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与情感过程——情绪理论

情绪与情感过程——情绪理论,第1张

在现实生活中,尤其在与情绪心理学密切相关的实际业务部门中,情绪问题是十分突出的。“情绪究竟是怎样产生的?”是应用学科和心理学理论都十分关注的事情。早在19世纪末,詹姆士于1884年就第一个提出了系统的情绪心理学的理论。自詹姆士之后,现代情绪理论有了很大进展,人们从不同角度提出了生理学理论、行为学理论、精神分析学理论、认知、动机、唤醒和生理理论以及现象学、信息控制理论等等。这些理论不一而足,总之使人感到情绪理论包容广阔,情绪的产生是一个复杂的整合过程,人格特征、知觉方式、认知评估、行为、生理唤醒及反馈、意识水平都与情绪产生以及产生什么情绪有关。从情绪研究的发展方向来看,伊扎德、曼德勒等人的理论代表了这个方向。

 伊扎德的情绪理论发表于1972年,简述如下:

 一、情绪分为基本情绪和继发性情绪

 基本情绪具有三个特点:

 1基本情绪:包括兴趣、愉快、惊奇、悲伤、厌恶、愤怒、羞愧、恐惧和轻蔑。这些情绪是各自分立的,是原始的或遗传获得的。这些基本情绪的神经活动或电化学活动是与生俱来的。

 2情绪活动的输出冲动支配着固定的面部 ── 姿势模式的横纹肌模式,即情绪表情忠实于原始的神经信息。这个模式为主体自身和观察提供线索和信息。

 3主体依赖于这些线索和信息在大脑皮层联合区域的反馈,获得最初的主观体验。

 二、情绪激活模式

 情绪的激活发生于大脑皮层。来自于多系统的活动进行整合,这些系统包括:

 1内脏活动的神经信息。

 2机体:尤其是面部 ── 姿势活动的信息。

 3记忆:个体主动获得的、情境中提示的和经验性的信息。

 4知觉:对刺激源性质或环境与社会事件中值得注意的信息。

 三、意识在情绪产生中起重要作用

 情绪一旦被激活,立即被自我知觉意识到,并产生情绪感受和体验。如果提供的信号或反馈的信息有变化,或者被歪曲、不真实,也会立即被意识到,并迅速作出反应,予以调节。

 四、情绪与人格的关系

 情绪是人格的一个子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各情绪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是通过一定先天影响并按不同的等级而构成的,所有的情绪都能相互影响,并形成人格特质。因此,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认识方式,不同的感受和体验,不同的表情和行为表达。如:面临威胁和某种阻碍,具备焦虑性人格的人易产生紧张不安、恐惧的情绪体验和行为反应;而另外的人则会精神振奋,以自信和能力去克服,或产生愤怒,以排除威胁和阻碍。

早期的主要体验到愉悦和不悦。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情绪情感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演变。从早期的主要体验到愉悦和不悦,到幼儿期逐渐意识到不同的情绪并学会处理情绪,再到大儿童具备更好的情绪认识与表达能力,最后到青少年期情绪更加复杂,包括自我意识的增强等。这一过程是一个逐步深入、逐渐丰富的过程,与人的身体、智力、语言等方面的发展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对于婴幼儿,情绪的功能大于语言。

在不会说话的婴儿时期,情绪是我们向外界表达自己感受最主要的信息沟通手段。每个表情,每个动作,每声哭喊都是内在需求丰富地表达。共情能力好的母亲会充分领会这些信息,然后对婴儿的需求予以充分关注和满足。但是共情能力差和不关心婴儿这些情绪信号的母亲或者抚养人,会把这些婴儿培养成没有安全感,不自信,容易焦虑的人。

而忽视婴儿情感需求和情绪表达,会让婴儿产生否定自己情感需求的倾向。因为哭了也没人理,干脆下次不哭了。久而久之,就会变成压抑性格或者冷漠性格。

因为从小没有建立起心理依赖,所以很难建立起真正的亲密关系。

情绪在婴幼儿时期主要替我们表达我们内在需求。那长大以后,情绪的功能会发生哪些转变呢?

