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与价值的辩证关系是主观与客观、意识与存在的关系,而后者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因此价值与情感的关系问题也是价值理论和情感理论的基本问题。不处理好这个问题,就不能唯物地、辩证地处理好其它相关的理论问题,就不能透过变幻莫测的情感现象发现其内在规律性。
价值与情感的关系是一个辩证统一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情感以价值为基础
情感是人对价值的主观反映,尽管这种反映总会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偏差,甚至还会存在着严重的偏差和完全的颠倒,但从总体上讲,情感的变化总是以价值为基础,并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就像商品的价格以其价值为基础并围绕其价值上下波动一样。
情感以价值为基础,主要表现在:情感的基本状态取决于价值的基本状态,情感的总体规模取决于价值的总体规模,情感的变化范围取决于价值的变化范围,情感的作用方式取决于价值的作用方式,情感的强度与方向取决于价值的大小与正负,价值一旦变化,情感迟早要发生变化。
对于商人来说,互利互惠的经济往来是维持和发展彼此情感的客观基础,如果没有这种互惠性,商人之间的情感是不能持久的;对于政治家而言,政治上的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是维持和发展彼此情感的客观基础,如果没有这种互助性,政治家之间的情感是不能持久的;对于青年男女而言,工作和生活上的相互支持与配合是维持和加深爱情的客观基础,如果没有这种支持与配合,男女之间的爱情是不能持久的;朋友之间的友情主要取决于他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只有不断加深彼此的利益联系,其友情才会越来越深厚,如果仅局限于庸俗的礼品交换、空洞的书信来往或虚伪的礼节礼貌,而没有具体的利益联系内容,则友情是不能持久的,迟早要消退的;朋友之间即使原来有着很深的感情,如果彼此产生了根本的利益冲突,则其感情迟早会衰减下来,并最终会转化为仇恨。
2 情感对价值的反作用
情感对于价值并不是完全被动的,可以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
1)情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止、压抑、诱发、转移、强化或诱导人对某种价值的需要,可以相对自主地选择生存环境和发展方向。人有时可以有意识地压抑自己对于某种价值的情欲,时间一长,这种情欲可能真的基本上消失了,人对这种价值的客观需要也确实发生了改变或转移;人通常愿意主动帮助那些主观感觉良好的人,并主动与之建立互利互惠的利益关系,同时回避那些主观感觉不好的人,甚至有意中断已经存在的互利互惠的利益关系;人有时在某一个地方工作或生活得不开心,就主动辞职或搬家,并能很快地适应新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2)人在情感的驱动下,可以对事物施加反作用力,并使之发生价值增值。这是人类与其它动物的根本区别。当然,这种反作用不能任意地和无限地施加,只能有条件地和相对有限度地施加,它在整体上受制于或服从于价值对情感的决定作用。人在情感驱动下所进行的价值创造活动必须严格地遵循基本的价值规律,并在其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3 情感与价值的相对独立性
人的情感产生并运行于大脑,这就不可避免地受到大脑内部众多因素的制约和干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偏离它所反映的价值,情感的这种偏离现象就是情感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时间上的异步性 如果价值形式发生了变化,与之相对应的新情感需要迟滞一段时间才能形成与发展起来。也就是说,新情感的产生、发展与消失并不能与新价值的产生、发展和消失保持同步,需要迟滞一段时间。例如,当一个陌生人突然成为你的妹夫或连襟时,你对他的亲情通常不会马上建立起来;人通常会留恋或怀念那些已经离别或逝世的老朋友。
2)量度上的差异性 如果价值量发生了变动,情感的强度难以与之保持同步变化。例如,有些女性在遭到自己所钟爱男性的伤害或遗弃后
3)方式上的局限性 价值关系的变化方式是无限的,而情感的反映方式却是有限的。人有时对于某些复杂的、隐含的价值关系及其变化产生不了情感,表现出麻木不仁的精神状态。例如,当受到某些有毒物质的伤害时,人往往感觉不到;当受到指桑骂槐的攻击时,人有时还蒙在鼓里;当购买商品受到他人“温柔”地宰一刀时,人或许还感谢他的“优惠”价格;当面临灭顶之灾时,人或许还在寻欢作乐。
