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情感的特点有两极性,情境性,感染性。
1、两极性
首先,情绪、情感具有肯定和否定两种对立的性质。如喜与忧、爱与恨、开心与苦闷等。自古以来,人们就把情绪与情感概略分为好、恶对立的两端。
2、情境性
指情绪、情感随人所处的时间、地点等的变化而变化,这是因为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需要,因而,对同一事物或现象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及情感。比如,课余休息时,弹琴唱歌会令人愉悦;紧张学习和工作时,它却使人厌倦。
3、感染性
情绪、情感可以影响和感化他人并引起“共鸣”。比如,人们在观看文艺节目时,情绪与情感常随故事情节的变化,而产生悲欢离合等各种复杂的情感体验;一时紧张,一时轻松;一时忧心忡忡,一时开怀大笑。
情绪情感
情绪和情感,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主观体验和相应的行为反应,它反映的是主体需要和客观外界事物间的关系。情绪和情感有三个成分,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主观体验:个体对不同情绪情感的自我感受,是三成分最重要的。
外部表现:即表情,包含面部表情、姿态表情、语调表情等,情绪和情感均有外部表现;生理唤醒:指情绪和情感产生的生理反应,如血液循环、皮肤电活动变化等。
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
情感是在多次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并通过情绪表现出来。反过来,情绪的表现和变化又受已形成的情感的制约。两者密切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情绪是情感的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情绪一般指个体在其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情景中直接产生的心理体验和相应的反应。情绪由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三部分组成。情感一般指个体意识到自己与客观事物的关系后而产生的稳定的、深刻的心理体验和相应的反应。
(1)区别:①从需要的角度来看:情绪是原始的、低级的态度体验,与生理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是人和动物共有的;情感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活动,具有一定的社会历史性,是后继的、高级的态度体验,与社会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②从发生的角度来看:情绪可以由对事物单纯的感知觉直接引起,具有情境性和易变性;情感则由对事物复杂意义的理解所引起,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③从表现形式来看:情绪体验强度大,往往带有冲动性,并伴随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则比较内隐,较为深沉。
(2)联系:①情绪是情感的基础,情感离不开情绪。情感依赖于情绪。人的情感是在大量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也是通过情绪表达出来的。离开了具体的情绪过程,人的情感及其特点就不可能现实地存在,但同一种情感在不同的条件下也可产生不同的情绪表现。
②对人类而言,情绪离不开情感,是情感的具体表现。情绪也依赖于情感的变化。情绪受已经形成的情感及其特点的制约。情感的深度决定着情绪表现的强度,情感的性质决定了在一定情境下情绪表现的形式。情绪发生过程中往往深含着情感因素。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与情感相比,情绪侧重描述情感过程的外部表现及可测量的方面,而情感侧重表明情绪过程的主观体验方面。
