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过程、情感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之间的关系如下:
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并不是孤立、不相联系,而是一个统一的总体,他们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语言)是产生情感的基础,情绪过程反作用于认知过程;情绪对意志有积极或消极情绪作用;意志可以调节人的情感;认知过程是意志过程的前提,意志可以影响人的认知过程,使人在认知过程中更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
心理过程的简介
心理过程是指在客观事物的作用下,心理活动在一定时间内发生、发展的过程。通常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
认知过程指人以感知、记忆、思维等形式反映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联系的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某种态度的体验;意志过程是人有意识地克服各种困难以达到一定目标的过程。三者有各自发生发展的过程,但并非完全独立,而是统一心理过程中的不同方面。
情绪与认知的关系:
情绪是指个体受到某种刺激所产生的一种身心激动状态,它是对人的生物及社会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反映。例如,当小孩子又累又困,特别想睡觉时,家长非要他学习,他就会表现得很烦躁。如果我们能与自己所爱的人在一起,一定会感到幸福。认知则包括感知、思维和决策等一系列的活动,例如我们接触一个人时,对他的外貌、言谈举止的印象,考虑他说的话有什么含义,我们是否想跟他作进一步的接触,等等。情绪和认知虽然都是独立的心理过程,有自己的发生机制和变化规律,但是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情绪对认知活动具有组织的作用,包括对活动的瓦解或促进。一般来说,正性情绪象愉快、兴趣等,对认知活动起协调、促进的作用,负性情绪象担忧、沮丧等,则起破坏、瓦解或阻断的作用。
具体来说,正性情绪对认知的促进作用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取决于情绪的强度水平。研究表明,愉快和兴趣的情绪强度与被试的手工操作效果呈倒"U"型曲线,中等强度的愉快情绪下认知操作达到最优水平,过低或过高的愉快唤醒均不利于认知操作。这一不同唤醒水平的情绪对认知活动的不同效应称为"叶克斯-道森规律"(A Welford, 1974:Yerkes-Dodson Law)。
然而,负性情绪对认知的影响作用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律。由于对成人情绪的诱发和确认都存在相当的困难,这方面的研究很难得出明确的结果。这里我们引用孟昭兰所做的婴儿各种情绪对认知操作影响的研究结果。(孟昭兰,1997:婴儿心理学,p347--p350。)
实验是在如下的条件下进行的:在4个实验中,均以1岁4个月到1岁6个月的婴儿为被试,在实验室内通过人工方法分别诱发实验1:愉快与痛苦;实验2:兴趣与惧怕;实验3:愤怒与无怒;实验4:爆发怒与潜在怒,历时3分钟。然后向婴儿呈现操作任务,性质为问题解决,转动迂回杠杆取玩具或组装机器人。4个实验的结果显示:
(1) 不同性质情绪对认知操作有不同的作用,愉快比痛苦显示更优的操作效果;兴趣状态比惧怕有更优的操作效果;无怒的中性状态比愤怒状态下操作更好;爆发怒比潜在怒的操作效果更好。
(2) 情绪强度差异对认知操作有不同的影响。以愉快和爆发怒为例,在这两种情绪的背景下,认知操作呈"U"型曲线,表明最弱和最强的激活度不如中等强度能使操作效果达到最优。然而在负性情绪背景下(痛苦、恐惧),则发现情绪激活越强烈,操作效果越差。
(3) 情绪对操作策略选择的影响。在不同的情绪状态下,婴儿采用的操作策略有所不同。以迂回获取玩具的操作任务为例:愉快状态下婴儿采用有效的迂回获取策略较多,因此在操作中获得成功较快;而痛苦状态下婴儿更多采用径直抓取(难以成功)和被动呆视不动,从而延长了操作时间。
3 48
儿童测试功能有哪些?儿童测试自闭如何鉴定真假自闭
自闭症测试量表帮助判断孩子是否有自闭倾向,符合条件即可免费训练!东方启音万人免费
启音言语康复科技(广告
小孩孤独症有什么好方法?自闭症应该这样治!孩子恢复
孩子自闭症,不合群,2岁了任然不会说话,不与父母对视,大小便不能示意,不听指挥,
南京德尔森医疗科技广告
别再伤害孩子,自闭症应该这样治
孩子自闭症,不合群,2岁了任然不会说话,不与父母对视,大小便不能示意,不听指挥,
南京德尔森医疗科技广告
为您推荐
情绪与认知、行为的关系是什么?
