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子》中出现的问题:儿子周泽清十五岁辍学在家上网下军棋,并且会辱骂殴打母亲,父母两人无力改变其行为,父母之间关系不睦。从明面上看周泽清辱骂殴打母亲似乎是这个家庭存在的最大的问题。但正如儿童指导运动的阿德勒认为的那样“真正的问题并不是并不是显而易见的问题,而是引起问题的家庭紧张因素”。在访谈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也许会认为引起泽清殴打母亲的问题出现在母亲身上,因为泽清一直再说他有跟母亲强调不要打扰他,母亲却一而再再而三地打扰他,他才“出此下策”。就连父亲也抱怨母亲语言上过于强势,掌控欲过强,让人烦不胜烦,甚至觉得孩子打母亲是在为自己出气。但问题真的是因为母亲,真的只是母亲一人的问题吗?在之后的访谈中我们可以发现:实际上引起周泽清无德行为的最重要的原因是父母两者之间关系不睦引起的,父母双方都要负有责任,并且父亲要负有很大的责任。这个家庭中最大的问题是泽清父母之间的关系问题。
Ackerman认为:意识到诊断问题需要先理解家庭,采取行动对家庭进行治疗。而家庭治疗的作用是唤醒人们的意识:问题是互动的产物。家庭治疗的信念是没有所谓的真相、事实。因为每个人都会从自己的角度去看问题,带着自己的观点、见解去讲述。所以访谈中的格桑老师就是根据这让父亲与泽清二人对他们的家庭系统进行排列,让心理剧演员来根据家排所处的位置发表感受,让泽清一家三口从第三方的角度去看他们的家庭,让父亲发现在他们家中,他作为父亲和丈夫是不称职的,他更关注原生家庭而忽略了自己的小家。母亲固然有做得不好的地方,但他自己本人也有很大的责任。Lidz认为成功的相互关系中应有的角色是个人角色和配偶角色,角色互惠的缺少会导致婚姻分裂和婚姻倾斜。显然父亲没有扮演好配偶角色,导致了夫妻二人之间关系紧张。并且,从情感阻断的角度来讲,父亲与原生家庭情感过于缠结,也会给伴侣带来特别大的压力,也就出现了母亲总是在找各种各样的方式维持家庭关系,父亲似乎无动于衷、冷漠这一现象,母亲对父亲积蓄了很多的不满,所以总是和父亲大吵。而且格桑老师让泽清做的家排中我们可以发现泽清是因为知道了父亲的失职,想承担父亲的责任,但是由于无能,所以发泄在最亲密的人身上。所以引起泽清问题的真正原因是父母之间不和睦的关系。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泽清身上表现出来的问题实际上是父母将本身存在的问题投射在了孩子身上。在泽清父母两者的关系出现问题的时候,他们将孩子卷进来了,孩子成了家庭的替罪羊。
您好,也许采访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没有一定的条条框框。我也是做心理的,可以给你一些小建议。
1、多用开放式的问题,少用封闭式问题。
比如“您对……怎样看”“您会这么想一定有您的理由,能谈一下吗?”等等,这样,被采访的人可以有很多的发言空间,你也就能得到更多的信息。如果封闭式的问题提得过多,你将更多的得到“是的”、“没有”这样的简单答案,会丢掉很多信息。
2、多具体,少概括。
比如,如果你了解被采访者对“名人出家”问题的看法,问“您觉得林黛玉的扮演者皈依佛门的事情可以怎样从心理角度去解析呢?”就比问“您觉得名人出家是什么心理原因?”要好。
再比如,她回答了“我……已经很久了”,你可以继“具体化”她的问题“大概是多久之前呢?”
3、多听、多回应,少插嘴
这点非常重要,心理工作中,“倾听”的能力非常关键,心理工作者也往往更加在乎这方面。
提问后,要给出足够的时间回答问题甚至沉默思考。用自己的非言语信息(目光、表情、点头等)进行回应——让他知道你再关注她的话语,她会更乐意讲得多些。
4、事先了解被采访者的兴趣、工作内容等信息
这个是我自己的经验,有一次我要接待一位哈佛心理学家,事先了解到了他擅长精神分析治疗,又喜欢看**,又刚好我看了一部精神分析题材的**。结果,我只说了一句“我刚看了《……》。”他就很开心地说“恩,那是一部很好的片子”,然后一直从**中反映的心理一直谈到他喜欢的演员和他自己生活中的趣事,聊了好久。我想如果在你的采访中出现这样的情况的话,你将得到好多信息。
4、保持不卑不亢的态度
大家往往更喜欢和自信的人平等交流,年龄小,但千万不要有卑微或是幼稚的表现哦。
5、准备出足够的问题,提问时水到渠成
呵呵,零零散散想到这些,希望对你有帮助,祝你成功!
