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工作的群众性方式中,能够最直接、最真实地代表民意的是?

新闻工作的群众性方式中,能够最直接、最真实地代表民意的是?,第1张

网络舆论不能成为社会舆论和社会民意的绝对客观、完整的反映

随着网络社会的崛起和网络舆论的繁荣,网民与社会公众日益同构化,网络民意和社会民意也不断趋同。要理解网络民意与社会民意之间的差异,当然要认清网络自身运行的规律和网络语言表达的特点,但更为重要的是,要对民意舆论的网络表达与社会民意的实际状况的复杂关系进行深入探究。基于这一判断,网络舆论如何不同于社会舆论和社会民意,又是在何种意义上不同,首先在于网络舆论的主体特性、媒介特征,决定了网络舆论不能成为社会舆论和社会民意的绝对客观、完整的反映。

在众多不同的看法中,“议题”、“公众”、“共同意见”是众多要素的交集:“议题”是讨论的对象,“公众”是参与讨论的主体,“共同意见”的形成意味着一种观点从个人见解走向群体认同、标志着影响层级的质变。从这个意义上讲,舆论就是在一定社会范围内,消除个人意见差异,反映社会知觉和集合意识的、多数人的共同意见。

舆论的形成一般存在着两个相反相成的过程:一是来源于人们自发,二是来源于有目的引导。当社会出现某一新问题时,社会群体中的个人,基于自己的物质利益和文化素养,自发地、分散地表示出对这一问题的态度。持有类似态度的人逐渐增多,并相互传播,相互影响,凝聚成引人注目的社会舆论。政治领导集团或权威人物,按照人们的意愿,提出某种主张或号召,并引起广泛共鸣,也可转化为社会舆论。这两类舆论形成过程,实际上在相互转化,或先从人们中来,然后经权威方面传播到人们中去;或经过权威方面的组织和动员,然后再传播到人们中去。网络舆论作为社会舆论场域中的一种特殊形态,存在着一些显著特性。

从意见表达倾向上看,目前中国互联网空间的舆情基本面并不乐观,健康互动难以和攻击性言论和粗制滥造的网络谣言竞争,网民群体中的戾气不断蔓延;网民在公共网络平台上的社交表演倾向、个体汇入网民群体之后的非理性心态、网络平台独特筛选机制造成的对某类观点的选择性放大,现实社会中矛盾冲突与言路不畅带来的不满情绪不断郁积、并借助相对自由的网络虚拟空间集中释放。

一、当前我镇群众工作的现实状况,主要特点和面临的新变化、新情况、新问题

(一)从群众的角度来看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各阶层的群众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出现了新的阶层和新的社会群体。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和分配方式发生的较大变化,群众的利益需求和价值取向日趋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多变性特征也逐渐显露,这些都深刻影响群众工作开展。

2、群众的民主意识、平等意识、竞争意识、权利意识不断增强,政治参与要求也越来越迫切。当中,还有部分群众抱有“不闹不解决、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的侥幸心理,容易被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唆摆利用,采取过激的行为来反映利益诉求。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顺应群众期待,广泛凝聚群众力量,悉心汲取群众智慧,大力加强党的群众工作。

3、当前人民内部矛盾及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突出。从直接原因看,一般与群众切身利益有关。问题主要集中在土地林地发包、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医疗保险等方面。一般是多种矛盾交织,处置难度大。一些群众要求的合理性同反映形式的违法性交织在一起,总体上属于改革发展和前进中的问题,但又往往与历史遗留问题相交织,处置工作的难度较大,稍有不慎,就可能会激化矛盾,扩大事态。

(二)从干部的角度来看

当前,在党的群众工作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为一些干部宗旨观念不牢,脱离群众,不愿做群众工作;思想理论水平不高,能力不强,不敢做群众工作;工作方法欠缺,本领不大,不会做群众工作。这些都导致我们基层党组织和干部密切联系群众不够,缺乏代表性和凝聚力,在群众工作中未能发挥强大的先锋作用,不能在关键时候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甚至变成了“弱势群体”。

