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为人父时,面对孩子的种种问题束手无策。凭借本能,我们要么发脾气,要么纵容他,要么不理他。很多人为了从事一份工作会去读书学习。我们是否会为了做一名合格的父母而去读书学习呢?我们从来没有学习一下就瞎当父母,存在极大的风险,对孩子的伤害也许是不可逆的。随着育儿经验的积累和相关书籍的阅读,让我逐渐掌握了“情感引导”的方法去教育孩子。
情感引导就是向孩子传授情感规则,让他们知道如何辨认情感并且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
以前孩子听见跑步两个字,抵触情绪极大,当孩子哭闹、吵嚷、冷暴力对待你,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从小没有学会用正确的方法表达和处理自己的情感,可能父母也不会。情感引导是在孩子表现出情绪的时候准确的教会他这种情绪叫做什么,我们可以怎么做。
[1]控制型父母
口头禅是“都给我停下来!不许乱跑!再捣乱就别想看电视!”而命令和威胁是控制型的典型表现。这样进行管教不会让孩子有责任感,孩子长大后会更容易放纵自己。
[2]放任型父母
口头禅是“不理他,我没办法,小孩子闹一闹没关系的。”这样进行放任不管,孩子学不会应有的社会规则,孩子长大之后会缺乏约束和规矩,没有群体归属感,更容易涉及毒品、帮派、网络成瘾,因为他们需要极强的团队依赖。
[3]轻视、低估和否定孩子的感受
口头禅是“你怎么会饿?摔一下没什么大不了吧?你要再不吃我就再也不给你买了!你到底是不是个男子汉?”当很多父母炫耀说自己的孩子不用大人管就自己站起来了的时候, 父母并没有教会孩子如何去面对痛苦,只是学会装出一副坚强的模样。而孩子并不知道如何面对痛苦,更不会关怀别人的痛苦。
[4]采用外部激励和奖赏的手段
口头禅是“孩子你若听话,给你买玩具。你若取得双百分就带你去旅游。”这种行为说不好听的话叫做贿赂,被贿赂教育长大的孩子并不喜欢遵守规矩或者好好表现这件事本身,他只是为了得到外部奖励。他并没有学会究竟为什么要这样做。
[5]以消极后果作为惩罚
口头禅是:“你以后还敢这样吗?暂停一切活动,去站着,我数三下,1、2、3!”分清楚直接后果和消极后果:孩子贪玩错过了晚饭时间,结果没饭吃。这叫做直接后果,家长可以给孩子解释为什么没饭吃,不用生气。孩子贪玩打碎了花瓶,家长惩罚不许看动画片,这就叫做消极后果,孩子会感到家长负面的情绪,并学会用暴力沟通的方法对待他人。
[6]体罚
惩罚性的威胁可能会暂时奏效,但孩子从中学到的唯一道理就是害怕家长发火或者不要自己而不得不服从。他迟早还是会再次犯错的。因为骗人被打的孩子,只会撒更好的谎。最重要的是,孩子从你这里学会了暴力是管用的。
[7]对孩子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以及忽略孩子的性格特征
许多家长希望孩子超越年龄的懂事,希望孩子和心目中的理想孩子一样,这种错误我们估计都犯过,以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孩子。
当你管教孩子的时候,请自问:
[1]我有没有否定、忽视或者轻视孩子的感受?
[2]有没有用打击孩子的方式去惩罚或者教训他们?
[3]有没有用消极的方法去驱动他们?
如果回答是肯定的,请思考你的替代方案。
帮助孩子认识、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因为表达顺畅,所以减少发脾气的现象,同时促进家长和孩子的沟通,加深感情,让孩子学会结交新朋友,并学会忍耐,学会面对逆境,学会尊重别人的情感。
[1]播下种子
提前清晰准确的告诉孩子你的要求是什么,比如:2016年12月,我征求孩子的意见,给他报名海口线上马拉松十公里健康跑,他当时特别兴奋,特别期待。期间多次询问他:“还记得2017年1月8日有什么计划吗?”他心中一直惦记着这个事情,算是在他的心中播下了种子。
[2]观察和判断
观察和判断的本质是关注,观察的目的还在于体察孩子的需要,今天早上孩子主动提醒我今天是海口线上马拉松十公里跑步的日子,这一段来,密切关注孩子的内心对于跑步的真实想法,通过观察来准确判断,以便于及时引导。
[3]聆听
一定要像朋友一样与孩子平等交流,而不是家长式的作风。尽可能地蹲下来,看着孩子的眼睛聆听孩子的真实想法。
[4]体察并理解孩子的感受
今天跑步至四公里时,孩子出现疲惫症状,我及时询问孩子:“我知道你现在很疲惫,你需要爸爸的帮助吗?”这在心理学上叫做反应情感,准确的说出孩子的感受,孩子会觉得被理解和尊重,反而会情绪平复比较快。孩子身上的疲惫一扫而光,充满干劲,告诉我:“爸爸,我是男子汉,连一半路程还没到呢,我一点儿都不累。”
[5]引导孩子解决问题
引导孩子解决问题并不是简单地告诉孩子怎么做,而是引导孩子学会怎么做。例如今天带着孩子跑步时,先给孩子定了个目标,我们计划90分钟内完成10公里的跑步,那你每公里需要几分钟完成?孩子告诉我,每公里一定要在9分钟内完成,于是我们开始跑步,第一公里体力充沛,用时7分钟41秒,我问孩子,比原计划提前多少秒,他心算了一下告诉我提前了1分钟19秒,然后我问他,那你计划2公里结束时,总时间控制到多少分钟内,他心算后告诉我,需要控制到18分钟以内,我又告诉他,如果你想完成目标,一定要前紧后松,因为你的体力会越来越差,到最后可能非常疲惫,建议留足一分钟的余度,于是从第2公里开始,孩子心中的分解目标确定,2公里目标是17分钟,3公里的目标是26分钟,4公里的目标是35分钟……一路上目标清晰,心中有数,最终以1小时27分钟58秒的成绩完成10公里健康跑,比计划目标提前2分钟2秒。
简单的告诉孩子你真棒,对孩子是没有帮助的,因为孩子不知道为什么棒,甚至会觉得棒很廉价。情感引导的方法是更加关注孩子自己的感受,让他知道这件事本身的乐趣和意义。家长不是评判他的裁判,而是一个真心的交流对象。比如今天跑步结束,我告诉孩子:“你现在的这种感觉就叫做成就感,怎么样,很开心吧!你刚才的表现叫做有毅力,有志者事竟成!”孩子开心地回答:“爸爸,跑步十公里,真的很舒服,全身流汗很畅快,刚才有些累,现在一点问题也没有,下一次什么时候再跑十公里?”孩子已经自己体会到了跑步这件事情的乐趣和意义所在。
以上便是通过今日的十公里健康跑来详细说明“情感引导”的具体方法,孩子需要成长,父母更加需要陪着孩子一起成长,要重视父母这份最重要的工作,愿意为之学习和改变,在任何时候都愿意理解、倾听、引导、帮助孩子成长,无论他一岁,三岁,六岁,十二岁还是十八岁。
