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和杨广的关系好吗?李渊与杨广是什么关系?

李渊和杨广的关系好吗?李渊与杨广是什么关系?,第1张

李渊和杨广是表兄弟关系。李渊的母亲独孤氏和杨广的母亲独孤皇后都是独孤信的女儿。

独孤信是鲜卑族人,擅长骑射,是北周著名的军事将领,为八柱国之一。独孤信一生共有七位女儿,有三个女儿嫁给了君王,成为了皇后。李渊的母亲独孤氏是独孤信的四女儿,后来嫁给了李渊的父亲李\。杨广的母亲独孤皇后是独孤信最小的女儿,原名为独孤伽罗。独孤伽罗长大后,父亲将她嫁与隋朝皇帝杨坚,被册封为文献皇后。随后,文献皇后为杨坚生下杨广。

综上所述,李渊的母亲独孤氏和杨广的母亲文献皇后为亲姐妹,李渊和杨广为表兄弟。因为李渊比杨广年长,按辈分来说,杨广应该称呼李渊为表哥。

文献皇后独孤伽罗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她嫁给隋文帝杨坚之后,为隋朝的政治局面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她帮助隋文帝巩固政权,是一位贤明的皇后。在文献皇后的协助之下,隋朝的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开启了隋朝繁盛时代局面。

李渊的母亲独孤氏嫁给李\,李\的父亲李虎是西魏八大柱国之一,李\在军事上也有很大的才干。李\早年去世,家里大小事都落在了妻子独孤氏身上。独孤氏一面打理家事,一面振兴家族,是一位贤惠的贤内助。长期操劳让独孤氏积久成疾,晚年时候卧病在床。独孤氏去世后,被李渊追封为元贞皇后。

李渊从山西晋阳起兵。隋朝末年,各地频频爆发起义,当时李渊、李世民父子在山西太原一带驻扎。

晋阳县令刘文静和裴寂都是很好的朋友,三人在私下商量起兵之事。李世民想把这个计划告诉李渊,但是担心李渊不同意,迟迟没有说。随后,裴寂想到了一个办法,他在晋阳网罗了几位美女并献给了李渊。李渊喝醉后,裴寂将起兵之事告诉了李渊,李渊听后十分惊异。李世民借机向父亲细说了这个计划,并分析了当今局势,起初李渊不同意,随后被李世民和刘文静等人说服,决定在晋阳起兵抗隋。

李渊以刘武周和突厥南下为由,招兵买马扩充军队实力。偷偷派遣李世民、刘文静等人在各地招募兵马以扩充军队战斗力。没过多久,就有很多人响应,纷纷加入李渊队伍。当时,李渊招兵买马这一行为引起了王威等人的怀疑,他们认为李渊这一举动是想要造反。王威等人想将李渊父子骗往晋祠,以此除掉李渊父子,向隋炀帝邀功行赏。结果,他们的计划被晋阳乡长刘世龙所了解了,他便告诉了李渊。李渊和李世民决定先下手为强,他们污蔑告发王威和高君雅勾结突厥,想要让突厥族人攻打中原。随后,恰逢突厥兵进攻晋阳,李渊将俩人斩首示众。

经过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公元617年农历七月份,李渊在晋阳正式起兵。李渊起兵后面临着兵力不足的问题,三女儿平阳公主得知后,变卖了李家庄园,为父亲招兵七万多人。

李渊的皇后就是窦皇后。李渊称帝后,追封窦氏为穆皇后,李世民登基后,追封母亲为太穆皇后。

窦皇后生于公元569年,是是神武公窦毅与襄阳长公主的女儿。窦氏聪明伶俐,自幼被周武帝抚养在宫中。相传窦氏出生时,头发已经长到了脖子,家人讶异她和别的孩子与众不同。双亲抚养她时,格外用心。周武帝是窦氏的舅舅,非常宠爱他的小外甥女。周武帝和皇后的感情不好,虽然窦氏此时只有六岁,但是她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一次,窦氏用铿锵有力地语言劝说周武帝,话语一出,惊异了在座所有人。周武帝感慨这位外甥女,小小年纪居然有这么深的见解。周武帝被窦氏所触动,接受了她的劝说,改变了对皇后的态度。