二、近年来做好群众工作的主要措施和经验

(一)牢固树立群众观点,着力提高群众工作能力

一是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自觉摆正同人民群众的位置,真正做到从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切实增强宗旨意识,努力成为群众感到离不开的好党员、好干部。二是认真总结群众工作经验,深刻把握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规律,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方法,注意运用现代科技,提高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和完善干部挂村锻炼、选派干部到村任职等举措,目前全镇13个村均安排2名以上的包村干部,有4个村选派4名干部到村任职。

(二)自觉紧密联系群众,打牢群众工作基层基础

一是严格执行联系群众的各项制度。结合各自分工,建立村、企事业单位、学校等不同类型的联系点,多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群众中交朋友。镇、村领导干部入户访视每月不少于3次,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掌握实情,问计于民;访贫问苦,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并书写民情日记。镇党委、政府不定期对镇村干部的民情日记进行抽查,促进其制度落实。在重大节日、发生严重自然灾害等特殊时期,领导干部主动深入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二是镇、村每月定期接待群众来访,坚持领导干部阅批群众来信制度。对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做到件件有回音、件件妥善处理。信访反映的重要问题,领导干部亲自处理。实行领导包案和带案下访制度。三是运用网络、电话等现代媒介,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及时研究办理并予以回复。有计划地安排领导干部与群众交流。

(三)充分发扬民主权利,促进群众工作制度完善

一是进一步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有序政治参与,广泛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巩固和扩大基层民主,扎实推进村民自治,认真落实基层党务公开、村务公开、机关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制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现在全镇13个村都设有党务村务公开栏,并推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顺应了民意,促进干群关系融洽。二是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法规、重大决策,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对群众意见认真吸纳,反对意见较多或意见分歧较大的,予以慎重决策。三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重点向民生倾斜、向村里倾斜、向困难群众倾斜。认真实施民生工程,在充分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根据财力增长,逐步扩展民生工程实施范围,提高保障水平,努力满足群众在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基本需求。认真宣传、落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政策。逐步增加民生指标在各类综合性考核中的权重。

三、当前群众工作中存在突出问题的原因

一是我镇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政府财政可投入公益、公共事业的力量相当有限,群众的期望远远高于政府的公益投入。二是干部公信力下降,主观上少数干部作风不实、工作不在状态,一些村落群众不信任干部,村级干部关系复杂,工作能力不强;客观上我们的村干部待遇低,工作任务重,激励机制不健全等原因也影响了群众工作的开展。三是农村民主法制建设滞后,农民观念陈旧,村级干部工作能力、政策水平、法制观念,做群众工作缺乏创新思维等,群众信访不信法。四是新时期群众工作机制、体制有待完善,镇、村干部应讲真话,讲实话,反映实情,要用换位思维创新农村群众工作。

四、新形势下加强群众工作的政策建议

(一)以群众满意为目标,创新方式方法

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必须跳出惯性思维和固有模式,积极探索新的方式方法,不断增强新时期群众的工作的实效性。

适应形势发展,科学确定群众工作能力目标。当前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应具备以下五种群众工作能力:一是民主决策能力。决策前,深入实际,深入基屋,深入群众,摸透民情。决策中,让人民群众充分表达自己的意志和愿望,把决策的过程变成群众意志表达和意见统一的过程。二是执行政策的能力。要大力宣传、坚决贯彻党在基层的各项方针政策,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落到实处。三是科学发展的能力。要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政绩观,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着力破解发展中的难题。四是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要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教育、协商等手段,处理群众工作中的复杂矛盾和问题。五是依法行政能力。要把依法行政的观念贯彻到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全部过程,坚持运用法律的手段,管理经济工作和社会事务。

改进方式方法,不断增强工作的实效性。要坚持做到“四个结合”:一是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只有从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做起,从人民群众意见最大的事情改起,帮助群众解疑释惑,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才能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感召开力和实效性。二是要把依法办事与带着感情做工作结合起来。在坚持依法办事的同时,应带着感情做群众工作。要求群众做的事,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要把国家的法律、政策向群众讲清楚,充分尊重他们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三是要把宣传发动与示范引导结合起来。做好群众工作,既要有充分的宣传发动,又要发挥好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应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把言传与身教结合起来,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四是要把普遍要求与分类指导结合起来。要坚持在全体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妥善协调各种具体的利益关系。同时,还要针对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特点,分层分类做好联系、宣传、教育、团结群众的工作,帮助广大群众提高觉悟。

