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触景生情满分作文7篇

2022触景生情满分作文7篇,第1张

作文(composition)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2022触景生情满分作文7篇精选,衷心希望能为您提供帮助!

2022触景生情满分作文1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我仰起头,看着那一树的新芽,不由得惊叹起来。其他的树早已抽过新芽,每一片叶子,都是那般墨绿了。而这一棵树,就像绿色海洋中的一片帆,它那片绿是那样耀眼。每一个枝头,都抽出新芽,它们或浅黄、或浅绿、或粉色,就像一个个小指头,一个个天真的小孩子,那么可爱。那微微带着粉色的小叶子,就像一个调皮的孩子在向你吐舌头,跟你耍赖。在阳光的照射下,它们犹如一块块翡翠那般温润晶莹。阳光穿过它们,仿佛还可以看到它们那细小的脉络,它们的人生正要开始呀。

我深深地沉醉在这一片浅绿色的光辉中了。

还记得上一次,校道上的一棵树不知道得了什么怪病,竟然落光了叶子,只剩下光秃秃的枝干,就像一个枯瘦如柴的老人,奄奄一息。终于它还是抵挡不住台风的怒吼,经不起大自然的考验,倒在了校道上。因为它阻碍了大家的通行,工人们只好来把它连根挖走了。

而站在我眼前的这棵树,之前也像那棵怪树一样,还没到寒季,它就已经落光了叶子。正当我们以为它也要面临悲惨的命运时,它却给了我们希望。

一片叶子轻轻地滑过我的脸庞,落在了地上。我捡起了它,小心翼翼地把它捧在手心里。它是那么可爱,仿佛要对我说些什么,但是又说不出来。我心里也有太多话想向它倾诉啊。一阵微风吹来,带来那清新的气息,化作一股暖流,融进我的心河,带走了我一切的烦恼。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呼出来时,身上的重担仿佛都卸了下来,顿感清爽。

也许大自然曾想抛弃那棵树,但它却紧紧抓住了大自然的手,再大的风雨它也要顶过去。我用手摸着它粗糙的树皮,明白了它一路的艰辛。不禁觉得每一个人就像一棵树,也要经过生活的考验。坚强的人历经风雨,迎来光明的生活;懦弱的人被风雨击倒,过着平庸的生活。我一定要像眼前这棵树一样,始终挺立。

在那浅绿色的光辉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2022触景生情满分作文2

人是情感的动物,常常会看见一些情节就会回想起以前的事情,我当然也不例外,而且我更是容易看见一些情节,就容易哭得稀里哗啦的,今天我又一次的触景生情了。

今日晚上放学以后,我骑着车子回到了家,温暖的春风吹拂着我的脸颊,感到心旷神怡。当我快走到楼门口的时候,看见了一只小狗,**的毛,水灵灵的眼睛,湿润的鼻头,看着它,我有一种恍惚交错的感觉,仿佛看见了姥姥家的那条狗,它们是多么相似。

我不知不觉陷入了回忆之中,我儿时并没有什么玩伴,只是经常去姥姥家。在姥姥家,我的朋友就是那条叫贝贝的狗了,它是一只温顺的狗,又十分的可爱。在没事的时候,我经常跑到院子里,和那只狗一起玩耍,一起嬉戏。它也不咬我,我们俩一直相处得很好。曾记得那次我给他洗了一次澡,把它弄得全身湿漉漉的,它不停的晃着身子,那样子十分可笑,可是它一点也不生气,把身上的水甩掉以后,又和我在一起玩。

确实,它是一只好脾气的狗。有时我却虐待它,心情不好的时候,就把它高高的抱起,并重重的甩下,可是他毫无怨言,任凭我发泄。它后来也生了好几只小狗,都十分像它,可是都送给人了。

它也是一只非常守职的狗。已见有陌生人进来就扑过去,对他龇牙咧嘴,甚至是咬他,就是由于它的警惕性高,几乎家里的所有人都喜欢它。

毕竟狗也是会老的,在我七八岁的时候,它已步入老年,狗的七八岁相当于人的七八十岁,它开始脱毛了,可是它依然拼命地保护家。后来村子里有疯狗,每家都要打狗,姥姥无奈的把它交了出来。当我得知它死了以后,我伤心极了,在无事时总会想起它。

