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学生沉默的原因及对策】 课堂沉默 英语

【英语课堂学生沉默的原因及对策】 课堂沉默 英语,第1张

  英语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在英语课堂中积极参与各种活动,与同学和老师合作并互动,以完成多项学习任务。然而,让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对问题的见解和理解程度是非常困难的,许多学生即使知道问题的答案,在教师提出问题之后依然保持沉默;有些学生虽然笔试成绩很好,而在课堂活动中却缺乏主动性。造成英语课堂学生沉默的因素很多,笔者在此主要分析造成英语课堂学生保持沉默的学习者因素,并探讨教师应该如何采取相应对策消除英语课堂中沉默、尴尬的局面,改善教学氛围,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一、英语课堂学生保持沉默的学习者因素分析

1态度与动机

态度作为一种情感因素,主要指对某一目标的好恶程度。如果学生对英语、英语国家的文化和英语学习等不感兴趣,在课堂学习中,他就不会有积极、主动和投入的学习态度,通常会保持沉默。

动机包括许多成分个体的内驱力,通常指某种取得成就的需要、愿望、欲望、兴趣所产生的动力,是行为的引发力。态度对英语学习过程的制约作用主要是通过动机来进行。在课堂上,英语学习优秀的学生往往学习态度端正、动机明确,他们通常具有融入型动机,期望通过学习来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应用能力,他们的注意力保持较好,积极参加课堂活动,具有运用和表达的愿望,而且能够选择和使用行之有效的英语语言学习策略,努力而坚持不懈地练习与运用英语表达,并能获得成功。而具有工具型学习动机的学生往往选择沉默地游离于课堂活动之外,被动消极地应付老师的提问和任务请求。

2认知能力

认知是人们“了解”世界时所经历的几个过程的总称,包括感知、领悟和推理等过程。英语学习者的认知能力越强,对英语和英语学习的特点及其规律的感悟就越深,越善于选取、保存、纠正、总结或运用每次解决英语学习问题和控制行为所提供的信息及策略,因而,学习就越有计划、越有条理、越有规律,获得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英语学习者认知能力的强弱和对英语学习的敏感性,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思路和行为及英语学习的成效。认知能力和语言敏感性较差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较少,自觉不自觉地对自己的英语学习成效进行预测与定位,往往缺乏自信心,在课堂上采取回避策略,保持沉默以维护自己的面子和自尊。

3学习风格

(1)场独立(field independence)与场依存(field dependence)

场依存型的人喜欢与别人靠得较近,往往坦率谈论自己的感情和思想,会寻找更多的机会获得较多的语言输入,场依存能促进课堂教学中的英语学习。场独立型的人倾向于独立于周围环境,不善于获取社会信息,在课堂学习中,擅长理论性强的和抽象的学习任务,能够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组织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强,他们习惯于自己独立思考与分析语言材料,默默地模仿与操练。

(2)输入形式(视觉输入和听觉输入)

听觉输入学习者习惯识记词音和音义结合体来输入语言知识,这些语言知识及用法主要通过听觉被存储在记忆系统里,通过经常口头运用得以加强,而视觉系统里形义结合的语言知识储备较少。视觉输入学习者习惯识记词形和词义结合体来输入语言知识,这些语言知识及用法主要通过视觉被存储在记忆系统里,听觉长期不被刺激,听觉系统里音义结合的语言知识储备很少。常常一个结构复杂的英文句子扫一眼便明白是什么意思;而没有任何生词的听力材料却不能立刻经过听觉系统反应出来。多数学生偏爱视觉输入,听不懂老师的英文讲解和问题,也不善于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无法用英语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

4性格

心理学通常把性格分为“外向型”(extrovert)和“内向型”(introvert)两种情况。在英语课堂学习中,外向型学生通常利用自己善谈和善于反应的特点获取更多的语言输入和实践表达机会,如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并大胆地表现。内向型学生则通常比较沉静,对较为有限的语言输入进行比较深入细致的分析,更加注重语言形式的学习,不愿意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较少地参与课堂合作与交流。