(二)以整合资源为重点,形成工作合力

做好群众工作,必须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在更大范围内整合和调动各种资源,构建起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群众工作网络。

加强组织建设,为群众工作提供组织保障。一是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大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做好群众工作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二是发挥群团组织的助手作用。我国的群众组织和社会团体是一个涵盖全民的庞大网络。特别是组织系统一直延伸至企事业和城乡基层单位的工会、共青团、妇联等,是在群众中有重大影响的组织和团体。这些群众组织和团体都有固定的联系群体,有独特的工作方法,其组织活动较容易为群众所接受。基层党组织要切实加强对群众组织和团体的领导,为群团组织开展工作创造必要条件,解决实际问题,指导和支持群团组织开展工作创造必要条件,解决实际问题,指导和支持群团组织大胆地开展工作。三是要发挥新型社会组织的补充作用。各类新型社团、协会和社会中介机构等新型社会组织,具有公益性、民间性、自律性、自愿性格特点。它能在政府和社会、政府和个人之间搭建一个交流对话的平台,发挥社会稳定安全阀和缓冲的作用。

加强队伍建设,为群众工作提供人才保障。群众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其工作主体战斗力如何,直接影响和决定着群众工作的水平和效果。一是大力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事业的实践主体,党的群众工作要靠广大党员共同去做。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必须把加强党员管理、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作为基本前提,使党员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二是大力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领导干部在党的群众工作中起着重要的表率作用,他们做群众工作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党的群众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影响着领导干部部在群众中的形象,进而影响着党在群众中的形象。要抓好领导干部的选择拔任用,抓好领导干部的年度考核和日常考核,把开展群众工作情况纳入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的内容。三是大力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要培养和造就一支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使他们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做群众工作的知识、制度和方法,把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作为群众工作的理念,使他们真正担负起做好群众工作的历史重任,成为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有生力量。四是大力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新时期的群众工作千头万绪,涉及面广,事事都靠干部去做是不现实的,必须善于发挥广大群众的能动性,尤其要建立一支规模宏大的志愿者队伍,让他们参与到服务群众、教育群众、组织群众的伟大实践中。

(三)以健全制度为手段,建立群众工作长效机制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保证群众工作的民主化、科学化、经常化,使党的各项群众工作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相吻合,必须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群众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利益和民意表达机制。一是要制定民意表达的规章制度,保证人民群众能及时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二是要建立定期或不定期的民意调查制度,及时了解掌握群众的所思、所盼、所求、所怨。三是要建立有效的信息通报制度,畅通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渠道;使党的方针政策及时传达,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传递。

建立健全群众工作决策保障机制。要建立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制度。要增加决策的透明度,除依法应当保密的外,对于决策的事项、方式、过程和结果,都要在适当范围内予以公开,以利于集思广益和群众监督。要建立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和纠错改正机制,防止出现决策失误,特别是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失误。

建立健全矛盾排查调处机制和群体性事件应急机制。要建立社会矛盾预警机制和利益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及时掌握社会动态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尽力把各类矛盾解决在当地、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要正确处理群体性事件,认真分析各类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特别是深层次原因,努力从源头上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要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主要以民主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对待群众,化解冲突,解决问题。对因官僚主义、徇私枉法造成群体性事件、带来严重后果的领导干部,要依纪依法严肃处理。

建立健全群众工作社会保障机制。加快建立和完善三个保障体系:一是就业服务体系,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解决好失业人员再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难等问题,重点是提供信息服务;二是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覆盖面,做到应保尽保、应补尽补;三是社会救助体系,重点是解决好低收入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使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得到保障。

建立健全群众工作评价机制。一要区分评价的层次,主要包括对党的整体、各级党组织、领导干部、党员的群众工作质量和能力的评价。二要制定评价的原则和标准,最主要的标准应是群众满意、党群关系密切、社会和谐等。三要扩大群众工作绩效评价的主体,最重要的是要把群众工作的对象纳入评估主体范畴,把整体性群众工作和各项具体工作交由人民群众进行评判。同时,还要发挥媒体、非政府研究机构等组织的评价作用。

