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了作者及守边将士思念家乡而又慨叹功业未立的复杂情感,表现了他们的爱国之情。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幛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幽幽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15
1条回答被折叠(为什么?)
过表达-过表达慢病毒构建
免费咨询吉满为您提供专业慢病毒包装,过表达构建
genomeditechcom广告
相关问题全部
渔家傲秋思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渔家傲秋思》全词表达了作者这样的思想感情: 从《渔家傲》全词来看,应当说,情调是悲壮的,感情是强烈的,它是一首古代边防军人之歌,以其英雄气概扣动着历代千万读者的心扉,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感慨和忧国的情怀。 是忧,是怨,是愤愤不平。他们忧虑国家的安全,抱怨朝廷无人整顿武备,更为当局没有一个正确的方针政策而愤懑,以致边防军人久住“塞下”,将老,却不能退休家园,兵少,却不能与妻子团圆。 原词: 《渔家傲·秋思》宋代: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释:1、渔家傲:又名《吴门柳》、《忍辱仙人》、《荆溪咏》、《游仙关》。 2、塞: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西北边疆。 3、衡阳雁去:传说秋天北雁南飞,至湖南衡阳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飞。 4、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 5、千嶂:绵延而峻峭的山峰;崇山峻岭。 6、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 7、羌管:即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 8、悠悠:形容声音飘忽不定。 9、寐:睡,不寐就是睡不着。 释义: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 创作背景: 宋康定元年(1040年)至庆历三年(1043年)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据史载,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这首词作于北宋与西夏战争对峙时期。宋仁宗年间,范仲淹被朝廷派往西北前线,承担起北宋西北边疆防卫重任。
扩展资料:
61 浏览39192019-02-09
渔家傲李清照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词人在现实中知音难遇,欲诉无门,唯有通过这种幻想的形式,才能尽情地抒发胸中的愤懑,怀才不遇是中国传统文人的命运。李清照虽为女流,但作为一位生不逢时的杰出文学家,她也有类似的感慨。 简介: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 这首词在表现手法上与人与己都有所不同,那就是丰富、大胆的想象,这也是这首词的独到之处。作者把天上的银河想象成与人间河流的同样特点,流动的水,可以行船;把闪烁的星星想象成为挂满风帆的船儿;想象自己乘坐船儿驶向理想境界中的神仙世界。 此外,作者还想象梦回天庭,受到“天帝”的接待。这一虚幻梦境的创造之神来之笔,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对现实处境的厌倦核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这一浪漫手法是诗人创作的一个惊人的突破。 原词: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宋代: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释义: 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回天庭,天帝传话善相邀。殷勤问:归宿何处请相告。 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啊,又叹日暮时不早。学做诗,枉有妙句人称道。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千万别停息,将我这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三岛去。
扩展资料:
20 浏览6642019-02-23
《渔家傲 》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上片写景,描写的自然是塞下的秋景。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秋来早往南飞的大雁,风吼马啸夹杂着号角的边声,崇山峻岭里升起的长烟,西沉落日中闭门的孤城……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特别是词中的“长烟落日”,很自然地使人想起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边塞,虽则经过了历史长河的淘洗,但在古诗人的笔下,却依然留有相同的印迹 开头一句“塞下秋来风景异”,首先点明地域是边塞,季节是秋天。词人特地用了一个“异”字,以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下面分别描写塞下秋景之“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在秋天,边塞的大雁过早地向衡阳飞去,毫无稍事逗留之意。这实际上是写塞下天气极寒冷,与他的家乡吴地(今江苏吴县)大不相同。“四面边声连角起”,风吼、马嘶,同不断起伏的号角声混杂在一起,构成了塞下特异的声音,这种“边声”当然也是中原所没有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当暮霭生成、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了城门,这里当然和内地城市华灯初上时的景象迥然不同。这也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词人是在与中原地带自己家乡风景的对比中观察身边景物的特点的,所以很自然地发现了塞下风景的“异”处,并能有重点地把它们描绘出来。 词人在下片集中抒发了身处边塞的征人之情。“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是全词的核心部分。词人在这里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盾: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勒石燕然,用的是《后汉书·窦融列传》中的典故,东汉时窦宪率兵打败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范仲淹立志要打退进犯的外敌,确保西北边境的安定,这种爱国、卫国的精神正是他虽然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根本原因。所以他只能用一杯浊酒来排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来寄托他对成就功业的向往。“羌管悠悠霜满地”,这时已夜寒霜浓,又传来了悠悠羌笛之声,更加重了征人的愁思。结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运将军和征夫都难以入睡,因守边辛苦,思念家乡,将军白了头发,征夫流下了眼泪。“将军白发征夫泪”是互文,白发不单指将军,士兵也久戍不归,所谓“三军尽衰老”;流泪的也不只是征人,将军也因有家难归、功业难成而哀伤流泪。这里的悲怆情调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8 浏览1232019-09-29
渔家傲秋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燕然未勒归无计,化用了勒石燕然的典故,表达了作者身负重任,防守危城,天长日久的乡关之思,含蓄地表达了对朝廷对外政策的不满,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感慨和忧国的情怀。 典故出处:据《后汉书 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 渔家傲·秋思 宋代: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注释: ①渔家傲:又名《吴门柳》、《忍辱仙人》、《荆溪咏》、《游仙关》。 ②塞: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西北边疆。 ③衡阳雁去:传说秋天北雁南飞,至湖南衡阳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飞。 ④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 ⑤千嶂:绵延而峻峭的山峰;崇山峻岭。 ⑥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⑦羌管:即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 ⑧悠悠:形容声音飘忽不定。 ⑨寐:睡,不寐就是睡不着。
6 浏览2142019-10-28
渔家傲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词慷慨悲凉,既写出了边地生活的艰辛,同样表现了他抵御外患、报国立功的壮烈情怀和思念家乡的矛盾心情。
1 浏览542018-05-29
精彩推荐
来小红书app,看折纸大全
快下载小红书app,看达人的绘画教程,叫你学会绘画技巧
xiaohongshucom广告
网购灯笼上京东,超值特卖,限时打折
灯笼上京东!数万种品牌万千商品,High不停!上午下单,下午送达,货到付款,
mjdcom广告
如果一个男人真的爱你 当你不理他的时候 他会有什么反应
如果是我的话,我会主动的找她,因为我自己的面子架子或者自尊心,跟不联系她甚至失去她相比,都不值一提,
热议267回答
洗澡时不慎将高价翡翠掉入下水道,这该怎么办呢?