窦氏长大后,出落得十分端庄美丽,前来求亲的人趋之若鹜。为了给女儿选择一位好夫婿,窦毅设了一场雀屏选婿。李渊的箭法十分精湛,射中了屏风上孔雀的两只眼睛,以此便抱得美人归。当时,李渊家世显赫,和家庭同样显赫的窦氏门当户对,加上,俩人郎才女貌,结为连理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窦氏和李渊成婚后,俩人十分相爱。窦氏在政治和文学方面略知一二,因为从小生活在皇宫的缘故,对于政治问题,窦氏都有深远的见解。除此之外,李渊和窦氏有相同的兴趣爱好,那便是对书法十分感兴趣。闲暇之时俩人会在书房临摹书法大家的作品。久而久之,窦氏模仿李渊的字迹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窦氏是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不但在生活上照顾李渊,在政事上,同样为李渊排忧解难。

窦氏和李渊的爱情故事被传为佳话,李渊还未建立政权之前,窦氏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五岁。

隋朝皇帝杨广并不是一个坏国王。他的所作所为在现今时代是一种犯罪,而对后代则是一种福音。他成为一个有能力的暴君。隋炀帝杨广修建大运河,苦了当时的百姓,却造福了后代,一直被后人利用,促进了南北经济的发展。隋炀帝杨广开创了科举制度,促进了社会的公平性,有利于打破贫困家庭的固化阶层。被历朝历代作为世界上最早的公务员考试制度,远远领先于西方。在军事上,他穷兵黩武,三征高句丽,造成百姓生活贫困,民不聊生,天下大乱,同时也加速了自己的灭亡。

隋炀帝在位期间,大力推行隋文帝建立的科举制度。隋炀帝说:"赵郡学通,才优一致;膂力萧强,无以复加;在官勤勉,堪为政事;堂堂正正,不避强御四民。" 用科举知道在隋朝的发展,也充分证明了隋炀帝对人才的渴望和重视,也知道国家的发展必须依靠大量的有识之士,在这方面隋炀帝比未来的皇帝更需要。

人才选拔制度,废止九品中正制。(其实在北朝后期,北周和北齐都有一些为寒门士子取士的措施,国子监秀才,郡县察举孝廉,可以说已经有了科举的初步设想和雏形。) 隋炀帝时期,进士成立。可以说,隋文帝开科举,隋炀帝创进士科,隋朝对于科举制度的贡献是不容质疑的。但毕竟只是创业,到隋亡时,进士人数不过十余人。唐代真正继承并发扬光大的。又有御史台、秘书省。到了隋炀帝时,又增设并合并为三太保、五太保。这些制度的改革也意味着皇权的进一步加强。

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您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

杨坚杨广的共同妃子是谁,杨坚杨广的共同妃子是谁大家是否了解呢其实她就是宣华夫人。这是一位美貌但是又很可怜的人,在她的一生曾嫁给了杨坚和杨广。下面就让我来详细介绍下杨坚和杨广的共同妃子。不清楚的可以进来看看。

宣华夫人

宣华夫人陈氏,南北朝时期南朝陈宣帝女、陈后主同父异母之妹,封宁远公主,母施姬。隋开皇九年,隋朝平陈完成南北统一后,其与陈国皇室成员作为俘虏从建康西入大兴,被配入掖庭为宫女,后选为隋文帝嫔妾。文献皇后去世后,垂暮的隋文帝失去爱妻后再也无法排遣精神之恸,他曾试图用青春美色麻醉自己忘却悲苦。陈氏这时进封贵人,和容华夫人蔡氏等一起得宠。

仁寿四年七月隋文帝去世后,陈贵人进封宣华夫人,按制出居文帝别庙仙都宫。据《隋书》记载,其之后被隋炀帝再度接入皇宫,岁余而终,年约二十九。在历史上,陈贵人作为“隋炀帝因色弑父”的仁寿宫变女主角声名大噪,不过此说颇为近现代史家质疑。

网络配图

与隋文帝

隋文帝杨坚一生深爱独孤皇后,在她十四岁父母双亡娘家失势时,就发誓为她无异生之子。即使隋文帝当上皇帝后也六宫虚设近二十年。直到独孤皇后年近花甲时,隋文帝才试探性宠幸尉迟氏,由此爆发了离家出走事件。虽然事后隋文帝对爱妻一如既往疼爱关怀,独孤皇后也退了一步允许他有了嫔妾,隋文帝却没想到性格刚烈的独孤皇后这么做的深层原因。独孤皇后是从国家稳定出发,不想因离家出走事件让他失去帝王尊严,基于处于权力顶端的帝后关系和谐一致有利于国家、朝政安宁,从而对他妥协让步。尽管隋文帝碍于皇后并不怎么宠幸姬妾,但却茫然不知同样深爱他的皇后已经对他心灰意冷、内心衰折,很快就丧失了生命力。

