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表演中体悟诗的意象】 古诗中常见的意象整理

【在表演中体悟诗的意象】 古诗中常见的意象整理,第1张

  古诗词除了“意思”,当然更讲究“意象”。所谓“意象”是指文学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情境、格调和境界。《黄鹤楼送别》是一篇“文包诗”,情浓文美、意境深远,即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创作情境。执教者紧紧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线——“送别”以及中心情感“依依惜别”研究诗文,触摸诗人的情怀。其中在教学“对话叙情”环节时,创设情境,通过表演,进行语言“补白”,揣摩、透视、研究人物的心理,体会诗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自然达成对古诗意象的体悟。

教学片段

师:两位诗人都把这依依惜别之情埋在心里。时间慢慢地过去,一分钟,两分钟,一小时,两小时过去了。不知到了何时,这藏在心底的深情再也抑制不住了,千言万语涌上心头,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学生起读)

师:此时此刻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还没分别就想见面,可见难舍难分。

生:引用王勃诗句,说明人虽分离但心相连,说明珍惜友谊,同时含有宽慰之意。

生:把友谊比作长江的波涛,说明友谊深厚,彼此珍惜。

……

师:我们刚才体会到两位大诗人的心情,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读他们的对话呢?(学生练读)

师:道不完的离别情,叙不完的朋友谊。让我们也举起酒杯,再现这感人的话别场面,让它深深地印在心里吧!同学们,请找你的好朋友,一个演李白,一个演孟浩然,可以用上文中的语言,也可以发挥想象用上自己的语言,来演一演!(学生自由练习,跃跃欲试。两个学生上台表演)

生:孟兄,你看这天多蓝啊!

生:是啊,贤弟!这长江边景色真美!繁华似锦,云雾缭绕。

生:要是我们能长居此地,在此饮酒作诗,那该有多好啊,可是你今天就要顺江东下了,我真是舍不得啊!

生:我也舍不得你呀!

生:孟兄,自从结识您以来,您给了我很多帮助,您就是我的兄长、我的恩师,为了给你送行,我特地准备了一坛美酒,来,孟兄,我们干一杯!

生:贤弟啊,你太谦虚了。方圆几百里,你——李白,谁人不知啊,能认识你是我三生有幸啊!来,为我们的友谊干一杯!

生:来,干!(两人举杯共饮)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会再见面的!到那时,小弟我一定准备最好的酒菜为您接风。

生: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们虽然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学生一时无语,两人彼此对视,显伤感之态。此时无声胜有声)

生:孟兄,小弟我再敬你一杯,愿你一路顺风!

生:贤弟啊,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愚兄我就在此告别,保重啊!

生:孟兄,保重!后会有期!

生:后会有期!

(音乐《朋友》响起,一生渐渐离开远去,另一生久久伫立凝望着远方)

赏析朱光潜先生在《诗论》中说:“诗以具体的意象表现具体的情趣。具体的意象必是一个活的情境,使人置身其中,便自然而然地要发生那种具体的情趣。”意象是情思的载体,是情思的物化形态。上述教学片段的执教者正是凭借直观可感的意象窥见诗人的情思的:让学生在反复朗读诗文后,找朋友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分角色扮演李白和孟浩然进行“对话叙情”。学生之间的对话成为两位诗人的“代言”,既符合他们的身份、性格,更是对诗句意象进行拓展,增加了诗的张力。在入情入境的表演中,学生不知不觉进入了诗的意境,将语言符号转换成了具体可感的立体灵动的意象,“依依惜别”的情感在表演中得以升华与共鸣,李白与孟浩然浓浓的情和意在心田流淌。一首古诗其实就是一幅鲜活的画面、一段感人的旋律、一幕立体的场景,让学生在表演中进行意象的拓展,就是对情感的储备和生发,最终自然有效达成了对古诗意象的深刻体悟!(作者单位:江苏省泗阳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徐纯军

