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绘情感的国学经典

描绘情感的国学经典,第1张

暮江吟

唐代: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注释:

《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诗人又在诗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写法,使景色倍显生动。由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自愿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解放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

桃花溪

唐代: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注释:

这首诗通过描写桃花溪幽美的景色和作者对渔人的询问,抒写一种向往世外桃源,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情。桃花溪两岸多桃林,暮春时节,落英缤纷,溪水流霞。相传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是以这里为背景的。张旭描写的桃花溪,虽然不一定是指这里,但却暗用其意境。此诗构思婉曲,情趣深远,画意甚浓。

晓过鸳湖

清代:查慎行

晓风催我挂帆行,绿涨春芜岸欲平。

长水塘南三日雨,菜花香过秀州城。

注释:

全诗八句四韵,全是咏赞南湖春来之美,全是抒发作者对南湖爱恋之情;虽然全诗无一美字,但处处是美的形象;全诗无一恋字,而句句是恋的深情。“乱峰围绕”,自成境地,“水平铺”,此中泛航真是“菱花镜上行”。“松排”、“月点”全是动态,“千重翠”、“一颗珠”,对仗极工。“抽”字如见其向上,“展”字似见其伸长,都读之如见“抽”“展”之形,所以这几句诗选词炼句之妙,实臻于绝妙。尤其结尾句真是“舍不得也西湖”,却不得不舍,令人读来,如预见其将一步百回头!这种蕴情的笔法也实在妙绝。

哀江头

唐代:杜甫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

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

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

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在这首诗里,诗人流露的感情是深沉的,也是复杂的。当他表达出真诚的爱国激情的时候,也流露出对蒙难君王的伤悼之情。这是李唐盛世的挽歌,也是国势衰微的悲歌。全篇表现的,是对国破家亡的深哀巨恸。

水调歌头·泛湘江

宋代:张孝祥

濯足夜滩急,晞发北风凉。

吴山楚泽行遍,只欠到潇湘。

买得扁舟归去,此事天公付我,六月下沧浪。

蝉蜕尘埃外,蝶梦水云乡。

制荷衣,纫兰佩,把琼芳。

湘妃起舞一笑,抚瑟奏清商。

唤起九歌忠愤,拂拭三闾文字,还与日争光。

莫遣儿辈觉,此乐未渠央。

注释:

词中不仅变换奇横,富有浪漫色彩,而且表达宛转曲折。全篇运化屈赋诗句和意象,将湘水人文典故、神话传说与屈原文字融为一体,浑化组合,构成虚幻、空灵、高洁、纯美的意境,寄寓词人由忠愤而转换为洒脱超旷的复杂心态。

中秋夜洞庭湖对月歌

清代:查慎行

长风霾云莽千里,云气蓬蓬天冒水。

风收云散波乍平,倒转青天作湖底。

初看落日沉波红,素月欲升天敛容。

舟人回首尽东望,吞吐故在冯夷宫。

须臾忽自波心上,镜面横开十余丈。

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

此时骊龙潜最深,目炫不得衔珠吟。

巨鱼无知作腾踔,鳞甲一动千黄金。

人间此境知难必,快意翻从偶然得。

遥闻渔父唱歌来,始觉中秋是今夕。

注释:

这首诗写洞庭湖的月夜景色。诗的开篇展现湖上风云变化的雄奇场面,为下面写湖光月色作好铺垫。在具体描写时,诗人用了比喻的手法,如“镜面横开十余丈”、“巨鱼无知作腾踔,鳞甲一动千黄金”句;并融会神话传说与典故,如“冯夷宫”、“此时骊龙潜最深,目炫不得衔珠吟”句,把月亮从初升到当空的过程,描摹得形神兼备。从风收云散,写到日落月升,最后在渔歌渺渺中收尾,给人清幽淡远之感,仿佛将人带入一个美妙的神话境界。全诗笔调轻健活泼,如行云流水,呈献出一派空明澄澈的景象,使人神往。中秋明月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内容,此诗则以其独特的艺术成就,为同类题材之诗的佼佼者。

霜天晓角·仪真江上夜泊

宋代:黄机

寒江夜宿。长啸江之曲。

水底鱼龙惊动,风卷地、浪翻屋。

诗情吟未足。酒兴断还续。

草草兴亡休问,功名泪、欲盈掬。

注释:

人生之最大不幸,莫过于空有济世之才,而无施展之处。在南宋时期,多少志士空叹白发,遗恨而终。这首词抒发的,即是这种情感。仪真,即现在的江苏省仪征县,位于长江北岸,这在南宋时期,曾多次受到金兵骚扰。爱国而且胸怀天下的作者夜泊于此,面对寒江,北望中原,百感交集,借江景抒发了他壮志难酬的抑郁和悲愤之情。

题主好: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望好评采纳哦!

当下年轻人喜欢国学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1 对传统文化的热爱:随着社会的发展,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越来越深入,他们开始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其中包括国学。

2 对身心健康的关注:国学强调修身养性,注重内心的平衡和健康,这与当下年轻人对身心健康的关注不谋而合。

                                   

3 对个人成长的追求:国学注重个人修养和成长,对于那些追求个人成长和提高的年轻人来说,国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4 对文化认同的追求: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年轻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和追求越来越强烈,国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成为了年轻人追求文化认同的一种方式。

总之,当下年轻人喜欢国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对身心健康的关注、对个人成长的追求以及对文化认同的追求等。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总结范文(通用5篇)

 不经意间,一个难忘的活动结束了,想必你会开拓了视野,你会有什么样的总结呢?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这个活动总结很是头疼的,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总结范文(通用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总结1

 国学经典蕴藏着中华五千年历史的智慧精髓,在学生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在丰厚孩子文化底蕴的同时,更能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列四坝小学于20xx年9月举办了“小国学”讲坛活动。利用课间领着学生一起背诵《三字经》、古诗文;除此以外,一些优秀的语文教师还讲解《水浒传》,平时利用升国旗课间等进行背诵,营造浓厚的氛围,语文老师对《水浒传》进行了讲解,并对学生的诵读情况进行了等级评定。并且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1)大型集体诵读:以全校为单位整体展示,如:每周的升旗仪式。

 (2)小型集体诵读展演:以班级为单位整体展示,如:每天上课的时候。

 (3)读书笔记展示:主要以学生习作为载体,展示读书心得,彰显人文教育。

 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们在背诵中亲近中华经典,在亲近中热爱中国文化,在热爱中弘扬中华文明,在弘扬中培养创新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同学们纷纷表示:愿意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读千古美文,做中华少年。

 国学经典能够走进校园,我们感到非常高兴,诵读经典活动

 我们要长期搞下去。让学生们学到课外知识,开阔视野,丰富知识,了解我们伟大祖国灿烂的文化。更大的收获是懂得做人和做事的道理,并把这些道理用到行动。从而激发学生努力学习我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争作一个合格的接班人的信心。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总结2

 中华国学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这些经典的国学作为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人类精神文明最可贵的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与根。这些祖国优秀文化精神,足以成为少年儿童一生的文化资产,对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无疑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我们学校将“国学诵读活动”作为学校特色项目建设,列入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现总结如下:

 一、明确目标,落实方案

 1、明确活动目标:

 我们学校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创建书香校园”活动,其目的就是引导学生诵读经典国学,让中华灿烂文化走进学生心灵,培养学生珍惜自己民族优秀文化和人文精神,拓展素质教育实施渠道,创学校之特色。

 2、落实活动方案

 在开展“诵读中华国学,弘扬民族精神”活动中,我校努力做到思想上重视,制度上保证,行动上积极,工作上扎实,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把推进民族精神教育落实到实处。在活动中,我们做到了七个落实:

 ①时间落实,学生每天除了课前3分钟,午间10分钟诵读国学文,学校每周安排1节阅览或语文兴趣课用于教师指导学生诵读。

 ②辅导落实,各班级的语文教师为该班的指定的国学诵读辅导教师,帮助学生弄懂校本教材的读音、大意、意境。

 ③内容落实,学生可根据学校提供的校本教材《唐诗》、《三字经》、《弟子规》,做到每天读一个内容,每周背一个内容,并收集自己喜欢背诵的国学。

 ④任务落实,校长负责整个活动的宏观调控和行政指导,教导主任负责国学诵读的技术指导,班主任负责活动的具体操作。

 ⑤管理落实,对国学诵读活动的规划,发动、宣传、操作、评估等各个环节都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在检查方面,按学生自查,小组长检查、教师复查、学校抽查四个层次进行。

 ⑥评价落实,学校把各班开展国学活动及竞赛成绩列入班主任考该,并规定国学诵读活动的专项考核与评先优秀班级相挂钩。

 ⑦体验落实,开展国学诵读活动要寓教于乐,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对学生已熟练背诵的国学给予小红星记载,予以鼓励。每月举行一次国学擂台赛,每学期举办一次大型的诵读会。

 二、收获和体会

 1、有效地促进了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

 “国学经典诵读,创建书香校园”活动的开展,不但拓宽了语文教学的时空,而且推动了学校德育工作、后勤工作、校园美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师生的精神面貌得到较大的改观,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正在形成,有效地促进了我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2、提高了学生思想素质。