文献皇后去世对文帝打击太过沉重,不仅正史有相关记载,而且唐朝笔记、唐朝佛教典籍里多处能找到文帝苦苦思念亡妻无法排遣心中痛苦的真情流露记录。对受北朝风气影响很深,对“性忌妾媵”习俗很理解的文帝来说,他晚年的妃嫔不过是其生活的调剂乃至排遣精神痛苦的需要罢了,其中也包括陈贵人。

隋文帝对陈氏的情感并没有超越出征服者的玩物心态。文献皇后去世后,年过花甲的隋文帝不仅没有把对皇后的感情移情到陈氏身上,而且迅速有了新欢蔡氏,蔡氏在短时间内迅速和陈氏平起平坐,最后地位还反超陈氏。陈氏对隋文帝不仅在感情上无法起到任何心理抚慰作用,而且她也无力对其进行情感上的约束,只能坐视新欢崛起争宠。

隋文帝在心理上始终没有把陈氏等后宫看做自己的家人和亲人,也没有任何将其视作家族一份子的行动。晚年三次全国规模的为家族刻碑祈福行动中,他的家族亲缘关系里从来没有包括过后宫;临终前也没有任何要求后宫陪葬太陵记录。他最后甚至还否定了自己的纳妾行为:“使皇后在,吾不及此”、“但不能忘怀(皇后)尔,魂其有知,当相会于地下”。甚至隋炀帝对其后宫的不轨行为也间接反应出陈氏等人虽然获得了后宫高位,但并没有在隋文帝子女心中获得该位置应该带来的社会地位尊重和价值承认心理。

网络配图

隋文帝在本质上并没有放松过对陈氏的猜忌和不信任。陈国皇室在西入大兴后,被隋文帝分配到各州监视自力更生当农民,这也包括陈氏其同母亲兄弟,终隋文帝一朝没有改变对陈皇室政策的记录。即使在文献皇后去世后,陈氏获得了后宫高位,不过陈国皇室并没有受到任何恩惠,连陈贵人的同母亲兄弟亦无因陈氏受宠从而得到文帝任何垂怜的记载。他们一直像其他陈国男性皇室成员一样在隋 监视下种田自力更生。陈氏的母亲施太妃虽然因为女儿为妃获得了隋 的物质补贴,但其却住在贫民区,无法进入隋朝贵族圈子。

与隋炀帝

描写隋炀帝和各色佳人的风流艳史可谓层出不穷,尤其是他和仁寿宫变女主角陈贵人的绯色关系经过各类小说的渲染可谓活色生香,而且由于隋炀帝复杂性格里有喜爱端丽佳人、行事盛大华丽一面,陈氏作为一位“姿貌无双”很可能与其发生过关系的南国佳人,因此很多人也过度夸张其对隋炀帝的影响力。

但实际上,隋炀帝和萧皇后的感情深刻特别。隋炀帝虽不乏宠妃,对妻子无法做到父母之间那样至情,不过萧后确实是他一生宠敬和离不开的女人。《剑桥中国隋唐史》认为:“对这个历史上称为隋炀帝的人的性格刻划是非常困难的,除了一些模糊的感觉外,人们不能期望在集中把他说成是古典末代昏君的大量被窜改的历史和传奇后面,对此人的实际情况有更多的了解。历史文献把文帝的谨慎节俭与炀帝的放荡挥霍进行对比,但这种鲜明的对比过分夸大了。民间文学把炀帝描绘成荒*无度的人——以各种异想天开的方式沉迷于女色。但即使怀有敌意的修史者也不能掩盖这一事实,即他的正妻,一个聪慧和有教养的妇女,从未遭到他的冷落而被宫内其他宠妃代替,她始终被尊重,而且显然受到宠爱。”

网络配图

萧后大约年长杨广两三岁,出身著名政治文化贵族之家兰陵萧氏,婉顺多才;晋王杨广亦才智过人,文采华美。两人成婚后,夫妻极其恩爱,萧后也为夫夺嫡立下汗马功劳。杨广终生热爱江南,最后甚至魂断江南,不能不说他对江南的偏爱里没有萧后的影响。《剑桥中国隋唐史》对萧后的评价:“这位年轻的姑娘(萧妃、萧后)受过很好的教养;她聪明好学,很有文才。杨广爱她,并尊敬她。作为萧后,她是杨广的终身伴侣和知心人。很可能她给他介绍了南方的生活方式,并促使他热爱南方,几乎到了着迷的程度。”

