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感是一个主观的概念,不同人的定义和衡量方式可能会有所不同。然而,一些研究者通常会采用以下两个指标来衡量幸福感:
生活满意度:这个指标通常用一些问题或量表来衡量个人对生活的整体满意程度。例如,问卷中可能会问到“你对自己的生活满意吗?”,并要求被调查者选择一个从1到10的数字表示自己的满意度。
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之间的差距:这个指标通常用一些问题或量表来衡量个人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经历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的频率和强度。例如,问卷中可能会问到“在过去一个月里,你有多少次感到快乐/愉悦/满足?”和“在过去一个月里,你有多少次感到沮丧/恐惧/不安?”等等。通过计算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之间的差距,可以得出一个总体的幸福感指数。
一、青少年情商素质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 情商(Emotional Quotient,EQ),代表了一个人的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情商主要反映个体认知、理解、运用、表达、控制和调节自己情绪情感的能力,以及处理自己与他人之间情感关系的能力。情商形成于婴幼儿时期,成型于青少年阶段,它主要是在后天的人际互动中培养起来的。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的黄金时代,在这个时期,其学习和发展任务非常重要。但是,青少年由于面临着生理、心理上的急剧变化,学业上的巨大压力,使得现代青少年容易造成心理失衡和复杂的心理矛盾。为此,要实现目前素质教育的目标,急需提高青少年的情商素质,弘扬其个性,发展其能力。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SWB),是指个体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进行的整体性评估,它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综合性心理指标。[1] 它包括认知评价和情感体验两个基本成分。认知评价是指在总体上对个人生活做出满意判断的程度,也称为生活满意度;情感体验指个体在生活中的情感感受,包括积极情感(愉快、高兴、轻松等)和消极情感(意见、压力、焦虑等)。这两个方面构成了主观幸福感,对总体的生活满意度越高,体验到的积极情感比消极情感越多,则个体的幸福感就越强。[2] 从整体上来看,目前青少年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处于中等以上。青少年的积极情感高于消极情感,但仍有一部分青少年的主观幸福感水平较低,这就需要家庭、学校、社会根据青少年情绪情感的发展规律,针对性地疏导其情商素质,提升其主观幸福感,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二、青少年情商素质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主观幸福感是作为一种高级的认知评价或情绪情感体验,它和个体的高级需求紧密相关;情商素质则表现为个体认知、理解、调节、操作情绪信息的能力。个体情商素质的高低可能会影响或部分决定个体的情绪体验,即影响个体的主观幸福感。拥有高情绪智力者,对于人生成功和幸福价值的拥有,更优于高智商者。[3]
1.青少年情商素质中的人际关系因素可影响主观幸福感
对情商素质中的人际关系因素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进行研究,对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人际关系具有重要的社会支持作用,可以为人们提供物质或情感上的帮助,满足人们爱和归属感的需要,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当人们面临应激事件时,可通过阻止或缓解应激反应,产生积极健康的行为反应,从而减少消极情感,增强主观幸福感。而且较高人际关系的满意度,有利于个体保持愉快和满足,青少年在学校的人际关系适应越好,就越能提升其主观幸福感。
2.情商素质影响青少年学业成绩,进而影响主观幸福感
情商素质的高低会影响青少年的自知力、自控力,其强弱程度与正确的学习观念的建立、良好思维习惯等的养成有着密切关系。个体可以通过对自身情绪的理解和控制来影响学业成绩,能够很好地掌控自己情绪的学生,其学业成绩也比较好,即情商素质会直接影响学业成绩。此外,良好的学习动机将促进学业成绩的提高,情商素质通过调节学习动机来间接影响学业成绩,以提高其主观幸福感。目前诸多的研究表明,青少年的学习能力、学业成绩都能对青少年的幸福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端正的学习动机、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卓越的学习能力和优异的学习成绩可以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幸福感,同时还可以通过影响青少年的自尊和自我实现等间接影响其幸福感。[4] 可见,情商素质影响青少年的学业成绩,对其主观幸福感也产生重大影响。
