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爱情的三个阶段
大多数喜爱《红楼梦》的读者都是由宝黛爱情所吸引的。确实宝黛爱情也是曹公着力着笔的。那么是否是三个阶段呢?我觉得值得商讨,因为毕竟这是一部未完之书!但就前八十回来看:
第一阶段--从宝黛初会开始,到共读西厢。在这个阶段宝黛经历了初会、暂别、重会等多个小的阶段,而这期间又伴随着多次的小吵、小和。这都是孩童时期两小无猜的写照,也是宝黛爱情基础的建立。这绝对不同于贾母所批判的一见钟情!这期间宝黛的情感发展可能连他们自己也未察觉。
之所以说这是第一阶段,因为这是的宝黛爱情有了一个量的变化,体现在第二十三回《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之中。先看:“(宝玉)谁想静中生烦恼,忽一日不自在起来,这也不好,那也不好,出来进去只是闷闷的园中那些人多半是女孩儿,正在混沌世界,天真烂漫之时,坐卧不避,嘻笑无心,那里知宝玉此时的心事 那宝玉心内不自在,”标准的青春期烦躁。于是有了共读西厢,证实黛玉与其思想观念最近--之前的对黛玉感觉。于是大胆将自己与黛玉比作书中人物来试探。结果,大家都看到了。这时二人的关系进入初恋。
第二阶段--从共读西厢,到宝玉挨打。这阶段宝黛基本没干别的,情感交流方式就是吵,而且升级,再不是小吵而是大到惊动贾母。其中不管什么原因这都是《红》最牵动人心感情笔墨。这时宝黛爱情可说是惊天动地:
天--贾母,这位老太太不会不察觉自己最疼爱的孙子与唯一自己生女之女的感情关系。于是才主动帮宝玉拒婚--第二十九回《享福人福深还祷福 痴情女情重愈斟情 》。
地--凤姐、宝钗,凤姐这位书中第一机灵鬼(可能)是最早发现宝黛之间这种感情的,而她在其中的作用(我正在写,见他文)。至于宝钗,不太好说,但绝对不是干预者!(也见他文)。凤、钗有个共同点:都将宝黛爱情在小范围公布了--第二十五回《魇魔法姊弟逢五鬼 红楼梦通灵遇双真》不知何意?
这时发生了一件大事,即宝玉挨打。之后黛探宝玉,宝玉送帕。两人的关系从此巩固。进入平稳发展阶段。
第三阶段--从宝玉挨打,到 唉!不知,可能是黛死吧。但是到八十回结束两人再没吵过,可知彼此以心心相映了。而且经过紫鹃,两人的关系完全公开化第五十七回《慧紫鹃情辞试忙玉 慈姨妈爱语慰痴颦 》连下人皆知--尤二姐问兴儿。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也表明了贾母在宝黛爱情中的重要支持保护作用(可恨的伪续!!!)。不过这期间也是两人关系最危险的时候!不用多说,悲剧吗!
在纵惯这三个阶段的是宝钗的金锁,后期又有了湘云的麒麟。也是曹公给我们的迷!
《红楼梦》里我们都知道。虽然林黛玉和贾宝玉他们是两情相悦,但是最后宝玉却娶了宝钗,并且使黛玉最后郁郁而终,虽然是两女争一男的戏码,但是相信。大家和小编一样都非常好奇,宝钗和黛玉的关系到底是怎么样的?是她们看彼此都是互相不顺眼,还是其实并不是那样,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具体的说一说。
首先刚开始的时候黛玉对宝钗是有一点点敌意的,因为她那个时候已经喜欢上了宝玉,而当宝玉而看到宝钗的时候眼睛发光,因为宝钗长得非常的漂亮,所以黛玉害怕宝玉喜欢上宝钗,自然而然的对宝钗就有了一定的敌意。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黛玉知道了,宝玉对自己也是有意的,并不喜欢宝钗,所以她才渐渐的放下了对宝钗的防备之心,而宝钗也是一个温文尔雅,大方温柔的女孩子,她的真心实意也渐渐的打动了黛玉,最后两个人就成为了好朋友。
黛玉也是一个性情直爽的人,虽然她有极高的品位,看人看物都极其的讲究,但是她也并不会像深宅里的那些女子,能够刻意的隐藏自己的情绪,宝玉也是清楚的,也因此宝玉能够通过察言观色知道她对宝钗一开始的不喜,也会极有眼力见的照顾她的情绪。
而黛玉喜欢宝玉是很多人都看得出来的,但是后面宝钗对宝玉也有那么一点点的喜欢,但是她身为深闺里的女子,她是不会将自己的这点小心思暴露出来的。这也是她和黛玉最大的不同之处。
而宝钗开始并不在意宝玉和黛玉两人的关系的深浅,就算知道宝玉是真心爱着林妹妹她也平静如水,顺其自然。是你的终归是你的,不是你的抢也没用。她很清醒地明白宝玉心里的天平是倾向黛玉的,所以到最后她就真诚的和黛玉交往,也使黛玉对她放下了戒备和她成为了好闺蜜。
宝玉和黛玉是从小一起长大的,是慢慢培养出来的真挚、纯洁的感情,而且黛玉了解和理解宝玉,是他真正的知己。
