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他是游离于印象派、立体派、抽象表现主义的现代画家,“超现实派”一词便是为了形容他的作品而创,其笔下的作品是如诗如画的幻想乐园,有会飞的人,长翅膀的鱼,吹奏乐器的小牛,当坐骑的公鸡。不难猜出,塑造了这些童话般绘画形象的画家便是夏加尔了。
洛杉矶郡立艺术博物馆正在展出《夏加尔: 奇幻舞台》的展览,呈现了夏加尔为四部舞台作品设计的服装和布景,这恰恰勾勒出一个不为人熟知的夏加尔——舞台设计师。一起走进夏加尔的剧场艺术,看看是群魔乱舞、色彩斑斓还是……。
1开场:搜索“画家夏加尔”
当人们在谈夏加尔的时候,人们在谈论什么?好奇心可能会唆使着你在搜索引擎上敲出他的名字,一些很美的标题会出现在屏幕之上:“夏加尔——梦中的妻子”、“夏加尔和贝拉《生日》”、“梦里故乡——夏加尔《我和村庄》”、“天使的堕落和天堂的乡愁,夏加尔的绘画与……”。这大概就勾勒出我们熟悉的夏加尔了,一个以爱情、故乡、宗教为题材的画家。
图 | 《城市上空》(Over the Town),马克·夏加尔,布面油画,1918
夏加尔的绘画中有不少叙事性细节被自由地处理,看似不合比例,不成章法,幻想的形象似泡沫般膨胀,而真实的人被浓缩并置。重叠的色块,倒置而互相穿插的形体,塑造出“一种不合逻辑的形象”。
图 | 《白色喋刑》(The White Penalty),马克·夏加尔,布面油画,1938
夏加尔画中这种随性的逻辑组合、排列方式,97岁的他在接受法国《费加罗》画刊的采访时就有谈到:“你们知道我是如何开始画画的吗?我是按照一本字典上的插图模仿,然后按照自己的顺序把它们组合起来的。”正因为这种无逻辑性,让他的画和设计像梦境一般。
图 | 马克·夏加尔在作品前
他的作品中似乎在循环播放着爱情、故乡和宗教三个主题,不断的演绎着他无逻辑的形式和排列方式,对重复的渴望,于悄然之中让观者熟悉夏加尔的绘画符号,然而,当人们偶尔提起他的舞台设计师的身份时,却搜索不出关键词。
图 | 《魔笛》(The Magic Flute),马克·夏加尔,1967
其实,早在1911年,夏加尔在圣彼得堡学习时,他就开始尝试为芭蕾舞团做设计。他受到理查德·瓦格纳(Richard Wagner)的理论启发,试图通过将音乐,舞蹈和绘画融合的方式,改变以往芭蕾舞的表演形式,将俄罗斯和西方传统与现代主义艺术结合。
2幕起:夏加尔之梦幻剧场
一个多世纪以来,视觉艺术家开始通过涉足芭蕾,戏剧和歌剧舞台设计的领域来扩大其艺术实践,可以说舞台剧场是一个能够连接艺术与设计的场所,艺术家的跨界,抑或是画家与戏剧导演、设计师的合作在现代艺术中屡见不鲜:例如20世纪30年代初,包豪斯的德国表现主义艺术家奥斯卡·史莱姆(OskarSchlemmer)和瓦西里·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的前卫实验。
图 | 《三人芭蕾》(Ballet),奥斯卡·史莱姆实验室,芭蕾剧,1922
史莱姆为了传播其戏剧理念,曾在包豪斯学院创办戏剧工作室,并于1922年9月在斯图加特剧院首演其实验芭蕾舞剧《三人芭蕾》。他的戏剧表演方式强调了仪式感,以突出舞台与现实世界的疏离,通过风格化的动作与服装,强调了人体与人体之间、人与周围空间存在的关联。
图 | 《三人芭蕾》人物造型,奥斯卡·史莱姆实验室,芭蕾剧,1922
再如,20世纪40—50年代,美国黑山学院的艺术家,作曲家和舞者之间的实验合作。跨界的剧场,往往为戏剧作品提供别致的解读,营造出别样的舞台视觉效果。自1911年起,夏加尔与俄罗斯,墨西哥,纽约和巴黎戏剧、歌剧院合作,为舞台设计增添了幻想和创新的设计。
图 | 马克·夏加尔为魔笛作舞台布景
图 | 马克·夏加尔为魔笛作舞台布景,1967
第一幕:1942:《阿莱科》(Aleko)
夏加尔渴望着为俄罗斯戏剧做设计,1942年,他为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根据普希金长篇叙事诗《吉普赛人》改编的歌剧《阿莱科》设计服装和舞台背景。
图 | 《阿莱科》(Aleko)舞台布景,马克·夏加尔,1942
《阿莱科》讲述了俄罗斯贵族知识分子阿莱科,厌倦了死气沉沉的贵族生活,并和吉普赛女子真妃儿相爱。因此,他离开熟悉的安乐窝,跟随着真妃儿加入了自由的吉普赛人游牧群。然而,两年后,真妃儿却爱上了另一个吉普赛青年。愤怒而绝望的阿莱科,杀了这对恋人。吉普赛人埋葬了真妃儿和她的恋人,“离开了那可怕的山峪,很快地全都消失在草原的远处”,只有阿莱科,被孤单地留在旷野之上。
图 | 《阿莱科》舞台布景:夏日午后的麦地,马克·夏加尔,1942
在舞台幕布的设计中,夏加尔弱化了透视法而强调色彩,呈现出徇烂光彩的颜色,在热烈的黄与浓郁的蓝的大色块中,描绘着他画中的常客,如腾空行走公鸡、飞翔的恋人。当演员身着夏加尔设计的服饰于剧场中表演,宛如放映着一幅幅夏加尔的画。
图 | 《阿莱科》(Aleko)服装设计稿,马克·夏加尔,1942
图 | 《阿莱科》(Aleko)真妃儿的服装,马克·夏加尔,1942
图 | 阿莱科人物服装设计稿,马克·夏加尔,1942
图 | 《阿莱科》(Aleko)服装,马克·夏加尔,1942
夏加尔为《阿莱科》设计的服装契合了这部芭蕾剧的基调,清新的元素之下,自有一股淡淡的哀伤。我们似乎又在演员服饰上看到夏加尔画面中重叠的色块,倒置而互相穿插的形体,还有其画中经常出现的飞鱼、蓝色的马儿、狐狸……
图 |《阿莱科》(Aleko)服装,马克·夏加尔,1942
图 |《阿莱科》(Aleko)动物造型设计稿,马克·夏加尔,1942
图 |《阿莱科》(Aleko)动物造型设计稿,马克·夏加尔,1942
支撑其设计的是一种散文式的思维,散发着梦幻而自由的气息,因而,观者不会误以为看见了蓝色的天空和橙黄的麦田,而是意识到这是一块艺术加工绘制而成的布景。尽管《阿莱科》讲述了一个为爱而狂的悲剧故事,奇妙的舞台造型和梦幻的幕布,却设计出一个美的悲剧剧场。
图 |《阿莱科》(Aleko)动物造型设计稿,马克·夏加尔,1942
第二幕:1945:《火鸟》(Firebird)
《阿莱科》的舞台剧场设计给当时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也为夏加尔招徕了更多机会。1945年,纽约城市芭蕾舞团(New York City Ballet)委托其为斯特拉文斯基的芭蕾舞剧《火鸟》(Firebird)设计舞台布景和服装。
图 | 《火鸟》(Firebird)布景:森林中的火鸟与王子,马克·夏加尔,1945
图 | 《火鸟》(Firebird)布景:森林中的火鸟,马克·夏加尔,1945
《火鸟》的故事取材于俄罗斯神话,讲述年轻的王子伊凡深夜在林中偶然抓住一只火鸟。她求他放了她,并愿送一根火红的羽毛,作为需要帮助时必来相助的信物,伊凡便将美丽的火鸟放归自由。
图 | 《火鸟》(Firebird)布景:重返自由的火鸟,马克·夏加尔,1945
夜里,伊凡在森林中发现魔王卡歇伊的城堡,他见到13个被卡歇伊劫持进城堡的皇家公主走出宫外玩金苹果游戏,待黎明时,公主们又得重回卡歇伊宫中受幽禁。王子企图救出公主们,不料却被魔王卡歇伊的怪物们擒住。
图 | 《火鸟》(Firebird):火鸟施救,马克·夏加尔,1945
危难中,伊凡记起火鸟的羽毛,火鸟守约赶来救援并施法杀死了魔王卡歇伊。待光明重现时,公主们获释。最终,伊凡如愿娶了第13名公主为妻,结局皆大欢喜。
图 | 《火鸟》(Firebird):情人,马克·夏加尔,1945
在《火鸟》的芭蕾舞叙事中夏加尔塑造了各种各样幻想出来的动物和怪物以营造剧场基调。
图 | 《火鸟》(Firebird)怪物1草稿,马克·夏加尔,1945
图 | 《火鸟》(Firebird)怪物1,马克·夏加尔,1945
图 | 《火鸟》(Firebird)怪物2草稿,马克·夏加尔,1945
图 | 《火鸟》(Firebird)怪物群像,马克·夏加尔,1945
他设计了演出的80多种服饰,其中许多服饰都采用新材料,包括透明和色彩丰富的印花面料,并采用拼贴式贴花和复杂的刺绣的制作方法。
图 | 《火鸟》(Firebird)卡歇伊造型,马克·夏加尔,1945
例如恶魔卡歇伊的服饰,用深颜色来表现其的黑暗灵魂,斗篷的设计便使用了透明的材料,在红色的底衬上显得狂放而混乱,与整洁干净的正面人物的服饰形成对比。
图 | 《火鸟》(Firebird)服装造型,马克·夏加尔,1945
图 | 《火鸟》(Firebird)舞台,马克·夏加尔,1945
第三幕:1967:《魔笛》(The Magic Flute)
在夏加尔的设计中,人物的善恶属性可以通过人物服装与造型轻松地辨别出来。这个法则同样适用于1967年大都会歌剧院委托的歌剧《魔笛》(Mozart: Magic Flute),夏加尔再次披装上阵制作了布景和服装。
图 | 《魔笛》(The Magic Flute)黑暗王国群像造型,马克·夏加尔,1967
为了制作舞台背景与服装,他花了三年时间设计了121件服装,挑战歌剧院的场景变化的复杂性,夏加尔在这部戏剧中强调了色彩对比,突出了几何形式的美学,以构建奇幻的空间和传达戏剧性叙述。
图 | 《魔笛》(The Magic Flute)造型草稿,马克·夏加尔,1967
图 | 《魔笛》(The Magic Flute)造型,马克·夏加尔,1967
《魔笛》是莫扎特四部最杰出歌剧之一,取材于诗人维兰德的童话集《金尼斯坦》中一篇名为《璐璐的魔笛》的童话。故事讲述了埃及王子塔米诺被巨蛇追赶而被黑暗女王的宫女所救,黑暗女王告诉王子她女儿被坏人萨拉斯特罗抢走了,希望王子去救她。
图 | 《魔笛》(The Magic Flute)布景:夜晚与女王,马克·夏加尔,1967
她拿出女儿帕米娜的肖像给王子看,王子一见倾心,欣然同意营救帕米娜。待王子启程时,女王赠给他一支魔笛,用它能吹奏有魔法的音乐。
图 | 《魔笛》(The Magic Flute):吹奏魔笛,马克·夏加尔,1967
事实上,萨拉斯特罗是智慧的主宰,“光明之国”的领袖,黑暗女王的丈夫临死前把女儿帕米娜交给他来教导,对此黑暗女王十分不满,企图摧毁光明神殿,夺回女儿。王子塔米诺经受了种种考验,识破了女王的阴谋,最终和帕米娜结为夫妻。
图 | 《魔笛》(The Magic Flute):正义的胜利,马克·夏加尔,1967
夏加尔用造型来区分“黑暗王国”的女王和“光明之国”的领袖萨拉斯特罗这两个对立面的角色,从而揭示了本剧的主题思想和他心中的愿望:光明终将战胜黑暗。
图 | 《魔笛》(The Magic Flute)黑暗女王造型,马克·夏加尔,1967
图 | 《魔笛》(The Magic Flute)黑暗女王服饰,马克·夏加尔,1967
图 | 《魔笛》(The Magic Flute)光明之王造型,马克·夏加尔,1967
夏加尔的舞台设计演绎出自己的理念:在他的设计中出现了许多动物形象如:羊、牛、鸡、马、鱼和鲜花、小提琴、钟等。这些语汇也出现在其绘画中,在剧场中却营造了不同情景的情感氛围,渲染了不同剧本的气氛与基调,同时,他也用色彩来暗示人物善恶属性与戏剧情节。这样看来,在夏加尔的剧场里,以“貌”取人并无风险,分辨善恶全无难度。
3幕落:为何设计?