首先,一个个体的认知会影响他对一件事物的情绪和行为。 认知,对人的情绪、情感、动机还有行为,有比较
11 浏览3739 2017-10-10
论述情绪情感、意志与认知之间的关系
答: 1、情绪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意志是人自觉地确立目的,并根据目
21 浏览2907 2018-05-11
情绪情感与认知的关系?
沙赫特美国心理学家,提出了情绪的认知理论。任何一种情绪的产生,都是外界环境刺激,集体的生理变化和对外的表现。
1、动机功能:
情绪伴随动机性行动产生,具有动机作用。积极的情绪对行为有促进作用;消极的情绪对行为有抑制作用。
2、组织功能:
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对活动起着协调和促进作用。消极的情绪对活动起着瓦解和破坏作用。
3、信号功能:
个体以体验得方式表达出自己对周围事物意义的认知,并对他人施加一定的影响。
扩展资料:
情绪出现较早,多与人的生理性需要相联系;情感出现较晚,多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婴儿一生下来,就有哭、笑等情绪表现,而且多与食物、水、温暖、困倦等生理性需要相关;
情感是在幼儿时期,随着心智的成熟和社会认知的发展而产生的,多与求知、交往、艺术陶冶、人生追求等社会性需要有关。因此,情绪是人和动物共有的,但只有人才会有情感。
通常把情绪和情感通用。一般来说,情感是在多次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并通过情绪表现出来;反过来,情绪的表现和变化又受已形成的情感的制约。
当干一件工作的时候,总是体验到轻松、愉快,时间长了,就会爱上这一行;反过来,在对工作建立起深厚的感情之后,会因工作的出色完成而欣喜,也会因为工作中的疏漏而伤心。
情绪是情感的基础和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深化和本质内容。
-情绪情感的功能
心理学中情绪的状态分类和情感的分类在教师招聘考试中是必考知识点,而每当说到情绪的时候很多人浮现出来的都是人们常说的“喜怒哀乐”,情感就更多了,比如幸福感,鉴于误区较多,先就情绪和情感的分类简单的做一个介绍。
一 情绪
情绪有两种分类,一种是基本分类:“快乐;愤怒;悲哀;恐惧”,另一种是状态分类:“心境;激情;应激”,现在主要介绍情绪的状态分类:
通常情况下,心境是比较好区分的,因为它具有弥散性和长期性,有了某种情绪整个生活都染上了这种色彩,并且持续时间比较久。激情一般是有特定指向性的,指向某一特定活动,从它的爆发、强烈和时间短暂就能进行准确判断。应激一般都是跟突发事件和天灾人祸联系在一起的,这种情绪往往是因为紧张引起的,所以从这点也能进行准确判断。
二 情感
情感的分类在大家的常识中感觉会有不同的答案,但是在心理学中就只有三个:道德感、理智感、美感,如何将这几个内容进行区分那么先就他们的特点进行总结:
道德感如果要进行细分一般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义务感、责任感、集体感、荣誉感等,而理智感的产生一般都是跟人的认识活动、求知欲望、认识兴趣及对客观规律的探求紧密联系,在认识、探索和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产生的,美感通常指的就是对事物美丑的认识,这里的事物即包括物也包括人。
三 区别
我们一般会把情绪和情感放在心理过程中的情感过程来进行研究,但其实二者是有很大区别的:
1 情绪产生的早,一般跟人的自然需要是有关系的,比如婴儿一出生就会有哭、笑等情绪,一般跟食物、睡眠等生理性需要有关系。而情感产生较晚,一般要在社会实践中产生,所以跟社会性需要有关系,要在与人交往、生产劳动、生活等过程中才会产生,比如人要懂得爱,就必须要在与人交往中才能有。
2 情绪是人和动物都有的,比如饥饿时的焦虑、危险时的恐惧二者都会有,但情感却只有人才有。
3 情绪具有情境性和动摇性,通常人的情绪会随着所处的情境发生变化,比如参加婚礼的时候人会高兴,但亲人离世就会悲伤,而情感具有稳定性和深刻性,比如孩子对父母的爱不会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