隋炀帝杨广是一位艺术成就很高的诗人,《剑桥中国隋唐史》评:“隋炀帝毕竟是一位美好事物的鉴赏家、一位有成就的诗人和独具风格的散文家”。文人有一颗敏感的心,“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四时的变化、自然的代谢、美丽事物的殒灭,都能激发起文人的感怀。宣华夫人之死毕竟是一出红颜薄命的悲剧,杨广可能像敏感的诗人看见花谢了、草黄了、起风了一样触动了其文艺神经为其做赋。但是要把其此举夸张成情圣或者某种浪漫的仪式,实在不符合隋炀帝性格。

   隋炀帝 杨广 (569年-618年4月11日),华阴人(今陕西华阴),生于隋京师长安,是隋朝第二代皇帝,唐朝谥炀皇帝,夏王窦建德谥闵皇帝,其孙杨侗谥为世祖明皇帝。一名英,小字阿麽。隋文帝杨坚、独孤皇后的次子,开皇元年(581年)立为晋王,开皇二十年(600年)十一月立为太子,仁寿四年(604年)七月继位。他在位期间修建大运河(开通永济渠、通济渠,加修邗沟、江南运河),营建东都迁都洛阳城,开创科举制度,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因为滥用民力,造成天下大乱直接导致了隋朝的灭亡,618年在江都被部下缢杀。《全隋诗》录存其诗40多首。

青年杨广

杨广,一名杨英,小字阿��,华阴(今陕西华阴)人,隋文帝杨坚次子,母为文献皇后独孤伽罗,北周天和四年(569年)生于长安(今陕西西安),史书称:“美姿仪,少聪慧”。在北周时因父杨坚的功勋,被封为雁门郡公。

开皇元年(581年)封晋王,拜柱国、并州总管,时年十三岁。[1]后又授武卫大将军,进位上柱国、河北道行台尚书令等。开皇八年(588年)冬天,隋朝兴兵平南朝的陈,刚二十岁的杨广是领衔的统帅,真正在前线作战的是贺若弼和韩擒虎等名将。平陈后,进驻建康,杀掉了陈叔宝的奸佞之臣及宠妃张丽华,封存府库,将陈叔宝及其皇后等人带返隋京。班师后,杨广进封太尉。

去世

大业十四年(618年)三月,炀帝见天下大乱,已心灰意冷,无心回北方,命修治丹阳宫(今南京),准备迁居那里。从驾的都是关中卫士,他们怀念家乡,纷纷逃归。这时,虎贲郎将元礼等,与直阁裴虔通共谋,利用卫士们思念家乡的怨恨情绪,推宇文述的儿子宇文化及为首,发动兵变,宇文化及逼缢隋炀帝。

这个雄心勃勃的帝王,死后连个像样的棺材也没有用上,由萧后和宫人拆床板做了一个小棺材,偷偷地葬在江都宫的流珠堂下。

后陈棱集众缟素,为炀帝发丧,备仪卫,改葬于吴公台下,衰杖送丧,恸感行路。唐朝平定江南后,于贞观五年(631年),以帝礼改葬于雷塘(今江苏扬州市北15公里雷塘南平冈上,南距吴公台10里)。

家庭成员 ,  , 父母 ,  ,  父亲:隋文帝杨坚

母亲:文献皇后独孤伽罗

兄弟

哥哥:房陵王杨勇

弟弟:秦王杨俊、蜀王杨秀、汉王杨谅

姐妹

乐平公主杨丽华,嫁北周宣帝宇文�

襄国公主,下嫁李长雅

广平公主,下嫁宇文静礼

兰陵公主杨阿五,下嫁柳述

后妃 ,  , 皇后

萧皇后,西梁明帝萧岿之女

妃嫔

萧嫔,赵王杲母

陈�B,陈后主第六女

陈氏,陈后主第四女广德公主

王氏,李渊外甥女,唐同安长公主女

宣华夫人陈氏(存疑),陈宣帝第十四女宁远公主,陈后主妹

容华夫人蔡氏(存疑)

崔氏,隋东郡公崔君绰女

子女 ,  , 儿子

元德太子杨昭,母萧皇后,子:隋恭帝(代王)杨侑、皇泰主(越王)杨侗、燕王杨��

齐王杨��,母萧皇后,遗腹子杨政道

赵王杨杲,母萧嫔

第三子早夭(殇子铭 )

女儿

南阳公主,母萧皇后,开皇十九年下嫁宇文士及,子宇文禅师

杨妃,唐太宗妃,子吴王李恪、蜀王李��炀帝杨广

历史上真实的隋炀帝是一个复杂的人物,但是不可否认他对于历史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隋炀帝杨广是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次子,隋朝第二位皇帝。在哥哥杨勇被废后,杨广成为隋朝的太子,后继位成为皇帝。

