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哉行》魏晋 曹丕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妍姿巧笑,和媚心肠。
知音识曲,善为乐方。 哀弦微妙,清气含芳。
流郑激楚,度宫中商。 感心动耳,绮丽难忘。
离鸟夕宿,在彼中洲。 延颈鼓翼,悲鸣相求。
眷然顾之,使我心愁。 嗟尔昔人,何以忘忧?
《咏美人在天津桥》唐 骆宾王
美女出东邻,容与上天津。整衣香满路,移步袜生尘。
水下看妆影,眉头画月新。寄言曹子建,个是洛川神。
《洛神赋》清 曹雪芹
香脸轻匀,黛眉巧画宫妆浅,双蝶绣罗裙。 东池宴,初相见。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香。 细看诸处好,人人道,柳腰身。昨日乱山昏,来时衣上云。 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树树真真,事事风风韵韵,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日日双眉斗画长,行云飞絮共轻狂。不将心嫁冶游郎。 溅酒滴残歌扇字,弄花熏得舞衣香。一春弹泪说凄凉。 云一涡,玉一梭,淡淡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
《寒夜》唐 孟浩然
闺夕绮窗闭,佳人罢缝衣。理琴开宝匣,就枕卧重帷。
夜久灯花落,薰笼香气微。锦衾重自暖,遮莫晓霜飞。
《美女篇》唐 王琚
东邻美女实名倡,绝代容华无比方。浓纤得中非短长,
红素天生谁饰妆。桂楼椒阁木兰堂,绣户雕轩文杏梁。
屈曲屏风绕象床,萎蕤翠帐缀香囊。玉台龙镜洞彻光,
金炉沉烟酷烈芳。遥闻行佩音锵锵,含娇欲笑出洞房。
二八三五闺心切,褰帘卷幔迎春节。清歌始发词怨咽,
鸣琴一弄心断绝。借问哀怨何所为,盛年情多心自悲。
须臾破颜倏敛态,一悲一喜并相宜。何能见此不注心,
惜无媒氏为传音。可怜盈盈直千金,谁家君子为藁砧。
《古艳诗》唐 卢纶
残妆色浅髻鬟开,笑映朱帘觑客来。 推醉唯知弄花钿,潘郎不敢使人催。
自拈裙带结同心,暖处偏知香气深。 爱捉狂夫问闲事,不知歌舞用黄金。
《朝上清歌》唐 顾况
洁眼朝上清,绿景开紫霞。皇皇紫微君,左右皆灵娥。 曼声流睇,和清歌些;至阳无谖,其乐多些;旌盖飒沓, 箫鼓和些;金凤玉麟,郁骈罗些;反风名香,香气遐些; 琼田瑶草,寿无涯些;君著玉衣,升玉车些;欲降琼宫, 玉女家些;其桃千年,始著花些。萧寥天清而灭云, 目琼琼兮情感。佩随香兮夜闻,肃肃兮愔愔。 启天和兮洞灵心,和为丹兮云为马。 君乘之觞于瑶池之上兮,三光罗列而在下。
《渔家傲》宋 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 香脸半开娇旖旎, 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珑珑 地,共赏金尊沈绿蚁。 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霜月》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赠歌妓二首》李商隐
水精如意玉连环,下蔡城危莫破颜。 红绽樱桃含白雪,断肠声里唱阳关。
白日相思可奈何,严城清夜断经过。 只知解道春来瘦,不道春来独自多
《诗经,静女 》
静女其姝,俟我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南有乔木,不可休息。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东飞伯劳歌》南北 萧衍
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
谁家女儿对门居,开颜发艳照里闾。
南窗北牖挂明光,罗帷绮箔脂粉香。
女儿年几十五六,窈窕无双颜如玉。
三春已暮花从风,空留可怜与谁同。
《重过圣女祠》李商隐
白石岩扉碧藓滋,上清沦谪得归迟。一春梦雨常飘瓦,
尽日灵风不满旗。萼绿华来无定所,杜兰香去未移时。
玉郎会此通仙籍,忆向天阶问紫芝
《洛神赋》曹植 魏晋
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像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荫桂旗。壤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休迅飞凫,飘忽若神,陵波微步,罗袜生尘。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中国古代十大美女:包括妇孺皆知的古代四大美女,沉鱼的西施、闭月的貂蝉、落雁的王昭君、羞花的杨贵妃。另外六位分别是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的冯小怜、一代妖姬苏妲己、命运凄惨的赵飞燕、与西施比美的郑旦、千金一笑的褒姒、因《洛神赋》被传为“洛神”的甄氏(甄宓)。