问问他比较精通的心理流派的什么呀?一般面临比较难缠的病人,怎么处理的?自己心理不愉快了怎么办?心理咨询中,比较需要注意的是什么?等这些都会有一些固定的答案的,他们回答起来会比较容易,也比较愿意配合
有关访谈法心理学论文篇二
《浅谈心理学中的访谈法》
摘 要:访谈法是一种重要的收集信息方法。本文介绍了访谈法的功用、目的、种类以及实施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访谈法 结构访谈 开放式访谈 半开放式访谈 访谈提纲
作者简介:程艳艳(1980―),女,汉族,安徽潜山,现就读于宁夏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发展与教育
“访谈”就是研究者“寻访”、“访问”被研究者并且与其进行“交谈”和“询问”的一种活动。“访谈”是一种研究性交谈,是研究者通过口头谈话的方式从被研究者那里收集(或者说“建构”)第一手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1、访谈的功用和主要目的
11 访谈的功用
归纳起来,访谈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功能:
(1)了解受访者的思想,包括他们的价值观念、情感感受和行为规范;
(2)了解受访者过去的生活经历以及他们耳闻目睹的有关事件,并且了解他们对这些事件的意义解释;
(3) 对研究的现象获得一个比较广阔、整体性的视野,从多重角度对事件,从多重角度对事件的过程进行比较深入、细致的描述;
(4)为研究提供指导,事先了解哪些问题可以进一步追问,哪些问题是敏感性问题,需要特别小心。
12 访谈的目的
访谈主要用于三种目的。第一,它是一种探寻机制,可以确定变量和关系,提出假设,引导其他阶段的研究。第二,它是研究的主要工具。这种情况下访谈程序中包含的问题,经过设计来测查研究变量。这些问题然后可以作为测量工具中的项目,而不仅仅是信息搜集的手段。如在问卷编制中确定项目时可以使用。第三,访谈可以是其他的方法的补充:异常结果的跟进,验证其他方法,深入了解受访者的动机和他们做某种反应的原因。
2、访谈的种类
就研究者对访谈结构的控制程度而言,访谈可以分成三种类型:封闭型、开放型、半开放型。这三种类型也分别被称为“结构型”、“无结构型”和“半结构型”。
在封闭型的访谈中,研究者对访谈的走向和步骤起主导作用,按照自己事先设计好了的、具有固定结构的统一问卷进行访谈。在这种访谈中,选择访谈对象的标准和方法、所提的问题、提问的顺序以及记录方式都已经标准化了,研究者对所有的受访者都按照同样的程序问同样的问题。
与此相反,开放型访谈没有固定的访谈问题,研究者鼓励受访者用自己的语言发表自己的看法。这种访谈的目的是了解受访者自己认为重要的问题、他们看待问题的角度、他们对意义的解释,以及他们使用的概念以及其表述方式。在开放型访谈中,访谈者只是起一个辅助的作用,尽量让受访者根据自己的思路自由联想。访谈的形式不拘一格,访谈者可以根据当时的情况随机应变。
在半开放型访谈中,研究者对访谈的结构有一定的控制,也允许受访者积极参与。通常,研究者事先准备有一个粗略的访谈提纲,允许受访者积极参与。但是,访谈提纲主要是一种提示,访谈者在提问的同时鼓励受访者提出问题,并且根据访谈的具体情况对访谈的程序和内容进行调整。
3、访谈前的准备工作
在访谈开始之前,研究者要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通常包括:抽取访谈对象、确定访谈的时间和地点、建立访谈关系、设计访谈提纲。
31 确定访谈的时间和地点
一般来说,访谈的时间和地点应该尽量以受访者的方便为主。这么做一方面是对受访者的尊重,另一方面也是使受访者在自己选择的地点和时间里感到轻松、安全,可以比较自如地表现自己。
研究者在与受访者初次接触时,要就访谈的次数和时间长短与对方进行磋商。一般来说,一个比较充分的收集访谈资料的过程应该包括一次以上的访谈;每次访谈的时间应该在一个小时以上,但是最好不要超过两个小时。
32 协商有关事宜
访谈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访谈者与受访者之间的关系,而访谈关系的建立和保持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双方就有关事宜达成的共识。一般来说,访谈者在访谈开始之前就应该向受访者介绍自己和自己的课题,并且就语言的使用、交谈规则、自愿原则、保密原则和录音等问题与对方进行磋商。
33 设计访谈提纲
