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百合花》的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百合花》的教案,第1张

 一、 教学目标

 总目标:让学生明白本小说构思和语言上的特点,培养鉴赏小说的能力。

 具体目标

 1、明白本小说题目的含义和主题

 2、体味细节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3、咀嚼本小说清新俊逸的语言。

 4、培养学生速读小说,概述小说的能力。

 二、 课时安排 2课时

 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活动导引

 1、由于课文内容集中,文字晓畅,情节较简单,所以课上让学生在规定的10分钟内速读全文,顺手划出字词。

 2、划分段落,概括大意。

 3、请学生从网上找出百合花的有关,介绍其特点。

 4、初步明白本小说题目的含义

  二、活动流程

 1、 速读读全文。(10分钟)

 2、 划出字词。

 给加点的字正音

 撂(liào) 讷讷(nènè) 忸怩(niní) 憨憨(hānhān) 执拗(niù) 髻(ji) 尴尬(gāngà) 讪讪 (shànshàn) 瞅 (chu) 挟(xié) 嬷嬷(mómó) 砦(zhài) 虔诚(qián) 磕磕绊绊(kē)

 解释下列词语

 张皇 忸怩 憨憨 执拗 尴尬 讪讪 虔诚

 3、 讨论交流一

 划分段落,概括大意。

 提示:全文以时间为顺序,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展开情节。

 根据情节的阶段性,可以分为四部分。

 一部分、开端 带路 (从开头到“这都怪我了”)

 二部分、发展 借被 (从“我们到包扎所”到“现在,至少他要裸露一晚上的肩膀了”。

 三部分、高潮 牺牲/献被(从“包扎所的工作人员很少”到“两个干硬的馒头”)

 四部分、结局 盖被 (从“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到结尾)

 4、 讨论交流二 :鉴赏本小说的构思。

 具体理解百合花被和百合花在本小说中的地位和作用。

 (1) 媒体打出白色百合花的(注意一定要是白色的百合花,这样符合文中的内容和寓意。)

 请学生谈看的感受,得出白色“百合花”这种花卉的主要特点:色泽文雅,香气清幽,白净纯洁,即清丽,纯洁,高雅……

 (提示:这是个开发的话题,尽管让学生谈,意思在,就要肯定。)

 (2)理解跟百合花被相关的情节。

 请学生朗读95页描写百合花被的一段文字和96页“刚出门~我已从心底爱上了这个傻呼呼的同乡)的内容。

 再请学生复述被子的最后结局。

 总结:

 A/被子,是情节的一部分,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B/被子与人物性格关系。

 提问:借被和献被这两个情节,你看到了新媳妇怎样的性格?

 各组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或补充。

 提示:(这也是一个开放型的问题,只要各组学生言之有理,就要肯定。)

 明确:美丽、纯洁、善良、高尚。她在情节中,其性格是发展的。刚过门才三天,小通讯员就要借她唯一的嫁妆--一个有着百合花图案的被子,她当然有些舍不得,这种情感在情在理。但当听我说借被子是为了打仗为了老百姓之后,“一边听着,一边不断向房屋瞅着……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到了包扎所,她又主动将被子“铺在外面屋檐下的一块门板上”,当卫生员动手要揭掉通讯员身上的百合花被子时,新媳妇“劈手夺过被子”。“劈手”集中写出了新媳妇用自己的新被子为通讯员人殓时的那种果断坚毅、不容商量的态度。与先前的娴静羞赧判若两人……

 一句话,小说通过新媳妇对百合花被子处置过程的描写,刻画了人物性格或者说表现了人物性格的发展。

 当然,这个人物性格的发展,还通过其它情节或者细节来表现的。刚开始做救护工作时,她害羞腼腆,我跟她说了半天,她才红了脸答应做我的下手。可当看到小通讯员为了保护群众而受重伤时,“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试着身子……” 新媳妇已经知道通讯员牺牲了,可她还是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其实是在缝进她的一片深情,所以当“我”劝她“不要缝了”时,“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对“我”的不解以示不满。

 总之,小说通过对新媳妇一系列的动作和细节描写,不仅写出了她对通讯员的友善、关切、崇敬、痛惜、悼念、歉疚的态度变化,更展示了新媳妇娴静、淳朴、善良、纯真、高洁如百合花一样美丽的人性美和性格美。所以,百合花,正是人物纯真、高洁的优美心灵和品格的象征。

  三、活动延伸

 1、分组思考问题: “百合花”仅仅是新媳妇心灵和性格的象征吗?和小通讯员和我有关吗?全篇主题是什么?