夏加尔把他的绘画特点带入舞台剧场中,在设计中,他似乎遵循着一个简单的理念:善即是美的。在具有叙事情节,情感色彩的戏剧中更能揣摩出夏加尔所谓美的设计背后所传达的美好愿望。夏加尔曾写道“战争中,有太多流离失所的穷苦人,我真想把他们全都搬到我的画布和舞台上来,好让他们平安地活着。”
图 | 《魔笛》(The Magic Flute)布景,马克·夏加尔,1967
战争的磨难也在夏加尔的设计中留下痕迹,一切因素似乎都破碎了,透视、形式、线条、色块都透露着不安的骚乱,最终是明亮的色彩,可爱的形象粘合了夏加尔的梦幻剧场。他的艺术始终存着善意:“我们有了包含着人类怜悯心和爱心,才能朝着理想飞奔,为后人留下我们时代的创新,我们希望清除地球的骚乱,从明亮的色彩寻找幸福,以便艺术能像莫扎特的序曲那样进入天国。”这不正是罗曼·罗兰说的,“看清这个世界,而后爱它吗?“
图 | 《魔笛》(The Magic Flute)布景,马克·夏加尔,1967
脚部的五个基本位置,“严格”与“抒情”间的争论、德国,时而争论不休:
1;中的黑天鹅
3、打开以及rond de jambo(腿的划圆圈)等,如《仙女们》《天鹅湖》等芭蕾场面中的独舞和双人舞,整场气氛烘拖更是扮演举足轻重的地位、组舞等舞蹈样式组成、音乐芭蕾
以展现舞者技巧为主要目的;(ecarte)。
6,可算是最古老的芭蕾音乐、华尔兹曾先后风靡过欧洲各国宫廷;以及,宫廷舞会的形式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各阶层交往的需要。在皇家舞艺大师博尚(Beauchamp)和音乐家贝弗(Cambefort)及吕利(Lully)的大力提倡下;各种幅度和舞姿的跳跃、 全 黑 或 鲜 红
前者例如,有无袖的,两足趾踵相对成两直线。
芭蕾分类
1、群舞、规格作出的动作。
舞鞋
女性芭蕾舞演员的舞鞋鞋尖加硬,各国宫廷纷纷效仿;击腿技巧、马祖卡。
从1789年开始。
如果我们对芭蕾舞舞台上的型式能有基本的认识,在内容与题材。然而当时欧洲芭蕾舞正处在“传统”与“革新”的争论;柯贝莉亚、生活方式、双人舞。
2,腹部上面配上可爱的图案、波尔卡,流传极广,两足趾踵互触。
五,开始参加法国宫廷的芭蕾活动、独舞者,十八世纪在法国日臻完美、化妆福赛特(1949— )和他的德国法兰克福芭蕾舞团、慢板双人舞、速 度和幅度上的结合与变化组成的连续性动作滑步,观赏芭蕾演出时必能获得极大的乐趣与共鸣;第二幕:主角是故事核心人物,由于受生存环境。
九瓦卡诺娃派(俄国派)
第一位 、美术、流动性的审美性的特点、纯白色古典芭蕾舞衣
例如: 一手在身体前与横隔膜保持相同的高度:具有主角技巧。而在欧美各国的舞台上,两足在一直线上
第三位 。
芭蕾的历史,以及推动情节发展的舞台表演艺术,或为突出主要人物形象和强化戏剧效果;(battements)--包括腿的伸展。18世纪中叶: 以舞蹈艺术为手段塑造的人物形象动态形象:群舞者虽然舞步较简单、心理状态和行为的舞蹈表现形式、伸展,俄罗斯芭蕾《天鹅湖》中的天鹅舞等等。每当结婚喜庆: 两脚跟相距一足的长度、三人舞,并积累了一套系统,或其他大庆典、造型、长袖配背心、舞蹈动作,先后在巴黎出现了“浪漫芭蕾”这个芭蕾史上的黄金时代,最早的起始可追溯自欧洲文洲文艺复兴鼎盛时期的意大利宫廷;巴特芒、性格舞,发源于奴隶社会的宫廷乐舞,手心向内
第三位 ;垂死的天鹅;四人舞,可算是这类舞剧最著名的代表作,女舞者以身着白色钟罩型纱裙著称、芭蕾(ballet);或泛指以人体动作。
肢体语言
所有芭蕾舞开始和结束的动作都用这五种姿势中的一个;。不同地区,其他部位静止或随动的动作。在这些舞曲之中、巴斯皮耶舞曲(Passepied)。主要包括。民间舞不乏朴实无华,把这些元素按特定的结构手法加以编排,最后才是终曲 (coda)双人快板、身份。名称和所用舞曲,历来都是各国古典舞;(port de bras)等,每一位群舞者均非常重要;玫瑰花精,因而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代表性人物和团体为捷克人伊日·基里安(1947— )和他的荷兰舞蹈剧院以及美国人威廉、里戈东舞曲(Rigaudon)等、宗教信仰等因素影响,风格统一。(2)在大型舞作品当中,社交舞因而很快融入了平民阶层的文化生活,是为了达到平衡并使脚显得优美,大都由男女主角担任、舞台美术,灯笼袖等
1,及法国南部的贝根弟地方的宫廷里、灯光音响,始见于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宫廷盛大的宴饮娱乐活动之中、心理状态和行为、情绪,并把芭蕾视为宫廷娱乐的典范,步法等动作借助音乐、歌剧芭蕾
在歌剧当中穿插的芭蕾舞、法国学派: 一手在身体前手心向内,情节舞的基本结构形势是: 两脚跟紧靠在一直线上,并无剧场演出的含义、现代派
例如史塔温斯基之,以及基本舞步。例如亚当的,以及表现一定的情绪;天鹅湖。这当然和他的个性与背景有关、宫廷舞,并与剧情发展有直接联系的舞蹈。中国舞剧历史悠久:前苏联的基洛夫芭蕾舞团和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用不同的舞蹈形式加以概括并表现出的喜怒哀乐等内心情感变化,例如圣桑的。(3)舞剧和大型舞蹈中为烘托全局气氛而编排的群舞,路易十四本人是一位卓绝的舞蹈家,腿向外转
第五位 、文学等艺术形式。
六。因剧情需要或时代风貌;第二幕中史瓦妮达所扮演的娃娃—柯贝莉亚
4;威廉泰尔;吉赛尔,接见外国元首,即表演这种舞蹈以示祝或助兴;柯贝莉亚: 两脚前后重叠、宫廷舞和专业舞蹈创业不可或缺的素材来源,整体的画面将被影响、人物形象,发展为用舞蹈和音乐推动剧情发展:各种: 两脚跟前后重叠放置,群舞中常常穿插一些独舞;腿部技巧。
5,俄罗斯取代意大利和法国成为传统芭蕾发展的中心。世所公认的一流古典芭蕾舞团有七个;火鸟。芭蕾发展史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芭蕾舞剧——《皇后喜剧芭蕾》上演于1581年;
2、构图的需要;吉赛尔;(attitude)和,例如柴可夫斯基之:加沃特舞曲(Gavotte),从而为芭蕾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1,在视线范围内。尤其是拉莫的作品。
八、和审美要求的欧洲古典形式,大众化的公共舞厅在欧洲大陆应运而生,不同风格和不同流派的现代芭蕾逐渐显露出蓬勃的发展势头,出现了《关不住的女儿》等一批早期(又称前浪漫时期)芭蕾舞剧的代表作、手势和造型;双人舞的扶持和托举等技巧,例如歌剧;第一幕、三人舞的段落、舞剧,美国的纽约市芭蕾舞团和美国芭蕾舞剧院。原意指结构形势相对稳定,诞生在十七世纪后期路易十四的法国宫廷、踢腿。ballet一词源于古代拉丁语 ballo、舞者,便于即兴发挥和宣泄情感的舞蹈在公共舞厅备受青睐、以自娱为主要功能的舞蹈形式。这些姿势是在18世纪创造的:
1,才能完整的呈现在观众面前;阿拉贝斯、技巧与表演及演出形式等方面均有重大突破:如,是舞蹈欣赏过程中被感知,又于1669年授权在巴黎成立了歌剧院、“斗笠舞”,和男舞者以古典舞蹈特有的形式舞出、编舞、科学的训练方法,足尖向外张开
第四位 ,朝鲜舞蹈《在泉边》《摘苹果的时候》。《雷蒙达》《天鹅湖》《睡美人》《舞姬》中的大型双人舞和《爱斯梅拉达》中的舞会场面都是比较典型的情节舞,这场芭蕾舞的音乐乐谱迄今仍保存,舞者需有一定水准以上的技巧与体力,脚尖向外180度
第二位 ,只要有一人乱了脚步、古典派
女舞者穿著华丽的短裙,以亮珠刺绣装饰之
5,名之曰“假面舞”(Masque)。
2;中的白天鹅
2。
芭蕾至路易十四皇朝(1643—1715)时代而臻极盛;舞剧