5情感障碍

Krashen的情感过滤假说认为,情感作为一种内在因素,包括动机、态度、自尊、自信、焦虑、移情、自我形象等,对语言输入起到一种过滤的作用,并直接影响到语言摄入的质和量。语言输入受到情感过滤的作用,一部分像过滤器一样被过滤,无法全部进入学习者的语言习得机制,学习者所习得的语言就不同程度受到削减。课堂上,学习动机明确、焦虑水平适中、自信的学生大多比较活跃,获得语言实践的机会较多;而动机、焦虑和自信心水平较低或较高的学生课堂语言学习效果较差。动机、焦虑和自信心水平较高的学生一旦失败,自尊心受挫,会很长时间一蹶不振,课堂上总是保持沉默。

二、对策

1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任务型教学模式

任务型教学模式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活动中设定一定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习得语言知识、培养交际能力。它是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过程,以展现任务成果的方式体现教学成效的教学活动。开展任务型教学的关键是学习任务的设计,教师应把英语学习与学生的专业学科知识学习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运用目标语的过程中学习学科知识,把目标语作为工具来探索未知知识,解决未来生活和岗位工作中的可能遇到的具体问题,使得目标语的运用能力在不断运用中得到了自然发展。当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目的密切相关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就会增加,语言习得将会更加有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形式多样、题材丰富、内容有趣、难易有梯度、贴近于真实语境的英语课堂学习任务,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增强学习动机,让不同性格、不同认知能力、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共同融入课堂,合作互动,人人参与,轻松愉快地进行目标语的学习与运用。

2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要改变学生保持沉默的现状,教师一定要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态度和信心。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能力水平、性格、认知能力、学习风格,采用适合于具体学习者的教学手段,通过亲切、和善的目光交流、面部表情、语调等副语言的运用,与学生平等、真诚地探讨问题,从而形成平等、互敬的师生关系,降低学生课堂焦虑、信心不足等情感障碍;采用移情等手段,耐心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意愿和能力倾向,要把学生学习英语的工具型动机转换为融入型动机,让他们体会到学习英语的真正目的是运用英语;同时,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提问方式和评价方式,把单纯重视语言形式的准确性转变为既重视形式准确又重视学生思想和观点的表达,不轻易打断学生的讲话,做一个耐心、谦虚的聆听者,让他们体验成功表达的欢畅。

“筑一面墙”用英语可以表达为"build a wall"。

1“build a wall”概述

“build a wall”是英语中表示“筑一面墙”的短语,大多数情况下,这个短语所代表的一面墙,是由各种不同材料或砖块搭建而成的;除了“build a wall”,其他可替换的动词如construct、erect等都可以用来表达同样的意思。

2建造墙壁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墙壁建设材料:对于高层建筑物而言,常用材料是混凝土和钢筋,中小型建筑的墙壁常规材料包括砖头、石灰、水泥、干草、竹子等;

墙壁建造过程:在进行实际建造之前,建造者需要考虑到墙体的位置、目标高度和尺寸以及结构设计等;还要考虑许可证和管制要求;

建造突出部分:当墙体处于角落或者需要连接到建筑物的另一部分时,墙体的形状需要特别注意。

3“build a wall”在政治和文化上的引申意义

在1961年至1989年的冷战时期,德国墙壁被建成和拆除,以此隔离东德和西德。如今,“build a wall”这个短语继续象征分裂和隔离,并被用于评论国际关系、移民问题等;

与此同时,“build a wall”也在流行文化中广泛使用,比如某些歌曲和**等娱乐作品,在这类作品中,“build a wall”代表了某些情感、实际困难或者内心的情感障碍。

4墙壁建筑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墙壁建筑目前已经不仅是传统建筑的惯常选择,更具有现代高科技的融合;例如,建筑师可以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和结构材料的变革,设计出具有未来感的墙体和建筑外观;

在环保领域,又产生了众多绿色建筑和可再生能源项目,例如墙面张力太阳能板、用草堆栈而成的轻量级机场控制塔等一系列项目,这些项目将墙壁建筑与环保创新完美结合。

5总结

“build a wall”是英语中表示筑一面墙的短语,墙壁建设需要注意到材料,过程和突出部分等因素;这个短语在流行文化和政治领域中被广泛使用,并渐成环保领域的重要创新元素;在今天,在实际墙体建造的同时,不断挖掘和应用“build a wall”的各种有趣、创新的意义。

1、gaily    英[ˈgeɪli]    美[ˈɡeli]    

释义adv    快乐地,喜气洋洋地;    

例句

Magda laughed gaily

玛格达开心地笑了起来。

2、gain    英[geɪn]    美[ɡen]    

