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个性心理学中,人格是指一个人在思维、情感和行为方面相对稳定的个体特征和模式。它是一个人独特的、持久的和一致的方式,影响他们对自己、他人和世界的认识和行为方式。
人格心理学的理解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关键概念:
1 人格特质:人格特质是相对稳定的个体特征,描述了一个人在多种情境下的典型行为方式。例如,外向性、开放性、神经质、亲和力和尽责性等是常见的人格特质。人格特质是衡量和比较个体之间差异的一种方式。
2 人格结构:人格结构涉及到人格特质的组织和关系。其中,最著名的模型是五因素模型(Big Five),它包括外向性、宜人性、尽责性、神经质和开放性这五个基本特质维度,被认为较全面地描述了人格差异。
3 人格发展:人格的形成受到遗传、环境和个人经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从婴儿期开始,人们的人格特征逐渐发展和塑造。一些理论,如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理论和心理社会阶段理论,提出了人格发展的阶段和过程。
4 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个人对自己的认知和理解,包括了对自己的社会角色、价值观、兴趣爱好和能力的看法。自我概念在人格形成和个人行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总体而言,人格心理学的目标是理解人的个体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如何影响思维、情感和行为。通过研究人格特质、结构和发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个体差异的原因和影响,进而应用于心理咨询、职业选择、团队建设等领域,以促进个人的心理健康和个人成长。
基础释义
1个人的道德品质:~高尚。
2人的气质、能力、性格等特征的总和:健全的~。
3按照法律、道德或其他社会准则应享有的权利或资格:尊重~。
详细释义
人的性情、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
蔡元培 《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所谓健全的人格,内分四育,即:(一)体育,(二)智育,(三)德育,(四)美育。” 闻一多 《<李白之死>序》:“此诗所述亦凭臆造,无非欲藉以描画诗人的人格罢了。” 老舍 《四世同堂》二五:“他以为教育不仅是教给学生一点课本上的知识,而也需要师生间的感情的与人格的接触。”
人的道德品质。
梁启超 《新民说》第五节:“忠孝二德,人格最要之件也。” 陈学昭 《工作着是美丽的》九:“﹝她﹞又没有卖*,损害了家庭的名誉和自身的人格。”
谓人按照法律、道德或其他社会准则应享有的权利或资格。
瞿秋白 《赤俄之归途》四:“把一般争人格的青年学生,打得落花流水。” 茅盾 《动摇》八:“公家发配,太不尊重女子人格。”
人格(personality)是指个体在对人、对事、对己等方面的社会适应中行为上的内部倾向性和心理特征。表现为能力、气质、性格、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心身组织。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和社会性是人格的基本特征。
人格又称个性。是个人带有倾向性的、本质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兴趣、爱好、能力、气质、性格等)的总和。一个人的人格表现在知、情、意等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 包括个人的认知能力的特征、行为动机的特征、情绪反应的特征、人际关系协调的程度、态度和信仰的体系、道德价值的特征等。一般说来, 人格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个人的人格是他过去的整个生活历程的反映。人格的形成也和人的生物遗传因素有关, 因为人与人的个别差异从婴儿诞生的第一天起就有所表现。作为区别人与人的不同特征的人格, 正是在这种先天生物学差异的基础上, 在某种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下, 通过不断的社会性内化过程而逐渐形成起来的。
F人格是Feeling(情感)的简称,它的人格类型的人倾向于更关注人的情感、情感需要和感受。T人格的人通常具有高度的同情心和理解力,非常注重自己和他人的感受。
F人格这些人通常非常能够感受到自己、他人、环境中的情感变化和需求,并且非常注重他们的情感。他们倾向于通过情感连接和互动来看待人际关系和社会交互。F人格的人通常具有高度的同情心和理解力,非常注重自己和他人的感受。
T人格这种人的人格类型往往更关注分析和理性思考。这些人强调的是理性,他们倾向于基于事实和逻辑的分析,注重思考、判断和分析过程。他们通常比较理性和客观,不受情感影响很大。他们倾向于通过理性思考来看待人际关系和社会交互。
生活中的人格类型
虽然在实际生活中,以上两种人格类型并不是绝对的,每个人都拥有一定的F和T的特征。然而,在某些情形下,某一种特征会更具优势和可操作性。有些情况下,我们需要注重思考和分析,这就需要T人格的人发挥自己的优势。在这种情况下,T人格的人需要保持冷静断然、理性的清晰分析,这将有助于他们做出更准确和有效的判断。
而其他情况下,我们需要注重人情味儿,这就要求F人格的人发挥自己的优势。例如,我们在与他人交往或解决情感问题时,就需要F人格的人发挥自己的优势,表达同情心、体贴和理解。