家住山东烟台新石南路的李女士在家用搓澡巾洗澡时把项链搓断了,翡翠还镶金带钻的吊坠跟着就滑进了下水道。一看吊坠滚进了下水道,李女士立即给管道疏通公司打电话。
疏通管道的李师傅说,只要切开与楼下卫生
4035浏览37赞
你的恋爱情商怎么样?
心理学冷知识
7608播放
越来越多白天夫妻,晚上分居,这个现象你怎么看?
这个就是现在新时代最普遍的社会现象,白天要衣食住行,妻子的责任比较巨大。在一天忙碌以后晚上才是真正的
1万浏览267回答
《如懿传》中为什么香妃能让乾隆与如懿决裂?
香妃性格脾性和其他妃子不同,她在后宫中比较胆大,不在乎不依赖乾隆而活,况且天生自带能吸引蝴蝶的体香,
3689浏览102回答
为什么小盆友总说能看到“鬼”?
昨天中元节,民间俗称“七月半”、“鬼节”,每逢这一天,大家总爱讲“灵异故事”助兴,而12岁以下的小朋友总会看见“鬼”。
作为无神论的小编,当然是不相信这样的说法,于是做了做功课发现,这都是泛灵心理在
17万浏览91赞
从一个女人的穿着打扮可以看出这个人的品味吗?
一个人的穿着打扮是可以看出这个人当时的品味,喜欢处于一个什么状态的。比如现在是春夏,我就喜欢七分裤配
3334浏览100回答
在老北京要坐“驴摩的”为什么千万不能得罪赶驴的呢?
易书科技
7336播放
《如懿传》中为什么如懿送香妃绝育汤?香妃却也不记恨如懿?
《如懿传》如懿送香妃绝育汤,香妃不记恨如懿的原因是,香妃是被迫入宫的,她自己根本不想入宫伺候皇上,这
1114浏览20回答
人一生中要交哪十种职业的朋友
人一生中要交哪十种职业的朋友,医生,警察,老师?
4218浏览6回答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宋代: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译文
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转动,像无数的船只在舞动风帆。梦魂仿佛回天庭,听见天帝在对我说话。他热情而又有诚意的问我要到哪里去。
我回报天帝路途还很漫长,现在已是黄昏还未到达。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千万别停息,将我这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三仙岛。
注释
星河:银河。
转:《历代诗余》作“曙”。
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天语:天帝的话语。
嗟:慨叹。
报:回答。
谩有:空有。谩:徒,空。惊人句,化用《江上值水如海上势聊短述》有“语不惊人死不休”诗句。
九万里:《庄子·逍遥游》中说大鹏乘风飞上九万里高空。
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
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
吹取:吹得。
三山:《史记·封禅书》记载:渤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住,可以望见,但乘船前往,临近时就被风吹开,终无人能到。
赏析
这是一首记梦词,形象奇幻,意境缥缈,富有浓郁的浪漫气息。
词一开头,便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这样的境界开阔大气,为唐五代以及两宋词所少见。写天、云、雾、星河、千帆,景象已极壮丽,其中又准确地嵌入了几个动词,则绘景如活,动态俨然。“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而“转”、“舞”两字,则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所谓“星河欲转”,是写词人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在转动一般。“千帆舞”,则写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在风浪中飞舞前进。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
“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梦魂仿佛回到了天庭,天帝殷切地问我:你打算到何处去?词人在如梦似幻的海上航行,一缕梦魂升入天国,见到慈祥的天帝。现实中,南宋高宗皇帝置人民于水火、只顾自己一路奔逃,李清照南渡以来,一直飘泊天涯,备受排挤与打击,尝尽了人间的白眼。这种遭遇,让词人渴望关怀,渴望温暖,但现实中却不能得到,也只有将之寄托在幻想之中了。因此,词人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塑造了态度温和、关心人民疾苦的天帝,以此表达自己美好的理想。
在一般双叠词中,通常是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并自成起结。过片处,或宕开一笔,或径承上片意脉,笔断而意不断,然而又有相对的独立性。此词则上下两片之间,一气呵成,联系紧密。上片末二句是写天帝的问话,过片二句是写词人的对答。问答之间,语气衔接,毫不停顿。可称之为“跨片格”。“我报路长嗟日暮”句中的“报”字与上片的“问”字,便是跨越两片的桥梁。“路长日暮”,反映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然亦有所本。词人结合自己身世,把屈原在《离骚》中所表达的不惮长途远征,只求日长不暮,以便寻觅天帝,不辞“上下求索”的情怀隐括入律,只用“路长”、“日暮”四字,便概括了“上下求索”的意念与过程,语言简净自然,浑化无迹。其意与“学诗谩有惊人句”相连,是词人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著一“谩”字,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词人在现实中知音难遇,欲诉无门,唯有通过这种幻想的形式,才能尽情地抒发胸中的愤懑,怀才不遇是中国传统文人的命运。李清照虽为女流,但作为一位生不逢时的杰出文学家,她也有类似的感慨。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九万里长空大鹏鸟正展翅高飞,风啊!千万别停息,快快将这一叶轻舟直接送往蓬莱三岛。在上阙,天帝“殷勤问我归何处”,这里,词人给予了回答,她梦想的地方是蓬莱、方丈、赢洲三座仙人居住的山。词人化用《庄子·逍遥游》中的句子,说“九万里风鹏正举”,要像大鹏那样乘万里风高飞远举,离开这让人伤痛的现实社会,因此,词人叫到“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风,你不要停止,把“我”轻快的小舟吹到仙山去,让“我”在那里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在这一问一答之中,词人通过“天帝”和“三山”这两个形象,将自己美好的梦想表达了出来,渴望有好的帝王和好的居所,渴望有人的关心和社会的温暖,渴望自由自在的生活。
