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以来,在新冠病毒和流感病毒之外,另一种呼吸道传染病同样处于流行期,并且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放开,多重病毒共同流行的风险增加。
香港特区政府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发言人在上个月底对媒体表示,近期实验室监测发现呼吸道样本对呼吸道合胞病毒呈阳性的个案有所增加,呼吁市民应提高警觉,预防呼吸道疾病。根据卫生署公共卫生化验服务处的化验结果,在2022年12月11日至17日的一周内,有66个样本验出带有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即呼吸道合胞病毒。微信公众号“科普中国”在2022年11月发文介绍,今冬大洋彼岸的欧美国家感染RSV的儿童患者激增。美国CDC监测显示,多个地区RSV检测和RSV相关急诊科就诊和住院人数有所增加,一些地区接近季节性高峰水平。
RSV导致的呼吸道疾病问题引发了许多国家关注。1月9日,全球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杂志也在线上发表了三篇关于RSV的文章。包括新冠病毒流行前和流行期间RSV患儿的就医需求及预防用单抗nirsevimab对部分RSV患儿的治疗效果研究等。
在中国针对RSV的研究也取得诸多进展。去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世界卫生组织RSV疫苗价值概况工作组成员李有联合国内外多位学者也在《柳叶刀》发表论文称,他们在系统性分析了全球481份涉及5岁以下儿童RSV相关下呼吸道感染的研究后发现,6月龄内婴儿是RSV下呼吸道感染疾病负担最重的群体,占5岁以下儿童感染数的20%、住院数的39%、死亡数的46%。所谓疾病负担,指的是RSV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住院率、死亡率。
近日,澎湃新闻采访了上述文章的第一作者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李有。他对澎湃新闻表示,随着新冠病毒防疫措施的调整,新冠、流感、RSV病毒共流行的情况不可避免会发生。RSV的疾病负担仍然高,而到现在为止,国内没有治疗RSV的特效药,注射预防用单抗可达到较高免疫保护效果。
6月龄内婴儿RSV感染疾病负担最重
李有所在团队发表的上述论文题为“Global,regional,andnationaldiseaseburdenestimatesofacutelowerrespiratoryinfectionsduetorespiratorysyncytialvirusinchildrenyoungerthan5yearsin2019:asystematicanalysis”,该研究通过基于风险因素的模型估计了国家级RSV相关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发病率。研究通过基于风险因素的模型估计了国家级RSV相关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发病率。该研究估计,RSV对全球0-60个月儿童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负担有很大贡献,特别是在生命的前6个月和中低收入国家。
此前,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有6400万儿童感染RSV,其中约有20万儿童死于RSV病毒感染,是导致儿童死亡的重要因素。此外,RSV还造成全球每年36万成人入院,超24万成人死亡。
李有团队的研究强调了全球范围内RSV疾病的总体死亡率负担,即每50名0至60个月的儿童死亡中就有1人死于RSV,而28天至6个月的儿童每28人中就有1人死于RSV。以生命最初6个月保护为目标的RSV被动免疫计划可能对减少RSV疾病负担产生重大影响。
RSV并不是一种新病毒。“从疾病负担的角度来讲,RSV的疾病负担一直都是很高,并没有随着年代的改变而改变。”李有介绍,随着检测技术手段的进步以及在疫苗等产品研发方面的进展,世界各国加强关注,使得RSV在近几年受到的关注逐年增加。
与流感相似,RSV会带来咳嗽、发烧、流涕等症状,并且感染可能发生在任何年龄的人群,但RSV从自然感染获得免疫的时效很低。“从目前的研究来看,感染之后,过半年,甚至不到半年就有可能再次感染。”
其中,婴幼儿、有基础病患者、抵抗力较低的老人是其易感人群。李有进一步解释,婴儿的免疫系统和呼吸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导致感染RSV之后的严重程度最重的。同样,老年人也是因为免疫系统包括呼吸系统的退化,加上慢性肺病等其他基础病,使得他们感染RSV后的严重程度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李有提到,婴儿感染RSV后症状并不一定很典型,可能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很多RSV感染的小孩是不出现发热症状的。世界卫生组织在做RSV监测的时候,也把发热从病例定义当中去掉,也就是说,感染RSV之后发热并不常见,所以很多时候容易被家长忽略。”
新冠、流感、RSV病毒共流行不可避免