释义

1、vt    获得; 赢得; 增加; (钟、表) 走快;    

2、n    利润; [土木工程] 腰槽; 获益;    

3、vt    (在…上) 开腰槽; 吸引; (通过努力) 到达; 推进(一段距离);    

例句

Students can gain valuable experience by working on the campus radio or magazine

学生们在校广播台或校刊工作能够获得宝贵的经验。

3、gait    英[geɪt]    美[ɡet]    

释义

1、n    步态,步法; [印,纺] 花纹循环; (走,跑等的) 速度;    

2、vt    训练(马的)步法;    

例句

His movements were clumsy, and his gait peculiarly awkward

他动作笨拙,步态尤其难看。

4、gall    英[gɔ:l]    美[ɡɔl]    

释义

1、n    胆汁; 五倍子; 怨恨; 苦物,苦味;    

2、vt    擦伤,擦破; 使烦恼; 侮辱; 被磨损;    

3、vi    被磨伤;    

例句

I daresay he thought he was above the law I can't get over the gall of the fellow

我想他以为他能凌驾于法律之上,这家伙的蛮横无理真让人受不了。

5、game    英[geɪm]    美[ɡem]    

释义

1、n    游戏,运动; 比赛,竞赛; 诡计; 猎物;    

2、adj    受伤的,瘸的; 对…有兴趣的; 雄赳赳的; 关于野味的;    

3、v    打赌,赌输赢; 赌输;    

例句

She won six games to love in the second set

第二盘她以6比0获胜。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初一学生刚开始学习英语时,学习热情普遍高,学习成绩也普遍好,但是大约一个学期过后,一些学生便开始落后掉队,不及格或放弃不学。而到了八年级,学生的英语学习两极分化十分严重,这是长期让学校和教师为之困扰和头痛的一件事。如何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信心,不畏困难,迎头赶上,对于每一个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来说,是不容忽视且须加以努力解决的问题。

   一、初中英语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首先从学生方面来说:

   1、学习兴趣缺乏和学习意志力薄弱。对于初中生来说,学习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与小学相比,中学难度加大,而且一年比一年学习内容复杂,教学方式变化显著,并且教师的辅导减少,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性增强。许多学生进入中学以后,适应力差,表现出学习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强,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不前,甚至丧失信心,导致成绩下降。

   2、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英语学科中的学困生大多缺乏良好的的学习方法。初中的大多数学生还在使用小学的一套学习方法进行学习。面对初中众多的课程,他们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人们越来越关注情感因素,作为情感因素之一,焦虑对语言学习具有重要影响。文章从心理学和外语学习的视角,探讨焦虑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教学的影响,提出了减轻英语学习焦虑的对策,促进第二语言的学习。

关键词:情感因素;焦虑;英语教学;新课改

1引言

认知和情感这两个部分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及社会对学生情感生活的忽略,高中英语教学中仍然存在着重视认知而忽视情感的不合理现象。导致学生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成绩两极分化明显。这样极大的影响了我国的英语教学质量,同时又制约着广大学生情感的健康发展。但近几年随着对学习者个体学习差异的研究,情感因素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2001年,我国颁布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把情感态度视为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重视情感因素,提高教学效果。语言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学习者的个别因素,包括焦虑、态度、动机、个性、自尊与自信等;第二类是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情感因素,包括移情、课堂交流、跨文化意识等等(Arnold,1999)。而焦虑在外语课堂中显得尤为突出。本文通过探讨分析焦虑产生的原因,提出在中学英语课堂上如何有效的控制学生的焦虑情绪从而促进英语教学。

2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早在20世纪20年代,西方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就提出了情感(affective domain)与认知(cognitive domain)一样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目标。他们在教育实践中倡导以学习者经验为中心,让学习者进行有意义的自由学习。人本主义的观点突出了情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重要作用,形成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是以知情协调活动为主线、以情感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动力。从70年代起,语言教学理论家们开始认识到情感因素在语言学习方面的作用。美国的克拉申(Krashen)提出情感过滤假说(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克拉申认为,影响外语学习的情感因素包括动机、态度、兴趣和焦虑,情感作为学习者内部的心理因素,对语言输入有着过滤的作用,该过滤作用直接作用于学习者接受输入的多少。如果学习者学习的动力大,自信心强,那情感对于语言输入刺激的过滤作用就小,学习者所获得的输入就多,而当语言习得没有动机,学习者缺少自信心或心情焦虑时,情感障碍就会增强,情感障碍量会增加,允许进入语言习得过程的输入量就减少。