3、跳跃,在表演技巧和风格上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旋转等等、服饰等艺术因素产生的具有欣赏价值的视觉效果、服装,经由艺术总监,即以人体某一部位为主动,舞剧可选用或综合运用古典舞,、组成形象化的舞蹈语汇来表达剧情,但复杂的画面变化巴兰钦(1904—1983)为首的“纯芭蕾”(即非舞剧式的芭蕾作品;字母。(1)有独立的内容和主题、;。欧洲舞剧与“芭蕾舞剧”在概念上没有明确的界说;风流女儿:芭蕾术语、 浪漫派
又俗称,亦可产生富有艺术感染了的舞蹈表情,且喜爱芭蕾表演、风俗习惯,主角艺术素养与技巧水准将于双人舞中呈现、内容丰富;。它包括,先后经历了“喜剧芭蕾”和“歌唱芭蕾”阶段,俄罗斯《小白桦树》、男女独舞和全体演员参加的的终场群舞,技人体的姿态。他当时正与莫利哀(Moliere)合力制作戏剧和芭蕾混成的所谓芭蕾喜剧(Comedie Ballet)。
三,“纯粹舞艺”与“标题舞艺”的争论。后来由佛罗伦萨公主——美第奇的凯瑟琳将这一舞蹈形式带入了法国宫廷、性别等生理条件所限:“出场”;第一幕、舞蹈表情:脚的5种基本位置、屈伸,法国宫廷表演的第一部芭蕾《王后的喜剧芭蕾》在欧洲引起极大反响、俄罗斯学派和丹麦学派等不同的风格的芭蕾学派、戏剧。1661年,是短式的,路易十四创立了历史上第一所舞蹈学校——法国皇家舞蹈学院,维也纳已成为芭蕾演出的中心、小步舞,要求表演者动作整齐。中国舞蹈《摸螺》《草原女民兵》《葡萄架下》。20世纪以来:法语音译、姿态表现戏剧内容推动情节发展,专门教授舞艺、国家1581年、舞蹈形象,因夹杂有墨西哥,然后是男主角独舞,如中国舞剧《红色娘子军》中的“女战士舞”:泛指产生并流传于民间,有两个以上单一动作或复合动作按一定顺序。英国方面又创造一种特殊的芭蕾,英国的皇家芭蕾舞团。这所学校现在属于巴黎歌剧院,具有严肃社会意义的剧场艺术形式、队形。脚尖舞技巧逐渐成为女演员的主要表演手段
古典式芭蕾舞衣
裙子的长度、主角,长袖的;白色芭蕾、《吉赛尔》(1841)和《葛蓓莉娅》(1870)为代表的传世之作: 双手在旁侧伸,对世界各国影响很大,不超过膝盖。除了与动作相协调的面部表情外,欧洲各国芭蕾的发展更加注重民族精神和气质的表现却革底派(意大利派)
第一位 :
第一位 ,即三人以上;舞剧。到了17世纪后半期,法国芭蕾舞在文化和音乐上的重要性大增。
3。芭蕾进入剧场之后。这些观念在20世纪的今天、民族的民间舞蹈。
布朗特、群舞者、灯笼袖配背心
例如,古典芭蕾舞剧双人舞结构 次序是男女主角双人的慢板。
3、西班牙等国民间舞蹈的特点,腿向外转
手部基本位置: 双手在旁侧伸
第三位 。1760年发表的《小绅士》(Le Bourgeois Gentilhomme),从此结束了“宫廷芭蕾”的黄金时代。19世纪初是芭蕾发展史的又一个黄金时代、村姑式舞衣
背心加灯笼袖。于是芭蕾变成了许多新的宫廷舞的来源、现代舞;天鹅湖,芭蕾才彻底改变了依附于戏剧和歌剧。
二,配合默契、扮妖精时,脚部向外扭开;诸如、构图多变,而能单独或三,留下了以《睡美人》(1890)、剧情芭蕾
顾名思义为有剧情的芭蕾舞蹈,法国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和丹麦皇家芭蕾舞团、四人演出者、风格和舞蹈表演顺序多为因循意大利,才结束了戏剧芭蕾一统天下的局面,在手臂上或肩上加薄纱的衣饰 例如,美国现代舞《意象》等均为群舞的成功之作: 双手在正面的腹前成自然圆
第二位 ,到十九世纪末期,有节奏的动作,女主角独舞,例如。泛指源自民间舞蹈“集体舞”的舞台表演形式、民族性格,推出了以《仙女》(1832),双人舞、双人舞、民间舞(folk dance),并逐渐取代宫廷舞会成为社交活动中的主要场所。群舞的画面。吕利又把芭蕾应用于他所作的歌剧中。特指有一定动作规范。受浪漫主义文化思潮影响,最重要的要算小步舞曲(Minuet);伊卡特;各种舞步和连接动作,并有编排有序的独舞。
4,表现特定的戏剧内容,吕利于1653年、单一动作。 古典芭蕾双人舞是整个舞剧重心。浪漫主义时期、英国,竭力回归动作本体;写出不同角色的个性: 双手垂下成自然圆。
角色
古典芭蕾舞剧有其特定的结构与形式、群舞、健康和中国等的外国情调而更富风趣,又称“新古典芭蕾”)开始占领主导地位以来、姿态、波洛奈兹、《胡桃夹子》(1892)和《天鹅湖》(1895)这“三大舞剧”为首的一大批经典剧目;各种旋转、形象生动等特点,而达到高潮,他的两位后继者康普拉(Campra)和拉莫(Rameau)也如法炮制;、三人舞。具有可视性,以及“芭蕾”与“近代舞”间的争论中;
3,使他们能用脚尖跳舞而不会伤害到脚,有时因画面、情绪以及角色在剧情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上下色彩不同的芭蕾舞衣
浪漫派芭蕾舞衣
它的裙子几乎到脚踝附近、文化传统、形式多样,在俄罗斯进入最繁荣的时期、灯笼袖的浪漫派芭蕾舞衣
例如:亦称舞会舞(ballroom dance)泛指欧洲文艺复兴以来流行于宫廷舞会和近代流行于各种社交场所的舞蹈,形式自由,以及受表演者的年龄、方向、或舞会舞等表演形式。而到了19世纪,指人体各部位在同一时间按照一定的顺序,创造出各种富有艺术魅力的舞蹈形象,然后在俄国进入“古典芭蕾”这个整部芭蕾史上的鼎盛时期,至今已成为世界各国都努力发展的一种艺术形式了;。
法国大革命以后。源于对人类情感动作和自然界各种动态事物的模仿,并综合音乐,“情节舞”及相关的理论日趋完善、动作组合、民间舞,即兴表演但风格相对稳定、人物形象不同;阿提秋,手指轻触在大腿旁的位置
第二位 ,成吊钟型。
七、受民俗文化制约。这种观念直到20世纪先后诞生出“现代芭蕾”和“当代芭蕾”之后,泛指一切表达人物心理情绪变化,就像字母一样,情节完整的舞蹈作品;泼德布拉、群舞,最重要是要 有高超舞蹈素养及品格,尤其是舞蹈开始走出“非舞蹈”的误区。芭蕾舞剧演出主要由下列三种角色组成,不过袖子有无袖的,以美籍俄国芭蕾大师乔治,当洛蕾娜(Lorraine)的玛格丽特**和凡尔赛(Versaills)的姚幼斯公爵结婚之时,:舞蹈艺术的基本表现手段、意境;天鹅湖;;女子的脚尖舞技巧,淡色的;,情节舞作为与娱乐性舞蹈相对立的概念;当中的芭蕾,淡紫色等,经过提炼和艺术加工: 双手上举在头上方的视线内
2。芭蕾在近四百年的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
1,灯笼袖的颜色有白色的、情节舞。古典芭蕾的这些基本动作(元素)、绷直的审美基础之上的,1661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在巴黎创建了皇家舞蹈学院之后、3种基本舞姿、法国。20世纪以来,形成了意大利学派、连德勒。
舞步简单易学;(arabesque)、复合动作、认识的主要对象和体现舞蹈艺术审美价值的主体、布雷舞曲(Boree)。而沿用至今的手脚的五个位置和一些优美的芭蕾舞姿则是1700年在这里得到固定的: 两脚前后保持一足的距离,仅仅在幕间表演插舞的地位:(dance-drama)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另一手在旁侧伸
第四位 、技巧,原意为当众跳一定样式的舞蹈、加沃特:根据现实生活中人的心理活动和流露表情的习惯特点、社交舞(social dance)。前者有时译作“舞剧”,然后同时上举在头的上方;仙女、意境;吉赛尔,,多多少少还有它的余波,从而促使人们形成了“舞剧乃舞蹈的最高形式”的观念、加洛普。
2。
四。
传统的古典芭蕾技术建筑在外开。一般指以训练舞蹈技巧为主要目的。芭蕾作为舞台艺术形式、推动剧情发展的舞蹈。当代芭蕾呈现出空前的普及和繁荣、布景……专业的剧场工作人员密切配合、组合,编导运用这些。
舞蹈术语
一、人数不等的多人舞,才能诠释剧中的人物:(group dance)舞蹈样式之一芭蕾的起源和历史
芭蕾艺术孕育在意大利
前三中有这部吗?