李有表示,从呼吸道的病毒流行来讲,RSV、流感、新冠等都是呼吸道病毒。随着疫情的防控措施的调整,RSV,流感,和其他的呼吸道病毒共同流行的状态不可避免将会出现。
合并感染会产生哪些新风险和挑战?李有认为,从共同感染的风险来讲,目前的证据并不能支持合并感染后患者病情会更重。“但也有一些报告显示,流感和新冠共同感染,是会使例如进入ICU甚至死亡的风险有所增加。合并感染风险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和流感这种呼吸道传染病类似,RSV也有流行季。在我国,RSV的季节性流行主要集中在每年10月到次年4月。“接下来RSV是否会出现大规模流行,我认为是有可能的。RSV的流行也有大小年之分。也就是说,比如今年没有看到RSV的流行高峰,很有可能高峰会出现在次年。”李有表示,对于我国来讲,何时遇到流行高峰,并不是一件很容易预测的事情。但是能够确定如果今年不出现高峰,明年出现较大范围流行高峰或提前进入高峰的概率是很大的。
值得注意的是,李有提到,两岁之前的婴儿如果有较重的RSV感染,会对他们的呼吸系统有一定程度的长期影响。中长期的风险主要包括肺功能、哮喘等等,有研究表明患病风险高于在生命早期没有严重RSV感染史的孩子,会影响长期呼吸系统的健康。
单抗注射可以达到较高免疫保护
和流感相比,我国现在对RSV并没有国家层面的监测系统和治疗方案,仍是非常值得重视的病毒。“即便检测出来,也并没有临床上针对性的特效的治疗药物,患者只能对症治疗,例如吸氧、高渗盐水雾化吸入、机械通气等。”李有表示,RSV的疾病负担仍然处于高的状态。
RSV预防产品的研究和开发被WHO列为全球优先级最高的产品之一。自上世纪50年代RSV被发现以来,至今尚无有效的抗病毒药物等特异性治疗手段,国内外科研人员对RSV疫苗进行了大量试验探索,到现在仍然没有被批准使用的RSV疫苗,疫苗研发过程挑战较大。
开发长效全人源预防呼吸道合胞病毒单抗一直是全球各国研发的一个热点。WHO推荐RSV预防的理想产品特性为:高质量、安全、可负担和有效的单克隆抗体,预防全球婴幼儿严重RSV疾病和与RSV相关死亡。
此前,首个可广泛应用于婴儿人群预防RSV的预防手段Beyfortus曾引起广泛关注。Beyfortus于2022年11月已在欧盟获得上市批准,并于2021年1月获得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授予的“突破性治疗药物程序”,有望加速中国首个呼吸道合胞病毒预防用药物的获批上市,进而降低中国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相关的疾病负担。
在李有看来,注射单抗能够达到70%-80%的防护功效。至少在6月龄以下的群体里,RSV的单抗可以达到较高的免疫保护。
目前RSV的预防产品线从服务的对象或者是保护的对象来讲,可以分为两类,一是针对婴幼儿,类似Beyfortus的长效的单克隆抗体。通过把抗体注射给婴儿,使其获得免疫。另外一种是通过给怀孕的妇女去注射RSV的疫苗,使得孕妇产生特异性的抗体,并通过胎盘转运的方式,把抗体传输给胎儿。
“这两种方式都是被动免疫。从保护婴儿群体来讲,一种是直接去打单克隆抗体,另外一个是通过给母亲打RSV疫苗,激发抗体之后把抗体转给胎儿的路线。”李有介绍,nirsevimab是最有望最早应用的单克隆抗体,在下一个RSV的流行季节,即今年冬天之前就有望在部分欧洲国家应用。
对于RSV的预防,李有表示,如果未来能够引入单抗和疫苗,建议有条件的情况下要进行免疫接种,特别是婴儿。
对于全人群的预防措施,主要关注如何切断传播途径。防护措施与其他呼吸道传染病类似,如戴口罩,注意手部卫生,进行物体表面消毒,等等避免通过直接接触传播。“戴口罩可以阻断飞沫的传播;物品的表面消毒,包括手部卫生,避免经过物品的传播。婴儿能够接触的环境和活动范围比较有限,基本上取决于家长。所以从防控的角度来讲,家长在这里面起到的作用比较大。比如带着婴儿出去,推婴儿车,去户外等等,必要的防护是仍是需要的。”李有说。
爱尔兰一名儿童因为急性肝炎而导致死亡,而且他们那里已经有很多小孩感染上了这种急性肝炎,甚至有的还需要进行肝移植才能挽救性命,这种传染病专门攻击儿童,而且致死率和传染率很高,这些被感染的孩子大部分都没有接种过新冠疫苗,但是我们也不能确定新冠肺炎和急性肝炎有什么实质性的关联,因为别的国家有的儿童感染过新冠肺炎,陆续又被传染上急性肝炎。
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这种传染病,因为他比新冠肺炎更可怕,新冠肺炎现在大部分的患者都能被治愈出院,而这种急性肝炎专门攻击的是儿童,本身小孩的抵抗力就比较弱,所以孩子如果出现身体不适的情况,应该尽早去医院检查,还有的专家说,可能是因为小孩之前被保护的太好,没有接触到这方面的病毒,所以才会专门攻击儿童,但这些说法都没有得到确切的证明,只是猜测而已,所以最好的办法还是防护,出门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要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勤洗手多通风,去人多的场所记得戴好口罩。
同时专家还呼吁家长一定要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多让他吃一些高蛋白质的食物,例如牛肉,瘦肉,豆制品,鸡蛋,牛奶等等这些东西都是非常有营养的,千万不能让孩子养成挑食或者厌食的坏习惯,因为每一种食物的营养价值不一样,应该从不同的食物里面摄入,同时也要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因为蔬菜水果里面有大量的维生素一定要让孩子得到充分的营养,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免疫力,只有免疫力提高了才能避免病毒的入侵,因为孩子的抵抗力弱,很有可能会传染上其他的疾病。