这首词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把屈原《离骚》、庄子《逍遥游》以至神话传说谱入宫商,使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构成气度恢宏、格调雄奇的意境,充分显示了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扩展阅读:
创作风格
李清照工诗善文,更擅长词。李清照词,人称“易安词”、“漱玉词”,以其号与集而得名。《易安集》、《漱玉集》,宋人早有著录。其词流传至今的,据今人所辑约有45首,另存疑10余首。她的《漱玉词》既男性亦为之惊叹。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学修养,而且有大胆的创造精神。从总的情况看,她的创作内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前期: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后期: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孤独,惆怅。
李清照前期的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如《如梦令》二首,活泼秀丽,语新意隽。《凤凰台上忆吹箫》、《一剪梅》、《醉花阴》等词,通过描绘孤独的生活和抒发相思之情,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厚感情,宛转曲折,清俊疏朗。《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写对女伴们的留恋,感情也极其真挚。她的词虽多是描写寂寞的生活,抒发忧郁的感情,但从中往往可以看到她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坦率地表露出她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这出自一个女作家之手,比起“花间派”代言体的闺怨词来要有价值得多。
李清照南渡后的词和前期相比也迥然不同。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和个人生活的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词作一变早年的清丽、明快,而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
在流离生活中她常常思念中原故乡,如《菩萨蛮》写的“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蝶恋花》写的“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都流露出她对失陷了的北方的深切怀恋。她更留恋已往的生活,如的慢词《永遇乐》,回忆“中州盛日”的京洛旧事;《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回忆当年的“胜赏”,都将过去的美好生活和今日的凄凉憔悴作对比,寄托了故国之思。
她在词中充分地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如《武陵春》通过写"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慨,《声声慢》通过写“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处境,运用叠词,表达了自己难以克制、无法形容的"愁"。又如《清平乐》中“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的悲伤,《孤雁儿》中的悼亡情绪,都是在国破家亡、孤苦凄惨的生活基础上产生的,所以她的这部分词作正是对那个时代的苦难和个人不幸命运的艺术概括。
李清照在早年还写过一篇《词论》,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说法,是宋代的重要词论,也成为她词创作的理论依据,著有《漱玉词》,李清照词的风格以婉约为主,屹然为一大宗,人称“婉约词宗”。沈谦《填词杂说》将李清照与李后主并提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易安词在群花争艳的宋代词苑中,独树一帜,自名一家,人称“易安体”。“易安体”之称始于宋人。侯寅《眼儿媚》调下题曰:“效易安体”。辛弃疾《丑奴儿近》调下题曰:“博山道中效易安体”。词作自成一体,表明已形成鲜明的个性风神。
渔家傲
宋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我报路长嗟(jiē)日暮:路长,隐括屈原《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之意。日暮,隐括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之意。嗟,慨叹。
学诗谩有惊人句:隐括杜甫诗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谩有,空有。
九万里:《庄子·逍遥游》中说大鹏乘风飞上九万里高空。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
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吹取:吹得。
李云涛
