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每年的春节都有旅游高峰,这样的大规模迁徙让人惊叹不已。因为无数离家在外的孩子,想回家过节,想回家陪伴父母,我们一年在外,只有这一刻,我们才能再次回到熟悉的家,我们这一次是我们心里最温暖最柔软的,因为那种思念终于得到了满足,那种期盼终于得到了回应,就是那张小小的车票和那几个小时的路程,从平时工作中面对的压力,挫败感。
我们的脾气可能会不由自主地暴躁起来,心情也会变得非常糟糕。这个时候,我们会觉得父母的安慰是唠叨,亲戚的安慰实在是烦人。但到了春节,踏进家门,安然无恙,这声音就在心里响起。我所想的是,我又回家了,我又要去看我的父母了。这很好。这真的很好。朋友之间的沟通可能是建立在你不开心的基础上,当你能知道谁是真的?家庭的沟通往往建立在温馨的环境中,因为这种氛围让你享受,这是你的理想状态,这也是每个中国人对家的执着。
因为春节期间团聚的温暖,我们脱离了所有的压力,我们去沟通,我们去建立情感。绝对的认同,虽然亲戚之间有一定程度的(或间接的)血缘关系,并成为亲戚,但是,并不等于深厚的感情,而亲戚之间的感情是要靠相互尊重、相互沟通来增进了解来建立。春节是中国最大的传统节日。如果亲戚之间不沟通,怎么能互相尊重?没有沟通,怎么会有感情呢?过年走亲戚,走的是一种爱,走的是珍惜,珍惜这种亲情。所以,亲戚之间的关系是越来越密切了。
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您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
感情纽带也称链结,是指人与人之间形成的一种亲近的人际关系。也指人与动物之间建立的联系。建立感情纽带的过程则称为建立链结,或简言之为结链。感情纽带大多存在于亲人、朋友之间,不过和一个队伍(例如球队)或一个人长时间的相处也可以建立感情纽带。感情纽带和普通的好感有所不同,它是一种相互的、互动的过程。
感情纽带通常在浪漫伙伴、密友和亲子产生和发展。这种联系是以类似于喜欢和信任的情感为特征的。任意两个总在一起消磨时间的人都可能形成感情纽带。男性链结指的是通常男性在一起而不包括女性在内的活动。另一个名词女性链结使用频率较低,指的是女性之间形成的亲近的人际关系。
情感纽带的相关研究
直到目前,由于对社会学研究的缺乏,感情纽带仍是一个非专业名词。即使在目前,感情纽带的意思仍倾向于“一种感情联系”,而并未强调“亲近的人际关系”这一重要特点。甚至也有将其比喻化使用的例子。在英文中,bonding 这个词来源于中古英语band,意为抑制、约束。 由于对链结认识的缺乏,人们通常用描述的方式来表示这种联系。例如,“男人间的友谊”、“哥们情谊”、(父母对孩子、主人对宠物)“纯粹的爱”等。然而很多时候这种关系很可能并不仅仅是友情或亲情,同时存在的应该也有链结,只是难以描述罢了。
在生物学中,配偶链结指交配后的成双的鸟类之间的联系。不论在人类还是动物之间,它是表示一夫一妻(或相对而言的)关系的通用术语。这个术语被广泛用于社会生物学和进化心理学。配偶链结虽然短暂,但是存在于大多数灵长类动物之间。一些科学家推测,人类之间连续的配偶链结是由于分享食物的时间增多而得到发展的。
监护链结
1958年,英国发展心理学家约翰·鲍比发表了一篇独创的“孩子与母亲与生俱来的联系”(the Nature of the Child's Tie to his Mother)。这是依附理论概念发展的先驱。它囊括了情感链结(有时也称为感情链结)。情感链结基于人类有相同的要依附于他人的趋势。例如,去在他人身上寻找亲近感,并在这个人在场时感到安全。依附理论是在对动物的实验和观察上形成的,不过也有对于婴儿缺少成人关怀的观察的借鉴。很多关于依附的早期研究都是由约翰·鲍比和他的同伴完成的。鲍比提出,婴儿与生俱来地有一种建立感情依附(例如,链结)的需要。因为这会确保他们得到需要的照顾以增加他们生存下来的机会。
人与动物的链结
人类和动物之间的链结可以这样定义:人类和动物(不论是野生的还是驯化的)之间的联系。对于人类与动物之间链结天性和好处的探索起源于18世纪后期。那时贵格会创建了后援所(The Retreat)来为罹患心理疾病的人们提供治疗。通过让病人照料农场动物,社团官方推理出与动物的接触加上富有成效的工作可以促进病人的康复。18世纪70年代,在巴黎,一位法国外科医生让患有神经障碍的病人骑马。这些病人不久就显示出机动控制和平衡性方面的改善,并且抑郁症的发作也减少很多。
从历史上来看,动物被驯化的目的是为了功能性的用途。比如说,养狗是为了放牧和拉雪橇,养猫是为了抓老鼠。如今在西方社会,养宠物的主要目的已经变成了结链。有研究说60%—80%的狗和它们的主人睡在一间房间里。不仅于此,猫过去都是养在户外的,而现在大多数猫都养在屋子里。目前在美国,12亿的动物被当做宠物养着,主要就是为了建立感情纽带。
薄弱联系
1962年,主修历史学的大一新生马克·格兰诺维特为潜藏在一个经典化学讲座下的概念深深着迷。该讲座叙述“薄弱”氢键可以承载很大数目水分子,但它们自身被“牢靠”的共价键相连接。这激发了他的灵感,使他在1973年写出一篇至今被认为是社会学经典的论文《弱联系的力量》(The Strength of Weak Ties)。