 2、抄写有关字词。

 付:板书

 百合花

 茹志鹃

 百合花 清丽 纯洁 高雅

 新媳妇 娴静 淳朴 善良 纯真 高洁 人性美 性格美

 第二课

  一、活动导引

 1、讨论上课思考题:“百合花”仅仅是新媳妇心灵和性格的象征吗?和小通讯员和我有关吗?全篇主题是什么?

 2、 讨论细节描写

 3、 讨论本文清新俊逸的语言。

  二、 活动流程

 着重讨论活动;分组交流上课问题:“百合花”仅仅是新媳妇心灵和性格的象征吗?和小通讯员和我有关吗?全篇主题是什么?

 (一)先讨论小通讯员的性格。

 由四大部分的情节入手。迅速浏览课文,归纳概括,然后交流。

 (看“带路”的情节,即课文5节~“这都怪我了”)

 小通讯员

 一个极其可爱的普通战士。天真纯洁,充满朝气,对生活和自然无比热爱。即将发起总攻的时刻,还在枪筒上插上几根树枝和野菊花(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

 他憨厚朴实,拘谨腼腆,比如,“带路”情节中“张皇”“数摸”这两个动词的描写作用。

 “张皇”的意思是恐慌、慌张,但在这里却非贬义,这一神态描写,是在写“我”刚刚结识的小通讯员那种腼腆、羞涩、局促,表现他质朴,纯洁的心灵。

 “数摸”这一动词更突出了小通讯员那种忸怩的神态,拘谨局促的心理。

 但他又十分关心同志,走走停停也好,给我两个馍馍也好,作者十分形象逼真地刻画了一个腼腆、羞涩、局促而又质朴纯洁的小战士形象。

 “借被”的情节中,更看出通讯员的憨,不善言辞。

 更主要的是由于在革命队伍里受到党的教育和战斗生活的锻炼,他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有着高度的阶级觉悟和革命责任感。当他意识到自己借东西的方式方法有问题,可能会给群众造成不良影响时,就马上松松爽爽地跟“我”前去解释。而借到被子以后,知道这是人家新婚时惟一的嫁妆,心里又立刻感到不安,又要把被子再送回去。

 “牺牲/献被”的情节中,更看出小通讯员的崇高精神。在取得总攻胜利的前夕,为了保护担架队员英勇捐躯。表现了他对革命和人民群众的无限忠诚。

 新媳妇献百合花的被子,明显是与百合花有关的,但小通讯员与百合花有关吗?

 有。他纯洁高尚美好的心灵也像百合花一样。

 那么,百合花在文中还有什么寓意

 纯洁高尚美好的军民之情。

 (二)/讨论“我”在文中的作用。

 以“我”为视点,娓娓动听地叙述故事,找出文章中表现我心理活动变化的词语来。并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生气 兴趣 着恼 亲热 爱上 后悔 心跳 强忍泪水 想推开沉重

 作用:

 栩栩如生地描绘人物,并从“我”的感情变化中逐步完成人物性格的塑造。如11节写“我”对故乡竹海的联想,写得非常富有诗情画意,这样写,一方面点明了小通讯员性格形成的原因,即富有诗情画意的环境,才孕育了小通讯员这样心灵美好品质纯朴高尚的英雄,景物美与人物美相得益彰,和谐统一;另一方面,也抒发了我对故乡无比热爱之情,推动了我的感情发展,即由先前的生气,到发生兴趣和“亲热”起来。

 这样写,大大扩展了作品的容量,表现了战士之间那种百合花一样纯洁无邪高尚动人的情感,即人性的美,加强了作品的抒情色彩,增强了作品感人的艺术力量。

 同时还更有利于运用顺叙、倒叙、插叙等多种方式,使结构严谨清晰,又张弛有度,富于节奏感。

 (三)总结归纳:

 由此可见,小说构思是非常巧妙的。表面上看,百合花的纯洁清新美好好像只与新媳妇有关,其实,百合花的特点与小说中的其他人物的性格,与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也是紧密关联的。