摘自百度网友,谢谢。
古代中国美女的容貌,究竟是以什么作标准呢? 中国汉代以前,人们对女性只注重面部形象,到了魏晋,才开始着重于装饰。魏文帝喜欢打扮华丽并将头发挽成蝉翼形的妃子。唐朝是开放社会,容许袒胸露臂,崇尚的女性体态美是额宽、脸圆、体胖。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粗壮结实在上古母系氏族社会,生殖和生产的标准就是美的标准。新石器时代女神像的造型特点展现的就是粗壮结实。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柔弱细腻 人们注重女性面部形象,男人提倡“柔弱顺从”的美女观念占了上风,士大夫盛行“精致细腻”的审美意识。两汉至南北朝时期:内外兼修 这一时期,人们重于装饰,对美貌的欣赏玄学化,审美达到了至今尤不可及的哲学高度,如曹植《洛神赋》。到了南北朝,中国的美女观完成了一轮循环,从崇尚健康自然退化到病态雕饰。先秦、两汉时期,女性的美尚未取得独立的价值,人们虽然欣赏女性之美,但更强调道德,表现出了以德压美的倾向。也许是受物质条件的限制,这一时期女性的服饰较为古朴,衣服、鞋子和男子无多大的差别,身上没有巾、带等饰物,头上也只是挽一个简单的发髻,没有任何装饰,但这个时期的女子已经知道一白可以遮百丑,开始使用妆粉。古老的粉有米粉和铅粉两种,米粉是以米粒研碎之后加入香料做成的。铅粉是糊状的面脂。汉代以后,铅粉被吸干了水分,制成粉末或固体的形状,一直被后世所沿用。先秦、两汉时期的上衣下裳的服制、粉白黛黑的服装、丰肉微骨的体型,奠定了中国古代女性美的基本格调。隋唐时期:雍容富态、健康自然雍容富态、健康自然成了美女的主导性标准。女性体态美是额宽、脸圆、体胖,健康是当时人们欣赏的一种妇女之美。这一时期,女性穿着相当暴露,大有西方现代“性感”倾向。从魏晋时期开始,女性之美开始获得了独立的价值,得到欣赏和珍视。荀粲曾说“妇女德不足称,当以色为主”。在这种美德独立宣言的鼓舞下,女性开始走向对于美的自觉的追求。这一时期的女子,大多穿着广袖短襦,曳地长裙。腰部束以“抱腰”,并且用衣带来装饰,当时还流行在头上插戴花钗和“步摇”,这样走起路来衣袂飘飘,环佩叮当,进一步强调了女性的温婉妩媚,婀娜多姿。在化妆上,最盛行的是在额间点上一个红色或**的“花子”以做装饰,“花子”形状各异,以叶子或花朵形状为主。花木兰从军后回到家中,“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就是这种装饰的体现。 隋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国力强盛、文化繁荣,对外开放,对内宽松,妇女的束缚也相对较少,因此女性之美也相应地呈现出了雍荣华贵的景象。唐代女子以丰腴的体态为美,加上高耸的发髻,飘扬的披帛,显得华丽大方,充分体现了女性美上的“盛唐气象”。她们的打扮是中国历代女性中最为大胆和性感的。这在唐代名画《簪花仕女图》中可得到印证。图中所画的女子,云鬓蓬松,上戴硕大的折枝花朵,并簪上步摇钗,衣着轻薄的花纱外衣,另佩轻纱彩绘的披帛,内衣半露,上有大撮晕缬团花,袒胸露臂。这种性感的装束在中国古代可谓空前绝后。“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化之精髓,是儒、道两大家都认可并采纳的哲学观,是中国传统文化最为深远的本质之源,这种观念产生了一个独特的设计观,即把各种艺术品都看作整个大自然的产物,从综合的,整体的观点去看待工艺品的设计,服饰亦不例外。这种设计观在我国最早的一部工艺学著作《考工记》中就已记载,《考工记》说:“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早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工匠就已意识到,任何工艺设计的生产都不是孤立的人的行为,而是在自然界这个大系统中各方面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天时乃季节气候条件,地气则指地理条件,材有美为工艺材料的性能条件,而工有巧,则指制作工艺条件。对服装而言,则指服装的着装季节,着装环境,及衣料的质地和剪裁手法,只有这四者和谐统一,才有精妙设计。 《周易》中肯定了人与自然的统一性,肯定了人与自然的交融性,即人不仅是自然产物,人的一切活动从道德修养到功利实践,都必须遵循自然的启示,受自然规律的制约,而且自然中也透着人的因素。