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是明代举朝闻名的才子,唐伯虎的一生可谓郁郁不得志,那么唐伯虎的一生到底是怎样的下面是我为你搜集唐伯虎的一生具体是怎样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唐伯虎的一生具体是怎样的
唐伯虎名寅,字伯虎,后字子畏,号六如,出生于公元1470年(明成化六年)苏州的一个普通市民之家,其父靠做小生意谋家,所以最多是个小康,既然没有深厚的家底,那光宗耀祖,封妻荫子就只能靠自己挣了。好在他少年就很聪明,过目成诵再加上苦学不啜,善为丹青,为全家带来了美好的期望。19岁时,他结婚了,夫妻感情甚笃,生活宁静而幸福,。
命运弄人自25岁始,那一年他的父母、妻妹相继去世,如此大的打击,想必也就只有20多岁的人能够承受。自此,他笃信佛理,深感生死之无常。
28岁那年,他乡试高中解元,从而名震江南,开始了短暂的春风得意期。进京赶考时,他结识了徐经(大财子),并成为莫逆。这一路上及进京后,双才(财)各施本色,即有在文人汇集时的美文佳句、惊艳绝词,又有在闹市驰骋的恣意傲然、富贵夺人,当时的他,真是风光无限,意气风发,有其书信为佐:《上吴天官书》(若肆目五山,总辔辽野,横披六合,纵横八极。无事悼情,慷慨然诺。壮气云蒸,列志风合。戮长猊,令赤海。断修蛇,使丹岳。功成事遂,身毙名立。斯亦人士之一快,而寅之素斯也!)。然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人必非之,如此锋芒毕露,招徕他人的反感与嫉恨是再正常不过了。怪也怪咱徐大财子,实在是太有财了,居然重金买通了当时的主考程敏政的家人,弄到了考题,试卷虽做的上等,但不久既东窗事发,由于唐伯虎此前与老徐的亲密及招摇, 自然 也连带其中,一起锒铛入狱。案子一审便是一年有余,最后,徐大财子终于凭着殷实的家当免死,可以回家继续做富翁,而本无任何干系的唐解元在受尽拷打之后,却被割除“士”籍,发配浙江为吏,这对当时的读书人可是一种侮辱,而非现在当不了官,却也能混个 公务员 的概念,唐寅断然拒绝这一工作安排,且挥笔疾书:岁月不久,人命飞霜,何能自戮尘中,屈身低眉,以窃衣食。天生的傲气与文人风骨跃然纸上,此时的傲与前时的傲已有不同,但都出自天然,纯洁而非矫作。但,可叹,唐伯虎自此与做官无缘,终其一生,也无法释怀。
31岁的他,出狱后,天若两重,既无面目返乡,就出去游历山水,一年后,银子用光,虽有近乡情更怯之感,也终得落叶归根。到得家后,他性情大变,开始了卖文卖画、狭妓聚饮、无所不为的落拓生涯,既后人所描述的风流倜傥、幸福又“性福”的“美妙”生活。此时他心中苦闷,凄然难诉,恨命怨己之时,做《百忍歌》(百忍歌,百忍歌,人生不忍将奈何我今与汝歌百忍,汝当拍手笑呵呵!朝也忍,暮也忍。耻也忍,辱也忍。苦也忍,痛也忍。饥也忍,寒也忍。斯也忍,怒也忍。是也忍,非也忍。方寸之间当自省。。。。。。心花散,性地稳,得到此时梦初醒。君不见如来割身痛也忍,孔子绝粮饥也忍,韩信胯下辱也忍,闵子单衣寒也忍,师德唾面羞也忍,不疑诬金欺也忍,张公九世百般忍。好也忍,歹也忍,都向心头自思忖。囫囵吞却粟棘蓬,凭时方识真根本!)。虽是苦闷之作,但也无偏狭之意。另一首(富贵荣华莫强求,强求不成反成羞。有伸脚处且伸脚,得缩头时且缩头。地宅方圆人不在,儿孙长大我难留。黄天老早安排定,不用成忧不用愁。),更是化愁为安,有这种认识或自我安慰,在当时却也不啻为最好的解药,并没有被命运迫成了畸形。