李云涛1979年生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2003年毕业于天津美院中国画系·2006年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花鸟专业研究生毕业并获硕士学位,现留校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任教、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文名:李云涛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山东省淄博市临淄
出生日期:1979年
职业:天津美术学院教师
毕业院校:天津美术学院
主要成就: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天津美术学院教师
著名青年画家
代表作品:山花烂漫,春涧,朝露,华池雪影等
个人简介
李云涛1979年生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
2003年毕业于天津美院中国画系。
2006年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花鸟专业研究生毕业并获硕士学位,现留校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任教、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人物简介
李云涛是一位富有才情的青年画家,他的花鸟画题材多样,物象丰富,李云涛善于描摹花鸟、草木的形貌神态求其真更注重表现蕴藏在这些自然精灵心上以及人们心中的善与美,他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与自己的艺术创作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无论是《春晖烂漫》《锦绣富贵》还是《一路荣华》《华池雪影》意或是色墨交融金香合韵的花鸟四条屏,画面中记忆的都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无论是《春晖烂漫》《锦绣富贵》还是《一路荣华》《华池雪影》意或是色墨交融金香合韵的花鸟四条屏,画面中记忆的都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获奖荣誉
2001年8月>入选“名士杯”全国中国画展,并获三等奖。
2003年7月>获天津美术学院本科毕业作品展二等奖。
2003年8月>入选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第十七次新人新作展。
2005年10月>入选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长江颂”全国中国画提名展,并获优秀作品奖。
2008年1月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2011年9月《幽谷春浓》入选“辉煌浦东”全国中国画作品展,获优秀奖。
2013年9月“元流善下”当代中青年精英提名展,获得金奖。
作品展览
2001年5月>入选天津首届花鸟画大展。
2001年8月>入选“名士杯”全国中国画展。
2003年8月>入选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第十七次新人新作展。
2003年9月>入选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海潮杯”全国中国画大展。
2005年10月>入选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长江颂”全国中国画提名展。
2006年6月>获天津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作品展
2008年5月入选“水墨新力量”当代青年实力派画家提名展。
2009年9月“水墨传承”天津美术学院花鸟画师生作品巡展。
2011年9月《幽谷春浓》入选“辉煌浦东”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11年11月“津英荟萃”天津美院中国画系教师邀请展---南京养墨堂
2012年3月当代中国画核心画家六十人学术邀请展---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
2012年6月“水墨泰山”第八届当代中国画名家邀请展
2013年6月“观物之生”李云涛写生作品展天津
2013年8月“古风新韵”李云涛花鸟画展山东青州2013年9月’“元流善下”当代中青年精英提名展天津美术馆
2013年11月“风晴师范”天津美院国画系青年教师作品展天津美院美术馆
名师点评
陈冬至教授:
我退休前任课期间即注意到李云涛是一位长于水墨画的学生,后经长期观察,认定是这是一位潜力深厚的花鸟画家。
李云涛淡泊谦和,庄敬自守,朴其表而慧其中,讷于言而敏于行。自幼受其父李守仝先生(企业家,山水画家)熏陶即痴迷于花鸟画,就读于天津美院本科期间苦读勤学,功底扎实,灵光显现。后以硕士学位归于名师霍春阳门墙,更孜孜励励于笔墨研习,画品骤增。如今不及而立之年,创作颇丰,或水墨泼洒,浓淡干湿交相辉映;或花鸟精微,勾勒点染意趣盎然。正所谓“性痴者志必凝,艺痴者技必良”,此天道也。
留览李云涛的水墨花鸟画作,顿觉安宁清爽,从容怡悦。空灵秀润的笔墨,清新典雅的气韵,将利欲纷争的浮躁,灯红酒绿的虚华拒如隔世。不以狂怪悚闻,不以浓艳争宠,不以趋时获利,不以新奇博名。画幅中充溢的是朴素自然之天趣,是纯净和煦的蕙风。这就是艺术品格的力量,亦证明了精神财富的不可或缺,实难能而可贵也。
霍春阳教授:
当今中国画界充满了浮躁与虚华。大多的中国画家缺乏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滋养,在艺术上是“有为”的境界,是“强其志、弱其骨”的,颇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心态。迎合世俗的需求,精神修养的匮乏,物欲的驱使以及功利的心态,使得整个中国画界丧失了艺术的价值标准。作画求新、求奇、求怪,追求个人面貌如何与众不同,追求所谓的“视觉冲击力”不讲笔墨的韵味,甚至是以颠覆笔墨韵味、颠覆传统文化为能事,这些都是极不健康的。这种求来的,挖空心思设计包装出来的“风格”往往是价值不高的。它破坏了艺术最原本、最有价值的东西--纯朴、自然。古人所谓的“清心”不应该是“务心”。看云涛的画你可能得不到青年人那种时尚的满足,更看不到时髦的喧闹,有的只是平静中幻化的种种淡然的情动,好像他在逃避现世中眼花缭乱的世界。艺术的好坏、文野、高低要看境界,这才是艺术的本质。其实就是拥有那种高贵的想象,生于自然、起于无限而这种境界的到达,要有深厚的传统文化的滋养,要有高妙的笔墨技巧。