3.青少年的应对方式不同影响主观幸福感
一般认为,情商素质较高的青少年能够通过一些认知、行为策略有效调节情绪,产生积极的应对方式。在面对挫折、焦虑、抑郁、烦躁等不良情绪时,能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和乐观自信的心境去战胜它。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助于青少年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青少年建立强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并获得更多的幸福感;有助于人们形成和发展主观幸福感。而消极的应对方式起着阻碍作用。大学生的幸福感和应对方式的解决问题与求助维度呈正相关,较多使用解决问题及求助类应对方式的大学生幸福感水平高,较多使用自责、退避、幻想、合理化应对方式的大学生幸福感水平低。个体的应对方式对其主观幸福感有一定的预测力(为294%)。[5] 同时也说明了情绪智力高的青少年能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应对各种生活事件,可体验更多的幸福感。
4.青少年情商素质与身心健康的关系影响主观幸福感
已有的很多研究表明,情商素质与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情商素质高的人较少有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具有较强的面对生活事件压力的能力,因而也具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都是心理健康重要的测量指标,身心健康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因素。抑郁的心境、自觉身体症状评价、睡眠不良、人际敏感等都会降低个体的主观幸福感。
三、引导青少年增强情商素质,提升主观幸福感
青少年的情商素质越高,那他对自己和他人的情绪认知、体验、控制和调节能力会越高,就更容易与别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从而体验到较多的生活满意和愉快的体验,其主观幸福感就越高。引导青少年增强情商素质,有利于提升青少年的主观幸福感,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1.引导青少年客观认识问题,进行正确归因训练
主观幸福感中的认知成分是指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以生活满意度为表现形式。幸福感往往产生于现实条件与一般标准的比较,现实条件高于标准时,主观幸福感提高;反之,主观幸福感则降低。不同的归因方式会对青少年的情感体验产生影响。有研究表明,抑郁的个体往往把消极的事件归因为内在的、稳定的因素,把愉快的体验解释成外部的、可变的因素。如果把成功归因为能力、努力等内部因素,或把失败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则可以提高其积极情感;如果把成功归因为任务难度、运气好等外部因素,或把失败归因于能力等稳定因素,则会降低其积极情感。因此,应积极教育和引导青少年全面、客观地评价和认识问题,改变不正确的认知,帮助其进行正确归因;同时对青少年进行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帮助其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学会正确看待挫折,从容克服困难。通过进行正确归因的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青少年的满意度水平,增强其主观幸福感。
2.完善自我意识,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个方面,自我意识是影响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首要因素。在影响幸福感的七项因素中,人格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我意识”达到了2083%的贡献率。[6] 要达到积极协调的自我统一,需要引导青少年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自我分析能力,能够客观、公正地进行自我评价,善于把握健康积极的情感体验,正确对待消极情感,努力提高自我认识水平和自我表达能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实现客观我与主观我、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一致,增强青少年的主观幸福感。
3.提高青少年管理情绪的能力,学会自我调控
拥有较高情商素质的人,能够在适当的时候用适当的方式来表达或处理自己的情绪。他们具有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能够抑制情感的冲动,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使自己保持良好的心境,能够体验到更多的幸福感。而情商素质较低的人,易受他人影响,缺乏坚定的自我意识,处理人际关系能力差,应对焦虑能力差,经常体验到抑郁、冷漠等消极情感,难以增强其幸福感。因此,学校可以给青少年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环境,开设有关自我控制能力培养的课程,让青少年通过这些方面的学习,正确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并引导他们正确识别他人的情绪,培养青少年的学业延迟满足能力,提高青少年的情商素质。在情绪调节方面,引导青少年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让情绪自然发生,不要去刻意地抑制或回避,对负性情绪进行宣泄或者适当忽视,合理宣泄情绪有助于提高青少年的主观幸福感。