 百合花为题的寓意和小说主题的概括

 百合花,色泽文雅,香气清幽,白净纯洁。本文题目以借代的手法指印有百合花的被子。更重要的是,百合花,作者赋予了它丰富的象征意义:即小通讯员和新媳妇他们都有百合花一样高尚纯洁美好的心灵,军民之间的感情也像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战士和战士之间的情感也像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一句话,百合花,象征着人性美性格美。

 (四)概括主题

 小说撷取了革命战争时期人民斗争生活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刻画了有着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心灵的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表现了纯洁深厚的军民之情和战友之情,传达了高尚的人情美和人性美。

  三、活动延伸

 1练习三和四。

 2、三年的初中生活就要过去了,回首这段美好的时光,每个人都会有许多有趣的和动情的事涌上心头,请撷取一两个片断,写出人情美或者人性美的主题来。字数不少于600字。

 2、百合花简介

 全球已发现百合约80余种,主要分布地区是中国、日本、北美和欧洲等温带 地区。中国是世界百合的分布中心,约有42种,北至黑龙江有毛百合,西至新疆有 新疆百合,东至台湾有台湾百合,其中以西南地区和华中为多。

 栽培历史 据《本草》记载:百合一名强翟,此物花叶根皆四向,故日翟;凡物旁生为之翟。一名蒜脑语、因其根如太蒜,其味如山茵。百合地下茎为鳞茎;末代罗愿的《尔雅冀》载:小者如蒜,大者如碗,数十片相累,状如白莲花,言百片合成也。因此取名百合。我国栽培百合历史悠久,汉代医药名家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已详述其药用价值。

 鳞片的外形是种的分类依据之一。多数百合的鳞片为披针形,无节,如野百合 众鳞片多为紧密覆瓦状重叠,大多数百合种类,由鳞茎中的芽长出地上直立茎,在土表下也能生根,这 种根叫茎根,寿命仅一个生长季。在茎根簇附近能形成一些次年即可独立生存的小鳞茎,但有些百合种类,则无茎根。百合茎通常从鳞茎中直伸出来,但有些种类形成部分期甸状地下茎,向前 伸延一些距离,或形成小鳞茎,或向上伸展到地面上。

 耐受极度严寒。生长季节内,在日光充足的地方,赂有花荫的环境对大多数百合更为合适,尤以幼苗期更为明显。喜阳,喜肥沃、腐殖质多的深厚土壤、略倾斜而多孔隙疏松良好的砂质壤土坟地。在具有 少量砂砾或沙土的深厚泥炭或肥沃壤土中,有些种类也能生长良好,如蜗江百合。员忌硬粘土。大 多数种类以微酸性土壤为好。

 百合花姿雅致,叶子青翠娟秀,茎干亭亭玉立,色泽鲜艳,是盆栽、切花和点缀庭园 的名贵花卉。在园林中,适合布置成专类花园,如巧妙地利用不同种类自然花期之差异及种与品种。

我觉得应该是首先点名文章主题,其次为全文的叙述埋下伏笔,从而引发读着思考

《百合花》中的“我”既是叙事者,又是一个充满情感具有性格的人物。“我”与通讯员由生气、好奇、捉弄到亲热,牵肠挂肚地关爱的情感变化贯穿始终。但“我”更见证了通讯员和新媳妇的美好心灵,两颗火热的心。

总以为茹志鹃的《百合花》是当代文学百花园中的奇葩。于是在星期天时,重读了这部经典的小说。是的,小说非常的清丽、精致,淡雅,是那样的与众不同。

作为小说,故事情节非常的简单,以“我”一位文工团战士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展开情节,描写的是一个年仅十九岁的入伍仅一年的小通讯员,为了挽救担架队的百姓而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一个刚结婚三天的新媳妇,为抢救伤员,献出了自己唯一的嫁妆——绣着百合花的一条新被子。如果小说仅此而已,只是单纯地描述着战士的英勇无畏和百姓的无私奉献精神,也激发不起读者心灵的层层涟漪,因为这样的故事在革命战争年代不胜枚举,精彩处有过之而无不及。觉得《百合花》之所以构成经典的意义,在于发现美、品味美,升华美,为读者刻画了美的人物,抒写了美的情感,营造了美的物象。

小说塑造了小通讯员和新媳妇这两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小说虽取材于战争生活,却没有正面写战争场景,只是撷取了战争生活中的一个侧面,通过通讯员带路,借被,通讯员牺牲后,新媳妇献被和盖被的细节,刻画了有着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心灵的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茹志鹃如一位画家和音乐家一样,既能文字描画人物形象,也能用文字传递声音,笔下的两个人物形象是那样的生动而逼真,给读者留下美好印象。