36岁时,唐寅续娶沈氏(名沈九娘,后世无聊人附会成九个美娇娘),建桃花坞。当时处于明朝中期 资本主义 萌芽状态,城市已繁华到文人无需凭致仕或自耕而活,卖文卖画也能小康。江南本就是纷繁富贵之地、欲望之都,唐寅诗酒、丹青俱绝,才名广播,大受官绅、小资们的追捧,此时的他已走出低谷,医好了自己的不遇之忧,按照马斯洛的定义,生存、安全、爱都解决了,他自然就凭添了白驹过兮的感慨,开始了或诗或酒、狭妓滥饮、及时行乐的放荡生活(人生不向花前醉,花笑人生也是呆)。期间,在他38岁壮年之时,写下了最为著名的《桃花庵》(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间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前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若将宝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驶我得闲。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是啊,良辰美景耐何天,新词一曲酒一杯,浓情过后情转薄,心火也渐熄。不惑之年的唐寅又开始沉醉于佛理禅思,有了(“事事灯前戏,人生水上泡”和“世人多被鸡催起,自不由生为利名”)的感叹。而这些并非落拓文人的虚言假意,从他在怀才不遇时没有被猪油蒙了心,便可以看出那些都是是真的心清性明的体现。当时的江南黄族有个宁王叫朱宸濠,其十分倾慕唐寅的才名,更想借而为己用,唐寅看其非正派人士,故不受利驱,在与宁王宴饮时,装疯卖傻,东倒西歪,连下体都露出来,才没有被收编,果然,没过多久,宁王造反,继而被灭,唐寅有幸躲过了这当头一刀。
不过,天若有情天亦老,好景不长,年过40的唐寅偏偏又遇到了正德这个忒荒唐的皇帝,这个皇帝到江南寻花问柳之际,大肆铺张浪费,加上坏人刘瑾的推波助澜,竟弄得这鱼米之香、富冠 天下 之地是府库空虚、民无积钱,大大影响了正在发展的第三产业,官绅、市民再无余钱去附庸风雅,靠卖文卖画的唐寅自然是生意潦倒、衣食堪忧,一困竟是十年。在这期间,再也看不见他的满纸云霞、达意飘洒,取而代之的则是悲老大、病酒生、囊没钱的贫士之称,这在他的诗中处处可见,(十朝风雨苦错迷,八口妻孥并告饥;信是老天真戏我,无人来买扇头诗。书画诗文总不工,偶然生计寓其中;肯嫌斗粟囊钱少,也济先生一日穷。抱膝腾腾一卷书,衣无重褚食无鱼),如此的困窘与无奈,哎!毕竟,唐寅也是食人间烟火的肉身,而在那个年代里,在现实的世界中,屁股指挥脑袋是再也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人的首要欲望无非是生存,而生存的首要条件无非是柴、米、油、盐,连酱、醋、茶都算不上。
在最黑暗时候的闪光是最耀眼的,也是最辉煌的。已到知命之年的唐寅,在经历的大半辈子的风霜雪雨、苦爱情仇后,并没有被这残酷的现实所打倒,愤懑没有灭了心智,痛苦没有伤了根本,世道仍艰难,但心胸却风回路转、日趋开阔,变的旷达而闲适。(《寻花》偶随流水到花间,变觉心情似惜年。春色自来皆梦里,人生何必尽尊前)又(《感怀》不结金丹不坐禅,饥来吃饭倦来眠。生涯画笔兼诗笔,踪迹花边与柳边。)胸中无数才华,平生万般磨难,最终皆为这怡然自得的旷达所融化,再也没有了意气风发的锐利,没有了悲天怨命的愤懑,更没有了及时行乐的放浪,留下的竟是清新淡雅,适意自然。多少人为争夺而抛弃了善良,多少人为不平而改变了初衷,多少人为现实而忘记了理想,多少人为名利而放逐了自我,而唐寅没有这样做。在史实中的他不是风流倜傥,才子佳人,美伦美涣,但却坚忍不拔、傲骨天成、旷达潇洒,这更令我辈感慨叹服。命运这指刻笔把一些人刻的奇形怪状,也把一些人刻的俊秀挺拔。