E-mail:jxjyjxsxw@126com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写景记事,更是抒情伤怀。个体生命在时间中存在,而在“今”与“昔”、“来”与“往”、“雨雪霏霏”与“杨柳依依”的情境变化中,戍卒深切体验到了生活的虚耗、生命的流逝及战争对生活价值的否定。绝世文情,千古常新。现代人读此四句仍不禁枨触于怀,黯然神伤,也主要是体会到了诗境深层的生命流逝感。

2“行道迟迟,载渴载饥”,加之归路漫漫,道途险阻,行囊匮乏,又饥又渴,这眼前的生活困境又加深了他的忧伤。“行道迟迟”,似乎还包含了戍卒对父母妻孥的担忧。一别经年,“靡使归聘”,生死存亡,两不可知,当此回归之际,必然会生发“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渡汉江》)的忧惧心理。然而,上述种种忧伤在这雨雪霏霏的旷野中,无人知道更无人安慰。

3“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全诗在这孤独无助的悲叹中结束。写出征人在还乡路上饱受饥寒,痛定思痛的哀伤心情:想起出征之时,那依依杨柳,枝茂叶盛,而此时风雪归程,路远,天寒,又饥,又渴,可谓十分狼狈而又凄苦。

4晋人谢玄把“昔我往矣”四句论为三百篇中最好的诗句。在文学史上影响极大。常为后世文人反复吟唱、仿效。

扩展资料: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各诸侯国的乐调;“雅”是宗周地区的正乐;“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至于“大雅”和“小雅”当从音乐分,“广大而静,疏达信者,宜歌《大雅》;恭俭而好礼者,宜歌《小雅》。《诗经》的艺术技法被总结成“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参考资料:

--诗经

第一步:理解题目——生疑。

拿到一首诗歌,首先是对诗歌的题目进行理解。理解题目的目的,就是“生疑”,即“产生疑问”。也就是说,拿到题目,学生必须紧接着就要做自己的大脑里面产生一些疑问,这些疑问是帮助、带领学生理解诗歌的关键所在。

第二步:了解作者——溯源。

“了解作者”是为了知人论世,也就是追踪作者写作的历史背景和历史原因,这对学生理解诗歌有很大帮助。思路如下:

1作者是谁?

2生活在什么时期?

3什么情况下写这篇文章的?

示范:《长恨歌》

作者:白居易。

唐代,唐代宗“中唐时期”,其间发生了“安史之乱”。

和好友陈鸿一起路过马嵬驿相约写作(直接触发原因)。

第三步:梳理课文——翻译。

如果要问孩子的学习有没有效果,踏实不踏实,从这第三步“梳理课文”就可以看出来啦!因为这一个任务完成起来非常累,比较花费时间,绝不是吊儿郎当就可以完成的。凡是吊儿郎当,不认真,不踏实的孩子,都会在这一步“停滞不前”。然而,如果这一步“断”了,后面的几步就没法继续啦。

梳理课文包括两个内容:

1翻译:学生在翻译诗歌的时候,可以借助的资料有:课文下方的注释,翻译书,练习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工具书。

2理解:这里的“理解”只要是指“梳理结构”和“主题归纳”,其主要目的就是“化繁为简”,将诗歌内容简化,归纳出几个要点,让人看了之后一目了然。

第四部:赏析名句——背诵。

一篇诗歌,最终留在读者心中的,不过是几句名句罢了。无论长短,只要我们读过的诗歌,都能够记得其中一两句典型的名句。根据这个规律,我们就可以将诗歌“化整为零”,方便记忆和理解。

1找出名句。每一首诗歌都至少有1个名句,一定要把那个名句找到,先勾画出来,在理解之后再摘抄到笔记本上。

2分析名句。很多时候,诗歌的名句就是“诗眼”,是理解整首诗歌的关键或中心。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讲,当你读懂了这某个名句,就基本上理解了整首诗歌。

3背诵名句。背诵名句实际上是对理解名句的深化和巩固,如果我们不能背诵,就不能真正领会诗句其中的奥秘;当我们真正惊叹并领略了某句诗的奥妙,肯定也能脱口而出。

第五步:体悟感情——释疑。

要真正理解一首诗歌,就不仅仅要去梳理诗歌的内容,更要去梳理诗中的情感,因为情感和主题紧密相连。体悟诗歌的情况包括两种:一种是“诗中人物的情感”,一种是“作者的情感”。