4)机制上的异化性 某些特殊情感完全脱离了价值关系的客观基础,甚至与之背道而驰,这是由于人的情感机制产生了某种异化。例如,畸形宗教培养出否定自我、否定社会的宗教情感,精神类毒品产生怪癖、虚幻和不能自控的情感,过度的生理与精神刺激导致变态的情感,过度的肉体痛苦引发病人对于死亡的向往,民族仇视容易引发人对战争狂人的崇拜,极端的阶级斗争引发极端的阶级仇恨,等等。不过,情感的这种异化现象在总体上讲只是局部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情感的相对独立性限制了人对于复杂价值关系的应变能力,限制了人对于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但这将有利于排除各种外部或内部因素对情感运行过程的干扰,有利于保持价值消费活动和价值创造活动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4 情感与价值的复杂对应性
情感与价值存在着复杂的对应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它是一种多元变量的函数对应关系,而不是一种一元变量的函数对应关系。情感的大小不仅与事物的使用价值有关,而且与事物的劳动价值、劳动时间以及主体的中值价值率有关。事实上,情感的强度是以事物的价值率高差为基础而上下波动的,只有当事物投入的劳动价值与劳动时间不变,且主体的中值价值率不变时,情感才完全取决于事物的使用价值。
2)它是一种统计概率的对应关系,而不是一种个体动力学的对应关系。绿色之所以能够使人产生和平与宁静的情感,并不是所有绿色的事物都具有这方面的价值作用,而是在大多数场合,人所接触的绿色事物是草木,而草木在大多数场合下能够给人带来和平与宁静。
3)它是一种时间上的同向对应关系,而不是一种时间上的同步对应关系。价值的变化与情感的变化通常存在一个时间差,情感的建立需要时间,情感的消失同样需要时间,只有具有高度预见性的高级情感才能在价值建立之前主动地建立,才能在价值消失之前主动地消失。
4)它是一种联系的对应关系,而不是一种孤立的对应关系。人一旦与某事物建立了直接价值关系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直接情感,就必然在一定程度上与该事物相关联的其他事物建立了间接价值关系,并产生相应的关联情感或间接情感。所谓“爱屋及乌”、“恨屋及乌”等情感现象就是这样产生的。
5)它是一种多形式上的价值对应关系,而不是一种单一形式上的价值对应关系。同一事物的价值关系可能是多内容的,人对事物的情感也经常会表现出多样性。例如,同一种食物可能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对身体产生多种治疗作用或营养保健作用,也可能产生多种副作用,人对它的情感可能会喜忧参半。
6)它是一种多层次上的价值对应关系,而不是一种单一层次上的价值对应关系。事物的价值关系可能是多层次的,人对事物的情感也经常会表现出多层次性。例如,衣服除了具有御寒、挡风、避暑等价值外,还具有安全与健康方面的价值,具有艺术审美价值,并能体现个人身份、能力、特征和社会地位,这样,人对于衣服的情感通常具有多层性。
7)它是针对事物的价值特征,而不是针对事物的其它特征。人对于事物的情感完全取决于它的价值特征,而不是取决于它的其它特征,只要该事物的价值特征不变,无论其它特征发生什么变化,人的情感就不会变化。相反,如果事物的价值特征发生了变化,无论其它特征如何稳定,人的情感都会发生变化。例如,一张照片尽管已经变黄变烂,但他的主人仍然百倍珍惜;一件时装尽管没有任何破损,但它的主人可能已经不再感兴趣。
8)它是一种动态的对应关系,而不是一种静态的对应关系。任何事物都是运动与变化的,任何事物的价值也都是运动与变化的,任何事物的情感也必然都是运动与变化的。人不可能以永恒不变的情感对待任何事物,永恒的爱只是人的一种理想与祝愿,事实上是不存在的。(此处的永恒指没有变化。与日常所说的永恒不同,日常所说的永恒是包含正常的变化的。此处讨论的是动态和静态。)
9)它是一种复杂的、对立统一的对应关系。爱中有恨,如父母对于子女经常有“恨铁不成钢”的爱;恨中有爱,如人经常会对自己的竞争对手有一种“钦佩”的恨。
10)它是一种非线性的对应关系。情感的强度通常并不与事物的价值量成正比,通常只与事物价值量的对数成正比,在特殊情况下,价值与情感还存在更为复杂的函数关系。
11)它是一种三因素的对应关系,而不是一种单因素的对应关系。价值的大小不仅取决于事物的品质特性,还取决于主体及周围环境的品质特性,因此主体的情感由主体、客体及环境三个因素来决定,而不由其中一个因素来单独决定。例如,一般情况下的老虎可使人产生恐惧感,但关在动物园笼子里的老虎不会使人产生恐惧感,相反还能产生审美感。
5 情感模式与价值变化的对应关系
情感与价值的关系是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人的情感不管多么飘忽不定,都可以找到它的价值对应物,情感的任何变化都可以从价值关系的变动中找到它的客观动因,情感的不同表达模式都对应着价值的不同变化方式。不过,情感模式与价值变化的对应关系不是简单的、机械的、静态的、单形式的、线性的和同步的关系,而是复杂的、辩证的、动态的、多形式的、非线性的和异步的关系。
什么是第四类情感
什么是第四类情感?现实生活中人类是一种拥有感情的高智慧生物,所以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感情,其中很多人都不太清楚什么是第四类情感,那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答案吧!