 中华国学不仅语言精炼优美,而且意蕴深刻,境界动人,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的重要教材。通过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和美丽风光的国学,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我们祖国江山如画,从而激发他们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培养他们高远的眼光和博大的胸怀。不少国学抒发了亲情、友情和乡情,诵读这些国学,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和热爱亲人、热爱朋友的健康情感。

 3、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大量诵读中华国学,一是激发了学生诵读国学的兴趣,形成了诵读国学的良好氛围。很多学生不满足老师指定背诵篇目,自己找来其它国学背诵。二是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学生知道了“国学的故事”、“国学轶事”,他们了解、知道诗人多了,背诵的国学多了。三是学生初步掌握了诵读国学的方法,并能运用与课外自读国学,部分学生还能把学到的国学运用于作文之中。

 我们开展中华国学诵读活动,其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一些名篇佳作,而更重要的是去寻民族文化之根,立民族精神之魂,在诵读国学过程中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加厚学生的人文精神底蕴,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诵中华国学,强学生素质,读千古经典,奠成才之基。这在我们王庄小学特色教育中又筑起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总结3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和心灵家园。国学经典诵读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诵读国学经典,品悟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涵养民族修为,承继民族智慧,造就具有中华气韵和民族气质的现代中国人,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的神圣使命。

 我们深知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其目的是不仅让孩子记住一些名篇佳作,更重要的是寻根,寻民族精神之根,寻现代文明之根,寻学校育人思想之根……在熟读国学经典过程中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加厚孩子的人文底蕴。我们学校把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积极地开展。我们转变观念,让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回归教育本质,以育人和提高师生修养、提升改造社会能力为宗旨。我们把国学经典诵读作为学科建设、文化培育的重要途径和抓手,作为提高学生道德情操、文明习惯的重要工程,做了一些具体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统一思想

 我们成立了“国学经典诵读,创建书香校园”活动工作的领导小组,在方案中,既有学校的总目标,又有各年级的分目标。对于各年级经典诵读的内容,我们依据上级的总体要求,根据我校的实际,作了相应的规定。制定相应的措施:保证每一个语文教师积极参与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引领学生开展诵读活动;保证每一个班有专用的国学诵读时间;保证保证每一个学生有诵读读本;保证每学期开展一至二次国学经典诵读展示活动。学校对各班级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给予督促、评估,并列入学期考核。

 二、课程渗透

 为了让经典真正植入孩子们的生命,成为影响孩子一生的文化血脉,我校把经典文化作为学校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通过德育课程和语文课程进行文化浸润。在德育课程中,主要通过朝会、德育课对学生进行养成(礼仪)教育、环境教育和心理教育,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环境,通过德育课程、班级个性化评价、主题班队会等途径,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健康、和谐的成长氛围,实现学生、教师、学校的和谐发展。抓好两个阵地。这两个阵地是指校内和校外。校内导读,校外助读,以学校诵读为本,校外诵读为辅。校外,是指家庭,让经典诵读走进家庭,校内外结合,学校、家庭联动。

 三、融入教学

 国学诵读不是孤立存在,而是与语文教学同步,与学生生活联系。语文学科主要通过课前三分钟的经典诵读、课堂教学的适时链接、课外阅读的有效拓展,营建孩子们与经典对话的环境,随时随处感受经典的魅力。同时,还把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评价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评价来激励孩子们积累祖国文化的精髓,提升孩子们的文化素养。

 我们还规定语文教师将《小学生必背古诗七十首》纳如教学。语文教师在备课时,从单元主题入手,寻找相关的`国学经典内容,进行有主题,有目的,有序列的诵读。而在经典诵读的实施策略上,我们依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作了如下要求:着眼“熏陶”,注重“感悟”即以激发兴趣、内化行为、陶冶情操为目标。虽提倡探究但不求甚解,只求朗朗上口,熟读成诵、耳熟能详。要承认个体差异,不求好心切,不求程度整齐划一。教师在操作中只有鼓励,没有责备。宁静勿燥、宁简勿繁。引导学生学习要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以点带面。

 坚持三条原则。既重形式又重过程。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全程参与,在背诵古诗文的过程中提高素质,发展能力。既速度又求效果。开展古诗文诵读,我们要求三、四年级的学生每周背诵一首古诗,做到厚积薄发。既求数量又求质量。正确处理背诵与理解的关系,根据不同年级每学期规定一定量的背诵篇目,但不把背诵古诗转变成学生新的负担。要让学生轻松地背,愉快地记,提高学习经典的质量。

 四、活动推进

 为了让经典文化真正浸润到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内化为孩子们的日常行为,我校主要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来温润推进。10年春季开展了“诵经典、庆六一”的校园艺术节,每个年级把孩子平时的诵读积累,进行艺术的整合和编排,分别体现了各具特色的文化主题和文化内涵。一年级是以《时间的脚步》为主题,让孩子们从经典中感受时间的匆匆;二年级把《增广贤文》与《三字经》中的经典进行整合,让学生从经典中感受学习的乐趣;三年级以《一年之计在于春》为主题,让学生在经典中感受童年的快乐;四年级以《论语》的经典语段为主题,让学生从经典中汲取精华,从先贤的身上获取力量;展示了孩子们对经典文化的丰厚积淀。经典的诵读内容、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充分体现了经典文化的艺术性和趣味性。本期,我校各个年级又根据年段特点,和学生的诵读内容,开展了有趣、有效的国学竞赛活动。一年级选取了配套教材中的精短语段,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二年级以国学经典为内容,开展了铅笔书法比赛;三年级也是以国学配套教材为蓝本,开展了经典故事演讲比赛;四年级以《论语》为主要内容,开展了“经典伴我行”的比赛活动;五年级是以《成都市国学诵读读本》为蓝本,开展经典诵读比赛活动;六年级开展了《诵千古美文,扬中华传统》的诵读比赛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国学的热情,为形成学生良好的习惯、健全的人格、和谐的个性起到了促进作用。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总结4

 经典著作是我国民族文化教育精神的一个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的根基,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纽带。正是通过文化经典,民族精神才得以传播和不断发展,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意义深远,基于此种认识,我校把“中学生诵读中华文化经典”活动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之一,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板块之一。优秀的古典诗文都在我们的诵读之列。这些作品既是我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蓝本,也是我校开展德育教育活动的主要载体。

 通过诵读、熟背经典、美文、唐宋诗词,以达到文化熏陶、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了解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思。让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在学生的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潜移默化地陶冶其性情。

 一、诵读内容及方式

 1、国学精粹《三字经》《弟子规》《论语》《道德经》以及《笠翁对韵》等,旨在提高中学生人文素养和弘扬民族精神的有关励志、爱国、惜时、亲情、好学等方面的诗文和中外现、当代美文。

 2、本学期主要以国学经典《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笠翁对韵》为主。

 3、开设经典诵读课、活动课。每周一节,由语文老师担任教师。通过开展晨读、早读、大课间、课外活动等时间让学生积极参与经典诵读活动。利用自习课、辅导课、活动课、班会课等时间,开发经典诗文兴趣课、体验课等特色课程,确保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在时间、数量、质量的保证。

 (1)、语文阅读课。各年级阅读课利用几分钟作为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时间,各班每周以经典诵读课为载体,做好诵读工作。

 (2)、校本、地方等活动课。各年级各班级把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与校本、地方课、综合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注意学科整合。音乐学科与诗文诵读的整合。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寻找或自编教学内容,将诗文诵读与音乐融为一体。研究课:音乐中的古诗词。美术学科与诗文诵读的结合。给经典诗文配画,应成为美术教学中探索学科整合的一条途径。研究课:诗配画。其他学科,如政治、历史等亦可探索与诗文诵读的相关整合。

 3、充分发挥师生能动性,组织学校的各种文艺社团积极参与诵读活动。利用黑板报、橱窗、宣传栏、校园广播,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

 4、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实践活动。组织开展诵读比赛、知识竞赛、写经典、悟经典、演经典等活动和比赛,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使学生做到知行合一,终生受益。诵读为主,讲解为辅;品位诗文,畅谈体会;分清层次,因材施教;师生互动,交流情感。学校活动与班级活动相结合;个人学习与集体辅导相结合;诵读与展示相结合;评比与激励相结合;总结与提高相结合。

 二、诵读活动基本时间安排

 保证学生每天不少于30分钟的诵读时间。

 1、早读:早自习铃响后即读。

 2、课前3分钟。班主任或科任老师负责,各班要充分利用每天课前3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吟唱或强化记忆。

 3、课后班主任负责开展丰富活动,体验“诵读”乐趣,开展“诵读比赛”、评选“诵读之星”等活动。

 三、活动成效

 通过一年多时间的坚持,我校经典诵读有了一些收获,主要表现在:

 1、通过诵读,弘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传统文化,了解祖国优秀文化,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

 2、学生通过诵读经典、理解经典,以经典诗文,陶冶了学生高雅情趣,开阔胸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培养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良诚信的品质。