在这样一个浮躁、虚华的社会,可贵的是云涛在这些年来从本科到研究生,一直坚定地走着“清心、务本”的创作道路。注重学习研究传统文化,提高自身精神修养;深入研究传统经典绘画,在用笔用墨及章法、造形上能够做到“不泥于古而不为时趋”这是十分难得的。特别是近来创作的一批作品基本功扎实,笔墨空灵、秀润、流露出一种娴静、洒落、典雅、清新之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李孝萱教授:
记得云涛本科时就把眼光驻留在写意花鸟画上,后来又在霍春阳教授门下读了三年研究生。对于云涛的人和画我是不陌生的。他人踏实、诚恳,画亦有灵性。他的画始终没有脱离他心性和本真的要求,平实、干静充满生机,又不失富贵,我的理解是判断花鸟画的好坏这是一个根本的前提。花鸟画史有宫廷富贵、文人野逸之说,至于后学二者既不能抵牾,更不能偏废。以其“富贵气”说,其实就是拥有那种高贵的想象,生于自然、起于无限、安于平常、超于象外,推却物质的牵累和功利的想象,自然会抵御俗气,脱粘穷气,再就是“生机”,所谓“生生”二字背后藏着中国人的哲学世界,以摇曳情灵得造物神理,通过大自然的生机来揭示人们的内在精神。这些都收拢在云涛的记忆里隐显在他的追求中。
贾广健教授:
草木有情我则有知--看云涛的花鸟画
悲秋风于落叶,感春华而兴情,高山激湍令人顿生豪气,长河落日使人感其雄浑,这即是情景交融,物我两化之境。物与情相交融,诉诸于歌咏即为诗歌,形诸于笔端即为绘画。故此,或诗词,或绘画,则是结缘于物,而动之于情,而后才有了那些千古名篇,不朽的经典,或可谓“托物言志”。
云涛的画则是看似为传统笔墨的表达,实则有如感知于物,动之以情的产物。在传统中国美学思想中,古典诗歌美学讲究“空灵”、“意境”,或雄浑、或冲淡、或纤_、或沉着、或高古等等,而这无一又不体现在中国绘画之中。从缘物的角度看,云涛的画体现出他善于观察,感受自然的情怀。从寄情的角度看,云涛的画通过传统的笔墨寄情于斯的是他的情怀,是他幽远的情思,是他对于自然万象的摄取,这些都融入了他的笔端。看他的花鸟画,并不是仅仅对于传统笔墨的亦步亦趋,而是体现了他对传统美学精神的思考以及对于中国画表现境界的领悟。也应该是化景物为情思吧。
对于中国绘画而言,在当代完全对于传统笔墨的重复则没有意义,从云涛所表现的诸多题材来看,云涛在这方面有自己的思考。孔子言“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俗言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这当中他根植于传统花鸟画的研究和创作,可谓心无旁骛。对云涛来说,他愿做为“智者”还是“仁者”,是“乐水”,还是“乐山”,我想他会在艺术的道路上有自己明智的选择。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描写其中渗透和凝炼着超越自然而对自我情思的表达。作为一个花鸟画家,都应该感知自然万物的生命,草木有情、我则有知,能够感知草木那些许细微的生命,那得有怎样一颗善心啊。我看云涛就是有这样情思的人。
画者,本于天地之灵气,结于人心之妙想。万象在手,神思融趣。云涛是具备灵气的,但这还需要涵养才能更为丰厚,而后才会有“妙想”。云涛已经有了纯熟的笔墨,有了他初具的面貌和艺术取向,同时也具备了对于传统中国画的体悟和思考,他已经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我想他也会以他的思考和实践完成一次又一次对自我的超越。
我期待着。
颜宝臻教授:
青年画家李云涛现任教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他在学期间师从霍春阳先生学习花鸟画获硕士学位。云涛系统学习研究古典花鸟画艺术传统,汲取多方面营养而又有新的创造,逐渐形成墨色兼融的画法。青藤的畅达、虚谷的清悠、八大的苦涩,徐熙、黄荃、林良、吕纪都融汇贯通在他的花鸟画作品中。竹石幽兰,凝寒的梅花,云涛营造清新雅韵的意境;清风朗月幽梦,花开花落融情。他擅于汲取生态的美而充实到画面之中,形成个人的优势与特色。
云涛性格内向沉稳,他的花鸟画构图布局饱满,笔墨中蕴含对时代生活与艺术的体验,他不断探寻花鸟画艺术语言的表现力,精心营造情景优美的画面。云涛花鸟画视角没有停止在常规习惯画法,能够与鸟语花香的细微之处见出对艺术的敏感。有人把花鸟画比作轻音乐,云涛的兼工带写的花鸟画透出和谐清新的气息。希望云涛潜心创作出更多精美的作品。花鸟画要画出脱落凡俗的高格调是比较难的。期待着云涛画出更多的好作品。
艺术风格
古风新韵通天地
天朗气清,阳春花开时节,我迎来航空天部的几位老者。他们刚走出天津城市规划展览馆,便来到意大利风情街,踏进“玲珑阁”艺术馆。大家不约而同驻足在李云涛先生的画前,大发议论。江老说:“过去我们忙里偷闲都很难,而今是闲里寻忙,欣赏画展来了”。同道来的还有国务院两位老者。陈老说:“你们看,李云涛先生的春夏秋冬四扇屏和雪景还真抢眼,笔底工夫比较扎实。画面清新典雅,再配上这几只精灵的鸟雀,活泼可爱,意趣天成。可惜现如今这样的画,久未谋面了。现在有些人很浮躁,弄点啥玩意,在纸上一泼一洒,制作一番,见不着笔墨线条,还妄称“国画”。更是有蝇营狗苟之辈,在宣纸上红一块,黑一堆,大蓝大白,再涂两个大嘴唇,赤裸着,人非人,兽非兽,莫名其妙。这些人在市场经济冲击下,失去自控能力,掉入“媚俗”、“低俗”陷阱,而不能自拔”。唐老说:“我最担心中国画会被外来画种釜底抽薪。”李老忙说:“不必杞人忧天,依我看谁要是心中有什么不顺或烦恼,就看看这些画吧,准能心平气消,云开雾散,比听德国舒曼《梦幻曲》还管用”。我插一句:“陈部长,你以前办公室挂着闫丽川先生书写的《制怒》,此时有啥感受”陈老说:“小鬼苦迟如今也古稀了吧,嘴巴还是‘涛声依旧’,不饶人。我的感受嘛,你能送我这四扇屏,我就把它与《制怒》同挂中堂”。李老急忙转化话题说:“选这样的画作礼品送给亚洲的高端人士,是件蛮好的事吧。苦迟先生,下面有劳你大驾了”。
翌日,通过朋友联系到李云涛先生,他诚邀我前去。二十分钟后我就敲上他家门了。先生很年轻,也很平实。他领我看画室,书、画、古玩,可算琳琅满目,又看养鸟种花的玻璃房。李说:“除带领学生‘外师造化’,就是在家浓缩自然天地之隅,养鱼喂鸟,浇浇花草,零距离接触,观察鸟的动态与神情,听听悦耳的叫声,达到情感沟通,画起来就得心应手”。
参观中我说明来意,他爽快答应了。一个月后我将他的画送到京城,老顾问和几位相关领导看完,十分满意,交口称赞。
每套四扇屏,花鸟鱼虫,传神精妙,素洁淡雅,只有鸟雀是天然的美丽色彩,在章法上巧妙分枝布叶,秀润中不失骨力,雅逸中现古朴清劲,典雅中见古风新韵。
在《春》图中,白玉兰花并不多,可姿态各异:怒放的、含苞待放的、仰面大笑的、羞羞答答的,大小、前后、左右,巧妙分布。一只蓝色绶带栖息于枝上。鸟在明媚的春光下,神情怡然自得,神气得很那!