唐伯虎经典的诗词
唐伯虎是当时名扬四海的诗画家,才华横溢,传世的诗作有很多,风格自成一体,主要是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素材而创作,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感受。
唐伯虎的诗主要分为两个阶段,这跟他的经历有关,早期的诗有六朝时期的风格,行文中规中矩,表达的内容也几乎是美好的。科考作弊案后,唐伯虎的诗用词相对随意,不会字字斟酌,主要讲述自己当时的生活处境,情真意切,表达流畅,作品手到擒来。
唐伯虎的诗词有《上吴天官书》、《贫士吟》、《落花诗》、《绮疏遗恨》系列、《无题》系列、《短歌行》等,比较经典的有《桃花庵歌》、《一年歌》、《花下酌酒歌》、《夜读》、《流水诗》、《绝笔诗》等等。
《夜读》是唐伯虎的一篇言志的诗词,夜里一直都在思考自己的前途,担心时间太快,自己等不及登上高处的那一天;然后用老虎死了还能再次跳起的比喻,表达自己要重新振作,在生前做出成就来。
《花下酌酒歌》是唐伯虎看懂人生的诗,年轻不怕失去什么,到老了深知人生的道理后已经来不及了,时间已经过去,路还是要接着走,再去深究也只能平添烦恼,只能发出无奈的感慨。
唐伯虎的桃花诗
唐伯虎的桃花诗是指他最为有名的《桃花庵歌》,从中可以看出他对桃花情有独钟。晚年的唐伯虎自称桃花庵主,居住在桃花坞中,这是他用卖画赚来的钱建造的,环境好,清静自然,有利于他的创作。
唐伯虎的桃花诗从写作技巧上看,基本上采用对偶句的形式,诗文比较公正,易于 朗诵 ,富有很强的感染力。整首诗值得提的是,开头几句用了顶针的形式,交代了环境,并自然地引出后面的部分。
从内容上看,唐伯虎把自己比作桃花仙人,随后描绘了两种人的生活情景,首先是自己种桃为生、喝酒作乐的场景,然后通过“车马”、“鞠躬”等词简单介绍了富贵之人的生活,两种场景进行对比,表达了自己的志趣,不远为了权贵低头哈腰,还是在花酒间过他惬意的生活。另外,唐伯虎后面几句表达了作为一个隐士的自得,讽刺那些王侯将相和达官贵族身前风光死后的凄凉,同时也警示世人。
整首诗符合唐伯虎本人的气质,用词浅显易懂,没有什么华丽的词汇,也没有引用 典故 ,读起来顺畅,前几句颇有民歌的味道,描绘了自己真实的生活场景,并通过与权贵的对比,表达愤世嫉俗的情怀。
唐伯虎是一个很特别的诗人,他的作品很少有哪些过分修饰的 句子 ,多采用 俚语 ,让诗文不仅仅是文人的专属,普通的人也能看懂。唐伯虎最经典的诗词就是《桃花庵歌》,包括了自述处境、自我消遣、警告世人这几个方面,展现了其卓越的才华,耐人寻味。
1 历史上唐伯虎的一生
2 唐伯虎的一生是怎样
3 唐伯虎是宋朝还是明朝
4 历史上真实的唐伯虎:不曾风流
5 唐伯虎被断送的光辉岁月
提到唐伯虎,就想到"唐伯虎点秋香"。
这个段子最早出自明朝王同轨的《耳谈》,后面又被明朝大作家冯梦龙写成《唐解元一笑姻缘》。到了现代,周星驰的**《唐伯虎点秋香》更是将其发扬光大,达到家喻户晓的程度。
以至唐伯虎在我们印象中,就是"风流才子"、"放荡不羁"的形象,特别是坐拥"九个老婆",更是羡煞旁人,妥妥的人生赢家。
其实唐伯虎一生崎岖坎坷,备尝人间冷暖,更没有那么多风流韵事,有的只是逃避痛苦的 "醉酒佯狂"。
至于"唐伯虎点秋香"更是一桩"风流冤案":
1、 明代确有为追婢女而卖身为奴的事,不过主角是当时一位同样出自苏州的才子陈元超;
2、 秋香确有其人,是明成化年间南京名妓,本名林奴儿,可是要比唐伯虎大近20岁,唯一与唐伯虎有关联的是,他们都曾跟吴门画派创始人沈周学过画。
3、 华太师也有其人,不过老家无锡的华太师,要比唐伯虎小27岁。