在强大的市场经济作用力的推动下,新闻媒介被推向市场。把握市场,诸多群众,以期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群众决定着新闻事业的成败。决定真办报、办台的方针、内容和风格。因此,群众决定着新闻媒介的发展方向,新闻媒介要具体的分析群众的需要才能更好的发展。 新闻传播必须满足群众需要,这是对新闻工作最基本的要求。因此,一切新闻传播都应当从群众的实际需要出发,尽可能的满足人民群众的新闻信息和社会信息服务需求。2,新闻传播活动要真正以满足群众需要作为出发点和归宿3,新闻传播要满足群众的需要,要为群众提供信息服务,这是从事新闻事业的宗旨。因此。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新闻媒介对群众的需要要做到具体分析,要区分各种不同的情况,不要笼统的,机械的去讲群众的需要,要把满足群众的需要与教育,引导和提高群众统一起来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社会化、开放性的特点趋势十分明显。开发利用高校一切可利用资源,促进高校事业更快发展显得十分紧迫。校友资源是高校众多宝贵资源的一种,它在促进高校事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各高校的重视。进一步开发校友资源,特别是对海外校友资源的有效整合,变潜在优势为现实能量显得尤为重要,它在促进高校事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各高校的重视。

关键词:海外校友工作;校友资源;促进发展

中图分类号:D63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205027

文章编号:1672-0407(2012)05-048-02   收稿日期:2012-04-01

一、充分认识海外校友资源的本质内涵,明确校友工作的出发点

1社会归宿感的需求决定了海外校友与母校的联系难以割裂,我们称之为,情感的互动。学校和校友之间有着无法割舍的情感联系,校友感谢母校对自己的教育和培养,校友关爱母校的现状与发展。同时,校友也希望母校能不断给予自己在知识或事业上的支持与帮助。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具有社会属性的个体离不开由血缘、地缘和人缘等组成的社会关系,并从中寻求其社会归宿。校友一生中最好的时光在母校度过,他们永远难以忘怀在校园中度过的青春和挥洒的汗水,可以说母校是他们“永远的精神家园”。

2知识分子的群体特性赋予海外校友极具回馈母校的可能性,我们称之为,功能的延伸。海外校友是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知识分子,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深谙“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道理,又受传统知识分子“君子忧道不忧贫”等思想的影响,对以回馈教育的形式回馈社会的情绪很高。从回馈的能力看,海外校友职业分布广泛,身居世界各地,信息来源渠道多,且大多又处于社会中上等收入阶层,具有一定的回馈能力。

3海外校友资源的特殊属性要求学校必须重视开发这一宝贵资源,我们称之为,现实的需要。现代社会是市场经济的社会,整个社会形势、国家政策以及学校未来的发展都要求我们大力拓展海外校友工作范畴。而海外校友资源又恰恰是学校特殊的宝贵财富。这种宝贵财富,既是有形的,又是无形的,是一个学校得天独厚的无形资产, 学校必须重视开发这一宝贵资源。

二、充分认识海外校友工作重要意义,强化海外校友资源的地位和作用

1形象资源与塑造品牌的作用。大学作为现代社会组织,越来越重视通过大学公共关系提升自身形象,塑造自己的品牌。海外校友作为大学的特殊公众正好涵盖了大学公共关系三要素:主体、客体和传播的过程和手段。因为海外校友曾经是大学内部公众,毕业后又弥散于各种公众之中,通过自己的社会活动,传播着大学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智力资源与引进人才的作用。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在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的时代,全球人才争夺战更为激烈,高校对人力资源的争夺也不例外。对高校来说,开发利用海外校友的智力资源,发挥海外校友的引智作用主要是三方面:一是把海外校友资源作为学校人力资源的一部分来对待,将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引进学校工作;二是海外校友可以参加学校的重大决策;三是通过海外校友的介绍把其他人力资源引进来。