什么是第四类情感11、现在时代境迁,现在年轻人对于感情的态度和以前相比呈现出完全不一样的发展路线,或许他们心里装着爱人的时候,还可以会被其他人撩拨,这样的状态下心绪早已经开始出现动荡和游离的情况发生,只不过在这种责任下才会将感情进行约束。
2、第四类感情就是一种比较依存的关系,或许某人可以从别人身上得到自己想要的亲情和爱情,但是他依然离不开第四类感情的滋润,不管别人如何进行评价,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中给自己带来愉悦的感受,从不负担其他责任。
3、第四类感情有点类似于两根吃饭的筷子,彼此之间相互独立,但是互不干涉,但是少了其中任何一块都是行不通的,这两根筷子中间只有很小的一部分是会相互摩擦的,这种情感会比友情亲近很多,但是在爱情中缺乏一些重要的爱和责任感。
4、其中都是以相互信任作为基础的,但是在相处的过程当中两个人会产生一种比较特殊的感觉,彼此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产生感情,依赖彼此,不见面还是会挂念着对方。
还有哪些情感
1、第一类感情:亲情
亲情是人类情感当中最有力量、最不能缺少的情感之一,当我们在外面开始奔波劳累了一整天,然后晚上回到家里的时候,发现桌子上面摆满了自己特别喜欢吃得菜肴,是不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情。
2、第二类感情:友情
在我们生长的过程中会有不同的阶段,我们会遇到各种不同的人,幸运的是我们总会遇到和自己拥有相同爱好、相同兴趣的人,很多东西我们不会跟自己的亲人说,不会给自己的爱人说,我们只会跟我们朋友说。
3、第三类感情:爱情
爱情是我们一辈子都在探索的,但是一辈子无法看透得神秘学科,爱上一个人的时候我们会不求回到的付出可能还会出现理智,我们会愿意为了那个人过上平凡而又美好的生活,每天为了财米油盐姜醋茶的爱情开始打交道,开始会做出对方喜欢的菜肴。
3、如何让男生喜欢上你
1、做饭:这是很多男无法招架住的,每天闲暇时间两个人在一起彼此相互生活是非常幸福的。
2、温柔:想要获得一个男生心的标准就是温柔,在他落魄、无助的时候帮助他才能获得他的心灵。
什么是第四类情感2基本概念
第四类感情被誉为处于友情与爱情之间,更偏向于爱情,比之友情,第四类感情更加激烈,可是却没有爱情的许多条条框框,最重要的是第四类感情的初衷和结果是无法向爱情转化的,为此我称第四类感情为:暧情。(以下皆以此称叙述)
暧情的基础是喜欢,可是因为客观原因无法相恋或者是无法结婚,或是原始目的本就不是为了爱情,而是在于精神上的平等交流。其表现形式大体分为:精神恋爱;稳定的伴侣;有行为(不单指性行为)的单恋,并不是上诉三种形式都可称为暧情。
精神恋爱亦称之为柏拉图式的恋情,形成久远,只有当这种情感称为恋爱(双方皆有),并且相互成为精神依托,且有精神慰藉的时候才可以说是暧情,现今的网络爱情大多属于此类。
产生与形成
当传统道德所不容的“第三者”渐渐被反传统的新新人类所厌倦之时,近年来,又一个新名词---“第四者”逐渐浮出水面,而第四者与第四类情感不同:第四者亦是不道德的,它是人对自己不用负责任的放纵,也是婚姻的隐形杀手;第四类情感则是异性友情的最高境界——知己。
“第四类情感”,其被誉为徘徊于友情和爱情之间,它是比较为“危险”的,一旦控制不住就会越界为男女之情。
已婚的人说,找一个知己的异性,能缓解婚姻所带来的压力和矛盾;未婚的人说,找一个知己的异性,可以倾听单身寂寞时的苦闷和烦恼。这类情感的存在,会使人生活得更加丰富多彩。
可是有些人则认为,“第四类情感”是一种十分危险的情感,生活中不少人就是因为没有把握好一定的“度”,到头来妻离子散。更多的人则对它质疑为不道德的情感,也是对婚姻的亵渎。
性伴侣之所以冠之长期,正是因为暧情在这种形式中从“快餐”行为逐渐趋向稳定所在。在稳定的性伴侣间逐渐产生了类似于爱侣的情感,性已经不是全部,感情的世界也逐渐丰富起来,除了居住在一起,有名分之外,和爱情是最接近的。
单恋自古多见,可是属于暧情的单恋需要恋方如恋爱一方一样付出,而另一方不付出却也欣然接受。这类感情是唯一有向爱情转化可能的暧情,除非对方转变否则机会渺茫。
暧情是爱情从精神化逐渐向物质化发展的畸形产物,精神发展缓于物质刺激的必然物。而暧情的形态稳定也社会发展非正常化加深的表现。特别是在没有信仰寄托的环境中,暧情的形成会更加迅速。
暧情正在处于成长期,日后的表现形式和内涵将伴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当其发生质的变化,笔者将再深入论述,要正确对待“第四类感情”。
总是想看到你,也总愿接到你打来的电话,可以和你无拘无束地叙述自己的故事,却从没想过把自己的生命与你联系在一起。
为你的忧愁而担心,为你的满足而喜悦,为你想要的一本书常常去逛书店,为你突然患上感冒而焦急,却从未考虑让自己介入到你的命运转折之中。
不能说我们彼此相爱,因为我们并不想彼此拥有,可我们却不是普通的朋友,因为我们彼此间的关注已渗入心灵深处。
可能在爱与喜欢之间的夹缝里游走,我们走得一点儿也不局促,倒向任何一边都不是我们期望的选择。我们有各自的情感世界,谁都不是对方爱情故事的主角,可是爱人、朋友不能给予我们的,我们却能从对方身上得到满足。
或许因为是异性朋友,所以性格、心理上的迥异使双方会相互取长补短,相互激励启迪,于是容易出灵感、出效率,大家也因为这种默契配合,彼此理解而更加相互欣赏。
有人说这种男女间的感情是人类除亲情、友情、爱情以外的“第四种感情”,它是火边的冰块;不是冰融化成水浇灭了火,就是火太旺了蒸发了冰化了水,故这种感情维系起来太困难。除非彼此有悬殊的年龄,或中间隔着崇山峻岭,或至少一方早已结婚,出于道德不想拆散已有的家庭……其实这些都不是理由,有这些障碍而相恋的`情侣并不难遇,而没这些障碍成不了情人的也触目皆是。现代人维系第四种感情只是由于彼此的关系确实只在爱与喜欢之间。