我已停留很长时间,要回家了,这时有一滴一滴的热东西掉在我的手上,十分滚烫,真的,我感受的到。

2022触景生情满分作文3

窗外的空气真的很清新,淡淡的,甜甜的……不时清晨的凉风吹过,颇有一般身临仙境的感觉。虽然,梦神带我去过几次,也不曾亲眼看到过,亲身感受过,但直觉告诉我,此时的处境并非所有人所能及的。面对一大早上帝给我的馈赠,当然不能白白的浪费掉了。沏了杯淡淡的清茶,临窗而座,正将眼前的一切美景尽收眼底。好长时间没有这般与大自然亲近了,竟然不知道是激动抑或是喜悦

俗话说“触景生情”。确实,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迁客骚人曾被美景所牵魂,要不是自己水平欠佳,真的有种要吟诗作赋的冲动!面对美景的诱惑,我隐约感受到身体像是纱做成的,很缥缈,很虚无。不知道是清茶起的作用,还是我也被这美景牵魂!或许,后者的可能性更大慢慢地,有种很奇妙的力量占据了我的全身,头也感受到有点沉晕,眼前的一切更加美丽,更加迷人了。欲望让我情不自禁地想去抓住眼前的一切,一切,像是一个昏庸腐朽的当权者,想想尽一切办法图财害命一般。虽然,这不是我的本意。我贪婪的伸手去享受这一切的一切,可是每次都是让我大失所望,每次碰到的总是眼前的玻璃,那一切美景都是可望不可即的,难道他们仅仅只有一幅迷人的外表!我不相信,我再一次把手伸向眼前的美景,可结果还是一样。还是一样。

似乎让我明白了很多,它们是虚伪的:个个花枝招展,个个娇姿窈窕却……可让人后忧的是,这仅仅是自然。

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人们也同样会使尽一切办法把自己包装起来,不过分地说,癞蛤蟆也能包装成白雪公主。虽然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可是出于人的本性的考虑,谁不会为些甜言蜜语所动容为点动人外表所迷惑所妥协一定会的。要不然,怎么会出现形形色色以此而忘记人格尊严的愚蠢的人本来很难解决的事情,只要掏出钱,请了客,反正给点利益便可豁然开朗。表面上一切的服从,其实不知道内地里作了怎样的勾当!你敢肯定,这一切的一切关于钱财利益、关于生死权利、关于悠乐享福的事情你能够看得清清楚楚恐怕不能吧当然,也难怪他们总是掩饰的那么逼真,让人不容易去看透,以表面的毕恭毕敬换来以后更好的利益。

确实让我“触景生情”明白了很多,它们也是虚伪的,更是狡诈的。即使我们没有能够识别一切善美邪丑的能力,至少我们可以以自身为清,不去做什么勾当,做就堂堂正正的做。正像我眼前的'美景,虽然它是虚伪而又迷人的,但它绝对不会用什么阴谋,先发制人的来破坏人类的幸福,而是在每个早晨,尽情的展现自己的魅力!

不知何时,手中的清茶已经凉了许多,旭日的晨光也隐约能够感受的到了。已经不是清晨,又一个白日已经来了。

2022触景生情满分作文4

“出污泥而不染”,那种淡雅的芬芳,那种既不高傲又不过分谦逊的气质,组成了独具一格的荷花。

雪莲,不正也是冰山上的荷花吗

有这样一种说法:从前,并没有雪莲。初春的荷塘,乍暖还寒的天气,附近还没有一点生机。就在这时,一朵顽皮的荷苞在水下蠢蠢欲动,正迫不及待地往水面上长。其它花茎议论纷纷,认为它疯了,纯属想把自己冻死!不过,还是有一部分小花苞跟着它浮出了水面。于是,乍暖还寒的三月,就有了几朵粉荷,在池塘里兀自招摇起来。