 3、在诵读熟背中增大识字量、扩大阅读量、增加诗文诵读量,培养学生读书兴趣,掌握诵读技巧,培养阅读习惯和能力,使学生在诵读中增强语感,感受文言精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审美能力,提升了他们学生语文素养。

 4、在学校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营造和谐的、人文的、丰满的文化。

 传承中华文化,获得经典文化的熏染,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师生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把经典诵读和德育教育结合在一起,以做有理想有追求的人、有生命精神的人、有高尚道德的人为目标,做到读书明理,知行合一。

 与圣贤对话,与经典通行,我们亟需这无价的精神食粮。让我们在国学光辉的普照下携手共进,一路前行,满怀着无比的崇敬,求的国学伴汝终生!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总结5

 中华民族拥有几千年的灿烂文化,从中感悟到中华民族团结奋进、和谐友善、包容宽厚、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感悟到诚信报恩、精忠爱国,勤俭朴实,互助友爱的传统美德。20xx年新学期我校深入开展了《弟子规》为内容的经典诵读活动。一学年以来,我校以经典诵读活动为载体,积极构建学习型校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特色。

 一、加强领导,统一思想,形成共识。

 我们把经典诵读作为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抓手,作为提高学生道德情操、文明习惯的重要工程。在经典诵读的实施策略上,我们依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作了如下要求:着眼“熏陶”,注重“感悟”即以激发兴趣、内化行为、陶冶情操为目标。虽提倡探究但不求甚解,只求朗朗上口,熟读成诵、耳熟能详。承认个体差异,不求程度整齐划一。教师在操作中只有鼓励,没有责备。引导学生学习要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积少成多。

 二、开展活动,保证实效。

 1、课前一吟,熟读成诵。倡导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充分利用每一节课前五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学而时习之”。

 2、举办诵诗比赛,激发热情。各校利用每周的班队活动时间以个人、小组或班级为单位进行诵诗竞赛,其内容设计丰富,有的是各种角度的归类对诗,有的是诗句接龙,有的是你问我答,有的是对歌竞赛,有的是游戏表演。

 三、科学评价,促进提高。

 六月一日我校组织国学经典诵读比赛,促使学生多读书,多搜集资料,了解诗文方面的知识、名篇佳句等,学校评出优秀班级和个人,并给予表彰奖励。

 总之,诵读经典诗文已成为师生学习生活中的一份乐趣,是学校文化建设和人文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一个亮点。我们将继续努力,把诵读经典诗文活动推向深入。

;

  作为传统学术的国学,如按传统图书与学术之分类是经、史、子、集四部,或义理、考据、辞章之学的三路向等。经学是国学中的重中之重,因为经学中包含有大量的社会史的内涵。我还是认同晚清“穷治语言文字以通经学”的学风。五四以来,我们对经学与理学有太多的误解。

  我想强调的是,国学不仅仅指传统学术,尤其指其中所蕴含的文化价值与民族精神。国学当然是相对于西学而言的。在清末民族危机与西学大量进入中国以前,没有国学这一说法。国学这一概念从上一世纪初年被章太炎们从日本引入之时起,就含有振兴民族精神与弘扬中国文化的道德理性、宗教精神与人文传统,来振兴国族、复兴国家、增强自主精神与自信力,以与东西方列强相抗衡之意,也含有批判或救治世界的西化、工业化、商业化、功利化的弊病之意。可见,国学不仅仅是学问或学术的概念,而且还是民族性与民族魂的概念。清末民初的国粹派思想家们所谓“学亡则亡国,国亡则亡族”,即是主张通过保文化学术来救国家民族。[ 章太炎说:“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吾闻处竞争之世,徒恃国学固不足以立国矣;而吾未闻国学不兴而国能自立者也。吾闻有国亡而国学不亡者矣;而吾未闻国学先亡而国仍立者也。故今日国学之无人兴起,即将影响于国家之存灭,是不亦视前世为尤岌岌乎?”(《民报》第七号《国学讲习会•序》)]

  有人把国学与汉学同等或并列看待,尤为不当。外国人研究汉学(今天叫中国学)与本国人研究国学有很大区别,不可等量齐观。外国人只看重饾饤枝节而忽略内蕴精神,他们视汉学(或中国学)为纯客观对象,而本国人对国学自然地投入主观情感,怀抱温情与敬意的心态,而且身体力行。

  所以,今天我们谈国学,我以为,大约有这么几个层面[ 我曾于1994年10月23日在《文汇报》发表了《国学与国魂》一文,此文在当时有一定影响。本文第一部分的一些内容,特别是以下层面分析即源自该文。]:

  第一是常识层面,即国家民族历史文化的ABC。针对几代人国学素养的不足,面对媚俗的大众文化的冲击,对国民特别是青少年进行国学初步的教育已是十分紧迫之事。这需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配合。

  第二是学术与技艺层面,即传统文化各门类各方面,包括地方文化、民间技艺、学术传统之传承。要通过微观精细地研究,抢救、整理与继承绝学,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这需要国家与社会投入资金,养一些甘坐冷板凳的专门家,尤其要培养新生代,并造成代代相传的机制、环境、氛围。

  第三是道德价值与人生意义的层面。国学根本上是教人如何做人,如何安身立命。例如《论语》《孟子》,按梁启超的说法,是两千年国人思想的总源泉,支配着中国人的内外生活,其中有益身心的圣哲格言,一部分久已在我们全社会形成共同意识,我们既做这社会的一分子,总要彻底了解它,才不致和共同意识生隔阂。[ 参见梁启超:《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及《治国学杂话》,俱见《胡适文存二集》,亚东图书馆1934年版。]今天我们提倡国学,主要是提倡理想人格的追求,克服工具理性的片面膨胀所导致的人文精神的萎缩或失落。

  第四是民族精神,或国魂与族魂的层面。提倡国学与吸纳西学并不矛盾。对于祖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生存智慧、治国方略,我们体认得越深,发掘得越深,我们拥有的价值资源越丰厚,就越能吸纳外来文化的精华,越能学得西方文化之真,这才能真正使中西或中外文化的精华在现时代的要求下相融合,构建新的中华文明。一味贬损、伤害中国文化之根,无益于西方精神价值的引进与融铸,无益于新的现代文明的建设。正如鲁迅所说:“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 见鲁迅《文化偏至论》,此时鲁迅还是章太炎的门生和“国学振起社”的成员。];也如陈寅恪所说:“一方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 陈寅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审查报告》,见冯著《中国哲学史》,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任何民族的现代化都不可能是无本无根的现代化;失去民族之本己性、个性的现代化,绝对不是成功的现代化。

  学习国学更重要的是把握中华人文精神与价值理念,了解中华民族与中华文化融会的过程,及其可大可久的所以然,堂堂正正地做一个中国人。

1 "国学传统文化讲座"观后感作文怎么写400字

远远的,一股淡淡的书香弥漫开来。一本本世界经典名著,一篇篇好文,一首首好诗,都是伴我快乐成长的经典。从小时候起,我就独恋经典。

我不像同龄孩子那样蹦蹦跳跳了,而是安安静静地坐着,手捧一本童话书,望着那精美的插图,嗅着那淡淡的书香,品着那如诗的文字,真是一种享受!《白雪公主》《圣母玛利亚》《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些故事给了我数不清的幻想,伴着我在想象的世界中遨游。长大些,我识得字也渐渐多了,也不再屑于读童话书了,而是迷上了小说书。那荡气回肠的文字,栩栩如生的人物,波澜壮阔的场景让我深深的爱上了长篇小说。随着雨果,我坐进了《巴黎圣母院》,丑陋却极富爱心的伽莫西多与道貌岸然却具有蛇蝎心肠的神父克洛特的对比是多么鲜明!它情节曲折紧张,又不失浪漫,让我爱不释手。

读着《三国演义》,我仿佛走进了三国时期那战火纷飞的年代,仿佛成了神机妙算的诸葛亮,羽扇轻摇,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翻开《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明白了什么叫“珍惜”,什么叫“努力”,也更加深刻地领悟到“把今天看作你生命的最后一天,好好地活着”这句话的真正内涵。随手打开《朝花夕拾》,它竟将我的童年、我的心融在一起,读着它,有一种久违的快意。还有各位伟人的传记,让我从他们的事迹中感受伟人崇高的境界与高尚的情怀……当然,短篇小说也不赖,《匆匆》《白鹭》《我的叔叔于勒》《一生》等短篇小说构思别具匠心,情节变化多端,描写生动细致,刻画人情世态惟妙惟肖,读后回味悠长。

渐渐地,我上六年级了,也对古诗词文有了浓厚的兴趣。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潇洒;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壮志;李清照这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显示出了她这个弱女子心中的蓬勃英气……还有精辟的《三字经》《老子》《孟子》《庄子》让我从圣贤者的叮咛中悟出了人生的真谛!经典好书,好文,好诗好词都是优秀的魔法师,从百宝箱中捧出无价之宝知识送给我,伴着我快乐成长!经典就是好朋友,就是我永远的知己!我读经典,快乐成长!