人沉浸在爱情里的时候是醉着,处在友情里的时候醒着,拥有第四种感情时则在半梦半醒之间,所以有一种飘飘然的醉意。但脚步没有踉跄,所以走得很稳,不会像人从恋爱晕乎乎走向婚姻时那么容易摔跤,也比清醒的友情多一份迷醉,可以享受亦真亦幻的快感,所以很多人满足于这种感情,不准备迈进一步或退后一步,以使自己无法同时体验两种迥异的感觉。况且,非让自己确定是爱还是喜欢也是一件极难的事。感情并不是化学元素怎么分得清是氢是氧?它就是氢二氧一的水,你无法还原,还原了便不是水。
享有第四种感情并没有什么过错。生活在一个开放而丰富的社会里,我们的情感如果还算正常,面对形形色色的人,自然有大相径庭的感觉。我们都是独立的,社会也算宽容。如果我们选择一个异性成为朋友,没有人苛责我们必须相爱结合。我们视对方为朋友,只由于欣赏,如果说是异性,那也只是碰巧罢了。
父母与子女之间、情侣或配偶之间大都因彼此走得太近,要得太多,责任太重,以致在彼此伤害中相互排斥;而第四种感情中的男女因没有太逼真的利害关系、太深重的责任义务、太全面的体验了解,反倒能于朦胧中保持不变的欣赏,家务活儿、婆媳关系、幼儿教育都不会损及双方间的感情,其潇洒与超脱似乎远在这种感情之上。而和友情相比,它又多了一份来自异性的吸引和魅力,其丰富隽永的意蕴又非单纯的友情能与之相比。
既然进入到这种境界,那么不妨保持在爱与喜欢之间,这样朋友是永远真实的朋友。爱人则是遥远而美丽的神话,生活在神话与真实之间是一种奇妙的感觉,可切忌不要伤及另一个神话与真实 。
诉诸情感论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诉诸恐惧:某事会产生某种可怕的后果,因此我们应该反对某事或接受预防某事的建议。
2、诉诸厌恶:某事令人恶人,因此是不对的。
3、诉诸仇恨:某事有些令人不愉快的相关经验,因此不该支持某事。
4、诉诸谄媚:奉承与谄媚他人,冀使其支持自己的观点。
5、诉诸怜悯:挑起对方的同情与愧疚,以博取他人支持自己的想法。
6、诉诸荒谬:主张对方的说词荒谬、可笑、幽默,因而该说法不值得接受。
7、诉诸自然:某个现象很自然,因而是可取的;或主张某个现象不自然,因而是不可取的。
8、诉诸新潮:宣称某事物最新、最符合时代潮流,以吸引他人接受。
9、非我所创:某观念或知识是由外人所创造,而对其不信任或低估其价值。
10、是我所创:某观念或知识是由自己人所创造,而对其不信任或低估其价值。
诉诸情感(appeal to emotion)是一种非形式谬误,系指借由操纵人们的情感,而非有效的逻辑,以求赢得争论的论证方式。
心理学简报|品质原创
我们为什么会爱上另一个人?爱一个人的目的是什么?或者爱一个人需要目的吗?
在目前所发现的所有动物里,只有一部分哺乳动物和鸟类会“谈恋爱”[1]。人类作为地球上最会谈情说爱的动物,似乎并不知道人与人之间为什么会相爱,也不明白爱情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生当复来归, 死当长相思",为什么会爱一个人?作品:Adam Martinakis
如果爱是有目的的,那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心理学,到目前为止都还没有完整的理论知识能够解释清楚爱的目的到底为是了什么。但哲学家们在过去近三千年的时间里始终没有放弃过追问“爱情”的意义,心理学家们也从六十年前开始逐渐将“爱情”作为一个严肃的科学课题进行解析。
因此,为了概述目前人类对于爱情的认识,我们心理学简报团队在查阅了一系列文献后,基于现有的研究和理论,追根溯源总结出了四大主流爱情观,按照理论提出的时间顺序并结合心理学知识解析整理出了一份 关于“爱情观”的综述 ,与各位读者分享。
(本文共计三千余字,阅读时间预计约6分钟)
柏拉图(公元前427-347年):爱是为了使自己变得完整
柏拉图(公元前427-347年)。图源:网络。
“灵魂伴侣”是使我们心思、情感、意志变得完整的另一半柏拉图(Plato)应该算得上是谈论爱情的哲学鼻祖了。他在公元前385年的《会饮篇》中记录了古希腊作家阿里斯托芬在酒宴中讲述的故事[2]:
“人类本来长着四条腿、四只胳膊和一个有着两张脸的头颅,但宇宙之神宙斯害怕人类的力量,因此把人分成了两半,迫使人类穷尽生命去寻找自己的另一半。所以在一生中,为了使得自己达到完满,人的其中一半总是在寻觅另一半,也就是在寻找“灵魂伴侣”。”
灵魂伴侣是自己缺失的另一半。作品:Adam Martinakis
这里提到的“灵魂伴侣”被后世奉为“精神恋”,被人们认为是追求“灵”和“魂”的合一,是心思、情感、意志的相融与一致。这种建立在肉欲之上的精神恋爱常常被人们津津乐道为爱情的最高境界。同样,在当年的酒宴上,柏拉图也被阿里斯托芬关于“灵魂伴侣”的故事所打动,并从这个故事里提炼出了关于爱情的哲学思想。柏拉图认为, 爱一个人是为了使自己变得完整。 更深入地说, 爱是为了自己的完整性 ,是从自己的欲望出发,换句话说, 爱为了自我实现 。
爱是为了自我实现爱一个人是为了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作品:Adam Martinakis
柏拉图的思想与后期心理学泰斗弗洛伊德的观点相似,弗洛伊德并没有专门提出关于爱情的心理学理论,但他在提出本我,自我,超我的理论时提到了 爱一个人是为了实现“自我理想” 。弗洛伊德通常都将人性归因于无意识的欲望,所以他认为爱一个人是为了满足对“自我理想”的需求,只有当一个人有了自己爱的人,并被爱人尊重后, 才能成为他自己想要成为的人的形象 。
叔本华(1788-1860年):爱是为了“骗”我们生小孩
叔本华(1788-1860年)。图源:网络。
爱是为了维系种族利益而非个人利益阿图尔·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关于爱情的思想是主张 家族生殖意志论 。他认为 爱的维持是基于性欲,激情的本质是本能的迷妄,是为了产生后代维持种族的利益而非个人利益。 爱情带来的幸福感是一种幻觉,这种幻觉使人误以为本来只对种族有价值的事情也有利于个人,让人误以为爱上一个人能使自己感到快乐和幸福。叔本华认为爱情的 幸福感是人的错误幻想 ,这种幻想在种族的目的达成后,爱情的幸福感就随即消失[3]。