4、 江南四大才子是真的,当时就名满天下;其中唐伯虎的经历又特别具有传奇性,可能因为如此,被时人编排了很多段子,这就是所谓名人效应吧。
5、唐伯虎也没有九个老婆,唐伯虎一生只娶过3个老婆:
第1个老婆:徐氏
唐伯虎出生小康之家,父亲是个酒楼老板。
且自幼聪颖过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16岁就以苏州府第一名的成绩中了秀才。
不仅如此,家人还给说了一门好亲事,
19岁的唐伯虎,迎娶了官宦人家出身的大**徐氏。
虽说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可徐氏也称的上知书达理,贤良淑德。
婚后两人夫妻和睦,后面还生了一个儿子。
家境殷实、才名远扬,妻子贤惠,后继有人。
少年时期的唐伯虎,可谓春风得意,前程远大。
可惜,这么一个几近完美的人生开局,就连老天也嫉妒。
到了唐伯虎24岁的时候,变故接踵而至,从此唐伯虎的一生彻底改变。
先是他父亲去世,家里失去了经济支柱,家境开始衰落。
而接下来一、两年内,他的母亲因为悲伤过度也追随父亲而去,后来妹妹又在夫家去世;
妻子徐氏刚生完孩子便撒手人寰,而可怜的婴儿在出生三天后,也夭折了……
如此巨大的打击,换了谁也受不了。
25岁的唐伯虎,已经白发丛生,还因此写了首诗:《白发》清朝揽明镜,元首有华丝。怆然百感兴,雨泣忽成悲。忧思固逾度,荣卫岂及衰?夭寿不疑天,功名须壮时。凉风中夜发,皓月经天驰。君子重言行,努力以自私。
在如此情境下,唐伯虎在死党祝枝山鼓励规劝下,强打起精神,潜心备考几年后的乡试。但唐伯虎自此性情大变,学习之余,经常流连青楼妓馆,彻夜痛饮,惟其如此,才能稍微缓解心中的痛苦吧。
第2个老婆:何氏
27岁的唐伯虎,娶了第2个老婆何氏。
随后在次年的弘治十一年金陵乡试中,一举得中头名解元,名动天下。何氏喜出望外,谁知好景不长,第二年,进京参加会试的唐伯虎,因被无辜牵连徐经科场舞弊案,不幸琅铛入狱。后经多方营救,终于以"罢黜为吏"得出生天。
可同样出自官宦家庭的何氏,之前嫁给唐伯虎,主要看中唐伯虎是支潜力股,
经过此番变故,何氏料定唐伯虎此后已经前途尽毁,前程无亮了。在唐伯虎被下狱的时候,早已收拾好细软,回娘家去了。出狱返家的唐伯虎,看着空无一人的"家",自嘲一笑,写下一纸休书,从而二人分道扬镳,再无瓜葛。
第3个老婆:沈九娘
孑然一身、又耻于为吏的唐伯虎,没了功名前程、也没有了家,或许那个真正的家早就没了的唐伯虎,从此越发放浪形骸,整日混迹秦楼楚馆,以卖画为生。从单纯发泄痛苦,已经妥妥变成一位真正的"愤世嫉俗的中青年"。
也就在这段时期,他在青楼中遇见了一生的真爱,苏州官妓沈九娘。这并不是如"唐伯虎点秋香"那般潇洒的才子佳人的故事。
两个人年轻时曾经相识,十几年过去了,沈九娘已经年老色衰,而唐伯虎更是潦倒落魄。与其说是"风流韵事",不如说是两个人"抱团取暖"罢了。犹如江州司马之遇天涯歌女,所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
沈九娘年轻时候就是唐伯虎的粉丝,所以她很珍惜与唐伯虎再度相逢的缘分。
为了使唐伯虎有个良好的作画环境,每次唐伯虎来之前,她都会把房间收拾得整整齐齐。而唐伯虎每次作画时,沈九娘总是给他洗砚,调色,铺纸,无微不至。唐伯虎有了这么一个"红袖添香"的精神伴侣,灵感迸发,画作更见精到,达到一个创作高峰。
唐伯虎最为人称道的美人画,大都是从沈九娘身上体会到的风姿神采。
天长日久,两人从同病相怜、到志趣相投,最终萌生了爱情,并结为夫妇。
两人从此定居苏州桃花坞,过上了夫唱妇随的幸福生活。
过了两年,沈九娘还为唐伯虎生了个女儿,也是唐伯虎唯一的后代,取名桃笙。