不巧的是,一场寒流夹杂着细雨凉风洗劫了池塘。那些不懂事的荷花似乎无一幸免了。可是,几天后,两三朵荷花,顶着早已僵硬、掉色的花瓣,带着泪珠,又挺立在

了池塘中央。只不过,经历了一场冬天般的洗劫,它们只身立于池塘,显得更加单薄,似乎一阵风就能吹倒。到了夏天,荷塘里热闹起来时,那两、三朵却越发苍白了、憔悴了。

那年>秋天,一位仙女至此经过,这两、三朵莲花的种子,便被送上了冰山。从此,雪莲诞生了――它们经历了寒流的考验,正是在那份苍白的背后,刚毅、顽强的生命力越发显现出来,以至于能在千年冰封的断崖上茁壮成长。

面对生命的轨迹,我们也许无法控制自己开花的时间。若生命把过早开放的机会让给我们,不要躲避,迎上去。经受劫难洗礼的同时,将自己最坚强的一面呈现出来;同时,荷背后雪莲的幻影,将成为现实。

那时,我们就成为了,冰山之上,芬芳无比的――雪莲、

2022触景生情满分作文5

入夜,下起了淅淅沥沥的零星小雨,落在地上,落在树上,落在石台上,落在遮雨棚上,渐渐的,雨声越来越大,滴嗒,滴嗒,如万千战马并驾齐驱奔腾而来,我虽睡意朦胧,却忍不住趴上窗口,两只眼睛睁得大大的,偶尔有一阵风吹过呼呼作响,外面的树叶翻成了白色,犹如翩翩起舞的少女。听,多像是一曲大自然为我谱奏的交响曲,那么欢快,那么有趣!

雨,是地球表面水蒸发上升到一定高度遇冷后形成的水蒸气,它从天而降,滴落在万物身上,用柔嫩的双手抚触万物,用温暖的胸膛拥抱万物,用自己的生命滋润万物,就像是我们的母亲,无私奉献着。

雨的孩子们也很爱它们的妈妈,小花爱它,小草爱它,小虫爱它,小鸟爱它,小朋友们也爱雨妈妈。雨的生命是短暂的,当它们出生的时候就已经背上了作为母亲的重任,从天而降滋润着每一寸土地,哺育着每一个“孩子”。我们的老师也是如此,老师是雨,我们是嫩土,她们呕心沥血不求回报的为我们付出,只求我们好好学习,将来到社会上成为有用的人。

我的梦想也是当一名老师,在教室里,在讲台上,在黑板前,面对自己的学生,对人宽容是我自己的约束,爱岗敬业是我自己的理想,不耻下问是我自己的规矩。不过,我首先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2022触景生情满分作文6

又下雪了。

今年雪比以往来的早了一些,也许是那些雪花精灵按不住冬天的喜悦,情不自禁地来到人间,顿时把人间装扮成银色的童话世界。

漫步走在雪中,脚下觉得软绵绵的,并发出沙沙的响声,那是雪花精灵快乐的笑声,这时它们正在你的脚下嬉戏。一些精灵第一次来到人间,对任何事物都怀有好奇之感,就在天空中飘呀飘,东瞧瞧,西望望,舍不得落下来,可一旦发现好地方,就会迫不及待地飞过去,去那里游戏、歌唱。

雪是一位魔法师,她将她那美丽纱衣向上一抛,顿时一股白色的气息倾泻而下,人间,顿时成了银装素裹的世界。这白色的世界,是属于孩子们的,凡是被精灵们覆盖了的地方,就会有孩子们快乐的笑声。他们和雪花精灵一起,堆雪人、打雪仗,又一起手拉着手,围着刚刚堆好的雪人,唱呀,跳呀,那天真无邪的笑声一直回荡在天空中久久不停息。

雪是一位勇士。她指挥着众多的雪花精灵,去田地里战斗,去消灭那些毁坏农田的害虫。这些坏家伙们哪里抵得过英勇的雪花大军呢,个个都吓得屁滚尿流,抱头鼠窜,雪花战士那会放得过它们,乘胜追击,把这些“害群之马”统统消灭掉了。“嘿,哈哈。”雪精灵们又打了一个大胜仗,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呼——呼——”风婆婆来了,雪花们又跟着风婆婆去另一个地方战斗去了。

雪的美,不仅仅是银装素裹的外表,雪有丰富的内涵。雪是冬天的使者,也是孩子们快乐的源泉。只要有雪精灵的地方,就会充满丰收的希望。

雪,真美!