婴儿降临后,种族利益就得以实现。作品:Adam Martinakis
叔本华在《爱与生的苦恼》中曾这样写道:
“婚姻本来就是维持种族的特别安排,只要达成生殖的目的,造化便不再惦念婴儿的双亲是否“永浴爱河”,或只有一日之欢了。”
叔本华认为, 爱情是为了满足个人的性欲,性的目的是使男女繁衍种族,婚姻的目的是为了未出世的儿女着想 。所谓幸福的婚姻是需要夫妻能够在肉体、智慧、道德、精神方面相互弥补和适应;白头偕老的婚姻需要双方在性爱的基础上加上 “性向一致”的友情 ,这种“友情”与“性”是由完全不同的根源所产生的感情,双方以最贴切的心情相互慰藉,这是在性欲得到满足且激情消失后产生的一种精神上的和谐和融合[3]。
激情转瞬即逝是因为负向驱动激增爱情的幻觉“转头空”。作品:Adam Martinakis
叔本华提到的爱情“转头空”的观点可以用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Richard Solomon在1980年提出的“ 情绪相对历程论 ”(opponent-process theory of emotion)来解释。Richard Solomon认为情绪(包括爱情的激情)是受两个对立驱动过程共同产生拮抗作用而产生:激情由 正向驱动 (positive drive)与 负向驱动 (Negative drive)组成,当激情高涨时是正向驱动激增的过程;当正向驱动的加速度达到最大值时,激情到达顶峰;激情过了高峰体验后,正向驱动趋于平稳,负向驱动将迅速陡增。所以激情过了最火热的感觉后,人就会出现焦虑、烦躁、空虚、失落的负面情绪[4]。
Richard Solomon并没有解释为什么会有正负的情绪驱动,但叔本华将这样的情感反差归结为种族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矛盾。
罗素(1872-1970年):爱是为了解除孤寂
罗素(1872-1970年)。图源:网络。
爱是为了解除欲望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是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在1929年出版了专门探讨爱情和婚姻的著作《婚姻与道德》并因此书于195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罗素认为人之所以恋爱是为了解除自己身体上和心理上的欲望[5]。在罗素的观点里,他认为爱情能给人带来狂喜,如果没有爱情里的激情体验哪怕满足了性需求也不会让人感觉到满意[5]。
爱是为了解除欲望。作品:Adam Martinakis
每个人都是孤独的人,人的本性是害怕外界罗素曾在他的自传《我为什么而活着》的序言中这样写道:
“我寻求爱情,首先因为爱情给我带来狂喜,它如此强烈,以致我经常愿意为了几小时的欢愉而牺牲生命中的其他一切。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爱是为了解除每个人本性里的孤独。作品:Adam Martinakis
罗素认为,人的本性是害怕外界。外界的陌生、残酷会让人在心理和精神层面为自己建立“与世隔绝”的壁垒,以此来保护自己。所以说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每个人都是孤独的,但人渴望解除这种孤寂感,于是“爱”就应运而生。爱是一种亲密且温暖的感觉让人能够克服对外界的恐惧,从而解除自身的孤寂感,以此来获得更丰富的人生体验[5]。
波伏瓦(1908-1986年):爱是为了让我们超越自己
波伏瓦(1908-1986年)。图源:网络。
爱是为了变成更好的自己法国哲学家西蒙娜·德·波伏瓦(Simone de Beauvoir)认为爱是人渴望和他人融为一体的欲望,这使得人生充满意义。
爱是人渴望和他人融为一体的欲望。作品:Adam Martinakis
波伏瓦是著名的女权运动理论家和创始人,她认为传统的爱情太让人沉沦以至于失去自我,依附于恋人会让自己失去存在感。因此, 波伏瓦认为真正的爱情应该类似于伟大友谊一般 ,爱人之间应该相互支持对方以帮助彼此更好地活出自己,从而超越原本的自己,最终能携手同行创造出丰富精彩的人生。
友伴式爱情才是最长久的爱情波伏瓦提出的新型恋爱模式与顶级心理学家Robert Sternberg在1986年提出的“友伴式爱情”殊途同归。在Robert Sternberg的经典爱情理论“爱情三因论”中,提到了爱情的其中一个类型是“友伴式爱情”,是指:激情强度较弱,但亲密感和责任感都很强的一种爱情模式,这种爱情被认为是长久、幸福婚姻的模式[6]。
爱人如友伴一般相互用“爱”支持,超越自我,活出更好的人生。作品:Adam Martinakis
Robert Sternberg虽然提出了影响深远的著名爱情理论,但他并没有研究过爱一个人的目的,为什么会存在“友伴式爱情”。波伏瓦的观点或许解答了这一疑问,长久幸福地爱一个人,或许是为了超越我们自己,让双方都活出更美好的人生。
写在最后:爱让人伤心,但每一颗被伤过的心都在曾经被爱过
虽然还是很难明白我们为什么会爱一个人,但因为爱情,我们还是会走在无人小路上情不自禁地露出遮不住的微笑,会在想到恋人时像触电一样心里又麻又痒,也会因为“爱别离”而痛饮泪水,因为“求不得”而顾影自怜。
那时我们有梦,
关于文学,
关于爱情,
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
如今我们深夜饮酒,
杯子碰到一起,
都是梦破碎的声音。
--北岛 《波兰来客》
无论爱是一杯甜腻的马提尼还是苦涩的比特酒,每一次举杯,我们都毫不客气地畅饮,直到醉来不省人事,醒来后的好几天都闻不得酒香。但关于举杯,我们就喜欢听杯子碰到一起发出“梦破碎的声音”。