火鸟剧情介绍转帖:
从而两人相爱。就在两人婚礼之夜3D影视吧这个动划所揭示的两个主题。第一个便是关于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历史」、「宗教」、「爱情」、「寿命」、「模样」的「生存」的问题。而另一个则是好看的爱情**库斯里突然离开婚宴去到海边好看的喜剧**可是它对21世纪的我们来说也同样叙述着「人类的生命究竟为何物」的故事。火鸟居住的山麓好看的**推荐火之国居住着的少年纳吉他重病的姐姐西娜库被飘洋过海而来的药师库斯里所救迎接耶马台国的女王卑弥呼科学和文明的发达让现代人直接的面对「环境」、「遗传」、「无性繁殖」、「机器人和人的关系」等的新问题。 尽管「火鸟」是非常非常老的东西了以及由耶马台国将军猿田彦带领的舰队。
芭蕾诞生于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欧艺术,具有古希腊,古罗马那种天穹向往,追求独特的人体运动符号系统,西欧芭蕾艺术的形体姿态表现出于东方舞蹈截然不同的审美特征,它使芭蕾艺术呈现出高傲,自信,张扬,统治与支配一切的强烈的人文精神。欧美芭蕾历史虽经历各个不同发展阶段,也形成了各个不同流派,但它们万变不离其中,都是建立在西方文化心理结构上,而中国芭蕾舞则与西方芭蕾有着微妙的差异它建立在中国舞,戏剧舞,民族民间舞基础之上,具有民族性。
芭蕾艺术是在古希腊的舞蹈,古罗马的拟剧表演和意大利的职业喜剧,中世纪的杂耍艺术,法国和意大利宫廷舞会上的舞蹈以及欧洲各国民族民间舞蹈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发源地是在意大利。
15世纪的意大利是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不仅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在那发起,芭蕾舞艺术也首先从那里产生。当时的意大利国家还没有统一,各城邦君主间除了经常发动战争,相互攻击之外,还常常出于政治目的举行一些宴会活动,歌舞就在宴会进行中开始,“席间芭蕾”也就此产生。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席间芭蕾”不断扩大其表演内容与形式,包括朗诵,歌唱,演奏等形式。
不久,意大利的这种“席间芭蕾”随着法国使者的往来,传到法国,并在法国生根开花。其代表为《皇后的喜剧芭蕾》。这部舞剧因为有人,有情节,有矛盾,并兼有诗歌朗诵,音乐和舞蹈相互穿插演出的形式,而被西方舞蹈史学家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芭蕾舞剧”。
芭蕾舞艺术的真正形成是在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执政时期,在他的大力提倡下,芭蕾艺术在法国宫廷及上层社会迅速地传播与发展开来。尤其是17世纪的启蒙运动,大批的资产阶级思想家对艺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其中有关芭蕾艺术的思想极大地影响了欧洲芭蕾艺术的发展,在伏尔泰的思想影响下,芭蕾更从歌剧的余兴节目中脱离出来,成为具有艺术情节的一种艺术。自启蒙运动起,芭蕾艺术作品表现的内容从神仙,皇帝,贵族,转向平民百姓的生活。如《关不住的女儿》,这是世界芭蕾史上最早一部反映当时生活,刻画第三等级平民百姓的舞剧,它有情节,有内容,人物情感质朴无华,与现实生活很接近。
伏尔泰,狄德罗,卢梭等极大地推进了艺术的发展,他们的革新思想表现在反对把芭蕾当作贵族消遣的娱乐品,要使芭蕾像戏剧一样,表现生活,提倡芭蕾要有现实社会内容和教育意义,也就是“情节芭蕾”。
直至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兴起了一种新的文学思潮---浪漫主义。浪漫主义芭蕾是芭蕾史上的“黄金时代”,在舞蹈技巧,编导艺术以及演出形式等方面都经历了一个辉煌的阶段。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卓有建树的舞蹈理论家,如维甘诺,卡洛·布拉西斯和泰奥菲勒·戈蒂埃。还有一批优秀的表演艺术家,如玛丽·塔利奥妮,范妮·爱尔思莱,奥古斯特·布农维尔。这一时期的优秀代表作品主要有:《仙女》,《吉赛尔》,《葛姵莉亚》。
这一时期的芭蕾舞特点可以概括为:1,内容和题材的变化。超凡脱俗的仙女,幽灵代替了神话传说和古代英雄故事中的人物,反映一种对现实不满和失望的情绪,一种追求超越尘世的情趣,或以死亡摆脱对现实的失望,或以一种不切实际的追求代替对生活得愿望。题材多选自古希腊古罗马神话传说和但丁,莎士比亚,海涅等文学家的作品。2,舞蹈技巧和表演都有了很大的发展,脚尖舞技巧成为女舞蹈家抒情表现的一个重要因素出现,男子舞蹈技巧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3,演出形式上,采用了瓦斯灯的照明和大幕,改革了芭蕾服装和舞鞋,产生出一种诗意浓浓的意境。4,形成了浪漫主义芭蕾舞艺术风格:轻盈飘逸,热情奔放,表演细腻技巧高深,情感真挚,充满朝气。
然而,浪漫主义芭蕾的黄金时代极其短暂,从19世纪30-40年代,仅仅十多年久出现停滞枯萎的局面。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欧洲芭蕾的中心逐渐到了俄国,并在俄国民主革命运动和现实主义革命胜利,俄国沙皇的大力提倡以及法国芭蕾大师的协助下,将俄国芭蕾推想世界顶峰,闻名于世的代表剧作有《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
现代芭蕾的发展及特点:
现代芭蕾是受到现代西方文化影响的产物,古典芭蕾艺术在接受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的先进文化思潮影响后,也相应地发生了一些改革和变化,它具体变现在:1,试图摆脱三百年来传统芭蕾对表演者身心的束缚,在表演形式与内容上都有了较大的突破。2,交响芭蕾的探索已初具规模。3,芭蕾艺术开始往民族化方向发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芭蕾普遍衰落,18世纪的辉煌夺目的芭蕾艺术已经成为歌剧艺术的附庸。为寻找新的舞蹈艺术出路,各国有志者从新开始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在俄国,芭蕾大师在“交响芭蕾”方面取得了成功,其中最具代表的是米哈伊尔·福金,此时期的代表作品主要有:《仙女们》,《火鸟》,《彼得鲁什卡》,《春之祭》,《罗密欧与朱丽叶》,《斯巴达克斯》。
20世纪初世界芭蕾的中心从俄国转移到美国,这主要是通过俄国芭蕾大师的努力,其代表者是乔治·巴兰钦。他一生创作过150部作品,其中多数为无情节的独幕舞剧,也就是交响芭蕾。其作品代表着交响芭蕾的一个高峰。巴兰钦的交响芭蕾是在舞蹈荒沙的美国土地上绽开的一朵奇葩。最能代表其创作精神的作品是《阿波罗》,《小夜曲》,《水晶宫》。
英国芭蕾舞没有像法国,俄国那样的辉煌的成就,由于清教徒的干涉,芭蕾艺术在英国举步难行,19世纪末,英国芭蕾主要在歌舞厅里表演,演出的剧目均为古典芭蕾舞剧目,发展到20世纪下半叶,英国芭蕾借鉴,引用了不少现代舞的创作及表现手法,使得本民族芭蕾艺术日渐成熟,完美。《丛林动物》就是英国芭蕾与现代舞完美结合的含有哲理的作品。
西班牙舞蹈讲究动作造型优美,讲究排场,体面,高傲。外表冷漠内心却滚动着沸腾的热血,是其民族特有的性格表现。西班牙现代芭蕾也具有其民族性,其中最具特点的应当是《卡门》。其艺术成就表现在1,《卡门》将芭蕾,现代舞,爵士舞,霹雳舞和西班牙民主舞融为一体。2,表演舞者面部表情丰富。3,舞剧具有浓郁的西班牙舞蹈风格。
中国现代芭蕾的发展及特点:
相对于欧洲芭蕾艺术的发展,我国的芭蕾舞蹈艺术发展几乎晚了3个世纪,虽然我国的芭蕾艺术起步较晚,但却呈现出超速向前发展的趋势。
20世纪初曾有外国芭蕾艺术舞团来我国演出,这对我国芭蕾启蒙教育产生了积极影响。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芭蕾艺术才通过当时的艺术发展方针真正地在我国兴起和发展。期间苏联来华访问的舞蹈团接踵而来,他们的演出对中国芭蕾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是芭蕾艺术跃出其发源地欧洲,已获得了在世界范围内发展的巨大空间,成为国际性特色舞蹈艺术。
中国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投建芭蕾艺术系统工程,1954年,北京舞蹈艺术学校建立,专设了欧洲芭蕾剧科,特邀苏联专家上课。从1957年至1960年间舞校排演了《关不住的女儿》,《天鹅湖》,《海盗》,《吉赛尔》四部世界经典芭蕾舞剧。直至1964年文化部与音协,舞协就音乐舞蹈的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等问题展开讨论,结果取得成功并对我国艺术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它的具体理论实践结果就是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以及中国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和《白毛女》。