自然本身往往具有社会道德的启迪意义,在这里人与自然间往往不存在绝对隔离的鸿沟,二者互相影响渗透,人与自然遵循统一的法则,天地自然也具有人的社会属性,同时又包含了与人事有关的伦理道德,表现在审美情感上就是偏感性的。在中国古代哲人看来,人是形和神的统一,即肉体与精神的统一,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不论道、儒都主张精神与肉体兼并,美与善合壁,而服装正是体现人和物之间的审美和谐和自然表现形式的外化,这种审美情感意识倾向外露于服装也是合乎“自然”之道的,“夫己外饰,盖自然”(《厚道》语)“吐纳英华,莫非情性”。(《体性》语),魏晋时期竹林七贤放荡不羁的形骸,重神理而遗形骸,所以表现在服装上往往不拘礼法,不论形迹,常常袒胸露脐衣着十分随便。《世说新语任诞》载:“刘伶尝着袒服而乘鹿车,纵酒放荡”。
1她秀雅绝俗,自有一气,肌肤娇嫩、神态、美目流盼、桃腮带笑、未吐、气若幽兰,说不尽的温柔可人。
2 她肌肤胜雪,双目犹似一泓清水,顾盼之际,自有一番清雅高华的气质,让人为之所摄、自惭形秽、不敢亵渎。
但那冷傲灵动中颇有勾魂摄魄之态,又让人不能不魂牵蒙绕。
3 她独倚长椅,火光映照之下,容色晶莹如玉,如新月生晕,如花树堆雪,环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娇柔婉转之际,美艳不可方物。
4 听她吐语如珠,声音又是柔和又是清脆,动听之极,向她细望了几眼,见她神态天真、娇憨顽皮、双颊晕红,年纪虽幼,却又容色清丽、气度高雅,当真比画里走下来的还要好看,竟会有如此明珠美玉般俊极无俦的人品。
5 她脸朝花束、身形苗条,长发披于背心,用一根粉红色的丝带轻轻挽住,一袭白衣,鲜花一映更是粲然生光,只觉她身后似有烟霞轻拢,当真非尘世中人,待她转过身来,才见她方当韶龄,不过十八岁年纪,肌肤胜雪,娇美无匹,容色绝丽,不可逼视。
6 女子:闭月羞花,鱼沉雁落,好女子不让须眉,巾帼英雄,慧指兰心,冰清玉洁,玉洁冰清,清纯,清纯少女,美少女,才女,贤惠,相夫教子,贤妻良母 冰清玉洁 慧指兰心 闭月羞花 沉鱼雁落 不让须眉 玉洁冰清 贤良淑惠 白净可人 秀丽端庄 艳若桃李 花枝招展 温柔可人 活泼可爱 亭亭玉立 如花似玉 软玉温香 兰质蕙心 秀外慧中 楚楚动人 明眸皓齿 天生丽质
一、从中国历史角度来看女人是不是红颜祸水
传说夏朝最后一代天子的妃子。
嫁给桀之后,纵情声色,恣意享受。酒池肉林,裸身嬉戏。
桀还制造了一个“倾台”,供他们俩玩乐。据说妹喜爱听“裂帛”之声,桀马上命令各地每天进贡丝绸一百匹,让人轮流撕开来给妹喜听。
如此浪费民脂民膏,这在全国人口还没有北京市海淀区人那么多的夏朝简直是不可饶恕的。据说当时很多老百姓被逼得家破人亡,走投无路。
他们指着太阳骂道:“时日曷丧?吾与汝偕亡!”由于桀专宠妹喜、不理朝政,很快他的夏朝就被“方圆百里”的小部落商给灭掉了。 2著名的商纣王的妃子。
虽然大家都知道这个人,但传说多为不可信,尤其《封神演义》,更将其化为“九尾灵狐”,扯得神乎其神。据估计妲己应该和妹喜差不多,都是超级美女,进宫之后纵情声色,导致国王们不理朝政且严重肾虚,同时国家的各种矛盾在当时恰巧又非常尖锐,最后导致国家灭亡。
纣王据说本来还是很有本事的。据说他力大无穷,刚刚当王的时候很有进取心,东征西讨,打仗很厉害。
可惜,一旦误入歧途,身败名裂,国破家亡。 3也就是“烽火戏诸侯”中的那个从来不笑的美女。
《东周列国志》把她的身世说得很神奇,但是实际上估计也就是“褒”部落的一个美少女,出于政治原因被献给了周幽王。个人认为这个褒姒应该比妹喜妲己要强,历史上没有很强调她的“纵情声色”,而所谓“烽火戏诸侯”则完全因为周幽王这个老色鬼自己搞的,看人家不笑就非要逗人家笑,最后不惜动用国家机器开超级大玩笑来逗人家乐。
虽然证据不足,但我还是觉得这一定不是什么褒姒要灭亡周朝的“阴谋”,她不笑估计是性格本来如此和而又身处危险的境地所导致,而周朝的灭亡和这之前不久周厉王造成国家动荡元气尚未恢复加上幽王身边汉臣作乱所至。谁之过?臭男人之过。
4从某个角度说,西施是“英雄”,属于“地下党”那伙的。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说,也就是从吴国的立场来看,西施就是处心积虑的“红颜祸水”了。
夫差的灭亡和她还是有一些关系的,当然夫差在战略决策上在战争指挥上犯下了更加不可饶恕的错误,但是夫差没有最后灭亡越国,西施的枕头风就有巨大作用了。还有,吴国人在当时在人种上更接近“华夏”人。
越国在人种上属于马来人越族——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越南国史》(越南人自己写的)就奉勾践为自己国家的祖宗。所以呢,这个西施也是有“干涉中国内政”的嫌疑的…… 5就是刘邦的老婆,吕后。
吕后其实并没有像前四位一样直接或者间接导致国家灭亡,但她在世的时候压制刘家,扶植吕家,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头。古人最重视“家族统治”而非常反感媳妇家“篡位”,所以吕后当然要算非常有代表性的“红颜祸水”。
