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最婉约的一首词,道不尽相思,究竟写了什么感人的内容?

苏轼最婉约的一首词,道不尽相思,究竟写了什么感人的内容?,第1张

苏轼的这首婉约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道出了对已故的妻子绵绵不尽的相思,其内容之凄美,用词之婉转,感人以肺腑,催人以泪下,是传颂千古的悼亡词。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

这首悼亡词苏轼写于公元1075年,此时他被贬谪至密州,也就是现在的山东,他想起已经去世十年的妻子,想起曾经相濡以沫的种种,然而现在自己被贬,远在他乡,孤寂与思念油然而生。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首词的首句写苏轼与妻子王弗生死两隔,不去故意想起,却常常难以忘记。就像复旦大学教授陈果解读这句话时曾说的那样,这便是好的爱情,是内心深处的情感,是难以忘怀的情感。然而此时,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之外四川老家,苏轼内心被贬谪的苦闷与孤寂又与何人诉说呢?即使现在与妻子相见,恐怕她已经不认识这满面尘土,两鬓如霜的苏轼了吧。

词的下阕写了苏轼的梦镜,也许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吧。他梦到自己忽然回到家乡,看着小轩窗前的妻子王弗正在梳妆。

两人相顾无言,有的只是那久别重逢的泪水,此时,千言万语都无法表达内心的情感,此时无声胜有声。怎料得从此以后,年年岁岁,岁岁年年,令苏轼魂牵梦萦,相思断肠的地方却成了这明月夜下,松柏丛生的山岗处那一座孤坟。

  长相思 李白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栏,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

  下有渌水之波澜。天长路远魂飞苦,

  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李商隐 无题二首之二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这句经典啊

  苏幕遮 宋 范仲淹

  碧云天 黄叶地 秋色连波 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 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 追旅思 夜夜除非 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 化作相思泪

  我喜欢这句: 酒入愁肠 化作相思泪

  长相思 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相思

  蝶恋花

  春里相思奈何天,花飞如雾,柳絮散如烟。

  夏日相思日偏长,撩乱情愁似凄凉。

  秋雨淋淋愁更添,叶落飘零,燕去塔独闲。

  冬夜难眠晓难还,莫道千古情丝连?

  这些都是和相思有关的诗词

  还有一首不错的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昭君怨 送别 〔宋〕苏轼

  谁作桓伊三弄。

  惊破绿窗幽梦。

  新月与愁烟。

  满江天。

  欲去又还不去。

  明日落花飞絮。

  飞絮送行舟。

  水东流。

  够了没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我认为最婉约的该是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此词为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有宋一代婉约词的杰出代表词中,作者将他离开汴京与恋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词的上片写临别时的情景,下片主要写别后情景全词起伏跌宕,声情双绘,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起首三句写别时之景,点明了地点和节序《礼记•月令》云:“孟秋之月,寒蝉鸣”可见时间大约在农历七月然而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别意秋季,暮色,骤雨寒蝉,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对长亭晚”一句,中间插刀,极顿挫吞咽之致,更准确地传达了这种凄凉况味这三句景色的铺写,也为后两句的“无绪”和“催发”,设下伏笔“都门帐饮”,语本江淹《别赋》:“帐饮东都,送客金谷”他的恋人在都门外长亭摆下酒筵给他送别,然而面对美酒佳肴,词人毫无兴致接下去说:“留恋处、兰舟催发”,这七个字完全是写实,然却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一边是留恋情浓,一边是兰舟催发,这样的矛盾冲突何其类锐!这里的“兰舟催发”,却以直笔写离别之紧迫,虽没有他们含蕴缠绵,但却直而能纡,更能促使感情的深化于是后面便迸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二句寥寥十一字,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 ,如在目前真是力敌千钧!词人凝噎在喉的就“念去去”二句的内心独白这里的去声“念”字用得特别好,读去声,作为领格,上承“凝噎”而自然一转,下启“千里”以下而一气流贯“念”字后“去去”二字连用,则愈益显示出激越的声情,读时一字一顿,遂觉去路茫茫,道里修远“千里”以下,声调和谐,景色如绘既曰“烟波”,又曰“暮霭”,更曰“沉沉”,着色一层浓似一层 ;既曰“千里”,又曰“阔”,一程远似一程道尽了恋人分手时难舍的别情

  上片正面话别,下片则宕开一笔,先作泛论,从个别说到一般“多情自古伤离别”意谓伤离惜别,并不自我始,自古皆然接以“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则极言时当冷落凄凉的秋季,离情更甚于常时“清秋节”一辞,映射起首三句,前后照应,针线极为绵密;而冠以“更那堪”三个虚字,则加强了感情色彩,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为明显、深刻“今宵”三句蝉联上句而来,是全篇之警策成为柳永光耀词史的名句这三句本是想象今宵旅途中的况味,遥想不久之后一舟临岸,词人酒醒梦回,却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杨柳梢头整个画面充满了凄清的气氛,客情之冷落,风景之清幽,离愁之绵邈,完全凝聚在这画面之中这句景语似工笔小帧,无比清丽清人刘熙载在《艺概》中说:“词有点,有染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点染之间 ,不得有他语相隔,隔则警句亦成死灰矣”也就是说,这四句密不可分 ,相互烘托,相互陪衬,中间若插上另外一句,就破坏了意境的完整性,形象的统一性,而后面这两个警句,也将失去光彩“此去经年”四句,改用情语他们相聚之日,每逢良辰好景,总感到欢娱;可是别后非止一日,年复一年,纵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欣赏的兴致,只能徒增烦恼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遥应上片“ 念去去”;“经年”二字,近应“今宵”,在时间与思绪上均是环环相扣,步步推进“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以问句归纳全词,犹如奔马收缰,有住而不住之势;又如众流归海,有尽而未尽之致