唐朝的史书和民间演义将隋炀帝描绘成为一位弑父、杀兄、辱母的暴君,但这种描述始终有演义的成分在其中。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是需要从正反两个角度进行评述 但是不可否认,隋炀帝杨广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看出。

首先,在位期间开凿大运河。隋朝大运河以都城洛阳为中心,分为三大段,南抵余杭(杭州),北达涿郡(北京),全长2700公里。京杭大运河的开凿促进南北的商贸往来,为唐朝的盛世奠定了基础。

京杭大运河

其次,创立科举制度。大业二年,隋炀帝始设进士科,开创科举制度,创立了以考试为机制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改变了自魏晋南北朝时期以来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朝政的局面。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制度之一,一直延续到清朝末期。

江南贡院

最后,隋炀帝杨广本人的文学素养很高,曾创作大量的诗篇,如《饮马长城窟行》、《春江花月夜》等,《全唐诗》收录其诗歌四十余首。

对于一个历史人物的评价,需要结合他所处的时间和空间来看,要具有时空观念,并学会通过史料来分析历史人物,才能获得相对全面的认识。

隋文帝一生用过两个年号,一个是开皇,一个是仁寿。开皇的意思是开启一代皇家基业,反映出一种创业者 四射的心态。而仁寿则是希望能够享国长久,反映出一种守成者的安闲。先创业再守成,这本来应该是一种很理想的境界,但实际上非常遗憾。隋文帝仁寿年间,生活没有像他希望的那样安逸,反而日益充满了火药味和紧张感。这是为什么呢?

隋文帝六十岁上下时,先后丧了妻、子,丧子,是自己干掉了三个儿子。独孤皇后五十九岁时就正常死亡。影响极大,产生两方面影响:一是让隋文帝自由了,终于可以自由生活了,两美女出现了,一是宣华夫人陈氏,二是蔡氏。他节俭,独孤皇后也是如此。两人同心同德,特别晚年,疏远大臣,与儿子关系也紧张,独孤皇后是唯一依赖的知己。现在没有了,内心也塌了。两人年纪相差无几。现在没了这个陪伴,隋文帝茫然若失,生活上表现得开始纵欲,政治上更加多疑与善变。

隋文帝晚年,独孤皇后因病去世,独孤皇后的去世,让隋文帝失去了精神支柱,也让他在政治上变得更加多疑和猜忌。作为一国之君,他的变化必然投射在政治上,对整个国家的政局产生影响。那么,这种影响会从哪里表现出来呢?

马上有两人处境尴尬,一是杨素,一是太子杨广。杨素,独孤的葬礼是他一手经办的,隋文帝还特地奖励他,“杨素经营葬事,勤求吉地,论素此心,事极诚孝,岂与夫平戎定寇,比其功业,可别封一子义康公,邑万户并赐田三千顷,绢万缎米万石,金珠绫锦称是。”到处找风水宝地,功劳比平戎定寇还大,决定封他一个儿子为义康公,给一万户的食邑。隋文帝赏赐这么多,说明隋文帝爱屋及乌,把对太太的感情寄托在杨素身上,也说明杨素确实办得好。这事也是杨素在得宠的巅峰,不久在隋文帝心中的地位就下降了。梁毗不久就弹劾他了。

“臣闻臣无有作威福,臣之作威福,其害乎而家凶乎而国,窃见左仆射赵国公素,幸遇愈重,权势日隆,缙绅之徒,属其视听,忤意者严,霜夏零。阿旨者膏雨冬澍,荣枯由其唇吻,废兴候其指麾,伏愿揆鉴古今,量为外置,俾洪基永固,率土幸甚,轻犯天颜,伏听斧@。”当年废掉太子时,我们都觉得是令人震惊的事,唯独他表现得扬眉吐气的样子,为什么?是盼着国家有事,好抬升他自己的地位,这难道是忠诚的臣子的表现吗?说完,隋文帝傻在那儿,他回想一下,还真是如此。杨勇、杨秀事件,杨素都是推波助澜,到底是谁在利用谁呀?君臣关系是颠倒的。再想想梁毗的观点就可以接受了。而且与内心极端吻合的,他怎么处置梁毗?放了,对杨素就是渐疏之,慢慢猜忌起来了。“仆射国之宰辅,不可躬亲细务,但三五日一度向省,评论大事。”最重要的大臣,不用天天办理小事了,三五天再上一次班,实际是夺权了。等于剥夺了上班的权力。真正能管的事就少了。这是收权。

梁毗的弹劾让隋文帝对杨素警觉起来,开始逐步削弱他的权力。但是,权力本身是固定存在的,事情也总是要有人做的,要想保证国家的正常运作,还要把从杨素手里收回的权力再分配给别人。那么现在隋文帝找谁做新的依靠对象呢?