2022触景生情满分作文7

在“岁寒三友”中,其中梅是最受诗人喜爱的,赞赏梅的诗也是数不胜数,而我最爱的还是竹子,竹是那样的翠绿,挺拔。

我家后园有一片竹林,大大小小的竹子,常年都是绿的,每当春雨一下,土里就会钻出些小竹笋,它们已经迫不及待了,在春雨和阳光的孕育下,慢慢长大,老竹子一节一节的,笔直,笔直,从不弯曲,竹因为善于小结,才能茁壮成长步步高。

竹是一种萌动的绿意,寒风呼啸,其它的树木都枯萎了,树叶也都掉了,但唯有竹子,坚韧不拔地站在狂风暴雪中,持续它那种原本天然的绿,它经受风霜的洗礼,但还有绿在天地之间飞,这种绿不像禾苗的那么淡,那么嫩也不像夏天樟树的那么深、那么浓,它的绿恰到好处,不浓不淡,不深不浅,微风袭来,就像一片绿色的海洋,看到这种绿,令人心旷神怡。

童年时代,竹子在我眼里总是那么美,夏夜里,坐在竹林里乘凉,闻那竹子的清香,听竹子上鸟儿的鸣叫。岁月的竹子挺拔的竹干上,季节在竹林无限的绿色上走过,慢慢地,我在竹林里留下的脚印也越多,父亲常常说做人要像竹子那样秀美、坚韧。不错,竹子确实是挺拔的,它的挺拔,能够与松树相比,它的坚韧能够与梅相比,它的秀美能够与花儿争艳,它的一切融合是美的统一。

又是一个春委,又是一片花花绿绿的大汪洋,后山的竹子还坚韧不拔的挺立着,一如既往地执着地展现自我那独特的美。

诗不错,书上抄的?

个人理解

诗人也是触景生情,感叹时光的流失,岁月的洗礼,想借用春景来抒发自己的感情,但又不能表达一二,这与许多的文人墨客有同感

对不对?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江淹早岁以一介寒士受知于宋建平王刘景素,景素爱好文学之士,江淹在南兖州做过景素的僚属,后淹因事系狱,自狱中上书,“景素览书,即日出之”(《南史》本传)。景素出镇荆州,江淹从之镇,其时约当公元472年(明帝泰豫元年)至公元474年(后废帝元徽二年)间,江淹集中写荆山汉水风物的诗即作于这几年。

全诗十六句,前八句着重写景,绘出关山重叠、烟水苍茫的秋色图卷;后八句转向抒情,抒发归路迢递、飘零自伤的忧思情怀。首联总领写景,开头即以“怅然”点明此行抑郁惆怅的心境,为全诗定下了基调。“汉北”则交代地点。诗人回首眺望“_山田”,触景生情,引出了这篇诗章。“__”,水流回转貌,如《楚辞》中汉王逸《九思·哀岁》云:“窥见兮溪涧,流水兮__。”此联写群山绵延,高下参差,溪涧沟壑,纵横错互的景象,气势壮观雄伟。“__”状水之蜿蜒曲折,“参差”写山之错落耸峙,“百重”以对“万里”,均形容其广袤。此联从不同的方面写出了荆襄山水博大雄奇的姿态。

