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这二者的本质区别在于物与情的关联性。中国文化中的“触景生情”是景物触发了个人内心的情感,而这份情感是感同身受,引起共鸣的;而日本文化中的“物哀文化”虽然也是触景生情,但是情的产生是模糊的,没有具体的,是直接由物带来的,虽然说也是感同身受,但情要比物弱化了一些。
1物哀文化按照官方的解释来说,物哀就是一种“真情流露”。目光看见了感受到了外界的事物,事物本身给人带来了一种情感表达,物就是“情”产生的首要条件,也就是载体,情是个人的情感表达。个人接触到某种事物,没有任何征兆地生发出一种情感,可以是喜悦亦可以是惊讶或者兴奋。物哀文化呈现的是一种极致的美感,是一种感官的体验。
2触景生情这个手法想必是很多人都熟悉的,作为古诗词惯用的手段之一,触景生情处处可见。举个例子来说,就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欲泪先流”,这里的景往往是能够引起自己的某一点记忆片段的,生发出来的情是直接作用于内心的。触景生情就是极强的个人色彩,着重点表达的就是那份情感。
3物哀文化与触景生情的区别其实二者最直观的区别就是体验的不同。物哀文化和触景生情同样是在景物本身生发出来某种情感,但“物哀”侧重的不单单是情,更重要的是一种物与情的美感,而触景生情重点在于感情。拿“物哀文化”举个例子:“山谷明月光,流萤皆彷徨”,物哀中的“物”是模糊的,简单的,个人情感色彩并不是十分浓重。而“人去楼空茶依旧,时过境迁泪双流”、“物是人非事事休,欲欲泪先流”这种运用触景生情的诗句,侧重点表示的就是外物引发的内心深处的情感,是有清晰的对象的。
“愁”这个汉字令我印象最为深刻。它表达了一种非常个人化的情感,可以让我们体验到一种无力和焦虑的感觉,而且可以在我们的生活中产生深远的影响。
“愁”这个字由“秋”和“心”两个字组成,因此在汉字中的意思与秋季有关,表达了一种萧瑟、凄凉的感觉。当我们感到愁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感到心情沉重、情绪低落,甚至会感到绝望和无助。这种感觉可能会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导致我们感到疲惫和无力。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经历过一些让我感到非常愁的事情。例如,当我的一位亲人去世时,我感到了一种无法言喻的悲伤和失落感。这种感觉让我感到非常沉重,而且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我还记得当时我看着窗外飘落的叶子,心中却是一片凄凉的感觉,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愁”这个字的含义。
总之,“愁”这个汉字表达了一种非常个人化的情感,可以让我们感到无力、焦虑和绝望。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可能会经历各种各样的愁苦,但是当我们能够勇敢地面对这些情感时,我们才能真正地从中走出来,重新找到快乐和希望。
喜——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怒——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哀——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乐—— 《南陵别儿童入京 》
李白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忧——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