到晚年,谁都不信任,隋文帝把目光看到女婿身上了。他看中了最小女儿的女婿柳述,三大优点:一是出身于河东柳氏,在朝中影响不错;二是他年轻,三十多,没功劳没业绩,会听话,唯马首是瞻;三是娶的是隋文帝喜欢的公主兰陵公主。兰陵公主小名阿五,本是容易得宠爱的,兰陵公主给父母争气,“美姿仪,性婉顺,好读书”。既然喜欢她,女婿也一块喜欢上了。

这时,就提拔他了。让柳述当吏部尚书、兵部尚书,在朝中有这样高的权力,成了宫廷与朝廷间的桥梁。这对杨素意味着不利。与杨素都有过结,杨素逼死了兰陵公主前夫王奉孝的父亲王谊。当时官至一品官,没多久,王奉孝就去世,当时她不过十三岁,做了寡妇。王谊也不忍心,上书请不要守孝三年,再嫁了。没想到不久杨素就弹劾他,说王谊这是败坏道德。隋文帝当时看到这样的弹劾,就批评了王谊,就心灰,就宅在家,发牢骚,还请人算命,是重臣是外戚,这就触犯了皇帝的大忌,隋文帝赐死他了。

兰陵公主应该对杨素就没有好印象了。柳述与杨素间,杨素奚落过柳述的爸爸,他是坚守道德原则的人,在官场不得志,外放做官,而杨素隋建立后就在中央为官,杨素就在柳家人面前沾沾自喜,一次隋文帝赐宴,几人见面,杨素说,“二柳俱摧,孤杨独耸”,你们都完蛋了,我就钻天上去了,这是俏皮话,但伤人心,柳父却一言不发,现在柳述当权,二人与杨素都有过结,杨素就不好过了。柳述就喜欢当众折辱杨素。两人是上下级关系,柳述有任何决策,都应该有杨素批复,柳述偏偏不买杨素的账。柳述坚决不改。并要求转告,自己不肯改。柳述这样对他,他也是要气死,但是背后有隋文帝撑腰,也没办法。一收一放,就让杨素气焰低了,人蔫了。

独孤皇后去世,杨素受猜忌,这两重因素加起来对于太子杨广的打击可太大了,让杨广的势力低落了不少。而政治上的实力比拼,往往都是此消彼涨的关系,杨广那边势力下降了,马上有一个人的势力抬头了,他是谁呢?

杨广能当上太子,全赖独孤皇后与杨素所赐,现在杨广受的打击就太大了。杨广的太子基业本不稳定,需要杨素与独孤皇后的支持。现在,前太子杨勇势力有所抬头:杨勇为自己喊冤,当时杨广看管他,独孤皇后一死,他整天要求见父亲。杨广肯定不干,一次他爬到东宫大树上,对着隋文帝大叫,希望引起隋文帝注意。隋文帝真听见了,看到杨勇在树上,杨素正好在身边,问杨勇喊什么。杨素赶紧就说,他疯了,整天喊叫。隋文帝摇头叹气就过去了。

但是杨广着实担心一把。更严加看管。二是有人替杨勇和高喊冤,裴素,希望高重新回来为国效力。说杨勇与杨秀应该给他们自新的道路,不能永远为庶人,应该封个小国,还可以再提拔他。如果高刚刚被废时,谁说一定砍头,现在这样说,隋文帝反而感慨说,这是至诚的事。没杀还招来谈话。这又吓坏了杨广了。第三个表现,是隋文帝的心腹柳述与杨勇的关系铁与杨广的关系不好。还是因为婚姻的问题,当时,选中了两个候选人,另一个是杨广的小舅子萧妃的弟弟萧`。隋文帝广泛征求意见。