还有一幅《春》图是牡丹。实话说,我对牡丹有偏见,因为所见雷同,朵朵圆溜溜的,排着队的,傻乎乎的,颜色又都艳丽无比,俗不可耐。然而李先生笔下的牡丹却让我大开眼界。在宣纸上空勾一朵白牡丹,另三朵是先沾水,再沾极浅紫色、粉色、鹅**,花似有似无,幻化灵变,超越象外,好似晨雾中见到花的精灵。氤氲、虚幻,呈现自然的空灵丽。这是高超的笔墨技巧,达到妙笔生花。
《夏》图是荷花。蓝天碧水间,绿叶临风,一朵粉红色的荷花,亭亭玉立,犹如贵妃刚刚从华清池中出浴,高贵妩媚,楚楚动人。让人想起白居易《长恨歌》: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难怪另两位“佳丽”自叹弗如,知趣的躲在太湖石旁和绿叶后面。这幅画如同醇香美酒,芳香四溢,浅尝一口,唇齿留香,回味无穷。
《幽谷秋趣》图更有意思。采摘后的树上,果子所剩无几。有对斑鸠,一只攀上高枝,随风摇曳,自由自在,不时含情脉脉,往下瞧;另只正在梳理羽毛,似乎说:“对不起,请稍等,我正打扮着哩。”此画疏朗简洁,立意新颖,画境如诗,是幅令人叫绝的佳作。
《冬》景图大雪茫茫,一片洁白,枝头低垂,万籁无声。此时飞来一只五彩锦鸡,屹立在石头上,回眸观望,是欣赏雪景还是寻朋呼友美丽的锦鸡给这寂静冷漠的寒冬带来生机,令人喜悦,叫人憧憬。民以食为天,瑞雪兆丰年,天下谁不盼望来年有个好收成。雪景的图像是用笔中的淡墨、深墨、留白形成的,无任何“造假、制作”。画家笔触灵动,富有韵味,挥毫自如、畅达。画面银装素裹,分外妖娆。李先生不愧为写雪景的高手。
我看李先生在创作中,总把花、鸟置于一定的“情境”之中,使画面清新明,有情有趣,如诗如歌,从而焕发出打动人心的艺术力量。
日前见先生一幅新作《春江水暖图》,题记曰:“春江水暖鸭鹅同先知吾今画此图哈哈一笑了之”。我在画幅前沉思良久,思绪穿越历史时空,向前推去两百多年前。清朝有一文人叫毛奇龄,高傲自负,但也不失一点机趣。见后人常引用宋朝苏东坡的名句:“春江水暖鸭先知”,肝火不禁乱蹿,便曰:“春江水暖,定该鸭知,鹅不知耶”毛如此这般“较真”,曾遭同代一些墨客的讥讽和嘲笑。其中名气最大的恐怕是《随园诗话》作者袁枚先生了。往事已成典故。如今,李画一幅“鸭鹅同先知”图,也是大大的幽默了一把。其一是将前人心中的“过结”做一了断。其二告知一个道理:“较真”本是好事,就怕“过”,一旦过了头,就是抬“死扛”,便歪了,邪了,反倒会贻笑大方。
太湖石是太湖的“石骨”、“石魂”、“石胆”,历经万千年,浪击波涤,孔穴自生,灰青色居多,白色、黑色较少,是江南庭院中必不可少的点缀。为“昆石”、“太湖石”造像,也是李先生笔下一绝。他说:“勾、勒、寸、擦出一块得意之石并非易事。古人画树前绕树一周才可下笔。而我为画好江南名石,常绕石数周,静听石语,情融灵府,化于心际,方敢动笔”。李先生笔下的太湖石,千洞百孔,玲珑剔透,悦目驰情,有着“仙境”般的洞天福地之感,达到高境界的赏石标准:瘦、皱、漏、透、险、丑。这丑到极致的美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这个江南游子,令我的怀旧思乡之情油然而生,情不自禁的唱起了《教我如何不想她》。
李先生自幼痴迷绘画,在山水画家父亲的影响下,自觉走进中国传统画的围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今驰骋在小写意花鸟天地里。他很感激天津美术学院诸多良师的培养和教诲。他数次谈到霍春阳教授治学严谨,学识广博。霍教授重视笔墨,崇尚高境界、高品位的画。故李先生本科毕业后,就在霍教授门下攻读研究生,获得硕士学位,承蒙学院多方厚爱,留校任教。
李先生深深认识到: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绘画艺术的源头活水,大自然和生活是永远画不完的题材。他说只有继承才能创新,独创新法是青年画家的天职。他深知学海无涯,只有用苦作舟,才能到达彼岸。
点评的笔,不忍搁下,还有一幅画也令人难忘,画上柳枝拂拂,南风徐徐,湖面一对天鹅昂首游弋。此刻我好像听到法国圣桑的名曲《天鹅》,仿佛是华裔大提琴家马友友的版本。大提琴用它那独特的深沉浑厚琴音,表现出天鹅的高贵优雅,美丽圣洁,仪态万千。难道这是画家特为这世界经典名曲配的画吗要不何以这般异曲同工、珠联璧合呢常言道,好曲绕梁三日,而这幅画让我魂牵梦绕,又何止三日!