如果说上联是写其全貌的话,那么下一联则进一步从地理形势上烘托出景物的特色。诗人的眼光已不局限于荆襄一地,而是放眼远眺,神游故国,西北至秦陇,东南至吴越。荆山居江汉平原之西鄙,雄关险隘,屏障楚地,迤逦至西北则是秦岭大巴山和黄土高原,而江汉平原又如同通向长江三角洲的门户,河川网络犹如血脉相连。这一联概括了荆襄江汉在地理上的重要地位,实有深意存焉,这一点在下面再加揭示。从用笔看,这一联也是工整的对偶,动词“带”与“冠”尤为传神,前者展现了层峦逶迤的壮阔景象,后者描画出浮云笼罩的南国风光。出句以雄关绝塞表现出苍茫凝重的格调,而对句则以云烟连绵传达出旖旎曼妙的情思,这一对比如同宋代山水画中荆浩、关仝的叠嶂丘壑之于董源、巨然的淡烟轻岚,色彩迥异的意象构成的对偶,避免了合掌雷同,收到了相反相成的效果。

下一联笔势收拢,又落到了眼前的草木之上。草色转为枯黄,好像将原来的翠绿收藏起来了,故谓之“敛”;“穷水”乃荒远之水,它与草色共同构成了一个秋气肃杀的意境。“木叶”句令人想起《九歌·湘夫人》中的名句:“__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而“变”的修辞又令人忆及谢灵运《登池上楼》中的警策:“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木叶纷纷坠落,改变了原先水木交映的河上景色,此处妙在将“变”用作使动词,造语不同凡响。事实上整个这一联都有模拟谢诗的痕迹,虽然彼写春景,此拟秋色,但都表现出星移物换的微妙变化。当然江淹之句难以与谢诗的自然天成相比拟,其得之模拟,终落第二义。“文通诗体总杂,善于摹拟”(钟嵘《诗品》),于此可见一斑。

“草色”一联已暗逗秋意,到“秋至”一句则点明秋天的来临。这一句也是化用《湘夫人》中开头的句子:“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这两句在《湘夫人》中原与上引的两句紧相衔接。这里,在表现秋色由晦转明时,诗人通过化用的意象成语的内在联系,使诗的上下两半意脉贯通,很自然地过渡到抒情部分。诗人宦游他乡,故以“客人”自称;“伤婵娟”则是悲伤帝子在此清秋时节降临水边,伶俜飘零。“目眇眇兮愁予”,她那忧伤的目光使诗人油然而生同病相怜之情。“婵娟”,姿态美好貌,在此指代帝子,亦即神女。江汉间流传着许多惝恍迷离的神话传说,像郑交甫于汉皋遇二神女,解佩相赠之事即是其一。据《水经注·沔水》载,襄阳县北之方山,“山下水曲之隈,云汉女昔游处也,故张衡《南都赋》曰:‘游女弄珠于汉皋之曲。’汉皋即方山之异名也。”可见诗人化用楚辞并非凿空而道、无中生有,而是切合其地方人文特色的。

下一联写其欲归不成,归途漫漫之感。“试访”犹言“欲访”;“淮海使”,扬州的地方长官。东晋以还,北人南迁,多聚居于扬州一带,所谓的侨置州郡也多设于此。史载江淹“起家南徐州从事”,又曾“随景素在南兖州”,“寻举南徐州秀才对策上第”(《南史》本传),上述两个侨置州在刘宋时即以京口、广陵为治所,诗人故将淮海视为自己的故乡。“蓬驱”句以蓬草自况,蓬草的飘转不定正如其无止境的游宦生涯。飘蓬的意象由来已久,而建安诗人尤喜用之,如曹植的《杂诗》云:“转蓬离本根,飘飘随长风。何意迥飚举,吹我入云中。高高上无极,天路安可穷!”几可作此句诗的注脚。“旌心”即心旌,语出《战国策·楚策》,意谓中心不安如悬挂的旌旗飘摇不定。“徒自悬”犹言内心的悬念不安只是自费苦心,徒劳无益。此处诗人也有其言外之意,且留待下面一并交代。