薄弱社会联系被认为和社会中的社交网络的嵌入性和结构及信息在社交网络中的传递有关。具体来说,更加灵通的、新鲜的资讯通常是从个体,通过薄弱联系而不是牢靠联系流向另一个个体。因为我们亲近的朋友通常都会加入到我们所在的社交圈,它们所得到的重叠信息很多都是我们已经知道了的。相反,泛泛之交认识我们不认识的人,因此会得到更多新鲜资讯。
链结解除理论
1976年,社会学家黛安·沃恩提出“链结解除理论”(uncoupling theory)。理论说,在一个浪漫关系崩溃的动态过程中有个转折点,只有在事后才能发觉。在转折点之后是一段过渡期,伴侣的其中一位会潜意识地知道他们的关系即将终结,但仍坚持一段时间,有时会达到几年。
当建立链结一方所建立的链结解除后,他会有悲伤的反应。悲伤是接受失落和调整自我适应变化局势的过程。悲伤的时间甚至要比建立链结的时间还要长。悲伤的过程要随文化的不同而不同。
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有人际关系因素和人格因素。
1、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影响情感维度,包括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的重要因素。当大学生被人误解或错怪、受人歧视冷遇、与同学或好友发生纠纷、当众丢面子及被家庭施加压力时,大学生的积极情感减少、消极情感增加。尤其在积极情感中,人际关系对积极情感的影响比其它因素都要重要。
2、人格因素
人格是成人独特的性格反应倾向,既表现生物的特质,又有后天习得的成分。情绪内外向对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产生影响,大学生性格外向,喜好交际,向往富于变化或有挑战的生活,他们更易体验幸福的感觉,产生积极情感。
与之相反,内向的大学生不喜欢刺激,向往平静、有秩序的生活,富于内省,他们对幸福的体验较少,产生的积极情感也比较少。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
社会经济的发展,当代大学生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无论是物质的满足还是父母的关爱,他们都应该是很幸福的。然而,大学生的幸福感并没有预想的那么高。
国内许多研究者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进行了调查与研究,例如,谢敏芳、李黎以绍兴地区大学生为被试,其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略高于中等水平。
郑雪、严标宾以广州地区大学生为被试的研究表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得分较高,但也只是略高于中等水平;从整体上看,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并不是很强烈、很明显。
在生活中可能会面临许多不同的压力来源。这些压力有可能来自工作、家庭、社交关系、经济状况以及内部的情感状态等方面。
首先,工作压力是人们最常面临的一种压力。随着社会和技术的发展,工作的复杂性和竞争性越来越高,这使得人们在工作中面临着更加苛刻的要求和更大的压力。例如,工作的时间要求、任务量、工作压力、工作环境等因素都可能会导致人们感到压力。
其次,家庭压力也是人们面临的一种压力。家庭关系的稳定性和和谐性对个人的心理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亲密关系、责任分配、家庭支持和干扰、婚姻关系以及教育问题等都可能会带来家庭压力。例如,夫妻之间的沟通问题、父母对孩子教育方法的意见不合、经济上的负担过重等都可能带来家庭压力。
与此同时,社交关系也可能会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同的压力。人际关系的稳定性和和谐性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不亚于家庭关系。例如,在工作或社交场合中遇到关系复杂的人或处于竞争状态的人,可能会带来压力。另外,独居、社交隔离、孤独感等情感问题也可能会带来社交压力。
经济状况也是人们面临的一种压力来源。随着物价的不断上涨和工作机会的减少,很多人经济上面临了很大的负担和压力。例如,贷款还款、日常开销、子女教育费用等都可能会带来经济压力。
最后,内部情感状态也可能成为人们面临的另一种压力来源。除了外部环境带来的压力,人们内部烦恼、焦虑、孤独、不安等情感问题也可能成为压力的源头。例如,自我期许过高、承受不了失败和挫折、身体疾病、心理问题等也可能成为人们内部情感状态的压力源。
总之,人们在生活中面临着不同的压力来源,这些压力主要来自工作、家庭、社交关系、经济状况和内部情感状态等方面。了解自己的压力来源并有效地应对压力,帮助自己生活更加健康和快乐。请问您需要什么帮助?