作品赏析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作者] 李清照 [朝代] 宋代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标签: 怀念 感伤 宋词精选 豪放 宋词三百首 词 情感 其他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译文天蒙蒙,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又回到了天庭,天帝传话善意地相邀。殷勤地问道:你可有归宿之处?
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又叹日暮时不早。学作,枉有妙句人称道,却是空无用。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请千万别停息,将这一叶轻舟,载着我直送往蓬莱三仙岛。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注释
⑴渔家傲:词牌名。
⑵星河:银河。转:《历代诗余》作“曙”。
⑶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⑷天语:天帝的话语。
⑸殷勤:关心地。
⑹我报路长嗟(jiē)日暮:路长,隐括屈原《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之意。日暮,隐括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之意。嗟,慨叹。
⑺学诗谩有惊人句:隐括杜甫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谩有:空有。
⑻九万里:《庄子·逍遥游》中说大鹏乘风飞上九万里高空。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
⑼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吹取:吹得。三山:《史记·封禅书》记载:渤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住,可以望见,但乘船前往,临近时就被风吹开,终无人能到。蓬莱,又称蓬壶。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作者李清照简介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字易安,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早期生活优裕,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蒐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李清照的其它作品○ 声声慢·寻寻觅觅
○ 武陵春·春晚
○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 李清照更多作品
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词人在现实中知音难遇,欲诉无门,唯有通过这种幻想的形式,才能尽情地抒发胸中的愤懑,怀才不遇是中国传统文人的命运。李清照虽为女流,但作为一位生不逢时的杰出文学家,她也有类似的感慨。
简介: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
这首词在表现手法上与人与己都有所不同,那就是丰富、大胆的想象,这也是这首词的独到之处。作者把天上的银河想象成与人间河流的同样特点,流动的水,可以行船;把闪烁的星星想象成为挂满风帆的船儿;想象自己乘坐船儿驶向理想境界中的神仙世界。
此外,作者还想象梦回天庭,受到“天帝”的接待。这一虚幻梦境的创造之神来之笔,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对现实处境的厌倦核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这一浪漫手法是诗人创作的一个惊人的突破。
原词: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宋代: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释义:
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回天庭,天帝传话善相邀。殷勤问:归宿何处请相告。
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啊,又叹日暮时不早。学做诗,枉有妙句人称道。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千万别停息,将我这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三岛去。
扩展资料:
这首词以粗犷的笔触、奇特的想象,把一个梦境做了完整的叙述。飞梦天河,奇想云霄,在星斗斑斓的银汉中杨帆急驶,真是想落天外的妙思。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词人梦中飞天,受到玉皇大帝的接待,而且还“殷勤问我归何处?”谁是仙?谁是凡?整个君臣换位了,这就是李清照,在封建礼教的桎梏下的女性作家!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玉皇大帝的“殷勤”,女主人公并没有“受宠若惊”,而是向玉皇大帝发泄的一通对人间不平的牢骚,然后就不管不顾地奔向海上仙山去了。
词人以述梦的特殊方式,把自己的抱负、理想和心头的块垒一起倾泻了出来。词里所塑造的主人公的“高大形象”,乃是对屈原以来的浪漫主义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这首词足以显示了李清照戛然独立的人格和抱负,如果没有掣鲸碧海的艺术手段,是无法塑造出如此丰满、如此雄粲的艺术形象来的。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此词则上下两片之间,一气呵成,联系紧密。上片末二句是写天帝的问话,过片二句是写词人的对答。问答之间,语气衔接,毫不停顿。可称之为“跨片格”。
“我报路长嗟日暮”句中的“报”字与上片的“问”字,便是跨越两片的桥梁。“路长日暮”,反映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然亦有所本。词人结合自己身世,把屈原《离骚》中所表达的不惮长途运征,只求日长不暮,以便寻觅天帝,不辞上不求索的情怀隐括入律,只用“路长”、“日暮”四字,便概括了“上下求索”的意念与过程,语言简净自然,浑化无迹。其意与“学诗谩有惊人句”相连,是词人天帝面前倾诉自己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