人格又译为性格,指人类心理特征的整合、统一体,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结构组织。并在不同时间、地域下影响着人的内隐和外显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下面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人格的基础心理学知识:
1人格的结构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统合模式。它具有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功能性。
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括许多成分,其中主要有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等方面。自我调控是人格中的内控系统,具有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
2弗洛伊德的人格“三我”结构
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划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
1、本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低层,是由先天的本能、欲望所组成的能量系统,包括各种生理需要。本我是无意识,非理性的。遵循快乐原则。
2、自我: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其作用是调节本我和超我的矛盾。遵循现实原则。
3、超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高层。是道德化的自我。它的作用是:抑制本我的冲动;对自我进行监控;追求完善的境界。遵循道德原则。
3人格理论-特质论
人格特质理论是个体间人格差异的指标,可以通过心理测量来确定。
1、『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奥尔波特首次提出人格特质理论。他把人格特质分为两类: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共同特质是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大多数人或一个群体所共有的,相同的特质。个人特质是个体身上所独具的特质。个体特质以其在生活中的作用分为:首要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
(1)首要特质是一个人最典型、最概括的特质,影响到一个人的各方面的行为。
(2)中心特质是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的特质。
(3)次要特质是个体一些不太重要的特质,往往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表现出来。
2、『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卡特尔受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启发,用因素分析法对人格特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人格特质的一个理论模型。模型分成四层: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
A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表面特质是指从外部行为能直接观察到的特质;根源特质是指那些相互联系而以相同原因为基础的行为特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既可能是个别的特质,也可能是共同的特质。它们是人格层次中最重要的一层。
B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在根源特质中可以在分为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两类。体质特质是由先天的生物因素决定;而环境特质则由后天的环境决定。
C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动力特质是指具有动力特征的特质,它使人趋向某一目标;能力特质是表现在知觉和运动方面的差异特质包括流体和晶体智力;气质特质是决定一个人情绪反应速度与强度的特质。
3、『现代人格特质理论』现代人格特质理论主要有:三因素模型、五因素模型、七因素模型。
(1)『三因素模型』艾森克依据因素分析法提出人格的三因素模型。这三个因素是:外倾性、神经质、精神质。外倾性表现内外倾的差异;神经质表现为情绪稳定性的差异;精神质表现为孤独、冷酷、敌视、怪异等偏于负面的人格特征。
(2)『五因素模型』塔佩斯运用词汇学的方法对卡特尔的特质变量进行了分析,提出五个相对稳定的因素:开放性、责任心、外倾性、宜人性、神经质或情绪稳定性。
(3)『七因素模型』特里根用不同的选词原则获得七个因素。正情绪性、负效价、正效价、负情绪性、可靠性、宜人性、因袭性。
4人格理论-类型理论
类型论是群体间人格差异的描述指标。可通过人的行为直接观察到。
1、『单一类型理论』认为人格类型是依据一群人是否有某一特殊人格来确定的、美国心理学家佛兰克法利提出的T型人格就是单一型人格理论。
2、『对立类型理论』认为人格类型包含了某一人格纬度的两个相反的方向。主要有:A-B型人格和内-外型人格。