4.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体验幸福感
具有高情商素质的人善于人际交往,人际关系和谐、融洽,能够在复杂的人际环境中游刃有余。帮助青少年建立积极、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一,帮助青少年树立交往的自信。教会青少年用真诚去对待他人,只有坦诚相待才能相互理解、建立信任感,同时还要学会宽容,对交往中的非原则性问题要持宽容的态度。其二,学会尊重他人。任何以强欺弱的做法都将严重阻碍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在尊重他人时,也要做到自尊与自重,抓住人际交往时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其三,提高交往艺术。在人际交往中,谈吐的美在于用词准确、言之有物,有种自然的吸引力;用恰当的行为、神态来沟通人际间的感情,做到友好大方、分寸得当;用洒脱的仪表和适当的礼节与人交往,产生使人愿意交往的魅力。因此,应鼓励青少年积极参与人际交往,帮助他们总结经验,引导青少年正确处理与人交往中出现的冲突与矛盾,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其幸福感。
5.学会正确应对挫折,享受幸福的喜悦
挫折是指人们为实现预定的目标而采取的行动受到阻碍或干扰,导致需要不能满足或目标不能达到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心理或情绪反应。它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影响着青少年的幸福体验。学会应对挫折,首先,应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挫折,树立正确的挫折观。挫折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会,以乐观的态度看待挫折的两重性。其次,应引导青少年对挫折和成功进行正确的归因,使失败对自尊带来的伤害降到最低,教会青少年在社会支持体系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使他们获得较高的主观幸福感。再次,帮助青少年解决心理困惑,提高心理素质,增强应对挫折的能力,使情感趋于宁静,从而享受到幸福的喜悦。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湖北 荆州,434023)
注:本文系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定项课题《学校心理健康普及教育研究》阶段性成果(鄂教办 [2008] 22号,项目编号2008B103。)。
参考文献:
[1] Diener E,Eunkook M S, Richard E et al, Subjective Well-Being: Three Decades of ProgressPsychology Bulletin, 1999: 276-294
[2]张陆,佐斌.自我实现的幸福――心理幸福感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7(1)
[3] Shapiro, L E How to raise a child with a high EQ[M]. New York: Harper CollinsPublishers,1997
[4]贾晓波,李慧生.高中生心理适应能力训练教程[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1
[5]朱翠英.大学生应对方式和幸福感的相关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6]李焰,赵君.大学生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S1)
从后果上看,凡是对人的行为起到促进和增力作用的情绪就是积极情绪,而对人的行为具有削弱和减力作用的情绪就是消极情绪。
在一般情况下,兴奋、愉快、开心、欢乐、激动等情绪属于积极情绪,而紧张、慌乱、伤感、痛苦、生气、心悸等情绪属于消极情绪。
判断哪些是积极情绪,哪些是消极情绪,主要是依据情绪对人产生的是促进、增力作用,还是削弱、减力作用。
情绪的调节
1、用表情调节情绪,有研究发现,愤怒和快乐的脸部肌肉使个体产生相应的体验,愤怒的表情可以带来愤怒的情绪体验,所以当烦恼时,用微笑来调节自己的情绪是个很好的选择。
2、人际调节,当情绪不好时,可以向周围的人求助,与朋友聊天、娱乐可以使人暂时忘记烦恼,而与曾今有过共同愉快经历的人则能引起当时愉快的感觉。
3、环境调节,当情绪不好时可以选择一个环境优美的地方,在完美的大自然中,心情自然而然会得到放松。还可以去那些曾经开心过的地方,记忆会促使你想起愉快事情。
4、认知调节,人之所以有情绪,是因为对事情做出了不同的解释,每件事情不同的人观点不同,则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所以可以通过改变认知,来改变情绪。
