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与自己思想意识之间的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切身体验,它在人们的心理活动中具有广泛的影响。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体验和评价,它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态度,在体育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联系教师和学生的桥梁和纽带,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由于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不同,人对客观事物便抱着不同的好恶态度,产生不同的内心变化和外部表现,因而具有两极性。作为体育教师应具备坚定深沉、热情向上的情感,并且表里如一,培养学生积极的态度,激励学生奋发向上。
一、体育教育的科学基础
学生是体育教育的主体,要搞好体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就必须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这样才能使情感教育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1生理学基础
由于青春发育期性腺功能显现,性激素的分泌会通过反馈增强下丘脑部位的兴奋性,使下丘脑神经过程总的趋势表现出兴奋性的亢进,就与大脑皮质原有的调节控制能力发生一时矛盾,使大脑皮质与皮下中枢暂时失去平衡。因而人的情感体验可分为两大类,即肯定、积极、紧张、激动的情感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否定、消极、轻松、平静的情感。当人们发生激动或愤怒情感体验时,呼吸加快而短促,如若极度紧张时甚至出现屏息现象,同时心跳呼吸加速、血压升高、血糖增加、血含氧量增加;人在焦虑、抑郁或盛怒时,能抑制胃肠道蠕动或消化液的分泌,惊恐或激怒时,肾腺分泌增加,使人产生增力且可能做出平时做不出的动作。
2心理学基础
体育教学中学生要参加走、跑、跳、投等的人体基本活动,要学习和掌握各种技术、技能,要承受一定的身心负荷,同时还要付出意志,努力克服内外部环境造成的困难,这些都要求学生调动出较大的心理和生理能量,而心理动力的激发和支持正是心理和生理能量动员的原始动力。有了这些动力,学生参与体育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才高,投入的时间精力才多,克服困难的效果才好,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学生的积极性高、情绪热烈、兴趣浓厚、注意集中、观察敏锐、肌肉用力准确、运动表象清晰、思维活跃、记忆深刻、技术动作也能出色完成。
所以,体育教师应注意观察和了解,善于调节和控制学生的心理状态,使他们的心理在体育教学中处于稳定而积极的态度中,保证体育教学在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下顺利进行。
二、情感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课堂教学是一种形成师生间心理关系的实践过程。良好的心理关系会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和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体育项目的特殊性――例如,800米、1000米、3000米等长跑,可提高学生的意志力和挫折忍受力,随着学生的意志力和挫折忍受力的增强,他们对复杂事情的分析会更全面,对挫折的情境会做好预见性思想准备,一旦出现挫折,会冷静分析,并会在激怒、苦闷的情况下进行情感的自我调节。任何教学活动的安排,都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内涵,融洽的师生关系常伴有积极的心境状态,学生愿意同教师进行交流,这样便于教师了解学生,利于学生提高学习的效率。当学生对教师产生好感时,就会喜欢上体育课,接受教师的指导,有利于动作技术的掌握和心理、生理素质的提高。
三、对体育教师的建议
1给学生良好的形象
良好的形象包括内在和外在的形象。在内在形象上,要做到知识渊博、专业知识牢固、语言优美、气质佳等。作为一名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具备一桶水,教师的学科知识越全面、越丰富,学生受益就越大;在外在形象上,健康的体魄、饱满的精神、自然大方的教态、示范到位、准确的动作、工作认真负责、积极向上、以身作则等都给学生树立了积极向上的学习榜样。树立教师的威信,正确应用情感投入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增强教师的亲和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善于利用学生的表现欲
调皮的学生往往是体育成绩较好的,让他们多做示范,担任小组长,负责组织学生练习,这样既满足了他们的表现欲,又能控制这些学生不遵守纪律、扰乱课堂等行为,同时还能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3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一个良好创新的教学环境会使学生耳目一新,兴趣倍增,教师的良好形象会给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教师的语言富有艺术性会吸引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喜欢上这位教师的课。同时,在队列队形的创新变化上也会使学生的兴趣倍增,打破传统的绕场慢跑两圈作准备活动,而是由教师做领头羊,带着学生跑“S”字形、“8”字形、“Z”字形;或男女同学分开跑,由排头学生领着跑,跑出各式各样的队形,这样学生也高兴,同时准备活动也做了。场地器材的布置也要创新,例如,在进行跳远和跳高的腾空教学时,为让学生做出腾空动作,可用竹竿系上一个球撑在起跳线的上空,让学生在向上跳的瞬间去触摸球,让学生带着好奇去练习,从而达到向上腾空的效果。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要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运用快乐教学,在快乐体育中提高自己在原有基础上的技术动作水平,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充分发挥情感因素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努力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真正达到教与学、师与生的和谐,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幼儿情智智慧培养方案建构
(一)幼儿情感智慧培养方案提出的指导思想及逻辑起点
1培养方案提出的指导思想
情感智慧是幼儿整体发展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它与其他素质有着密切的,因而,幼儿教育中,既不能忽略情智素质的培养,又不能把它孤立于其他素质而“单质独进”,为此,建构情智培养方案时,“整分结合”是我们的基本指导思想。
所谓“整分结合”,就是“整合”和“分立”相结合。它要求我们建构方案时,要考虑个体各种素质相互的整体性,在目标、活动内容、方法等方面的设计都要有一个整体有机结合的思考,但又同时顾及情智素质的个性特点,使情智素质和其他素质一样,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在整分结合原则的指导下,我们作了两层次的思考:
(1)情感智慧教育融合于情感教育与情感智慧教育个性体现的统一。
情感教育不只是情感态度的培养,还应该包括情感智慧培养。情感态度的培养解决了儿童行为动力方向问题,而情感智慧的培养却保证了儿童行为动力的高效能发挥。这两方面的协同培养,应该是在同一过程中实现的。