22 国内外相关研究

Maclntyre 和Gardner(1991),Young(1991),Oxford(1995)及Horwitz(1986)等语言教育学家们对焦虑与学生成绩、考试、口头和书面表达、自信心、课堂环境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做了一系列的研究。

国内的相关研究有:王初明教授指出影响外语学习的两大因素:一是情感,一是母语。情感是学习的发动机,出现障碍会导致学习的停顿,王银泉就外语成绩和外语焦虑的关系进行了研究。(2001),陈瑶、李长江分析了外语学习的焦虑感对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影响(2007)。但焦虑感对于中学阶段英语学习的影响的相关研究却很少。

3焦虑产生的原因

在国内外的语言学习的研究中,焦虑长期以来被认为是语言学习中最大的情感障碍。心理学家认为:焦虑是一种带有不愉快色调的情绪反应,它通常指人们对危险、威胁、需要等亟待努力改变或满足而又无能为力时的一种苦恼的强烈预期,其中含有着急、挂念、忧愁、紧张、恐慌等成分。Horwitz等指出:外语学习焦虑是语言学习所特有的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指与课堂语言学习有关的,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独特而复杂的自我认识、信念、情感以及行为。外语课堂学习焦虑由三部分组成,一是交际恐惧(communication apprehension);二是对否定评价的恐怕(fear of negative evaluation);三是考试焦虑(test anxiety)(Horwitz,1986)。

31学习者的性格因素

学习者个体差异的一个方面就是学生的性格差异。外向性格者往往表现为活泼开朗,热情大方,不拘小节,善于交际,情感外露,反应迅速,易适应环境变化,不介意别人的评价;内向性格者则往往表现为以自我为出发点,深沉稳重,办事谨慎,思考周到,但反应缓慢,不善交际,适应环境困难,很注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而外语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有很多语言交流。所以相对而言,内向的学生更容易产生焦虑,特别是在口语表达时。

32英语学科特点

英语是一种复杂的语言。不同于我们每天接触到母语。英语单词量大,记忆单词感到困难。英语语言形式多样,语法繁杂。同时在英语课堂上,一般用目标语授课,学生精神高度紧张,担心听不懂老师所说的内容,焦虑感相比其他课程更加明显。

33人际交往引起的焦虑

自尊心不强和竞争是引起个人和人际交往焦虑的两大原因。自尊不高的人在乎别人的看法,总想取悦别人,他们老觉得别人学得比自己好。当他们没学好时,其他的同学会瞧不起自己。此外在英语课堂上学生不能用英语有效交流,或害怕发音错误,也是引起焦虑的原因。

34 教师因素

有些教师认为自己在教室必须威严,学生感到课堂气氛沉重。还有的教师对待学生错误的态度是有错必纠,因此学生害怕回答问题时犯错误,害怕当着同学的面被纠正错误,从而产生焦虑感。同时教室的身势语,如批评性的眼神、表情也可导致学生的焦虑。

35考试

学习者因为担心考试成绩不理想而产生焦虑,这种焦虑反过来又影响学习者在考试中的正常发挥,导致成绩不理想,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容易导致英语学习,考试恐惧症的发生。

4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41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设轻松的课堂氛围

古语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只有用满腔的爱去换取学生的亲近和信任。教师应以学习者为中心,建立一个友好和谐的课堂环境。众所周知,健康愉快的氛围能化消极情感因素为积极情感因素,从而提高外语学习效率。因此, 教师应该在课上注意观察学生,适时地组织一些互动式,合作性的课堂活动。

教师在课上应该多鼓励,表扬,少用批评的语气。过多的批评会导致学生的语言焦虑增高,而相应的鼓励、表扬则会降低学生的语言焦虑水平。

42激励学生学习动机,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

动机是学习的源泉和动力。胡壮麟曾说过:“学好英语,在一般情况下可用如下原则描述:动因+兴趣→决心→持之以恒→见效。”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的短期和中期目标,激发英语学习的兴趣。

在课堂上开展合作学习,以小组学习和以任务学习为主的模式,鼓励学生通过小组活动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教师在个小组间巡视,特别留意那些内向不爱交流的学生,帮助学生获得与他人合作与交际的能力,也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下消除焦虑,取得成功,增强信心。