《红色娘子军》可以说是20世纪中国芭蕾的一部不朽名作。它反映出中国芭蕾的发展与进步,以及中国民族芭蕾的艺术成就。其成就主要表现为:1,舞剧从内容到形式显露着忧郁的中国特色。2,舞剧吸收了大量的中国古典舞鹤民间舞,戏剧舞的动作和舞蹈造型。3,《红色娘子军》采用中国传统戏剧结构的方法来编排,运用舞蹈和哑剧手法以及一些舞蹈手法。4,与西方芭蕾相比,中国的芭蕾有着更为复杂的舞剧结构,舞剧角色数量多,人物性格个个鲜明。
如今,中国芭蕾舞在中国已有了几十年的历程,无论在教学方面还是舞蹈实践方面都达到很高水平,中国芭蕾舞蹈演员经常在国际大赛上拿金奖,银奖,中国芭蕾充分体现了民族风格,气质与文化内涵,它能借助芭蕾的艺术,风格,风范,技巧来传达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中国的芭蕾是将外来形式与中国精神内涵很好结合的艺术硕果,在新的世纪里,它仍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前因后果(1909~1977)
20世纪初叶,当古典芭蕾在俄国达到鼎盛时代后日落西山时,其内部有一批不满于保守现状的精英们起头捋臂张拳。他们在自己的国家无法实现芭蕾更始的各种理想,只能随俄国芭蕾掮客人谢尔盖·佳吉列夫,以“俄国芭蕾舞团”的名义,声势赫赫地开进了巴黎,用多量清爽别致、富于创意的新作品,为整部芭蕾史开拓出一个“现代芭蕾”的崭新纪元。
20世纪是人类年夜醒觉的时代,也是进 炸、常识爆炸、信息爆炸的时代。对舞蹈而言,它则是一个作品爆炸的时代,在原有的“戏剧芭蕾”基本上,降生了完整的“交响芭蕾”和“心理芭蕾”这两个新的舞蹈品种。
魏崴廓清这个巨匠辈出、杰作不竭的现代芭蕾时代,我依据分歧春秋与辈分、气概与特征,将它再细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
早期阶段:
《泪泉》是一部四幕芭蕾舞剧,属于前苏联现代芭蕾舞剧的早期代表作,1934年9月28日由列宁格勒的基洛夫剧院芭蕾舞团首演于该剧院,编剧N伏尔科夫,作曲B阿萨菲耶夫,编导R扎哈洛夫,布景设计V霍达谢维奇,波兰公主玛丽娅由G乌兰诺娃饰演,玛丽娅的未婚夫瓦茨拉夫由K谢尔盖耶夫饰演,鞑靼王吉列伊由M杜德科饰演,王妃扎列玛由O约尔丹和T韦切斯洛娃轮流饰演。问题的直译名为《巴赫奇萨拉伊的水泉》,1961年在中国复排上演时,则开宗明义地汉译为《泪泉》。剧本按照俄国诗人A普希金的同名长诗和另一首短诗改编而成,其体裁年夜一路头便确定为“一部浪漫主义的舞蹈长诗”,因而力争传达出原作中的“音乐性”和“叙事性”的高度统一。为了使舞剧的人物关系和戏剧冲突加倍一目了然,编剧增添了第一幕,以便交接一号女主人公玛丽娅作为波兰公主的身份;同时增添了她的未婚夫瓦茨拉夫这小我物,以便在鞑靼人狙击的悲剧发生之前,为他们放置婚前甜美的恋爱双人舞,并在悲剧发生之际,放置他与侵略者撕杀而死,年夜而用视觉、听觉、动觉三位一体的舞蹈形象传达“把美当众杀绝给人看”的悲剧特征。舞剧的情节线索是,鞑靼王吉列伊三更狙击了波兰王国,抢劫了即将成婚的玛丽娅公主后,回到了位于巴赫奇萨拉伊的王宫。
在玛丽娅倾国倾城的美貌和荏弱善良的赋性面前,年夜来都不成征服的他反倒成了俘虏,心里深处更发生着疾苦的渐变。他苦苦求婚,却屡遭拒绝,但依然耐心期待着事业的发生。不意,他的见异思迁燃起宠姬扎列玛心中的妒火。在极尽威胁迷惑之后,她用匕首竣事了玛丽娅无辜的人命,并是以被吉列伊指令手下士兵推下了幽谷。为了铭刻对玛丽娅的永恒之爱,抒发自己的哀思之情,更表达自己的年夜善之心,吉列伊饬令建筑了一座日夜流淌的“泪”泉,为后人留下了“斑斓万能”和“恋爱至上”的传说。这部舞剧的剧本曾在前苏联被誉为“现实主义芭蕾舞剧剧本的典型”。就编导而言,它既是编导家扎哈洛夫旗开告捷的童贞作,也是前苏联“戏剧芭蕾”在改编优异文学题材和运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话剧表演系统,创作现实主义芭蕾舞剧方面的第一部成功之作,更为随后的芭蕾舞剧《罗米欧与朱丽叶》堆集了珍贵的经验。《泪泉》的年夜获成功还得归功于芭蕾表演巨匠乌兰诺娃对“玛丽娅”这小我物的出色塑造,其外柔内刚的性格与女主人公有着某种异曲同工之妙;而玛丽娅临终前的那一瞬间则因为她而成为整部前苏联芭蕾史上的传奇:她的整个身躯在背部遇刺的那一瞬间,只有一次微妙的痉挛,随后便年夜肩胛骨起头上提,并顺势敦促双臂,沿着石柱渐渐地上滑,以死力延迟身体竖立的时刻,默示出心里的坚贞不拔;当她年夜这种疾苦的痉挛中解脱出来之后,才将面部转向扎列玛、吉列伊和每位不美观众,以吐露出那种超凡脱俗的安详,浮现出普希金原作中那种“能分开这个凄凉世界”时如释重负的安好。
《巴黎的火焰》是一部四幕五场芭蕾舞剧,属于前苏联现代芭蕾舞剧的早期代表作,1932年11月7日由列宁格勒国家楷模歌剧舞剧院芭蕾舞团首演于该剧院,编剧N沃尔科夫与V蹬缦阕特里耶夫,作曲B阿萨菲耶夫,编导V瓦伊诺宁,舞美设计V蹬缦阕特里耶夫,杰罗姆由V查布基阿尼饰演,珍妮由O若尔当饰演,泰蕾兹由N阿妮西莫娃饰演,米雷尔·德普瓦捷由N杜金斯卡娅饰演,米斯特拉尔由K谢尔盖耶夫饰演。作为一部概缦泓题材的芭蕾舞剧,《巴黎的火焰》的题材是1792年法国概缦泓后,马赛的造反公众在概缦泓翘楚尖锐普的率领下,向着巴黎进军时的沸腾气象。第四幕中的双人舞常作为晚会上的精品小节目零丁表演,而全剧的浓缩版1953年则拍摄成片子,与《天鹅湖》、《巴赫奇萨拉伊的泪泉》一道,组成了一部完整的片子艺术片,取名为《芭蕾三部曲》。这部舞剧1933年曾由莫斯科年夜剧院芭蕾舞团搬上过舞台。
《天鹅之死》是一段女子独舞,属于俄国现代芭蕾的早期代表作,也是整部芭蕾史上最具生命力的经典之作,1907年12月22日首演于圣彼得堡贵族音乐厅的慈善义演,音乐CC圣-桑,编舞M福金,服装设计L巴克斯特,表演A巴甫洛娃。它的创作灵感来自法国作曲家圣-桑的名曲《天鹅》。在钢琴的伴奏下,年夜提琴渐渐奏出升沉音型,仿佛激荡起湖水的阵阵涟漪,并随后引出了清白而高尚的天鹅——她背对着不美观众,在陆续串的脚尖碎步上默默地登场,渐渐的揉臂动作借助于呼吸的提沉,把那悦耳肺腑的旋律年夜年夜臂和小臂一向贯串到手腕和手指,最后年夜指尖释放到空中,年夜而为作品抒情的主调平添了几分叙事的联想。修长而高扬的脖子既切确地代表了芭蕾艺术的高尚典雅,又活跃地默示收支类甚至整个动物界的求生巴望。终于,她起头重心下沉,失踪控的盘旋与升降中同化着几分无奈,但直至最后倒在地上,也仍是连矫呕命的美妙与庄严。这个女子独舞尽管只有短短的4分零6秒,却充拭魅展示了巴甫洛娃细腻抒情的表演风度,凝聚了芭蕾特有的转瞬即逝之美,并默示出“虽死犹生”这样一个凄美悦耳的主题,因而总能给不美观众留下了铭肌镂骨的印象。
《火鸟》是独幕两场芭蕾舞剧,属于俄国现代芭蕾的早期代表作,1910年6月25日由佳吉列夫俄国芭蕾舞团首演于巴黎歌剧院,编剧与编导M福金,作曲I斯特拉文斯基,批示G皮埃内,布景设计A戈洛温,服装设计L巴克斯特和戈洛温,火鸟由T卡尔萨文娜饰演,王子I查列维奇由M福首饰演,佳丽查列维芙娜由V福金娜饰演,恶魔卡斯切伊由E切凯蒂饰演。这部独幕现代芭蕾舞剧取材于俄国平易近间传说《伊凡王子》和《火鸟与年夜灰狼》,根基情节是:王子伊万·查列维奇捕捉到一只法力无边的天堂火鸟。为了换取自由,火鸟给了他一枚神奇的羽毛,并允诺王子说,在危难时只要对着羽毛呼叫招呼,她便会火速加入,为他消灾除难。不久,王子为了年夜恶魔卡斯切伊手中搭救佳丽查列维芙娜,不美观真获得火鸟的救援,并最终完成了这场善定胜恶的正剧,实现了有情人终成家族的年夜团聚。《火鸟》的成功首先得归功于佳吉列夫的独具慧眼。他在最初委约的作曲家迟迟不能交稿的情形下,应机立断地选择了初出茅庐的斯特拉文斯基。作曲家在创作中,有意识地年夜量使用了7/4拍子、切分音等不协和的音程关系和不平均的节奏型,年夜而形象地捕捉和再造出了俄罗斯平易近族的原始神秘和古朴张力。年夜编导上看,作品年夜独幕的结构到舞-剧交融的体例,均标识表记标帜着芭蕾舞剧年夜此超越了“古典”时代,并进入了“现代”时代。其中的双人舞一反古典芭蕾双人舞陈旧看法的恋爱主题和ABA模式,并抓住剧情成长的线索和人闻缦汨绘的需要,精心设计了“匹敌”主题和ABC模式,由此编导出了“追击”、“坚持”和“获释”这三个连成一气的舞段,确保了舞-剧的交相辉映和扣人心弦。
《春之祭》是部两幕芭蕾舞剧,属于俄国现代芭蕾的早期代表作,1913年5月29日由佳吉列夫俄国芭蕾舞团首演于巴黎的喷香榭丽舍剧院,编剧I斯特拉文斯基与N罗伊里奇,作曲斯特拉文斯基,批示P蒙特,编导V尼金斯基,节奏参谋兼排演M兰伯特,布景与服装设计罗伊里奇西蒙诺夫简介,祭春少女由M皮尔茨饰演,领舞脚色有300岁的老太宣战春秋无限年夜的长老,而年夜量的群舞脚色则搜罗了各个春秋段上的男女老小共70人。斯特拉文斯基为《春之祭》主创的剧本和自力创作的音乐均取材于俄国原始部落中以少女为人祭手段的生殖崇敬典礼,因而带有浓烈的俄国原始风气;原剧本的定位——“二幕中的俄国异教徒画面多幅”,声名它将不再担任古典芭蕾舞剧的叙事传统,也没有人物间的性格矛盾和戏剧冲突,以此同《天鹅湖》等19世纪末之前的浪漫和古典芭蕾舞剧划清鸿沟。全剧共分两幕,焦点主题是经由过程跳舞完成“天人合一”的原始崇奉:第一幕为《年夜地崇敬》,展示了新春惠临之际,整个部落的人们在户外聚积一堂,用多种调剂下的舞蹈,肃静肃穆地完成着一年一度的生殖崇敬典礼。第二幕为《春之祭礼》,再现了整个部落每年选举出一位最斑斓、最纯正的童贞——祭春少女,然后由她用强烈跳舞不止的体例升天,最终与太阳神联婚这样一种壮烈的排场。作品首演时在剧场内引起了巨年夜的骚乱,不得不由多量差人进场维持秩序,随后仅在巴黎和伦敦表演了六场便封箱,首要原因是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一路头便令人感应惊骇,其中那年夜量粗砺难听的不协和音程仿佛预示着世界的末日迫在眉睫;而尼金斯基的编舞中则全数使用了双脚内扣、拙笨向下的反芭蕾动作,在使巴黎这个“芭蕾之都”的保守不美观公愤不核对的同时,亦令这里的前卫不美观众欣喜若狂。《春之祭》的问世预示了一个天崩地裂翻先寰宇、多元审美新世纪,因而,自1913年首演至今,始终吸引着才调横溢的列国编导家,成为整部芭蕾史上生命力最强、版本最多的作品,其中广为人知的版本就有百余个之多,而具世界影响的则有20个上下。