童年,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时光。那时无忧无虑,没有烦恼,所有的关注和呵护都来自我们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当回忆起那段美好时光,我想到的是一件小小的玩具,它是我童年最初的快乐源泉:积木。
我还能清晰地记得那时我最喜欢的游戏就是拼积木。我家里有好几个积木盒子,里面装满了不同颜色和形状的木块,大小也各不相同。看着那些小小的木块,我总是会想象出无数种好玩的组合方式,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每当我完成一个拼图,我会举着我的杰作,并向家人们展示,他们总是会夸奖我,给我不断的鼓励和支持。
我还记得那时我们在小区的公园里玩耍,那个有着滑梯、秋千等游乐设施的小天地成了我们的积木王国。我们把那些小小的木块砌成了各种不同的建筑物、交通工具和玩具动物。我们还经常一起拼几个大的拼图,每次都是一场愉快的团队合作,大家互相协作,分享想法和技巧,收获了许多快乐和成就感。
积木不仅是一种简单的玩具,更是一种传递乐趣、培养想象力和沟通技巧的媒介。在我成长的过程中,它不仅给了我很多快乐,并且也成为了我和伙伴间的情感纽带和成长经历的记录。现在,长大成人后,我依然会偶尔在触手可及的地方摆放一些积木,每每看到它们,一幕幕美好的童年记忆就会涌上心头。
快速阅读163/200《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情感引导的核心就是由父母来帮助孩子认识情感、人际关系、社会行为和他们所生活的世界。情感引导的基本要素:1了解并尊重孩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和脾气,所以情感引导也要因人而异。2了解孩子的发育阶段,以避免设定不切实际或者不适当的目标。3密切注意孩子想要表达的任何情感,并把孩子最难管教的时刻看着了解他们的良好机会。4对孩子的各种情感都要表现出同情和支持。5通过和孩子共同分担责任来建立一种“分享权利”的平等关系,但同时也要设定界限。6调动孩子的内在能动性,而不是依靠外部奖励来纠正行为。7为孩子树立三思而后行的良好典范。8避免否定、怀疑或者轻视孩子的情感。9通过聆听孩子的心声,并加以复述来丰富孩子的情感词汇量。10提前让孩子知道应该怎样做,可以让他们更合作。
第一章管教孩子的常见难题:情感引导能帮你做什么
情感引导是什么 情感引导其实就是向孩子传授情感规则,让他们知道如何辨认情感,并且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
父母在情感引导中的角色:优秀的榜样和情感引导师。情感引导的基本要素:允许孩子自由轻松表达情感。情感引导的常见误区:误区一控制型父母与放任型父母;误区二轻视、低估和否定孩子的感受;误区三采用外部激励和奖赏的手段;误区四以消极后果作为惩罚。避兔消极的教育方法:打屁股,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无视孩子的天生性格。
第二章情感引导的重要性:奠定父母与孩子一生的亲密关系。
为什么要进行情感引导帮助孩子学会认识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有助于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促进你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加深你们之间的感情。建立情感的纽带,情感引导关键在于你和孩子之间的亲密度。陪孩子一起玩的重要性,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提供选择。同情的力量,换位思考,感同身受。撇开自己的情绪。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孩子同情?冷静,感同身受,情感引导,三思而后行。了解孩子的性格,了解孩子日常表现。处理好自己的情绪。要认识不同的发育阶段采取不同的方法。情感引导的关键步骤:播下种子,观察和判断,聆听,体察并理解孩子的感受,同情。情感引导的其他注意事项:让你的言行保持一致,让孩子知道大人会帮助他们。该认错时就认错。
第三章婴儿期:开始种下亲密基因
你开始影响发育的进程,你在孩子生命的前两年里所做的一切不仅会影响他现阶段的状况,也会决定他在未来的发展,这是你和孩子建立情感纽带的最关键时期,父母在这两年中的所作所为将对宝宝大脑中的诸多重要神经网络产生深远的影响。婴儿是如何学习的你所做的任何事情都对对孩子的大脑产生影响,幼儿期是大脑发育的敏感时期,是最关键的时期也就是他们情感发育开始萌动的时候。新生儿不会被惯坏,经常被拥抱和安抚的婴儿哭得更少,更信任他人有更加独立,所以父母要随时关注宝宝的每一个反应掌握他的特点才能搞清楚孩子什么时候需要自己安静的呆一会儿。该让孩子一直哭下去吗父母应该学会分辨疲倦的哭声和疼痛的哭声之间的差异,了解自己孩子的特点,知道那种方法有助于他入睡。
婴儿不需要智力卡片或者电视节目一一他们需要的是你。孩子自己没有判断能力只会效仿他们生活中最信赖的人——他们的父母。有益活动:反复模仿宝宝所发出的声音,享受触觉游戏,通过动作和歌唱,让孩子和你一起做运动,说个不停,早点开始情感启蒙。引导和转移注意力:允许孩子可以做的事情,否则转移注意力。安抚毯、毛绒玩具和安抚奶嘴,培养自我安慰能力。关于安抚奶嘴的争议吸吮拇指,是提供给婴幼儿的是平静和安详的状态。美国儿科学会指出,使用安抚奶嘴可以防止婴儿猝死综合症。
带着婴儿去度假一一趁你还有机会的时候。如何处理孩子的分离焦虑?首先了解分离含义,才会明白重聚的概念。提供过渡品,用用平凡的短暂分离,让孩子逐渐适应,让保姆早点到家,高高兴兴的离开,不必内疚。开始与人交往,走出家门,跟其他家长交流。发起游戏小组。适当接受帮助可以防止过度疲劳。让宝宝尽早学会向家长求助。当妈妈去上班的时候。和孩子保持紧密的联系。
第四章两岁的乖宝,三岁的淘宝宝:建立亲密关系的关键时期