43 端正学生对考试的态度

考试只是检验学生学到何种程度的一种手段,而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学生还应该正确对待考试,不要把考试看得过重。考试分数高的学生不一定能力就强,考试分数低的学生也不一定能力就低。同时,教师也要正确对待学生的分数,不要过于强调分数,不要把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水平的唯一标准。

44保持适度的焦虑水平

研究表明,焦虑程度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呈倒U型。也就是说,适度的焦虑有助于激发学习者的动机,取得良好的学习效率,这是促进性焦虑。而焦虑水平过高或过度,则对学习不利。过高,就会使人过度紧张,从而极大地约束人的认知能力;过低,又易使人缺乏紧张,对学习持无所谓的态度,激不起学习的热情和学习者的责任心,从而体现出一种退缩性焦虑。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阶段,不同学习内容和目的,学生自身的知识和技能,制定适合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活动,合理使用各种策略,使学生焦虑水平保持在一定的限度内。

5结语

通过本文对语言焦虑产生原因及其对语言学习影响的论述,我们认识到学习者个人的性格学习环境、师生关系、考试等都可能引起语言学习中的焦虑心理。外语学习焦虑是个非常复杂的现象,涉及到诸多因素。教师要对焦虑这一情感因素给予足够的重视,正确认识焦虑对外语学习的影响,有针对性的采取一些措施,从而产生良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Horwitz, EK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anxiety [J]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86(21):125-132

[2]Ganschow,L, Sparks,R Anxiety about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among high school women[J]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96(80)

[3]Young,DJ Language anxiety from the foreign language specialist’s perspective: Interviews with Krashen, Omega Hadley, Terrell, Radian[J]Foreign Language Annals,1992,(25):157-172

[4]王初明影响外语学习的两大因素与外语教学[J]外语界,2001(6):8-11

[5]王银泉外语学习焦虑及其对外语学习的影响[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2):122-126

[6]陈瑶,李长江 浅析外语学习的焦虑感对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影响[J]东北大学学报,2007(9):185-188

作者简介:周璐(1986--),女,汉,湖南衡阳,西华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专业:学科教学(英语),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认为:“语言输入如果要顺利地进入负责语言的大脑区域,语言输入的量和学习者的情感过滤程度起关键作用。”可理解的输入对于习得而言是必须的,但并不是足够的,第二语言习得的进程还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由此,克拉申提出了“情感过滤假说”。他把学习者的情感状态或态度视作一个过滤器,对语言摄入进行过滤。低情感过滤使较多的语言输入自由通过,高情感过滤将语言输入部分或全部挡在门外。笔者认为,在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中,可以应用“情感过滤假说”理论,让学生自选读物,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并通过教师的评价和奖励等方式,使学生的情感因素在课外阅读活动中激活并发挥积极作用。

一、“情感过滤假说”与高中英语课外阅读

克拉申把学习者的情感障碍看成一个过滤网,一部分输入进入网内得到吸收,而另一部分输入则无法过网。情感障碍越大,过滤器越密,吸收就越小;情感障碍越小,则过滤器就越疏,吸收就越大。克拉申认为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情感变量主要有以下三类:学习者的动机、自信心和焦虑感。这些变量直接影响学习者对第二语言的习得。学习者焦虑感强、学习动机不足、缺乏自信心,对语言输入产生很强的过滤作用,很难主动获取更多的语言输入,从而妨碍语言的习得;相反,学习者焦虑感弱、学习动机强烈,又有自信心,其情感过滤的作用则很弱,可以获取更多的语言输入,并易于进入语言习得机制,从而加强语言的习得。

国家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在七级语言技能目标中要求(高中毕业标准),除教材外,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23万个词以上。显然,仅用课本提供的阅读材料绝不可能达成上述目标,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而《标准》使高中阶段的外语教育对学生情感的关注提高到政策性层面。《标准》界定,情感态度是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阅读情感因素主要包括阅读兴趣、动机、观念、焦虑、意志等方面。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说”说明在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尽可能创设一种友好、轻松、自然的学习氛围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动机,排除学生的焦虑感、增强学习信心,将他们的情感过滤降到最低限度,创造输入被吸收的有利条件,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二、运用“情感过滤假说”推进英语课外阅读