人在生活中,随时随地都会发生喜怒悲惧等情绪、情感的起伏变化,人的一切活动无不打上情绪的印迹。情绪像是染色剂,使人的生活染上各种各样的色彩;情绪又恰似催化剂,使人的活动加速或减速地进行。人需要积极的、快乐的情绪,它是获得幸福与成功的动力,使人充满生机;人也会体验焦虑、痛苦等消极的情绪,它使人心灰意冷,沮丧消沉,若不妥善处理,还可能严重危害身心。人的一生,就是这样游弋在情绪海洋中,在色彩斑斓的情绪世界里领略着人生五味。古往今来,人们为此感叹,亦为此迷惑,不断提出一个古老又常新的问题:情绪、情感究竟是什么?情绪的定义传统心理学把心理现象划分为3个方面,即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认识过程是对客观事物或事件本身属性的加工过程,它们反映着事物、事件本身所具有的感性的或理性的特性。意志过程是认识活动的能动方面或自觉的调节方面,是认识活动的延伸。因此,认识活动和意志活动都是以客观事件本身的特性对人起作用的。情绪与认识不同,情绪是以主体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形式。主体,在此主要指主体的愿望、需要、渴求的欲望、追求的目标等倾向而言。例如,在认识活动中,光线引起明亮感,声音引起听觉,学习导致记忆。但是,人的心理活动远远不止于此。人作为主体,客观事物或事件对他总是具有某种意义的。客观事件或情境可以符合或不符合主体的需要或愿望,对实现主体的渴求目标有益或有害。因此,每当认识活动发生时,主体对它总是有一定的态度。例如,湖光塔影、鸟飞鱼游不但有声有色,而且使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因为这景色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然而在闹市,车水马龙、拥塞截堵和严重的大气污染,使人厌烦和忧心难耐。澈清的水和一氧化碳本身并不具有愉悦或恐惧的属性,它们作用于人,使人产生愉快或悲伤、满意或痛苦等情绪,是它们与人之间的特定关系所决定的;是它们对人所具有的含义所引起的。鉴于此,情绪可定义为:情绪是个体与环境意义事件之间关系的反映。客观事件或情境对人的意义可有积极的性质或消极的性质,从而导致情绪与认识不同的第二个特点,即情绪有正性的与负性的或积极的与消极的之分。凡对人有积极意义的事件引起肯定性情绪,而具有消极作用的事件则引起否定性情绪。由此而论,环境事件的变化和主体态度的变化会引起主体与客体之间关系的变化。有益于主体的客观事件与主体关系得到维持,将产生肯定性情绪;它们之间联系的终结或破坏,则将导致否定性情绪。反之,有害于主体的事件与主体之间的联系的持续存在,将加强负性情绪,它们之间联系被主体摆脱,则将产生正性情绪。由此可见,任何情绪的产生、维持或改变,均以主体与客体之间关系的改变为转移。基于上述分析,情绪亦可看作:个体与环境意义事件之间关系的维持或改变(J·Campos,1990)。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情绪的性质决定了它的复杂性。情绪在构成上有外显行为、内在体验和生理唤醒等多种成分;在品种上有基本情绪与复合情绪的无可胜数的类别;以及具有强烈或淡漠、激烈或恬静、短暂或持久等多种存在形式。情绪的发生“惊扰”整个有机体,唤醒神经系统各水平和意识各水平的活动。凡此种种,可认定情绪是一种多成分、多维量、多种类、多水平整合的复合心理过程。情绪的每一次发生,都兼容生理和心理、本能和习得、自然和社会诸因素的交叠。情绪和情感的概念区分情绪和情感既是在种族进化中发生,又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因此,在使用情绪情感这类术语去标示在如此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中发生的、可处于不同水平上的这一心理现象时,人们心目中所指的内涵常常有所不同。例如,在过去教科书中出现过的、把同生物需要相联系而产生的感情反应称为情绪,把受社会规范制约的称为情感;在标示感情反应的形式方面采用情绪,标示感情内容时采用情感。但是这两种区分方法都不能把情绪和情感这两个概念截然划分清楚。综览有关文献,学者们把这种区别于认识活动、并同人的特定需要相联系的感情性反映统称为感情(affection)。它一般地包容着情绪和情感的综合过程。因此,无论情绪或情感,指的乃是同一过程和同一现象。在不同的场合使用情绪或情感,指的是同一过程、同一现象所侧重的不同方面。情绪(emotion)代表着感情性反映的过程。无论在动物或人类,感情性反映的发生都是脑的活动过程,或个体需要的特定反映模式的发生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情绪概念既可用于人类,也可用于动物。情绪这一术语,按照蒙纳(Murray,1888)字典,是来自拉丁文e(外)和movers(动),表示从一处向外移到另一处。例如,“雷……引起空气的流动”(1708),“冰在山洞里流……是由于震动”(1758),“群众的扰动是由于……所引起”(1709)。这里无论是在物理学或社会学上,以及在不同时代所使用的“流动”、“震动”或“扰动”,都是emotion这个词后来这个词用于表示人的精神状态上,例如,“快乐的满足一般称之为emotion”(1762)。由此可见,情绪一词在词源上是用来描述一种“动”的过程。现在它已不再在物理学和社会学范畴上使用,而限定标示精神的活动。