2 怎样写国学作文五百字

国学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小时,总是觉得国学就是没用的,古人写的话,我们还需要背,每次老师教给我们时,我总是会让思想开一会小差,现在呢,长大了,我现在体会到了,国学那种独特的美,它就如茶,只要细细地品味,就会品尝出它的奇妙之处。而这种奇妙之处也正是其他没有的。

国学是我国古人博大精深的见证,古人把自己的智慧全部利用书,传授了下来。来到中国,不得不看看长城,体会它的雄伟壮丽,我认为,也不得不读一读国学,国学,是我国所固有的学术,里面包含着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这不是如长城一样吗,正是中国独一无二的见证。

当然,国学的文章有时是几句话,有时是一片文章记得读课外老师讲《孔雀东南飞》一文,文章并不算太长,我们学了一个星期,却一点不感到累。在这一周里我们被故事的内容深深吸引着,古人的文笔是那样的流畅、优美,用词是那样的精辟,凄美的情节让我们为之而动容。

国学的道理清晰,透彻,充满哲理,真令人十分佩服,当然,国学的道理不仅实用于古代,也实用于现代,我相信,国学的道理一定会永远的都实用的。

国学,适用的范围十分大,比如在写作文上,在结尾上写上几句国学,一下子就令文章充满诗意,令整篇文章充满生机,说话时说上几句国学,既可以清晰的表达意思,还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

3 怎么写国学经典观后感

学习国学可以提高自己的素养。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

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

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国学》让我学会感恩、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

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

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今后,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

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以此为傲,也希望大家能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国学文化,使其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永不衰竭。

4 求一篇关于国学动漫城观后感的作文,500字到600字要原创的,不

观看国学动漫城后,一闭上双眼,所有的一切,让我回到了春秋战国时代。

孝是一种美德。古时候。

孔子的学生——子路,特别地孝顺父母。一天,子路的父母非常想吃米饭,可是家里的米恰巧没有了,望着父母为自己操劳而苍老的面孔,于是子路中午,翻山越岭爬涉了十几里的山路,终于买到了米,子路擦去了头上的汗水,匆匆忙忙地赶回了家。

当他到家时,已经是傍晚时分了,便马上给父母做饭。望着父母幸福地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高兴得连疲劳也忘记了。

从此,大家一见子路就夸他是个孝顺父母的好孩子。他是值得我学习的。

我能为父母做些什么呢?周六了,我多想让父母安心的休息啊!于是我早早地起了床为父母做早饭,我把粥熬好,把鸡蛋煎好,便把父母叫起了床。看着父母美滋滋吃上了我亲手做的美味早点,我明白了,孝也是幸福的! 孝,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支柱,是每一个国人永远不会忘记的,古人尚且如此,咱们当今的年轻人又怎样呢?如今的很多年轻人亲手缔造了一个新词汇——“啃老族”。

顾名思义,所谓的啃老族,就是在自己已经成年,完全可以工作(且不是正在学校上学的学生),却要求父母来养活自己,将早已健壮、宽厚的手伸向了父母。多么 的行为!父母的每一分钱不都是珍贵的吗?就算那是退休金,可是凭着父母自己都只能靠节俭才能生活的退休金,不仅享受不到儿女们本该供养的清福,还要将大部分的钱分给他们,以便让他们过如意的生活,难道我们不应该为这种行为感到羞愧吗? 那么他们知道孝吗?知道!只是在他们心中,有一种东西更重要——金钱。

那么换句话说:金钱是不是比道德还重要?回答有两种:是与否。是,是因为在这个世界上金钱的地位被一再提升,甚至到了“有钱能使鬼推磨“的地步。

否,是因为每个人都有一个精神支柱——道德,如果一个人心中没有了这个支柱,再强大也会轰然倒地。 如今,这样的社会,不免让人沾染俗气,与世俗同流。

可到不如让我们将心静下来,多读读《弟子规》、《三字经》等。吸取古人身上的美德,把脑中的杂念驱逐出去,让意念、思想净化,脱离世俗,让人思路更明朗、清楚,回归道德的坦途。

愿更多年轻人观看《国学动漫城》让孝在每个人身上绽放光彩,让道德支柱屹立不倒。

5 国学经典读后感400~500字

国学经典读后感400~500字1我对《论语》及其作者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在现实生活中,也慢慢知道我们的很多风俗习惯、礼貌用语原来都来自于《论语》,《论语》在2500多年后仍能拥有如此深的影响,而且在世界很多地方也广为流传。《论语》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一句话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的确,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它教人学习要动脑子,不要一味地去搞题海战术,要学会思考和总结。

只有在努力的基础上,学会思考,自己的学习成绩才能更上一层楼。如果仅仅思考而不学习,那就像种庄稼想不劳而获一样。

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提醒着自己,工作也要讲究方法,不要一股劲走到头,才发现是个死胡同,要经常反思自己的工作,从反思中提高自己。而且时刻提醒着自己,只有亲身付出,才有可能有回报,不要有等着天上掉馅饼的想法。

只要有可行的想法,自己就要去尝试,去付诸行动。《论语》不仅教会了我学会工作,还教会了我做人。

所以,我坚信,只要大家能够理解《论语》的真谛,你的人生一定不会遗憾。2在唐诗里品愁,在品愁中成长唐诗,它记载了中国五千来的悲与苦,蕴含了五千来中国人民的喜与乐,蕴藏了中华五千年来宝贵的文化。

每一首诗,就像一杯茶,难受时尝到是苦的,愉快时品到是甜的。如果你想喝上一杯好茶,就得入情入心,细细品尝。

每每品唐诗,我的心情总会随着诗人的忧而忧,随着诗人的乐而乐。在忧中学会思考,在乐中学会享受。

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十分热爱自己的国家,自秦汉以来,异族一直不停地侵犯内地,战事十分频繁。许多爱国将士来不及与家人告别就奔赴沙场,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报效祖国。

他们长期远离家乡,条件十分艰苦。夜晚,明亮的月光照在边防关塞上,从万里之外来到边关抵御外族入侵的将士们看到这一切,能不想起自己的亲人,能不想起自己的家乡吗?唉,要是卢城飞将李广还活着,就决不会让那匈奴的骑兵越过阴山。

想到这儿,王昌龄悲愤地写下一首诗——《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卢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读到这儿,我掩卷沉思。戍边战士也是血肉之躯,也是有情之人,他们也有浓浓的情、浓浓的爱,但为了国家的安定,为了人民的安宁,他们宁愿十几年不回家乡,他们的亲人望穿秋水,在无穷的思念中度过,亲人在热切地盼望他们的回归。

这其中的酸与苦,忧与愁,我们怎能体会得到?他们是怎么抑制住自己的思乡之情的呢?这其中要经历多少磨难呀?那浓浓的情愁,令人酸楚。我十分清楚,我无法与他们相比。

我惭愧,我的懦弱。把时间往回推移五年,当我还是一个一年级小不点儿时,我是那么的爱哭,那么的脆弱,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

每次返校没几天,我就哭得像泪人似的,老师为此伤透了脑筋。中午休息时,老师让我计时跳绳,我怎么也跳不好,还没跳几下,就又“哇——”的一声哭了,把绳子一扔,干脆坐在地上抹起了眼泪。

许多老师还以为我受了什么委屈,都围上来询问。我没去注意,不知那时生活老师是多么尴尬,只晓得生活老师抱起我就快速往教室跑。

那时的我真的太娇弱了,根本没想到未来的路是多么坎坷,有多少困难等着我去克服。一首诗是一句忠言,一首诗是一声钟声,它敲醒了一个糊涂的人,敲开了一个人美好的前程。

3诗,我们的传家宝小的时候,妈妈就告诉我,中国是诗的国度,是诗的故乡。唐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唐诗,是我们民族的传家宝!在我还没上学时,妈妈就教我读唐诗。

在唐诗中,我明白了许多道理,知道了不少历史,也找到了无数的乐趣,认识了许多扬名中外的诗人。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的诗脍炙人口,百读不厌。

可我更迷恋宋代诗人陆游。陆游,字务观,号放翁。

他十二岁能诗赋文,生前有“小李白”之称,是南宋一代诗坛领袖,在中国文学史上崇高的地位。他的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

只因为他的诗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他的爱国 ,因此,在众多的诗人当中,我尤为敬佩他!他不畏强权,主张整顿朝纲的精神,我自愧不如。一首充满悲愤的《关山月》,深切地体现了陆游的忧国忧民,那博大的胸襟让我不禁涕然泪下。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金人入侵,强占国土,可这些富家子弟却紧闭大门,在家里享福享乐,弃黎民百姓于不顾,让他们背井离乡!那些打仗用的弓也都生锈得短了弦,这怎能不叫人气愤,怎能不叫人心酸?我读着读着,两行热泪不禁从眼眶中滚了下来。我为这些胆小鬼,卖国贼感到气愤,为老百姓感到不平,为自己感到后悔。