另外,吕后手段也太过歹毒,从她对待刘邦的小妾——戚夫人上可以看出来。据说吕后等刘邦一死就把戚夫人手脚全剁掉,挖出眼睛,刺聋双耳,割掉舌头,扔到厕所里做“人彘”。
真是残忍,让人难以接受。 6性质同西施差不多。
虽然董卓是借她的力除掉的,但是她当然也是一个处心积虑破坏人家家庭和睦、政局稳定的一股祸水。当然,如果《三国演义》里面凤仪亭那段历史真的存在的话,貂蝉主要还是被人利用:这祸仍然要算男人惹的。
7这贾南风应该是所有列举出来的“红颜祸水”中长得最丑的一个了。史载,贾后个子很矬,脸色青黑,眉后有一疵,其丑无比。
可是她阴辣险毒,无所不用其极。这里插一句嘴,说说她的丈夫——晋惠帝司马炽。
这人是个著名的傻子。有一次他看到青蛙叫,就问:这些青蛙给公家叫,还是给私家叫还有一次,人家报告:某某地发生饥荒,饿死了很多人。
他问:为什么?答:没粮食。说道:真弱智啊,没粮食,他们不会去吃肉么?那就饿不死了。
这样一位二百五,当然斗不过贾后了。贾后把他治的对她服服帖帖,皇帝对她又害怕又喜欢,以致很少去“临幸”别的女人。
贾后虽然很丑,但是奇妒无比。有一次她听说某妃子怀孕了,居然挺着长戟当飞镖把人家捅死了!同时,这个贾后也内行不修,宠爱“美男子”,搞得短暂的晋朝乌烟瘴气。
这还不算,她对政敌也是心狠手辣,频繁利用军阀之间的矛盾拉了这个灭了那个,直接导致了“八王之乱”的发生。可见这个贾后是多么可恶。
但是,细一想,贾后能干出这些事情来,和男人们有直接关系。首先,是杨骏把她弄上来的,结果不但没有控制人家,反而让人家把自己的命“控制”了。
其次,她的丈夫也太过傻了,如此傻冒的一个男人,怎能管好家务,更别说国家了!再者,贾后身边也围绕着很多“面首”,为之出谋划策,甚至出兵出力助纣为虐。 8杨玉环大家最熟悉了,就是杨贵妃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帝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杨玉环的美丽,估计是谁都不能抗拒得。而由于她的美丽,“春霄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不但如此,“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这样,唐玄宗怎么能治理好国家?最后安史之乱爆发唐朝由盛而衰,和杨玉环的受宠不无关系。
从这个角度看,杨贵妃当然是“红颜祸水”了。 虽然一般都认为唐玄宗是被杨贵妃“害了”,但我看这个罪过还是唐玄宗本人要。
二、你觉得历史上的哪个女人最不幸世界上最不幸的女人是谁?翻过书本若干,最后定为《三国演义》中刘安的妻子。
刘安的妻子在书中并没有留下姓氏,关于她的死在书中只是那么一小段,毕竟在三国里面死去的人太多了,从智谋超群的诸葛亮,盖世奸雄曹操,到猛将赵云、关公、张飞。和他们相比,刘安妻太微不足道了,别说她没有那些男人的事迹,她也没有书中女人的地位、美貌和才情,如二乔,如孙夫人。
中国女子的处境也惨,稍稍翻一翻中国古代史书,就会发现,写成中国女人历史的就是一条血路。
确实,在古代,女人处境惨的可不是这一个。看那终生守望夫婿的征夫妻,看那将青春锁在深宫的宫女,看那被权贵任意 的婢女,看看那因家变被没为官妓的良家女子,看看那被迫守节、甚至是殉葬的青年寡妇,看看……可是那些女人,无论如何还是被作为人来对待的,而刘安妻,只是因为丈夫要款待一个他神往已久的客人,就被当作野味供客了。
刘安妻的不幸在于她不是作为一个人而存在的,她只是一堆活动的肉。
小说家只用那么他并不重视的几笔就描绘了一出历史上女人的悲剧。堂堂大汉刘皇叔并没有因为自己吃了人肉而怕自己堕入兽类,他只是道谢而别,他谢的是刘安为了他能牺牲自己的妻子。后来曹操也是派人送给刘安金百两,这金百两不是刘安妻的价值,而是对刘安行为的表彰。
可刘安妻她是一个人,一个女人,一个有血有肉有思维有情感的女人啊。
身为女人谁不想嫁一个疼爱自己的人,哪怕在古代,人们不也是追求那相敬如宾的夫妻尊重吗?张敞已然在西汉时为丈夫们立下了夫妻相爱的典范,所以刘安妻也并不认为丈夫随时都有权利取自己的性命,来讨好某个权贵或者是偶像的。而且既然刘安能够做出杀妻敬客的兽行,他平日对妻子的态度可想而知,他一定是一个粗暴、无知、头脑简单的人,刘安妻同他生活已经非常痛苦了,面对这样的丈夫,她早在心中熄灭了一个女人对幸福的向往,以为只要遵守妇道,辛苦耐劳,还能平安度过一生,没有想到却遭到了陈尸厨下的下场。
不知道当她看到丈夫挥刀相向时心中是怎么样的恐惧和悲切,不知道在她临死之前有没有要求丈夫向自己说明一个缘由。
那厨房中臂肉尽失的流血的尸体在说着一个多么惨痛的故事,那小说家的简略态度表明着一种多么可怕的对女人生命的冷漠。
当现代的小女子们高唱着爱情的凯歌,向爱人撒娇发嗔时,想没有想过,古代的同性,鲜血和眼泪流成了河?