4 情绪具有外显性和冲动性,因为情绪会伴随着外部表现,包括面部表情、姿态表情和语调表情,比如人在高兴的时候会喜形于色、手舞足蹈,甚至说话的声音会上扬,但持续时间比较短。而情感具有内隐性和持久性,不会像情绪那样外露,但是持续时间比较长。
四 联系
1 稳定的情感的基础是情绪,并且通过情绪得以表达,而情绪表达的深浅正是由情感来决定的。就像一个人在学习中总是体会到开心和愉悦,久而久之就会爱上学习,反之,因为喜欢学习,那么就会因为成功而开心,失败而羞愧,这两者之间是密不可分的。
2 情绪是情感的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情绪的表现通常可以看出一定的情感,而要有相应的情感才会表现出情绪,就像孩子一看到母亲会不由自主的笑,本质上是因为对母亲的情感比较深刻。
总之,情绪和情感是人类共有的心理过程,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正确认识它就能为生活带来不少益处,比如可以利用情绪和情感的关系让不爱学习的学生爱上学习,正确的利用它才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情绪和情感的名词解释
情绪和情感的名词解释,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和伴随着的心身变化,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出现的态度反映。反映的是一种主客体的关系,那么情绪和情感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情绪和情感的名词解释11、情绪:情绪是以主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 当客观事物或情境符合主体的愿望和需要时,就能引起积极的、肯定的情绪。当客观事物不符合主体的愿望或需要时,就会引起消极、否定的情绪。情绪是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三部分组成的。情绪具有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和社会(信号)功能。
2、情感:情感常用来描述那些具有稳定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的感情。 作为一种感受,情感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情绪和情感都是与人的特定主观愿望或需要想联系的,历史上曾都被统称为感情。
情绪主指导感情过程,即个体需要与情景相互作用的过程,也就是脑的神经机制活动的过程。情绪具有较大的情景性、激动性和暂时性,往往随着情境的变化和需要的满足而变化,是人和动物共同具有的。
情绪与情感的具体区别可以从一下四个方面理解:
(1)从需要的角度看,情绪通常与个体的生理需要满足与否相联系,是人与动物共有的;而情感则是人类特有的,通常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
(2)从发生角度看,情绪是反应性和活动性的过程,即个体随着情境的变化以及需要满足状况而发生相应的改变,受情境影响较大;情感则侧重个体的内心感受和体验,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心理体验,虽然不轻易表露,但对人的行为具有重要调节作用。
(3)从稳定性程度看,情绪具有情境性和短暂性的特点,一旦情绪不再存在或发生变化,相应的情绪感受也就随之消失或改变;情感则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和持久性,一旦产生就相对稳定,不易为情境所左右,稳固的情感体验是情绪概括化的结果。
(4)从表现方式看,情绪具有明显的冲动性和外部表现,情绪一旦发生,强度一般较大,有时会导致个体无法控制(就是所谓的激情);情感则以内涵的形式存在或以内敛的方式流露,始终处于人的意识调节支配下。
