究所 姓名 职 称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 办公地点 办公室电话 Email 备注

1 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 鲍虎军 研究员 真实感、非真实感图形绘制、虚拟现实和多源信息的表示、融合及其可视化、计算机动画、逆向工程和曲面造型技术、信息安全和数字水印 紫金港校区信息与控制大楼501室 88206683-501 bao@cadzjueducn 博导(长江特聘教授)

2 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 冯结青 研究员 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动画 紫金港校区信息与控制大楼506室 88206683-506 jqfeng@cadzjueducn 博导

3 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 高曙明 研究员 先进产品建模、虚拟设计与制造、协同CAD、CAX 紫金港校区信息与控制大楼514室 88206683-514 smgao@cadzjueducn 博导

4 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 金小刚 研究员 计算机动画、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辅几何设计 紫金港校区信息与控制大楼506室 88206683-507 jin@cadzjueducn 博导

5 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 李伟青 副研究员 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图形学、图形图像处理 紫金港校区信息与控制大楼411室 88206683-407 wqli@cadzjueducn

6 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 林 海 研究员 科学计算可视化,计算机图形学 紫金港校区信息与控制大楼510室 88206683-510 lin@cadzjueducn

7 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 潘志庚 研究员 虚拟现实/虚拟环境、多媒体计算技术、网络图形和电子商务;虚拟设计技术 紫金港校区信息与控制大楼508室 88206683-509 zgpan@cadzjueducn 博导

8 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 彭群生 教授 计算机图形算法及应用、多光谱信息融合及图形仿真、虚拟现实 紫金港校区信息与控制大楼503室 88206683-503 peng@cadzjueducn 博导

9 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 万华根 副研究员 虚拟现实及应用、计算机动画、科学计算可视化 紫金港校区信息与控制大楼512室 88206683-512 hgwan@cadzjueducn

10 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 于金辉 研究员 计算机动画、计算机美术、非真实感绘制,图像合成与处理 紫金港校区信息与控制大楼508室 88206683-508 jhyu@cadzjueducn 博导

11 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 郑文庭 副研究员 计算机图形学、虚拟现实 紫金港校区信息与控制大楼512室 88206683-513 wtzheng@cadzjueducn

12 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 刘玉生 副研究员 CAD/CAM 紫金港校区信息与控制大楼509室 88206683-524 ysliu@cadzjueducn

13 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 秦学英 副研究员 计算机图形学 紫金港校区信息与控制大楼510室 88206683-511 xyqin@cadzjueducn

14 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 王章野 副教授 计算机图形学 紫金港校区信息与控制大楼509室 88206683-525 yzwang@cadzjueducn

序号 研究所 姓名 职 称 学科专长及研究方向 办公地点 办公室电话 Email 备注

1 工业设计所 孙守迁 教授 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与概念设计、虚拟人与新媒体、产品创新与设计管理、数字艺术与新媒体、软计算与设计艺术 307(东) 87952639 ssqq@mailhzzjcn 博导

2 工业设计所 万昌平 教授 产品设计策略、艺术设计美学、视觉传达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 201(东) 87952589 wancp@cszjueducn

3 工业设计所 许喜华 教授 工业设计(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及环境设计)、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设计文化、设计美学 318 87952589 xxhj@mailhzzjcn

4 工业设计所 彭韧 副教授 工业设计(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及环境设计)、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 201(东) 87952589

本帖地址:http://bbskaoyancom/thread-1054872-1-1html 转载请注明本帖地址。

※ 来源:考研论坛 bbskaoyancom

2019年1月9日,全球领先的新经济行业数据挖掘和分析机构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权威发布《2018-2019中国金融科技专题研究报告》。2018年金融科技成为全球资本青睐的热点产业,发展进入30时代。数据显示,截至2018上半年,全球金融科技投资额达580亿元。金融科技在细分领域的应用也得到进一步发展。

金融科技-定义、分类与优势

金融科技的定义:金融科技(Financial Technology)可以理解为科技在金融领域的应用。科技与金融的结合在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改善客户体验、提升服务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方面都有所突破。近几年,金融科技成为全球投资人和创业者聚焦的热点产业。

金融科技行业图览

全球金融科技-发展历程

全球金融科技-发展现状

全球金融科技投资在2014年有高速的增长,在2015年达到了顶峰。2015年全球金融科投资笔数达到了1255次,而2015年后,全球资本市场对金融科技的投资热情有所减弱。从全球投资的分布来看,欧洲地区的投资额最高,达到260亿美元,而亚洲美洲分别以168亿美元和148亿美元位列其后。