第六步:分析手法——运用。

分析手法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阅读识别”,二是“写作运用”。

“阅读识别”:就是为了在我们阅读诗歌、赏析诗歌的时候,能够准确地指出这首诗或者这句诗运用了什么手法,起到了什么效果。尤其是在考场上,你要能快速的识别出来。

“写作运用”:就是把在课文中所学过的技巧、手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写作当中,以此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应该说这首诗是诗人创作的边塞诗当中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也是他第二次出塞任职的时候创作的。这个时候诗人正受到安西节度使封常青的重用,所以这一时期的诗词读起来也颇有豪情。这首诗诗人用他细腻的笔触向我们展示了壮阔秀丽的边塞景色,和我们分享了热情奔放的军营生活,而那种浪漫奔放的笔调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让人无不动容。

整首诗都是以雪天景色的变化作为线索的,主要描述了送别上一任官员离别的过程,环环相扣,浑然天成。这首诗的前四句可以划分为第一部分,诗人主要描写了早晨的边塞风光,目之所及,都是雄奇瑰丽的雪景,与此同时,身体也感受到了彻骨的严寒。一堆堆雪花在诗人眼前就像一夜盛开的梨花一样,带给人无限美好的想象与期待。

边塞的夜晚阴冷而漫长,但是就是这样的夜晚却给军营带来了无比秀美的雪景,大地银装素裹,焕然一新。就算雪花飘入军营,行动不便,但是全军将士却没有丝毫怨言,环境的冷和内心的热形成鲜明对比,从而表现出将士们昂扬向上的姿态,以及乐观激昂的爱国情怀。

这首诗的中间两句可以划分成第二部分,主要是描写雄伟壮阔的雪景和饯别宴会的欢庆盛况。“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这一句诗人运用了浪漫夸张的修辞手法,用豪迈磅礴地气势描绘出瑰奇壮丽的塞外雪景,以此来反衬接下来将要展现的欢乐气氛,体现出将士们载歌载舞所蕴含的积极意义。胡琴、琵琶和羌笛三种乐器同时演奏,可见热闹非凡,在一片冰天雪地当中欢庆送别,军营的那种豪迈奔放便跃然纸上。

这首诗最后三句可以划分为第三部分,这一部分写的是宴饮一直到傍晚,结束之后送友人返回京城的场景。即将离别的兄弟在鹅毛大雪中昂首阔步,那种豪情让风中的旗帜都显得更加鲜艳了,而迎风招展的旗帜也映射着那些威武不屈的将士们。这一部分动静结合,相互映衬,生动形象,极富感染力。最后,送君千里终有一别,落满雪花的山峦此起彼伏,在蜿蜒曲折的路上已经望不见友人的身影,只能凭借着雪地上留下的马蹄印去想象他英姿飒爽的样子。诗人用质朴平淡的语言表达了对友人最真切的祝福与怀念,含蓄隽永,依依惜别。

这首诗的结构清晰,格调雄奇,景色秀美,情感真挚,在一动一静、一张一弛之间将祝福、怀念、不舍、惆怅、豪迈等等多种情感元素结合在一起,不事雕琢,浑然天成。全诗这种抑扬顿挫的结构、刚柔并济的情感让我们久久神往,慷慨悲壮,浑然雄劲应该说是我国边塞诗歌的代表作品之一,值得细细品味。

1、诗人的情感:这是一种暧昧不清的情感纠葛、心灵缠绵,具有了朦胧而不确定的意境之美。

2、有人崇拜她,把她当做女神、偶像;也有人放出话来,“喜欢她的女人,品行有问题;喜欢她的男人,脑子有问题。”

她是缺乏幽娴品德的女人,她喜好与人辩论,她用诗句表达她的哀愁,她精通文理,学贯中西。她对文学和艺术,具有本能的、直接的感悟。生长富贵,命运坎坷,修养让她把热情藏在里面,热情却是她生活的支柱。