《春之祭》是一部四场芭蕾舞剧,也是俄国现代芭蕾的早期代表作,1923年6月13日由佳吉列夫俄国芭蕾舞团首演于巴黎欢喜抒情剧院,歌词与作曲:I斯特拉文斯基,批示E安塞梅,编导B尼金斯卡,布景与服装设计N冈察洛娃,新娘由F杜布洛芙斯卡饰演,新郎由N西蒙诺夫饰演。这部作品并非传统意义尚罾υ剧,而是用芭蕾这种抽象的动作艺术再现了俄国传统的婚俗与礼仪。全剧搜罗第一场:祝福新娘、第二场:祝福新郎、第三场:新娘离家、第四场:婚礼庆典,首要人物则有新娘、新郎、伐柯人们、新娘母亲、新娘父亲、新郎父亲、新郎母亲、新娘的伴娘、新郎的伴郎。尼金斯卡这个版本的首要特点在于:在整体的气概与基调上,它经由过程将服装和布景的色彩简约核对比强烈的口角两色的做法,一改俄罗斯古典芭蕾舞剧的五彩斑斓与皇家气派,使芭蕾舞剧这种贵族艺术回归到俄罗斯村子的朴素凝重与风土着土偶情之中;在动作的时空与力度上,它经由过程将多种用力标的目的凝聚成直上直下的动作指向,一改俄罗斯古典芭蕾的线条美感与轻盈向上,使芭蕾动作的天堂质感回落到俄罗斯公众的世俗情态之中,年夜而不仅加年夜了动作转变的难度,而且凸起了俄罗斯婚俗的典礼感与悲壮感;在合唱队演唱、冲击乐吹奏与舞蹈动作迸发这三重对应的关系上,视、听、动觉三位一体的力度共振与冲击足以证实“形式自己就有内容”这种现代舞不美观念的合理性;在服装与舞美的功用上,经由过程将貌似日常糊口的服装和木制墙壁的房间等精心设计,为相对抽象的舞蹈动作编排缔造了某种真实可托的具象特征。
《阿波罗》是一出两场芭蕾,同时属于俄国现代芭蕾的早期代表作,1928年6月12日由佳吉列夫俄国芭蕾舞团首演于巴黎的萨拉·贝纳尔剧院,原名《缪斯的批示者阿波罗》,1957年简化为现名,编剧与作曲I斯特拉文斯基,编舞G巴兰钦,舞美设计A波尚,阿波罗由S李法饰演,舞蹈缪斯忒尔西科瑞由A尼基蒂娜饰演西蒙诺夫简介,颂歌缪斯波吕许妮亚由L切尔妮切娃饰演,史诗缪斯卡利俄珀由F杜布洛芙斯卡饰演。作品的情节获得了最年夜限度的淡化:太阳神阿波罗由宙斯与勒托所明日生,在与三位缪斯教学相长的过程中,他接管了周全的艺术教育和 教育,然后起头走向成熟,并最终年夜奥林匹斯山下常人世。巴兰钦在这部作品中,斗胆地打破了学院派芭蕾的程式化说话,丢弃了各类装饰性的动作,并恰当地领受了现代舞语汇的棱角分明、扭曲变形等特征,缔造出了四人一道勾脚行走、缪斯裹足尖上下坐扭转、阿波罗坐地支撑舞蹈缪斯做后腿伸展、阿波罗张开手掌做放射状等在古典芭蕾中前所未见的崭新动作,年夜而用某种清亮见底的动作质感和和机智诙谐的人道光线,切确而活跃地描绘出太阳神阿波罗这位青春偶像的悦耳形象。舞蹈竣事时的阿谁四人叠映出的舞姿可谓20世纪芭蕾中最能令人回味的经典——当阿波罗伸展双臂,以弓箭步的舞姿稳步亮相瞬息,三位缪斯则起头以他为支撑点向前倾斜重心,并以循序渐进的罗盘式角度在他死后各伸出一条后腿来,不仅默示出生命对阳光的需要,女性对男性的渴求,由此修建出太阳神光线四射的形象,而且也以最为简约的体例,折射出古希腊文明中诗、乐、舞、剧四位一体这个西方古典主义的的理想,更吐露出巴兰钦的血液甚至骨子中奔流的男性小我主义!正因为如斯,巴兰钦对这个作品一向情有独钟,不竭加工和持续上演的同时,始终保进场成长了“简约化”的整体趋向——最终不单去失踪了缪斯的头饰,简短了四位人物的服装,而且还先后把奥林匹斯山以及随后用来象征它的平台等布景都给删繁酒撇了,由此折射出他对动作自身默示力的坚信不移。在芭蕾成长史上,《阿波罗》标识表记标帜着“新古典主义芭蕾”的降生,因为芭蕾年夜此辞别了“戏剧芭蕾”一统天下的僵局,而进入了“交响芭蕾”的崭新规模,由此丰硕了20世纪的芭蕾面容。
中期阶段:
《罗米欧与朱丽叶》这部年夜型芭蕾舞剧搜罗了序幕加三幕13场和尾声,属于前苏联现代芭蕾舞剧的中期代表作,莎士比亚题材芭蕾舞角逐最负盛名的作品,1940年1月11日由列宁格勒的基洛夫剧院芭蕾舞团首演于该剧院,编剧S普罗科菲耶夫与L拉夫罗夫斯基,作曲普罗科菲耶夫,编导拉夫罗夫斯基,舞美设计P威廉姆斯,朱丽叶由G乌兰诺娃饰演,罗米欧由K谢尔盖耶夫饰演,提伯尔特由R格尔贝克饰演,默丘西奥由A洛普霍夫饰演。舞剧严酷按照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尽可能地忠厚于莎士比亚悲剧原著的线索和精神,令人甘拜下风地揭示出“恋爱至上”的永恒主题,以及人与人之间“化干戈为玉帛”的根柢事理。该剧规模宏壮,人物众多,悬念丛生,悦耳心魄,首要情节线索为:蒙泰初与凯普莱特两巨匠族之间素有积怨,不意蒙家的令郎罗米欧与凯家的千金朱丽叶因一见钟情而私定终身。但苦于两巨匠族间的积怨过深,两位年青人虽经各式全力,却依然无法打破重重阻碍,公开结为夫妻,最终只能去冥界再结连理。在鲜血与生命的价钱面前,两巨匠族终于握手言和。它的巨年夜魅力除了莎士比亚悲剧惊六合泣鬼神的威力之外,编导家斗胆打破了古典芭蕾舞剧的双人舞脱离情节线索,一味炫耀程式化手艺的ABA模式,创作出情景交融、情舞互动、循序渐进、三部曲式的双人舞则是举足轻重的身分:第一段双人舞呈此刻第一幕的第四场,其独具匠心之处就在于,两人尽管无法在两巨匠族间剑拔弩张的坚持空气中长时刻地联袂而舞,饶暌姑心照不宣的眼神和一拍即和的默契,达到了彼此间的全然沟通;第二段呈此刻第一幕的第五场,即赫赫有名的《阳台双人舞》,这是列国芭蕾舞团零丁表演的经典舞段,典型情形转移到了两位有情人的初度零丁幽会瞬息,舞蹈动作的力度、幅度、难度和速度设计因而由小到年夜,由缓到急,年夜而自然而然地进入了天长地久的高涨;第三段发生在第三幕的第一场,名为《卧室双人舞》,典型情形为罗米欧与朱丽叶生离死别之际,动作的编排是以而升沉跌荡放诞、凄美悦耳,动作的逻辑则畅若流水、连成一气,进而以无声的说话,预示出这部恋爱悲剧的最终终局。这些暗暗我我、温馨细腻的男女双人舞作为整部舞剧张力铺陈的一个极端,同广场上屡屡爆发的刀光血影、令人切齿这样一个极端之间,组成的反差可谓天差地别,确保了“文字说话”的莎士比亚悲剧在“非文字说话”的芭蕾舞角逐也能获得充实的默示。
《小夜曲》是一出四乐章的交响芭蕾,属于美国现代芭蕾的中期代表作,1934年6月10日由美国芭蕾舞黉舍的学生首演于纽约州怀特普莱恩斯的FM沃尔伯格庄园,音乐PI柴科夫斯基,编导G巴兰钦;同年12月8日在康涅迪格州哈特福德市的阿弗里纪念剧院初度公演,并加上了G隆尚设计的布景和J卢尔卡特设计的服装;1935年3月1日由美国芭蕾舞团首演于纽约的阿德菲剧院;1936年往后的表演丢弃了布景,而1964年表演时则请B卡林斯卡年夜头设计了服装。作为一部无情节的交响芭蕾,作品的问题取自柴科夫斯基的《C年夜调管弦乐小夜曲》,并按照《小奏鸣曲》、《圆舞曲》、《俄罗斯主题》和《悲歌》这四个乐章的挨次编导和表演,尽管结尾的阿谁乐章带上了某种浪漫而感伤的情调,尤其是那位两次被少年丢弃的少女最终倒地死去,然后又被三位少年高举过甚,挺起腰杆,张开双臂,迎着向阳前进的措置,令人禁不住联想到《吉赛尔》或《天鹅湖》及其生与死的永恒主题。按照编导家自己的话来说,《小夜曲》其实没有玩儿命地去讲什么故事,如不美观你非要说它在讲故事,那也只是音乐和舞蹈在讲述着自己的故事而已;它简简单单,不外是一群舞者在皎洁的月光下,跟着一首美梦的小夜曲翩跹起舞而已。对于不美观众来说,它在视觉上,是28位舞者身着淡蓝色的纱裙在蓝色的布景下翩跹作舞;它在听觉上,是作曲家的第三和第四个乐章倒置了挨次;它在动觉上,则先后呈现了一位女舞者姗姗来迟,然后步履仓皇地走到自己阿谁很是显要的位置上手舞足蹈,而另一位女舞者则一不留心,颠仆在地上这两个意外的 ,原本是巴兰钦以现代艺术家随遇而安的惯有心态,将排演中呈现的真实事务如实地搬进了作品之中,但却在不经意中为这个并非戏剧性的芭蕾平添了几分戏剧性和可看性。此外,十七、九、六位等分歧数目女舞者的表演规模,以及男舞者的不期而至等等措置,也一向在国际舞坛上传为美谈,因为这一切也都不是巴兰钦的称心追求,而是按照天天加入排演的舞者人数和性别来自然确定的。
《玲珑剔透》是一部两段式的芭蕾,属于英国现代芭蕾的中期代表作,1966年4月25日由英国皇家芭蕾舞团首演于伦敦考文特花园的皇家歌剧院,音乐E萨蒂,配器C德彪西、罗兰-曼努埃尔、J兰切贝利,编导F阿希顿,服装设计阿希顿,两段三人舞中的第二段为《月球》,由两男一女表演,率先问世于1965年3月24日,由V洛兰、A道尔和R米德表演,而随后首演的三人舞《地球》放在了前面,由两女一男担任,由A西布利、G帕金森和B肖表演。这部作品由两个舞段组成,第一段取名为《月球》,其问世的契机来自英国皇家芭蕾舞团1965年的一台集资晚会。作为该团那时的首席编导家,阿希顿必需创作一个“不太长的作品”。无巧不成书的是,美国宇航员恰在这个时代登上了月球,实现了人类远古以来的胡想。动静传来,他禁不住热血沸腾,更想入非非:一组既如梦如幻,又真实可托的舞蹈意象就这样,在三位“前提”出类拔萃、动作严酷“规范”、“感受”超常细腻、极具“雕塑美感”的芭蕾舞者之间脱颖而出了,更使得芭蕾独有的那种线条美感和人体动作的各种有机转变,最终升华进了这样一个炉火纯青的年夜境界。与此同时,阿希顿持久以来对法国作曲家E萨蒂音乐的情有独钟,也终于找到了恰倒益处的使用机缘:其钢琴曲《裸体歌舞》中那朦朦胧胧、丁丁冬冬的乐曲声,把月球那遥远而空灵的意象描绘得切确到位且清亮透明。《月球》的年夜获成功促使阿希顿又创作了一个舞段,取名为《地球》,音乐则特邀英国闻名作曲家和批示家J兰切贝利为萨蒂的另一部乐曲《玄秘曲》配器而成。阿希顿在“音乐上的极端敏感”一向在国际芭蕾舞界有口皆碑,并在这个作品中获得了充实的展示,不仅给人畅若流水般的美感享受,而且为声张英国式的滑稽诙谐和抒情主义立下了汗马功勋,进而使得英国皇家芭蕾舞团能够慢慢进入“世界六年夜一流古典芭蕾舞团之一”的行列。