虽然开放型和半开放型访谈要求给受访者较大的表达自由,但是访谈者在开始访谈之前一般都会事先设计一个访谈提纲。这个提纲应该是粗线条的,列出访谈者认为在访谈中应该了解的主要问题和应该覆盖的内容范围。访谈问题与研究问题不一样,后者是从研究的现象提炼出来的、研究者尚有疑问的问题,而前者是为了回答后者而设计的问题。因此,访谈问题应该明白易懂、简要具体、具有可操作性。访谈提纲应该尽可能简洁明了,最好只有一页纸,可以一眼就全部看到。
34 其他注意事项
除了上述需要注意的,访谈者还要考虑如下几方面的问题:对访谈内容进行笔录、观察并解释交谈双方的非言语行为、选择合适的方式结束访谈。
(1)访谈记录的方式
访谈记录在访谈法中占据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由于访谈法的研究的目的是捕捉受访者自己的语言,了解他们建构世界的方式,因此受访者的谈话最好能够一字不漏地被记录下来。如果可能,访谈者应该对访谈进行现场录音或录像。如果条件不允许,访谈者应该对访谈内容进行详细的笔录。
现场笔录一般有四种方式:内容型记录、观察型记录、方法型记录和内容型记录。“内容型记录”记的是受访者在访谈者在访谈中所说的内容,这种记录在无法录音的情况下尤其重要。“观察型记录”记下的是访谈者看到的,如访谈的场地和周围的环境、受访者的衣着和神情等。“方法型记录”记的是访谈者自己使用的方法以及这些方法对受访者、访谈过程和结果所产生的影响。“内省型记录”记下的是访谈者个人因素对访谈的影响,如性别、年龄、职业、相貌、衣着、言谈举止、态度等。
(2)访谈中的非言语行为
访谈中交谈双方除了有言语行为、还有各种非言语行为,如外貌、衣着、动作、面部表情、眼神、人际距离、说话和沉默的时间长短、说话时的音量、音频和音质等。双方的非言语行为可以提供很多重要的、言语行为无法提供的信息。交谈双方的非言语行为可以比言语行为更加有力地表现双方的态度、关系以及互动的状态。
受访者的非言语行为不仅可以帮助访谈者了解对方的个性、爱好、社会地位、受教育程度以及他们的心理活动,而且可以帮助访谈者理解他们在访谈中所表现出来的言语行为。
(3)访谈的收尾工作
访谈应该在什么时候结束这是访谈法经常遇到的一个难题。一般的建议是:访谈应该在良好的气氛中进行,因此如果访谈已经超过了事先约定的时间、受访者已经面露倦容、访谈的节奏变得有点拖沓、访谈的环境正在不利的方向转变(如受访者有客人来访)等,访谈应该立刻结束。访谈者要善于察言观色,在适当的时机结束访谈。
访谈应该以什么方式结束这也是访谈法的一个问题。通常的建议是:尽可能以一种轻松、自然的方式结束。访谈者可以有意给对方一些语言和行为上的暗示,表示访谈可以结束了,促使对方把自己特别想说的话说出来。
4、对访谈法的简评
当访谈大纲构思精密,一个访谈可以获得大量信息,而且它非常灵活和适用于个案,当其他方法不可行不适用的时候,经常会用到访谈。
访谈以及伴随访其过程的程序的最主要缺点是很现实的。访谈很费时间。从一个受访者那里访谈收集信息需要一个小时甚至两个小时。大量时间成本既耗精力又耗财力。所以,当有一个更经济的方法可以满足研究目标的时候,访谈就不要使用。
参考文献:
[1]陈向明 (2004) 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王英,赵国本(2004)定性研究方法概述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1):4,178-181
[3]李淑湘,陈会昌,陈英和 (1997)6-15岁儿童对友谊特性的认知发展心理学报(29)1:51-59
[4]Bernard,HR(1988,)Unstructured and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ingResearch Methods in Cultural Anthropology Newbury Park:Sage
采访的心理控制的意思是访问交往过程心理上相互影响过程。
记者是相互影响的主导方,不仅要对被访问者的心理活动做出正确的判断,随之做出的相应的心理应变,还要善于使对方的心理状态为记者所影响和制约,这就是记者对采访对象的“心里控制”;而且所谓“心理控制”,并不是说记者可以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对方,而是应当让对方保留不同意见并表示理解,只有求同存异,才能取得共鸣。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诱导控制他人行为的四种方式是:示范、强化、说服和情绪激励。这四种方式也可作为对采访对象进行心理“控制”的基本手段。