人会感到孤独的原因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因素:
1 社交能力不足:有些人由于性格、经历或环境等原因,不擅长与他人交往,缺乏社交圈子和支持系统。
2 生活变化:例如搬家、失业、离婚、失恋等,这些变化可能会使人失去原有的社交圈和支持系统。
3 心理问题:例如抑郁症、焦虑症、自闭症等,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人的社交能力和情感交流能力。
4 社会压力:例如工作压力、经济压力、家庭压力等,这些压力可能会使人感到孤独和无助。
5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社交圈子和支持系统可能会逐渐减少,这也可能导致孤独感的增加。
总之,孤独是一种普遍的情感体验,每个人都有可能经历。了解自己的情感需求,积极寻求社交支持和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可以帮助缓解孤独感。
感情
1、心理学对于“情感”的定义。
心理学把情感定义为:“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
2、对于“情感”定义的转换。
从这个心理学定义可以了解到:情感是一种主观体验、主观态度或主观反映。属于主观意识范畴,而不属于客观存在范畴。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主观意识都是人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情感是一种特殊的主观意识,必定对应着某种特殊的客观存在,问题的关键在于能否找到这种特殊的客观存在。
2
内涵
编辑
感情,是人内心的各种的感觉、思想和行为的一种综合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是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心理反应,以及附带的生理反应。如:喜、怒、哀、乐等,感情是个人的主观体验和感受,常跟心情、气质、性格和性情有关。
感情
感是思维概念,是感觉,情是依托依赖。思想的相互依赖就是感情。感情是对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通称,是多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综合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最普遍、通俗的情绪有喜、怒、哀、惊、恐、爱等,也有一些细腻微妙的情绪如嫉妒、惭愧、羞耻、自豪等。情绪常和心情、性格、脾气、目的等因素互相作用,也受到荷尔蒙和神经递质影响。无论正面还是负面的情绪,都会引发人们行动的动机。尽管一些情绪引发的行为看上去没有经过思考,但实际上意识是产生情绪重要的一环。生活在这个多姿多彩世界中的人们有着七情六欲,有着喜怒哀乐,有着千变万化的情感生活。
查尔斯·达尔文在1872年写过一本《人与动物的感情表达》。达尔文认为,情绪帮助动物们适应环境。表达情绪和表现动物的身体特点有同样作用,例如,狗在地盘被侵略的时候愤怒狂吠,让敌人认为它比实际上更具有攻击性。达尔文认为,情绪大多有目的性,因此是自然选择的产物。
为了生存,人类必须探索环境(好奇)、吐出不小心吃的异物(恶心)、建立社会关系(信任)、避免伤害(恐惧)、繁衍(爱)、战斗(愤怒)、寻求帮助(哭泣)、重复做对自己有利的事(欢乐)。在原始人类的日常生活中,情绪可以让人类自动趋利避害,做出更利于生存的选择。尽管愤怒看起来没什么好处,但在原始部落里,可以让一个人被人害怕并建立起威望。羞耻和骄傲可以促使一个人维护自己的社会地位。
在社会生活上,情绪帮助我们:
与其他人交流感情(如婴儿不会说话也能成功交流)。影响其他人对我们的态度。表示善意(如不是出于喜悦,只是礼貌性的微笑)。
3
生物学解释
编辑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可能体会到各种各样不同的情感,不同的人在每一种情感方面也表现出很大的个体差异。本来,就主体存续而言,对肯定或否定的状态变化作出评价的主观的现象。但因为同时也产生身体的表现,所以生物学上就有可能对此进行研究,客观地考察感情的发生、经过的条件及其机制。感情状态变化较弱而持续的称心情(mood),比较强而且急剧的称激动或情绪(emotion,喜、悲、恐、怒、惊等)。因为激动有一定的统一过程,此时身体有显著变化,所以对人以外的许多动物也容易进行生物学的研究,亦即激动时。