这是一个极其可爱的普通战士。天真纯洁,充满朝气,对生活和自然充满爱恋,在即将发起总攻的时刻,还在枪筒上插上几根树枝和野菊花。他憨厚朴实,拘谨腼腆,带路中“他见我挨他坐下,立即张惶起来,好像他身边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局促不安,掉过脸去不好,不掉过去又不行,想站起来又不好意思。”表现出小通讯员质朴、纯洁的心灵。但他又十分关心人,走走停停也好,给两个馍馍也好,十分形象地刻画了一个腼腆、羞涩、局促而又质朴纯洁的小战士形象。在借被中,更看出小通讯员的真诚、憨厚和不善言辞。当他意识到借东西的方式、方法有问题,可能会给新媳妇造成不好影响时,就马上爽爽快快地跟“我”前去解释。而借到被子以后,知道这是人家新婚时惟一的嫁妆,心里又立刻感到不安,又要把被子再送回去。这不是个高大完美的形象,却是个鲜活的、真实而可爱的战士形象。

小说对新媳妇形象的刻画也是那样的细腻而真切:“我们走进老乡的院子里,只见堂屋里静静的,里面一间房门上,垂着一块蓝布红额的门帘,门框两边还贴着鲜红的对联。我们只得站在外面向里“大姐、大嫂”的喊,喊了几声,不见有人应,但响动是有了。一会,门帘一挑,露出一个年轻媳妇来。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留海。穿的虽是粗布,倒都是新的。我看她头上已硬挠挠的挽了髻,便大嫂长大嫂短的向她道歉,说刚才这个同志来,说话不好别见怪等等。她听着,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我说完了,她也不作声,还是低头咬着嘴唇,好像忍了一肚子的笑料没笑完。这一来,我倒有些尴尬了,下面的话怎么说呢!我看通讯员站在一边,眼睛一眨不眨的看着我,好像在看连长做示范动作似的。我只好硬了头皮,讪讪的向她开口借被子了,接着还对她说了一遍***的部队,打仗是为了老百姓的道理。这一次,她不笑了,一边听着,一边不断向房里瞅着。我说完了,她看看我,看看通讯员,好像在掂量我刚才那些话的斤两。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了。

通讯员乘这机会,颇不服气地对我说道:“我刚才也是说的这几句话,她就是不借,你看怪吧!……”

这样的描写如发生在读者的面前,有身临其境之感,而新媳妇善良、纯洁的形象深印在读者心里。当然,这个人物性格的发展,还通过更震撼人心的盖被这一情节来表现的。刚开始做救护工作时,她害羞腼腆,我跟她说了半天,她才红了脸答应做我的下手。可当看到小通讯员为了保护群众而受重伤时,“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试着身子……” 新媳妇已经知道通讯员牺牲了,可她还是细细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其实是在缝进她的一片深情,所以当“我”劝她“不要缝了”时,“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对“我”的不解以示强烈不满。小说通过对新媳妇一系列的动作和细节描写,展示了新媳妇娴静、淳朴、纯真、高洁如百合花一样的性格美。

小说不仅刻画了两个有着百合花一般美好心灵的人物形象,还真切地抒写了一种百合花般的美好情感。小说用诗意的方式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处,同甘共苦,相濡以沫的美好情感。小说中的“我”与小通讯员在路上时,从“我开始对这个通讯员生起气来”到“我不禁对这通讯员发生了兴趣”再到“ 我立刻对这位同乡,越加亲热起来”,直至一起去借被后“不知怎么的,我已从心底爱上了这个傻呼呼的小同乡。”在这递进式的情感变化里,体现了一种纯朴而真诚的由浅入深的情感交流,具有浓浓的人情味。当然,小说的情感表达由淡而浓,主要体现在新媳妇在包扎所里的言行举止里。在包扎所,让新媳妇帮着卫生员给伤员包扎,但仍很害羞,说了半天,她才肯跟在后面打下手。可是,当她看到伤员是那个向她借被子的小战士时,她惊不住短促地“啊”了一声,听说他是为了救其他同志而自己扑向手榴弹时,她又短促地“啊”了一声,一声极度地惊讶,一声极度地敬佩,都是情感自然而然地在流露。她“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重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新媳妇庄重而虔诚的姿态反衬着小通讯员的无比的崇高。