新闻采访中的示范,是指记者用自身的态度、行为,影响对方作出同样的反应。如记者对待采访对象像对待知心朋友一样,往往可以达到“以心换心”的效果;如果记者傲气十足,冷漠待人,对方也会以同样的态度回敬。
心理控制深层解释:
新闻采访中的强化,是指记者借助社会赞同或社会反对,来增强或抑制、消除采访对象某种行为倾向的一种心理控制手段。强化手段可以是语言符号(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也可以是非语言符号,目的在于鼓励对方讲出新信息、新材料。如靠近对方、身体前倾并用点头等动作对采访对象的讲述作出积极的反馈等,都能收到良好效果。
新闻采访中的说服,是指记者用建议、劝告等形式,以语言文字改变采访对象态度,从而改变其某种行为的一种心理控制手段。如前文提到的采访总经理的过程,就包含了说服的过程。改变人们态度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诉诸情感,一是诉诸理智。记者采访中常用的是诉诸情感手段,但通常情况下两种手段同时使用,说服效果更佳。
新闻采访中的情绪激励,是指记者通过对采访对象情绪的刺激,使之达到某种心境,从而诱发其某种行为的一种心理控制手段。
心态的好坏,在于平常的及时调整和修炼并形成习惯。人活的快乐,就必须要有一个好心态。
有位哲人说得好,“既然现实无法改变,那么只有变自己。”改变自己就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如何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1、学会让自己安静
把思维沉浸下来,慢慢降低对事物的欲望。
把自我经常归零,每天都是新的起点,没有年龄的限制。
只要你对事物的欲望适当的降低,会赢得更多的求胜机会。
2、学会关爱自己
只有多关爱自己,才能有更多的能量去关爱他人,如果你有足够的能力,就要尽量帮助你能帮助的人。
那样你得到的就是几份快乐,多帮助他人,善待自己,也是一种减压的方式。
3、慢下来,停下脚步
遇到心情烦躁的情况的时候,你喝一杯白水,放一曲舒缓的轻音乐,闭眼。
慢慢回味身边的人与事,对新的未来可以慢慢的梳理,即是一种休息,也是一种冷静的前进思考。
4、多和自己竞争
没有必要嫉妒别人,也没必要羡慕别人。
很多人都是由于羡慕别人,而始终把自己当成旁观者,越是这样,越是会把自己掉进一个深渊。
你要相信,只要你去做,你也可以的

5、广泛阅读
阅读实际就是一个吸收养料的过程。
进行广泛的阅读,让自己的头脑充实也是一种减压的方式。
人有时候是这样的,肚子里空空的时候会自然的焦急,求知欲也是如此
6、不能看不起自己
哪怕全世界都不相信你,看不起你,你一定要相信你自己
如果你喜欢上了你自己,那么就会有更多的人喜欢你,如果你想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只要你想,努力去实现,就会的!
7、尽量往好处想
很多人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就急的象热锅上的蚂蚁,本来可以很好解决的问题,正是因为情绪的把握不好,让简单的事情复杂化,让复杂的事情更难。
其实只要把握好事情的关键,把每个细节处理的得贴就会游刃有余。
遇到棘手的事情,冷静点,然后想如何才能把它做好,你越往好处想,心就越开,越往坏处想,心就越窄!
8、珍惜身边的人
用语方面尽量不伤害,哪怕遇到你不喜欢的人,你尽量迂回,找理由离开也不要肆意伤害。
这样不仅让自己心情太坏,也让场面更尴尬。

9、热爱生命
每天吸收新的养料,每天要
家庭系统排列是目前最前沿、最震撼人心、最快速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这是过去十几年在欧洲发展最快的心理治疗方法,在欧洲及世界各地的许多领域中被广泛的运用和传播,帮助过无数的家庭与心灵。
系统排列是有史以来最深刻、最强而有力的心理治疗技术,它能够在很短时间内,让人生得到疗愈、蜕变、解脱以及根本的改变!
系统排列会形成一个整体疗愈场,除了案主,代表和观看者也会有很多疗愈和成长发生。对于曾经参与过的人,都感到很肯定,很受益,很震撼!
(家庭系统排列技术登录央视《心理访谈》。点击下面链接可查看该央视视频)
http://tvcntvcn/video/C10486/792c13bdb0cc4bebbc7fb045dd48b5ce
什么是家排?
家排(家庭序位系统排列)是种生命科学,用整体、序位、平衡、事实、流动等五大法则呈现生命真相及和解之道。
家排的作用:
用呈现真相的方式,解决与父母关系、婚姻、子女、学业、事业、财富、健康、情感、身心灵成长等方面的问题。
系统排列工作坊可以帮助到您什么?
