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晴古诗翻译赏析

雨晴古诗翻译赏析,第1张

作品名称《雨晴》

创作年代南宋

作品出处《简斋集》

文学体裁七言律诗

作者陈与义

雨晴陈与义翻译

西南方露出蔚蓝色天空映照江面清澄,一如横卧江上小滩蓝天上有一抹微云。

喜鹊飞立墙头欢叫羽毛依然浇湿,楼外远处还不断传来残余的雷声。

趁雷雨后的微凉睡个安稳的好觉,赶快吟几句奇诗回报雨后的新晴。

这么迷人夜晚可惜无人来共同享受,便我一人也要尽兴卧看银河直到天明。

雨晴陈与义赏析

这首七律描绘了酷暑雷雨过后的自然景象,抒发了诗人感受雨后新凉的舒畅喜悦的心情。

首联、颈联都描绘雨晴的景象,首联写天空。"天缺西南江面清,纤云不动小滩横。"中"天缺西南"写西南方的天已露出了蔚蓝,标示出"晴","江面清"三字是以江南的清平湛蓝来比喻天空西南方的晴明之色。"纤云不动",写白云纹丝不动。"小滩横"三字承接"江面清",比喻一抹云如横在江面的小滩。这两句前四字都用白描手法绘实景,后三字都用比喻对实景加以形容,两个比喻前后照应,使二句之景融为一体,形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形象生动逼真,色彩鲜明富于立体感。

领联"墙头语鹊衣犹湿,楼外残雷气未平。"里,诗人的视线,由于鹊叫自然地由仰视转为平视,描写由形为主转声为主。"犹湿",即写出雨后初晴,又表现了鹊的情态活泼可爱。下句,随"残雷"的低响,描写形声兼顾转以写声为主。"气未平"三字写雷声不甘于立即销声匿迹。这一联,鹊能"语"又有"衣",雷能"残"又有"气",运用了拟人手法,使诗句富有生气。清脆的鹊语与低沉的残雷形成对比,和谐一致,交织成一首雨晴时大自然的交晌曲。

颈联"尽取微凉供稳睡,急搜奇句报新晴。"用叙事抒发雨睛的喜悦。雨后微凉引起睡意,雨后新晴牵动诗情,但诗情胜过睡意。"尽取"、"急搜"、"微凉"、"稳睡"、"奇句"、"新晴"这六个带修饰语的词,使两个记事诗句具体可感。"供"字写自然给人的提供。"报"字写人对自然的回报,这正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致。

尾联"今宵绝胜无人共,卧看星河尽意明。"两句仍叙事,事中有景,景中寓情。"卧看星河尽意明"一句化用杜牧的"卧看牵牛织女星",只是没有小杜诗句的寂寞感,而是兴致盎然。"尽意"二字,不仅描绘星河的明澈,更赋予星河以生命,让它充分绽放光彩,也采报答雨后的新睛。

通观全诗,诗人捕捉住雨后初晴自然景况变化的瞬间,以乍晴的天空、漂浮的白云、争喧的鹊鸣、低沉的雷声,构成了多层次多角度、气势恢弘的绚丽景观。诗中虽未着一个情字,但喜悦之情旱已透过写景叙事的字里行间喷涌而出,全诗清丽雄浑,奇趣横生。

作品简介

《雨晴》由宋代诗人陈与义于公元1123年(宣和五年)所作,通过描写雨过天晴的景象,表现诗人一时欣喜的情感。

作品原文

雨晴

天缺西南江面清,纤云不动小滩横。

墙头语鹊衣犹湿,楼外残雷气未平。

尽取微凉供稳睡,急搜奇句报新晴。

今宵绝胜谁与共?卧看星河尽意明。

词句注释

①天缺:雨过云开,露出一角青天。

②纤云:细云。此指夏日雨后的高卷云。

③小滩:喻纤云。

④语鹊:语鸥:喳喳叫的鸟鹊。

⑤衣:比拟鸟鹊的羽毛。

⑥残雷:即将消失的低沉的雷声。

⑦供:提供。稳睡:安稳入睡。

⑧报:回报,报答。

⑨绝胜:非常美妙的情境。

⑩星河:天上的银河。尽意:尽情。

创作背景

宣和五年(1123)陈与义担任了太学博士,受到了皇帝的器重,也许觉得自己可以施展才学,因而心情略有变化,面对夏末秋初,天气转晴,骤雨方歇,写下这首《雨晴》诗。

名人点评

清朝诗词评论家贺裳评曰:陈简斋诗以趣胜,不知正其着魔处,然俊气自不可掩。如《雨晴》诗:"墙头雨鹊衣犹湿,楼外残雷气末平。"

现代作家鹏鸣评曰:在陈与义许多抒写日常生活睛怀的诗篇中,常常可以看到既新颖精巧,又显得自然清丽的特点。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赵齐平评曰:经历了北宋灭亡后,陈与义的诗学习杜甫,转变为风格雄浑沉郁声调浏亮;对仗着重上下句之间气脉的内在联系。《雨晴》是他前期的作品,具有明显的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的特征。

作者简介

陈与义(1090-1138)宋代文学家,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公元1113年(宋徽宗政和三年)登上舍甲科,授开德府教授。公元1122年(宣和四年)任太学博士、著作佐郎,后贬为监陈留酒税。北宋灭亡后,避乱在襄阳、汉阳和湖南一带。公元1130年(宋高宗建炎四年),召为兵部员外郎。公元1131年(绍兴元年)任中书舍人,兼掌内制。拜吏部侍郎,后任礼部侍郎。公元1134年任湖州知府,第二年召为给事中,因病告辞后,提举江州太平观,不久复任中书舍人。后来又出任翰林学士、知制诰、参知政事,并以资政殿学士的身份出任湖州知府,因病,提举临安府洞霄宫。有《简斋集》三十卷、《无住词》一卷传世。