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这时脸色发白,劈手夺过被子,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月光下,她眼里晶莹发亮,那条百合花的被子,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可以想象,新媳妇此刻的心情何等的悲伤。那挂在衣服上的破布片,就是他很害羞地从新媳妇手里抱被子时,不小心被新媳妇家门上的钩子划破的,才多久的时间啊,可是他永远地躺着了。新媳妇心里的悲的感觉甚至还有崇敬的感觉无法言表,她只有很虔诚地为他缝衣服,当“我”实在看不下去了,说不要缝了,因为小战士的手已经冰凉了,可是新媳妇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这异样的一瞟,让我的心为之一颤,这里面包含了太复杂的内容,辛酸,悲痛,爱怜……她的动作虽然简单,却深深地饱含着泪水,透着一份真诚的情感。这份情感也象百合花一样纯洁与美好,也是小通讯员与新媳妇美好品格的升华。

此外,小说为烘托两个美的人物和表达一种美的情感,还营造了一个以百合花为主体的富有象征色彩的美的氛围。小说中,有雨后的秋庄稼,有通讯员步枪筒里稀疏地插着的几根树枝,还有与通讯员分别时,看见他背着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有一片绿雾似的竹海,有包扎所周围的许多野草,表现了人与自然的亲近与和谐,也烘托着人物的美好心灵。小说也写到了中秋月色。小说在战斗的残酷环境里,平静地描写了这个中秋,并引领到了作者的故乡,以充满诗意的笔调赞美中秋的美好。然后更富象征意味的笔调描写了战时的宁静月色,营造了一个月光流照,万物生情的意境。当然,小说的对物象的象征性描写更体现在百合花上。小说名为百合花,就包括着浓重的象征色彩,而小说中只出现了三次,而且都出现在每一段落的结尾,每一次出现都深化着主题,加重着象征的色彩:“这原来是一条里外全新的新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我看见她把自己那条白百合花的新被,铺在外面屋檐下的一块门板上。”“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百合花纯洁而美丽,象征着对美好爱情、美丽人生的向往,小通讯员与新媳妇的对衬中,也暗示着小通信员不仅享受着“拖毛竹”般的平静生活,也应享受着有着美好爱情,但小说以小通讯员被残酷的战争夺去年轻的生命,用“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盖上了“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以一种极具震撼力的悲剧美,打动着读者的心灵,产生一种深重的惋惜之情。

因为《百合花》赞美了百合花般的美的心灵、美的情感和美的物象,使作家茹志鹃也在熟知《百合花》的读者心中,也成了那位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留海的新媳妇一样,深印在读者心里。