联系:情绪和情感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稳定的情感是建立在情绪的基础上的,而且又通过情绪表达出来。情绪变化反映着情感的深度,蕴含着情感。
情绪和情感的名词解释2情绪(emotion)与情感(sentiments)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与人的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态度体验是情绪;与社会需要相联系的态度体验是情感。这一定义强调:情绪与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应形式,即情绪、情感的产生是由某种事物引起的,客观事物是产生情绪、情感的来源。情绪、情感的产生是与机体的需要相联系的。如果符合人们的需要就会产生肯定的态度,体验到满意、自信、喜悦、愉快等;如不符合人们的需要,就产生否定的态度体验,如憎恨、悲哀、恐惧、愤怒等。
情绪与情感表示的是同一个心理现象,在不同场合使用时,情感常常表示体验稳定的一面,情绪常常表示体验动态的一面。二者是同一过程的两个侧面。情绪受控于情感,情绪的各种不同变化一般都受已经形成的情感的制约;另一方面,情感也依赖于情绪,人的情感总是在各种不断变化着的情绪中得到自己的表现,离开了具体的情绪过程,人的情感及其特点就不可能表现出来。
情绪和情感的名词解释3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及联系是什么
联系:
情绪和情感虽然不尽相同,但却是不可分割的。因此,人们时常把情绪和情感通用。一般来说,情感是在多次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并通过情绪表现出来;
反过来,情绪的表现和变化又受已形成的情感的制约。当人们干一件工作的时候,总是体验到轻松、愉快,时间长了,就会爱上这一行;反过来,在他们对工作建立起深厚的感情之后,会因工作的出色完成而欣喜,也会因为工作中的疏漏而伤心。由此可以说,情绪是情感的基础和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深化和本质内容。
区别介绍:
一、词义:
情绪是和人的生理需要相联系而产生的体验。
情感则是和人的 社会需要相联系的体验。
二、个体心理学方面:
从个体心理学的发展上看,情绪出现较早,而情感则出现较迟。
三、特点:
情绪具有情境性和暂时性;情感则具有深刻性和稳定性。
扩展资料
在个体发展中,情绪反应出现在先,情感体验发生在后。新生儿一个月内就出现了愉快、痛苦的情绪反应。他们最初的面部表情具有反射的性质,而随后发生的社会性情绪反应就带有体验的性质,产生了情感。
例如在母子交往中,母亲哺乳引起婴儿食欲满足的情绪;母亲的爱抚引起婴儿欢快、享受的情绪。当婴儿与母亲形成了依恋时就产生情感了。这种依恋具有相对稳定而平缓的性质。然而,已经形成的情感,常常要通过具体的情绪表现出来。
对成人来说也是这样,爱国主义的情感,在具体情境下是通过情绪得到体现的。一个人对祖国的成就欢欣鼓舞,对敌人仇恨,这都是表达情感的情绪;而每当这些情绪发生时,又体验着爱国主义情感。
情绪以表情形式表现出来,包括面部表情、言语声调表情和身段姿态表情。面部表情是情绪表现的主要形式。面部表情模式是在种族遗传中获得的。面部肌肉运动向脑提供感觉信息,引起皮层皮下的整合活动,产生情感体验。表情对儿童认知和社会性发展以及对成人的交际具有重要的意义。
情绪的身体-生理反应是由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以及内分泌系统的活动产生的。中枢神经系统对情绪起调节和整合的作用。
大脑皮层对有关感觉信息的识别和评价在引起情绪,以及随后的行为反应中起重要作用。网状结构的激活是活跃情绪的必要条件。边缘系统的结构与愤怒、恐惧、愉快、痛苦等强烈情绪有关。自主神经系统与情绪的身体-生理反应密切相关。
1、情绪和情感区别:
1)情绪是和人的生理需要相联系而产生的体验。
情感则是和人的 社会需要相联系的体验。
2)情绪是人和动物共有的
情感则是人独有的。
3)情绪是不断变化的一时状态,带有情境性和易变性的特点。
情感则带有稳定性和内稳性的特点。
4)从个体心理学的发展上看,情绪出现较早,而情感则出现较迟。
5)情绪带有全人类的性质,而情感则受到民族、区域的影响。