设定限度,情感引导和设定限度是教育孩子的两个关键,一个是要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另一个则是制定简单明了的规则,要让孩子知道什么事行什么事不行?。孩子需要自信心,为什么打尼股没用没有暴力只有呵护的环境才最有利于发育,打屁股会损坏孩子的学习能力,影响孩子的在校表现。打孩子就是唆使他们使用暴力,体罚可能会造成伤害,打孩子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不能打那该怎么办管教的真正含义其实是引导,而引导则意味着指教,用平和的方式来引导孩子。
为什么暂停活动法不起作用家长没有意识到暂停活动的意义,把孩子痛苦当娱乐。要合理、冷静和耐心的态度对孩子。年幼的孩子不理解暂停活动的意义,让孩子有冷静和思考的机会,步骤:视线同一水平,与孩子进行充分的眼神交流。没有平静下来,带孩子去思考区,坐下来给他帮助和关爱,时间长短不重要,让孩子平静下来是关键,告他哪里错了,下一次如何做是恰当的,谢谢孩子帮助想办法,设想下一次发生类似错误情景,告诉孩子你可以帮他改正,但不会容忍他的不适当行为。奖励可能会适得其反。不使用奖励或赞美,并不意味着你不能在孩子每次成功的时候欣赏和鼓励他们,尽情地陶醉于孩子的快乐和成就,只是不要去指挥和评判他,爱他、理解他、支持他,就会鼓励孩子去发展他真正的爱好。让孩子关注自己的成就感,帮助他进行自我评价,询问他的感受,多使用以我为主应的语句,而不要对孩子进行论断。对事不对人,父母应该对孩子表现出兴趣和认可。
当孩子耍牌气的时候怎么办行为类型:表达不满和寻求关注。聆听和理解避免爆发,爆发提供地方让孩子发泄并平静下来后给予关注、调查和指导。提前计划、表达对孩子的理解和同情,保持冷静,不去理睬。当孩子在公众场合要气的时候,抱一边视线保持平,问孩子“我能帮你做什么”,就事论事,体谅孩子心情。尊重孩子感受,告诉孩子你希望他如何做,让孩子知道你能帮助他。有些烦人的行为其实是正常发育的一部分。教会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如何分享?较小的转移注意力,大点告诉孩子玩具是大家的要一起玩,允许孩子分享前独占一会儿,轮流玩。分享语:“我能玩一会吗,我能和你一起玩吗,我想试试可以吗,等你用完了我可以用吗”,在游乐场所应该遵守的礼貌,接受孩子感受,确认孩子想法,引导孩子思考,请孩子帮忙解决问题。
第五章伴随成长而来的挑战:与四到七岁的孩子保持亲密
共同制作旅行日程表帮助孩子应对与父母分离。难过的时候,允许孩子难过哭泣,同情孩子,鼓励用语言描述或图画表达情感。做好一些特殊的心理准备。文明礼貌和社交礼仪,学会善良与感恩,以身作则,教会孩子道歉。孩子爱抱怨,避免抱怨的小技巧:让孩子知道抱怨不能使你明白他的要求,用正常语调说话,教给孩子如何找解决问题办法。武器玩具和超级英雄游戏,让孩子以健康的方式来扮演超级英雄,明确规定,讨论好坏,轮流扮演,提供道具,预先说清楚规则,不接触暴力。专横的孩子,好好说话,如何表达自己意愿,认识朋友性格,需要求助大人。
容易害羞的孩子,不贴标签,体验新事物帮孩子做好心理准备,耐心倾听孩子诉说,角色扮演,示范,耐心,鼓励孩子交流,找个合适幼儿园。不强迫。孩子说谎怎么办?界定真假话,说明诚实重要性,解释现实和幻想。收拾玩具和物品,用后放回原地,团队一分子,做家务,玩食物吃掉,抱玩具睡觉。
第六章无条件的爱:育儿是世间唯一无法辞掉的工作
母爱就是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孩子需要你,就蹲下来抚慰他。 认识你自己的弱点,正视你的过去,了解并尊重孩子的个性,允许孩子做自己,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个性,应该给孩子自由选择的机会,尊重孩子孩子也尊重我们,如果孩子能够学会相信自己,就等于学会了如何坚强和勇敢的面对失望。不要让成年人的烦恼去侵蚀孩子的世界,对你的配偶或伴侣进行情感引导,这样做可能培养出快乐的孩子。离婚和单亲家庭,尽力友好结束。留些时间空间给自己。尽量参加一些善待自己的活动。
孩子喜欢玩具的原因有很多。首先,玩具可以提供娱乐和乐趣,让孩子们在玩耍中感到愉悦和快乐。其次,玩具可以帮助孩子们发展他们的感官和认知能力。例如,拼图可以帮助孩子们锻炼手眼协调能力,积木可以帮助孩子们学习空间感知和建立逻辑思维。此外,玩具还可以帮助孩子们发展社交技能和情感能力。例如,玩具可以成为孩子们之间交流和互动的媒介,帮助他们学习如何与他人合作和分享。最后,玩具也可以成为孩子们的安慰对象,帮助他们缓解焦虑和不安情绪。总之,玩具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荐语
如果稀里糊涂地当了爸爸妈妈,面对孩子带来的种种问题一定会束手无策。
凭借本能,我们可能会发脾气,可能会纵容,可能会不理他。但从专业的角度讲,这都是错误的做法,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伤害。
很多人为了做一份工作会去学习、读书、考研。但其实人生中哪一份工作会比做父母更重要呢?不学习一下就瞎当父母,风险很大的。
这本书我无意中得来,看完后觉得是我人生中最幸运的一本书。我原以为这是一本关于如何和孩子玩耍的书,而原来这是一本心理学的书,教给我们一个叫作“情感引导”的方法。真的很神奇!
作 者 简 介
金伯莉·布雷恩
金伯莉·布雷恩,最早在世界上提出“情感引导式教育”的儿童教育专家,注册家庭与儿童心理治疗师,同时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
金伯莉是网络教育电视台wwwTheGoToMomTV的创始人和制作人,同时还是雅虎的节目制作人、雅虎妈妈博客协会的成员。
她还经常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开办早期儿童大脑发育和正面管教策略方面的讲座,并担任美国健康和人文服务部下属的SAMHSA分支发起的一项早期儿童心理健康促进活动的社会推广总监。
精 华 解 读
以下内容为《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一书精华解读,供广大书友们学习参考,欢迎分享,未经允许不可用作商业用途。
目 录
一、父母管教孩子的常见误区
二、情感引导
三、与婴儿期孩子的亲密关系
四、与2-3岁孩子的亲密关系
五、与4-7岁孩子的亲密关系
六、最重要的原则
正 文
一、父母管教孩子的常见误区
控制型父母
- 都给我停下来!不许乱跑!再捣乱就别想看电视!