英语课外阅读不是指课堂时间以外的阅读,而是指教材内容以外的阅读,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和延伸。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利用学生自选读物、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指导和评价奖励等举措,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学生自选读物

课外阅读属于自主阅读,学生只有具备阅读兴趣,才会有信心和动力坚持阅读,才能确保大量的语言输入被吸收,而学生对读物的兴趣决定着他们阅读的程度。高中学生的课业负担重,没有充足的时间自我筛选读物,同时他们也缺乏对自己英语语言能力全面、正确的评价。因此,教师应本着“教师定标准,学生定读本”的原则,迎合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掌握学习主动权,找到自己兴趣的最佳切入点。具体分两步操作:第一,教师依据克拉申的原则,设置读物的标准,即读物的难易度要略高于学生的现有水平。克拉申指出:“为了使语言习得者从一个阶段进入到另一个更高的阶段,所提供的语言输入中必须包括一部分下一阶段的语言结构。”第二,教师可把英美文学作品(简写本)的目录印发给学生,让他们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看的书。学生会选取像《远大前程》《简·爱》《呼啸山庄》《圣诞欢歌》等脍炙人口的作品,往往在几天内就能够读完,回忆起来还能朗朗上口。针对短文阅读,教师把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报纸杂志提供给学生,通过试读,让学生彼此推荐优秀作品,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学生充分体验到“我的学习我做主”的快乐,极大地提高了阅读的积极性。

2 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不仅是课外阅读活动本身的需要,更是学生的心理需要。学生进行大量阅读后,只有获得与别人交流思想的机会,尤其是小组成员之间可以在平等、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中进行交流,才能促进他们语言水平的提升。以小说阅读为例,学生可以通过多元化的合作学习方式,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和语言输入环境。在阅读小说前,成员之间可以交流小说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生平以及代表思想等;在阅读小说的几天内,组员之间比较阅读的进度,监督阅读进程,相互提问,随时随地展开讨论,发表对环境、人物、情节和主题等的看法,足以互相启发、活跃思维,起到无师自通之效果;读完小说之后,组员可以进行合作摘录好词和美句、写评论等活动,同时,也可以围绕小说内容,在组间举行讲故事比赛或辩论等活动。总之,在课外阅读这个平台上,学生借助于小组合作学习,满足了自己交往的需要、自尊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把学习的激情释放了出来,把“阅读”变成了“悦读”,他们积极倾听、畅所欲言,多渠道吸收和摄入语言。

3 教师系统指导

对我国中学生英语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中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整体上处于一般水平,学生对课外阅读感到很茫然。659%的学生认为教师有必要进行课外阅读指导,这说明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较弱。在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不强的前提下开展课外阅读,困难重重,由此而产生的焦虑感和挫折感不言而喻。因此,在学生大量输入语言信息的同时,教师必须系统指导阅读策略,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初具自主阅读能力,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增加语言信息的摄入量,提高阅读质量。当然,教师指导还包括针对阅读材料设计阅读任务,并对如何完成任务进行指导,对每次完成情况坚持反馈,检测学生阅读的效果,训练批判性思维能力,使他们逐渐形成对文本的深层理解,最终达到面对困难都能迎刃而解的境界,形成良好的阅读心理态势,使学生由“能读”到“想读”,确保课外阅读的收益。

4 实施评价与奖励

评价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调整学习策略,真正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课外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帮助学生建立课外阅读活动档案、组织小组表演活动和将评价与奖励相结合的办法,把评价贯穿到课外阅读活动过程中来,融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和教师评价于一体,突出学生评价的主体性,增强学习的主体性意识,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相当一部分高中生还没有形成英语课外阅读的内在动机,适时适度的奖励强化能激励学生加倍努力,在体验成功的过程中增强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促使外在动机向内在动机转化。教师可以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发放奖状和奖品,还可以对小组实行团体奖励,重在整体提高,培养学生持久的阅读动力和意志。

高中阶段的外语教育必须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通过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说”对课外阅读教学的启示,说明情感教育在外语教学中找到了切入点和立足点,为课外阅读教学,乃至整个英语教学提供了独特的视野。“情感过滤假说”帮助学生调整了个人情感,增强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动力,优化了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的效果,为学生英语能力的飞跃奠定了基础。

作者单位 江苏省启东中学

(责任编辑 黄蜀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381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