作为新世纪的少年,我却不像陆游那般忧国忧民,关心国家大事。平时什么新闻呀,报纸呀,我从不光顾。

受我青睐的只是那些赶时髦的流行歌曲,什么超级女生,“状元360”,我是常挂嘴边。爸爸常劝我说:“孩子,你也长大,。

6 国学小博士观后感500字

这以国学为题的比赛本身并无甚好说,分数打出来也就是结束了。它不会影响个人对国学经典的喜好与学习。

若一定要对比赛加以总结,那么只能说一句,赢家总是孤独的。但说回来,所有号召做大做强的一切都与美学无关,文人的宿命就是孤独。诗家手法,置最小事物于最大寂寞空间之中。暂时抛下琐事,试着体味浩瀚无声,这跳脱于时空外的孤独未免不是赏心乐事。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将“物”换为更常用的词,那就是“世界”。 不为某种标准,不为应制和摇旗呐喊。孤城深井,桕树竹篱,塞雁城乌,卧船听雨。无关岁月、对错与政治钦命,无关功利、实用与飞黄腾达,与国学的对话近似独上高楼。毕竟,在这个时代,对“价值转换率”以外的东西感兴趣的人,真的不多。 在被规则层层捆绑的世界,阅读经典总能求得当下没有的自由。若所有文人都必须立足于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来描述世界人生,那么湘君山鬼、东皇太一都将成灰,诗人都须立足于地动说讴歌日月山川——而显然,较之“金乌西坠”,说“地球旋转几度几分”并不优美。只有在现实的束缚没有那么明显的时候,失心疯才能称得上是种浪漫。

一九四八年,河南豫衡中学为躲避“ ”烧杀,决定迁校,国军九十七军护送他们穿过十万大山。学生们在没水没电的越南空地上开学,唯一的教材是一本《古文观止》。 “这些河南的孩子们,在永州柳子庙时,读的是书里柳宗元的文章,现在在异国异乡的寂寞蛮荒里,虽然晚上睡觉的稻草垫一翻开就有潮湿的蛆在蠕动,白天,他们却坐在地上跟着老师朗诵: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皆死。„„号呼而转徙,饿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借用龙教授的原话来形容,那书声,“就像天使手中最温柔的武器”。

所以“国学”,为的什么?这场比赛、之后可能会有的无数比赛,都不是目的。它就在那个地方,也许用不着,但就像一个午后,醒来就知道是一片明媚。即使冻馁动荡,万里飘零,也能“风檐展书读,正气照乾坤”。它让人知道,自己从来都不是孤军。

旅途中的芭蕉仰望佐渡岛上流泻的银河,圣芳济于雨夜中看到手足上显现的钉痕,炮火中飞扬的星条旗进入斯科特的视线,其情感大概皆出于此类——无边的寂静苍凉中漫上一丝喜悦,知道自己就是一切的尺度。那一瞬遥远共鸣就像是从王江宁的七绝中走出来的,它就是那抹陌头杨柳色,挡都挡不住的亮光。

7 怎么写国学经典观后感

学习国学可以提高自己的素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

《国学》让我学会感恩、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今后,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以此为傲,也希望大家能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国学文化,使其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永不衰竭!

8 学国学的感悟和变化(作文,500~600字)急

之前学国学,不论佛、道、诸子百家,都是只了解其皮,而未了解其质。如今重读国学,放入其皮,见得其肉。以后逐步思考,渐渐深入,终会得其髓。

国学范围很大。有历史、文学、百家思想。历史得以借鉴,可以思考各个方面,包括生存和发展。文学陶冶情操,提高精神品味。百家思想帮助思考人生:为人、处世。这里分开说,因为不是现在“为人处世”人际关系的概念,而是如何做人和如何在世上生存,以及存在意义的探究。其实百家思想是对历史和文学中在生存意义上系统阐述。

了解百家思想,取长补短。思想和哲学都是帮助人思考如何在社会和世间生存,如何和社会、环境匹配,以一种更为广阔和跳脱的眼光来看待人生。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建立自己的人生观和处世原则。最后对自己的人生起到引导作用。

百家思想都有可取之处。社会和环境是在变化的,我们更应实时而用。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刘兴林教授解读司马迁和其人生价值观很好(PPStream,综合频道,尔雅教育栏目中)。说到司马迁取孔孟之进取,摒弃节操之刚硬,同时取老庄之重视生命,而摒弃消极,儒道兼而有之。我们在学习和自我建立的时候,要兼容并蓄,适时用之。如同黄帝内经夏出冬伏的道理,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方式。

每个人建立的人生观和处世原则是不同的,根据个人经历、理想、处世态度等。一个人在这个学习、思考和建立的过程中,会慢慢开阔自己的思想,更宏观的看待问题,而不再是狭隘的,局限的。这在帮助我们解决很多现实的思想问题上是有很好帮助的。特别对于年轻人,避免思想冲突、想不开甚至自杀、过激行为等,正确引导为人、处世思想很有帮助。

9 读《国学诵读》有感600字怎么写

以前我是一个很骄傲、很爱炫耀的孩子,从不懂什么叫谦虚,就拿一个故事来说吧!

一次,我的作文被刊登在校级刊物上,我高兴地告诉了父母让父母分享我的快乐。他们听了后不住地夸我,但也不住告诫我:“不能骄傲哟!”我哪里能听进去,因为我早已被骄傲给“驾驭”了!

就在我兴奋的同时,我的性格也有了极大的变化——变得更加骄傲、暴躁了。一有在比谁的作文写得好时,我就在他们比面前炫耀,若不顺心便“发挥”出我暴躁的脾气;和同学们聊天时也会炫耀我的“光辉”史……我就和同学们比了下去,最后到了一个朋友都没有了,我心里却想:不就是妒忌我作文写的好吗?我还不想和你们在一起呢!从此我骄傲成了瘾,暴躁成了性,一发不可收拾。直到有一天,我彻底改变了。那次测验,我原本以为只要一动笔,就能写出一篇文章,可是我错了,上午两节课,我居然才写出了一个题目几句话,结果可想而知,我不仅受到了老师的批评,还受到了父母的教育。其实,他们都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呀!记住一句话‘满招损,谦受益’千万不能骄傲啊!”我就不名其中的含义。

自从我校掀起了“诵读《国学经典诵读》”的活动,我也积极地参加活动并被《国学经典诵读》里的一桩桩,一件件动人的故事所陶醉感染。特别是冯异的谦逊把我给震撼住了。他被大家称为“大树将军”,他自幼好学,率领的军队有规矩,为人谦逊。特别是每次将军们围坐争功领赏时,只有他从不居功自傲,总是只身一人坐在大树下思考战斗的经验和教训,正是因为他与众不同的作风,才有了“大树将军”的美名。而刘秀发现他的行为习惯与作风之后,就更器重他了。我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许多道理,如:“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也。”“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道理不但使我学会了戒骄戒躁,而且还让我学会了要厚物载德,更要有一颗赤子之心。

这本书不仅使我从一个“游手好闲的小皇帝”,变成了一个勤劳的“忠仆”,还让我明白了中国的一句古语“百善孝为先”的含义:只有“孝”才能推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做一个让人尊敬的人。现在我已学会了为劳累了一天的爸妈端上一杯清香的茶,为奶奶端上一碗热腾腾的米饭,并且学会了做饭,洗衣等家务活,为父母减轻了一半的负担。

《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使我与骄傲绝交,与暴躁断绝,最后又让我走上了正直、谦虚、诚实与爱国的人生征途,大家都来从这本书里感悟真谛吧!

  “国学”,顾名思 义,中国之学,中华之学。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关于 国学经典 读后感 3000字的相关 文章 ,希望对你有帮助!!!

 国学经典读后感3000字篇一

“国学”,顾名思 义,中国之学,中华之学。有幸学过《国学经典》之后令人博雅情趣,开阔视野。读的是中华 文化 精品,领略的是人类文化精华,重温的是文化精髓,坚定的是中华复兴的信念。虽然里面节选的一些经典名著各篇的经典段落语句,但读过之后有一种想读原文原篇的欲望。

该书中《论语》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荀子》中的“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务焉。”等等,都是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经典语句。有的名著,在学生时代老师已讲解过,由于当时未认真理解记忆,许多知识已忘记得差不多了,但学习《国学经典》之后又让我重温了这些名著名篇,更让我去较深入了解了与之相关的内容。

通过查阅资料,我知道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 传统文化 与学术。其中的代表是先秦诸子,先秦诸子的思想及学说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它们形成了兵家思想、法家思想、墨家思想、儒家思想及道家思想等。这些思想从各个不同的方面论述如何治理国家。对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有很深远的影响,慢慢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以国学大师章太炎《国学讲演录》所分,则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

于是我找出《四书》认真阅读,了解到在南宋光宗绍熙元年,著名理学家朱熹将《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拿出来单独成书,和《论语》、《孟子》合为四书。《四书》不仅保存了儒家先哲的思想和智慧,也体现了早期儒学的轨迹,蕴含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儒学认识论和 方法 论的集中体现,在中国思想史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它的主旨是教人如何做人,告诉我们做人的尊严、人格的力量、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它是一部能集中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道德情感和价值观念的国学经典。可以说读《四书》,对我们回顾历史、 总结 过去、开拓未来无疑大有裨益。