3育人资源与培养人才的作用。对大学而言,广大海外校友是学校不在编的教师,同时也是扶弱助学、吸收毕业生的重要主体,充分发挥他们在这两方面的作用,对大学降低人才培养成本,提高人才培养效果,加速人才培养地位的作用十分突出。从改进德育效果的角度看,海外校友有这方面的优势。因为他们是学校的形象品牌,来自学生之中,对在校生有很强的导向力、亲和力和号召力。更重要的是他们有社会阅历,是业界精英,对学生很有说服力。

三、明确海外校友工作基本理念,推动校友工作健康发展

1以服务为宗旨。服务校友是校友工作的首要目标。不管是对事业刚起步的海外校友,还是事业已有所成的海外校友,母校都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和资源。母校的服务和支持,帮助海外校友在异国他乡找到适合他们发展的位置,为他们充分实现自我创造各种有利的条件。同时,为海外校友服务的过程,也是不断强化海外校友与母校联系、深化海外校友与母校感情的过程。

2坚持以情动人。校友工作主要是感情联络。只有和海外校友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取得海外校友的信任和尊重,才能促成海外校友与母校之间的密切合作和相互支持。在日常工作中,学校校友工作人员时刻以善待每一位校友作为工作出发点,高度重视与海外校友的感情交流,立足平时的沟通联络,通过热情的服务,把工作做在平时,做到海外校友的心坎里。

3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校友。校友群体有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海外校友捐资兴学是对母校的回报,海外校友成就事业、报效国家同样是对母校的贡献,而且从长远的眼光看后者更为重要。为此,对于每位海外校友,我们不仅看到他目前的情况,更关注其发展的潜力,通过各种途径给予帮助,鼓励其在各行各业实现自身价值。

4努力集聚学校发展资源。校友工作固然不能以募捐为目的,但是对于那些具备财力基础同时又具有捐资兴学意愿的海外校友,我们积极争取他们将资金投入母校的发展建设事业,为在校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创造更好的条件。这既是海外校友对母校的一种回报、对后学的激励,同时也是海外校友自身境界的一种实现。

四、注重海外校友工作方式方法,提升校友工作实际效果

1以培育校友文化为先导。校友文化的培育是一个贯彻学生毕业前后的一个不间断的过程。首先要培育在校学生的爱校意识和校友意识。培育校友文化、开展校友工作,要从在校生抓起,善待今天的每一位学生,就是赢得明天的校友。应充分利用新生入学、毕业教育等机会,采取各种形式增进在校学生与母校共荣辱的观念,有意识地培养一批未来校友骨干。其次是要在广大海外校友中积极倡导、形成回报母校的捐赠文化和提携后进的文化。回报母校,是海外校友对母校凝聚力的体现;海外校友中积极提携后进,关爱年轻的海外校友,就是关爱未来的成功海外校友。

2坚持全方位开展工作。一是校友工作的范围要全面覆盖在校生、教职工、毕业生、学生家长和离退休教职工等五类对象。二是做好校内校外两方面的工作,不仅要做好校内校友文化的培育,还要注重发挥各地校友会和海外校友会的作用。三是工作方式要多样化,针对不同类型的海外校友采用不同的感情维系方式。如: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海外校友分别采取联谊会、论坛、沙龙等不同方式搭建校沟通平台。四是就是加强校友工作的基本能力建设,办好“一刊一网一库”。一刊,即校友杂志;一网,即校友网站;一库,即校友数据库。

3加强校友工作网络建设。做好校友工作需要全校上下的共同关注和全员参与,需要职能部门和相关部处的通力合作,尤其需要各院系的积极配合和大力支持,还需要学校和各地校友会的相互呼应。一方面,要充实学校从事校友工作的专业力量,通过外联处加强与海外各地校友会的联络,另一方面把具体的海外校友联络和海外校友信息管理工作重心下移,在院系建立校友工作小组或联络机构,发挥院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建立全面而有效的海外校友工作网络和管理机制。

4服务地方实现自我增值。在校友工作中要强调服务地方发展的理念,通过海外校友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海外校友、母校为地方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进步服务,进一步探讨学校与地方合作的新内容、新领域,开创高校服务地方发展的新模式。此外,海外各地校友会之间的互通信息,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598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