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南京是哪个国家拍摄的电影

电影南京是哪个国家拍摄的电影,第1张

**《南京》是2007年由导演比尔·古登泰格、丹·史度曼联合执导,主演则是雨果·阿姆斯特朗、赵家玲、斯蒂芬·多尔夫等,这部影片的制片地区是美国。这是一部历史纪录片,该影片主要讲述了日军在1937年底大举入侵南京,肆意杀害手无寸铁的中国老百姓,廿万人在这场战争中丧命,还有数以万计的妇女被强暴凌辱,一些富有正义感的西方传教士、商人和医生以有限的力量,建立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来保护中国难民的故事。

这部影片的制片人莱昂西斯在2004年的时候萌发拍摄纪录片《南京》的念头。就在04年圣诞节假期的时候。他在巴哈马群岛度假时,在房间里无意间看到报纸上美籍华人作家《南京大屠杀一书》作者张纯如的讣告。当时他看完报纸就把报纸扔到了垃圾桶,但是报纸的一角却漏在了外面,上面女作家的纯洁无邪眼睛一直在盯着他,好像在向他诉说什么。所以,当莱昂西斯要回家的时候又把那张报纸放入了他的行李当中,带回了家中。

回到纽约之后,他又找到了张纯如《南京大屠杀》这本书,以及其他西方人撰写的相关书籍。通过阅读这段历史之后,他觉得自己对于这段历史很无知从而感到羞愧,并感觉到大多数美国人都不了解这段悲惨的历史,所以就决心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这段历史展现给观众。这就是南京这部**所拍摄的背景。

《南京》这部**,通过大量真实的历史和文献以及西方人有心留下的一些信件和日记,再加上非常震撼的历史片段、证词和访问,还原南京大屠杀的真貌。这部影片从西方人的角度来讲述了70年前发生在中国的一场沉痛的浩劫,非常具有真实还原历史的力量。

这种真实的再现南京大屠杀的片段,对于西方普通观众来说是十分陌生的历史,因为日本人一直企图掩盖这种罪恶性的历史,企图掩盖他们曾经犯过的重大错误,掩盖他们对中国造成的沉痛伤害。《南京》这部影片非常客观,而且平实地对南京大屠杀惨痛的历史加以展现,没有过多的粉饰,所以这当中蕴含的情感力量再现和还原那段血淋淋的历史,刺痛了许多观众的心。

动画短片《父与女》是由荷兰动画导演迈克尔·度德威特2000年执导的一部动画短片,获得第73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

图 | 豆瓣

这部经典短片只有短短8分钟,全片零台词,没有任何旁白和话语,只有风琴与钢琴为配乐,单纯与朴实给人更强烈的感染,无数人看完后哭成泪人。朴实的表现出生与死的界限,以及父女之间的浓浓的亲情。

导演赋予了角色深厚的感情,向我们诉说了一个非常感人的关于爱和生命的故事。故事中包含各种隐喻,小船代表着离开人世的载具,一望无际的海代表着思念。

可以注意到,片中的人都是骑着单车,导演给了车轮很多次特写,车轮象征着生命,车轮转动,生命流逝,父亲扔掉单车去往远方,象征着生命的终结。

图 | 豆瓣

01亲情,是一生的执著与守候

短片中9个场景,女儿9次守望,道出她一生的爱,展现了她终其一生对父亲的等待与守望,对情感的执着与追求。女儿内心的坚守,是念念不忘的那次离别。

故事的开头,父亲和女儿各自骑着单车,穿过一片树林,爬上山坡,到达海边。父亲放下单车,女儿也跟着停留。父亲蹲下跟女儿告别,随后走向海中小船,可能是放心不下女儿,也可能是知道他将永远离开,父亲突然回头,一把抱起女儿转了一圈,随后划船离开,消失在女儿的视线里,意味生命的终结。

这时候的女儿,还不能理解父亲的离开即是永远。父亲离开后,女儿站在海边守望,直到太阳下山,父亲依然没有归来,她才独自骑车回家。这个场景为整个短片做了深深的铺垫,后面所有的场景都是围绕这个画面展开,即等待与守望。

图 | 《父与女》

短片第二部分,女儿已经长大一点点,骑到上坡那个位置时不像当初有父亲陪伴时那样轻松,这个情节向我们揭示了, 失去了父亲的帮助和保护,生活变得异常艰辛,但她(我们)依然要勇往直前。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父亲,小时候背重物,父亲总是一把揽过,从不让我动手。后来,自己远行,没有父亲的呵护,才发现当初的父亲为我们承担了太多。

图 | 豆瓣

女儿长大成少女,和同学们一起骑车路过那段路,却比同学们更吃力,意味着她要经历更多的艰辛和困难。再次到达那个海边,女儿再一次望向远方,对父亲深切的思念。

女儿已经长成亭亭玉立的大姑娘,有了心爱的男朋友,坐在男友的单车后座,看起来是那么平静,她的内心多了一分安定。到达那个地方时,她没有下车,只是回头看了一下。 这个细节感人至深,我们很多时候何尝不是如此,对于已经失去的东西,有着深深的无力感,除了望向那个地方,留下心中的叹息,竟然毫无办法。