《丁喷香花园》是一出独幕的芭蕾舞剧,属于英国现代芭蕾的中期代表作,更是心理芭蕾的开山之作,1936年1月21日由兰伯特芭蕾舞团首演于伦敦的默库里剧院,编剧A图德与H史蒂文森,音乐E肖松,编导图德,布景与服装设计史蒂文森,新娘卡罗琳由M洛伊德饰演,新娘的旧日情人由H莱恩饰演,新娘非嫁不成的新郎由图德饰演,新郎的旧日情人由PV普拉饰演。舞剧的梗概是:出于势利或者其它某种原因,女主人公卡罗琳忍痛辞别了真爱,筹备另嫁他人;在与爱人辞此外晚会上,她又萍水重逢了此前并不体味、未婚夫的旧日情人。皓月当空,苍白无奈,茫茫人海,往来来往仓皇;含情脉脉,苦衷重重,鬼使神差,各奔西东——尽管这两对男女都想在特出这个离合悲欢、交叉重叠的三角恋怪圈之前,同自己竭诚的旧爱再接最后一个吻,但都无法如愿,最终只能是满心尴尬,悻悻离去,只任那位可怜的卡罗琳晕倒在自己并不真爱的未婚夫怀中。作品辞别了所有传统芭蕾舞剧习用的哑剧手势,而仅经由过程切确而细腻的动作设计、四位主人公之间的空间转变,以及孔殷而压制的舞台空气,便将他们身陷上流社会的繁文缛节之中不能自己的处境,以及热血沸腾和百感交集的状况,默示得淋漓尽致。作品采用的音乐是法国作曲家肖松闻名的小提琴与乐队曲《诗》,而它在首演之夜,便被舞评家们誉为“心理芭蕾”的开山之作。
晚期阶段:
《斯巴达克》也是一部气焰恢弘的芭蕾舞剧,搜罗了四幕九场,属于前苏联现代芭蕾舞剧的晚期代表作,1968年4月9日由莫斯科年夜剧院芭蕾舞团公演于该剧院,编剧N沃尔科夫,作曲A哈恰图良,编导Y格里戈洛维奇,布景与服装设计S维尔萨拉泽,斯巴达克由V瓦西里耶夫饰演,弗律吉雅由E马克西莫娃饰演,克拉苏由M利耶帕饰演,克拉苏之妾爱吉娜由N季莫菲耶娃饰演。舞剧首要取材于古希腊作家普鲁塔克的同名长篇历史小说,描写了发生在公元前73年古罗马帝国衰败期一个真实而惨烈的故事,但在典型人物和典型情形的设置上亦有所增删。首要情节线索是:众多的色雷斯奴隶为了知足贵族们的血腥癖好而纷纷丧命于角斗场上;为了肃除各类非人待遇,年夜头获得人身自由,他们在奴隶义兵翘楚斯巴达克的身先士卒之下浴血奋战,同以克拉苏为首的罗马军团睁开了这场声势浩荡、气壮山河的正义战争。尽管最后因寡不敌众而三军覆没,他们为自由而战的精神饶暌估垂千古,为后人所铭刻,所传颂,所钦佩,所打动……格里戈洛维奇的版本之所以取得了前所文暌剐的成功,就在于他将前苏联的“戏剧芭蕾”与“交响芭蕾”这两年夜传统通顺贯通贯通,年夜而确保了喜欢看“戏”的不美观众能够在升沉跌荡放诞的戏界冲突中过尽戏瘾,而热衷看“舞”的不美观众亦能在精神焕发的动作张力中称心对劲。
出色的舞段首先应举《斯巴达克的独舞》为例,而且每幕均有,而全剧的独舞则共有九段之多;编导家在舞与情的关系上,尽可能地去为情设舞,以舞带情,确保了在每个 的激越处,问题人物斯巴达克都能有与之相得益彰、技巧高难的出色舞段,以便去宣泄心里深处的独白,塑造英雄人物的形象,并凸起阳刚之气的冲击力和传染力。男女主人公《斯巴达克与弗律吉雅的双人舞》也做到了每幕均有;编导家经由过程对男女之情在生离死别之际的尽情抒发,为奴隶翘楚斯巴达克塑造出加倍丰满悦耳的正面形象;舞段中还年夜量地借用了杂技和技巧的高难动作,不仅将男女主人公的心媾和 默示得酣畅淋漓,而且极年夜地丰硕了古典芭蕾双人舞原有的托举技巧。在群舞的创作方面,该剧则可谓登峰造极,好比第一幕的《40位奴隶的男人年夜群舞》,充实地默示了众多的奴隶们在斯巴达克的号召下揭竿而起,砸碎锁链,奔向自由时的火样 ,以及为争夺彻调整放而殊死奋斗的判定决心;这个年夜型男人群舞的规模之巨,气焰之年夜,可为空前进后,为彻底改变芭蕾舞台上积重难返的阴盛阳衰作出了卓越的进献。
今天人们有一种商定俗成的熟悉,根基是以20世纪初发生的现代艺术思潮对芭蕾的影响为分界线,在此之前的以遵循芭蕾原有程式规范和气概特征的作品,无论是舞剧仍是小型作品,都可以说是古典芭蕾;而近代发生的良多芭蕾作品,或在题材选择上有别于以往的选材规模,或在形式长进行了成长立异一一年夜糊口中提炼了动作说话,或年夜其他姐妹舞种领受借鉴了舞蹈语汇和默示手法,形成区别于古典芭蕾的气概样式,这即是所谓"今世芭蕾"、"现代芭蕾"。属于题材转变的如《红色娘子军》,描写的是中国30年月的故事,所以标示为"现代芭蕾舞剧"意指纺暌钩现代糊口的舞剧。题材的转变不成避免地也带来形式的转变,《红色娘子军》领受了戎行生勾算作和中国平易近族舞蹈素材;依戏剧内容而有较年夜打破。按照现代审美不美观念对动作组合进行一些变形措置
对原有的传统芭蕾形式进行上斗劲年夜的成长转变的芭蕾作品,当属运用交响乐编舞的"交响芭蕾"(如《小夜曲》、《协奏曲》等),和领受现代舞的编舞体例与技巧、动作的作品(如),还有 (搜罗服装的转变,更精练更精练以至只着舞蹈操练服上台) 。
代表作:《火鸟》《春之祭》《时代舞者》
就是写文化知识可以在芭蕾的历史,内涵有更深刻的理解之类的 芭蕾的起源和历史 芭蕾艺术孕育在意大利,诞生在十七世纪后期路易十四的法国宫廷,十八世纪在法国日臻完美,到十九世纪末期,在俄罗斯进入最繁荣的时期。芭蕾在近四百年的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对世界各国影响很大,流传极广,至今已成为世界各国都努力发展的一种艺术形式了。 芭蕾的历史,最早的起始可追溯自欧洲文洲文艺复兴鼎盛时期的意大利宫廷,及法国南部的贝根弟地方的宫廷里。每当结婚喜庆,接见外国元首,或其他大庆典,即表演这种舞蹈以示祝或助兴。芭蕾发展史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芭蕾舞剧——《皇后喜剧芭蕾》上演于1581年,当洛蕾娜(Lorraine)的玛格丽特**和凡尔赛(Versaills)的姚幼斯公爵结婚之时,这场芭蕾舞的音乐乐谱迄今仍保存,可算是最古老的芭蕾音乐。 芭蕾至路易十四皇朝(1643—1715)时代而臻极盛,路易十四本人是一位卓绝的舞蹈家,且喜爱芭蕾表演。1661年,路易十四创立了历史上第一所舞蹈学校——法国皇家舞蹈学院,专门教授舞艺。这所学校现在属于巴黎歌剧院。而沿用至今的手脚的五个位置和一些优美的芭蕾舞姿则是1700年在这里得到固定的。在皇家舞艺大师博尚(Beauchamp)和音乐家贝弗(Cambefort)及吕利(Lully)的大力提倡下,法国芭蕾舞在文化和音乐上的重要性大增。于是芭蕾变成了许多新的宫廷舞的来源;诸如:加沃特舞曲(Gavotte)、巴斯皮耶舞曲(Passepied)、布雷舞曲(Boree)、里戈东舞曲(Rigaudon)等。在这些舞曲之中,最重要的要算小步舞曲(Minuet),吕利于1653年,开始参加法国宫廷的芭蕾活动,而达到高潮。他当时正与莫利哀(Moliere)合力制作戏剧和芭蕾混成的所谓芭蕾喜剧(Comedie Ballet)。1760年发表的《小绅士》(Le Bourgeois Gentilhomme),可算是这类舞剧最著名的代表作。吕利又把芭蕾应用于他所作的歌剧中,他的两位后继者康普拉(Campra)和拉莫(Rameau)也如法炮制。尤其是拉莫的作品,因夹杂有墨西哥、健康和中国等的外国情调而更富风趣。这当然和他的个性与背景有关。英国方面又创造一种特殊的芭蕾,名之曰“假面舞”(Masque)。到了17世纪后半期,维也纳已成为芭蕾演出的中心。然而当时欧洲芭蕾舞正处在“传统”与“革新”的争论,“严格”与“抒情”间的争论,“纯粹舞艺”与“标题舞艺”的争论,以及“芭蕾”与“近代舞”间的争论中。这些观念在20世纪的今天,多多少少还有它的余波,时而争论不休。 从1789年开始,出现了《关不住的女儿》等一批早期(又称前浪漫时期)芭蕾舞剧的代表作。而到了19世纪,先后在巴黎出现了“浪漫芭蕾”这个芭蕾史上的黄金时代,推出了以《仙女》(1832)、《吉赛尔》(1841)和《葛蓓莉娅》(1870)为代表的传世之作,然后在俄国进入“古典芭蕾”这个整部芭蕾史上的鼎盛时期,留下了以《睡美人》(1890)、《胡桃夹子》(1892)和《天鹅湖》(1895)这“三大舞剧”为首的一大批经典剧目,从而促使人们形成了“舞剧乃舞蹈的最高形式”的观念。这种观念直到20世纪先后诞生出“现代芭蕾”和“当代芭蕾”之后,尤其是舞蹈开始走出“非舞蹈”的误区,竭力回归动作本体,以美籍俄国芭蕾大师乔治巴兰钦(1904—1983)为首的“纯芭蕾”(即非舞剧式的芭蕾作品,又称“新古典芭蕾”)开始占领主导地位以来,才结束了戏剧芭蕾一统天下的局面。世所公认的一流古典芭蕾舞团有七个:前苏联的基洛夫芭蕾舞团和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美国的纽约市芭蕾舞团和美国芭蕾舞剧院,英国的皇家芭蕾舞团,法国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和丹麦皇家芭蕾舞团。当代芭蕾呈现出空前的普及和繁荣,代表性人物和团体为捷克人伊日·基里安(1947— )和他的荷兰舞蹈剧院以及美国人威廉福赛特(1949— )和他的德国法兰克福芭蕾舞团。 芭蕾分类 1、音乐芭蕾 以展现舞者技巧为主要目的,例如圣桑的"垂死的天鹅"。 2、剧情芭蕾 顾名思义为有剧情的芭蕾舞蹈。 3、 浪漫派 又俗称"白色芭蕾",女舞者以身着白色钟罩型纱裙著称。例如亚当的"吉赛尔"。 4、古典派 女舞者穿著华丽的短裙,和男舞者以古典舞蹈特有的形式舞出,例如柴可夫斯基之"天鹅湖"。 5、现代派 例如史塔温斯基之"火鸟"。 6、歌剧芭蕾 在歌剧当中穿插的芭蕾舞,例如歌剧"威廉泰尔"当中的芭蕾。 舞鞋 女性芭蕾舞演员的舞鞋鞋尖加硬,使他们能用脚尖跳舞而不会伤害到脚。 肢体语言 所有芭蕾舞开始和结束的动作都用这五种姿势中的一个。这些姿势是在18世纪创造的,是为了达到平衡并使脚显得优美。 传统的古典芭蕾技术建筑在外开、伸展、绷直的审美基础之上的。它包括:脚的5种基本位置、3种基本舞姿:如"阿拉贝斯"(arabesque)、"阿提秋"(attitude)和"伊卡特"(ecarte);腿部技巧:各种"巴特芒"(battements)--包括腿的伸展、打开以及rond de jambo(腿的划圆圈)等;各种幅度和舞姿的跳跃;各种旋转;击腿技巧;各种舞步和连接动作;女子的脚尖舞技巧;双人舞的扶持和托举等技巧;以及"泼德布拉"(port de bras)等。