其中,《大学》是一部重要的儒家经典,也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后期科举考试用书之一。书中提出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到善”阐释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冶国、平天下”等修身养性的八项途径。

而《中庸》是中国古代讨论 教育 理论的重要论著,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它主要阐述“中庸之道”,教育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理想人格,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内之道的君子,共创“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

《孔子》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它较为真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著名弟子的言行,体现了孔子关于“仁”、“礼”的核心内容。内容涉及如何做人、君子人格的塑造、学习、教育、务政、治国与安邦等多方面的内容。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它发展了孔子关于“仁”的思想,提出仁政主张和“民贵君轻”的民本主义思想,发挥了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和性善论的伦理观,记载了孟子游说诸侯及推行仁政的 事迹 ,对后世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四书》在《论语阳货第十七》有一段文字,原文为: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直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意思为:孔子说:“仲由!你听说过六种品德和六种弊病吗”子路回答:“没有。”孔子说:“来坐下!我告诉你。喜好仁德却不喜好学习,弊病是容易被人愚弄;喜好聪明却不喜好学习,弊病是容易放荡不羁;喜好信实却不喜好学习,弊病是拘于小信而贼害自己;喜好直率却不喜好学习,弊病是说话尖刻刺人;喜好勇敢而不喜好学习,弊病是捣乱闯祸;喜好刚强而不喜好学习,弊病是狂妄自大。”

这里所谈的六种品德和六种弊病,古 成语 称为“六言六蔽”。仁、智、信、直、勇、刚都是好品德,都是我们应该喜好好而加以修养的。但是,如果不通过学习而明白事理,把握其实质,便很容易偏执一隅,造成危害,从而由“六言”(六种美好的品德)变成“六蔽”。这种事例,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现实中都是很多的。就以春秋时期为例,宋国和楚国在弘这个地方开战,楚军正在渡河时,宋军中有将建议冲锋过去消灭楚军。可宋襄公为了表示“仁”,说是“不鼓不成列”,要等楚军完全渡过河列好阵以后才开战。结果宋军大败,宋襄公自己也因伤腿而送了命。这是“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的典型。此外如著名的“东郭先生与狼”的 寓言 故事 ,实际上也是说的“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的道理。东郭先生对狼讲仁慈,讲信用,结果反而害了自己。这些教训都是非常深刻的。推而广之,“六言六蔽”实际上就是反对教科文,反对本本主义,反对理论脱离实,而主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权达变,掌握精髓和实质。这是要我们特别加以注意的。

《大学》中又有一段文字,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谓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之本,此谓之至也。

古时候想要把彰明的天赋从个人推广到天下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整治好自己的家族;要整治好自己的家族,要先提高自身道德修养;要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先要端正自己的内心;要端正自己的内心,先要使自己意念真诚;要使自己意念真诚,先要招致自己的良知;要招致自己的良知,先要摒除物欲的蒙蔽而后才能政治自己的家族,整治自己的家族而后才能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自己的国家治理好才能天下太平。从天子到平民,都是要把修养自身道德作为根本。一个人自身的道德修养败坏,却要他整治家族、治理国家、使天下太平,那是从来也没有过的。这就叫做知根本,这就叫做良知到来。

在这段文字中提出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性,在《大学》中还有一段话阐明了这个关点,“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意为:所谓整治自己的家族在于修养自身品德,是因为人们对于自己所亲爱的人往往会偏爱,人们对于自己所厌恶的人往往会偏恶,人们对于自己所敬畏的人往往会偏敬,人们对于自己所同情的人往往会偏护,人们对于自己所轻视的人往往会偏轻。因此喜欢一个人而知道他的缺点,讨厌一个人而了解他的长处,这样的人天下少有。所以有句俗语这么说:“人们不知道自己孩子的缺点,就不知道自己禾苗的茁壮。”这就是说不修养自身品德,就不能够整治好家族。

文字虽然阐述的是修身齐家之义,但是更深刻提出了人必须克服感情偏私问题。在一个大家庭中,对于所有的家庭成员都能心存公正而一碗水端平,使长幼亲疏之间、姑嫂妯娌之间同心协力、和和睦睦,是很难办到。所以,要想整治好家庭,必须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无偏见,无好恶,待人公平、公正,一视同仁。由此可见,“克服感情上的偏私”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作为一名老师,这种品质显得尤为重要,每位老师应该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能因为谁的家庭富有、地位高低、孩子模样好坏等作为喜欢或讨厌他的标准,这样才不愧于“灵魂工程师”的称号。

从品读、学习《四书》中知道了做人的尊严、人格的力量、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感谢《国学经典》,因为有了它,让我的生活不再单调乏味,让我受到一次心灵上的洗礼,它真是一碗心灵鸡汤。

 国学经典读后感3000字篇二

涉及到国学的定义,季先生说,“国”,就是中国,“国学”,就是中国的学问。当听到中国的时候,不知道多少人心中还有一种油然而生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反正我是感到很沉重的压力和很肃然起敬的自豪感。呵呵,也许很矛盾吧。我们的身上肩负着弘扬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使命啊。“国学,一国固有之学问也。”“国学绝不是‘发思古之幽情’表面上它是研究过去的文化的,因此过去有一些学者使用‘国故’这样的一个词儿。但是,实际上,它既与过去有密切联系,又与现在甚至将来有密切联系。”

记得曾经在豆瓣的哲学小组看到过一篇很激进的文章,把科学说的一无是处,虽然对于弘扬中华文化的部分,我和作者有一样的想法,然而,说我们应该回到过去,科技一无是处,那在我看来恐怕也太偏激了。我认为,发展是必然的,引用季先生的话就是“顺乎人心,应乎潮流。”文化的发展是这样,恐怕一切的发展都是这样。我喜欢季先生说的科学是硬件,文化是软件的说法。算不算是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并举。我认为这样我们的民族才能真正的强大。也就是不仅要成为思想上的巨人,也要成为行动上的巨人,两者缺一不可。

季先生说,“只有东方文化才可以救人类。”对此我的看法是,其实我们之中的大部分人都不了解东方文化,我们都快把什么孔子老庄,什么易经佛教的,早就被我们遗忘到哪里去了。其实中国的文化真的很博大精深,很经得起推敲,真正了解中国文化,东方文化的人,是不会对这句话有太大反对的。

“清华大学陈寅恪教授曾经说过的,《白虎通》当中的‘三纲六纪’是中国文化的精华。”我们的文化还有一个提法,是我们的特点,就是“格、致、正、诚、修、齐、治、平”。意思就是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步骤。这段话我也非常喜欢,很值得细细推敲。   “礼义廉耻,国之思维”。“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季先生说,中国传统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最精华的内容,它在世界人类文明遗产中的特殊性非常之明显。世界上任何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道德规范,可是内容这么全面、年代这么久远、涉及面这么广泛的道德规范,在全世界看来,中国是唯一的。

季先生说,他把文化分为两类:狭义的文化和广义的文化。狭义指的是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政治、经济、伦理、道德等等。广义的指的是包括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所创造的一切东西。周一良先生曾把文化分为三个层次:狭义的、广义的、深义的。他认为日本深义的文化的特质是“苦涩”、“闲寂”。具体变现是在简单、质朴、纤细、含蓄、古雅、隐而不发、不事雕琢等。陈寅恪先生在《王观堂先生挽词·序》中写道,“吾中国文化之定义,具于《白虎通》三纲六纪之说,其意义为抽象理解最高之境,犹希腊柏拉图所谓idea者。” 季先生把中国文化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认识、理解、欣赏等等,这属于知的范畴;一部分是纲纪伦常、社会道德等等,这属于行的范畴。这两部分合起来,形成了中国文化。

这里季先生谈到了佛教,佛教最根本的教义,如无常、无我、苦、以及十二因缘等等,都属于知的方面。八正道、四圣谛等,则介于知行之间,其中既有知的因素,也有行的成分。与知密切联系的行,比如修行、膜拜,以及涅槃、跳出轮回,则完全没有伦理的色彩。传到中国后,它那种无父无君的主张,与中国的“三纲六纪”等等,完全是对立的东西。在于中国文化的剧烈冲击下,佛教如果不能适应现实情况,必然不能在中国立定脚跟,于是佛教只能做出某一些伪装,以求得生存。

梁漱溟先生说:中国人把文化的重点放在人伦关系上,解决人与人之间怎样相处。

冯友兰先生说:-的文化重的是天,讲的是“天学”;佛教讲的大部分是人死后的事,如地狱、轮回等,这是“鬼学”,讲的是鬼;中国文化讲的是“人学”,注重的是人。

庞朴先生说:加入说希腊人注意人与物的关系,中东地区则注意人与神的关系,而中国是注意人与人的关系,我们的文化的特点是更多的考虑社会问题,非常重视现实的人生。

“子不语怪、力、乱、神。”

“未知生,焉知死。”

评价中国文化,探讨向西方文化学习这样的大问题,正如我在上面已经讲过的那样,必须把眼光放远,必须把全人类的历史发展放在眼中,更必须特别重视人类文化交流的历史。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公允和客观。我是主张人类文化产生多元论的。