个人层面:
落实生命教育,帮助自我探索、察觉人际互动、突破重大抉择、重大心身疾病(抑郁、焦虑、自闭、精神分裂)提升心灵健康与身心灵整合
家庭层面:
协助家庭婚姻问题、亲子沟通、情绪困扰、收养议题、家庭暴力、两性沟通、临终关怀、情感问题、儿童学习障碍等;并且提供专业心理咨询与督导。
组织企业:
个人职场生涯规划与人际互动、公司内部教育训练、员工心灵成长、人员调动处理、重大决策、企业问题诊断、组织整合等
在场域您可以收获:
●促进各种关系的和谐,亲密关系、亲子关系、同事关系等;
●改善各种行为障碍、学习障碍、情绪障碍等;抽烟、网瘾、厌学、多动、暴力等;
●改善与事业和财富的关系;
●处理内在情绪:悲伤、恐惧、焦虑、愤怒、孤独、无力感等;
●洞察离婚、再婚、婚外情、堕胎的真相,让爱回归恰当的方式;
●了解疾病和身体困扰的深层原因,促进疗愈。
●发现和唤醒自己未意识到的创伤(能量卡着点)了解潜意识动力,让生命健康自在。
●广泛地应用于康复、教育、商业、组织发展(如企业重组、企业并购、企业文化的改变)等方面。
一、一对一家排个案
面谈或语音、视频。个案费——面谈800元/次,语音、视频600元/次。
二、家排(主题)工作坊(常态班)
采用团体开放的形式:个案、讲解、练习。2天工作坊学费:1200元/人,个案另加800元/次。
三、家排成长营/主题工作坊(精英班)
量身定制的家庭系统排列课程,采取小班集中学习制,每月开课1次,每次1-2天。旨在通过12个人生议题的积极面对,改善生命质量,开启智慧的爱之旅。
议题: 1、父母(孝之道),2、妈妈,3、爸爸,4、长辈、祖先与家族使命,5、手足亲朋,6、初恋与前任,7、现任与两性关系,8、我的孩子,9、情绪与健康,10、金钱与事业,11、生与死:允许,12、生命整合:内在的我。
四、生命整合(VIP一对一)
快速呈现生命中7个关键期的内在状态,为内在之旅点明方向。
五、脉轮诊断、疗愈与激活(VIP一对一)
快速、准确呈现7个脉轮的现状,寻求脉轮觉醒之道,并实现之。
六、魅力女性纤体美容(VIP一对一)
相由心生,打开心结,找回自信、柔美的自己,从此不再依赖化妆品。3个月以上。
七、问题学生根源查找与转化(VIP一对一)
快速找到学生问题之根源并给出转化、和解之道。直接针对家长,无需孩子在场。
八、婚姻家庭整合疗愈(VIP一对一)
系统性疗愈婚姻家庭创伤,找回自己的真实情感表达,和谐婚姻家庭生活。6个月以上。
九、身心灵整全提升(VIP一对一)
针对个人特性的身心灵学习路径指导。常年。
咨询报名:雷老师18620895393(同微信)
要对有心理困扰并要求接受帮助的来访者进行干预处理,必需首先对他们的心理问题进行评估( assessment)及诊断( diagnosis)。评估有别于诊断,评估是对来访者整体、全面的了解,是诊断工作的基础,而诊断则是根据精神医学的分类标准对于病人的心理障碍进行归类和判断。评估是一个过程,并非都能在初次接触谈话后都能完成,有的需要经过多次交流沟通才能做到广泛全面的评估。
评估一般可以从自我功能评估、境遇问题评估、来访动机评估、紧急状况和危机评估、处理方法评估等五方面进行。
一、自我功能评估
根据来访者提供的信息对来访者的人格结构、行为方式、情绪状态、思维模式做出评估。
(一) 功能的评估指标
评估一个人的自我功能即评估其自我发展的状况,通常可以从以下10个方面来体现自我功能的健全程度:
1能善待自己和善待别人,对他人具有爱心,能和别人建立稳定持久的良好人际关系。
2能敏锐地感受自己喜怒哀乐的情绪状态并能贴切地表达这些感受。
3能认识和维护自己合理权益。
4能确定自己持续努力的目标,在达到目标后能获得一定的满足感。
5能做到在工作中持之以恒,克服困难,努力学习,不断进取,尽心尽力。
6能合理安排时间,做到有张有弛,劳逸结合。
7能适应不同的环境,同时又有在一定范围内改变不良环境的想法和行动。
8能做到自我控制,对己既不放纵也不过于苛刻。
9能独立对事物做出判断及决定,并能对所作决定的结果承担责任。
10能合情合理的评价环境、自己及未来。
(二)自我功能评估的实施
全科医生可以参考以上10个方面来衡量一个人的自我功能健全的程度,同时也需要考虑通过哪些方法,从哪些方面着手实施对来访者的自我功能的评估。评估一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实施。
1 环境适应
从对来访者生活经历,工作状态,学习成绩及与外界的接触能力去了解他们对所处环境的适应程度。
2 人际关系
对于来访者人际关系的评估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了解他们与别人相处的能力、效果、维持时间、关系的深度以及在建立人际关系方面的困难、挫折等情况。另一方面是评估来访者与医生建立关系的情况,如是否能对医生接纳,信任与合作。有否关系方面的阻抗或是从交谈的气氛中观察医患关系的和谐程度,
3 成熟程度
评估成熟程度可以从来访者对事物的认真态度、判断能力、个人主见及自我激励等情况进行观察。如果来访者的表现与其年龄不符,显得不成熟,全科医生就应对此情况有所估计,对于某些重要的信息应考虑由父母或亲属来补充提供,以求更全面的了解。而对于那些给人表面印象十分老练,十分成熟,表现似乎远远超过实际的年龄。对于这种“小大人”医生也应十分关注和认真对待,因为正是这份成熟,在提供信息方面会有掩饰的可能。