可上天还没有饶过唐伯虎,命运的乌云,从他24岁的时候,就一直笼罩着他,并不曾远去。
公元1510年,正德五年,苏州水灾。
比什么金融海啸还恐怖,大家都在操心粮食,也不买唐伯虎的画了。
唐伯虎的卖画生涯自然艰难,有时甚至无米下锅。一家人的生活全靠沈九娘苦心撑持。后面沈九娘终因操劳过度病倒了,唐伯虎倾尽所有请来医生,结果医生诊断后,告诉唐伯虎,沈九娘已经病入膏肓,无药可医。唐伯虎衣不解带,尽心服侍沈九娘,也无心于诗画。
公元1512年冬至前,沈九娘临终前,紧紧握着唐伯虎的手,说:"承蒙不弃,娶我为妻,本想尽我心力,操持好家务,让你能专心诗画,成为一代大家。但我无福、无寿、又无能,我快死了,往后余生,你只能自己好好照顾好自己了。"
听了这番话,唐伯虎只是紧紧握着爱人的手,泪如雨下。
40岁的唐伯虎,就此失去了他一生的挚爱。
此后直到他去世,再没有继娶妻室。
沈九娘的去世,给了刚觉重获新生的唐伯虎,又一次,也是最沉重的一击。
从此之后,唐伯虎更觉生无所恋,也让他的身体每况愈下,甚至都没有精力画画了。
以致唐伯虎生命的最后十几年,生活有时难以为继,不得不靠借钱为生。
唐伯虎跟沈九娘唯一的女儿,桃笙长大后,因母亲是苏州官妓出身,父亲唐伯虎又贫困潦倒,所以上门提亲者寥寥无几。经常接济唐伯虎的著名书法家王宠,因为对唐伯虎才华的由衷欣赏,后面索性让儿子娶了唐伯虎的女儿桃笙,和唐伯虎结成了亲家。这让唐伯虎喜出望外,高兴万分,生前能看着女儿桃笙出嫁,是唐伯虎的晚年最快乐的一件事。
从此之后,他再无牵挂。人生中一连串的不幸,和毕生挚爱的凋零,都让这位命运多舛的才子,产生了:"一切有为法,有如梦幻泡影,如梦亦如幻,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的感慨,因此,他给自己取了个号: "六如居士"。
公元1523年,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名满天下的大才子唐伯虎在在凄风苦雨中,默默的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说起风流才子,很多人会想到一个叫唐伯虎——的人,最知名的影视剧是唐伯虎点秋香。剧中,唐伯虎是江南四大才子之一,英俊潇洒,才华横溢,风流倜傥,家中有九位娇妻,令天下众多男人羡慕嫉妒恨。然而,历史上真实的唐伯虎并不像电视剧中的唐伯虎那样幸运。据说,历史上真实的唐伯虎一生坎坷,被妻子抛弃,以卖画为生。
唐伯虎是一位著名的画家。他的父亲拥有一家酒店谋生,他的母亲是当地的一个小家庭,碧玉秋。因为唐伯虎出生在庚寅年,他们都被命名为唐寅,又因为家中长子,他们也被称为唐伯虎。唐伯虎从小就异常聪明,博览群书,四书五经,与文慧明一起拜在吴派创始人沈周门下。十六岁考中状元,轰动整个苏州城,与祝枝山、文徵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即吴中四大才子。
才华横溢的唐伯虎19岁就结婚了。他的妻子是当地的徐,他和妻子关系很好。然而,他们的生命并没有持续多久。当唐伯虎25岁的时候,他的家庭遭遇了巨大的变故。唐伯虎的妻子、父母和姐姐都在一年内去世了,这样的事情对他打击很大。那时,唐伯虎化悲痛为力量,开始更加努力地学习。