但是情感智慧和情感态度形成的条件和发展机制并不相同,因此,教育中须顾及到它们的差异:①情感态度是在一定情境下,个体对其是否满足自身需要而表现出的情绪行为倾向;而幼儿期情感智慧则往往是在发生了情感、情绪性问题时,才明显的反映出来,因此,在同一情感教育过程中,能引绪反映的情境,并非自然而然地会对情感智慧发生产生作用,只有有了明确的情感智慧目标,在教育中才会全面顾及,有意识设置或利用情绪性问题情境,引导幼儿自我调控,解决情绪问题,这样才能在教育过程中较完整地包含有上述两方面的内容。②幼儿的情感态度与情感智慧发生发展的机制也不相同。情绪性态度的形成是情绪体验积累的结果,而情感智慧的发展是情绪调控经验的积累,调控经验除了调控成功的体验外,很重要的还需要有认知、意志、情绪等共同参与的调控意识和调控策略。因此教师的指导策略也应有所不同。前者是以引导感受、体验、领悟为主,后者除此以外,还要根据情感智慧的发生机制——内部语言,采用指导幼儿“自我言语”的办法进行培养和训练。
(2)情感智慧教育和其他素质教育有机结合,与情感智慧教育体验性培养的统一。
幼儿情感素质、认知素质的发展都是以各种活动为中介,在活动中,幼儿既要有参与活动的动力,又要有完成活动任务的心智操作,这两者不可缺少。具体活动中,它们互为目的、互为手段,在相辅相成中得到协调发展。因此,幼儿的情感素质或其他素质都不可能离开活动内容而进行形式训练,也不可能相互割裂地进行单独培养,而要与内容相,在幼儿园各类活动中,进行综合性的和谐培养。但是,由于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因而活动内容的组织安排有不同的主导指向,比如有的活动主要发展语言能力,有的活动着重发展艺术表现力,而情感是一心理现象,虽然在各种活动中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但是它不能完全依赖于渗透性、随机性的培养,而应有实体性的计划培养作保证,即有以发展情感态度、情感智慧为主要目标的情感经验活动,情感实务活动,在这种活动中,情感智慧发展的目标和机制则是设计活动的主要依据,只有实体性培养和渗透性、随机性培养相结合,幼儿情感智慧发展才有可能成为现实。
为了研究的需要,我们在建构方案时,只从促进幼儿情感智慧发展的视角出发,把幼儿园关于这方面的教育整合为一体,成为一个整体的较为系统的情感智慧教育活动方案,但在实践中,它不是与其它教育相割裂的、单一目标的活动,是实现多种目标的综合性活动
2情感智慧培养方案构建的逻辑起点
对幼儿主体活动的研究是构建方案的逻辑起点。据此,我们建立了如下几点的共识: 幼儿情绪情感的发生发展是一个不断积累逐渐孕育发展的过程。
幼儿情绪情感的发生发展是幼儿在各种活动中与环境主动互动的结果,是幼儿的需要在各种活动中,得到满足不断提升的结果。
只有真实自然的活动才能让幼儿获得真切的有力的真实体验所以,培养方案必须发挥幼儿主体在活动中的主动和能动作用,重视能引发幼儿与周围世界积极互动的环境创设;重视幼儿主体在真实自然活动中的真切感受的积累;重视由此引发出的幼儿情感发展过程。
(二)幼儿情感智慧培养方案的目标体系和评价指标
1幼儿情感智慧培养目标和评价的建构思路
(1) 目标和评价建构的基本定向
幼儿情感智慧发展的目标要求和评价导向,要定位于促进幼儿社会性和个性和谐发展的基点上,幼儿阶段是社会化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孩子在社会、家庭及幼儿园的多元因素影响下,逐步接受了某些社会要求,也逐步形成了具有自己的个别性特征,幼儿情感智慧教育是促进幼儿情感社会化的重要环节,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用社会要求来调控自己的情绪,因此社会性要求是选择情感智慧教育目标的重要价值取向。但是情感又是个体主观的感受和表达,是每个人的内在想法向外界发出的讯,由于个人想法不同,个人讯表达的方式不同,因而情感智慧教育还应该根据幼儿的个性特点,把发展幼儿多姿多彩的情感作为目标导向,把发展幼儿的社会性和个性自然地融合在目标之中,使社会需要通过幼儿主体内化,转化为体现幼儿主体特色的个体需要,这样的教育才是既符合社会要求,又符合幼儿自身发展需要的最佳影响。
(2) 目标和评价建构的双向线索 情感智慧的结构是目标的核心内容也是建构目标的主要依据。我们主要以情感智慧结构的两个视角——动态结构和对象性结构,作为构建目标的双向线索。从情感智慧的动态结构看,它主要包括主体对自己或对他人情绪情感的觉察、理解、表达、调控等四方面因素,这也是情感智慧的本质内涵,我们就以此作为构建目标的内涵线索。从情感智慧表现领域的对象性结构看,它主要表现在各种会引发幼儿情感矛盾的问题性情境中,如:学习中发生困难、游戏中遭到拒绝等,具体罗列是无法穷尽的。我们选用将幼儿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环境归类,选取其中主要的五种情境:即挫折、与人沟通、诱惑、他人成功或不幸、过度激动等情境,建构目标时,就以此为外延线索,在内涵、外延的结合点上确立目标。
(3) 目标和评价建构的简约化特点
由于幼儿情感智慧形成和发展具有延缓性的特点,所以,目标体系应该简要、粗略。幼儿情感智慧的指导和培养不同于知识技能教学,它不会很快地奏效,而是需要在实践活动中,通过不断积累而逐步形成。因此,不能指望教育能使幼儿情感智慧发生很大很快地变化,为此,我们所设定的目标体系可以简约化,层次不必太多,分解不必太细,一个目标可以纵贯较长的时间范围。
(4) 目标和评价建构中分层要求的依据 幼儿情感智慧发展的外部他控的发展特点和现实状况,是制定分层目标的基本依据。幼儿的情感自我调控由于受注意分配、意志调控、思维发展等水平的局限,因而在调控情绪时,敏感性差、自觉性低,他们往往对自身的情绪及所处情境的觉察、理解不够敏感,对调控要求、调控策略选择的自觉性程度比较低,所以一般都需要有教师或成人的一定引导,因此,总体来说,目标的要求不能过高,要适合幼儿的水平。但是,随着幼儿心理水平的提高,他们的情感智慧又有一个从被动到主动的发展过程。我们通过对全区名幼儿情感智慧表现的现状调查中也得到证实:处于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情感智慧水平是不同的,随着年龄增长,情感智慧发展水平有很大提高,而且各年龄段幼儿情感智慧的优势因素也不相同,小班儿童的发展优势是移情能力,中班儿童的发展优势是延迟满足能力,到了大班则是自我激励和过度情绪调控能力。据此,不同年龄班教育应有所侧重,同时在这基础上,我们又提出了幼儿情感智慧的三个层次要求,分别为:小班是在教师具体要求下;中班是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大班是主动或在教师悄悄暗示下。
(5)目标和评价建构的操作化与概括化相统一的原则
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教师只有对目标正确理解和把握,情感智慧的教育才能取得效应。教师对目标的正确把握取决于二点:其一是目标必须具有操作性,即一般阐述的目标必须转化为相应的表现性行为。其二是目标又具有概括性,太细、太碎的目标,教师不易记忆,也不易落实,只有目标能概括出一般情况下典型而具体的要求,这样的概括化目标才容易植根于教师的头脑,转化成教师的目标意识和教育行为。为此,我们在建构目标时,一方面把情感智慧这一具有隐密性特点的目标,依照情感智慧的心理机制——内部言语,把幼儿的自我言语定为情感智慧的表现性行为,以体现目标的操作性要求。同时考虑到情感智慧在不同情境中表现的多样性,根据目标的概括化思想,综合了教师日常对幼儿观察、了解的经验,提出能反映目标本质要求的、典型的、幼儿化的“自我言语”,作为表现性行为的具体目标和评价指标,如:延迟满足能力的概括化、具体化目标为:“我要一”,这是在各种诱惑情境中,期望幼儿出现情感智慧的基本行为。具体操作目标见下表:
概括化和操作化目标(对照)
概括化目标
一般表现性行为目标
自我激励能力
再试一试,我能行
情感交往能力
你的心情我知道,我的心情你也知道
延迟满足能力
我要一
移情能力
我去关心关心他,我去祝贺祝贺他
过度情绪调控能力
不管高兴不高兴,不能影响别人
2目标和评价的框架结构见表一:
(三)幼儿情感智慧培养的组织实施
幼儿的情感智慧目标的落实,是弥散于幼儿园各项活动之中的,根据有否计划性来分,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有计划地培养;一类是随机性地培养。
随机培养是在一日生活中,教师在目标意识的指导下,随时捕捉幼儿情绪性问题情境,及时地引导幼儿觉察调控情绪,更好地积极地投入到各项活动中去。