杨广当时就希望嫁给自己的小舅子,隋文帝就征求当年给隋文帝预言过当皇帝的韦鼎的意见。隋文帝信任他,他说,“`当封侯,而无贵妻之相,述亦通显,而守位不终。”说他可以封侯,面相上没有高贵妻子,韦鼎倾向于柳述,柳述只是说他官位不到头。隋文帝想我让他到头不就到头了?柳述对杨广没好印象。隋文帝的政治路线动荡起来,朝中出现了变数,似乎要重新洗牌,让杨广紧张。他偷偷到一个大臣术士萧吉,“公前称我当为太子,竟有其验,终不忘也。今卜山陵,务令我早立,我立之后,当以富贵相报。”我信任您,希望你替我留心一下,让我早点接班。萧吉回复,四年后,我保证让你接班。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的次子,隋朝的第二位,也是亡国之君。至今一说到隋炀帝,首先想到的是:暴君、昏君,和商纣、夏桀可相提并论。就连他的亲表弟李渊赐给他的谥号“炀”里也没有让人有一丝的好印象:“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逆天虐民曰炀。”荒*昏暴之意全包括在内。

这一评价产生的原因主要是:

1、弑父*母

这是世人认定杨广的第一大罪状。先看弑父,据《资治通鉴隋纪》中记载:604年,隋文帝卧病在床,杨广写信给杨素,请教如何处理隋文帝后事及自己登基事宜,不料送信人误将杨素回信送至隋文帝手上。隋文帝大努,随即宣杨广入宫,要当面责问,此时,宣华夫人陈氏跑来哭诉杨广在她来的途中意图非礼她,隋文帝顿悟,拍床大骂:“畜生何是付大事!”急命人传柳述、元岩拟定诏书,废黜杨广,重立杨勇为太子。杨广得知后将柳述、元岩抓人入监狱,并让右庶子张衡入隋文帝寝殿待疾,并将隋文帝周围的侍从打发,不久隋文帝驾崩。

而历代的官修正史对于杨坚之死是这么记载的:

正月二十七,杨坚抵达仁寿宫

正月二十八,杨坚下诏将朝廷的财政、赏赐之权,一切大小事务全部交给太子杨广处理。

四月杨坚开始感觉身体不适,6月朝廷宣布大赦天下。

七月初十,杨坚病势突然转重,紧急召见文武百官,弥留中杨坚躺在病榻上,用尽最后的力气和他的大臣们一一握手话别,并命亲信大臣何稠,让他负责自己身后事,又召见了太子,情形是这样的:上因揽太子颈谓曰:“何稠用心,我付以后事,动静当共平章。”

7月13日,杨坚崩于太宝殿。

可见,杨坚死得极为从容、安详,把江山社稷交给太子,带着放心满意的心情撒手西归的。

为什么史书上对杨坚的死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记载呢!

杨广“香艳版”的弑父篡位故事是直接取材于赵毅所著野史《大业略记》。这部书史料来源大多是民间流传的一些杂谈、轶闻和传说。众所周知,隋末唐初的百姓对“暴君”杨广恨之入骨,所以赵毅怀着此种心情出于对批判杨广的考虑,才根据民间传说创作这样一个故事,而《隋书》的编撰者魏征等人作为新朝大唐臣子,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批判旧王朝,抵毁旧统治者的机会,所以就有了此版本。

*母一说是指杨文将隋文帝的两位妃子收为自用。关于这个问题,我们现在看来是有**之理,但从当时的历史环境,人文风俗来看也只是一桩寻常事。

隋唐皇室祖先多是鲜卑化的汉人,杨广的母亲孤独皇后,就是鲜卑族人。那时候,鲜卑族的婚姻制度大体上保留了“及父兄死,后母与嫂子从子弟配”的风俗。”当时以继母为妻,以寡嫂为妻的婚姻事例比比皆是,不足为奇。

2、为追求享乐,开凿大运河,奢侈靡华。

隋炀帝登基,改年号“大业”。大业元年,下令营建东都洛阳,据说征调民夫千万余人次!同时又下令开凿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今北京),南达余杭(今杭州),耗费民资无数。对于隋炀帝这么劳师动众加进行的大型国家建设,后人猜测其动机,最常见的是这两种:一、杨广“贪恋江都美景”,为方便去扬州游乐看琼花。二、开凿大运河是出于风水上的考虑,要泄沿线的“地气”,以防隋朝杨氏龙脉被扰。

而当时隋朝的情况大家都知道,虽统一全国,并没有真正实现国家的太平。历经数百年的南北分裂,各方面都出现了短期的难以磨合裂痕。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维持国家统一大业,隋炀帝就有了营建东都、开凿运河的做法。《资制通鉴隋纪》中给出了这样的理由:隋炀帝不愿“坐深宫”,要沿河到各地去“察看”。还有就是利用开凿的运河从根本上解决新建王朝“不能长治”的问题,是履行帝国天子之责,通过巡游了解下情,巩固统治,这种巡游,不是单纯的享乐、游玩,而是军事和政治上的示威。