2、情绪和情感的联系:
情绪依赖于情感,情绪的各种不同的变化都要受到已经形成情感的制约。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也依赖于情绪,情感总是在具体的情绪中得以表现,离开了情绪,情感不能孤立存在。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扩展资料:
说情绪,我们每个人都逃不了干系。情绪的发展和变化是我们因人因时因地因事而产生的。情绪在制约人,也在成就人,还在损害人,不同的情绪有着不同的生活。我们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拥有我们自己需要的情绪,使情绪获得应有的表达和展示。所以,我们必须对情绪作出真正的了解,知道它的种类和对人的利害。
我们不仅需要积极的情绪,还需要消极的情绪;不仅需要克制,还需要发泄;不仅需要防御,还需要利用。知道情绪是我们为人做事乃至成败的重要因素,我们只有挖掘积极情绪和善待消极情绪,才能更好地把握和管理自己做情绪的主人。
情绪是身体对行为成功的可能性乃至必然性,在生理反应上的评价和体验,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行为在身体动作上表现的越强就说明其情绪越强,如喜会是手舞足蹈、怒会是咬牙切齿、忧会是茶饭不思、悲会是痛心疾首等等就是情绪在身体动作上的反应。
-情绪
-情感
什么是情绪,什么是情感,这是一个困惑了人类好几千年的问题。中国人对情绪其实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古代的中国人就知道人有七情六欲。什么是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但是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我们知道喜、怒、哀、惧、厌恶是情绪,但爱它就不是一种简单的情绪,它是一种复合的人类的感情,欲望更是跟人类的动机相关联的心理活动,所以它不是一种情绪。
什么是情绪
心理学家认为情绪是我们对于外在刺激的一种主观的反应。这种主观反应,包括我们的主观的感受,是愉快,是放松,是积极,是兴奋,同时也包括我们的客观的评价,我们生理的反应,以及与之相关的行为的倾向性。
设想一下,你心仪已久的一位男生,或者女生,突然有一天对你粲然一笑,你有什么样的反应。你肯定会有心跳加速、面红耳赤的生理反应,同时你一定会有愉快、积极放松的一种主观的体验,可能你还要评价一下他今天为什么对你笑,因为评价的结论不一样,你的情绪的反应可能就不一样。如果她的笑是由于你而产生的,那您一定非常的开心,但是如果他的笑是由于旁边一个人而引起的,那你一定非常的尴尬。
所以,人类的情绪的活动其实由多种元素而引起的,这种元素可以通过外部的表情来体现,也就是我们的面部表情,就是我们面部肌肉所表达出来的人类的心活动,也可以通过我们的姿态,我们的体态,我们的手势,我们的各种各样的行为的表现,也可以通过我们的语言,我们说话的方式,我们的语调,我们的语速,我们的语气等等语言的线索来体现。所以,人类的情绪是一个多元素的、多过程的、多方面的整体的反应。
什么是情感
情绪与情感还是有一些区别的,情绪和情感都是与人的特定的主观愿望相联系的一种整体的反应,所以我们有时把它叫做感情,情绪主要指感情的过程,及个体需要与情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也就是人的脑的神经生理机制反应的过程,具有较大的情景性、机动性和暂时性,情绪代表了感情的种系发展的、原始的、直观的、生理的方面。情感相对而言是具有稳定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的感情,情感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情绪的主要的作用:
它具有深层进化的价值,它也能够让我们和人联系在一起。情绪的功能,大概可以分成以下几种:首先情绪可以激发我们心里的能量。有了情绪,我们就能够记东西记得更快,我们就会行动得更加有意义。所以,情绪是激发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一种很强烈的动机因素。