有计划培养主要是对四类情感智慧目标,即:自我激励能力、延迟满足能力、移情能力、情感交往能力,进行有目的、有系统地计划性的培养。本方案主要是构建有计划培养和随机培养相结合的组织实施模式。根据情感智慧的本质,及其形成发展的特点和幼儿心理发展的实际水平,我们提出“以实务活动为核心的多元化操作模式”。
表一目标评价框架结构一览表
目标
表现行为
内容要求
活动名称
分层要求
评价等级指标
自我激励能力
再试一试,我能行
在幼儿参与的各类活动遇到失败与成功时,能用一定的方式鼓励自己,继续努力,争取得到更好的成绩。
我爱我的幼儿园;祖国妈妈我爱你;小问;温暖的冬天;
我是小主人;春来了;周围世界多奇妙;我升班了。
在成人的激励下,知道做好一件事会给自己带来高兴,自己是一个有本领的孩子。
经常出现
时有出现
偶尔出现
会用已经成功的例子来鼓励自己。
会用竞赛、评价、荣誉感或责任感等活动后体验,来激励自己。
情感交往能力
你的心情我知道,我的心情你也知道
在与人相处中,能采用一定的方式主动地与人交往,并与人友好地相处。
在老师的帮助下,愿意与客人交往,对熟悉的人能主动地表示自己对他人的喜欢。
跟客人主动招呼,会用恰当的方式跟人商量着玩,当别人接受时,能从表情动作上表示高兴。
用积极的方式,主动地招呼吸引别人,对别人表示友好和喜欢;当别人喜欢自己时,会记住别人,并说出感激的话。
延迟满足能力
我要一
为了完成活动任务或达到某一要求,会用一定的方式克制自己愿望,推迟满足当时的需要。
在成人的要求下,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暂时离开吸引物。
在成人的引导下,想办法一,克制自己的即时需要。
会从结果出发,考虑和提醒自己要住,并用多种方法来克制自己的愿望。
移情能力
我去关心关心他,我去祝贺他
能关注、觉察到别人的情绪,并能设身处地地替别人着想,与他人产生共鸣,予以关心。
能够发现别人明显的高兴与不高兴的表情,并在老师的渲染下,会用语言和动作表示关心。
在老师的引导下,会用鼓励的话对别人的成功或高兴的事表示祝贺;当别人有了伤痛,会马上给予帮助。
当别人遇到困难时,能主动地想方设法去帮助别人;当别人成功时,会引起强烈的共鸣、能与他人分享快乐。
过度情绪调控能力
不管高兴与不高兴,不能影响别人
当幼儿有一些过度的情绪时,会根据一定的情境选择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老师的指导下,用比较合适的方法来表示自己的高兴与不高兴。
在成人的提醒下,会根据不同的情境,用适合的方式来表达良好的情感,能用一定方式控制自己的过度行为。
能自觉地在各种不同的情境中,作出相应的表情、行为。对自己过度的情绪能意识到,并告诫自己。
1“以实务活动为核心的多元化操作模式”的解释。
“多元化操作模式”主要是在目标导向下,家庭、幼儿园、社会等多种通道共同创设或利用多样化、生活性的真实任务情境,引导幼儿在完成任务的多重体验、感受中,发展情感智慧。模式的框架如图所示:
2以实务活动为核心的多元化幼儿“情感智慧培养的操作模式”的基本要求
创设真实自然的或类似真实自然的生活情境,让幼儿亲自实践,获得真实的感受和实际的锻炼是本操作方案的基本要求。我们认为幼儿情感态度和情感智慧是在真实生活和有现实价值的任务实践中获得发展的。游戏性、假想性的任务练习,虽然对幼儿情感发展也有很大促进作用,但是不及真实锻炼深刻有效。这是因为游戏情境的理想化和装扮性,使它与幼儿切身的真实利益关系有一层间隔,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智慧能力虽然也能迁移至现实生活之中,但这种迁移的力度弱,没有必然性。不少在游戏中表现出关心他人,有礼貌行为的孩子在家里可能会对父母专横霸道,平时也可能是不讲礼貌。我们的一次小实验有力地证实了这一点。4个在娃娃家游戏中知道敲门、问好的小朋友,当处在真实、自然的生活常态之中时,他们的行为是另样的:班级大扫除,让这4个孩子向阿姨借抹布,这些孩子见了阿姨,都没打招呼,直接说:“我们要抹布。”只有当阿姨回答:“我不知道你与谁说话,抹布不能借”时,现实的情境激起了他们的情感矛盾,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他们才动用一系列情感交往策略,有的说:“对不起,王阿姨我要借抹布”,有的说:“王阿姨,请你原谅我,我忘记叫你了”……,这一生活经历才是他早期宝贵的情感经验,以影响他们日后的情感发展。 因此,引导幼儿投入到真实的任务活动之中,引发并指导他们解决情感矛盾是本操作方案的基本原则。
3“以实务活动为核心的多元化操作模式”的基本特点
操作的多元化是本实施方案的基本特点,主要表现为培养渠道的多元化;创设情境的多元化,幼儿体验的多元化。
(1) 多种渠道的协同教育
充分发挥家庭、社会的作用,使家庭、社会、幼儿园配合协调,是幼儿情感智慧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这是因为其一,幼儿情感智慧发展是一个孕育、累积,逐步由被动转化为自觉的漫长而复杂的内化过程。因而从时空角度,教育应是一个全程、全域性的大教育,它不能只囿于幼儿园围墙之中,也不能只限于幼儿园的8小时教育之中,它必须是幼儿园、家庭、社会在同样目标的导向下,各自依据自己的特点,发挥优势,在全方位时空中形成合力,影响幼儿。这样,孩子的良好情感素质才能得以高效的形成和发展。其二,由于幼儿情感智慧发展有明显的个别差异,集体的、大范围的幼儿园教育,教师较难真正落实差异针对性,而家长与自己孩子的亲密关系,使家长成了最了解自己孩子的“老师”,这一教育资源的利用,它能使个别教育落到实处,使每个幼儿的情感智慧都获得最充分的发展。因此,情感智慧教育渠道上的拓宽是多元化操作的一大特点。
(2) 多种类实务的多样性锻炼
多种类实务是指教师围绕某一目标选择提供符合幼儿实际的一系列多种类的真实任务。比如,情感交往能力,多种类实务既要体现在交往对象上有与熟悉的成人(老师、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交往任务,也有与同年龄儿童(同班小朋友、陌生同伴、亲戚小朋友等)的交往任务,还有与陌生人等交往任务。多种类实务也要体现在交往事件的内容上,如:与陌生人的交往事件可以是招待第一次看见的客人,也可以是向路人问路,还可以是到商店购物。之所以要围绕目标提供多种类同质不同内容的实务性活动,其原因是为了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提高幼儿情感智慧迁移的广泛性,发挥不同幼儿的个性特点,使每个幼儿都拥有众多成功的情感经历。首先,多种类的实务需要不同的能力,这符合了幼儿个性和能力存在个别差异的实际,它有利于提高不同幼儿在不同任务中的成功率,从而提高幼儿的自信心,促进他们个性的发展。其次,情感智慧在不同类实务活动的锻炼中,在多种支撑性内容的任务中提高了灵活性,增强了敏感性,促进了迁移能力,提高了情感智慧水平。
(3) 多重体验的交融整合
多重体验的交融整合是指幼儿实现某一目标获得多样化的体验。
幼儿的情感体验与情感智慧虽然不是同一概念,但是他们是互为前提的,在培养过程中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我们强调培养模式中的多重体验,旨在通过多样化体验的不断融合化、深刻化,从而促进幼儿情感智慧的发展。多重体验可以是同一性质不同情境任务带来的不同体验。同是延迟满足的体验,但是具体情境任务不同,体验亦不相同。如“为了不受批评,坚持完成画图作业后再玩”与“为了等一会儿多吃一份糖,现在住不吃”,幼儿延迟满足体验的程度是有差异的,这在多类实务性中已有涉及,这里的多重体验主要表现在幼儿为一项情感调控过程中所感受到一系列不同的体验。比如,幼儿在真实性任务情境中,通过觉察、了解所获得的情绪矛盾性的体验;在调控过程中自控体验,矛盾解决后的情绪平衡体验和任务实现后的成功体验等等。种种不同的体验,在实现目标过程中,通过幼儿心理内化,相互交叉、融化、整合,其结果使幼儿情感智慧发展的经验更丰富、更生动、更持久。
美味的食物。我们称赞它味道鲜美。一双轻便的跑鞋让跑步体验棒极了。好在遇到能委身一生的另一半,我们会觉得幸福。
无论是美食、跑鞋还是合作伙伴,我们都会在追求美好、卓越、完美的道路上奋进。这是我们内心的欲望投射到现实中的结果,在某种程度上,这是积极有益的。
我们之所以能追着自己跑,是因为在乎那份难得的快感。也许这些东西在某些人眼里不值一提,但我们却视之为珍宝,然后赋予它们主观意识,给它们贴上醒目的标签:优质。
适合自己的才叫做优质,那么在感情世界里什么样的感情才是优质的呢?
01非接触原理的微调
在经济学的解释中,优质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指同质性。
什么是同质化?