大运河的开通,把中国南方和北方真正融为一体,解决北方的粮食问题,也更好地控制了南方,到今天,大运河也是重要的航运线,南水北调的重要工程。

当然这么大的工程也成了杨广劳民财的重要证据。百万余民工的日夜劳作,多少家庭因此而家破人亡,从百姓的着眼,这是大错特错的,但是从整个国家的繁荣昌盛着眼,这是功不可没的。

3、穷兵黩武、三征高丽

隋炀帝好战,早在登基之前,隋炀帝就率兵灭陈,统一中国南北,结束了中国几百年的分裂。即位以后,更是以建立千秋大业为己任。他进兵林邑(今越南北部),是隋朝的势力范围在南部沿海疆域向前延伸的许多;他开拓琉球(今台湾省),进一步加强了琉球与大陆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他征服吐谷浑,使青海和新疆部分统一于中国,扩大了中国的领土。但隋炀帝在大业八年(612年)到大业十年(614年),三次御驾亲征高丽,却直接造成了隋国王朝的覆灭。

612年的第一次东征,因隋炀帝的指挥失误,隋国惨败,损失惨重,隋国国内开始发生百姓起义。

613年正月第二次东征,因帮隋炀帝登基有功的杨素儿子杨玄感叛乱,不得已退兵回国。

614年4月,隋炀帝发动第三次东征,高丽国王遣使请降,并将叛徒高丽的兵部侍郎斛斯政送还,隋炀帝胜利班师回朝。但战败的高丽国王却不按隋炀帝的命令入朝,不放回俘获的隋朝军民,这样的胜利无任何意义。

这三次大规模的征战,严重损耗了国力,让百姓民不聊生,最终导致了隋末农民起义的爆发,让隋王朝走向灭亡。

隋炀帝:“以天下承平日久,士马全盛,慨然慕秦、汉武之事”,希望建立一个“兼三才而建极,一六合而为家”的王朝,做一位千古之帝。为了实现他的宏伟大业,在统治期间,他几乎没有一天停止规划和改革,没有一天不再兴建工程,没有一天不在外出巡视和进行战争。

只能说隋炀帝是一个激进派的改革家,他开创科举制度、开凿世界上最早的大运河、开疆拓土,用他在位的短短十三年,却做了别的皇帝要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都做不了的事情。

十三年干这么多事情,而且件件是大事,却让跟随他的臣民们苦不堪言,所以他就成了暴君昏君。失去了民众的基础,又成了亡国之君,无论是底层还是上层都没有人为这位皇上说句公道话,他的功绩也就埋没在各种抵毁、诬陷中,所以本想在历史上留下美名的隋炀帝成了中国历史上口碑最差的皇帝。

陆游与唐琬是情痴还是渣男

李渊和杨广是表兄弟关系。

独孤信是西魏时期位高权重的八柱国之一,先后有三个女儿成为皇后,分别是长女嫁给了北周明帝宇文毓为皇后,七女独孤伽罗嫁给了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也就是杨广的生母。第四个女儿独孤曼陀嫁给了陇西郡公李,他俩生下的孩子就是李渊。所以说杨广与李渊是表兄弟关系。

李渊和杨广结仇原因

大业十三年各地农民起义,李渊的二儿子李世民看出隋朝气数将尽,于是和晋阳县令刘文静和晋阳宫监裴寂密谋反隋一事。

为了让父亲李渊能够竖起反隋的大旗,李世民可以说煞费苦心,他一边让刘文静去执行事先密谋的准备工作,一边让裴寂将李渊灌醉。灌醉李渊之后,裴寂又从隋炀帝杨广的晋阳行宫之中,挑选了几个美女给李渊侍寝。

行宫中的美女身份特殊,虽然没有妃嫔的名分,但是妥妥的是隋炀帝的专属女人。就这样李渊在迷迷糊糊之中铸成了大错,即使杨广没有将几个美女放到心上,但是李渊的行为可以说是妥妥的打脸杨广。

以杨广的性格来说,和解是不可能和解了,要是能够腾出手来,对李渊打击报复那是必然的行为。李渊深知杨广是什么性格,再加上裴寂的劝说,李世民的推波助澜,骑虎难下只能扛起了反隋的大旗。从晋阳开始起兵,在义军中不断地崛起,最终唐朝代替了隋朝。

这种说法比较接近事实,逻辑也非常的合理,要说结仇这才是真正的结仇。李渊的一招“釜底抽薪”,加快了隋朝内部的分裂,隋朝的根基也彻底崩塌,杨广成了亡国之君。这才是不共戴天之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4470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