公元1489年,唐伯虎29岁。那一年,他考中了应天府,得了共享太平奖,在江南声名鹊起。双赢考试后的第二年,唐伯虎再次赴京参加考试。在赴京赶考的路上,他遇到了江阴首富之子许婧。这两个人成了莫逆之交,就是那个富家公子让唐伯虎经历了牢狱之灾。当他到达北京时,富家子弟许婧用钱贿赂了当时的考官管家以得到试题。因为许婧的文采不及格,唐伯虎在考试开始前帮他写了这篇文章。当时,后来,此事被举报,两人进了监狱。唐伯虎在监狱里受了很多苦。他在给好友文徵明的信中详细描述了当时的悲惨情况:“天子被召入狱,他跑过了三棵树。他的官员像老虎一样,把他的头按在地上,到处都是他的眼泪。”后来经过审讯,案情不太清楚,最终确定不是主犯,但还是无法摆脱他的牵连。出狱后名声扫地,仕途无望,被发配到浙江偏远地方。
被送到偏远的地方后,唐伯虎心灰意冷。他没去浙江当小官,也没脸回家。31岁时,他开始四处旅行,以缓解自己的苦闷。流浪了一年左右,他不得不回到家乡。回国后,唐伯虎病重,性情大变。他开始喝酒,玩要饭的,在街上讨钱喝酒。三十六岁时,他娶了危难中的红颜知己沈九娘。
后来,我开始卖散文和绘画为生,不再抑郁,开始了新的生活,嘲笑写诗和那些获利的人,晚年去了唐伯虎。他精神空虚,54岁去世。关于的妻妾成群,可能是因为他后来娶了沈九娘。后世的人都把她们想象成九娘之下的九大美女。
作为民间传说的宠儿,唐伯虎无疑是中国历史上知
名度最高的才子。他的风流倜傥、妻妾成群、纵情书画、玩世不恭,都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然而,真实的唐伯虎却是个极其悲情的才子。他仕途受挫,半生穷困,唯一的妻子早早将他抛弃,红颜知己又先于他病死,最终孤苦终老⋯⋯
江南第一才子
明宪宗成化六年(1470)即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诞生了一个男婴,取名为唐寅,又因属虎,字伯虎。他就是后来号称“江南第一才子”的唐伯虎。唐伯虎又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明朝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他自幼聪颖伶俐,却不务正业,后来在家人朋友的劝诫下才发愤图强,闭门苦读,终于在弘治十一年(1498)中解元(乡试第一名)。唐伯虎工于书画,善写诗词,其中又以画最为精妙。
少年时,他曾拜当时有名的画家沈周为师,因天资聪慧,画艺进步神速。沈周非常欣赏他,多次夸赞他的才华。然而唐伯虎却因此而自鸣得意,不再虚心学画。有一次,沈周与唐伯虎一起吃饭,让唐伯 虎去关一下屋中的窗户。唐伯虎伸手去关,才发现这竟是沈周老师的一幅画!他大为惊叹,顿时感到惭愧无比,自此摒弃浮躁,勤奋学画。后来,他终于超越了自己的老师,成为一代名家。
有传说称,曾有一位书生拿着唐伯虎画的《对虾图》过桥,一不小心将画掉到水中,画上的对虾居然爬了出来,又落到水里。另有一户人家墙壁上挂着唐伯虎画的一幅《竹枝图》,竹枝上趴着一只纺织娘(一种植食性昆虫)。到了晚上,家里人听见虫鸣的声音,找了半天才发现是画上的纺织娘在叫。这两个传说固然玄虚,却反映了唐伯虎的画生动逼真,出神入化。
唐伯虎一生好酒,常常用自己手绘的扇子换酒钱。一次,他在西湖边的一家酒肆喝酒,结账时才发现囊中空空。这时,迎面走来一位富商,唐伯虎便想将扇子卖给他换酒钱。富商拿起唐伯虎的扇子,看到上面没有题款,便鄙夷地说:“画得乱七八糟,分明是无名小辈所作,分文不值!”偏巧一位书生经过,看到扇子拍案叫绝,又见唐伯虎风度不凡,便恭敬地问:“阁下莫非就是江南第一才子唐伯虎?”在座的酒客听见后无不惊喜万分,纷纷出高价要购买唐伯虎的扇子。那位富商也连连赔礼道歉,要以千金换一扇。最终,唐伯虎仅让书生付了酒钱,便把扇子送给他了。