着一“谩”字,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词人现实中知音难遇,欲诉无门,唯有通过这种幻想的形式,才能尽情地抒发胸中的愤懑,怀才不遇是中国传统文人的命运。李清照虽为女流,但作为一位生不逢时的杰出的文学家她肯定也有类似的感慨。
“九万里风鹏正举”,从对话中宕开,然仍不离主线。因为词中的贯串动作是渡海乘船,四周景象是海天相接,由此而连想到《庄子。逍遥游》的“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说“鹏正举”,是进一步对大风的烘托,由实到虚,形象愈益壮伟,境界愈益恢宏。大鹏正高举的时刻,词人忽又大喝一声:“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气势磅礴,一往无前,具大手笔也!“蓬舟”,谓轻如蓬草的小舟,极言所乘之舟的轻快。“三山”,指渤海中蓬莱、方丈、赢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可望而见,但乘船前去,临近时即被风引开,终于无人能到。词人翻旧典出新意敢借鹏抟九天的风力,吹到三山,胆气之豪,境界之高,词中罕见。上片写天帝询问词人归于何处,此处交代海中仙山为词人的归宿。
前后呼应,结构缜密。这首词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巧妙用典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自然会气度恢宏、格调雄奇。充分显示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这首词,《花庵词选》题作“记梦”,是李清照唯一的豪放词,是她南渡以后的作品。一般来说,李清照南渡以后写的词都是些消沉愁苦之作,而这一首却是例外。
李清照南渡后,不久丈夫赵明诚病死。国破家亡兼夫死,使她生活上和精神上受到很大的打击,从此,她只身飘泊江南,孤单寂寞地度过她那艰苦岁月的晚年,处于“路长嗟日暮”的困境。但她是一个性格爽直、柔中有刚、不愿受现实生活束缚的人,所以,有时想象的翅膀飞进了另一个世界。她幻想出一条能使精神有所寄托的道路,以求摆脱人间那前路茫茫、看不到任何希望的境况。于是梦跨云雾,渡天河,归帝宫,乘万里风到仙山去。这样豪迈的气概,不凡的壮举,就使这首词显示出浪漫的情调,豪放的风格,而和她的其他词作风格迥然不同
词一开头就写:“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活绘出一幅仙境一般的壮丽景色。这里,“星河”,即银河。意思是说,天空连接着那象波浪一样翻滚的云霞,这些云霞又是和晨雾连在一起,显得曙色胧朦。而透过云雾远远望去,银河中波涛汹涌,象要使整条河翻转过来似的。河中许许多多帆船在滚滚的大浪中颠扑,风帆摆动得象在银河中起舞一样。这是写天上的云彩,可谓千姿万态。虽然写的是作者在梦中所幻想的自然景象,但这一幻想无疑是她在人生道路上历尽艰难险阻、流徙奔波之苦的潜意识所促使的。所以,在它里面既有壮丽的一面,又有艰险的一面。它展现出一个晨雾迷茫、云涛翻腾、滚滚银河、千帆竞渡的开阔境界。这境界象是个仙境,作者就是在这仙境中经历着的。所以,也渐渐地使她的梦魂好象回到天帝居住的宫殿去了。——“仿佛梦魂归帝所”。“帝所”,指天帝居住的宫殿。其实,这是人们在经历了千辛万苦后所希望和追求的美好前途。而她之所以梦回“帝所”,是有其思想根源的。古代诗人往往设想自己是从天上宫阙来的,所以在幻想美好的前途时也就往往说“归帝所”去。如苏轼的《水调歌头》说:“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也就是写他想回到天帝宫殿去。那么,作者魂回帝宫去,情况怎样呢?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她听着天帝在对她说话,殷勤地问她要回到哪里去?李清照南渡以来,一直飘泊天涯,备受排挤与打击,尝尽了人间的白眼,如今天帝这么关照她,使她感到多么温暖啊!作者这么写,不管其主观动机如何,客观上已把天上和人间作了一个鲜明的对照,讥讽了黑暗的现实社会。她在若干年来的逃难生活中,多少事,凭谁诉?这次竟然得到诉说的机会了。这就引出了词的下片,由她诉说自己的困难和心愿。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意思是说:我告诉天帝,我所走的路程很远,现在已到了黄昏,还没有到达。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上句,“路长嗟日暮”,出自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者借此表白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这里着一“嗟”字,生动地表现出她那徬徨忧虑的神态。下句,“谩有”,是“空有”或“徒有”的意思。这一句含有两层意思:一是慨叹自己有才而不能为世用,有怀才不遇之感;二是社会动乱,文章无用,有李贺《南园十三首》中的“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之意。两者象是对立,实则统一,是互为因果的。那么,作者既然有这样苦衷,她希望怎样解脱呢?请看: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她要象大鹏那样乘万里风高飞远举,离开那龌龊的社会。叫风不要停止地吹着,把她的轻快小舟吹到仙山去,使她过着那自由自在的生活。“九万里风”句,出自《庄子·逍遥游》:“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搏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扶摇”,风名。“九”是虚数,是多的意思。这一句,表示了作者有大鹏高飞之志。“蓬舟”,象蓬草那样飞旋轻快的小舟。“三山”,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个神山。为神仙所居,在渤海中。作者为什么梦想到三山中去?是否由于消极的游仙思想在作怪?不是的。从上文的意思来看,是由于她感到“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就是说,尽管她有才华,有理想,有抱负,但在现实社会中根本得不到实现和施展,找不到出路,才促使她这样想的。可见她的梦想仙境,正是她对黑暗现实不满的表现。她要回到那没有离乱,没有悲伤,没有孤凄和痛苦的仙境去,正是反映出人间存在着战乱、杀戮、欺诈、孤独、寂寞的现实。所以,她的那种思想活动,并非消极的,而是积极的,有现实意义的。
这首词,思路开宕,想象丰富,意境辽阔,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它把读者带到仙境中去,饱览丰富多姿的云涛;大鹏展翅万里的浩大境界,以及那轻舟乘风吹向三山的美景,使人为之神往。这种借神仙境界来表达自己胸怀的浪漫主义作品,在李词中是极为罕见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