三、中国古代对美女的评价标准是什么一乌发蝉鬓 乌发就是头发乌黑油亮,蝉鬓是指面颊两旁近耳头的头发,要薄如蝉翼。
乌发一词早在《左传》中便已出现,至於蝉鬓一词,则出现在三国时代的魏国,其中一名叫莫琼树的宫女所梳的发型。 二云髻雾鬟 这里所指的鬟,都是环形发髻的意思,髻则指束在头顶的发结,所谓云髻雾鬟,便是美女所梳的发髻状如云雾。
据传发髻最早的由来,是创自女娲身旁的一名仙女,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赵飞燕,便经常束起发髻。 三娥眉青黛 娥眉是女性的眉毛,青黛娥眉便是把眉毛剃掉,再用青黑色的颜料来绘画眉毛,这种眉毛化妆,早在西周时已十分流行,在《诗经》和《楚辞》中,便已出现这个形容词。
四明眸流盼 眼睛是灵魂之窗,明眸便是又大又明亮的眼睛,流盼便是怒目而视之意,一对美丽而又充满恨意的眼睛,自古以来都视为美女的标准。 五朱唇皓齿 顾名思义,朱唇便是红唇,皓齿便是雪白的牙齿,红唇能够显得牙齿洁白,雪白的牙齿又能衬托朱唇,两者缺一不可。
六玉指素臂 古人对女性的纤纤玉指非常重视,美女的手指必须纤细而柔软;素臂便是指白皙的手臂,手臂不但要白,还要圆润及充满弹性,这便是玉指素臂。 七细腰雪肤 虽然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杨贵妃,是身材丰满的美女,但国人还是偏好纤瘦型美女,细腰便是腰肢幼细;雪肤则是肌肤雪白,相传赵飞燕便是细腰雪肤的表表者。
八莲步小袜 莲步是指美女的脚步,更指缠过的小脚。小袜则指缠足女性所穿的袜子;小脚步伐如莲,再穿上小袜,便成为美女的一种美态。
九红妆粉饰 红妆指女子盛妆,就如今天在腮上涂上胭脂。胭脂据说由匈奴人发明,其后才传入中土;另外粉饰便是在脸上涂末白粉,这种化妆品在商末周初,已开始为宫中美女使用。
十肢体透香 女性肌肤中带有芬芳的香气,亦被视为美女,这种香气并非来自某种香水,而是天然的体香;除了清代著名的香妃外,据说西施亦是浑身散发香气的美女。 标准难定 每个时代对美女的定义,都是随着时间而变更,以上所述的标准,大都已不适用,其实美女并没有一定标准,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端视个人的喜好和感觉。
四、古代女子的情欲生活是怎样的看古装剧的时候,里面的丫鬟**们个个都是光彩照人,连睡觉都是浓妆艳抹。
不过,您仔细想下——古时候压根就没有粉底,没有睫毛膏,没有沐浴露,没有女用剃须刀,没有卫生巾,没有胸罩……,还有,她们“大姨妈”来的时候怎么办啊?天哪,古时候的女人是怎么过的呀! 1、古代女子刮除体毛? 比起她们与时俱进的高智商,中国的女人在刮除体毛上可没什么进化。事实上,很早之前古代女性就推崇将眉毛剃掉,再用黑色颜料画眉……没错,黑泽明的**《乱》里的女人喜欢把眉毛搞成一小点儿,就是师从中国先人的成果……除此之外,古代女人们还流行“挽面”,就是用线除掉脸上的细毛……都说只有男人爱面子,看来并非如此。
2、古代女子多久洗一次澡?她们用什么来洗头呢? 古人比我们想像中讲卫生多了。早在先秦时期,古人便“三日一洗头,五日一沐浴”。
到了汉代,还出现了“休沐”,就是说官员们上了五天班之后,能专门休一天假来洗澡。现在的公务员哪有这待遇?更有人因为喜欢洗澡而著书立说,这就是南朝的梁简文帝萧纲和他的《沐浴经》。
古人洗头更勤,常常使用清水和天然清洁剂“无患子”来洗头。 3、古代女子是如何化妆的? 涂脂抹粉是女人从古至今从未改变的爱好。
古代女人最常用的三样法宝是:黛粉、妆粉和胭脂。“黛”是一种黑色矿物,把它先磨成粉再和水,可以用来画眉。
妆粉就是现在的粉饼。胭脂是古代的口红,原料是一种叫“红蓝”的花朵,与妆粉调和后也可当腮红使用。
现在琳琅满目的化妆品让女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假面”功力更胜古人几筹。 4、古代女子是如何减肥的?那时候有丰胸的偏方? 比起现在五花八门的减肥药,古人的办法就简单多了,比如用喝茶来减肥。
不过,古代的老百姓难得大鱼大肉,一天到晚都得干又重又累的活,哪儿还胖得起来?古人丰胸的方法比较自然,比如运用红豆和黄豆等食补的方法来达到丰胸的效果。此外,古人认为穴道 也能助长胸部汹涌。
比起古人的“内调法”,现在的丰胸法更危险,一不留神就成了“毁胸”。 5、古代女子传 ? 古人说的衣裳,上半身为“衣”,下半身为“裳”。
“裳”有点像裙子,说白了就是块遮羞布。直到春秋时代,才有了裤子。
后来,女性月经时会多穿一条旧裤子在内,避免弄脏外裤,慢慢地男人也效仿,逐渐演变成今天穿的 。如今, 却成为另一种性感的表达。