- 命令和威胁是控制型的典型表现
- 这样不会让孩子有责任感,孩子长大后会更容易放纵自己
放任型父母
- 不理他,我没办法,小孩子闹一闹没关系的
- 孩子学不会应有的社会规则
- 孩子长大会缺乏约束和规矩,没有群体归属感,更容易涉及毒品、早孕和帮派、网络成瘾。因为他们需要极强的团队依赖
轻视、低估和否定孩子的感受
- 你怎么会饿?摔一下没什么大不了吧?你要再不吃我就再也不给你买了!你到底是不是个男子汉?
- 当很多父母炫耀说自己的孩子不用大人管就自己站起来了的时候, 父母并没有教会孩子如何去面对痛苦,只是学会装出一副坚强的模样。孩子并不知道如何面对痛苦,更不会关怀别人的痛苦。
- 孩子摔倒后正确的做法是:立即赶到现场,确认孩子的状况,并询问:嘿,宝贝,你没事吧?如果孩子受到了惊吓,要告诉他:妈妈看到了,你荡秋千荡得很高,掉下来确实吓人,要不要我们一起休息一下再去玩?
- 想想看,你摔了一跤,你老公跑来说:快起来,根本就不疼。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采用外部激励和奖赏的手段
- 用小贴纸奖励孩子的新习惯;用玩具来让孩子听话;成绩好就带孩子去旅游……
- 这种行为叫做贿赂
- 被贿赂教育长大的孩子并不喜欢遵守规矩或者好好表现这件事本身,他只是为了得到外部奖励。他并没有学会究竟为什么要这样做。
以消极后果作为惩罚
- 你以后还敢这样吗?暂停一切活动,去站着;我数三下,1,2,3!
- 分清楚直接后果和消极后果:孩子贪玩错过了晚饭时间,结果没饭吃。这叫做直接后果,家长可以给孩子解释为什么没饭吃,不用生气。孩子贪玩打碎了花瓶,家长惩罚不许看动画片,这就叫做消极后果,孩子会感到家长负面的情绪,并学会用暴力沟通的方法对待他人。
体罚
- 惩罚性的威胁可能会暂时奏效,但孩子从中学到的唯一道理就是害怕家长发火或者不要自己而不得不服从。他迟早还是会再次犯错的。因为骗人被打的孩子,只会撒更好的谎。
- 最重要的是,孩子从你这里学会了暴力是管用的。
对孩子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以及忽略孩子的性格特征
- 希望孩子超越年龄的懂事
- 希望孩子和心目中的理想孩子一样
二、情感引导
什么是情感引导?
情感引导就是向孩子传授情感规则,让他们知道如何辨认情感并且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
我的解读:孩子哭闹、吵嚷、冷暴力对待你,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从小没有学会用正确的方法表达和处理自己的情感,可能父母也不会。情感引导是在孩子表现出情绪的时候准确地教会他这种情绪叫作什么,我们可以怎么做。
接下来我们会通过大量实例帮助大家学会情感引导。
问自己几个问题吧
当你管教孩子的时候,请自问:
- 我有没有否定、忽视或者轻视孩子的感受?
- 有没有用打击孩子的方式去惩罚或者教训他们?
- 有没有用消极的方法去驱动他们?
如果回答是肯定的,请思考你的替代方案。
情感引导的重要性:奠定父母与孩子一生的亲密
情感引导的作用
案例:一个受过情感引导教育长大的4岁小男孩Tom,在公园里玩,他的两个小伙伴撞到了一个小女孩,没有停下来就跑了。Tom来到小女孩的妈妈面前说:我为我朋友这样做感到很抱歉,他们甚至没有停下来避开她。(我的儿子5岁,在学跆拳道的时候他的同伴欺负一个小同学,他也曾代表他的同伴向小同学的家长道歉,并且说他这样做是不符合跆拳道精神的。我相信,这的确是情感引导的作用。)
情感引导的好处
- 帮助孩子认识、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 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 因为表达顺畅,所以减少发脾气的现象
- 促进家长和孩子的沟通,加深感情
- 孩子学会结交新朋友
- 学会忍耐,学会面对逆境
- 让孩子学会尊重别人的情感,成为好的父母
情感引导的关键步骤
1、播下种子
- 提前清晰准确地告诉孩子你的要求是什么,比如:今天晚上咱们要一起出去吃饭,也就是说我们要在包厢里安安静静地吃饭,不可以到处乱跑,也不能大喊大叫哦。
- 出发前说一次,路上说一次,进饭店之前还可以问一次:还记得之前爸爸说过的话吗?……好的,我们要开始享受晚餐啦!
2、观察和判断
- 观察和判断的本质是关注
- 观察的目的还在于体察孩子的需要
3、聆听
- 蹲下来,看着孩子的眼睛聆听
4、体察并理解孩子的感受
- “我知道你现在很生气,你需要爸爸的帮助吗?”“我能感受到你很难过,可以说说吗?”……
- 这在成年人的领导力课堂上叫做反应情感,准确的说出孩子的感受,孩子会觉得被理解和尊重,反而会情绪平复比较快。鼓励孩子把自己的感觉用语言表达出来,而不是发泄在别的人身上。
5、引导孩子解决问题
- 不是简单地告诉孩子怎么做,而是引导孩子学会怎么做。
- “那你看咱们怎么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太好了,你的这个想法就叫作分享!