4 应对能力
从对于有压力的生活事件的态度和处理方法上能体现一个人的应对能力。如果当某些需求一时无法得以满足时是表现为沮丧、失望、消极、退缩还是能正确对待挫折,不气馁,不自责,能想方设法改善不利条件,努力克服困难,度过艰难的阶段。
5 自我认同
自我认同是指自己对自我的了解程度,明确自己的向往和追求,满意自己的形象,也清楚自己的不足和困扰等。全科医师对于来访者自我认同的评估最好的方法是要求来访者细细地描述一下对自己的看法,无论是正面的描述还是谈自己负面的看法,如缺点、失望等实际上都能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出他的自我认同的程度。
总之,为心理健康问题来求助的来访者每一位都有自己各自的人格特点,所以全科医生不能一概而论,而是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了解他们的能力、资源、弱点、内在动力及协同性等,以便对来访者的整体功能做出客观全面的评估。
二、境遇问题评估
此评估的目的是了解来访者所遇到的社会生活事件,出现的问题及如何构成心理压力和困扰。当面对相同的事件每个人做出的反应是不同的,有人可以看得轻描淡写,有的人确认为是大难临头。所以只有当医生对于来访者本人及境遇有整体的了解,才能产生同感,构成有深度的评估。
在通常的会谈中来访者一般都倾向于表述自己境遇的过程,倾吐自己情绪和看法,但不等于就能向医生谈出真正的问题。这里涉及到一个对医生的信任问题。如果没有附加条件来访者初次接触医生时的信任程度并不是都很充分,只有到来访者确认医生十分可靠以后才会流露真情,才开始谈论到一些涉及到个人隐私的实际问题。所以此时医生才能发现某些导致来访者心理困扰或障碍的核心问题,为以后制定干预的方案打下基础。
在构成心理问题的众多因素中医生应对以下几个问题尤需加以关注:
①引起来访者心理困扰的引发因素或事件:
②产生心理问题的程度:
③在各种压力下来访者自我功能损害的程度。
只有对这些问题有全面的了解和审视,才能有的放矢地去考虑来访者的实际困难,才能有针对性地去寻求来访者内在的资源和动力。
对于来访者境遇问题的评估有一个过程,不是通过一次谈话就能了如指掌,而需要在多次谈话中,从不同的角度收集信息,才能由表及里地完善评估。在临床过程中评估问题也会出现许多复杂的情况,有人在初次接触中的叙述内容十分凌乱,在以后的谈话中却能相当有条理地反映出自己深层次的心理问题。但有的来访者开始时似乎表现出对自己的问题十分明白,侃侃而谈,但在以后的谈话中却变得杂乱无章,内容松散。这些情况的出现往往与来访者的求助动机有关,与医患关系的初建状态有关。要注意的是医生对当来访者的问题尚未有明确的评估之前,来访者就认为他的问题已解决,无需再深入交谈,这种现象的出现多半是可能出现阻抗,也有可能是医患关系受损,来访者已缺乏对医生能够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信心。
三、来访动机评估
这是对来访者求助愿望强烈程度、对领悟自我问题的能力及能否与全科医师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可能性进行评估。
对于那些有不同程度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来找全科医生帮助的来访者或病人,他们会有自己各自的动机。有的有强烈的求助动机,能与医生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也能摆正求助者的角色,有配合医生共同努力解决问题的愿望和行动。这正是说明他们的动机明确,是能接纳他们给予支持和帮助的适宜对象。有的来访者其主要目的是希望改变引起自己心理问题的客观因素,对于如何改变自己的动机却十分微弱。医生应充分估计到对于这类来访者进行干预其实效性十分有限。有些来访者对他人戒心很重、敌意很强、支配性很高,认为医生也不可能帮上多少忙。即使是面对这样的来访者,全科医生也不能即时排斥,应给予他们支持和帮助的机会,多观察和交谈几次,以确定是否是因心理防御机制过强而表现出的一时假象。此外,如果有的来访者是被亲朋好友硬逼着来,很勉强地作为给家人面子而来“完成任务”,那说明本人缺乏求助的动机。医生应仔细考虑来访者动机不强的各种主客观因素,同时也应观察来访者是否真正具有自知力,而不要轻易地接纳为自己的工作对象,进入到干预的阶段。对于真正缺乏自知力的来访者,不能排除有精神分裂症的可能,这就需要及时转介到精神科专科医院进行诊治。
四、紧急状况和危机评估