长大后我们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情绪就变成自我和身体和潜意识沟通的主要工具。

任何一个情绪都有它的道理,任何一个情绪都是身体在向你传递一个信息。无论是抑郁,愤怒还是说不出的痛苦,都是身心在告诉你,你的某个行为,某个思维正在伤害它,让它痛苦不堪。

情绪还有其社会功能。既是人与人交往的动力,也是人互动的润滑剂,还是人交流的氛围。

情商高就是感受悄绪的共情能力,与处理情绪的忘情能力,可以自由互换,完美配合的一种能力。

如果大家有抑郁情绪,需要情感陪护,欢迎私信我。

4-6岁小儿情绪、情感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1第一阶段即4岁开始的儿童,情感的发展有3个特点:

  (1)易变性,即小儿的情感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支配,如遇到不高兴的事易哭闹,稍加劝导又破涕为笑,所以,这时儿童的情感不够稳定。此外,小儿的情感也易受他人的感染,倘别的孩子大声叫嚷,他也大声叫嚷;别的孩子表现害怕,他也害怕。随着小儿生活经验的发展和语言能力的发展,小儿情感的稳定性就逐步增长起来。

  (2)冲动性,即小儿不善于控制、调节自己的情感。

如当小儿第一次看到墙上的电插座后表现出很大的好奇心,虽然大人因危险而不让摸,把孩子支开,但是小儿却大哭大闹,执意要去触摸一下。

  (3)反应不一致,即同一刺激,有的小儿可以反应强烈,有的则无反应。

2第二阶段即6岁左右的儿童,情绪、情感的稳定性有了很大的增长,表现出对父母的爱、对幼儿园老师的依恋,在集体中热爱小朋友,爱做作业如画图;或喜欢讲故事,爱小动物等情感。其次,情绪、情感的调节能力比过去有了很大的进步,不像过去说哭就哭,说笑就笑,而是能有意地控制自己的情感外露(如疼痛后可忍住不哭),这为今后的个人涵养打下了最初的基础。再有,由于环境需要而产生的情绪、情感开始发生和发展,表现在喜欢与成人一起,成人离开了,就很痛苦;受教育的影响,开始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还知道为什么好和不好,能主动帮助他人,照顾比他小的弟弟妹妹等,这意味着小儿社会性情感中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的形成。此外,也同时出现一些不良的情绪和情感,如当老师表扬某个小朋友时,容易产生嫉妒的情绪,看到别的小朋友穿戴漂亮,他也缠着妈妈要买好看的衣服的虚荣心等,这在教育中应注意克服。

关于宝宝情感的发展历程,具体是怎样的?孩子长大后,情绪也开始丰富起来。此时此刻,孩子会想和大人一起玩,并爱着同龄的孩子。通常很难放弃。当你看到同龄的孩子时,你也会主动去触摸和打招呼。当孩子们开始说话时,他们开始与他人交流。在这段时间里,孩子们仍然喜欢和同龄的孩子一起玩耍。同时,分离焦虑会达到顶峰,当他们与伴侣分离时,他们会哭泣和尖叫。

社会情绪发展与经验、表达、情绪控制以及与其他儿童的积极友好关系有关。情绪发展包括儿童与他人的内心和心理旅程。情绪发展的核心是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感受;解释和理解他人的感受;控制你的情绪和表情;控制你的行为;在5-6个月的开始,孩子对新鲜玩具特别感兴趣。之后,只有孩子感兴趣的事情才能吸引他的注意力。孩子们在好心情下积极地做每件事,并且愿意学习。当他们心情不好时,他们不倾听、不学习或不做任何事情。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孩子们为了兴趣而做事”。在12个月大的时候,孩子们开始有复杂的情绪,比如尴尬、害羞、内疚、嫉妒和骄傲。这些情绪通常称为自我意识情绪,是自我感觉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和减少的结果。

除了情绪,孩子开始有更复杂的情绪体验,即基于情绪的人与物关系体验。例如,我喜欢与亲密的成年人交流,因为他们在交流中经常有愉快的体验。还有对人的同情。首先,他们同情周围人(如母亲和保姆)的痛苦。三到六个月:在这个阶段,社会交往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你的孩子会回应你的电话,因为你的嘲笑而微笑。他喜欢捉迷藏。。。。。