人的一生就是在与种种异己打交道,打交道的结果有可能是丧失自己,也有可能在另一个高度将自己找回:爱可以让人失去自己,但也能让我们发现自己;爱让人迷失,但也能帮我们找到回家的路;爱让人幼稚,但也让人成熟,那些本应在暮年才能听懂的歌也会突然在不经意间顿悟;爱让人伤心,但每一颗被伤过的心都在曾经被爱过。
就算破碎,再活一次也还是会有同样的选择。作品:Adam Martinakis
无论“爱”是沉醉之美,还是清醒之痛,“爱”都因为太过美好而让人重蹈覆辙。最后,就以罗素的话作为结尾吧,“我觉得这一生是值得活的,如果真有可能再给我一次机会,我将欣然再重活—次。”
参考文献:
[1] Fisher, H E, Aron, A, & Brown, L L (2006) Romantic love: a mammalian brain system for mate choice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Biological Sciences, 361(1476), 2173–2186
[2] The Internet Classics Archive | Symposium by Plato
[3] [德]叔本华叔本华人生哲学[M] 李成铭等译注北京:九州出版社,20037
[4] Solomon, R L (1980) The opponent-process theory of acquired motivation: The costs of pleasure and the benefits of pain American Psychologist, 35, 691-712
[5] Russell, B (1972) Marriage and morals London: Allen and Unwin
[6] Sternberg, R J (1986) A 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 Psychological Review, 93(2), 119–135
审稿 | 心上田 (心理学简报主笔团审稿人)
在亲情、爱情和友情之外,还存在着一种“第四种情感”,它比友情多,比爱情少,不是亲情,但胜似亲情。真的有这样的情感吗?怎样理解它?我有一个朋友,按理我该叫她妹妹,她很喜欢我,我也很喜欢她,她给了我很多安慰和温暖,经常送我很昂贵的礼物,有时候我们也开开无伤大雅的玩笑。但是我们没有身体的接触。这是“第四种情感”吗? 这是一种超乎亲情,友情,爱情以外的第四种感情:朋友是永远的朋友,爱人是遥远而美丽的神化,而网恋中的男女则生活在神化与现实之间,其底蕴是那么丰富隽永又潇洒超脱,爱在BBS里的男女的关系就是网情关系,这种关系恋爱男女双方有自己更多的自由空间和时间,就像穿越时空爱恋。 总是想看到对方,也总是愿接到对方打来的电话,可以和对方无拘无束地叙述自己 的故事,却从来没想过把自己的生命与对方联系在一起。为对方的忧愁万里担心,为对方的满足而喜悦,为对方的突然患上感冒而焦急,却从未考虑让自己介入到对方的命运转折之中。 不能说我们彼此相爱。因为我们并不想彼此拥有。但我们却不是普通的朋友,因为我们彼此的关注已渗入到了深处。 在爱与喜欢之间的夹逢里,我们走得一点儿也不局促,倒向任何一边都不是我们期望的选择。我们有各自的情感世界,谁都不是对方爱情故事的主角,但是爱人、朋友不能给予我们的,我们却能从对方身上得到满足。 或许因为是异性朋友,所以性格、心理上的迥异,使双方会相互取长补短、相互激励启迪。于是容易出灵感、出效率。大家也因为这种默契配合、彼此理解而更加相互欣赏。男女之间的这种第四种感情是:火边的冰块。不是冰融化成水灭了火,就是火太旺了蒸发了冰化的水。所以这种感受情维系起来太困难。现代人维系这种感情,只是由于彼此之间的关系确实只在爱与喜欢之间。 人沉浸在爱情里的时候是醉着的,处在友情里的时候是清醒着,拥有第四种感情时则是半梦半醒之间。所以有一种飘飘然然的醉意。但脚步没有踉跄,所以走得很稳。不会象人从恋爱晕晕乎乎走向婚姻时那么容易摔跤,也比清醒的友情多一份迷醉。可以享受亦真亦幻的快感,所以很多人满足于这种感情。不准备迈进一步或退后一步,以使自己无法同时体验两种迥异的感觉。况且,非要让自己确定是爱还是喜欢,也是一种很难的事。感情不是化学元素,怎么分得清是氢是氧?它就是氢二氧一的水,你无法分清,分清就不是水了。 拥有第四种感情,并没有什么过错。生活在一个开放而丰富的社会里,我们的情感如果还算正常。面对形形色色的人,自然有大相径庭的感觉。我们都是独立的。社会也算宽容。如果我们选择一个异性成为朋友,没人苛责我们必须相爱结合。我们视对方朋友,只是因为喜欢而已。 既然进入到这境界,那么不妨保持在爱与喜欢之间。这样,朋友是永远真实的朋友,爱人则是遥远而美丽的神话。生活在神话与真实之间,是一种奇妙的感觉,但切记不要伤害另一个神话与真实。
每日成长赋能02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教授大卫·霍金斯(David R Hawkins)运用人体运动学的基本原理,经过20年长期的临床实验,其随机选择的测试对象横跨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南美、北欧等地,包括各种不同种族、文化、行业、年龄的区别,累积了几千人次和几百万笔数据资料,经过精密的统计分析之后,发现人类各种不同的意识层次都有其相对应的能量指数。
根据他的分类,人类的情感可分为羞愧、内疚、冷淡、悲伤、恐惧、欲望、愤怒、骄傲、勇气、淡定、主动、宽容、明智、真爱、喜悦、平和、开悟17个等级,以200分的勇气为分界线,勇气之下的为负面情绪,勇气之上的为正面情绪。令人意外的是,羞愧以20分获评最负面情绪,甚至被点评为能量级几近死亡。 最为认可的正面情绪为“主动”。羞愧对人杀伤力真这么大吗?人应该如何应对化解羞愧这种情绪?又该如何调动“主动”这种正能量?