比如星巴克。星巴克的咖啡种类不多,口味也不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但是我们会发现,我们去任何一个城市,在任何一家星巴克喝咖啡,咖啡反馈给味蕾的刺激和味道都是一样的。走进店里我们也会感到熟悉和亲切,因为每一家店的空气中的咖啡味都是熟悉的。
即使再过五年十年你去星巴克喝咖啡,那种意料之外和意料之中的味道也不会改变。这就是经济学所说的同质性。
统一品质在感情中的具体表现是专注和耐心,前提需要磨合。
很多人在恋爱后往往会失去理性的分析和判断,闪婚就是这样一个奉献爱情的壮举。但是,结婚和恋爱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长期反复互动的过程。
传统婚姻讲究适婚,现代婚姻还是讲究适婚。但是,现在的正当婚姻,更看重的是两个人的性格、认知信仰、价值观、思想是否匹配。如果把原生家庭比作硬件,现在的社会更注重内在个性的软件配置。
而软件之间交互形成的大数据是情感基础。
我们可以想象,两个人的性格不可能完全一样,所以产生摩擦,滋生矛盾是必不可少的,但也不能因为这种关系就破裂。感情的容器没了,像水一样泼了一地。所以,感情需要一个磨合的过程。
磨合是指两个人开始松动自己的主观判断,扩大自我认知的范围,在体验自己的情绪感受的同时,互相审视,感知对方的感受,在不伤害对方的情况下,寻求解决方案的过程。
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用适当的方式告诉对方自己对对方的期望,然后在听取对方的意见后做出解决方案,然后去执行。
在磨合的过程中,彼此在关系中的经历和体会会形成经验,储存在每个人的记忆中。这个时候,感情就会有一种同质的属性。
无论是恋爱还是婚姻,感情同质的双方都会感受到来自感情的滋养。因为你身边会有这样一个人,他/她会在你摸肚子的时候给你倒开水,但是吃饭的时候你拿碗而不是筷子,他/她知道你想让他/她喂你。在你出差的时候,他/她总会悄悄为你准备感冒药。这些条件化的相处模式,就是你们一点一点达成的共识。对感情冷漠专一的态度,就是他/她给你的爱。
统一的感情会上瘾,但这种瘾不需要戒掉。
02创造新体验
“高质量”的第二层含义是,当提高产品质量的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时,就达到了高质量的标准。
边际是指“新添加”带来的“新添加”。边际成本是指每增加一个新的单位产品,增加的成本称为边际成本;每项额外成本的利润称为边际利润。
在感情中,要想让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获得更高质量的情感,除了磨合,还需要用心经营。
两个人住在一个房子里,两个人之间的话题会越来越少。在新的话题和经历出现之前,亲密关系很可能变成共享室友关系。
这种人经常向身边的人抱怨,夫妻生活枯燥乏味,缺乏激情。的确,他们相识前的经历在结婚后变得平淡,但在共同生活的经历中,鲜有值得回味和回味的时刻,没有创意的生活当然也不好玩。
婚姻不是伙伴关系,而是两个人互相陪伴,互相成长,寻找幸福,寻找自我,寻找人生意义的旅程。
谈恋爱的时候一起吃饭,逛街,看**,听演唱会,刻意制造浪漫,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你们的关系打基础,为进一步的融合而努力。而一旦结了婚,有了一纸合同,恋爱时绷着的那根弦就开始松弛,脑子里固执地认为夫妻的生活注定平淡无奇。恋爱时在一起做什么已经不重要了,你的精力和心思应该全部投入到事业上。但最后你会发现,你的事业成功了,你的钱也赚了,只是你们的感情可能提前走到了尽头。
想要事业和感情都有好的收获,就得重视感情,积极主动。
比如培养一个共同的爱好。
我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对情侣为了增进感情,每个周末都会选择一起做饭。起初,他们不喜欢自己做饭。为了练习厨艺,他们在工作之余报了一个厨师培训班。慢慢的,他们的厨艺越来越好,共同创造了新的菜肴。身边的亲戚朋友有空都会去他们家吃饭聊天。
他们的生活不仅被之前的生活经历占据,工作中的那些东西也不会带入家中。现在,做饭成了他们共同的爱好。
这时候厨房的功能不仅仅是一个做饭洗碗的空间,更是他们感情的容器。在这个容器里,他们可以轻松无忧地表达自己,在刀叉的碰撞中产生新的感悟,为彼此拓宽新的领域,提升自己的思想和觉悟。只有这样,他们的感情才能像酒一样,越老,酒香越浓。
一劳永逸的想法在年少轻狂的时候是天方夜谭,但终究不被现实所接受。相信为我们需要的一切买单是一种成熟的人格。
每增加一次投入,就会有更多收获的可能。在滴灌中,感情的幼苗会长成参天大树。
这不是感情买卖,更不是交易。但我们可以学会用理性的思维看待感情,把目标具体化,把任务细化,把感情当成事业,用心经营。
高质量的商品来自于你对它的体验,感情也是如此。不健康的感情伤人,健康的感情滋养人,保持耐心和专注,学会创造,你才能拥有坚如磐石的感情。
我们班的23号情感美文
我们班的23号情感美文,在我们的生活中,说到情感美文,相信不少人都看过。而有些情感美文让人们看完之后,内心是温暖又激动的。下面分享关于我们班的23号情感美文!
我们班的23号情感美文1同学微信朋友圈里一个外号叫“骚蛋”的小学同学最近偶然提起“23号”来,“23号”是一个女同学的外号,真名叫袁立新,那时候她可是班里所有同学的偶像,堪称班花,尤其是我们这帮小男生,话题整天围绕着“23号”转。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大概是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那年暑假后刚开学不久,班里来了一位从城里转来的插班生,是一个叫袁立新的女生,感觉这位女同学比我们年长些,显得早熟。
她不仅脸蛋皮肤白,还有一双大眼睛,说一口很好听的北京话,最引人注目的是她那一头漂亮蓬松的卷发,当时只有在**里才能看到的卷发,出现在乡下绝对是个新鲜事。
那时候我们刚看了反特**《秘密图纸》,那个会弹钢琴的女特务方丽就是一头卷发,飘逸蓬松的大波浪为观众们留下很深的印象。
似乎那时反特**里的女特务的扮相并不那么令人厌恶,比如还有《英雄虎胆》里会跳伦巴的女特务阿兰,也是文艺范。
尤其在成年人的视角里,提起银幕上的女特务来,许多人竟然都是两眼放光的。因为那时主流的审美似乎只有女特务才会是女性味十足的“坏女人”,没想到这“女性味”却成为许多人暗中所倾慕的东西。
不过我觉得还是那个代号“23号”的“女特务”方丽更漂亮些。就在和同学讨论**情节的时候,有人说了一句,“你们发现没有?咱班袁立新长得很像23号方丽。”大家便一起唏嘘响应道,“哎呀!是像,真像!”