6、古代没有卫生棉,女子来月经了怎么办呢? 古代妇女身上最长的东西,除了头发、裹脚布,就数“月经布”了。月经布是一根长布条,用于“大姨妈”来时紧紧包裹 。
但是,由于古代妇女参加体力劳动比较频繁,所以依然难免“见红”。此外,因为中国向来崇尚节俭,使用过的布条还是会经过清洗后重复使用。
现在的女人应该好好感谢卫生棉的发明者,它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女人”。 7、古代有女同性恋? 在中国古代,女同性恋多称为“磨镜”,双方相互以厮磨或抚摩对方身体得到一定的性满足。
由于双方有同样的身体结构,似乎在中间放置了一面镜子,故称“磨镜”。也有一人女扮男装,在腰间系一假 和对方进行 的。
古代女同性恋多发生在后宫,因为宫女们接触的男人只有皇帝和太监,在男性不足的情况下,宫女只好自行“内部消化”。 8、古代没有避孕药,女子如何避孕呢? 古代的皇帝如果不希望他的妃子怀孕,会命令太监把那女子倒挂起来,用藏红花来清洗 。
过去的青楼女子也会服用一种含有麝香的“凉药”来避孕。不过,效果也不是百分之百的,韦小宝八成就是他妈避孕措施没做好才蹦出来的,甚至还有人喝剧毒水银。
当然,多数古人不会刻意避孕。
五、中国古代的女人性开放还是现代的开放古代的女性这个说法时间跨度就大了,其实中国个朝代的法律,思想和风俗都对女性约束都还是有差异的。不过肯定是现在开放,而且是比古代开放的多的多。
1具体说来中国古代较的文化背景是封建无比的,对女性与非丈夫男子不要说 ,就是轻微的身体接触被发现,她的丈夫可以有很充足的理由打她,甚至休了她。如果未婚或已婚的女性与外人发生了性关系浸猪笼那是轻的了。记得我看过的一本描述西汉的书里有说过,一个寡妇丈夫打仗死了,她为他守了5年的寡,后来和喜欢的男人有了关系被发现了,先被剔发,再被剃甲(把指甲拨除),最后被杖型(就是被乱棍打死)。这样的酷刑谁敢触犯。中国古代也有较开放的时期的,唐,北宋早期的中国是没有实行锁国政策的,对外国的贸易也很多,人们的生活水平比较高,国外的开放思想也传播了进来,这时也是最开放的时期。
2其实对古代女性影响最大的还是传统的女性教育方法,从小就读《三从四德》《帝女经》这些书,深深的影响了女性思想。
3。中国古代男性也很深的影响了女性,丈夫孩子永远是妻子的中心,男主外女主内,父系社会就是这样的。
其实话说回来了,人类社会不就是男人女人构成的吗?正确的看待自己对待他人就行了。
人们为什么要研究历史,就是要记住辉煌美好的时刻,不再犯已经犯过的错误。
六、古代女人很容易和男人上床吗当然不是,相反清朝是封建礼教对女性性禁锢最严得时代之一。即便是是清朝之前的朝代,不论性观念是否开放,女子都是男子的附属物和私有财产,也就是说女人都是有主的。怎么可能随随便便跑出去跟毫不相干的人 呢?除非母系社会时代,那是上古。
你说的风月情节,完全是作者天马行空的想象,或者说直接点就是穷书生意*。一些普通人家的书生,赶考半路在古庙读书读累了,然后意*,要是有个美丽温柔女子能够供自己享受就好了。(聊斋里经常出现这类套路的情节)我记得是哪篇里面还有某书生跟2个妖精玩3P的情节。正是因为这种事情不可能发生在正常人身上,于是作者假托“鬼狐仙怪”女子来说故事。
而富贵人家的青年男子不存在 的问题,贴身丫头很多时候本身就是储备妾室。像《红楼梦》贾宝玉跟袭人。买个女人做姘头也是拔根毛的事,像《水浒》里宋江买阎婆惜。
七、对古代中国历史进程有影响的女性有重大影响的主要有以下两位:
1吕后
吕后,(公元前241~公元前180) ,汉高祖刘邦结发之妻,名雉。秦时单父县(今山东单县)人。其父吕公因避仇家,移居沛县,在一次宴会上认识刘邦,遂以吕雉许配。楚汉战争开始不久,吕雉和刘邦父母被项羽俘虏,置军中以为人质。汉王四年(前203),项羽因形势失利,被迫与刘邦讲和,吕雉和刘邦父母获释。次年,刘邦称帝,立吕雉为后。 刘邦死后,惠帝刘盈为人仁柔,不满吕后所为,弃理朝政,吕后便执掌大权。惠帝七年,刘盈忧郁病死后,吕后,“临朝称制”掌握朝政大权八年,成为中国皇朝历史上第一个独揽国家大权的女人。公元前180年,吕后去世,享年62岁。她死后,太尉周勃和丞相陈平联合刘邦的旧臣,杀掉相国吕产、上将军吕禄,灭吕氏家族,恢复了刘氏政权。
吕后称制期间压制功臣势力,大封诸吕为王,拔擢亲信,专擅用事。但其称制的八年期间,继续执行汉高祖以来与民休息的政策,奖励农耕,废除夷三族罪和妖言令等苛法;对外通过和亲保持和匈奴的和平,因此人民生活比较安定,残破的社会经济也得以恢复,为汉初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
2武则天