最后一联感叹岁月蹉跎,忧多伤身。“若华”犹言“若英”,即若木之花。若木是神话中生长于西方日入处的树木。《山海经·大荒北经》称:“上有赤树,青叶赤华,名曰若木。”郭璞注:“生昆仑西,附西极,其华光赤下照地。”若木之光华后人也用来指时光。《离骚》云:“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屈原的举动,据王逸的解释,是“折取若木,以拂击日,使之还去”,“或谓拂,蔽也,以若木鄣蔽日,使不得过也”(《楚辞章句》)。总之,都是挽留光阴之意。诗人在此感叹,光阴如逝水无情,即使想借助若木加以挽留,也是徒劳无谓,忧思丛集,只会使自己伤神减寿。诗的最后这种深沉的忧伤与开头的“怅然”相呼应,令读者久久回味。

那么诗人的忧伤又是因何而生的,联系其身世遭遇就不难明白这种感情的内涵。他对刘景素深怀知遇之感,此时正随刘在荆州任上。荆州地处上游,为扼制东南的军事重镇,刘在僚属的劝唆下图谋反叛,江淹苦谏而景素不纳。谏云:“殿下不求宗庙之安,而信左右之计,则复见麋鹿霜露栖于姑苏之台矣。”(《梁书》本传)殷鉴不远,东晋桓玄据荆州谋反即遭败亡,诗人预感到景素覆灭的下场,因而悲从中来,不能自已。后来景素移镇京口,果然兵败被杀,江淹则因受贬而幸免于难。所谓“旌心徒自悬”正表现出诗人苦谏不从的忧虑。

前人称江淹之诗“悲壮激昂”(李调元《雨村诗话》),“有凄凉日暮,不可如何之意”(刘熙载《艺概》),洵为的论。此诗前半写山河之壮伟,地势之重要,本应是拱卫中枢的屏藩,现在却酝酿着一场动乱,故后半倾诉出深沉的忧伤,其中既有身世感怀,又有国事之慨。深沉的忧思与雄峻的山河相为表里,故有悲壮之气。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诗人多处化用了楚辞的意象与成语,这不光是一个修辞问题,更主要的是诗人与屈原的情思相通。荆州治所江陵即为楚之郢都,屈原青年时代被谗去郢,即向北流浪,至于汉北,所谓汉北即樊城一带(据林庚考证,参见其《民族诗人屈原》一文)。这和江淹所处的地域正好吻合,屈原的忧国伤时不能不激起诗人的共鸣。江汉流域的地理环境、人文传统为诗人的感情提供了一个合适的载体,他之化用楚辞也就十分自然,由此也增强了全诗的悲剧色彩。

意思是忽有故人心上过回首山河已是秋的意思:忽然一瞬间,触景生情,回忆起曾经爱过朋友和恋人,转念一想,人已经老了。感叹岁月过得快,时光流逝。

从故人的心上经过,只留下了一道痕迹,最终回首的时候才发现已经是重峦叠嶂,往事如烟,表达一种沧海桑田之感。

时光流逝的句子

1回首往事,日子中竟全是斑斓的光影,记忆的屏障中,曾经心动的声音已渐渐远去。

2那些我们以为永远都不会忘记的事情,就在我们年年不忘的过程中,被我们忘记了。

3岁月的洪流,卷走了青春,卷走了年华,剩下的只是一个被岁月刻下深深印痕的伤痕累累的躯壳,和一颗沧桑的心。

4有些东西,想起来总是很美好的,于是在你的想当然中,荒废了一场本来可以很开心的现实。

1 一觉醒来后,世上就好多年过去了,有没有这类型的诗词

这说的是烂柯山王质的故事吧。

西晋王质在砍柴的时候遇到两个老头下棋,看完发现已经过去上百年,斧柄烂掉了 相似的还有东汉刘(晨)阮(肇)天台山遇仙的故事,大致是遇到两个仙女,住了半年后回到家发现已经过了几百年。 要说诗词,著名的词牌阮郎归,就是取自刘阮的故事 搜索一下沉舟侧畔千帆过,上一句好像就是说的烂柯山故事,具体已忘。

———————————————— 自己搜了一下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到乡翻似烂柯人,用的就是王质的典故。

2 帮我翻译一下这个诗句

李商隐《锦瑟》读解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关于这首诗的解读从主意上主要分为两类:

一是认为这是一首评悼妻子王氏的诗,首联为“景”,看到素女弹五十弦瑟而触景生情;次联为比“喻”,借庄周化蝶,杜鹃啼血比喻妻子的死亡;三联为“幻”,珍珠为之落泪,宝玉为之忧伤;末联为“感”,情已逝,追思也是惘然!