情绪也是我们组织各种各样的心理活动的组织者。因为有了特定的情绪,我们就把有关的很多的心理活动组织在一起。
情绪也是人际交流的工具和手段。人在开心的时候,一定是喜笑颜开,能够鼓励大家的接近和接触,人在悲伤的时候,我们用感情来增加我们之间的关心爱护和支持。
情绪也是连接人心的纽带,我们的同仇敌忾,我们的万众一心,我们的共赴艰难,其实就是一种连接人心的纽带
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
这个理论认为人类的情绪其实是对我们自己的外周的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一种反应,换句话说,很多人往往以为因为有了一种情绪,我们就会有一些生理的反应,他们俩认为,我们是因为有了生理的反应,然后才有对这种生理反应的一种知觉,这种知觉就是情绪。因为我们逃跑,所以我们意识到这种逃跑才变得害怕,因为我们身心激动,所以我们才觉得我们爱上了一个人,这就是詹姆斯-兰格的核心理论。(刺激—生理反应—对生理反应的觉知—情绪体验)
坎农-巴德(Cannon-Bard)理论:
詹姆斯-兰格理论过分强调了生理反应的作用,人类的情绪,其实是首先对我们的丘脑进行了刺激,然后传达给我们的大脑,大脑产生了情绪,再传达到我们的内脏到我们的骨骼,到我们躯体的前端。坎农-巴德理论纠正了詹姆斯-兰格理论的不足,但是在某种意义上来讲,这种理论也不是完整的理论,现代心理学已经发现,人类的丘脑确实对我们的情绪活动有很大的指导作用,我们的下丘脑有快乐中枢,有痛苦中枢,说明丘脑确实在情绪的活动中间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人类的大脑皮质,可能是我们情绪活动的最重要的指令中枢。
沙赫特-辛格理论:
到七十年代,心理学家发现情绪其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我们的认知判断,外在的刺激引发我们的生理反应,但是需要我们的认知评估,才能够产生相对应的情绪的活动,著名的沙赫特-辛格理论就是讲人类的情绪,一定要有评价的成分在里头。同样的生理反应,属于我们的评价不一样的话,我们的情绪体验是完全不同的。
对情绪的认知理论,做出突出贡献的另外一位心理学家,就是我伯克利大学的同事著名心理学家理查拉扎勒斯(Richard Lazarus),拉扎勒斯认为所有的情绪活动,其实首先是由评估所引起的,认知评估是情绪活动中间非常重要的一个要素,也是决定我们情绪体验最重要的一种因素。如果我们的评价不一样的话,我们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虽然是洞房花烛夜,可是是隔壁,虽然是金榜提名时,可惜是他人,久旱逢甘霖,发现原来只有一滴水,他乡遇故知,原来是债主。由此可见,评价才是决定情绪活动最核心的要素。
达尔文的情绪进化理论:
人类所有的情绪活动,其实都是六千万年进化的产物,人类的各种情绪都是我们选择出来利用我们生存适应的有效的工具。达尔文甚至认为人和动物都有很多相对应的情绪的体验。
著名心理学家保罗艾克曼(Paul Ekman)教授的基本情绪理论认为,人类的情绪都是通过面部表情表达出来的,它可以由同样的心理的因素所激发,它在中央和自主神经系统中,都有独特的生理信号。这种基本的情绪,可以发现于我们的生存有特别大的意义和价值,有哪些表情是进化选择出来的基本的情绪表情呢,艾克曼在全世界做了很多跨文化的比较研究,发现对愤怒、厌恶、恐惧、快乐、悲伤、惊讶的表现和认识、辨别都是基本上一致的。
情绪反应的文化差异:
第一个差异就是不同文化的人对情绪的价值和意义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Tsai就提出情绪价值理论,她认为在西方文化下情绪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必须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情绪,如果不喜形于色的领导,在西方社会认为是没有领导魅力的人,在我们东方社会,不喜形于色是做领导的一种很高的要求,所以东方社会对情绪带有排斥、压制、瞧不起的作用,这就是情绪价值理论对东西文化的情绪意义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不同的文化对情绪活动的生理定位也是不一样的,美国人通常把情绪定位于我们的心脏的活动,我们中国人也把情绪定位于我们的心脏,所以我们有心情这样的说法,日本人通常把情绪定位于自己的内脏和腹部,所以日本人为了表达自己的忠心,一定要剖腹自杀。当然欧洲人很多人把情绪定位于我们脑区的活动,自杀采用的是枪击脑区的方法。