感情
行为方面:
例如肌肉变得不能随意地运动,或不随意地哆嗦,出现平时看不到的混乱状态。
因此,作为生物学上研究激动的手段。对人除了进行表情、姿势等肌肉反应的观察外,还要测定呼吸、脉搏、血压、脑电波以及皮肤所产生的电阻等情况,最后一项特别灵敏,对激动现象的精密分析非常有效。这种现象被认为是因植物神经中枢和交感神经的兴奋,引起皮肤的分泌腺细胞(汗腺、粘液腺)的离子透性增大,以及由分泌物本身的电传导所致,所谓“测谎器”就是依据此理。
4
辩证关系
编辑
情感与价值的关系是主观与客观、意识与存在的关系,而后者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因此价值与情感的关系问题也是价值理论和情感理论的基本问题。价值与情感是一个辩证统一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
一、情感以价值为基础。
情感是人对价值的主观反映,尽管这种反映总会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偏差,甚至还会存在着严重的偏差和完全的颠倒,但从总体上讲,情感的变化总是以价值为基础,主要表现为:情感的基本状态取决于价值的基本状态,情感的总体规模取决于价值的总体规模,情感的变化范围取决于价值的变化范围,情感的作用方式取决于价值的作用方式,情感的强度与方向取决于价值的大小与正负,价值一旦变化,情感迟早要发生变化。对于商人来说,互利互惠的经济往来是维持和发展彼此情感的客观基础,如果没有这种互惠性,商人之间的情感是不能持久的;对于政治家而言,政治上的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是维持和发展彼此情感的客观基础,如果没有这种互助性,政治家之间的情感是不能持久的;对于青年男女而言,工作和生活上的相互支持与配合是维持和加深爱情的客观基础,如果没有这种支持与配合,男女之间的爱情是不能持久的;朋友之间的友情主要取决于他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只有不断加深彼此的利益联系,其友情才会越来越深厚,如果彼此产生了根本的利益冲突,则其感情迟早会衰减下来,并最终会转化为仇恨。
感情
二、情感对价值的反作用
情感对于价值并不是完全被动的,可以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反作用,主要表现为:
一是,情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止、压抑、诱发、转移、强化或诱导人对某种价值的需要,可以相对自主地选择生存环境和发展方向。人有时可以有意识地压抑自己对于某种价值的情欲,时间一长,这种情欲可能真的基本上消失了,人对这种价值的客观需要也确实发生了改变或转移;人通常愿意主动帮助那些主观感觉良好的人,并主动与之建立互惠互利的关系,同时回避那些主观感觉不好的人,甚至有意中断已经存在的互利互惠的利益关系;人有时在某一个地方工作或生活得不开心,就主动辞职或搬家,并能很快地适应新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二是,人在情感的驱动下,可以对事物施加反作用力,并使之发生价值增值。这是人类与其它动物的根本区别。当然,这种反作用不能任意地和无限地施加,只能有条件地和相对有限度地施加,它在整体上受制于或服从于价值对情感的决定作用。人在情感驱动下所进行的价值创造活动必须严格地遵循基本的价值规律,并在其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三、情感的相对独立性
人的情感产生并运行于大脑,这就不可避免地受到大脑内部众多因素的制约和干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偏离它所反映的价值,情感的这种偏离现象就是情感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时间上的异步性 如果价值形式发生了变化,与之相对应的新情感需要迟滞一段时间才能形成与发展起来。也就是说,新情感的产生、发展与消失并不能与新价值的产生、发展和消失保持同步,需要迟滞一段时间。例如,当一个陌生人突然成为你的妹夫或连襟时,你对他的亲情通常不会马上建立起来;人通常会留恋或怀念那些已经离别或逝世的老朋友。
2、量度上的差异性
如果价值量发生了变动,情感的强度难以与之保持同步变化。例如,有些女性在遭到自己所钟爱男性的伤害或遗弃后,竟然不怎么恨他;相反,有些人仅仅因为几句话不投机,就大动肝火,事后又会悔恨不已。