于是,袁立新便莫名其妙得了一个“23号”的绰号,有个男生还这样打趣说:“袁立新,我看你干脆叫方丽得了呗。”
袁立新听了后脸上含羞却不恼,无论叫“23号”还是“方丽”,似乎在她看来都没什么恶意,也许就是因为那个叫方丽的女特务会弹钢琴又很漂亮吧。
至今仍然记得,当时有人还像模像样地模仿王心刚的声音:“23号还在约我。”说完便露出一脸坏笑。“23号约你了吗?”曾经一度成为男生们之间互相取笑的经典用语。
令我们大家非常遗憾的是,过完一个寒假之后,第二年春天,“23号”就让她爸爸接回北京了,直到现在谁也不知道她的下落。掐指算来有近40年了吧,想必如今已是老太婆级别的资深美女了。
不知道她那一头卷发现在如何?需要说明的是,后来大家都知道的,“23号”的那头卷发并不是烫的,人家是自来卷。还有,当年那个最初发现袁立新很像“23号”的人不是别人,就是我。
我们班的23号情感美文2久而久之,便有了这个雅号,她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中等生。
我们觉得这外号刺耳,女儿却欣然接受。
老公发愁地说,一碰到公司活动或者老同学聚会,别人都对自家的“小超人”赞不绝口,他却只能扮深沉。
人家的孩子,不仅成绩出类拔萃,而且特长多多。唯有我们家的“23号”,没有一样值得炫耀的地方。
因此,他一看到娱乐节目里那些才艺非凡的孩子,就羡慕得两眼放光。
中秋节,亲友相聚,坐满了一个宽大的包间。众人的话题,也渐渐转向各家的小儿女。
趁着酒兴,要孩子们说说将来要做什么。钢琴家,明星,政界要人,孩子们毫不怯场,连那个4岁半的女孩,也会说将来要做央视的主持人,赢得一阵赞叹。
12岁的女儿,正为身边的小弟弟小妹妹剔蟹剥虾,盛汤揩嘴,忙得不亦乐乎。
人们忽然想起,只剩她没说了。
在众人的催促下,她认真地回答:“长大了,我的第一志愿是,当幼儿园老师,领着孩子们唱歌跳舞,做游戏。”
众人礼貌地表示赞许,紧接着追问她的第二志愿。她大大方方地说:“我想做妈妈,穿着印有叮当猫的围裙,在厨房里做晚餐,然后给我的孩子讲故事,领着他在阳台上看星星。”
亲友愕然,面面相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老公的神情,极为尴尬。
其实,我们也动过很多脑筋。为提高她的学习成绩,请家教,报辅导班,买各种各样的资料。
孩子也蛮懂事,漫画书不看了,剪纸班退出了,周末的懒觉放弃了。
像一只疲惫的小鸟,她从一个班赶到另一个班,卷子、练习册,一沓沓地做。
可到底是个孩子,身体先扛不住了,得了重感冒。在病床上,输着液体,她还坚持写作业,最后引发了肺炎。
病好后,孩子的脸小了一圈。可期末考试的成绩,仍然是让我们哭笑不得的23名。
后来,我们也曾试过增加营养、物质激励等等,几次三番地折腾下来,女儿的小脸越来越苍白。
而且,一说要考试,她就开始厌食、失眠、冒虚汗,再接着,考出了令我们瞠目结舌的33名。
我和老公,悄无声息地放弃了轰轰烈烈的揠苗助长活动,恢复了她正常的作息时间,还给她画漫画的'权利,允许她继续订《儿童幽默》之类的书报,家中安稳了很久。
我们对女儿,是心疼的,可面对她的成绩,又有说不出的困惑。
周末,一群同事结伴郊游。大家各自做了最拿手的菜,带着老公和孩子去野餐。一路上笑语盈盈,这家孩子唱歌,那家孩子表演小品。
女儿没什么看家本领,只是开心地不停鼓掌。
她不时跑到后面,照看着那些食物,把倾斜的饭盒摆好,松了的瓶盖拧紧,流出的菜汁擦净,忙忙碌碌,像个细心的小管家。
野餐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
两个小男孩,一个奥数尖子,一个英语高手,同时夹住盘子里的一块糯米饼,谁也不肯放手,更不愿平分。
丰盛的美食源源不断地摆上来,他们看都不看,大人们又笑又叹,连劝带哄,可怎么都不管用。最后,还是女儿,用掷硬币的方法,轻松地打破了这个僵局。
回来的路上,堵车,一些孩子焦躁起来。女儿的笑话一个接一个,全车人都被逗乐了。
她手底下也没闲着,用装食品的彩色纸盒,剪出许多小动物,引得这群孩子赞叹不已。
到了下车的时候,每个人都拿到了自己的生肖剪纸。听到孩子们连连道谢,老公禁不住露出了自豪的微笑。
期中考试后,我接到了女儿班主任的电话。首先得知,女儿的成绩,仍是中等。
不过他说,有一件奇怪的事想告诉我,他从教30年了,第一次遇见这种事。
语文试卷上有一道附加题:你最欣赏班里的哪位同学,请说出理由。除女儿之外,全班同学竟然都写上了女儿的名字。
理由很多:热心助人,守信用,不爱生气,好相处等等,写得最多的是,乐观幽默。
班主任还说,很多同学建议,由她来担任班长。他感叹道:你这个女儿,虽说成绩一般,可为人实在很优秀啊。
我开玩笑地对女儿说,你快要成为英雄了。
正在织围巾的女儿,歪着头想了想,认真地告诉我说,老师曾讲过一句格言:当英雄路过的时候,总要有人坐在路边鼓掌。
她轻轻地说:“妈妈,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我猛地一震,默默地打量着她。
她安静地织着绒线,淡粉的线在竹针上缠缠绕绕,仿佛一寸一寸的光阴在她手里吐出星星点点的花蕾。
我心里,竟是蓦地一暖。
那一刻,我忽然被这个不想成为英雄的女孩打动了。
这世间有多少人,年少时渴望成为英雄,最终却成了烟火红尘里的平凡人。
如果健康,如果快乐,如果没有违背自己的心意,我们的孩子,又何妨做一个善良的普通人。
长大成人后,她一定会成为贤淑的妻子,温柔的母亲,甚至,热心的同事,和善的邻居。
在那些漫长的岁月里,她都能安然地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
作为父母,还想为孩子祈求怎样更好的未来呢?
正念正语:
看到这里,静静地想一想吧,你是不是总按照自己的意愿,设计着孩子的未来?
孩子是不是成了你,完成自己心愿的工具?!
你是不是总打着“为你好”的旗帜,对孩子要求这要求那?
是的,你的一切出发点都是对孩子的爱,但孩子恰恰是被爱“绑架”了,孩子不是为自己活,是为你活于是,孩子活得好累,你活得也好累
现在,换个角度再想想,如果有人总按照他的意愿要求你,把你的生活都“安排”得满满的,你每天做的,都不是自己想做的,但是,你必须做
你,会不会抓狂?!
所以,不要再以爱的名义逼孩子了,你真正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启发孩子,引导孩子,让孩子真正认同你,让孩子自己的意愿和你一致。
那么,孩子眼里的“你要我做”,就变成了“我自己要做”了。这时,你会发现,孩子做出的成绩往往超出你的想象!
另外,比智商更重要的是情商,比技能更重要的是德行,正如文中的“23号”,全班同学都“最欣赏”她,这样的天赋所在,发挥到极致,不是一样能为社会做出最大的贡献吗?
总之,做最好的自己。
如果,我是鲜花,我将极香尽艳傲立枝头;
如果,我是绿叶,我将鞠躬尽瘁簇于花旁!
这个故事可能很多人看过,但我还是忍不住再发一次。因为我真的很喜欢这位小主角。
表达情感是一种重要的沟通方式,尤其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培养良好的情感表达能力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交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情感表达方法,详细说明如下:
1 语言表达:使用语言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可以用词语描述自己的喜怒哀乐,分享自己的心情和感受,向他人表达关心、喜爱或感谢之情。例如,可以说出自己的想法、感受和需求,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喜悦、愤怒、担忧等情感。
2 笔头表达:通过写作、绘画或创作来表达情感。学生可以用文字、、绘画或手工制作等方式来记录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内心世界。例如,写日记、写诗歌、绘画图画、制作手工作品等都是很好的方式。
3 身体表达:通过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来传达情感。学生可以用身体语言、面部表情、姿势和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例如,微笑表示喜悦,眉头紧皱表示担忧,大声笑表示开心等。
4 听音乐和唱歌:音乐具有很强的情感表达力,可以通过听音乐和唱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情感的音乐和歌曲,倾听和唱出自己内心的情感。
5 演讲和演绎:通过演讲和演绎来表达情感。学生可以选择一个主题或角色,用口头表达、表演和模仿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例如,参与班级演讲比赛、角色扮演等活动,可以提高情感表达的能力。
6 情感交流:与他人进行真诚的对话和交流,分享自己的情感和感受,倾听他人的情感和体验。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培养情感表达能力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练习和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同时,也需要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情感表达,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关系。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小班教案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班教案 篇1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能清楚地说出故事的主要情节。
2、愿意克服困难,做一个勇敢的孩子。
活动准备
、故事磁带。
活动过程
一、聆听故事开头。
提问:咪咪很胆小,故事的开头是怎样讲咪咪胆小的?