人类自从有历史以来,总共形成了四个文化圈:古希腊、罗马一直到近代欧美的文化圈、从古希伯来起一直到伊斯兰国家的闪族文化圈、印度文化圈和中国文化圈。

文化交流促进了人类文化的发展,推动了社会前进。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指出文明的河流不止西方这一条。他在其著作《历史研究》的结尾处,写道:当作者进行他的广泛研究时发现他所搜集到的各种文明大多数显然已经是死亡了的时候,他不得不作出这样的结论:死亡确是每个文明所面对的一种可能性,作者本身的文明也不例外。  季先生说,中国文化,在西方人士眼中,并不是只有一种看法,只有一种评价。撇开唐汉盛世不论,只谈十六七世纪以后的情况,也是剖有启发的。在这一段时间,在中国是从明末到清初,在欧洲约略相当于所谓的“启蒙时期”。在这期间,中国一方面开始向西方学习;另一方面,中国的文化也大量西传。中国经籍西传,不但影响了欧洲哲学,而且也影响了欧洲政治。

“(中国传奇)并不像人们所猜想的那样奇怪。中国人在思想、行为、感情方面几乎和我们一样,使我们很快就感动他们是我们的同类人,只是在他们那里一切都比我们这里更明朗,更纯洁,也更合乎道德。在他们那里,一切都是可以理解的,平易近人的,没有强烈的情欲和飞腾动荡的诗兴……他们还有一个特点,人和大自然是生活在一起的。你经常听到金鱼在池子里跳跃,鸟儿在枝头歌唱不停,白天总是阳光灿烂,夜晚也总是月白风清。月亮是经常谈到的,只是月亮不改变自然风景,它和太阳一样明亮。……还有许多 典故 都涉及道德和礼仪。正是这种在一切方面保持严格的节制,使得中国维持到几千年之久,而且还会长存下去。”

-- -- 歌德《歌德谈话录》

这是歌德晚年说的话,他死于1832年。我认为政治和文化真的有很大关系。他死后没多少年,欧洲对中国的调子就逐渐改变了。鸦片战争使中国这只纸老虎的一切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西方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

国学经典读后感3000字相关文章:

1 国学经典观后感2000字

2 论语读后感3000字3篇

3 论语读后感3000字左右文章

4 国学读书心得体会1000字3篇

5 国学经典读书心得体会800字3篇

当然可以。学习国学或任何其他学科或技能并不会影响一个人是否能够谈恋爱。恋爱是人生中的一种自由选择,不应受到学习或职业的限制。学国学的女人同样可以拥有恋爱的权利和幸福的生活。学习国学有助于提高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和人生阅历,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和体验生活中的各种情感和思考。同时,学习国学也有助于培养一个人的品格和修养,为恋爱和婚姻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需要注意的是,学习国学或其他学科并不是一个人的全部,也不应成为限制个人发展和自由选择的桎梏。在追求恋爱和婚姻生活的同时,也应保持开放的心态和多元的兴趣爱好,积极探索生活中的各种可能性和可能带来的乐趣。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国学经典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国学经典读后感1

 在这个炎热的夏天,我们迎来了暑假,在这炎热而又充满笑声的暑假中我看了《感动一生书系》,这个书系中给我感触较深的是《感动中国学生的100个品德故事》。

 在这本书中给我感触较深的是一个名字叫《高等教育》的故事,这个故事是说一个人把所有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才能做成功。故事的主人公是伟和他的哥哥。勤劳和朴实本是人最基本的美德,而现实却有许多人投机取巧,为了做成功某件事到处找关系,花钱。已经把基本的美德给扔掉了,正如故事中一样,伟坚持了自己的美德,而伟的哥哥就是那种投机取巧的人。

 “勤劳和朴实本是人最基本的美德”的下一句是“而节俭则是积累财富的基本方式”。有些人的确很富有,但就因为他们富有,才不会关注小事,比如请别人在饭店里吃饭,吃剩下的菜就不管了,如果在这样下去,在富有的人也会贫穷。

 我不管有多少人已经丢掉美德,有多少人扔掉了节俭,我只是想让丢掉美德,扔掉节俭的人把美德捡起,把节俭拿回。

国学经典读后感2

 这几天,村团支部给我布置了一个任务,叫我写一点关于学习国学方面的内容,遂想起年前买有《国学经典》一书,时常也随手翻看,这不正好切合“国学”主题吗?故草草写就几句读后感吧。此书中有比较好的名言,多背多思,能让这些名言永远做我们的生活导航。通过多读、多背,也渐渐的了解了这些名言的意思。

 就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这一句吧,就可以以字面上的意思来解释这句名言。人生自古谁无死就是人生自古以来谁都要死亡,留取丹心就是留下一片赤诚丹心,照汗青就是要为光照史册留下最精彩的一页。连起来就是人生自古以来谁都要死亡,要为光照史册留下一片赤诚丹心。这句话告诉我们,人没有一个能长命百岁长生不老,所以活着要做一个能牺牲,有意气的人。我们的一生都要向文天祥那样的爱国。

 还有一些能琅琅上口而又意味深长的名言警句。比如“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张百岁”、“志小则易足,易则无由进”……一些能启迪人心灵的谚语、名言都能让人滥记于心。这才是读诗、读词的最高境界—读名言。其实《国学经典》里面每一页名言上都有详细的注解,再此我也希望大家多读、多思。

国学经典读后感3

 阅读《国学经典》,在扩大我们的阅读量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行为,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

 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

 总而言之,在古文经典中,古圣先贤把思想、理念、精神中的精髓传承给我们,我们颂读《经典》,能够聆听到圣贤的教诲,对我们是莫大的幸事。学贵力行,圣贤文化的学习,贵在把它落实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去,才能从中得到真实的利益。诵读《国学经典》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和行为。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一路向前,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诵读《国学经典》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文化共有的精神家园以民族精神修炼人格借圣贤思想启蒙智慧用文化经典涵养生命。有圣贤藏于心笃于行德必向善学必精进功自然成。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我会坚持不断地阅读《国学经典》,遵循古圣先贤的教诲,把圣人的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国学经典读后感4

 我对《论语》及其作者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现实生活中,也慢慢知道我们的很多风俗习惯、礼貌用语原来都来自于《论语》,《论语》在2500多年后仍能拥有如此深的影响,而且在世界很多地方也广为流传。

 《论语》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一句话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的确,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它教人学习要动脑子,不要一味地去搞题海战术,要学会思考和总结。只有在努力的基础上,学会思考,自己的学习成绩才能更上一层楼。如果仅仅思考而不学习,那就像种庄稼想不劳而获一样。

 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提醒着自己,工作也要讲究方法,不要一股劲走到头,才发现是个死胡同,要经常反思自己的工作,从反思中提高自己。而且时刻提醒着自己,只有亲身付出,才有可能有回报,不要有等着天上掉馅饼的想法。只要有可行的想法,自己就要去尝试,去付诸行动。《论语》不仅教会了我学会工作,还教会了我做人。所以,我坚信,只要大家能够理解《论语》的真谛,你的人生一定不会遗憾。

国学经典读后感5

 最近,我正在看一本书,书名叫《国学经典》,让我知道了深刻的道理

 第一篇叫《君子寓于利,小人寓于利》让我知道了:君子追求的是正义和友谊;而小人贪图钱财,为的是利益、而且是自私自利的人我知道我做不了君子,但我可以学习君子的好习惯,追求君子身上的正义感

 第二篇叫《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意思是,君子怀着一种美德,一种光明正大的精神:而小人图钱财,图的是利益:君子心中有王法,而小人心中不但没有反而很不道德,拿人钱财,替人消灾我知道了人要光明磊落、正义的人,如果你去做那种偷鸡摸狗的事情,就等于你不该来到这世界上,你说是不?

 还有一篇叫《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与君子交谈的时候很小声,生怕打扰了他人,而小人交谈时,目中无人,很大声的交谈我觉得君子很有礼貌、讲文明,而且很光明磊落、正义,我想小人说:“我知道你们有身不由己的苦衷,但你们知道一句话吗?那就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这本书,我还没有看完,我已经领悟到一半的道理了,还有一些道理等着我去学习,对了,书还没有看完,不跟你说了,我去看书了!

国学经典读后感6

 我读了《一个中国学生的声音》,感到非常愤怒。

 《一个中国学生的声音》是一个爱国的学生经历的一件事。主人公和其他的一些同学去美国留学,有一天,他的同学被美国学生打了。他找来校长评理。其他同学怕惹了美国,有的说自己刚刚路过,有的偷偷溜走,也有的甚至说自已是日本人!主人公被校长严厉的批评。当我读到有人说自己是日本人时,我想他怎么能说出口!他怎么能这样!他身上流着不改的中国人的血,长着黑眼睛,黄皮肤,不改的容颜!他应当为生在物资丰富、辽原广阔的中国而骄傲,却为那个小不点、资源溃乏,处在太平洋火山环带、地震带的日本而自豪?!

 当我读到那名爱国的留美中学生所写的振兴中华的誓言时,我被他所感动了:他的誓言富有情感,也充满坚定,抱有远大理想,为中华之繁盛学习进步!