因此,把情绪一词限定标示感情的活动过程,就严格地规定了它的内涵。此外,鉴于情绪由神经过程所携带,并表现于外和可被测量,所以对它的测量称为情绪测量。情感(fellings)经常被用来描述具有稳定而深刻社会含义的高级感情。它所代表的感情内容,诸如对祖国的尊严感,对事业的酷爱,对美的欣赏时,所指的感情内容不是指其语义内涵,而是指对这些事物的社会意义在感情上的体验(experience)。情感这个词包含一个“感”字,有感觉、感受之意;还包括一个“情”字,又有不同于感觉(sensation)之解。“felling”有感觉、感触、心情、同情、体谅等多种含义,说明情感这一概念既包括与感觉、感受相联系的“感”,又包括与同情、体验相联系的“情”。因此,情感这一术语的基本内涵是感情性反映的“觉知”方面,集中表达感情的体验和感受。情绪和情感同属于感情性心理活动的范畴,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情感是对感情性过程的体验和感受,情绪是这一体验和感受状态的活动过程。二者均既可发生在高等动物和前言语阶段婴儿,也可以发生在成人和高级社会性反映之中。这是因为,人们日益公认,当高等哺乳类动物显示出痛苦、安适或愤怒时,或当婴儿对母亲欢快愉悦,对生人表现警惕和恐惧时,不能认为他们没有内在感受;尽管是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动物或人类婴儿,他们对这种感受的觉知水平与人类成人有所不同罢了。心理学对感情性反映的研究,侧重在它们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和规律,因此较多使用情绪这一概念。
情绪:是受外界干扰而产生的心理活动
情感:是内心自发引起的心理活动
情绪和情感是对客观事物与个人需要之间关系的体验过程,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情绪和情感同认识活动一样,仍然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只不过反映的内容和方式上有所不同。认识活动反映的是客观事物本身,包括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以及它们的外部特征和内在联系。情绪和情感反映的是一种主客体的关系,是作为主体的人的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
情绪和情感的区别:
1、情绪出现较早,多与人的生理性需要相联系;情感出现较晚,多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
2、情绪具有情境性和暂时性;情感则具有深刻性和稳定性。
3、情绪具有冲动性和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则比较内隐。
情绪和情感的联系:
情感是在多次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并通过情绪表现出来;反过来,情绪的表现和变化又受已形成的情感的制约。
情绪是一种心情或者精神状态,具有短暂而强烈的特点,如愤怒,喜悦,恐惧等,情感是指感情,具有深沉而稳定的特点,如爱,恨等。在人的发展过程中,一般先出现情绪,后形成情感。
情绪具有情境性,会随着情景转变出现,减弱或者消退,所以情绪一般比较难以持久,而情感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经常作为个性和品德的评价因素,情感具有内隐性,常常被隐藏在个人的内心中,不容易表现出来。
区分情绪和情感的方法
情绪的产生与有机体的自然需要有关,而情感的产生则与人的社会性需求有关;所以情绪是人和动物都共有的心理现象,而情感则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情绪产生的早,比如婴儿一出生,就会哭闹,而我们的情感产生的比较晚,我们的情感是在社会生产实践中所产生的情感。
它具有情境性和动摇性,它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而情感则具有稳定性和深刻性;情绪多是外显性和冲动性,而情感则是内隐性与持久性。
情绪情感两者密切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转换,情感离不开情绪稳定的,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情绪也离不开情,感情感的深度决定着情绪的表现强度,情绪是情感的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两者是难以分离的心理现象,是同一事物的两个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