(不敢自己出门,总是要妈妈陪)
二、看完整倾听故事。
1猫哥哥和小伙伴不等咪咪就先走了。妈妈怎样鼓励咪咪自己出门去?
(别害怕,也许路上会碰到小伙伴们)
2咪咪在路上遇到了什么?他心里是怎样想的?
(帮助幼儿重点欣赏第九小节至最后,理解咪咪的心理活动变化
3被萤火虫吓了一跳,心里想:一定是伙伴的眼睛;
看见树叶上露珠映出的月亮光,心里想:一定是小伙伴躲在树上。
4咪咪走着走着,为什么会觉得一个人出门没什么可怕?
(黑暗里到处是自己的伙伴)
5咪咪回家时,心里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他已经是只勇敢的小猫了?
(他自己敢在黑夜里走路了)
三、谈话:你怕黑吗?
1你敢一个人留在黑暗的房间或在黑暗的地方走路吗?
2你希望自己成为勇敢的孩子吗?怎样才是勇敢的孩子呢?
3引导幼儿回忆自身的事例进行讲述。
附:咪咪
咪咪是只胆子很小的猫,他的伙伴们都开始学捉老鼠了,他还不敢自己出门呢。
“妈妈,你陪陪我,我怕!”咪咪常这样喊着。
“这么胆小怎么行呢?”猫妈妈和小伙伴们都很着急。
猫哥哥想出一个好办法,悄悄地告诉了大家。
晚上,风儿轻轻地吹着,咪咪靠在妈妈身边听她讲故事。
“咪咪,快,快!”伙伴们冲进来,大声喊道:“山那边正开联欢会呢,我们都去。”说完,小伙伴们就走了。咪咪急了:“等等我呀。”可伙伴们都走远了。
“你自己去吧,咪咪。”妈妈亲切地说:“别害怕,也许路上会碰到伙伴们的。”
咪咪太想和小伙伴们一起去参加联欢会了,他终于自己出门了。“呀,那是什么?”咪咪被一只萤火虫的亮光吓了一跳,“噢,一定是我的伙伴,一定是我伙伴的眼睛在黑暗中闪闪发亮。”
咪咪不怕了,又向前走。他不停地向四周望去,希望再碰到伙伴们。
“嘻,那儿有闪闪的亮光,一定是我的伙伴躲在树上呢!”咪咪笑着说。其实,那是树叶上的露珠映出的月亮光。
咪咪想,我的伙伴们到处都有,一个人出门没什么可怕的。他走呀走,走到了山那边。可那儿冷冷清清的。“一定是来晚了。”咪咪只好往回走。回家的路上,咪咪一点都不害怕了,他知道自己已经是勇敢的小猫了。
回到家,咦,家里挤满了小伙伴。“哈,联欢会正在家里开呢。”咪咪高兴地喊着。猫哥哥把一束鲜花送给他,祝贺他变成一只勇敢的小猫。
小班教案 篇2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眼睛的结构,知道眼睛的功能。
2、通过看眼睛、说眼睛,增进互相了解和交流。
3、初步懂得保护眼睛的重要,注意用眼卫生。
4、使幼儿萌发保护眼睛的意识。
5、了解眼睛的外观结构。
活动准备:
每人一面小镜子,"大大的眼睛"画面两幅。
活动过程:
1、老师出谜语:"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让幼儿猜一猜这是小朋友身上的一样什么东西
2、让幼儿用小镜子观察自己的眼睛是什么形状的引导幼儿在镜子里仔细看看,或用手轻轻摸摸自己的眼睛,知道眼睛像一个小圆球。
3、提问:眼睛什么地方会动幼儿边摸边感知眼球会动。
眼睛里有什么是什么颜色的
眼睛长在哪里
4、让幼儿互相观察眼睛,并进行比较。!来自快思老师教案!进一步感知眼睛的结构。
5、引导幼儿讨论眼睛有什么用(幼儿互相讨论、交流)
6、出示画面并提问:
1、眼睛有什么用
2、我们怎样爱护、关心自己的眼睛
让幼儿知道画画时要坐端正,不用脏手揉眼睛,要用干净手帕擦眼泪等。
教学反思:
幼儿的兴趣非常浓,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我会多看看多学学,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
小班教案 篇3活动目标:
1、观察妈妈的'发型,感受亲情的温暖。
2、运用不同的线条表现妈妈的头发,练习直线和曲线的组合。
3、学习基本的构图方法。
活动准备:
1、幼儿带来自己妈妈的照片,观察了解不同的发型。
2、教师准备白纸、水彩笔每人一份,示范画妈妈的图像三幅(未画头发)
活动过程:
1、幼儿回忆妈妈的发型,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
提问:你的妈妈漂亮吗为什么想不想使你的妈妈变得更漂亮
2、幼儿观察照片,一起讨论怎样用线条画妈妈的头发。
提问:如果我们要把妈妈的发型画下来,该怎样画呢
3、个别幼儿示范不同种类线条画法。
(用手指在空中比画也可以)
4、幼儿作画,在已画好的妈妈头像上画不同的发型。
(1)启发幼儿用多种线条表现发型。
(2)将妈妈的头发画丰满、飘逸。
(3)添画头发时,注意下巴上可别长出头发来。
5、作品完成后,展示幼儿的作品,并互相欣赏。找你的好朋友说说你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
6、以歌曲《我的好妈妈》结束活动。
小班教案 篇4活动目标:
1 尝试以水果的颜色为题材创编儿歌。
2 体验问答式儿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苹果、香蕉、葡萄、西瓜等水果的(正面没涂色,反面涂有颜色)
2 小图标若干
3 四块颜色的板(红、黄、紫、绿)
活动过程:
一、 导入:
1(老师)“今天呀,我们小二班来了几个可爱的水果宝宝,是谁呢现在就请它们出来和大家见见面吧”
2老师出示贴有苹果、香蕉、西瓜、葡萄的水果(没有涂颜色的一面)。并引导幼儿说出是什么水果。
二、学习儿歌
1“这些水果宝宝呀有点不开心,因为他们没有漂亮的衣服,不过没关系,陈老师这有4种漂亮颜色的衣服,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是什么颜色的。”
2出示4种颜色,然幼儿说一说,引导他们说“红红的”,“黄黄的”“绿绿的”,“紫紫的”。
3让幼儿在四种水果中找一找,那个水果的红红的(苹果),并用好听的话来说一说(苹果苹果红红的)。
4出示图“什么水果红红的”老师提问。幼儿完整回答“苹果苹果红红的”并且告诉幼儿问号表示要幼儿动脑筋想问题。
5是你水果黄黄的幼儿找一找,说一说,并且请个别幼儿把贴在儿歌中。
6什么水果绿绿的什么水果紫紫的请幼儿来把西瓜和葡萄贴在儿歌中,并把西瓜和葡萄贴在儿歌中,并吧这两句话连起来说一说。
7告诉儿歌的名字,完整念一遍
8老师问幼儿答:现在陈老师想考考我们小朋友,我来问,你们来回答我好吗(加上动作)
9幼儿问老师答。
三、创编儿歌。
1除了儿歌中说到的这些水果,还有一些水果也想穿上漂亮的衣服,他们是谁呢》出示其他水果,帮助幼儿认识这些水果。
2请幼儿从椅子下拿出准备好的水果,然后贴在相应颜色的板上,在贴的同时请幼儿说一句,在贴的同时幼儿说一句。“红红的(黄黄的,绿绿的,紫紫的)。
展示四块板。老师每块板问一句,幼儿一起回答。
四、课后作业
鼓励幼儿回答后把其他水果编进儿歌,并念给爸爸妈妈听。
小班教案 篇5教学内容:学唱歌曲 歌表演创作
教学目标:
1、学会演唱歌曲
2、创编歌表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在音乐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提高感 受力。
2、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引导学生以情代声,注意气息的控制、力度的对比。使学生增强对妈妈、老师的尊敬、爱戴之情。
教具准备:录音机、打击乐器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生列队在活泼欢快、富有节奏的《嘀哩嘀哩》音乐带的伴奏下,双手插腰跑跳步进教室至座位前站好,师生共同律动。
2、师生用音乐语言问好:
(师)亲切地:同 学 们 好!