唐伯虎的诗独具风格,常常以俗语、白话入诗,通俗有趣。有一次,众多秀才向唐伯虎求诗,唐伯虎不紧不慢地写了“一上”两个字,然后喝下一杯酒,又写了“一上”两个字,又喝了一杯,添上“又一上” 三个字。秀才们纷纷嘲笑地说:“这也叫诗吗?”唐伯虎不动声色,提笔挥就:“一上一上又一上,一上上到高山上。举头红日白云低,四海五湖皆一望。”写完就掷笔出门。秀才们目瞪口呆,心服口服。
孟蜀宫妓图唐伯虎作。此图画五代前蜀后主宫中四位乐伎,容貌、姿态美丽雍容。取法五代、宋人的传统,细线勾勒衣纹,面部以传统“三白”罩粉晕染,色彩明丽,是明代人物画的代表作。
讲述唐伯虎才情的趣闻很多,大都出自野史和小说。明末小说家冯梦龙所作的《唐解元一笑姻缘》风靡一时,使唐伯虎风流倜傥的才子形象家喻户晓。后来,人们在这部小说的基础上,又创作了更多生动传奇的故事,例如唐伯虎点秋香等。
一朝失意:科场舞弊案
事实上,唐伯虎虽确有才名,但并没有传说中那样神乎其神。《明史》对唐伯虎的生平记载仅200余字,其余正史对唐伯虎的才华也只是笼统评价,所谓“江南第一才子”的很多故事是无从考证的。至于民间传说唐伯虎经常出入青楼、有九个老婆等逸闻更是子虚乌有。
真实的唐伯虎出生于一个商人家庭。父母对其期望很高。因而,他从小就 苦读“四书”、“五经”、史书典籍,没过上几天逍遥生活。16岁时,他考秀才高中第一名,在苏州城名噪一时。19岁时,唐伯虎迎娶了他一生中唯一的妻子徐氏。29岁时,他在乡试中考中解元,可谓人生得意。然而,仕途的重大挫折也随之而来。
据《明史》记载,唐伯虎参加乡试时,文章写得异常精彩,当时的主考官梁储大加赞赏。回朝后,梁储拿着唐伯虎的文章给礼部侍郎、学士程敏政过目。程敏政读完后也连连称奇。不久,朝廷举行会试,担任主考官的正是程敏政。唐伯虎与江阴富商的公子徐经一同赴京赶考,两人多次前往程敏政府上拜会。然而,徐经心术不正,趁机贿赂程敏政府上的家僮,骗来了会试的考卷。偏巧,那一年会试的题目出得极为冷僻,考生们大多答不上来,唯有唐伯虎与徐经的卷子答得入情入理、文采飞扬。据说,程敏政拿到这两份出色的答卷时,情不自禁地说了一句:“这必是唐寅与徐经的。”此话被旁人听见,埋下了祸根。后来,有人告发考题泄露一案,皇帝听后大怒,将程敏政、徐经和唐伯虎打入大狱。徐经在狱中被严刑拷打,终于支撑不住,供出买通家僮泄题一事,并招认:“得到考题后也拿给唐伯虎看了。”后来,刑部、吏部会审,徐经又推翻此前的供词,说那是屈打成招。皇帝下诏“平反”,释放程敏政和唐伯虎,并派唐伯虎去浙江做一个小官。唐伯虎引以为耻,没有上任。
唐伯虎的妻子徐氏本指望唐伯虎飞黄腾达、声名显赫,一听说他丢了官位,便心灰意冷,与唐伯虎大吵大闹一场离他而去了。科场舞弊案不仅断绝了唐伯虎的功名之路,还使他妻离家散,成为他人 生的转折点。
半生癫狂 清闲度日
弘治十三年(1500),刚出狱不久的唐伯虎对仕途彻底失望,决定将自己的后半生寄情于游历山川、吟诗作画。他乘船离开苏州,来到镇江、扬州,然后又顺长江而上到达芜湖、九江,游览了庐山等风景名胜。然后,他到黄州观看了赤壁之战的遗址,又去湖南游览了岳阳楼、洞庭湖等地,此后还辗转到过福建、浙江、安徽等地。这次周游名山大川,共花费了九个月的时间。唐寅将各地美景收入眼中,为他的后半生作画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正德九年(1514),明宗室宁王朱宸濠以重金延请唐伯虎到南昌为其效力。宁王的慧眼识才唤起了唐伯虎心中仅有的一点儿政治理想。思虑再三之后,唐伯虎决定接受邀请。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宁王请他的用意并不在于他的才华,而是在为谋反篡位招兵买马。陷入了政治旋涡的唐伯虎十分苦闷,无奈之下,他只好装疯卖傻,躲避杀身之祸。后来,宁王见他举止疯癫,便放他回到故里。