3、『多元类型理论』认为人格类型是由几种不同质的人格特性构成的。有:气质类型学说、性格类型学说、阴阳五行说。气质类型学说分为四种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性格类型学说分为:经济型、理论型、审美型、权力型、社会型、宗教型。
5、认知风格与认知能力的差别
认知风格是指个人所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认知的方式主要有: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冲动和沉思;同时性和继时性。认知风格与认知能力是截然不同的概念,其差别是:
(1)能力是指成就水平;而风格是指认知方式。
(2)能力是指人们能够达到的最高行为;而风格是指人们的典型行为。
(3)能力是一种单极变量,由高低或好坏之分;而风格是指一种双极或多极变量。无高低与好坏之分。
6人格测验
人格测验的方法很多。典型的有:自陈量表、投射测验、情景测验、自我概念测验。
1、自陈量表法。让被试按自己的意见,对自己的人格特质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有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和爱德华个人兴趣量表。
2、投射测验。有罗夏克墨渍测验和主题统觉测验。
3、情景测验。性格教育测验和情景压力测验。
4、自我概念测验。形容词列表法、Q分类法。
附录名词解释
1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统合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2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即我们平时说的脾气、秉性。
3性格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它在性格中包含有许多社会道德含义。性格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并表现在他的行为举止中。
4态度是个体对社会、对自己和对他人的一种心理倾向,他包括对事物的评价、好恶和趋避等方面。
5特质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性,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测评人格所常用的基本单位。
6认知风格是指个人所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也叫认知方式。
①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里的“本性”是就人格而言的。人格是一个心理学术语,类似于我们平常说的个性。是指一个人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表现出的一种独特的行为模式、思想模式和情绪反应的特征,也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特征之一 ② 从心理学角度讲,人格包括两部分,即性格与气质。性格是人稳定个性的心理特征,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上。性格从本质上表现了人的特征,而气质就好像是给人格打上了一种色彩、一个标记。气质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模式方面的特点,赋予性格光泽。同样是热爱劳动的人,可是气质不同的人表现就不同:有的人表现为动作迅速,但粗糙一些,这可能是胆汁质的人;有的人很细致,但动作缓慢,可能是黏液质的人。气质和性格这样构成了人格。 ③人格养成是根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四个阶段进行的,主要是对十六岁、即将成人的青少年进行的教育形式。日常生活里我们所说的人格包含了许多含义,道德意义上的人格(与伦理、道德相对)、法律上的指一种资格(与权利义务有关)等等。。。。。。 而,我们在读书的时候,能感受到书中作者所刻画的各种人物的心理特征,有的人英勇、有的人懦弱;有的急躁,有的沉稳;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能觉察到周围人各不相同的特征,有的人勤奋、有的人懒惰。等等,这些心理特征其实都是心理学意义上的人格。在心理学中,人格是探讨个体与个体差异的领域。 人格一词的起源(英文personality)自古希腊语persona。persona最初指古希腊戏剧演员在舞台演出时所戴的面具,与我们京剧中的脸谱类似。而后指演员本人,一个具有特殊性质的人。现代心理学沿用persona的含义,转意为人格。其中包含了两个意思:一是指一个人在人生舞台上所表现的种种言行,人遵从社会文化习俗的要求而做出的反应。即人格所具有的“外壳”,就像舞台上根据角色的要求而戴的面具,反应出一个人外在表现。二是指一个人由于某种原因不愿展现的人格成分,即面具后的真实自我,这是人格的内在特征。 关于心理学中人格的定义,比较流行的是:所谓人格,是指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模式包括了个体独具的、有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各种特质或特点的总体。 在心理学中,还经常运用“个性”一词表达人格的概念。我国的《大百科全书心理学卷》中就有人格即个性的提法。 人格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其中反映了人的多种本质特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