能量频率指数
1开悟正觉:700-1000(接近佛菩萨的境界)
2安详极乐:600
3宁静喜悦:540
4爱与崇敬:500
5理性谅解:400
6宽容原谅:350
7希望乐观:310
8中性信赖:250
9勇气肯定:200
10骄傲轻蔑:175
11愤怒仇恨:150
12渴爱欲望:125
13恐惧焦虑:100
14忧伤懊悔:75
15冷漠绝望:50
16罪恶谴责:30
17羞愧耻辱:20
受外界影响的情感
(能量等级从0-1000,200以下为负面,200以上为正面)
Shame:(20)羞愧
羞愧的能量级几近死亡,它犹如是意识的自杀行为,巧妙的夺去人的生命。在羞愧的状况下,我们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或者是希望自己能够隐身。
Guilt:(30)内疚
内疚感以多种方式呈现,比如懊悔,自责,受虐狂,以及所有的受害情节都是。无意识的内疚感会导致身心的疾病,以及带来意外事故的自杀行为。它也经常表现为频繁的愤怒和疲乏。
Apathy: (50)冷淡
这个能量级表现为贫穷、失望和无助感。世界与未来都看起来没有希望。冷漠意味着无助,让人成为生活中各方面的受害者。缺乏的不止是资源,他们还缺乏运气。除非有外在的帮护者提携,否则很可能会潦倒致死。
Grief: (75)悲伤
这是悲伤、失落和依赖性的能量级。在这个能量级的人,过的是八辈子都懊丧和消沉的生活。这种生活充满了对过去的懊悔、自责和悲恸。在悲伤中的人,看这个世界都是灰黑色的。
Fear: (100)恐惧
从这个能量级来看世界,到处充满了危险、陷害和威胁。一旦人们开始关注恐惧,就真的会有数不尽的让人不安的事来临。之后会形成强迫性的恐惧,这会妨害个性的成长,最后导致压抑。因为它是让能量流向恐惧,这种压抑性的行为不能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Desire: (125)欲望
欲望让我们耗费大量的努力去达成我们的目标,去取得我们的回报。这也是一个易上瘾的能级,不知道什么时候,一个欲望会强大到比生命本身还重要。欲望意味着累积和贪婪。愿望可以帮助我们走上有成就的道路。但是欲望却能成为到达比知晓更高层次的跳板。
Anger: (150)愤怒
如果有人能跳出冷漠和内疚的怪圈,并摆脱恐惧的控制,他就开始有欲望了,而欲望则带来挫折感,接着引发愤怒。愤怒常常表现为怨恨和复仇心里,它是易变且危险的。愤怒来自未能满足的欲望,来自比之更低的能量级。挫败感来自于放大了欲望的重要性。愤怒很容易就导致憎恨,这会逐渐侵蚀一个人的心灵。
Pride: (175)骄傲
比起其他的较低能量级,人们会觉得这个能量级是积极的。而事实上骄傲让人感觉好一些,只是相比其他更低的能量级而言。
骄傲是具有防御性和易受攻击性的,因为它是建立在外界条件下的感受。一旦条件不具备,就很容易跌入更低的能量级。自我的膨胀是骄傲自大的助推剂,而自我常常是易受攻击的。因此骄傲的演化趋势是傲慢和否认。而这些都是抵制成长的。
Courage: (200)勇气
到来200这个能量级,动力才显端倪。勇气是拓展自我、获得成就,坚忍不拔,和果断决策的根基。在比之更低的能量级,世界看起来是无助的,失望的,挫折的,恐怖的,但是到来勇气的能级,生活看起来就是激动人心的,充满挑战的,新鲜有趣的。在这个能动性的能级,人们有能力去把握生活中的机会。因此个人成长和接受教育是可行的途径。对于那些能够打击能量级低于200的人的障碍,对进化到200能级的人来说则是小菜一碟。到来这个能级的人们,总是能尽数回馈足够多的能量给这个世界。而低于这个能级的人们则是不断地从社会中汲取能量,丝毫没有回馈。
Neutrality: (250)淡定
到达这个能级的能量都变得很活跃了。低于250的能级,意识是趋向于分裂和刚硬性的。淡定的能级则是灵活和无分别性的看待现实中的问题。到来这个能级,意味着对结果的超然,一个人不会再经验挫败和恐惧。这是一个有安全感的能级。到来这个能级的人们,都是很容易与之相处的,而且让人感到温馨可靠。因为他们无意于争端、竞争和犯罪。这样的人总是镇定从容。他们不会去强迫别人做什么。
Willingness: (310)主动
这个意识层次可以看做是进入更高层次的一道门。在淡定的层次的人,会如实的完成工作任务。但是在主动层次的人,通常会出色的完成任务,并极力获得成功。这个能级的人的成长是迅速的,他们是为人类进步而预备的人选。低于200能级的人,他们的思想是封闭的,但是能级为310的人们则是全然敞开的。这个能级的人,通常是真诚而友善的,也易于取得社交和经济上的成功。他们总能有助于人,并且对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来。他们也乐意面对内在的状况,也不存在较大的学习障碍。鉴于他们具有从逆境中崛起并学到经验的能力,他们都能够自我调整。由于已经释放了骄傲,他们能够看到自己的不足,并学习别人的优点。