- 这时候孩子才学会了什么叫分享,也更乐于去实现分享,因为他知道了意义。
三、与婴儿期孩子的亲密关系
婴儿期:开始种下亲密基因
1、新生儿不会被宠坏
- 六个月以下的婴儿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自我安慰能力也极其有限,完全依赖成人。经常被拥抱和安抚的婴儿哭的更少,更信任他人,也更独立。
- 六个月以后的孩子腹肌强壮到可以自己坐在小床上的时候,才可以让他入睡前哭闹一会。之前在孩子哭闹的时候他需要被摇晃或拥抱。
- 孩子不需要电视或者玩具卡片,他需要的是你。
2、一些有效的方法
- 反复模仿宝宝的声音,会让他有自信和自尊
- 多种触觉游戏,培养孩子的感知
- 通过动作和歌唱让孩子和你一起做运动
- 在和孩子互动时一直说话,解释你在做的事
- 开始情感启蒙,用语言描述出孩子的情绪状态
四、与2-3岁孩子的亲密关系
2-3岁,建立亲密关系的关键时期
1、学会设定限度
- 仅有情感引导是不够的,家长必须对孩子设定限度,让他们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绝对不可以做。原则是:温柔但是有边界。
- 父母可以解释为什么可以或者为什么不可以,能讲道理的父母更能让孩子信服。
2、孩子需要自信心
- 给孩子一些自己决策的空间,不要否定他所有的要求
- 打屁股会让孩子缺乏自信,今后在学校表现更糟;而且等于鼓励孩子使用暴力;也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用情感引导的方法处理孩子的情绪
-让自己的视线和孩子平齐,进行充分的眼神交流,问他认为自己做的是对还是错;
-如果孩子没有平静下来或者停止错误行为,带他到一个“安静区”或“思考区”,与他一同坐下来。记住,你不是在惩罚他;
-抱着孩子,说出他的感受,表示你理解他的感受,这样有助于他平静下来;
-平静下来之后,问孩子“这是怎么回事?”“哪里做的不对了?”孩子不明白的话你可以解释给他听;
-问问孩子“下次你会怎么做?”如果他不知道,告诉他怎么做才是恰当的;
-感谢孩子帮你想出了解决方法;
-让孩子设想一下“下次又犯了同样的错误会发生什么事情?”告诉孩子,你可以帮助他改正,但你不会容忍不适当的行为。
通过情感引导而不是赞扬的方法
-简单地告诉孩子你真棒,对孩子是没有帮助的,因为孩子不知道为什么棒,甚至会觉得棒很廉价。
-情感引导的方法是更加关注孩子自己的感受,让他知道这件事本身的乐趣和意义。家长不是评判他的裁判,而是一个真心的交流对象。“你一定可以的”“你还可以更好”这样的话会让孩子更加失去兴趣,因为这简直就是责怪。
-正确的方法比如:“你现在的这种感觉就叫作成就感,怎么样,很开心吧!”“你刚才的表现叫作有毅力,有毅力是很重要的哦!”“你这件艺术作品真漂亮,我可以收藏它吗?”“你现在有什么感觉呢?”
五、与4-7岁孩子的亲密关系
与4-7岁的孩子保持亲密关系
当孩子难过的时候
- 允许孩子难过,每个人都需要宣泄悲伤的通道,不要因为孩子情绪激动而生气;
- 允许孩子哭泣,哭泣是悲痛的一个步骤,会有助于孩子的恢复。不要期待孩子任何时候都勇敢坚强;
- 同情孩子,让他知道你也会有难过的时候,倾听孩子的心声;
- 鼓励孩子用语言或图画来表达情感,做好一些特殊的心理准备,比如孩子会出现一些行为上的退步;
- 关键是让孩子明白悲伤和表达悲伤都是正常的,而且任何时候你都会帮助他。
培养良好的社交习惯
- 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所以你要先做好社交的示范;
- 培养孩子尊重他人的隐私,先要解释什么叫隐私,为什么要尊重隐私;
- 教会孩子如何道歉,但不要强迫他们不真诚的道歉;
- 让孩子知道抱怨无法让你明白他的需要,教会他如何正确地表达,在他停止抱怨的时候对他表示感谢;
- 游戏当中要学会保护别的孩子,不专横。
几种常见状况
1、孩子害羞
- 种子:在体验新鲜事物之前帮孩子做好心理准备;
- 同情:耐心听孩子诉说,你可以说“有时候我也在刚开始的时候觉得不好意思”;
- 和孩子进行角色扮演游戏,预演和陌生人的见面;
- 不给孩子贴上害羞的标签,可以说“我知道你不喜欢被别人盯着看”;
- 给孩子示范社交生活的乐趣;
- 要有耐心;
- 鼓励孩子和成年人交流时进行眼神交流;
- 永远不要强迫孩子变得活泼外向,也不要逼着他和人交流。
2、孩子说谎
- 向孩子解释现实和幻想的区别;
- 明确界定真话和假话;
- 说明在家和在外都要诚实的重要性;
- 让孩子知道除了说谎之外还有别的方法。
六、最重要的原则
- 不要让我们的情绪左右了和孩子的沟通;
- 如果你连自己的情绪都控制不了,怎能要求你的孩子做到事事听话?
- 真正无条件的爱,意味着你不会忽略父母这份最重要的工作,愿意为之学习和改变;
- 无条件的爱不是溺爱,而是任何时候都愿意理解、倾听、帮助孩子成长。无论他一岁,三岁,十四岁,还是二十岁。
结 语
孩子们并不需要智力玩具或者电视节目,他们需要的是你!
他们真正看重的是和你在一起的快乐时光,他们需要被重视,需要和父母单独相处而不被打扰的时间,需要和父母建立一生的亲密关系!