紧急情况和危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所以,全科医师只有确切地理解这两个概念才能对于两种情况做到恰如其分的评估。紧急情况是指一种突如其来的、出人意料的情境和事件,并需要立即对此作出应对。危机在临床心理学中则是指来访者在自己的生活中面临重大转变或挫折,失去心理平衡的状态,急需得到强有力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对于紧急情况的共识似乎无可非议,但在临床工作有些情况是否属于真正的紧急情况需要进行客观的评估。虽然有些情况十分明了,如误服危险药品,车祸意外,家人患急病等。但有些情况却需要进一步判断才能分辨。例如有位来访者匆匆赶来,说自己已经不行,表现为强烈的恐惧,伴脸色苍白,大汗淋漓,心悸震颤,过度换气,手足无措,有湖死感和失控感等,但经各种检查均无明显阳性指标,不能以体疾病解释。所以来访者自认为的“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实际上并非真正的紧急,而仅仅是惊恐发作的临床表现,只需适当处理即能很快缓解。由此可见在判断紧急情况时需要明确了解来访者困扰的内容,发生的时间,情境的经过,以往类似的经历,该人应对的方法,处理后的效果等等信息。由此判断来访者所出的境遇是否属于紧急情况。另外,来访者的理性思考能力,应变的态度和勇气,能否配合医生协助处理紧急情况,这也是十分重要的评估方面。
对于心理危机的判断一般比较明确,只要来访者遭受重大挫折,心理创伤严重,急需心理支持。悲观绝望,自杀行为,无制约地泄愤,情绪失控等都属于心理危机。心理危机的情况也比较繁复,但危机干预却是十分紧迫的事,需要认真果断地处理。
在对紧急状况和危机进行评估时全科医生应评估来访者的反应方式,应考虑他们如果被转介可能出现的情绪反应,同时也应使自己保持沉着和冷静,客观地进行评价,避免因个人的情绪化而影响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处理方法评估
能否给来访者作心理咨询是否能让来访者接受某些短程心理治疗或是药物治疗?还是转介到综合性医院或专科医院接受诊疗?全科医生对这些处理方法问题应进行明确的评估。
评估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如何采取处理方法进行评估。通常的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
1做相应的心理测验。通过心理测验可以从中获得许多信息和定量的指标,因此全科医师可以运用一些易操作的常用量表对来访者做一些相关的症状评定。对于焦虑可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贝克焦虑量表(BA)、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等。对于抑郁可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贝克抑郁量表(BD)、汉密顿抑郁量表(HRSD)等。但对于一些来访者的人格问题或者儿童和青少年的智力问题等,由于所采用的测量工具和技术要求比较高,如常用的 Minnesota多相人格调查表(MMPI), Wechsler智力量表等。一般全科医生没有工具和条件实施这类测验,因此要考虑转介到有条件的综合性医院或专科医院的有关科室去做。
2做医学方面的有关检查。对于来访者诉说的某些症状,如头痛,头晕,心悸,胸痛,恶心,腹痛,腰痛,乏力,咽部梗塞感,尿频,大便次数増多,颤抖,食欲下降,明显消瘦等等,在判断是由于心理因素或心理压力所构成的躯体化症状之前必需对他们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排除存在各种器质性疾病的可能。有些大项目检查,如CT,核磁共振及一些特殊的血液和其他检查,就需要转介到二级或三级医院进行检查和诊断。
3转介给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作进一步评估及心理治疗。当全科医师认为自己对于来访者难以作出确切的评估或认为该来访者已存在心理障碍需要接受系统的心理治疗,同时来访者也有接受心理治疗的要求。全科医生可将来访者向有关专业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转介。对于转介的问题,全科医生除了考虑转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之外,还必需对来访者在转介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反应要有所估计,也要给予关心。即使来访者对于所转介的心理医生不满意或不适应,也应让他们给予反馈,以便再次考虑新的选择和转介方案。
4环境方面的调整。如果来访者的心理问题与所出的客观环境有密切的联系,受环境的影响特别严重,如果环境的调整能够有效地缓解来访者的心理反应和应激反应,全科医师可以帮助来访者从环境的调整方面作一些努力,以求解除环境的压力。
5,自己实施心理咨询或短程心理治疗。有的来访者有强烈的动机要求接受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同时对全科医生十分信任,有安全感,相信全科医师能直接有效地帮助他。如果全科医生对自己所掌握的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技术有一定的把握,同时认为来访者有接受自己心理咨询或短程心理治疗的适应证,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与来访者讨论如何进行心理干预的实施意向和计划。