总体幸福感量表
[General
Well一Being
Schedule(Fazio,1977)]是为美国国立
卫生统计
中心制订的一种
定式
型测查工具,用来评价受试对幸福的陈述。本
量表
共有33项,其中1、3、6、7、7、9、11、13、15、16项为
反向
评分。得分越高,幸福度越高。
总体幸福感量表通过将其内容组成6个
分量
表从而对
幸福感
的6个
因子
进行评分。这6个因子是:对健康的担心、精力、对生活的满足和
兴趣
、忧郁或愉快的
心境
、对
情感
和
行为
的控制以及松弛与紧张(焦虑)。
总体来说,人们所能体验到的幸福感在很大程度上与心理健康与否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物质条件或客观环境等同的情况下,心理健康程度高的人比程度低甚至不健康的人能够体验到更多的幸福。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浅谈心理健康与幸福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心理健康与幸福的论文篇一
《广州青年白领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探究人口学变量、情景性因素和人格特质因素对广州青年白领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对广州市政府、企事业单位340名青年白领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广州青年白领积极人格特质处于中上水平,生活满意度处于中下水平。(2)情景性因素和特质性因素与广州青年白领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密切相关。(3)阶层回归分析表明,性别、压力知觉、社会支持和乐观是广州青年白领主观幸福感的显著预测变量,而心理健康的显著预测变量是乐观和社会支持。结论:广州青年白领对生活状况不甚满意,但对自我评价积极、乐观向上,对未来充满希望,并且情景性因素和特质因素对广州青年白领的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有不同的预测作用。
关键词:广州青年白领;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B8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84(2013)02-0175-04
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水平飞速提升,在此发展过程中白领青年作为国家人力资本的中坚力量,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同时也为自己创造着财富,但是,物质上的丰富并不能等同于主观上的幸福。相关调查显示,诸如公务员、高校教师、外企职员等白领青年的幸福感相较于其他人群并不高,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在工作和生活中承受着相当大的压力,时常受到负面情绪的困扰,紧张、失眠、无意义感常常充斥着他们的生活(谈杰,2008;田振敏,2010)。该研究把青年白领定义为:年龄在40周岁以下,具有大专(包含大专)以上文化水平,从事脑力劳动,依靠知识和技术谋生,月薪4000元以上,有较稳定经济收入和较高社会地位的工薪阶层。
产生于20世纪末美国的积极心理学(PositivePsychology)是当代心理学的一股重要力量,它反对传统心理学过分关注人类心理问题、心理疾病诊断与治疗的消极取向,它研究人类的积极品质,关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包括积极个人体验、积极人格特质和积极组织系统。目前,关于主观幸福感和核心自我评价这一积极人格特质的研究多以学生群体、教师群体、老人群体等为研究对象,涉及青年白领群体的研究也更多的是偏向于社会学、人口学等视角,并且多以理论上的描述性研究为主,鲜有实证研究去探讨青年白领的主观幸福感状况及其与核心自我评价的关系。而作为社会发展主要推动力量的青年白领的主观幸福感状况如何他们对自我的评价状况又如何他们的核心自我评价与主观幸福感究竟存在何种关系核心自我评价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中到底存在哪些影响机制当了解了这些关系之后,又该如何改善他们的自我评价水平和主观幸福感状况呢这些都是摆在研究者面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而学术界没有进行深入研究的问题,这正是提出该研究的理由所在。因此本文将以广州青年白领为研究对象,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在调查基础上考察他们的核心自我评价和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及分析核心自我评价影响主观幸福感的机制。