情感引导的步骤
01播下种子
这是要提前让孩子知道在特定的情况下会发生什么事情,以及你对他的要求是什么,如果事先知道要求是怎么样的孩子就更有可能合作。
比如我们带孩子去饭店吃饭,路上提醒孩子说我们现在要去吃饭,也就是说我们要坐在餐桌前安安静静的吃饭,不可以到处乱跑,也不能大吼大叫。
02观察和判断
其实观察和判断的本质就是关注,我们需要关注孩子的行为,观察他在什么情况下最容易烦躁吵闹或者沮丧,孩子的个性是什么样子的,是什么事情让他最不满。
当我们去了解孩子之后,这样就会帮助我们去预测,有可能会遇到的挑战,并且提前做好准备。
03聆听
聆听的能力对于情感引导是至关重要的,听小的孩子说话和听成年人说话是有所不同的,我们需要同时用眼睛和耳朵去关注它,并且要蹲下来和他视线齐平,以便能够直接和他进行眼神的交流,让他知道你确实在专心致志的关注他。
04体察并理解孩子的感受
当孩子遇到让他情绪激动的情况时,或者在他表现不好的时候,他最需要父母去接受,并且回应他的感受。
我们鼓励孩子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但是绝不允许把情绪发泄到别人身上。这也需要我们父母以身作则。
05同情
当孩子经历消极情绪的时候,如果能够把自己放在他的角度去思考,而不是轻视他的感受,或者试图转移他的注意力,这种消极情绪会很快的消失。这个和成人其实一样,您今天理解我,我们同样会感到安慰。
我真的记不清这本书前前后后反复听了多少遍,我把它视为我的宝典,我最喜欢的一本亲子教育书籍。其实孩子们真正需要的不是智力玩具或者电视节目,而是我们,他们的父母!他们真正看重的是和你在一起的快乐时光,他们需要被重视,需要和父母单独相处而不被打扰,需要和父母建立一生的亲密关系。
随便打开哪个购物网站,孩子的东西总是很显眼的,各种玩具,林良满目。我们努力赚钱,然后给孩子们买各种玩具,给孩子们报这个班,那个班。我们花很多的钱请别人来教育我们的孩子,可是结果常常令我们失望,我们的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
这本书想告诉我们,其实我们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情感引导其实就是向孩子传授情感规则,让他们知道如何辨认情感,并且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
情感引导的核心就是由父母来帮助孩子认识情感、人际关系、社会行为和他们所生活的世界。
情感引导的基本要素
1了解并尊重孩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和脾气,所以情感引导也要因人而异。
2了解孩子的发育阶段,以避免设定不切实际或者不适当的目标。
3密切注意孩子想要表达的任何情感,并把孩子最难管教的时刻看着了解他们的良好机会。
4对孩子的各种情感都要表现出同情和支持。
5通过和孩子共同分担责任来建立一种“分享权利”的平等关系,但同时也要设定界限。
6调动孩子的内在能动性,而不是依靠外部奖励来纠正行为。
7为孩子树立三思而后行的良好典范。
8避免否定、怀疑或者轻视孩子的情感。
9通过聆听孩子的心声,并加以复述来丰富孩子的情感词汇量。
10提前让孩子知道应该怎样做,可以让他们更合作。
我家老大小的时候喜欢用手到菜盘里拿菜吃,即使他已经学会了使用勺子,他还是一到吃饭的时间,不由自主的这样吃菜。我就使用过外部激励和奖赏的手段,每顿饭,如果不用手吃菜,就给他一颗星星,集满10颗星星,就可以买一个玩具。我们还商量把这个记录贴在餐桌的墙上,用来提醒他,每次吃饭的时候,他要怎么做。结果是他确实做到了10次甚至更多的用勺子吃菜,得到了奖励的玩具,但是这个办法没有持续太久,他还是会经常用手到菜盘子里拿菜吃。
孩子爸爸也经常用这一招,比如孩子吃饭慢,为了让他吃快一点,然后拿着一个水果在旁引诱:睡先吃完饭,就可以吃水果。
下午午睡了,晚上就可以看动画片。
你这样这样做,我就会怎样怎样……
外部的驱动抵制不了行为的惯性,孩子不是发自内心的想要去做这件事情,而是为了完成这个事之后的奖励。当奖励得到后,这件事也就结束了,下一次除非有更好的奖励,才能去驱动孩子。
我后来的改变是,了解到孩子的想法,他觉得用勺子吃菜不是很方便,会滑落,舀不起来,没有手来的顺畅。我会把菜盘子放的离他近一些,还让他尝试用筷子。虽然他现在还会偶尔用手,我也是用简单的话和眼神给他提醒,比如,看到他用手,我就举着筷子说:西西。毕竟一个习惯养成了,不是一两天,一两个月就可以打破的,甚至需要双倍的时间去改变。
吃饭慢,我也不等他,不催他,其他人吃完,我收拾碗筷去洗,他吃完,错过了妈妈洗碗的时间,需要自己洗碗。如果早上要上学,我们约定好出门的时间,到了那个点,还没吃完,就不能吃了,因为要出门了。
不用外部激励和奖赏的手段,而是让孩子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
我们有责任让孩子们知道,即使没有奖励也应该去做正确的事情。
虽然现在还是会不自觉的用外部激励的方法,但是心里会多一份清醒,这不是一个好方法,下一次遇到类似的问题,我就知道还有别的选择。
孩子们抢玩具起冲突是孩子们之间经常会发生的事情,这种事情发生在我女儿身上也很多,有时候是在游乐园里,有时候发生在自已家里, 我一般都看情况来让孩子自已解决,只有她们解决不了的时候我会出手引导她们。
第一种情况,别人抢她的玩具
比如我经常带女儿去游乐园玩沙子,有一次她玩沙子的玩具被一个小男孩拿走了,女儿发现后就看着我,希望我帮助她,我就先问她,这个玩具你还需要玩吗?如果你不玩,别人拿去玩也可以,因为这个玩具是公共的。她点点头说还要玩,然后我对她说:你的玩具被拿走,应该自已要回来,你可以好好跟小朋友说,这个玩具是你先拿到玩的,小朋友应该经过你同意才能拿走,不然就是没礼貌,这里还有很多玩具,可以让他先去找其它的玩。等你不玩这个玩具了,再把它给这个小朋友玩,于是女儿就去找男孩要回来了。(一般家长都很通情达理,会让孩子还回来)