武则天(624年~705年),名武曌,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也是继位年龄最大的皇帝(67岁即位),又是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唐高宗时为皇后(655—683)、唐中宗和唐睿宗时为皇太后(683—690),后自立为武周皇帝(690—705),改国号“唐”为“周”,定都洛阳,并号其为“神都”。史称“武周”或“南周”,705年退位。武氏认为自己好像日、月一样崇高,凌挂于天空之上。于称帝后上尊号“圣神皇帝”,退位后中宗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武则天也是一位女诗人和政治家,对中国历史做出了以下贡献:
第一个贡献是打击了保守的门阀贵族。武则天被立为皇后以后,把反对她做皇后的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一个一个的都赶出了朝廷,贬逐到边远地区。这对于武则天来说,是杀鸡儆猴,但这些关陇贵族和他们的依附者,在当时已经成为一种既得利益的保守力量。把他们赶出政治舞台标志着关陇贵族从北周以来长达一个多世纪统治的终结,也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
第二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虽然,早在贞观年间就提出过“劝农桑”的政策,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很好的施行。因此,武则天在建言十二事中就建议“劝农桑,薄赋役”。在她掌权以后,又编撰了《兆人本业记》颁发到州县,作为州县官劝农的参考。她还注意地方吏治,加强对地主官吏的监察。对于土地兼并和逃亡的农民,也采取比较宽容的政策。因此,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是相当安定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人口也由唐高宗初年的380万户进一步增加到615万户,平均每年增长91%。这在中古时代,是一个很高的增长率,也是反映武则天时期唐代经济发展的客观数据。
第三个贡献是稳定了边疆形势。武则天执政后,边疆并不太平。西方西突厥攻占了安西四镇,吐蕃也不断在青海一带对唐展开进攻。北边一度臣服的东(dong )突厥和东北的契丹一直打到河北中部。武则天一方面组织反攻,恢复了安西四镇,打退了突厥、契丹的进攻,同时在边地设立军镇,常驻军队,并把高宗末年在青海屯田的做法推广到现甘肃张掖、武威、内蒙古五原和新疆吉木萨尔一带。以温和的民族政策,接纳多元文化的发展。对在屯田工作上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娄师德,武则天特致书嘉勉。书中特别指出,由于屯田,使得北方镇兵的粮食“数年咸得支给”。
第四个贡献是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唐人沈既济在谈及科举制度时说到:“太后颇涉文史,好雕虫之艺。”“太后君临天下二十余年,当时公卿百辟,无不以文章达,因循日久,浸已成风”。沈既济的这些话包含了丰富的内容。一是武则天重视科举,大开志科。有一次策试制科举人时,她亲临考场,主持考试。二是当时进士科和制科考试主要都是考策问,也就是申论。文章的好坏是录取的主要标准。三是武则天用人不看门第,不问你是否是高级官吏的子孙,而是看你是否有政治才能,因此特别注意从科举出身者中间选拔高级官吏。科举出身做到高级官吏的越来越多,这就大大 了诗人参加科举的积极性,更 了一般人读书学习的热情。这就是沈既济所说的“浸已成风”。开元、天宝年间“父教其子,兄教其弟”,“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的社会风气,就是从武则天时期开始的。正是文化的普及,推动了文化的全面发展,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崔融、李乔都是这个时期涌现出来的,雕塑、绘画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史称武则天当政时期为“贞观遗风”。
古代四大美女西施、貂蝉、王昭君、杨玉环,四人中,我觉得最淑女的是王昭君。
因为她们担任的角色不同。
西施和貂蝉,作为美人计的实施者,她们言行举止说白了就是为了宠悦上位者;
而杨玉环,深宫后妃,道理也一样,致力于如何争宠。