春  晴

王 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里花。

蛱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王驾(851—?),字大用,号守素先生,河中(今山西永济)人。唐昭宗大顺元年(890)进士,授校书郎。官至礼部员外郎,后弃官遁于别业,与郑谷、司空图为诗友,当时才名卓著。《全唐诗》录其诗六首,《全唐诗外编》补其诗一首。

《春晴》,王安石编《唐百家诗选》卷十九作《晴景》,《全唐诗》卷六百九十作《雨晴》,附注“一作晴景”,好在意思上的差别不大。

前两句写雨前雨后花的变化情况。首句写雨前初次见到花蕊,次句写雨后花都没有了。这表明春天的脚步非常快,同时也说明这场春雨持续的时间相当长,句中透露了诗人的惜春之情。“叶里花”一作“叶底花”,但是《唐百家诗选》、《全唐诗》等诗歌总集均作“叶里花”,而且“叶底花”也不符合实际情况,因为花通常开在叶子中间或叶子上面,所以从改。

后两句从上写诗人在寻找春天的踪迹。第三句所写为第四句突发奇想作了铺垫,应当说蛱蝶为了寻找食物,或者为了寻找配偶,飞来飞去是常见现象。“蛱蝶”一作“蜂蝶”。我们注意到《唐百家诗选》、《全唐诗》等诗歌总集多作“蛱蝶”,而且蛱蝶身体比较大、色彩比较鲜艳,容易引起诗人注意,蜜蜂则反之。再说诗人同时注意到蛱蝶与蜜蜂纷纷飞过墙的可能性比较小,所以我们选择了“蛱蝶”。

第四句写因为蛱蝶飞过墙而产生了“春色在邻家”的奇思妙想。这种想法是幼稚可笑的,因为只有一墙之隔,自家没有花,邻家怎么会有花呢?这种想法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蛱蝶毕竟纷纷飞过墙去,再说自家与邻家隔着一道墙,就产生了距离,也就不怎么了解邻家的情况,因此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想法都是可以理解的。恰恰是这一想法,导致异峰突起,令人耳目为之一新。

这首诗在构思上可谓出奇制胜,前三句所写都在情理之中,后一句所写却出人意料之外。而正是这后一句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使作者惜春恋花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别处找来的

  王驾《雨晴》

  雨前初见花间蕊, 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 却疑春色在邻家。

  这首即兴小诗,写雨后漫步小园所见的残春之景。诗中摄取的景物很简单,也很平常,但平中见奇,饶有诗趣。

  诗的前两句扣住象征春色的“花”字,以“雨前”所见和“雨后”情景相对比、映衬,吐露出一片惜春之情。雨前,春天刚刚降临,花才吐出骨朵儿,尚未开放;而雨后,花事已了,只剩下满树绿叶了,说明这场雨下得多么久,好端端的花光春色,被这一场苦雨给闹杀了。诗人望着花落春残的小园之景,是多么扫兴而生感喟啊!

  扫兴的不光是诗人,还有那蜜蜂和蝴蝶。诗的下两句由花写到蜂蝶。被苦雨久困的蜂蝶,好不容易盼到大好的春晴天气,它们怀着和诗人同样高兴的心情,翩翩飞到小园中来,满以为可以在花丛中饱餐春色,不料扑了空,小园无花空有叶;它们也象诗人一样大失所望,懊丧地纷纷飞过院墙而去。花落了,蜂蝶也纷纷离开了,小园岂不显得更加冷落,诗人的心岂不更加怅惘!望着“纷纷过墙去”的蜂蝶,满怀着惜春之情的诗人,刹那间产生出一种奇妙的联想:“却疑春色在邻家”。院墙那边是邻家,诗人想得似乎真实有据;但一墙之隔的邻家小园,自然不会得天独厚,诗人想得又是多么天真烂漫;毕竟墙高遮住视线,不能十分肯定,故诗人只说“疑”,“疑”字极有分寸,格外增加了真实感。这两句诗,不仅把蜜蜂、蝴蝶追逐春色的神态,写得活灵活现,更把“春色”写活了,似乎“阳春”真的“有脚”,她不住自家小园,偏偏跑到邻家,她是多么调皮、多么会捉弄人啊!

  “却疑春色在邻家”,可谓“神来之笔”,造语奇峰突起,令人顿时耳目一新。这一句乃是全篇精髓,起了点铁成金的作用,经它点化,小园、蜂蝶、春色,一齐焕发出异样神采,妙趣横生。古人谓“诗贵活句”(吴乔《围炉诗话》),就是指这种最能表达诗人独特感受的新鲜生动的诗句

《在天晴了的时候》表达了诗人对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作者借诗在表达心中的一份淡然,利用象征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于战争胜利的期盼以及渴望之情。

这首诗的作者是戴望舒。

赏析: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在雨后初晴后的一种喜悦而又舒适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晴天”的热烈向往和由衷的赞美之情,并且想要去体会那种美好生活,感受那种清新环境,对光明到来的信念十分强烈。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1944年6月,当时抗日战争即将胜利。结合当时的历史情况,可以说作者怀有一颗心在静静等待——以一种在希望之中守望的精神姿态。所以诗人写这首诗就是歌唱光明和解放的。

《在天晴了的时候》是现代诗人戴望舒于1944年6月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此诗依次描写了雨后的小路、小草、小白菊、凤蝶等景物,写了雨后走小径的独特感受。全诗用拟人手法和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写了雨过天晴的景色,勾画出了一幅富有诗意的自然风光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132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