  儿童情感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情绪情感的社会化

  毛童最初出现的情绪是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随着儿童的成长,情绪逐渐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社会化是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

  目于爱与被爱、尊重与自尊的需要,幼儿非常希望被人注意,为人重视、关爱,要求与别人交往。与人交往的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及人际关系状况如何,直接影响着幼儿情绪的产生和性质。成人对幼儿的关爱、表扬,可以使幼儿信心百倍、活泼、愉快,反之,则可能使他们焦虑不安。因此,在幼儿园,教师和保育员对幼儿的态度,是幼儿情绪情感的最重要的动因。

  不仅与成人交往的需要及状况是制约幼儿情绪产生的重要社会性动因,而且,同伴交往的状况也日益成为影响幼儿情绪的重要原因。有一名幼儿,父母、教师都挺喜爱他,但其在幼儿园就是不高兴,也不愿上幼儿园。通过观察、谈话发现,原因在于同伴不理他,不喜欢和他一起玩。小朋友的排斥、拒绝,或者忽视、冷落,对幼儿常是一种痛苦。

  (二)情感的丰富与深刻化

  情绪情感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分化的过程。新生儿只有几种非常简单的情绪,如愉快、恐惧等,随着年龄的增长,情绪情感的种类逐渐增多。幼儿期相继出现许多高级社会性情感。如尊敬/怜悯、公正、友谊、同情、羡慕、羞愧、责任感、妒忌、骄傲,等等。研究表明,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等高级情感均在幼儿期出现,并获得初步的发展。这些都使得幼儿的情感生活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

  (三)情绪情感的自我调节化

  幼小儿童的情绪带有很强的冲动性,当他们处于激动的状态时,常常会因为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而产生一些冲击性的行为,当然,他们更不会考虑这种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比如,一个劲儿看见别的孩子欺侮小弟弟,感到非常气愤。于是,他一边喊着:“不许欺侮小弟弟”,一边却伸出拳头朝欺侮人的孩子身上打上一拳。大些的孩子则开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己的情绪,减少行为的冲动性和过于强烈的外部情感表现,同时,情感的稳定性也逐渐提高。

大家知道,幼儿的情绪稳定性是很差,一天处于千变万化中,时常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相比大人,幼儿的情绪具有易感性,且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

幼儿在身体生长发展过程中,除了有生理发展,也有情感发展,这过程也包括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主要会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社会化

如情绪情感社会化,指的是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引起儿童情绪反应的原因,这也可以称为是情绪动因。当孩子有一定情绪动因,会在身体上有一定的表情特征,比如可以表现在面部,也可以表现在动作上,他们自身拥有运用表情的能力。如孩子在受到别人欺负时候,他们如果委屈会直接哭诉,或者直接找老师庇佑。脸上的慌张哭诉,就是他社会化的情绪情感社会化的一种表现,他很委屈很难过这是他身处的一个情感流露。

2、情绪情感丰富和深刻化

情绪情感丰富和深刻化这是比社会化更深层次的一种情绪情感发展,其表现为幼儿情绪情感及各种心理过程都发生紧密联系即心理体验全面生效的一种反应,直接跟孩子的认知过程联系。

一个会是孩子感知觉相联系的情绪和情感;一个是与记忆相联系的情绪和情感;一个是与想象相联系的情绪和情感;一个是与思维相联系的情绪和情感;一个是与自我意识相联系的情绪和情感。

每个情绪和情感过程,都跟孩子认知有一定关系,且随着孩子年龄增大,其思维和自我意识增强,情绪和情感也会更为复杂。

3、幼儿情绪和情感的深刻化

随着情绪的日益深刻,会集中体现在幼儿高级情感发展中,比如道德感,理智感,美感中产生。

当幼儿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出现一定的道德感,理智感,美感。每一种情感都是其深入了解内心情绪的写照。

情绪调控是对个体及情绪反应的监控、评估、和改变,父母们在照顾幼儿时候,需要对不同时期的情感,进行相应的照顾和引导,这样孩子成长才会越来越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160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