情绪发生在某一种文化环境下的频率差异。羞耻文化是我们东方文化的一个特点,所以我们中国人经常有害羞的时候,害羞这样的情绪体验,根据很多学者的分析和判断,就不是一种在美国文化下经常出现的情绪。
情绪表现规则差异。我们不能表现出过分的狂喜,我们也不能表现出过分的骄傲,这就是对情绪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限定。情绪的表现规则有的时候还需要我们掩饰自己的情绪,偷偷的笑,默默的恨,这都是掩饰后的情绪反应。有的时候我们还得伪装一些情绪,就是它不存在,但是我们得要装出来,我估计我们大家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在飞机上,在服务场所,在旅馆,我们的服务员有的时候,得伪装出这种积极快乐微笑的心情,这都是职业性的微笑,都是伪装出来的情绪体验。所有的这一切,都是我们所说的情绪的表现规则。著名心理学家迈克尔科尔(Michael Cole)他发现这样的情绪表现规则,是我们从小就学习到的一种行为的方式,中产阶级的美国女孩,三岁的时候就知道当你收到一个不太令人高兴的圣诞礼物,你必须面带微笑,感谢人家,欣然的接受这样的礼物,你不能生气的把不喜欢的礼物摔在地上。我们中国文化也有很多这种从小就教育我们待人处事的情绪的表现。
不同文化的人对负面情绪的表现差异。受到了一种侮辱和挑衅,发现加拿大的白人一定会表现出非常强烈的愤怒情绪,而且延续很长时间,大概十分钟之后才能够安静下来,而这些加拿大的华人在受到挑衅和侮辱之后,虽然也很快的表现出愤怒的情绪,但是相对而言他们的平静要来得比较快一些。
情绪反应的文化差异还体现在不同的阶层。有心理学家发现中产阶级的家庭强调对自己情绪控制,采用间接的替代式的方法,在孩子痛苦的时候,中产阶级的父母亲往往希望孩子更快乐一些,更积极一些,而低层的阶层的家庭在教育孩子的情绪控制方面,往往采用的是直接的粗鲁的控制方法。
东西文化的情绪调节还有很多的差异,在我们的表现强度上其实也是有很大的差别,东方人情绪的表现强度,实际上是要弱于西方人的情绪表现的强度。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差异,就是我的研究领域辩证情绪的文化差异。长时间以来,达尔文艾克曼和美国主流的心理学家,不承认人类有悲喜交加这样的复杂的混合情绪,他们认为人不可能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情绪体验和情绪活动,这更多的是一种外在的社会的要求和行为表现,但是我和我的同事发现,美国人其实和东方人一样都可以体验到辩证情绪。比如说父母亲把孩子送上上大学的火车,这个时候他们经历的一定是一种骄傲,同时也是哀愁的复合情绪。我们的同学离开自己心爱的大学,走向社会的时候,在毕业典礼上,也一定会体验到一种离愁和一种向往,这就是辩证情绪存在的实际的证明。
情绪智力:
在情绪活动、情绪理解、情绪体验方面,有没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有心理学家认为,人类在情绪的管理、情绪的感受、情绪的利用和情绪的理解方面,有非常大的个体差异,他们提出情绪智力这一个有趣的概念,情绪智力可以来自于个人的气质的差异,有些人天生比较能够容易理解他人和自己的情绪体验,有些人相对而言,对情绪的体验情绪的理解就比较笨拙。
还有我们经验的差异,有特殊工作经验的人,比如说教师和演员,他们的情绪体验相对而言比较丰富多彩,也能够理解别人的情绪,有些人没有这样的经验,所以他们的情绪智商相对而言就要弱一些。
这种情绪智力的高低,还可以由于我们采用的认知策略不同而不同。同样一件事情,如果你的判断分析不一样的话,那么你的理解就会有很大的差异,有些人关注人类的情绪活动,有些人不关注人类的情绪的活动,所以这些认知策略的差异,都会造成我们情商的高低。