二是认为这是诗人对逝去年华的追忆,首联为“起”,借五十弦之瑟喻人生之五十年华;次联为比“承”,在浑然不觉间人生将走到尽头;三联为“转”,以明珠宝玉比喻自己的才能;末联为“合”,岁月催人老,一切都是惘然!

本人的对于以上两种解读不是很认同,这里把我的感觉写出来,与各位有兴趣的朋友们一起讨论,请大家多多指教。

我认为要想了解一首诗的真意,首先要找到诗的点睛之处。本诗的真意自然是在最后两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两句表明了诗人对逝去的岁月的追忆,但却又充满了无奈和惘然!可是诗人在追忆什么呢?又是对什么充满了无奈?那就要具体分析前面的铺垫了。

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古瑟弦为五十,后演变为二十五,此处为古制。这里的五十实际上只是虚数,没必要考证是否真的就是五十。无端,原指没理由,无缘无故。华年,原意为美好的时光,即青春时光。我认为这里应该是指发生在逝去的岁月里面的诸多往事。这段借五十弦之瑟喻人生数年来之往事,“锦瑟呀,你为什么是五十根弦呢?每一根都象过去发生的件件往事,不管你愿意与否,都要一件件的与你邂逅,和你擦肩而过”。

次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庄周梦蝶的故事见《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俄而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欤,蝴蝶之梦为周欤?”即庄周梦中变成了蝴蝶,而醒来发现自己还是庄周,浑然间不知道是自己梦到蝴蝶,还是蝴蝶梦到了自己。而望帝传说见《寰宇记》:“蜀王杜宇,号望帝,后因禅位,自亡去,化为子规”。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名为杜鹃。这里借庄周化蝶比喻世事无常,人生如梦!杜鹃啼血比喻自己人生的失落,托杜鹃的悲鸣,抒发心中的郁闷。全段应理解为:“世事无常,人生如梦,我哭问青天,命运为何待我如此之不公呀”!

三联“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珠生于蚌,蚌在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珠得月华,始极光莹……。而珠为何落泪呢?只因在这月明之夜,本应在沧海之间,吸取明月之精华,可如今却沦落为凡间人们手中的玩物,触景生情,如何能不流泪?戴叔伦曾说过:“诗家美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良玉虽生烟以示人,而俗人却不见;陕西蓝田东南,是有名的产玉之地,这里应该只是为对仗工整而加的。这段描述了诗人的怀才不遇的烦闷,我本明珠,本当吸明月之精华,炫光芒于世间,可如今却沦落俗人之手,无奈老去,虽然我也竭力以“升烟”表明自己的才能,却没人识别,可叹!

末联“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结尾点睛之笔,“此情”与首句的“华年”呼应,揭示了全诗的寓意,人生苦短,在自己行将老朽的时候,追思曾经的种种经历,不禁潸然。迷茫之间,时光飞逝,自己虽然才华横溢,虽然努力抗争,可结果却徒劳无功,没人能够赏识自己,无奈之间只能仰天长叹。一切都过去了,还能怎么样呢?只有当作回忆了。但此时心里却充满了惆怅,作诗一首,算作抒解吧!

总观全诗,结合李商隐的人生经历,抱着绝世才华却莫名其妙地卷入牛李党争,终于不为世用。从怀才求仕时的期盼,到陷入党争之泥淖中而不能自拔时的迷茫和悲愤,乃至欲逃不得时之追悔,在诗中表现的淋漓尽致。所以我觉得这首诗应该是李商隐以锦瑟为题抒发了对自己经历了数十年来的官场生涯所能看到的当时社会生活的参悟和感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684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