3、方式上的局限性
价值关系的变化方式是无限的,而情感的反映方式却是有限的。人有时对于某些复杂的、隐含的价值关系及其变化产生不了情感,表现出麻木不仁的精神状态。例如,当受到某些有毒物质的伤害时,人往往感觉不到;当受到指桑骂槐的攻击时,人有时还蒙在鼓里;当购买商品受到他人“温柔”地宰一刀时,人或许还感谢他的“优惠”价格;当面临灭顶之灾时,人或许还在寻欢作乐。
4、机制上的异化性
某些特殊情感完全脱离了价值关系的客观基础,甚至与之背道而驰,这是由于人的情感机制产生了某种异化。例如,畸形宗教培养出否定自我、否定社会的宗教情感,精神类毒品产生怪癖、虚幻和不能自控的情感,过度的生理与精神刺激导致变态的情感,过度的肉体痛苦引发病人对于死亡的向往,民族仇视容易引发人对战争狂人的崇拜,极端的阶级斗争引发极端的阶级仇恨,等等。不过,情感的这种异化现象在总体上讲只是局部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情感的相对独立性限制了人对于复杂价值关系的应变能力,限制了人对于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但这将有利于排除各种外部或内部因素对情感运行过程的干扰,有利于保持价值消费活动和价值创造活动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四、情感与价值存在复杂的对应性。
⑴它是一种多元变量的函数对应关系,而不是一种一元变量的函数对应关系。
⑵它是一种统计概率的对应关系,而不是一种个体动力学的对应关系。
5
意义
编辑
人的生存与发展要核心内容上就是对于价值的生产与消费,那么,情感对于人类的意义就是:人类依靠情感来识别价值、表达价值、区分价值、计算价值、选择价值和创造价值。
识别价值
感情
外界事物的不同类型的刺激信息分别通过不同的感觉器官反映到大脑中,使人形成了对于该事物的不同品质或属性的认识。人的感觉器官分为眼睛、耳朵、舌头、鼻子和皮肤等五大类,分别形成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五种感受形式。价值是事物的一种特殊属性,它作为一种特殊的刺激信息依附于或隐含于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信息之中,并通过人的五类感觉器官作用于大脑,使人形成一种特定的感受形式:情感。总之,情感的感受就是人对事物的价值关系的主观感知过程,简而言之,人类就是通过情感感受来识别价值。
表达价值
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发展,人与人的相互合作越来越频繁和复杂,人与人之间的利益联系也变得越来越紧密和多变,这就要求每个人一方面通过情感表达来及时、准确而有效地向他人展示自己的价值关系,以便求得他人有效的合作;另一方面又通过识别他人的情感表达来及时、准确而有效地了解他人的价值关系,以便更好地与他人进行合作。人的情感表达主要有三种方式:面部表情、语言声调表情和身体姿态表情。
区分价值
数理情感学认为,情感与价值的关系是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人的情感不管多么飘忽不定,都可以找到它的价值对应物,情感的任何变化都可以从价值关系的变动中找到它的客观动因,情感的不同表达模式都对应着价值的不同变化方式,人类通过不同的情感模式来反映各种事物的价值关系及其变化,人的情感模式复杂多样,可以根据它所反映的价值关系的运动与变化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类。例如:根据价值的正负变化方向的不同,情感可分为正向情感与负向情感;根据价值的强度和持续时间的不同,情感可分为心境、热情与激情;根据事物基本价值类型的不同,情感可分为真假感、善恶感和美丑感三种;根据价值的目标指向的不同,情感可分为对物情感、对人情感、对己情感和对社会情感等四大类。
计算价值
人通过价值观来识别事物的价值率,通过情感来识别事物的价值率高差,再通过情感的相应运算方式来计算各种客观事物之间的价值联系,然后,通过意志的相应运算方式来计算自己的相应行为所产生的价值,并选择出最佳的行为方案。
内在动因
由于情感是人对于价值关系的主观反映,那么情感的进化在根本上起源于取决于价值关系的进化,即人类价值关系的进化是推动着人类情感的进化的内在动因。