Acceptance: (350)宽容
在这个能级,一个巨大的转变会发生,那就是了解到自己才是自己命运的主宰,自己才是自己生活的创造者。低于200能级的人则是没有力量的,通常视自己为受害者,完全受生活所左右。这个看法的根源是,认为一个人的幸福和苦难来自某个“外在”的东西。在宽容的能级,没有什么“外在”能让一个人快乐,爱也不是谁能给或夺走的,这些都来自内在。宽容意味着让生活如它本来的样子,并不刻意去塑造成一个特定的模式。在这个能级的人不会对判断对错感兴趣,相反的,对如果解决困难他们则乐于参与。他们更在意长期目标,良好的自律和自控是他们显著的特点。
Reason: (400)明智
超越了感情化的较低能量级,就进入有理智和智能的阶段。这是科学、医学以及概念化和理解能力形成的能级。知识和教育在这里成为资历。这是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大政治家和高级法庭审判长的能级。爱因斯坦,弗洛伊德,以及很多其他历史上的思想家都是这个能级。这个能级的人的缺点是,过于关注对符号和符号所代表的意义的区分。明智并不能让人走向真理。它只是能制造出大量的信息和文档,但是缺乏解决数据和结果差异性的能力。明智本身是通往更高能级的一个最大障碍。在我们的社会中能超越这个能级的人凤毛麟角。
Love: (500)爱
这里的爱并非通常意义上各种媒体所描述的爱。通常意义上的爱,很容易就带上愤怒和依赖的面具。这种爱一旦受到挫折,立马就能转变成愤恨。引发愤恨的爱是来源于骄傲而不是真的爱。
这个500能级的爱是无条件的爱,是不变更的爱,是永久性的爱。这种爱不会动摇,它不是来自外界因素。爱是存在的基本状态。爱是宽容,滋养和维持这个世界的。它不是知性的爱,不是来自头脑的爱,它是发自心灵的爱。爱是总是聚焦在生活美好的那一面上,并且增大积极的经验。这是一个真正幸福的能级。
世界上只有04%的人曾经达到这个意识进化的层次。
Joy: (540)喜悦
当爱变得越来越无限的时候,它开始发展成为内在的喜悦。这是在每一个当下,从内在而非外在升起的喜悦。540能级也是拥有治疗和精神独立的能级。由此往上,就是很多圣人和高级修行者以及治疗师的能级。这个能级的人的特点是,他们具有巨大的耐性,以及对一再显现的困境具有持久的乐观态度,以及慈悲。到达这个能级的人对其他人有显著的影响。他们持久性的关注,会带来爱和平静。
在能级超过500的人看来,这个世界充满了闪亮的美丽和完美的创造。一切都毫不费力的同时发生着。在他们开来是稀松平常的作为,却会被平常人当成是奇迹来看待。濒死体验在他们的转变中特征性的出现,这也让他们体验到能量浮动在540-600之间的经验。
Peace: (600)平和
这个能量层级和所谓的卓越、自我实现以及基督意识有关。它非常稀有,一千万人当中才有一个人能够达到。而一旦达到这个能级,内与外的区分就消失了,感官被关闭了。在能级600及其以上的人的感知如同慢镜头一样,时空悬停了——没有什么是固定的了,所有的一切都生机勃勃并光芒四射。虽然在其他人眼里这个世界还是老样子,但是在这人眼里世界却是一个,和宇宙源头进化一起协同舞蹈的,不断浮动进化的流转。
这是一种非同寻常、无法言语的现象,所以头脑保持长久的沉默,不再分析判断。观察者和被观察者成为同一个人,观照者消融在观照中,成为观照本身。能级为600到700之间的艺术作品、音乐和建筑能临时性的,把我们带到通常认为的通灵的和永恒的状态中。
Enlightenment: (700 – 1000)开悟
这是历史上所有创立了精神模范,让无数人历代跟随的伟人的能级。这是强大灵感的能级,这些人的诞生,形成了影响全人类的引力场。在这个能级不再有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分离感,取而代之的是意识与神性的合一。
这是人类意识进化的顶峰。到来这个能级,不再对身体有“我”的执着,不再对其有关注。身体成了意识降临头脑的一个工具,它的首要价值就是连接这两者。这是非二元性的,是完全合一的能级。在历史上达到这么高智慧能级的人,这些伟大的“阿凡达”(Avatar,道成肉身的神),用“主”来称呼最为合适,他们是:克里希纳,佛陀,耶稣基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