情绪智力这个概念是由著名记者丹尼尔高曼(Daniel Goleman)提出来的,其实这个概念的首先提出,还是他们的老师Peter Salovey和Mayer在耶鲁大学的研究所提出,这两位学者提出来人类的情绪智力,主要在四个方面表现出个体的差异:
(一)是我们感受情绪的能力的差异;(二)情绪智力的差异还表现在如何监控管理我们的情绪,当一定的情绪体验出现的时候,我们有没有办法去控制它,去改善它,去替代它;(三)情绪智力的差异还表现在我们会不会利用我们的情绪来帮助我们思维生活和工作,情绪它对我们的生活不是完全的破坏作用,其实往往也有很多帮助的作用。在学习的时候我们一定可以利用情绪来帮助我们记忆,无动于衷、无动于情的学习,其实不一定能够让我们记得更加深刻,不一定能够让我们学习得更加有效;(四)情绪智力的高低还表现在对情绪意义的理解方面,当你的朋友在流泪的时候,你如何去应对,你是直接的鼓励他,不要流泪,还是陪他一起流泪,还是拥抱安抚你的朋友,这就是我们对情绪的意义的理解其实是有很大的个体差异。
情商的能力还表现在我们能不能利用情绪来建立有效的社会关系,来帮助我们思考和决策。
情商又有什么办法可以得到提高,首先学习心理学,了解情绪的意义价值,它的生理的规律,它的心理的规律,对我们情商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学会控制我们自己情绪的方法,也会提高我们的情商,培养自己观察他人、理解他人、了解他人的习惯,会让我们能够从别人的角度去想问题、去思考问题、去看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够让我们形成同理心同情心,这对我们的情商也有很大的帮助。
培养积极活动的习惯,体育锻炼听音乐,和朋友在一起,做社会的公益,都会对我们的情商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培养我们正确的分析问题解释问题,判断问题的策略,可以帮助我们的情商得到很大的提高。一件负面的事情,如果我们能够从环境、外在去找一些可以解决的策略和答案,就会让我们能够有正面的态度、正面的心情应对社会生活中间复杂的焦虑的,甚至有些时候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商是可以提升的,需要我们自己的修心修炼和修行。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世上的万事万物无所谓对错,关键在于我们喜欢不喜欢。这就是情绪对于我们生活的影响,这就是情感对于我们行为的限定。
(彭凯平教授 清华大学)
在莫泊桑的《项链》中,情绪、情感、认知和人格等心理知识得到了深刻的体现。以下是几个具体的例子:
感情的变化:故事的主人公玛蒂尔德最初对她的生活非常不满意,因为她认为自己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和财富。但是,当她有了邀请参加高级社交场合的机会时,她的情感发生了变化,感到非常兴奋和幸福。然而,当她失去了朋友借给她的一条珠宝项链时,她的情感又一次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变得非常焦虑和沮丧。
认知的偏差:玛蒂尔德在故事中的行为和决策都受到了她的认知偏差的影响。她常常把自己和她的家人比较,并认为自己应该生活在一个更好的环境中。这种认知偏差导致她不满足自己所拥有的,追求更高层次的物质享受,并最终陷入了困境。
人格特质:玛蒂尔德的人格特质在故事中得到了深入的描绘。她是一个梦想家,总是想象着自己过着更好的生活。她也是一个自私的人,她只关心自己的需要和欲望,并经常忽视她的丈夫的感受和需要。
情感的影响:项链的失窃对玛蒂尔德的情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她感到沮丧和绝望,因为她意识到自己可能无法赔偿她朋友借给她的项链。她因此感到异常焦虑和不安,这种情感影响了她的行为和思维,最终导致了她的悲剧结局。
综上所述,莫泊桑的《项链》中深刻描绘了人物的情绪、情感、认知和人格等心理特征,通过这些描绘,使得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了故事中的主人公和她所经历的种种困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