(生)友好地:您 好! 您 好!肖老 师 好!
[教学构想:“这是一节有趣、开心的音乐课”
1、在进教室的常规教学中,我给学生这样的经验:歌唱、活动课会做动作进教室,进行律动表演;欣赏课会听着抒情优美、舒缓的歌 (乐)曲列队有序地进教室。这是一节歌唱课,根据学生特点,老师与学生共同表演不但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还营造出浓郁的音乐课氛围。
2、用音乐语言进行勾通和交流,进一步拉紧了师生间的情感纽带。]
二、节奏练习:
在欢快音乐的陪衬下,大屏幕出现迪斯尼游乐园的热闹场景。一女童画外音:“欢迎你到迪斯尼游乐园!”接着显示两列满载小朋友的彩色小火车从屏幕两侧开出,同时配以列车运动的节奏声,继续画外音:“这是小熊火车,你会开吗?”在引起好奇和注意的同时,大屏幕显示节奏谱:
“迪斯尼游乐园”小熊火车运行节奏:
正 → 呜! 轰 轰 轰 轰 呼 呼 呼 呼 呼 呼 呼 呼
咔 嚓 咔 嚓 咔 嚓 咔 嚓 咔 嚓 咔 嚓 咔 嚓 咔 嚓
七嚓嚓嚓 七嚓嚓嚓 七嚓嚓嚓 七嚓嚓嚓
七嚓嚓嚓 七嚓嚓嚓 七嚓嚓嚓 七嚓嚓嚓 呜! ←反
1、师范读拍击,让学生感受节奏由稀疏到密集,再由密集到稀疏的节奏运动过程。生感受后回答:
“火车运行的速度是怎样的?如果倒着开回来呢,又是怎样的?”
2、学生兴致高涨地模仿拍读。师指导先正向再反向地练习。
[教学构想:“有趣好玩的节奏模仿。”
1、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了先进行节奏练习,感知节奏疏密变化,再进行发声练习的环节。打破了以往一上课就发声的常规模式,使发声训练与歌唱表演结合得更紧密。
2、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游乐园热闹的场面和小熊火车的出现成为学生的一个兴奋点,不但唤起了他们的有意注意,还驱使他们浮想联翩。
3、有趣的配词节奏是根据歌曲《小乌鸦爱妈妈》的句式节奏:“ ”由密到疏,呈比例时值逐渐舒展而设计的。学生在演唱时易犯按贯性控制不住地抢拍或减拍的错误。为了突破难点,设计让学生模仿火车声响的节奏练习,既形象直观,又有趣好玩。学生学得既认真又开心。]
三、发声练习:
大屏幕显示一只可爱的小乌鸦一下一下扇动翅膀由左向右飞行,身后留下发声练习曲:
1、引导学生观察两个乐句的异同。(节奏一样,由密集到稀疏,音高不一样,前一句高,后一句低)
2、看屏幕跟琴默唱歌谱。
3、指导学生正确处理连音和非连音,气息悠长的发声。
[教学构想:“好听好唱的发声练习”。
1、动画激趣,再次唤起学生有意注意。
2、根据歌曲旋律特点设计发声练习曲:节奏由密到稀,旋律同音进行并逐句下行。而同音进行与三度、四度音程的音准又是歌曲《小乌鸦爱妈妈》的教学难点。因而结合发声,进行突破。
3、所配歌词形象有趣,旨在为歌曲作铺垫,同时也激发了童趣。]
四、学唱歌曲《小乌鸦爱妈妈》
1、大屏幕放映自制动画,随着《小乌鸦爱妈妈》的音乐,老师充满激情地讲述动人的故事:
一天,一只小乌鸦从远处飞来,落在开满野花的路边,它既不吵闹,也不玩耍,它要干什么呢?只见它叼起一只大虫子,急急忙忙向来的方向飞去。
原来,小乌鸦的妈妈年纪大了,躺在屋里飞不动了,再也不能为小乌鸦寻找食物了,小乌鸦叼来了虫子,是给年迈的妈妈。
就这样,小乌鸦飞来又飞去,它自己又累又饿,但它却把找来的虫子一口一口地喂给了妈妈。
多懂事的小乌鸦啊,多可爱的小乌鸦啊,从们禁不住地夸奖它、赞美它、歌颂它。
同学们,小乌鸦爱妈妈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为了让大家都知道小乌鸦爱妈妈的故事,人们把它编写成一首歌,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2、大屏幕显示歌曲词、谱。
3、听录音范唱,完整地欣赏歌曲。
4、再回放一次,生轻轻跟唱。
5、老师有表情地范唱,生合着拍子轻声跟唱。
6、全体跟琴正确地填唱歌词。
7、视唱歌谱:
①谈话、鼓励当一名小老师,教大家学习歌谱;
②跟琴默唱旋律。
③指优秀生跟琴视唱。
④指导全体击拍正确视唱歌谱。
⑤全体跟琴唱歌词。
8、小结:我们学会了《小乌鸦爱妈妈》这首歌,你喜欢小乌鸦吗?你应该向小乌鸦学什么呢?(生:①我们应该爱自己的妈妈。②还应该爱老师、爱同学……)
9、师小结。
[教学构想:“动听的音乐中有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我爱妈妈,更爱老师、同学等”
1、师有感情地讲故事,生看画面听音乐。优美的音乐、动人的画面,富有激情的讲述成为连接学生与歌曲情感的纽带与桥梁。学生安静专注地看着、听着、感知、体验着。不但有身临其境之感,而且放飞着想象的翅膀,激起了情感共鸣。从而突出教学重点,达到了让其理解歌词寓意,感受旋律意境之目的。
2、再一次地欣赏音乐,学生会积极地回忆、体验和联想、心中酝酿着对小乌鸦的喜爱之情,更进一步理解歌曲寓意。
3、在反复的“听”和“悟”中,学生已熟悉歌曲。在此设计先学唱歌词,再回过头学习歌谱,一是受动画、故事的启发,学生进一步熟悉歌词;二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三是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先让其跟唱音高,再认唱歌谱。
4、对于歌谱的学习,首先,让学生树立“我能行!”意识;其次,由于在练声,节奏练习以及听故事和音乐及默唱范唱等中歌曲节奏和音准学生已感知,听觉在先,认知、识谱在后,因此,降低了学习难度,学生学得轻松、自信。
5、及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五、歌表演:
1、师拿出自己制作的小乌鸦头饰若干个,鼓励学生上台扮演小乌鸦并有表情地演唱,鼓励其他学生用自制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出示小黑板伴奏谱)。
2、学生要求老师扮演乌鸦妈妈,自己扮演小乌鸦共同表演(放录音伴奏磁带)
3、全体同学展开想象,自由组合表演唱。
[教学构想:“小乌鸦多美啊,我愿意扮演心灵美的小乌鸦!”
1、对学生进一步进行创造性思维和合作能力的培养;调动其学习主动性。
2、学生邀请老师表演是其创新思想的火花,应尊重其要求并予以鼓励,老师应与学生一起全身心地投入表演。
3、在歌曲表演中,学生从老师的启发联想到各种情景氛围的情感体验、感知,从记忆到认知和创造、运用,层层递进,逐渐深化,通过自己的创作表演,使认知情感再次得到升华。
4、《小乌鸦爱妈妈》的旋律、歌词始终回响在学生的脑海中,始终被音乐故事、动画情景等感染着,心灵得到净化,情感得到陶冶,知道爱不仅仅是索取和获得,还应该理解别人的爱,懂得付出和奉献。]
六、总结
(一)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愉快地同老师游玩了迪斯尼乐园,学习了歌曲《小乌鸦爱妈妈》,同学们的表现比小乌鸦更懂事、更可爱,老师谢谢大家。
(二)组织下课:
1、师生用音乐语言互道再见:
(师):友好地:同 学 们 再 见!
