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作者真正想表达什么

西游记作者真正想表达什么,第1张

  西游记作者表达了玩世主义、天人合一的宗教理念、神话思维和权力意识等。

 《西游记》为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取材于《大唐西域记》和民间传说、元杂剧。宋代《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是西游记故事见于说话文字的最早雏形,其中,唐僧就是以玄奘法师为原型的。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开创作品。先写了孙悟空出世,然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和尚三人,唐僧从投胎到取经受了九九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

 导语:《西游记》虽然是一部典型“和尚戏”,但美女却经常出现,而且还和师徒四人多有交情。嫦娥、女儿国国王、高**、玉兔精、老鼠精、蜘蛛精……无论是人是妖都对他们非常垂青。但师徒四人却对她们的款款深情抱以迥异的态度。

 文学家认为,这正体现了不同性格人物塑造的不同结果。但心理学家认为,这四种态度代表了四个情感阶段。阅读时,有不同经历、处于不同阶段的男性都可以“对号入座”。

 1、八戒式:新鲜刺激,追求自我价值的膨胀

 师徒四人中最好色的那一位,不用说一定是猪八戒。当初要不是酒后失态,轻薄了嫦娥,也不至于从天宫被打入凡间投了猪胎。在去往西天的一路上,猪八戒基本上是一看到美女就晕菜,不是在本该举起筢子的时候心慈手软,就是抢着给扮可怜的妖怪松绑。

 心理学与生活:

 “艳遇”代表的是一种外来的诱惑、机会和风险。每个人都有“求新、求异”的渴望,这是一种本能的反应。

 事实上,大多数男人都对浪漫的邂逅怀有某种期待。“艳遇”往往带给男人很大的心理诱惑和心理满足。当他们遇到一个心仪的女子,并且最终可以虏获佳人芳心的时候,会有一种对于自身地位、权势、财富、相貌、男子气概等素质的二次肯定。

 2、唐僧式:失去自由,忍受越陷越深的煎熬

 唐僧从一开始就是个“人见人爱”、“人见人要”的大宝贝。有白骨精和蜘蛛精这样的美女画皮要吃他的肉长生不老,也有像玉兔精、老鼠精这样的小仙小妖抢着和他结婚。唐僧的“艳遇”,不是惊心动魄险些丧命,就是对方痴缠相许无法脱身。每每被困,每每大呼救命。

 心理学与生活:

 随着男人和女人相处时间的增加,一方对另一方的要求和期望也逐渐提高,早先那副“只谈情不说爱”的从容姿态也一天天演变得刻薄而现实。

 当“票子——车子——房子”等直接利益实现之后,名分和婚姻的话题经常不可避免地被抬上桌面。那些抱着轻松玩乐心态邂逅“艳遇”的男人,一开始无论从精神上,还是肉体上,都只求满足作为动物最原始最直接的“本我”需要,享受无须考虑道德责任约束的新鲜刺激。

 而当浪漫与狂热逐渐归于现实之后,人类的“自我”意识开始发挥作用。

 男人一方面开始冷静评估“艳遇”所带来的名誉风险以及婚姻风险,另一方面也可能越来越受到艳遇情人的'干涉与压力。在这种情况下,男人会丧失继续“从容生活”的安全感,顿觉枷锁上身,进退两难,只有像唐僧一样大呼救命的份儿了。

 3、孙悟空:兵戎相见,步步为营的痛恨

 无论是化作年轻村妇的白骨精,抑或是让猪八戒看了眼馋的蝎子精,摆到孙悟空面前,全失了眉来眼去的心情,只剩下一棒子打死的冲动。美猴王一路的艳遇,都是以战争开始,再以战争结束。

 心理学与生活:

 像孙悟空一样,在这个过程中,其实隐含着一个人类“暴力本能”的处世心态问题。

 人们在遇到生存危机时使用暴力,是源自于动物阶段遗留下来的本能冲动。孙悟空之所以会不遗余力地保护唐僧,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在保全自己,毕竟“取经”是当初交换自由的惟一条件。因此,但凡有妖怪跳出来捣乱,老孙都会毫不留情地一棒子打死。

 同样道理,当男人因为“艳遇”而面临到各种谴责和制裁的时候,会由于自身利益的损伤而开始痛恨这场艳遇,并有可能唤起“用暴力解决一切牵绊”的本能冲动。但又往往受到理智与道德因素的制约,而仅仅使这种冲动成为“本我”意识的一个闪念,不会付诸现实。

 4、沙僧:学会思考,修炼百媚不侵的境界

 师徒四人中最沉得住气的,就数沙僧了。每次唐僧被妖怪掳去,猪八戒吵着分行李,孙悟空抓耳挠腮搬救兵的时候,他总是一副坚定团结的深沉姿态。而每次有妖怪化身的美女跳出来扰人心智,他也从来没有春心荡漾地动摇过。如此境界,想必是看多了男欢女爱的悲欢离合,早已淡定而从容。

 心理学与生活:

 面对艳遇的诱惑,沙僧应该是师徒四人中最成熟的一个。他不像猪八戒那样风流,也不像唐僧那样苦恼,更不像孙悟空那样暴力。他学会了从教训中汲取经验,在遇到意图亲近的美女时,能不理就不理,还经常提醒唐僧和猪八戒要“小心妖怪”。当一个男人从“艳遇”的战场狼狈而退,可能只是损失了金钱名誉,也可能是分裂了家庭亲情,或者是伤透了一颗飞蛾扑火的求欢之心。

 但无论如何,经历的一切使他学会了成熟地思考和稳重地行事。这个阶段的男人,即使没有修炼到百媚不侵的境界,至少也已经从使他身心俱疲的艳遇中,学会了控制最原始的冲动和衡量不顾一切行事的后果与代价,日趋成熟。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是胡适考证的。

吴承恩说过: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实记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

吴承恩大约40岁才补得一个岁贡生,到北京等待分配官职,没有被选上,由于母老家贫,去做了长兴县丞,终因受人诬告,两年后“拂袖而归”,晚年以卖文为生,在81岁左右时去世。

他写西游记可能想把自己对社会的看法表达出来,把自己的经验传给后人,又因为怕触及到某些人的利益,所以用玄幻的模式写出。

写书是传承文化很好的方式,如果想让中国文化再次振兴,就得多写好书

这两回故事中,悟空已经学会了稳重,虽然知道了此时的如来佛祖是妖精变的,但是自己师傅是非常的相信,悟空也知道自己无法扭转师傅的想法。

此时他对师傅的虔诚已经非常的理解了,毕竟师傅是肉眼凡胎,无法识别妖精,眼前的是佛祖,就要参拜。从这两回的故事可以看出,孙悟空对于唐僧的情感从不解已经开始慢慢变成了理解了。

扩展资料

原文章节概括:

第六十五回、六十六回:《妖邪假设小雷音,四众皆遭大厄难,诸神遭毒手,弥勒缚妖魔》

自称黄眉大王的妖怪利用唐三藏求佛心切虚摆小雷音寺,引得师徒四人入寺,孙悟空虽知他不是如来佛,奈何唐僧肉眼凡胎,悟空被妖怪的法宝金铙盖下,唐僧三人也被捉,金头揭谛上天请下二十八星宿、八仙下凡,奈何众人都破不了金铙。最后还是弥勒出面才收服了这妖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479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