主观幸福感及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众多,可以分为人口学变量、情景性因素和特质性因素。压力和社会支持作为情景性因素对个体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已经得到了诸多证明(严标宾,郑雪,2006;Schiffrin&Nelson,2008)。而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积极人格特质开始受到更多的关注。Shimai等人(2006)对1099名美国和308名日本青少年的研究表明,热情、希望、好奇心和感恩等性格优点与人们的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Peterson及其同事(2006)通过网络取样所进行的一项回溯研究也表明,积极特质有助于帮助个体从生理和心理疾病中恢复过来。而目前对于白领青年心理健康或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仍缺乏整合研究,因此该研究拟从人口学变量(性别、年龄)、情景因素(社会支持、压力知觉)和积极人格特质(核心自我评价(CSE)、希望、乐观)三个层面探究白领青年群体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以期能客观揭示白领青年群体心理状况及其内外部影响因素,为白领青年的生活和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提供理论支持。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研究采取方便抽样法,选取广州市越秀区(政府单位集中)和天河区(商业中心)的政府、企事业单位的青年白领作为研究对象。共发放38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40份,有效回收率为895%。其中,男性213人,占630%,女性127人,占370%;未婚51人,占150%,已婚210人,占618%,其他79人,占232%;一般员工202人,占594%,基层管理者77人,占226%,中高层管理者61人,占18%;被试年龄22~35岁,平均为283岁。
22 研究工具
221 主观幸福感量表
Diener等人(1995)编制,共19个项目,7点评分。包括生活满意度量表、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三个分量表。该研究中主观幸福感及其三个分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分别为084、083、083、080。
222 心理健康量表
李虹等(2002)修订,共20个项目,采用“是”和“否”计分。包括自我肯定、忧郁和焦虑3个分量表,总量表的Cronbach仪系数为0,88,分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分别为079、076和085。
223 核心自我评价量表
杨晓峰等(2009)修订,12个项目,5点评分,单一维度,其Cronbach α系数为076。
224 乐观量表
袁立新等(2007)编制,共11个项目,5点计分。
32 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回
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SDT)认为,自主权,胜任感,关系性是人类的三种基本心理需要,它们的满足将会促进人的健康和发展,以及潜能的发挥,并且提升幸福感(RyanDeci,2001)。为了测量这三种需要,一些量表已经被广泛使用(例如,Gagné,2003)。此外,Sheldon,Elliot,Kim,Kasser(2001)编制了测量10种人类基本需要满足(包含自主权,胜任感,关系性)的量表(每种需要3项目,合计30项目)。此后,SheldonNiemiec(2006)从这个量表中抽取出代表SDT三种需要的9个项目,检验了这三种基本需要满足,及其平衡与幸福感间的关系。
结果支持了自我决定理论的主张,并且验证了这个9项目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目前,我国广泛使用的心理需要满足量表是Gagné(2003)的《基本心理需要满足量表》(BNSG-S)。但其中文版存在以下2点不足:①谢东杰等(2012)的15项目版无法测量胜任感需要;②刘俊升等(2013)的19项目版的分量表信度较低。我们认为若将Sheldon等的量表编制成中文版,将能够弥补现有量表的不足,成为理想的基本心理需要满足量表。
目的根据Sheldon等的9项目基本心理需要满足量表,编制其中文版,并检验其信度和效度。本研究将这个量表称为《SDT基本心理需要满足量表》。方法被试:大学生291名问卷:(1)由三名心理学博士翻译的《SDT基本心理需要满足量表》;(2)用于检验效标效度的5个其他量表。结果(1)信度检验(α):自主权:082,胜任感:086,关系性:080。(2)效度检验:①结构效度:验证性因素分析证明了量表的3因素结构(χ~2=6869,df=24,χ~2/df=286,RMSEA=008,GFI=095,CFI=097,NFI=095,IFI=097)。②效标效度:三种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正相关于积极情感(r=036~045),情感平衡(r=038~040),幸福感(r=047~049),自尊(r=040~053);负相关于消极情感(r=-021~026,所有的p001)。自主权正相关于人际内部控制点(r=040),胜任感正相关于人际自我效能感(r=024,所有的p001)。结论本研究编制的SDT基本心理需要满足量表(中文版)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测量中国人心理需要满足的工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