中国金融科技公司迎来上市热潮

2017年11月到2018年,中国金融科技公司迎来五年来第二次上市热潮。根据艾媒咨询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018年12月,近一年在境外证券市场上市的公司有13家,首次公开发售的融资规模接近25亿美元。公司IPO最大规模达86亿美元。

金融科技的发展下,传统银行面临业务竞争压力,急切需要思考如何应用金融科技突围。

中青年男性是互联网金融平台主力用户群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中国互联网金融用户以男性为主,占比达到562%。35岁以下的用户占比高达727%。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偏好使用互联网平台所提供金融服务的用户年龄层集中在35岁以下,该部分用户对互联网产品使用有较高的接受能力。未来随着互联网与金融结合加深,互联网金融产品有望覆盖更多高年龄层的人群。

2018中国金融科技行业热点

互联网消费金融概念及特点

互联网消费金融定义:互联网消费金融是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基础之上,为满足消费者更高的消费需求、解决原先传统消费金融模式所带来的各种消费限制与不便的金融服务,具体为资金供给方为满足消费者在住房、购物、娱乐、工作等方面不断扩大的需求而通过互联网向消费者提供消费贷款的金融服务模式,主要类型为向消费者提供小额贷款或分期付费。

中国居民个人消费信贷强度平稳增长

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中国居民个人消费信贷强度CCI(个人平均消费信贷/个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在2017年增长至087。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个人消费信贷强度的提高,意味着消费金融在消费市场的渗透程度在不断加深,消费信贷规模和个人消费信贷强度的快速增长均体现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力。

中国在线消费金融市场发展迅速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中国在线消费金融市场近年发展迅速,根据2016-2020年在线消费金融市场规模和预测结果,预计消费金融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为828%;2018年市场规模为192117亿元,2019年更有望突破30000亿元关口。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近年移动互联网及大数据技术日益成熟促进互联网消费金融的高速发展,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应该多探索与新技术的结合,发挥其相比传统消费信贷的科技优势。

用户普遍认为在线消费金融产品促进消费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超六成受访用户认为使用在线消费金融产品后其消费频率得到了提升,其中312%认为消费频率大幅提高了。此外,有584%的受访用户认为使用在线消费金融产品后其消费品质得到了提升。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在线消费金融产品通过互联网具体消费场景为用户提供服务,能覆盖至更多领域,且较低的授信门槛也使其能惠及传统消费金融产品不能触及的用户群,对消费者消费质量的提升有较为显著的帮助。

供应链金融概念

供应链金融是一种通过把贸易各方参与者连接起来,围绕核心企业,管理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资金流和物流,提供灵活运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以降低融资成本和提高业务效率的融资服务。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中小微企业是中国经济市场重要组成部分,但该类企业较难满足传统金融服务贷款融资的门槛要求,其发展运营收到约束。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出现,围绕核心企业整合供应链条,以核心企业信用为链条金融服务提供重点,并能有效掌握上下游企业“三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信息,能够降低中小微企业授信门槛,有效提高产业链条整体运营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融合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效率提升

电商平台供应链金融

第三方支付平台供应链金融

P2P网贷平台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言值偏负面

中国移动支付发展环境——提升行业规范

2018年中国移动支付的政策环境监管趋严,行业加速规范。监管对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基本采取先松后紧的态度,在行业初期给予相对宽松的发展空间,当市场规模增长到一定阶段、行业发展模式暴露出一定问题后,再通过系列政策进行管控。支付行业同样在经历了初期快速发展时期后,迎来监管机构密集出台的规范政策,此外支付牌照发放门槛也更为严格。

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保持增长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达562亿人,较2016年增长216%。预计2018年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增长减缓,累计用户规模为659亿人,而2019年则预计达到733亿人。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市场覆盖率的提高,用户红利将逐渐消失,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的增速将进一步放缓。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应用加强,金融科技赋能传统金融业务发展势头将继续保持迅猛状态,未来更多金融科技细分领域发展会走向成熟。但金融科技的发展讲究效率与安全的平衡,二者具有同等重要性却又存在矛盾,因此企业需要增强复合型人才以及技术储备,实现技术突破以推动金融科技业务进一步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9348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