而宝玉对宝钗是敬重多过爱慕,因为宝钗受传统思想影响很深,而宝玉最痛恨的就是封建礼教。他后来娶宝钗也只是父母之命,被逼的。
因此可以说,宝玉深爱黛玉,而敬重宝钗。
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宝钗待黛玉一篇真心,从先前黛玉情急说出《牡丹亭》“良辰美景奈何天”一句词(古人将《牡丹亭》等列为不健康读物),宝钗没有拿为话柄,黛玉依然改变对宝钗的看法。这次黛玉因气候变化老病又犯,宝钗耐心开导,黛玉深受感动,逐渐视宝钗如亲人,后来更是以家人对待薛姨妈、薛宝琴。
对宝钗,更多是敬吧。甚至可以说是完全的敬的态度。连在他面前睡觉都觉得是亵渎她。虽然为宝钗的美丽而心动,但是那种崇敬的感情占据了上风。
而对黛玉,个人觉得像是在混混乱世之中找到的知己,和知己共鸣的人,所以变成了爱情。黛玉比起宝钗而言,是更容易接近的存在。黛玉的个性才情,和自己相同的想法,最终让宝玉爱上她。
可能她自己也说不清吧,是爱是恨。不过又能怎样,一厢欢喜,一厢焚稿断痴情!以一个大度女人胸怀来说,她应该对宝钗充满祝福和期望。她所爱的人和宝钗结为连理,她当然希望他幸福,所以她期待宝钗能好好爱他,代她好好照顾他,至少他不会感到孤单。生活还在继续,但她走了,深爱的爱请你幸福。曾经的“敌人”请你爱他,像我一样爱他!
在黛玉写《葬花词》的时候,宝黛二人还很年幼,那时候他们还不太懂爱情,虽然彼此对对方都有爱意,但是并没有捅破那层窗户纸,于是他们那时是彼此猜忌又彼此试探,所以生出许多小别扭出来,但是到《桃花行》的时候,他们已经都成熟了,彼此也互通了心意,二人再没有什么嫌隙,但是外界的压力并不看好他们的爱情。
黛玉虽然和宝玉二人从小一起长大,彼此亲密无间,但是那时黛玉心心念念时时刻刻都放在宝玉身上,但宝玉那时是一个中央空调,见谁都给温暖,所以黛玉总是疑心疑鬼,一会儿将宝钗作为假想敌,一会儿又将湘云当情敌,那是因为黛玉从宝玉身上找不到安全感,这份爱情她在宝玉身上得不到肯定。
所以当晴雯没有给黛玉开门,而黛玉在院外听到宝钗与宝玉的欢笑声时,敏感的黛玉立马生出身世凄凉感,第二天芒种节避开众人,在后山独自葬花,然后就有了一段缠绵悱恻又凄凉伤感的《葬花吟》。
但是随着年岁渐长,宝黛二人也渐渐的成熟了起来,而宝玉的那句:你放心,以及紫娟一句戏言,宝玉立马疯魔的表现,都证明了宝玉心中只有黛玉一人,再无他人,什么金玉良姻,什么道士和尚的话,都是信不得的,二人心中早已认定了彼此,从此他们再也没有生出嫌隙,黛玉也由此开朗了许多。
但是儿女的婚姻大事,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宝黛二人的关系迟迟不能确定下来,而金玉良姻之说却越演越烈,他俩也明显感到了外界的压力,黛玉感叹自己父母双亡,无人为自己做主,所以当她写下《桃花行》时,和她心心相通的宝玉立马就感受到了那份无助,也不由得滚下泪来。
林语堂说:“欲知一个中国人的脾气,其最容易的方法,莫过于问他喜欢林黛玉还是薛宝钗。假如他喜欢黛玉,那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假如他赞成宝钗,那他是一个现实主义者;有的喜欢晴雯,那他也许是未来的大作家;有的喜欢史湘云,他应该同样爱好李白的诗。”
由此可见,小处可见大,细微处可见深沉。
而薛宝钗和林黛玉两个人,不论是为人处事还是个人性情,都各有各的缺点,也各有各的优势。曹雪芹先生并没有过分地夸大谁,也没有过分贬低谁。他只是写出了他心中的薛宝钗和林黛玉,还有贾宝玉。
林黛玉是很清高的一个人,她在日常生活中也是比较真性情的:自己喜欢的人,满满地表现出自己的喜爱之情,自己不喜欢的人,便不理会。这都是由她的本性决定的,也是她的可爱之处。林黛玉在处理和贾宝玉的感情时,过于喜欢逃避,或者说,那是她对自己的一种保护。当她觉得宝玉不喜欢自己或者有更喜欢的人时,她都会选择退步,而不会为自己的感情争取一番。这是她的矜持,也是她的尊严。
但是薛宝钗就不一样了,薛宝钗是一个很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人,她善于伪装真情实感,而且“不关己事实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明哲保身,在贾府这个大染缸里,可谓是八面玲珑,人人称赞,连赵姨娘都夸赞她“真是大户的姑娘,又大方又有模样,怎让人不敬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