这就是小说的魅力,经典的意义。

短篇小说《百合花》9 写作于1958年初春,正是“反右”斗争的

高潮时期,许多作家知识分子都经受了不同程度的打击,作家本人在

当时的时代环境里也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抑,在高度政治化的时代氛

围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变得紧张起来,相比之下,战争硝烟之中

的淳朴真挚的人际关系则更加令人怀恋。“战争使人不能有长谈的机

会,但是战争却能使人深交。有时仅几十分钟,几分钟,甚至只来得

及瞥一眼,便一闪而过,然而人与人之间,就在这个一刹那里,便能

够肝胆相照,生死与共。”10作者的写作动机是想借对战争年代圣洁

的人际情感的回忆和赞美,来表达对现实生活的感慨。它显然是一篇

不合时宜的作品,由此它在问世前的曲折遭遇也就可以理解了,当茹

志鹃把《百合花》寄给许多刊物时,一再遭到退稿,其理由是“感情

阴暗,不能发表” 这样几经周折,终于发表在《延河》杂志上,后

经时任文化部长的茅盾的赞扬,才开始受到评论界的重视。

《百合花》的清淡、精致、美丽,在

五六十年代的战争小说中是绝无仅有的,

它以战争为背景,描写了部队一个年轻的

通讯员与一个才过门三天的农村新媳妇之

间近于圣洁的感情交流。作家的创作目的

很明确也很坚定,那就是表现战争中令人

难忘的、而且只有战争中才有的崇高纯洁

的人际关系,与通过这种关系体现出来的

人性美和人情美。因此,作品取材于战争

生活而不写战争场面,涉及重大题材而不

写重大事件。战争的枪林弹雨只是为了烘

托小通讯员与新媳妇之间诗意化的“没有

爱情的爱情牧歌” 通过生活的侧面写生

活中的普通人,写日常生活中的“家务事”、

“儿女情”,这是茹志鹃一生为数不多的

短篇小说的一个重要特点。《百合花》是

她早期作品,虽然写的是战争,却已经包

含了刻画普通人的感情世界的美学追求。那两个连名字也没有的小通

讯员和农村新媳妇都是这样的普通人。在当时提倡写“英雄人物”的

战争文化背景下,茹志鹃有意识地不把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写成“英雄”,

或者说是不把他们当作“英雄人物”来写,这是与她对“英雄”艺术

形象的认识直接相关。在她的眼里,英雄应该与平常的人是一样的,

战斗英雄只有在战斗时才是英雄,而在平常的生活中,他们就是平常

的人,也会脸红,也会带有女孩儿的忸怩姿态,他们所谈的也只不过

是些家常话。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小通讯员也可以说是一位英雄。由

于作家避开了战斗场面,她就不用去写他的英雄行为,而只是写他平

常的一面。她还认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必须是能够站立得起来的艺

术形象,然后才谈得上是不是“英雄” 如果把小通讯员当作“英雄”

来写,那就得写他的英雄事迹,突出他在战场上勇猛的一面,小说叙

事者只能与“英雄”的同行,不断发现他的优秀品质,也只能成为“

唱颂歌、受教育”的机会,而且,按当时审美习惯,作家是不可以让

新媳妇随便笑话“英雄”的,虽然“英雄”可能有暂时的失败(如借

不到被子),但受到嘲笑却会有损于“英雄”形象。所以,作家有意

回避对英雄形象的正面塑造,只是为了坚持自己的美学风格而不受当

时流行的创作思潮所左右,这正是茹志鹃的可贵之处。

由于作家摆脱了“英雄”概念的束缚,小说里的主要人物身上的

美好情感都得到了自由充分的表现。小说主要刻画的是小通讯员与新

媳妇之间的圣洁感情,但两者之间穿针引线的是小说叙事人“我”

这篇小说引人注目的叙事特色就是女性视角,即“我”是个有强烈性

别意识的角色,一开始就写在战争爆发前,因为“我”是女性,才被

团长安排到前沿包扎所,才引出了小通讯员的护送。小通讯员是个刚

参军一年,只有十九岁的农村青年,质朴憨厚、不善言辞,特别怯于

与异性的交往。为了突出他的后一特点,作者用较大篇幅描写了他与

“我”和新媳妇两位女性的关系。在小通讯员送“我”去包扎所的路

上,是初步展示小通讯员的性格的重要阶段。作者有意地把这段行军

路程安排在白天而不是夜晚,安排在总攻之前而不是炮声呼啸的战斗

之中,使得小通讯员不愿与女性接近的个性明显地暴露出来。在这个

过程中,“我”微微有些女性特有的撒娇,如走不动路啦,主动与小

通讯员认老乡啦,甚至带有挑衅性地问他娶媳妇没有等等,表现出一

种战争年代思想感情开放的新女性特有的“泼辣”,以反衬小通讯员

的外表腼腆淳朴和内心荡漾着对女性的喜悦。小说写了这么一个情节:

小通讯员完成了任务(护送“我”与借被子)后要回团部,他对这次

与女性接触的经历充满兴奋和感激。作家这样写道:

他精神顿时活泼起来了,向我敬了礼就跑了。走不了几步,他又

想起了什么,在自己挂包里掏了一阵,摸出两个馒头,朝我扬了扬,

顺手放在路边石头上,说:“给你开饭啦!”说完就脚不点地的走了。

我走过去拿起那两个干硬的馒头,看见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

又多了一枝野菊花……

几乎没有任何议论和解说,小通讯员的一系列动作和那枝不知何

时插在枪筒里的小龚,已经把一种性格的形象活泼泼地表现出来。

新媳妇的出现是在小通讯员的形象初步定型之后,作品通过小通

讯员借不到被子引出了新媳妇的形象,并成功地将作品的重心转移到

新媳妇身上。新媳妇的出场十分自然而优美,给人以赏心悦目的快感,

正好与结尾时的庄严肃穆形成强烈的对比:

门帘一挑,露出一个年轻媳妇来。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

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留海。穿的虽是粗布,倒都是新的。

我看她头上已硬挠挠的挽了髻,便大嫂长大嫂短的向她道歉,说刚才

这个同志来,说话不好别见怪等等。她听着,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

唇笑。我说完了,她也不作声,还是低头咬着嘴唇,好象忍了一肚子

的笑料没笑完。

新媳妇的性格塑造,是通过她与小通讯员的关系,或者说是以小

通讯员的最后牺牲为代价来完成的。起先是代表部队去向老百姓借被

子,小通讯员去了,她不借,而“我”去了,她就借了。读者完全可

以通过对小通讯员已有的了解想象当时两人初次接触的“窘状” 她

心里觉得委屈了小通讯员,所以当小通讯员接过被子,慌慌张张地把

衣服的肩膀处挂了一个口子时,“那新媳妇一面笑着,一面赶忙找针

拿线,要给他缝上。通讯员却高低不肯,挟了被子就走。”只有女性

才会对衣服上的破口子那么敏感,这个口子就永远地留在了新媳妇心

上。因此,当她从众多的伤员中一眼就看见那个露着的大洞时,立即

就变成了另一个人。作品写道:

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

才那种忸怩羞涩完全消失了,只是庄严而虔诚的给他拭着身子,……

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她低着头,

正一针一线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通讯员的心脏,默默的

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 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新媳妇

却象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的、密密的缝

着那个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不要缝了” 她却对我

异样的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的缝。

作者在这里不厌其烦地反复渲染小通讯员肩上那个破洞,一步步

把新媳妇的感情闸门打开,也一步步把作品推向了高潮。当卫生员让

人抬了一口棺材来,要动手揭掉小通讯员身上那床被子时,新媳妇的

感情终于爆发出来。作者用了一连串与新媳妇刚出场时感情色彩截然

不同的词汇:“劈手夺过被子”,“狠狠的瞪了他们一眼”,“气汹

汹的嚷了半句”等,然后,为她心目中的“英雄”盖上了那条“枣红

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 作者正是通过这条精心设计和挑选

的有着“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的被子,最终完成了作者对战争中的

人性美和人情美的歌赞。

善于运用细节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是这篇小说常为人

称道的艺术特色,但这篇小说在叙事上的特色却很少被注意到。从结

构上说,两个主人公是被言说者,他们的心理世界是通过叙事者“我”

的眼睛看出来或感受到的,所以“我”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小说前三

分之一是写“我”眼睛里的小通讯员形象,中间三分之一还是写“我”

眼中的通讯员和新媳妇,而他们俩唯一的一次单独接触则完全被虚写,

读者并不知道新媳妇对通讯员的真实态度。直到小说的最后三分之一

的篇幅里,小通讯员牺牲了,新媳妇的感情才汹涌澎湃地爆发。但读

者读到这里并不会感到突兀,似乎只有这样表现才符合人物的性格逻

辑。这种读者心理上的逻辑,却是由“我”来完成的。小说写了一个

小通讯员衣服被挂破的细节,这个细节先是出现在“我”的眼睛里:

“他已走远了,但还见他肩上撕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飘一飘。我

真后悔没给他缝上再走。”而新媳妇对那个破口子有什么想法并没有

正面表达。可是当通讯员的尸体出现时,新媳妇正是从那破口子上认

出了他。这以后,“我”反而退到了很不重要的位置上,重彩放在描

写新媳妇缝衣服上面。这似乎是一个暗示:“我”眼中看到通讯员肩

上的破口子而引起的“后悔”,也就是新媳妇心里的“后悔”,表面

上叙事人在写自己对小通讯员的感想,其实是暗示了新媳妇的内心世

界。虽然小说没有正面写新媳妇对通讯员的心里感觉,但叙事人的心

理活动却处处起到了借代的修辞作用。以此类推,小说前三分之一写

"我"眼中的小通讯员,也不仅仅是一般的介绍人物,而是通过"我"对

小通讯员的接触方式和感想,读者可以联想到小说虚写的那个新媳妇

与小通讯员初次接触的场面以及新媳妇对他的感想,有了这种借代作

用,才会有新媳妇一出场时"笑个不停"的暗示。通过这样的叙事方式

来表达小通讯员与新媳妇之间的感情交流,显得含蓄优美,令人回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0425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