(生):亲切、甜美地 :再见! 再见! 肖老 师 再 见!
2、在录音伴奏《小乌鸦爱妈妈》的音乐声中,有序地出教室。
[教学构想:“我喜欢音乐老师,我爱上音乐课!”
通过一节课的愉快学习,师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师生始终是平等的,课堂气氛始终是宽松,民主自由的。因而学生是带着甜美的声音,亲切地表情与老师再见的,组织下课是井然有序、活泼、愉快的。]
小班教案 篇6一、活动目标
1、 认识面部器官,能准确指出五官的位置。
2、初步了解五官的用处。
3、教育幼儿学会保护好自己的五官。
二、活动准备
1、小镜子人手一面。
2、五官可以活动的脸谱一幅。
3、《小手拍拍》歌曲磁带。
三、活动重点
1、准确指出五官。
2、学会保护自己的五官。
四、活动过程
(一)照一照,讲一讲“宝贝”的名称。
1、 教师启发提问:这是什么?(镜子)请小朋友
每人拿一面小镜子,仔仔细细地照一照自己的脸,看一看你的脸上有哪些“宝贝”,然后告诉老师,好吗?(好)
2、请幼儿告诉老师:我的脸上有眼睛、鼻子、嘴巴、耳朵。
(二)请幼儿指一指“宝贝”的位置。
1、师:哪个小朋友本领大,边用手指,边说一说你的鼻子、眼睛、嘴巴、耳朵都长在什么地方?(鼻子在脸的中央,眼睛在鼻子上边,嘴巴在鼻子下面,耳朵在脸的两旁。)
2、教师念儿歌,请幼儿指出五官。
小小鼻子本领大,长在脸的最中央。
两只眼睛明明亮,长在鼻子的上方。
鼻子下面是嘴巴,笑一笑呀象月亮。
耳朵耳朵最听话,长在我的嘴两旁。
3、做一做。出示贴错的五官脸谱,请幼儿找错并贴正确。
小朋友,我带来了一张五官脸谱,你看帖的对吗?(不对)请小朋友帮它贴正确吧!
(三)说一说“宝贝”的用处,以及应怎样保护它们。
1、小朋友,你知道我们的“宝贝”各有什么用处吗?(知道)
2、启发幼儿说出后,教师小结:鼻子能问气味,眼睛能看东西,耳朵能听声音,嘴巴能吃饭和说话,它们一样都不能少。
3、既然我们的“宝贝”对我们来说这么重要,一样都不能少,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保护它们呢?教师先引导幼儿回答,然后教师小结:不能用手抠鼻子,不能用脏手揉眼睛,不能对着耳朵大声喊叫,不能把手放进嘴巴里,它们都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好好地保护它们。
(四)师幼用问答对唱的形式,边回答边指出五官。
“好宝宝,我问你,你的鼻子在哪里?”“吴老师,告诉你,我的鼻子在这里。”依次回答并指出其它的五官。
(五)随音乐《小手拍拍》边表演边指出五官,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由于小班的孩子正处于自我认知、自我意识初步形成的时期,他们对自己的身体、自己的事和物越来越感兴趣。但孩子在玩耍活动中,因缺乏生活经验,经常使自己的五官受到伤害,因此,我安排了这一活动,旨在通过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加深孩子对自我的认识,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我保护方法,从培养孩子从小形成自我保护的意识。
一、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有机结合
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是其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发展有机统一的过程。简单地说,社会认知指的是幼儿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社会环境的认知,社会情感主要是指由于他人或环境的变化引起的心理体验,社会行为则是指幼儿在社会环境或与他人交往过程中表现出的行为。可以说,在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中,三者缺一不可。在设计社会教育活动目标时,教师要有意识地考虑这三个方面。
情感是社会行为的内在动力。在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中,社会情感的发展是首要方面。情感更多的是与幼儿社会需要的满足相联系。当幼儿的社会需要得到满足时,幼儿就会产生积极的内心体验;反之则会产生消极的内心体验。对幼儿来说,情感始终具有重要的意义。情感是幼儿行为的内在动力,具有推动幼儿行为发展的作用。例如,在组织“尊重他人”的社会教育活动时,教师首先要激发幼儿对他人的同情心。产生了同情心,幼儿才可能会主动去帮助他人。
认知是社会情感产生的重要前提。在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中,社会认知的发展也很重要。社会认知对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有直接的影响。在幼儿园社会教育中,社会认知教育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知识经验,即传统的社会常识部分。在幼儿园社会教育实践中,社会常识教育普遍受到教师的重视。二是对他人心理状态的认知,即我们常说的换位思考,学习从他人的角度去理解问题。目前教师在开展社会教育活动时比较容易忽略这一方面。例如,在大班的社会教育活动“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的目标设计中,教师注重让幼儿认识各种残疾人的标志及知道要帮助残疾人,但却相对忽视了让幼儿学习去理解残疾人的特殊需要以及如何针对他们的特殊需要给予相应的帮助。对不同人的不同需要的认知就属于社会认知的范畴。
社会行为的发展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最直接表现。在幼儿园社会教育中,社会行为的培养包括行为技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两个方面。幼儿的社会经验较少,对一些基本的社会生活常识不够了解。因此,行为技能的学习很有必要。幼儿园社会教育的任务之一就是让幼儿学习如何做事,如何与人交往。在学习社会行为技能的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很重要。
可见,在进行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目标设计时,教师要有意识地考虑这三方面内容,做到社会情感、社会认知和社会行为有机统一。
二、深入挖掘社会教育内容
在设计社会教育活动时,教师要注意深入挖掘社会教育内容,根据教育内容确定切实可行的教育目标。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把社会教育活动变成其他领域的活动,才能使社会教育活动真正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所谓深入挖掘,就是要仔细分析教育内容,思考社会教育活动的本质目标应该如何体现。以中班社会教育活动“嘻嘻哈哈的信”为例。单从题目上看不出这是一个社会教育活动。然而事实上,“嘻嘻哈哈的信”讲了两个好朋友嘻嘻和哈哈在分别一段时间后互相给对方写信表达情感的故事。因此,社会教育活动的目标应该是注重激发幼儿的内心体验,引导幼儿感受他人对自己的感情,并学会表达对他人的感情。如果教师不注重深入挖掘故事内容,很容易浪费这个适合开展社会教育活动的好故事,而使社会教育活动变成一个与社会领域无关的语言或者美术教育活动。
三、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
在设计社会教育活动目标时,教师要注意考虑不同年龄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许多年经教师由于缺少经验,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本班幼儿的特点及不同幼儿的个体差异了解不足,导致目标设计不适宜,社会教育活动质量不高。
不同年龄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不同,社会教育的目标设计也要有所差异。一般来说,小班、中班以情感体验为主,辅以行为技能训练及习惯养成;大班则以社会体验和行为习惯养成为主,同时还要注意促进幼儿的社会认知发展。例如,“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这个社会教育活动,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中班的重难点是体验残疾人的情感,而大班的重难点则应该是体验残疾人所遇到的困难及其心理需求。
在关注发展普遍性的同时,还要注意幼儿的个别教育问题。有些幼儿在进入幼儿园前就已经具有任性、胆小、不合群、自理能力差等特点。教师要注意矫正这些幼儿的问题行为,从而促进其个性的健康发展。因此,在设计社会教育活动目标时,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把矫正个别幼儿的问题行为作为教育的重点之一。
总之,要使社会教育活动的目标设计准确,清晰,具有可操作性,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掌握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点,了解不同幼儿的个体差异,同时要深入挖掘教育内容的内涵,明确一些社会教育领域的基本概念。只有准确把握社会教育活动的目标,才能围绕目标选择合适的内容和方法,组织好社会教育活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