当时也有要不回来的时候,那时候我就会告诉女儿这样不经过别人同意就拿走玩具的行为是不对的,那个小朋友做的不对,他不肯还给你玩具可能是他还小不懂事,我们可以让让他,毕竟你自已没有看好你的玩具,没在第一时间阻止也有一点小问题。而且你已经玩过一会了,所以为了补尝你的损失,爸爸帮你找个替代的玩具或者给你一个奖励,虽然还会不情愿,孩子还是很容易转移注意力的。
第二种情况,大家同时抢,各不相让
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在家里,有时候家里来了小朋友一起玩,就会为了一个玩具互不相让,这种时侯我一般先让她们安静下来,先各自把情况说清楚,然后告诉她们,要么大家一起玩,要么就分个先后轮流玩,可以用剪刀石头布的方式,也可以用猜硬币的方式来决定。
第三种情况,是抢别人的玩具
这个在她小时候就给她灌输过,不能在别人没同意的时候就去抢别人的玩具,如果真的想玩,可以用自已的玩具去交换,看别人同不同意,如果不同意那也没有办法。因为不是你的东西,不能强求。
孩子们抢玩具,大人怎么样去引导?首先大人要理解孩子的心理。我们总说理解万岁,可大人们却很少去理解孩子们的心理。我们总在抱怨 社会 不公平,可大人们却可以野蛮去对待孩子,让他们感到不公平。
我经常带小宝去当地步行街玩,那里有几家玩具店,店门口总是摆放积木桌子,放一些积木吸引小孩,每天会有一些小孩围在那玩。小宝一岁多时,她也会在积木桌那去凑热闹,不过她每次拿到积木时,会主动送到旁边的大哥哥,大姐姐手上。她这个时候对玩具其实没有概念,主要是想找小朋友玩,所以只要手上有玩具,基本上她都会主动送给其他小朋友。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二岁多,开始产生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开始喜欢说不了,开始喜欢一些玩具了,再到步行街去玩时,有时还会到积木桌那去玩,这个时候的她不仅不会主动把积木送给别的小朋友玩,有时候还会发生争抢。这时候我会看情况去处理,如果是她先去玩的,本来小积木很多,她一般不会全部占有,只是玩其中一部分,如果有小朋友抢她在玩的积木,我让她自己去处理,有时候她会给别的小朋友玩,有时候不愿意给,要自己玩,我从不会去强制她分享。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东西,也有争取自己喜欢东西的权力。玩具在大人眼里不算什么,可在小孩子眼里却是开心的源泉,为什么要牺牲她的开心去满足别的小朋友呢?这时候大人强制让她去分享,是站在大人的立场去处理问题,可她不懂,只有让她感到委屈,明明自己在玩的东西,为什么要让给别人?第一让她在家长那得不到安全感,第二让她以后不敢去争取自己的权利。普京说:俄罗斯没有一寸土地是多余的。中国说:南海自古以来都是中国的。作为一个国家有寸土不让的立场,小孩也有保有自己玩具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干涉,呵呵。如果那天是她后去的,她去抢别人的玩具,我会去制止,告诉她:这是哥哥、姐姐在玩的东西,如果你想玩,你要问哥哥、姐姐愿意跟你一起吗?如果愿意,你们就一起玩。如果哥哥、姐姐不愿意,我们去玩旋转木马、骑车,好吗?她都会答应,很少去纠结非要玩的地步。一般带她离开时,她都会主动跟其他小朋友打招呼:哥哥!bey!
在小朋友多的小区,在带孩子出门玩时,带上一件玩具,当跟其他小朋友玩耍时,让孩子分享给其他小朋友,分享的过程必须让他感到开心而不是痛苦,只有喜悦的分享才会让他慢慢学会如何去分享,在家庭中,有时候让他把的零食分享给大人,如果不愿意分享不要批评,如果愿意分享,大人要接下来,并给予赞扬。大人经常逗孩子分享零食,可又不接,慢慢让孩子感觉大人的不真诚,会失去分享的兴趣。人的进化是有一个过程的:先爱自己--爱家人---爱别人--爱 社会 。所以孩子之间如果发生争抢玩具,先看这个玩具的归属权是谁的,再让孩子学会去征求别人的同意,如果征求得不到同意,就用其他的兴趣转移孩子注意力。
宝宝们在一起玩耍,一言不合就突然起了冲突,就拿“抢玩具”来说,这可能是最常见不过的事情了,那么在孩子的玩具被其他小朋友抢走时,或者自己的孩子抢了别人的玩具时,家长应该如何处理和正确的引导呢?
这时家长应该第一时间问问孩子的感受,小朋友拿走了你的玩具,你愿意吗?孩子若不愿意,并且表示不想分享让其他小朋友玩,妈妈应该告诉孩子“没有经过你同意,他不能玩你的玩具”。如果孩子自己可以很顺畅的表达给对方,这时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去给对方说清楚,孩子若自己解决不了,家长可以出面帮助孩子要回玩具,家长这时可以这样说“你好,你想玩弟弟的玩具要经过弟弟的同意奥,这是弟弟的玩具,他还没有玩够呢”。
另外,逼着孩子分享是对孩子的一种剥削,很多家长碍于面子和礼貌,觉得应该让孩子大度分享,而强制的分享,是对孩子的伤害。宝宝在2岁左右,他可以从照片和视频中认出自己,明白了“你”和“我”的不同,慢慢的宝宝会通过外界的物品来更好的确认自我。尊重孩子的意愿,可以培养孩子的自尊水平。
1教育孩子,可以不分享,但不是自己的东西也不要拿。大人不能强迫孩子去分享,孩子不愿意也没什么错,但是要让孩子明白那些东西是自己的,那些东西是不属于自己的。
2教会孩子商量。家长可以把平时的命令语气改为商量,这样可以促进一件事情的达成,让孩子的自我边界更清晰,让孩子做一个有耐心的人。
3家长要做好榜样。尊重孩子的喜欢的东西,帮助孩子保存好。借用孩子的东西时,要提前打招呼。
4拿了别人的东西要负责任。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拿了别人的玩具,应该带孩子去归还给小朋友,并且要求她道歉。
孩子抢玩具,基本上是在互相认识的人中间发生,彼此不认识的人,一般不会出现“抢”的情况。
① 想通过“抢”而得到 情感 满足
抢玩具的事多发生在三岁左右,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强,喜欢别人的玩具时,有些孩子会通过抢的方式达到“ 拥有 ”的目的。
对于“抢”的后果他们并非完全“不懂”,这么大的孩子其实很“聪明”,他们清楚大人对自己的宠爱,想通过“抢”的方式给大人传递自己心中的“信息”:这个玩具他想要!