 说到报效祖国,其实, 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拾一片废纸,为了祖国母亲的清洁;节约一度电,为祖国保存体力;种植一棵树,让祖国母亲更美丽……

国学经典读后感7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他教过的学生不下三千,人们把他和学生上课时的交流记载了下来,这就是《论语》。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讲的是学习的方法,它让我们在学习后再温习一遍,好好温习了旧知识后,就会有新的发现,新的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我想起每到课间或回家后,我都会复习一下当天的内容,每次复习后,就会比以前有更深的理解,更深的体会,可总觉得还是有一些没想到,所以以后我要常常复习,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要把自己讨厌的东西给别人,不要让别人来做自己所讨厌的事。我想起有一次妈妈在我的碗里舀了很多红苕,我不想吃,就赶给了爸爸,读了这一句话后,我在也没有偷偷地把红苕赶给爸爸了。我觉得我们应该学习鲁迅先生,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严于利己,宽以待人。如果人人都能学习鲁迅先生,这世界该多么的美好,多么的和谐啊!

 通过学习《论语》,使我明白了:学习要讲究方法;遇到困难,就得去克服它;还懂得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道理。

国学经典读后感8

 这两天我读了《国学经典与中华文化》里面讲了许多中国古代著名故事和文化,还有许多古诗文……

 读了这本书,让我知道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但有大部分的古诗文我还是不明白其中的奥妙之处,也无法理解古人的智慧、古诗中的道理。读了这本书,让我深刻的体会到了知识的重要性,我真佩服古人,因为他们知书达理、知识渊博、想象丰富、胸有大志,我相信有5000年历史文化的中国,是亚洲文化的象征,是世界文化的瑰宝,是我们超越其他国家的上方宝剑也是我们华夏儿女的骄傲。

 读了这本书后,我要更正骄傲自大的恶习,以前我认为读了几年书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了,可是当我看这本书时,就像让我看天书一样,妈妈知道后就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你不应该骄傲自大”。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要好好学习,才能了解古人的智慧并把它们传承下去!

国学经典读后感9

 最近,期末考试考完了,老师发了一本叫《依法治国学法守法》的一本书,回到家后,我便开始读了起来,本来我想:应该我不大懂,可是开始读的时候,里面的图画、文字和一些故事和事故吸引了我。

 伴着我们现在的社会不断发展,一些不好、不健康的东西进入了我们美丽的校园里面,让我们小学生们变坏实在是太容易了,现在,有的同学和其他同学打架、骂人、说脏话,甚至有些同学还会偷东西,让还是小小年纪的我们,染上了很多的恶习。如果不及时被发现然后改正的话,那将来长大了,走上社会会有什么不堪设想的后果呢?我想,肯定很严重!所以我们小学生现在要学法,要做一个明白学法、守法、懂法的合格的少先队员,减少甚至避免违法、犯罪的现象发生在我们的社会上!

 我们不论小孩还是大人,都应该踏踏实实地走好我们人生的每一步,自爱自重,学会保护自我!

国学经典读后感10

 孔子是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大教育学家,他教过的学员下不来三千,大家把和我学生学习时的沟通交流记述了出来,这就是《论语》。

 温和知新,可以当老师。这话讲的是学习的方式 ,它使我们在学习后再温习一遍,好好地温习了旧专业知识后,就会有新的发觉,新的体会,就可以当教师了。我想到每到课间活动或回家了后,我都是复习一下当日的内容,每一次复习后,就会比之前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更加深入的体会,可总感觉还是有一些想不到,因此之后我想经常复习,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闻过则喜,勿施于人。这话告知大家不必把自己反感的物品给他人,不必让他人来做好自己所反感的事。我想到有一次母亲在我的碗里舀了许多红苕,我不愿意吃,就赶给了父亲,读过这一句话后,我还在都没有悄悄地把红苕赶给爸爸了。我认为大家应当学习鲁迅,给自己想的少,为他人想的多,严于自私自利,真诚待人。假如每个人都能学习鲁迅,这个世界该多么的的幸福,多么的的和睦啊!

 根据学习《论语》,使我懂得了:学习要注重方式 ;碰到困难,就得去摆脱它;还明白了闻过则喜,勿施于人。等大道理。

国学经典读后感11

 《论语》、《弟子规》、《三字经》、《老子》、《庄子》、《孟子》这些精彩独到的中华国学,承载着厚重精深的传统文化。不但在中华大地生根开花,在世界好多国家都受到高水准礼遇。

 有幸拜读了南怀瑾先生的《南怀瑾的24堂国学课》,在聆听大师的国学心得后感慨颇多。仅对第二课“欲立事,先立志”浅谈拙见。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做事要先树立目标,不要过多在意其他因素的干扰,因为燕雀安知鸿鹄之志,鲲鹏奈非池中物。要勇于挣脱束缚、限制,在追求理想的路上不为艰险。只要心中拥有热切的渴望,美梦就会历经磨难终会实现;只要拥有超人志向,人生才能得以突破精进。所以,不论一个人的梦想在别人眼里是多么可笑。如果是自己认准的事情,就应该为了梦想的实现而不懈的努力,就像战国商人吕不韦、汉高祖刘邦、好莱坞影星后任美国加州州长的阿诺、施瓦辛格。人生要有大志向,生命才能有大成就。但是为了让自己能够在人生的经营中避免风险,我们还要努力增加自己的修养才行。正想南怀瑾先生说的那样:“规划人生,需要远大的志向;成就人生,需要学会隐忍;走好人生,则要懂得放下。”

国学经典读后感12

 国学《三字经》中含有古代人民的智慧,让后人读后感悟如何做人的道理。

 《三字经》中有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一生下来的时候本性都是好的,只是由于后天的成长过程中,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不一样,性情也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三字经》中还有这样的诗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意思很清楚,一块玉石不经雕琢是不能成为一件玉器只是一块玉石。人不学习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合适什么是不合适。而“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意思是说:孩子小时应特别注重三个方面的学习:亲近良师、亲近益友,要学习礼貌懂规矩。

 通过学习这些诗句,给我们讲了怎样做人的道理,教育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养成优良的品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长大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才能把祖国建设的更加富强。

国学经典读后感13

 这个暑假,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同享读书乐,经常诵读国学经典《弟子规》,以圣贤之道指导我们的学习和生活。

 妈妈常说,我们要努力做一个先有德、再有才的人,学习《弟子规》是奠定德行的根基。

 “德有伤,贻亲羞”,孝敬父母就不应该做令父母蒙羞的事情,所以我要牢记: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凡出言,信为先”,不管大人还是小孩,说话做事都要讲诚信,做一个人人信赖与喜爱的人。

 “过能改,归于无”,人无完人,发现自己有过失错误,一定要下决心及时改正过来,不断完善自己。

 “朝起早,夜眠迟”,作为一名学生,要从小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以饱满的精神努力学习。

 “有余力,则学文”,品德要力行,文化知识也必须要学,要认真学,才能在德智方面不断提升。

 熟读《弟子规》,让圣人的教诲贯穿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当中,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一名德才兼备的好学生。

国学经典读后感14

 读了《孔子学琴》后让我明白了孔子做任何事情都非常用心、坚持,而且特别严格要求自己,而我学任何东西都不用心、半途而废。

 文章中有几处让我非常感动,如:孔子学琴一连三天,足不出户,手不离琴,师傅备下的酒菜他都顾不上吃,只是匆匆的吞了几口,便又开始学琴了。看了这句话我感到很惭愧,因为我平时练琴时,很不专心,屁股动来动去,人坐着练琴,可心不知飘到那里。

 还有一个地方我也很感动,就是老师要求给孔子教新课,可孔子却说自己只会弹弹而已,拍子还不准,不能学新曲子,又过了几天,老师表扬他拍子很准,可以学新曲子了,可孔子说没有把握曲子的思想感情,还得练几天。我看了更难过了,因为我平时做事情老时没学好就说学好了,弹琴明明过不出的,我说过得出,一点都不严格要求自己,所以最后没把琴学好,还半途而废呢!

 读了《孔子学琴》后让我深深地明白了,做任何事情都要用心、坚持、严格要求自己,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

国学经典读后感15

 借人物,及时还,人借物,有物悭。这句话是中华民族的国学经典。它的意思是:借别人的东西,一定要及时还给别人,这样别人才会再借给你东西。

 明朝的宋濂就是这样的。宋濂从小就喜欢读书,家里很穷,买不起书。他就问别人借,很多富人都不愿把书借给别人。有一年冬天,宋濂借到了一个富人家的书,约好十天内归还。他一到家就开始抄,可天气寒冷,手指都伸不开,墨汁也快结冰了,宋濂还是埋头抄写,终于在第十天晚上抄完了,外面下着大雪,他一头扎进风雪中去还书,富人感动了,同意宋濂随时借他家的书。

 读完这个故事,我也被宋濂的精神感动了,要完整的抄一本书,对我来说简直太难了,想想自己,老师每天留的作业有时都写不好。还有宋濂诚实守信的品质也深深地感动了我。以后,我一定向宋濂学习,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3200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