人类价值关系的发展过程既有缓慢的量变,也有快速的质变,它是一个漫长的、曲折的、自然的、分层次、分阶段的进化过程,那么人类情感的发展过程也必然既有缓慢的量变,也有快速的质变,也是一个漫长的、曲折的、自然的、分层次、分阶段的进化过程。把情感看成是人类的独有物是不科学的、唯心的,把情感简单地分为本能式情感和能动式情感两大类也是机械的、教条的。
基本阶段
统一价值论认为,人的价值关系的进化过程可分为五个基本阶段:单因素价值、多因素价值、可变性价值、多样性价值、多层性价值,因此人的情感也相应地经历五个自然进化阶段。
①趋性情感。这是一种最简单的价值评价方式,很低等的生物只能对具有单一物理化学特性的价值关系进行评价,并产生一种选择倾向——逃避或趋近,或者以光为标准,或者以热为标准,或者以水为标准,或者以土为标准等。因此,趋性情感已经形成了对于“单因素价值”的选择倾向,因而也称之为“单因素情感”。如草履虫对于草酸的趋近。
②刚性情感。这是一种较为简单的评价方式,动物能够通过若干形式的无条件反射来感知具有复合的物理化学特性的价值关系。不过,这种情感需要经过长期进化才能建立起来,而且不容易改变,
每个家庭都有年岁较大的老人,他们作为一个家庭走向的主心骨,可以说对家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老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被子女们看在眼中记在心里。
如果家中老人没有德行或毫无诚信,那么就会给子孙后代留下错位的示范,整个家庭或家族也会因此而衰败。
《论语·宪问》:“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这是孔子责骂同乡原壤的话,简而言之就是骂他老而无德行。
古语说“老人无德,全家遭殃”,实际上也在强调家中老人如果没有德行,那么对于一个家庭而言就是一场灾难。
实际上这句俗语还有下半句,同样被奉为经典,即“子女不孝,没有福报”,说白了就是为人子女者,如果不孝顺抚养自己长大的父母,那么他们一辈子都不会有福报,八个字道出家庭真谛。
相信大家将这几句俗语连在一起,就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原来老人和子女没有德行,就会让家庭彻底陷入绝境。
第一、老人无德,全家遭殃
或许很多人对这句俗语的理解不够深刻,所以他们根本意识不到老人无德对家庭的影响。但是在中国人的传统思想中,非常重视尊老、敬老、孝老。
孟子在《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中曰:“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可见在古代社会不同身份地位的人,都要严格遵守尊卑、长幼等级制度。虽然在现在社会中人员平等已经深入人心,但是长辈作为家庭中具有领导地位的人,不仅会深受大家尊敬和爱戴,而且有的时候他们的意见和思想,也会成为子孙后代的行为准则。
所以从这一点来看,作为家庭中位置最高的长辈,他们的言行、德行、品质,实际上对晚辈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大家可以试想一下如果自己的父母,平时说一套做一套并且言而无信,总是愿意占小便宜、谈论家长里短,那么对自己的德行也会有很大负面影响。
第二、子女不孝,没有福报
相对于老人而言子女的一言一行,有的时候其实对家庭也具有一定影响。《孟子·梁惠王上》中有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说的是每一个人都有幼年和老年的时候,所以一定要对彼此有更多的包容和理解。子女对父母是否孝顺,对家庭发展有很大影响。
1外人对不孝子女和家庭的看法
中国人常说家丑不可外扬,所以很多人即使内心特别苦,或者说生活上有很多不顺心的地方,也不可能对任何人讲起。
但是大家一定要注意一点,那就是外界对一个家庭的评价,有的时候可以直接反映出这个家庭的发展。
生活中总会听到有人说某某家的子女不孝顺,逢年过节的时候也不回去看一下父母。一旦被外人这样谈论就说明自己有做到不好的地方,无论是自己的子女对自己不孝顺,还是自己对年迈的父母不够孝顺,实际上都会被外人看在眼里。
在中国社会中一个不孝顺的人,不仅会受到道德谴责,而且他在社会中的发展也会受到阻碍。因为对于外人而言一个人是否孝敬父母,会直接影响他们对这个人的印象。
同时,也会让人们对这个家庭的印象大打折扣,因为如果这个家庭中的子女不孝顺,也就根本不可能对他人亲爱有加了。
2家庭内部情感维系,一定要得到重视
家庭是因缘分和血缘构成的一个小单位,每个人都离不开自己的家庭。纵然是将来有一天自己组建了家庭,实际上也是让自己融入了另外一个小家而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