这个时候,女儿也许很想跟父亲分享自己的喜悦,找到了一生所爱,只可惜父亲早已不在,只能朝着父亲离开的地方看看。

图 | 《父与女》

直到有一天,女儿已结婚生子,带着丈夫和孩子一起来到这个海边。孩子在海边单纯着一直在玩耍嬉戏,如同当年单纯的她。女儿依旧站在当初和父亲分别的地方,向父亲离开的地方眺望,画面虽然简单,感情却很沉重。

女儿已到中年,骑车过程中开始摇晃,重心不稳,表示她已经开始老去,但她依然坚持守望这个地方,等待父亲的归来。无论我们多大,在父母的眼中,永远是小孩。

图 | 《父与女》

女儿最后一次守望父亲已变为佝偻老人,这时的她已然骑不动单车,只能推车前行。到达海边时,单车一次又一次倒下,女儿一次又一次扶起,最后还是倒下,女儿没有再扶起。这是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和对现实的妥协,她似乎在说,算了吧。

短短八分钟,演完了女孩的一生;短短八分钟,诠释了陪伴、离别、希望和重聚;短短八分钟,展现了父女之间浓浓的亲情,正是这份亲情,让她执著的守候与等待。 再回头看短片的开头,父亲即将离开时,又调头把女儿抱起转了一圈,这个画面是如此的温馨令人感动。 只有全心全意的爱,才会有如此的深情,这也是女孩愿意一生都等待父亲的原因。

图 | 豆瓣

02亲情,给予我们跨越一切阻碍的力量

短片里,女儿每一次都会骑着单车爬上那个山坡,到达与父亲分离的地方。山坡意味着阻碍,意味着困难,但亲情可以跨越这些阻碍,克服眼前的种种困难,到达心中的彼岸。

有三个场景,更是强调了这一点。其中一个画面是,女儿骑着单车往前走,突然刮起了大风,吹落了树叶,吹歪了大树,吹乱了小草。女儿骑到上坡位置时已然是逆行状态,但女儿没有退缩,使尽全力往前冲。

图 | 《父与女》

另一个场景是下雨天,女儿骑着单车再次来到这个地方,眺望父亲当年离去的海面。我深深理解了什么叫做风雨无阻,而短片中的风雨何尝又不代表着阻碍和艰辛。

短片里有一个特别的细节,女孩骑着单车,在黑夜里向前,制作者还特意给月亮、黑夜和车轮做了特写,这样的画面勾起我们内心最脆弱、最柔软的地方, 我们总是在黑夜里,愈加思念所爱之人,黑夜里的孤独感也愈加强烈。

图 | 豆瓣

黑夜也可以理解为一种阻碍,是女儿心中的阻碍,代表着孤独或者是不解或者是困惑,最后还是亲情给予她力量,让她在黑夜里前行,不怕黑不怕苦不怕寂寞与孤独。这个画面也是全片不可缺少的地方,失了这段,便衬托不出女儿心中的孤独与渴望。

03亲情体现的爱,是一种永恒的轮回,是永远的传承,是永恒的爱

短片中有两处明显的对比,一是女儿在狂风中骑行那一段,在路途中遇到一个年老的妇人,二是女儿年老时,路途中遇到一个小女孩,这似乎在向我们诉说,人在变,事在变,物在变,唯一不变的只有感情,只有爱。

短片的最后,导演采用了超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年迈的女儿依偎在小船中,仿佛时光倒流,回到最初和父亲一起的时光,或许是梦境,亦或是虚幻,女儿变回儿时模样,美好的愿望变成了现实,女儿和朝思暮想的父亲终于重逢。

这个画面和最初的父女拥抱相呼应,也是最触动人们内心的地方。所有的等待,所有的守候都是为了这一刻的重聚,一切都是值得的。

图 | 豆瓣

终有一天,我也会到了你这样的年纪,

那些匍匐在你脸上的皱纹,会蔓延到我的脸上。

而终有一天,时光的车轮,也带着我去,与你一样的终点,

穿过那片生命的高草,

我可以再次躺入你的臂弯,

仰头看到的,是你的溺爱。

女儿穿过死亡之河,发现父亲一直在等她。 岁月以宽广的胸怀包容了这份永恒的爱。 就像《父子情》里最后出现的一行文字:爸爸,我们还会再见。短短几个字,道出了父子之间深深的情意。 席勒说:父子之情在心,而不在于血肉关系。 父女之间又何尝不是呢?只要心里一直有这份爱,亲情就会一直存在。

这份爱将是一个轮回,不断的保存着,不断的传承着,那是可以跨越一切阻碍的情感。印度里有一句谚语说得好,世界上一切其他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亲(亲情)才是真的,永恒的,不灭的。

这最初的爱,如光,照亮我们的一生;这最后的光,如爱,温暖我们的一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362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