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仙子·走马探花花发未原文_翻译及赏析

天仙子·走马探花花发未原文_翻译及赏析,第1张

走马探花花发未。人与化工俱不易。千回来绕百回看,蜂作婢,莺为使。谷雨清明空屈指。白发卢郎情未已。一夜翦刀收玉蕊。尊前还对断肠红。人有泪,花无意。明日酒醒应满地。——宋代·苏轼《天仙子·走马探花花发未》 天仙子·走马探花花发未 走马探花花发未。人与化工俱不易。千回来绕百回看,蜂作婢,莺为使。谷雨清明空屈指。

白发卢郎情未已。一夜翦刀收玉蕊。尊前还对断肠红。人有泪,花无意。明日酒醒应满地。 写花 , 写人讽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乘着奔跑的马来看花开了没有,人和天地迫切地等待花开不容易,打发蜂婢莺使千方百计、不厌其烦的来回探看,人们扳手指计算,再过几天到清明、谷雨时就该看见花了,但到时候仍看不见花呢?

卢郎到了老年还多情,一夜之间就用剪刀把刚开的花减掉,在酒宴前还要面对着断肠花,人会流泪,花也不想被人摘去,到了第二天酒醒的时候就会看见花已经落了一地。

创作背景 张先是北宋词坛名家,亦富诗才。晚年与通判杭州的苏轼有交往。苏轼《诗集》卷十一有诗《张子野年八十五,尚闻买妾,述古令作诗》一首,用张子野的故事讽刺张先晚年买妾,诗编在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十月,本词应当与诗作于同时。 赏析

上片写寻花,以喻张先千方百计物色美妾。词中作者纯用比兴,没有用一字道破张先物色美妾这件事实。那个“走马采花”者,即指积极物色美妾人选的张先。“千回来绕百回看,蜂作婢。莺为使”。则写张先的千方百计与不厌其烦。这些比喻性的叙写,很有些漫画化,带有某种讽刺意味。此外,说出“人与化工俱不易”这样的冷唆语,对“谷雨清明”这种花开时节,又说是“空屈指”,清明、谷雨时本来是鲜花盛开的时候,然而这个季节却看不到花,体现了作者这一现象的惋惜之情,其中也不无讥嘲的成分。人的“不易”,表现于“走马”来探,在“屈指”计算哪天是清明和谷雨。化工的“不易”,表现于打发蜂婢莺使千绕百看。这里置“谷雨”于“清明”之前,是为了适应词的平仄规律,《天仙子》第六句的前四字必须是先两个仄声、后两个平声;“谷雨”是仄声,“清明”是平声,所以说“谷雨清明”而不说“清明谷雨”。

下片写面对花,说明张先买妾如愿以偿,而其妾则很可悲。在写法上也略有变化,除了比喻之外,还用了典故。以“白发卢郎”这一典故暗写张先老年娶妾,实在贴切不过。“情未已”三字,是贯穿全词的线索,它与“白发”形成对照,同样暗寓讥讽之意。“一夜剪刀收玉蕊”一句,紧承前句,固然写出张先买妾如愿之事,也暗含作者对鲜花受摧折的惋惜。以下用“断肠红”、“人有泪”、“花无意”等意象,略带悲剧色彩,似乎更鲜明地表现了作者对受害女子的深切同情,客观上也多少增强了对封建制度下不相称的婚姻的讽刺力量。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清代·曹雪芹《问菊》

问菊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写花菊花樱桃花,一枝两枝千万朵。花砖曾立摘花人,窣破罗裙红似火。——唐代·元稹《樱桃花》

樱桃花

樱桃花,一枝两枝千万朵。花砖曾立摘花人,窣破罗裙红似火。 咏物写花洛阳花,梁园月,好花须买,皓月须赊。花倚栏干看烂熳开,月曾把酒问团圆夜。月有盈亏花有开谢,想人生最苦离别。花谢了三春近也,月缺了中秋到也,人去了何日来也?——元代·张鸣善《普天乐·咏世》

普天乐·咏世

洛阳花,梁园月,好花须买,皓月须赊。

花倚栏干看烂熳开,月曾把酒问团圆夜。

月有盈亏花有开谢,想人生最苦离别。

花谢了三春近也,月缺了中秋到也,人去了何日来也? 咏物 , 写花 , 月亮抒情

天仙子张先原文及翻译如下:

原文: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作者张先 朝代宋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译文:

手执酒杯听人唱《水调歌》,想借听曲喝酒来排解忧愁,一觉醒来天已过午,醉意虽消,但愁意未减。年轻时的美好时光已经逝去,几时还能再回来?值此人生暮年,感叹年华易逝,以前的美好时光只能存在于回忆之中了。

夜晚水禽并眠在池边沙岸上,明月冲破云层的阻碍,晚风吹起花枝,影子在月光映照下婆娑摇曳。拉上一层层的帘幕遮住了摇摆的灯焰,风更大了,人们也都已睡去,经过这场晚风,明天园中小路上应该满是片片落花吧。

注释:

①水调:曲调名。

②流景:逝去的光阴。景,日光。

③并禽:成对的鸟儿。这里指鸳鸯。

作者介绍: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人。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曾任安陆县的知县,因此人称“张安陆”。

天圣八年进士,官至尚书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间。曾与梅尧臣、欧阳修、苏轼等游。善作慢词,与柳永齐名,造语工巧,曾因三处善用“影”字,世称张三影。

作者: 彭宗珏

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张先

小序说“时为嘉禾小倅(cui脆)”,小倅即小官。诗人生于公元九九〇年,四十一岁中进士,作词时是五十二岁,十多年才作到个判官,屈居副职,每天清早晨要到府里去画卯,有病不能去,当然得请假,因此激起了身世感叹。

上片贴近诗人的生活,是实写;下片则更切入诗人的内心感情,虚实并写了。由早晨到中午到黄昏,看来愁一直未醒。青年人如果黄昏漫步池边,看到鸳鸯之类的并禽,很容易想起配偶或朋友,虽不无孤单,但总有点甜丝丝的。可诗人看到这对恋鸟,纵不鳏居也感到孤寂了。这时晚风袭来,淡淡浮云被风吹破,朦胧月光飘将下来,花儿在摇曳,影儿在翩翩起舞,这景色确实够得上朦胧美了。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什么是境界《人间词话》中说:“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 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诗人不但着一弄字把花儿人格化了,而且把自己孤独寂寞、怅惘无绪的感情渗入景中。美丽的花儿在朦胧月色中弄影,更衬出嘉禾小倅的百般愁思,构成了虚实结合的美。这是清幽静美的画面,也是思绪万千的心潮,所以说“境界全出矣”。后四句有三句是叙述,只有末句是抒情,他不只把灯密遮起来,把情也密遮起来了,明日落红应满径,恰到好处地表露出“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心情。含蓄美和朦胧美是互有联系的,结处的含蓄,有无限情思,正是这首词的朦胧美。苏轼曾在为张先诗集写的跋中说:“子野(张先字)诗笔老妙”,这词的艺术构思也达到老妙。

这首词在当时很有名,据沈雄《古今词话》记载,张先后来当了都官郎中,工部尚书宋祁去拜访他,被派去的人说:“尚书欲见‘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子野内应云:“得非‘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耶”(宋祈《玉楼春》词有句“红杏枝头春意闹”,王国维也同时指出这是真境界)。张先词中多用影字,她《木兰花》词云“无数杨花过无影”,《青门引》词云“隔墙送过秋千影”,时人称他“张三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422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