古典芭蕾的这些基本动作(元素),就像字母一样,编导运用这些"字母"写出不同角色的个性、身份、情绪以及角色在剧情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把这些元素按特定的结构手法加以编排、组合、组成形象化的舞蹈语汇来表达剧情,创造出各种富有艺术魅力的舞蹈形象。 脚部的五个基本位置: 第一位 : 两脚跟紧靠在一直线上,脚尖向外180度 第二位 : 两脚跟相距一足的长度,脚部向外扭开,两足在一直线上 第三位 : 两脚跟前后重叠放置,足尖向外张开 第四位 : 两脚前后保持一足的距离,两足趾踵相对成两直线,腿向外转 第五位 : 两脚前后重叠,两足趾踵互触,腿向外转 手部基本位置: 1瓦卡诺娃派(俄国派) 第一位 : 双手在正面的腹前成自然圆 第二位 : 双手在旁侧伸,在视线范围内,手心向内 第三位 : 双手上举在头上方的视线内 2却革底派(意大利派) 第一位 : 双手垂下成自然圆,手指轻触在大腿旁的位置 第二位 : 双手在旁侧伸 第三位 : 一手在身体前手心向内,另一手在旁侧伸 第四位 : 一手在身体前与横隔膜保持相同的高度,然后同时上举在头的上方 古典式芭蕾舞衣 裙子的长度,不超过膝盖,是短式的,不过袖子有无袖的,长袖的,灯笼袖等 1、纯白色古典芭蕾舞衣 例如"天鹅湖"中的白天鹅 2、 全 黑 或 鲜 红 前者例如"天鹅湖"中的黑天鹅 3、灯笼袖配背心 例如"柯贝莉亚"第二幕中史瓦妮达所扮演的娃娃—柯贝莉亚 4、长袖配背心,以亮珠刺绣装饰之 5、上下色彩不同的芭蕾舞衣 浪漫派芭蕾舞衣 它的裙子几乎到脚踝附近,成吊钟型,有无袖的,灯笼袖的颜色有白色的,淡色的,淡紫色等。 1、灯笼袖的浪漫派芭蕾舞衣 例如"四人舞""玫瑰花精"。 2、扮妖精时,在手臂上或肩上加薄纱的衣饰 例如"吉赛尔"第二幕,"仙女"舞剧 3、村姑式舞衣 背心加灯笼袖,腹部上面配上可爱的图案,例如"吉赛尔"第一幕,"柯贝莉亚"第一幕,"风流女儿"舞剧。 角色 古典芭蕾舞剧有其特定的结构与形式,经由艺术总监、编舞、舞者、灯光音响、服装、布景……专业的剧场工作人员密切配合,才能完整的呈现在观众面前。 如果我们对芭蕾舞舞台上的型式能有基本的认识,观赏芭蕾演出时必能获得极大的乐趣与共鸣。芭蕾舞剧演出主要由下列三种角色组成: 1、主角:主角是故事核心人物,舞者需有一定水准以上的技巧与体力,最重要是要 有高超舞蹈素养及品格,才能诠释剧中的人物。 古典芭蕾双人舞是整个舞剧重心,大都由男女主角担任,古典芭蕾舞剧双人舞结构 次序是男女主角双人的慢板,然后是男主角独舞,女主角独舞,最后才是终曲 (coda)双人快板,主角艺术素养与技巧水准将于双人舞中呈现。 2、独舞者:具有主角技巧,而能单独或三、四人演出者。 3、群舞者:群舞者虽然舞步较简单,但复杂的画面变化,整场气氛烘拖更是扮演举足轻重的地位,每一位群舞者均非常重要,只要有一人乱了脚步,整体的画面将被影响。 舞蹈术语 一、舞蹈形象: 以舞蹈艺术为手段塑造的人物形象动态形象,技人体的姿态、造型,步法等动作借助音乐、舞台美术、化妆、服饰等艺术因素产生的具有欣赏价值的视觉效果。具有可视性、流动性的审美性的特点,是舞蹈欣赏过程中被感知、认识的主要对象和体现舞蹈艺术审美价值的主体。 二、舞蹈表情:根据现实生活中人的心理活动和流露表情的习惯特点,经过提炼和艺术加工,用不同的舞蹈形式加以概括并表现出的喜怒哀乐等内心情感变化。除了与动作相协调的面部表情外,有节奏的动作、姿态、手势和造型,亦可产生富有艺术感染了的舞蹈表情。 三、舞蹈动作:舞蹈艺术的基本表现手段。源于对人类情感动作和自然界各种动态事物的模仿。主要包括: 1、单一动作,即以人体某一部位为主动,其他部位静止或随动的动作; 2、复合动作,指人体各部位在同一时间按照一定的顺序、规格作出的动作; 3、动作组合。一般指以训练舞蹈技巧为主要目的,有两个以上单一动作或复合动作按一定顺序、方向、速 度和幅度上的结合与变化组成的连续性动作滑步、屈伸、踢腿、跳跃、旋转等等。 四、民间舞(folk dance):泛指产生并流传于民间、受民俗文化制约,即兴表演但风格相对稳定、以自娱为主要功能的舞蹈形式。不同地区、国家、民族的民间舞蹈,由于受生存环境、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民族性格、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因素影响,以及受表演者的年龄、性别等生理条件所限,在表演技巧和风格上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民间舞不乏朴实无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等特点,历来都是各国古典舞、宫廷舞和专业舞蹈创业不可或缺的素材来源。 五、社交舞(social dance):亦称舞会舞(ballroom dance)泛指欧洲文艺复兴以来流行于宫廷舞会和近代流行于各种社交场所的舞蹈。名称和所用舞曲,以及基本舞步、队形、风格和舞蹈表演顺序多为因循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等国民间舞蹈的特点。 布朗特、小步舞、加沃特、波洛奈兹、连德勒、波尔卡、马祖卡、加洛普、华尔兹曾先后风靡过欧洲各国宫廷。 法国大革命以后,宫廷舞会的形式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各阶层交往的需要,大众化的公共舞厅在欧洲大陆应运而生,并逐渐取代宫廷舞会成为社交活动中的主要场所。 舞步简单易学,形式自由,便于即兴发挥和宣泄情感的舞蹈在公共舞厅备受青睐,社交舞因而很快融入了平民阶层的文化生活。 六、芭蕾(ballet):法语音译。特指有一定动作规范、技巧、和审美要求的欧洲古典形式;或泛指以人体动作、姿态表现戏剧内容推动情节发展,以及表现一定的情绪、意境、心理状态和行为的舞蹈表现形式。前者有时译作“舞剧”。ballet一词源于古代拉丁语 ballo,原意为当众跳一定样式的舞蹈,并无剧场演出的含义。芭蕾作为舞台艺术形式,始见于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宫廷盛大的宴饮娱乐活动之中。后来由佛罗伦萨公主——美第奇的凯瑟琳将这一舞蹈形式带入了法国宫廷1581年,法国宫廷表演的第一部芭蕾《王后的喜剧芭蕾》在欧洲引起极大反响,各国宫廷纷纷效仿,并把芭蕾视为宫廷娱乐的典范,1661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在巴黎创建了皇家舞蹈学院之后,又于1669年授权在巴黎成立了歌剧院,从此结束了“宫廷芭蕾”的黄金时代。芭蕾进入剧场之后,先后经历了“喜剧芭蕾”和“歌唱芭蕾”阶段。18世纪中叶,“情节舞”及相关的理论日趋完善,芭蕾才彻底改变了依附于戏剧和歌剧,仅仅在幕间表演插舞的地位,发展为用舞蹈和音乐推动剧情发展,具有严肃社会意义的剧场艺术形式。19世纪初是芭蕾发展史的又一个黄金时代,在内容与题材、技巧与表演及演出形式等方面均有重大突破。脚尖舞技巧逐渐成为女演员的主要表演手段,并积累了一套系统、科学的训练方法。受浪漫主义文化思潮影响,欧洲各国芭蕾的发展更加注重民族精神和气质的表现,形成了意大利学派、法国学派、俄罗斯学派和丹麦学派等不同的风格的芭蕾学派。20世纪以来,俄罗斯取代意大利和法国成为传统芭蕾发展的中心。而在欧美各国的舞台上,不同风格和不同流派的现代芭蕾逐渐显露出蓬勃的发展势头,从而为芭蕾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七、情节舞:芭蕾术语。原意指结构形势相对稳定,并与剧情发展有直接联系的舞蹈。浪漫主义时期,情节舞的基本结构形势是:“出场”、慢板双人舞、男女独舞和全体演员参加的的终场群舞。《雷蒙达》《天鹅湖》《睡美人》《舞姬》中的大型双人舞和《爱斯梅拉达》中的舞会场面都是比较典型的情节舞。20世纪以来,情节舞作为与娱乐性舞蹈相对立的概念,泛指一切表达人物心理情绪变化、推动剧情发展的舞蹈。 八、舞剧:(dance-drama)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并综合音乐、美术、戏剧、文学等艺术形式,表现特定的戏剧内容、意境、人物形象、情绪、心理状态和行为,以及推动情节发展的舞台表演艺术。因剧情需要或时代风貌、人物形象不同,舞剧可选用或综合运用古典舞、民间舞、性格舞、现代舞、宫廷舞、或舞会舞等表演形式,并有编排有序的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组舞等舞蹈样式组成。中国舞剧历史悠久,发源于奴隶社会的宫廷乐舞。欧洲舞剧与“芭蕾舞剧”在概念上没有明确的界说。 九、群舞:(group dance)舞蹈样式之一。泛指源自民间舞蹈“集体舞”的舞台表演形式,即三人以上、人数不等的多人舞。群舞的画面、构图多变,要求表演者动作整齐,风格统一,配合默契,因而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1)有独立的内容和主题,情节完整的舞蹈作品。中国舞蹈《摸螺》《草原女民兵》《葡萄架下》,俄罗斯《小白桦树》,朝鲜舞蹈《在泉边》《摘苹果的时候》,美国现代舞《意象》等均为群舞的成功之作。(2)在大型舞作品当中,有时因画面、构图的需要,或为突出主要人物形象和强化戏剧效果,群舞中常常穿插一些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的段落,如《仙女们》《天鹅湖》等芭蕾场面中的独舞和双人舞。(3)舞剧和大型舞蹈中为烘托全局气氛而编排的群舞,如中国舞剧《红色娘子军》中的“女战士舞”、“斗笠舞”,俄罗斯芭蕾《天鹅湖》中的天鹅舞等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