2019年(2019年1月1日0时至12月31日24时),全国(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0244507例,死亡25285人,报告发病率为73357/10万,报告死亡率为181/10万。
新冠肺炎流行病学调查主要目的,疫情死亡率
新冠肺炎的三个成果是:病毒的传播被完全控制不再传播,人体免疫力的提高可以与病毒共存,疫苗研制成功,特效药上市。
1病毒的传播被完全控制,不再扩散,是最好的结果。然而,新冠肺炎比SARS病毒更狡猾,目前国外的疫情证明了这一点。这个结果需要疫情国政府和人民的努力!从中国的抗疫成就可以看出,公共卫生干预通过切断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成功控制了病毒的传播。2003年我们面对非典疫情的时候,很多地方都隔离了人,公共场所都消毒了,都戴了口罩,都教了手卫生,都避免了聚会和集会。
2随着人体免疫力的提高,可以与病毒共存的新冠肺炎的毒力可能会逐渐减弱。就像1918年西班牙流感的流感病毒,刚开始的时候那么厉害,全世界三分之一的人都被感染了,死亡率超过了25%。但是时间是最好的疫苗!10年后,流感没有消失,但其死亡率不到01%。病毒和人类几乎和平相处!和流感病毒一样,已经成为季节性疾病。
但由于人类防御意识的提高,医疗质量的保证,生活方式的改变,自身免疫力的提高,病毒可能没有那么致命,引起肺炎或死亡的概率会降低。
3疫苗研制成功,特效药上市。很多时候,一种疫苗的研发比一种新药更难!因为不确定因素太多了!当然,比尔盖茨和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科学家都在和病毒赛跑,进行疫苗研发!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新冠肺炎疫苗有望在18个月内研发出来,这意味着在此期间我们将面临巨大的威胁,具体药物的上市过程将会非常漫长。
药物研发、临床试验、生产和上市都是非常复杂的过程,所以用疫苗和特效药消灭新冠肺炎还需要很长时间。因此,无论新冠肺炎最终如何收场,我们都不能掉以轻心。
世界卫生组织的顶级流行病学家Maria Van Kerkhove在发布会上标识,新冠病毒的感染死亡率为06%。她在发布会上还表示,这个数字虽然听起来可能不多,但是其实是挺高的,相当于每167个感染者中,就有一个人死亡,并且这比季节性流管的死亡率高6倍。
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经超过了1800万例,死亡病例超过70万例。疫情的蔓延,美国官员忧虑到年底将会有30万美国人死于新冠肺炎。现在,多国面临的疫情二次爆发,压力重重。目前还没有特效药物,期待疫苗的早日上市。
最近,冷冻产品表面频频检出新冠病毒,说明疫情的结束还需要一段时间。面对疫情,不能松懈。
预防新冠肺炎,我们现在要怎么做?
1、尽量减少外出,减少人员聚集。若要去人员比较密集的地方,比如火车站、地铁等,需要正确佩戴口罩。虽然国内疫情基本控制住了,但也要安全第一,不可松懈大意。与人交流最好保持距离,勤洗手,避免用手揉眼睛、挖鼻子、抹嘴巴等动作。尤其是小孩子,更要讲究这些卫生,因为小孩子出门,会触摸很多公共场所的物品,污染手部的机会非常大。所以小孩子要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
2、要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只有自己强大了,才能战胜病毒。增强免疫力要多进行体育锻炼,饮食营养均衡,不能偏食挑食。还要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减少不必要的应酬。远离烟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劳逸结合,不能过于劳累。运动也要选择进行有氧运动,避免不适合自己的运动。有些人喜欢暴走,但是不适每个人都适合暴走的,比如膝关节有疾病的人,或者是心肺功能有问题的人,就不适合暴走的。
3、保持环境卫生,勤通风。如有不适症状,及时就医,去医院的过程中要注意佩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既要保护自己,也要保护他人。
总结一下:新冠肺炎为呼吸道传染性疾病,预防预防新冠肺炎包括,第一点,控制传染源:也就是隔离治疗新冠肺炎患者及无症状感染者。第二点,切断传播途径:新冠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密切接触传播,所以需要避免出门到人多场所,尤其密闭环境,戴口罩,开窗通风,勤洗手,做好手卫生。第三,保护易感人群:我们人类对于新型冠状病毒都是没有免疫力的,所以科学家正在抓紧研究是否有可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疫苗。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体温变化,可出现发烧症状,大部分会出现38度左右的发热。2一般情况表现浑身无力、面递苍白、食欲下降。3可出现鼻塞、流鼻涕、咳嗽、咳痰。4可能出现腹泻、腹胀、腹痛、恶心、呕吐。5可能出现中毒性心肌炎或者心力衰竭,严重者危及生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