六、心理问题的全科医学分类及诊断
全科医学的分类诊断,不是一个独立的概念,它是临床心理分类诊断和精神医学分类诊断的一种结合。关于精神疾病的分类,在国际上使用的是“精神和行为障碍”的分类系统。其中有两大分类系统,一个是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1990),另一个是美国的《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4版(DSM-IV,1994)。我国经过多年的使用和修订出版了《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2-R,1994)。最近又出了新版(CCMD-3,2000)。
根据我国的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心理障碍可以分为两大范围。
(一) 精神病性障碍
临床中表现为严重精神疾病的症状,如有妄想、幻觉,情感淡漠或不协调,意志障碍和行为严重反常,没有自知力等。主要的疾病有精神分裂症、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偏执性精神病、情感性精神障碍等。
(二) 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
主要表现为不具备精神病性症状,而是出现焦虑、紧张、恐惧、抑郁、强迫、疑病等症状或有人格方面的改变。起病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病人能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患病情况,有求医的愿望。主要疾病有神经症、饮食障碍、睡眠与觉醒障碍、心因性性功能障碍、人格障碍等。
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全科医生还是心理健康方面的专业人员,如果过分地把注意力集中在对来访者或病人进行客观化的疾病归类,常常会忽视人性层面的内容。因此全科医生既要把医学的诊断标准作为重要的临床参考依据,同时也应充分了解来访者的个体特性,不要把所有的来访者都用看待病人的眼光去看待他们。
对于全科医生的专业要求不同于职业心理医生及精神科医生。所以一般不主张在工作中完全套用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可以就社区人群最常见的心理题进行归类,可以分为神经症、青少年发展和适应问题、行为异常问题、急性境遇适应问题、边缘性人格问题及精神分裂症等,这样的归类便于全科医生对心理问题的识别和处理。
1 神经症
神经症在人群中的发病情况很普遍。患者的最大特征是自我结构是健全的。意识一般都清楚,表现条理分明,有责任感,举止合宜,与外界能保持接触,有要求诊治的主观愿望。神经症的起病与个性和心理社会因素有关,可有精神及躯体症状的体验却得不到明显的器质性病变的阳性指标。神经症包括抑郁症、焦虑症、恐怖症、强迫症、疑病症、癔症等。
2 青少年发展和适应问题
这不是病理心理的专业名词,它只是指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和社会适应方面表现出的挫折和阻滞状态。青少年可以因此而表现为与家人的沟通不良、人际关系不好、学习困难、失恋等。
3 行为异常问题
患者有某些难以自控的习惯行为,往往是一种环境适应不良的表现。常常可伴有反社会倾向、酗酒、药瘾等。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表现不以为然,也很少有不安和罪恶感。他们的求助动机一般较弱,即使有也不会持久。
4 急性境遇适应问题
由于突如其来的社会生活事件,如车祸、被强暴、丢失大量钱、查出恶病等,一时承受不住重大压力而产生的暂时的精神崩溃。如果原来心理素质较差,就有可能引发神经症或其他心理障碍
5 边缘性人格问题
边缘性( bordline)在临床中是不易被确切归类的含义,并非是指已濒临精神异常。它也不同与神经症,主要是由于自幼成长过程中自我功能发展受阻在往后心态方面的异常表现。患者表面上如同常人,但与其广泛接触后会发现其不成熟、肤浅、不稳定和退缩。他们对于现实的评价在认知方面存在较多的曲解,以致往往是某些歪道邪说的心服者。在与他们的早期接触中似乎他们也能表现出合作信任的关系,但他们的内心深处却蕴藏着抵触和愤怒。对于这些患者的药物治疗的疗效有限,而用心理分析治疗和认知治疗能达到一定的疗效。
6 精神分裂症
这是常见的精神疾病。由于病人思维素乱、感知障碍、情绪异常,伴有意志行为障碍,又无自知力,所以在发病期间应即时转介到精神病医院,运用药物进行治疗。在精神分裂症的缓解期,在有充分适应证的情况下也可转介给心理医生接受系统的心理治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