她,就是那个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一代才女——林徽因。

《你是人间四月天》是林徽因的一本小说、诗歌、散文、剧本集,几乎收录了林徽因所有的经典文学作品。其散文成就颇大,虽然数量不多,但风格独特,知识性强。诗歌尤多,其诗作融人中国古典诗歌和西方唯美派的一些表现手法,每篇文章都是她灵动思绪和满腹才华的凝结。她的语言温婉淡雅,如行云流水,又如拂面的春风。可以说。她的文字拥有超越时间的魅力。笔下流露出令人惊讶的对民间百态的深谙。

其温润柔美的风格,充分反映了女性细腻、深情的特征,在色彩缤纷的现代诗坛,如一朵“梦期待中的白莲”,典雅端庄、不同凡响。她善于在人与自然的交流中挖掘诗性,以寄托情怀,立意便是高格,而意象运用之娴熟,意境创造之幽长,已是现代诗风中较为出色的了,其中新月诗歌的影响,可见一斑。

1、陆游,辛弃疾的诗词一边表示爱国。

陆游:一方面是悲愤激昂,要为国家报仇雪耻,恢复丧失的疆土,解放沦陷的人民;一方面是闲适细腻,咀嚼出日常生活的深永的滋味,熨贴出当前景物的曲折的情状。2、苏轼多表示人生旷达。

辛弃疾: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面对如画江山和英雄人物,在豪情壮志被激发的同时,他也大发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理想与现实的激烈冲突,为他的词构成悲壮的基调。3、杜甫多表示

忧国忧民、思乡思亲

4、白居易

关心百姓疾苦揭露、批评政治弊端

5、陶渊明

寄寓着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其洁身自好,不愿屈身逢迎的志趣,但也有宣扬“人生无常”,“乐安天命”

6、李白

以布衣之身来藐视权贵,肆无忌惮地嘲笑以政治权力为中心的等级秩序,批判腐败的政治现象,以大胆反抗的姿态,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还有部分是感叹大自然的美丽。

7、岑诗的主要思想倾向是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难的乐观精神

8、李清照:前期的词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现了自然风光和别思离愁。后期的诗词变清丽明快为凄凉悲痛,抒发了伤时念旧、怀乡悼亡的情感,也寄托了强烈的亡国之思。

9、李煜: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的,主要为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因亡国的深痛,对往事的追忆,富以自身感情而作,要抒写了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表达了对“故国”、对“往事”的无限留恋。

10、李商隐:早期的政治诗指陈时局,语气严厉悲愤,又含有自我期许的意味,很能反应他当时的心态。在关于政治和社会内容的诗歌中,借用历史题材反映对当代社会的意见,是李商隐此类诗歌的一个特

李商隐一生仕途坎坷,心中的抱负无法得到胆俯册谎夭荷差捅倡拉实现,于是就通过诗歌来排遣心中的郁闷和不安。包括大多数无题诗在内的吟咏内心感情的作品是李商隐诗歌中最富有特色的部分,也获得了后世最多的关注。

11、欧阳修:恋情相思、离情别绪、酣饮醉歌、惜春赏花之类,并善于以清新疏淡的笔触写景。

12、李贺: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他喜欢在神话故事、鬼魅世界里驰骋,以其大胆、诡异的想象力,构造出波谲云诡、迷离惝恍的艺术境界,抒发好景不长、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他因此被后人称为“诗鬼”。

13、杜牧:对遭受回纥侵扰而流离失所的北方边塞人民表示怀念,婉曲而有余味。《九日齐山登高》却是以豪放的笔调写自己旷达的胸怀,而又寓有深沉的悲慨。晚唐诗歌的总的趋向是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这种重辞采的共同倾向和他个人“雄姿英发”的特色相结合,风华流美而又神韵疏朗,气势豪宕而又精致婉约。

登阖闾古城

武元衡

登高望远自伤情,柳发花开映古城

全盛已随流水去,黄鹂空啭旧春声

首句抒情,奠定全诗凄凉的感情基调,登高望远,抒发思念故乡的感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4034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