只有王昭君,比起其他三人要淑女很多。
古代中国,道德法度极其森严。少男少女之间,再怀春、再多情也无可奈何,“授受不亲”之类的规矩套子,死死捆绑了少男少女的肢体和精神,尤其显著的是对精神的成功束缚;即便没人监督、也不追究具体责任,结过婚的女人也不敢越雷池半步。林语堂向西方介绍《中国人》的时候,心有余悸地说:“在9世纪时,就有一位寡妇,得到儒教的男性信仰者极大的赞扬。她当时正在伴随着自己丈夫的棺椁回乡的路上。一个客店老板拒绝让她进入客店,拉住了她的胳膊。她由于是认为胳膊已被玷污,随即将它砍掉了。元代的另一位寡妇也受到了人们的极大敬仰,因为她拒绝让郎中察看她溃烂的乳房,她也因此而勇敢地死去了。” 女人始终被视为男人的“私产”,她们只有规规矩矩的份儿,不得有丰富的感情、明确的判断。这些“美丽的畜物”,只能沉入“禁欲”的深渊,青春的朝气和美妙,全被包裹在道道庭院和层层衣服里。裸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的,只有一颗脑袋。最能传情达意的眼睛,自然不会乱方寸;那满头黑发,则变得别具情调和诗意。除了眉目、脸盘儿,古代少女神秘的黑发,最善表达与暗示。 黑发长垂,如云、如丝、如瀑……也如古代少女神秘莫测的命运。首先,长一头漂亮的黑发,便有了“女为悦己者容”的资本。汉武帝遇见到美女——卫子夫,第一眼就被她的秀发吸引住了。“上见其美发,悦之,遂纳于宫中。” 男人这种奇怪的审美情趣,还屡试不爽。再如,南陈最后一个皇帝陈叔宝,他相中了年仅10岁的张丽华。这是为什么呢?《陈书·列传》描绘这位小姑娘:“发长七尺,鬒黑如漆,其光可鉴。特聪惠,有神采,进止闲暇,容色端丽。每瞻视盼睐,光采溢目,照映左右。” 看来,少女之美是方方面面的,“发长七尺”,也只是其中一个诱人的条件。少女黑发的功效,并不只是“两性相吸”;的确还有三种“传情的玩法”: (一)古代少女以头发“定情” 说到定情,便会想到那些常见的“定情信物”,比如玉镯、银簪、金钗、耳环,乃至香囊、荷包、手帕、兜肚;会几手武艺的男女,还会选择佩剑、宝刀之类。不管拿什么玩意儿当“定情物”,最终变成一家人,还得“结发为夫妻”。古代男女,成年之后,才能称为“结发和及笄”。根据《周礼》及古代习俗,女孩都是15岁左右举行“笄礼”,最迟不过20岁。通常所说的“结发夫妻”,并非要把双方的头发栓在一起;而是指“原配”。但是,多少痴情女子,把头发当作了身体的一部分,若以秀发相赠,就说明双方的婚事已经百分之百了。男人自然清楚女子头发的“潜台词”,有心人总是格外珍视。汉代有一种风俗:如果妻子不幸早亡,丈夫会把婚礼时的梳子一掰两半,自己留一半,棺材里葬一半,表示永远不忘“结发之妻”。西汉名臣苏武出使匈奴时,和妻子道别:“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移。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大约20年后,蓬头垢面的苏武回到长安,妻子已是满头华发。 (二)古代少女以头发“守节” 现代人开玩笑,男人多环,女人多情,常见痴情女子,为一句“我爱你”而终生相随——显然,这是杜撰的故事,现代女性哪个不现实?谁肯为一句“我爱你”就吊死在一棵不开花的树上》?但是,古代少女确有很多令人心疼的“傻丫头”。每一部断代史,都要安排小小的篇幅,来旌表那些“节妇烈女”。读《隋书》记得其中一个:有对男女已经定亲,还没结婚。男的要去四川供职,女的只能等他回来完婚。临行前,男子痛苦地说:“巴蜀之地,凶险多灾。一旦我回不来,你就嫁人吧。”女子立刻挽起满头青丝,发誓:“只有你,才能打开我头上的发节。”男子在四川多年,已经对当初的婚约不抱任何幻想,就另起了一位姑娘。几十年后,他返回故乡,那个未嫁的女子,依旧再痴痴地等待——老了。二人相见,男子取下了女子的头巾。当初的“封识宛然”,轻轻一动,浓密的头发纷纷扬扬地散落在地上……这种凄美的情感,未免太残酷、太没有人性了吧。 (三)古代女子以头发“引诱” 所谓“引诱”,没有丝毫贬义。为了和心爱的男人天长地久,弱势女子,不得不和傲慢的男人动心眼儿,甚至耍一点儿小手腕儿。头发,便成了恰倒好处的“道具”。《乐史·杨太真外传》记载,杨贵妃第二次被唐明皇赶出内宫之后,便对传话太监说:“妾罪合万死,衣服之外,皆圣恩所赐。唯发肤是父母所生。今当即死,无以谢上。”一缕头发,余香袅袅,其中蕴涵的情感,很难用简单的爱与恨来界定。唐明皇心恸不已,他终于经不住杨贵妃的“诱惑”,掉着眼泪,把美人拉回了身边。 有句老话说:男人的书桌,女人的妆台。想必这两件东西,囊括了男女的整个生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