不少家长在自己孩子抢别人的玩具时,会 安慰 孩子:不要他的,咱们去买、买一个更好的。
这种安慰的“ 效果 ”,直接让孩子对抢更有“兴趣”。
其实,孩子需要的不是“玩具”, 而是一种占有 ,对别的孩子东西占有引起的“快感”。
② 对被“抢”的对象心中有所“权衡”
孩子抢别人的玩具,并不是“随机”的,而是 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
第一,自己孩子抢别的孩子玩具
遇到这种事情,家长绝对不要以孩子小为借口、无限制的宽容孩子的行为,这样做其实会害了孩子:
第二,自己孩子的玩具被别的孩子抢
当自己的孩子玩具被别的孩子抢,家长不能够让孩子一味的“ 忍让 ”,而要教育孩子:
小孩子抢东西的情况时有发生,但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情况主要就是因为家长没有教会小孩子“物权意识”。什么叫“物权”,这是一种法定权利,是每一个人都拥有的控制、管理、使用所有权归自己所有的物品的权利。教会孩子“物权”,就可以轻松的处理孩子抢夺玩具而引发的冲突。
教会孩子“物权意识”,很简单,主要要遵守如下原则:
谁的玩具谁说了算,公共的玩具按顺序玩。
第一条:谁的玩具谁说了算。
也就是玩具的物权归谁,谁就说了算。孩子可以决定ta是否要给其他人交换玩具,或者分享玩具。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为了让孩子广交朋友或者为了面子,要尽量的引导孩子去分享自己的玩具或者跟其他小朋友交换玩具,但千万不要强迫孩子,一旦通过强迫的手段让孩子交出玩具,这不仅没有维护孩子的物权,反倒侵犯了孩子的物权。
刚开始的时候,小孩子可能不愿意分享,这也很正常,就比如你很珍爱的,刚刚买的大衣,自己还没穿,就要借给别人穿,你愿意吗?这个时候家长可以适当的引导孩子,比如这样说,你的玩具你说了算,但是妈妈建议你和小朋友交换一下,你看,你自己玩自己的玩具,只能玩一样,你跟小朋友交换,可以玩到两样玩具,是不是更好呀。
当然,在外面玩的时候,也会遇到霸道的小孩,主动抢自己小孩的玩具。这个时候就需要父母一方面安慰自己的孩子,跟孩子强调,抢别人的玩具是不对的,你现在需不需妈妈或者爸爸去陪你把玩具要回来,但是因为这是小孩子之间的事情,所以要你先去跟他交涉,如果不行爸爸妈妈可以帮你去跟他的家长交涉,还是你决定暂时先借他玩一小会,过一会再要回来。
这个过程不仅教会了孩子物权,还教会了孩子交涉,不惧怕强势,同时也教会了孩子平等,不以大欺小。
第二条:公共的玩具按顺序玩。
对于公共的玩具,要教导孩子排队,按顺序玩。当前一个小朋友玩够了,他就可以去玩。但很多时候,前一个小朋友玩的时间很久,孩子等不及了,可以让孩子主动去交涉,可不可以一起玩,但如果前一个小朋友拒绝了,也要让孩子继续等待或者放弃等待。放弃也是一种选择,并不一定所有的困难都要迎难而上,放弃如果可以让你有比等待下去更快乐的心情,放弃也是不错的选择。
孩子们抢玩具只要大人耐心劝说和教导,让他们知道是非屈直应该还是很好处理的。
我家双胞胎,这种情况太常见了,每日都在上演。
作为麻麻,我一般会看是谁先动手抢,先动手的就要教育了,不礼让的也会苦口婆心说一下。
都教育完以后会让主动抢的去主动示好(摸脸或抱抱),作为家长就算抢玩具哭闹,也一般不要大声骂,等场面稳定了之后再介入处理。
同伴冲突对儿童的社交发展有很多积极的意义,父母在干预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的原则:
1、不过早干涉。大人过早的干涉,会使孩子学到“冲突是不好的”、“我没有能力解决冲突”等观念,也让孩子失去了自己体验冲突和学习解决冲突的机会。因此:尽可能在以下两种情况下,不必“过早干涉”:
√安全范围内。预期环境是可控的,没有出现不可控的人身伤害等。(如果孩子们已经动手了,大人首先要做的是把他们分开。)
√ 孩子尚在等待和观察的时候。还没有动手,还在思考、犹豫的时候等。
√父母有时间有精力、后果比较可控的时候,不必过早干涉。
2、不替代解决。大人往往一看到孩子哭就着急了,会马上告诉孩子怎么做,或不要怎么做。但其实,孩子有权体验到任何成长中自然发生的负面情绪,父母要做的是接纳和安抚这些负面情绪(不高兴,着急,生气,委屈,挫败感等),而不是拒绝和规避掉它们。我们不需要当孩子“负面情绪”的消防员,而是成为孩子“负面情绪”可以安放的港湾。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境,向孩子提供有建设性的建议;幼儿园阶段的时候,可以给孩子提供选择,鼓励他自己想办法解决冲突。
1、安慰情绪,反馈需求。各自安慰自己的孩子,说出孩子的愿望。堂姐的爸爸可以先安慰堂姐,说:“你想要回你的玩具了是吗?”抱着孩子说“嗯,你有点着急。”我们可以对自己的孩子说:“你还想玩是吗?你还没玩够。”
2、帮助孩子从冲突中学习,采取积极的策略。比如,堂姐的爸爸可以说:“你可以想拿回来,但用手直接抢,别人会不高兴的。”“你可以用小嘴巴先告诉妹妹,还给我,我要玩。”如果孩子语言发展有限,大人可以走过去帮助孩子发出这个请求:“你玩完了吗?我要玩了,请还给我。”帮助孩子学习最重要的社交规则: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立场,用语言沟通,而不是直接动手。我们则可以先启发孩子同理堂姐:“堂姐哭了,她想玩了,她可能觉得这是她的玩具。”“下次我们玩姐姐的玩具,先和她商量好玩多久,或者交换着玩好吗?”“你可以告诉姐姐,还能再给我玩一会儿吗?”等。示范和演示给孩子看,要怎么说,音量多大,做什么动作合适等。也可以在家里模拟练习,进行角色扮演的 游戏 ,互换角色体验一下,帮助孩子内化学习。
3、做好孩子受挫的准备。哪怕我们教了孩子用嘴巴去表达、和别人商量,社交中还是会有别人不同意、被其他长辈干涉强行拿走等情况,所以,我们也要允许自己的孩子受挫,安慰和表示同情就够了。总之,同伴冲突中,如果孩子缺乏交往技能,使用抢夺、打人、破坏等消极的交往策略,往往会引发对方的愤怒、报复和成人的干预。因此我们启发孩子尝试改变策略,在以上引导下学习一些有利于冲突解决的积极策略,如协商、合作,并在以后的冲突中加以运用。
首先问孩子是谁先拿到的,谁先拿到就谁先玩,我们要告诉孩子要有耐心的排队,等别的小朋友不玩了,你就可以去玩,我们大人不能插手去决定谁先玩,谁后玩!自己的孩子哭,这时我们不能跟孩子讲道理,先安抚一下孩子的情绪,然后再我们告诉孩子,妈妈爸爸知道你很难受,很想要玩!你可以问下别人愿不愿意给你玩,或者你可以找另一个玩具跟别人交换!
个人觉得应该更多的引导孩子与小朋友的交流与沟通,让他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我们做家长的可以在一旁倾听,适时的给他一点建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