再次回到苏州后,唐伯虎没有谋生之路,只好靠售卖字画为生。凭借才子之名,唐伯虎的字画大多能卖个好价钱,久而久之,也就存下了一些积蓄。36岁时,唐伯虎用这些积蓄,在苏州城北一处依山傍水的地方建了一座桃花坞。桃花坞其实只有几间茅屋,却景色宜人,幽静清雅。唐伯虎为其取名为“桃花庵”,自号“桃花庵主”。唐伯虎有名的《桃花庵歌》就作于此:“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 钱。……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唐伯虎还常常邀请好友祝允明、文征明等来桃花庵小叙,对酒当歌,吟诗作赋。那段生活虽清贫却也洒脱,是唐伯虎后半生过得最惬意的一段时光。
据野史记载,唐伯虎后半生曾经遇到一位红颜知己,名叫沈九娘。沈九娘在唐伯虎穷困潦倒的时候出现,陪他共同患难,一度让唐伯虎萌生了续弦的念头。然而不幸的是,沈九娘早早病死,令唐伯虎悲痛不已。后来,人们依据沈九娘的名字,竟杜撰出唐伯虎有九房妻妾,这纯属无稽之谈了。
无人来买扇头诗
“十朝风雨苦昏迷,八口妻并告饥。信是老天真戏我,无人来买扇头诗。”唐伯虎晚年的这首诗用凄凉的笔调描绘出他穷困潦倒的生活。自仕途失意后,唐伯虎经常借酒消愁,喝得酩酊大醉。他常说,自己虽无李白之才,却能深切体味李白醉酒的乐趣。酗酒使唐伯虎的身体愈发多病,又因病无法常常文房之宝作画,生活越来越拮据,只能靠好友祝允明、文征明等人的资助勉强过活。
晚年的唐伯虎没有了凌云壮志,没有了感情寄托,甚至连基本的生活都无法维持。悲情的人生际遇使他的思想日渐消沉,陷入了人生价值的空无。于是他开始笃信佛教,希望从禅学中找到精神的归宿,并从中参悟了不少人生道理。例如,他曾写过一首《七十辞》:“人生七十古稀,我年七十为奇。前十年幼小,后十年衰老,中间只有五十年,一半又在夜里过了。算来只有二十五年在世,受尽多少奔波烦恼。”词句简洁而平白,却道出了他一生的苦闷遭遇以及他悟出的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道理。
明嘉靖二年(1523)秋天,唐伯虎与几位友人一同去东山游玩,看到苏东坡的一首词中写道:“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不禁感慨万分,心生悲凉。回家后,他的身体状况更加不好,不久就卧床不起。唐伯虎料想自己时日无多,便写下了一首绝命诗:“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几天后,54岁的唐伯虎就在孤独与忧郁中死去了。
事茗图《事茗图》是唐伯虎描绘友人山居生活的画作。图中景物开阔,意境清幽,表现了文人隐士的生活情趣。画面结构严谨,人物、山水用笔工细,树木画风清劲秀雅,代表了唐伯虎独特的艺术风格。
唐伯虎死后,他的好友祝允明、文征明等为他凑钱简单料理了后事,将他埋葬在桃花庵附近。祝允明为唐伯虎撰写了千余字的墓志铭,这成为后人了解这位悲情才子的主要史料之一。
因为半生穷困,唐伯虎的字画、诗文几乎都卖掉了,散失在四面八方。到了明万历年间,有两位常熟书商因仰慕唐伯虎的才名,千方百计地搜寻他的作品,终于使唐伯虎的诗画得以流传。而他的诗文逸事也在此过程中得以丰富和完善,被收录在《明诗纪事》及《海虞古今文苑》中。
《明史》评价唐伯虎说:“谓后人知我不在此,论者伤之。”的确,在后人流传唐伯虎的风流倜傥之时,是否了解到风流倜傥的背后,隐藏了一代才子怎样的悲情际遇,怎样的人生无奈……
下节:和珅的故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