  此词之所以脍灸人口,是因为它在艺术上颇具特色,成就甚高早在宋代,就有记载说,以此词的缠绵悱恻、深沉婉约,“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这种格调的形成,有赖于意境的营造词人善于把传统的情景交融的手法运用到慢词中,把离情别绪的感受,通过具有画面性的境界表现出来,意与境会,构成一种诗意美的境界,绘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全词虽为直写,但叙事清楚,写景工致,以具体鲜明而又能触动离愁的自然风景画面来渲染主题,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末尾二句画龙点睛,为全词生色,为脍灸人口的千古名句

婉约派代表诗词: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作者柳永 朝代宋

译文对照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标签:

 

情感婉约思念宋词三百首抒情爱情

译文 注释

我伫立在高楼上,细细春风迎面吹来,极目远望,不尽的愁思,黯黯然弥漫天际。夕阳斜照,草色蒙蒙,谁能理解我默默凭倚栏杆的心意?本想尽情放纵喝个一醉方休。当在歌声中举起酒杯时,才感到勉强求乐反而毫无兴味。我日渐消瘦也不觉得懊悔,为了你我情愿一身憔悴。

1 声声慢·寻寻觅觅

[宋]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空空荡荡无主张,冷冷清清好凄凉,悲悲惨惨好心伤。一时觉暖一时觉凉,身子如何得休养?饮三杯两盏淡酒,怎能抵御它、傍晚之时来的冷风吹的紧急。向南避寒的大雁已飞过去了,伤心的是却是原来的旧日相识。不认当年旧同乡。

菊花委地尽枯黄,我引忧伤憔悴无心赏花惜花、如今花儿将败还有谁能采摘?守着窗前挨时光,守着窗前挨时光,盼不到天黑好挹怏。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那雨声还点点滴滴。此情此景,用一个愁字又怎么能说的够?

2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宋]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薄雾弥漫,云层浓密,日子过得愁烦,龙涎香在金兽香炉中缭袅。又到了重阳佳节,卧在玉枕纱帐中,半夜的凉气刚将全身浸透。在东篱边饮酒直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溢满双袖。莫要说清秋不让人伤神,西风卷起珠帘,帘内的人儿比那黄花更加消瘦。

3浣溪沙

[宋] 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滚滚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带着一丝寒意,独自登上小楼,清晨的阴凉,令人厌烦,仿佛已是深秋。回望画屏,淡淡烟雾,潺潺流水,意境幽幽。窗外,花儿自由自在地轻轻飞舞,雨淅淅沥沥的下着,漫无边际地飘洒着,就像愁绪飞扬。再看那缀着珠宝的帘子正随意悬挂在小小银钩之上。

4思帝乡·春日游

[唐] 韦庄

云髻坠,凤钗垂。髻坠钗垂无力,枕函欹。

翡翠屏深月落,漏依依。说尽人间天上,两心知。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田问小路上,谁家少年,如此风流?若能将身嫁与,誓死到白头,纵被无情弃,也不羞。

5南乡子·乘彩舫

[宋] 李珣

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

游女带花偎伴笑,争窈窕,竞折团荷遮晚照。

乘着五彩画舫,经过莲花池塘,船歌悠扬,惊醒安睡的鸳鸯。满身香气的少女只顾依偎着同伴嫣然倩笑,这些少女个个姿态美好,她们在娇笑中折起荷叶遮挡夕阳。

6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宋]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昨天夜里雨点虽然稀疏,但是风却劲吹不停。我酣睡一夜,然而醒来之后依然觉得还有一点酒意没有消尽。于是就问正在卷帘的侍女,外面的情况如何,她说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你可知道,你可知道,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7青玉案·元夕 

宋 ·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她却在,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8雨霖铃·寒蝉凄切 

宋 ·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一阵急雨刚停住。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和谁一同欣赏呢?

9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宋 ·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你我夫妻诀别已经整整十年,强忍不去思念。可终究难相望。千里之外那座遥远的孤坟啊,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纵然夫妻相逢你也认不出我,我已经是灰尘满面,两鬓如霜。 

昨夜我在梦中又回到了家乡,在小屋窗口。正在打扮梳妆。你我二人默默相对惨然不语,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料想得到我当年想她的地方,就在明月的夜晚,矮松的山冈。

10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宋 ·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我伫立在高楼上,细细春风迎面吹来,极目远望,不尽的愁思,黯黯然弥漫天际。夕阳斜照,草色蒙蒙,谁能理解我默默凭倚栏杆的心意?本想尽情放纵喝个一醉方休。当在歌声中举起酒杯时,才感到勉强求乐反而毫无兴味。我日渐消瘦也不觉得懊悔,为了你我情愿一身憔悴。

扩展资料:

婉约派为中国宋词流派。婉约,即婉转含蓄。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柳永、张先、晏殊、晏几道、欧阳修、秦观、贺铸、周邦彦、李清照等(一般也包括晚唐五代时期的温庭筠和李煜)。

参考资料:

-婉约派

我们在对于文学作品的学习和理解过程中,其实会发现很多男作家在表达女性情感方面时描写的是十分的婉约细腻,并且大胆脱俗的。这其实也体现出了当代男性对于女性的一种根本追求。他们对于这种类型的女性是抱有很大的喜爱之情和期望感的,所以这些人物角色其实体现出的也是这类人对于这方面事情的追求,也就像自己心目中所喜爱的女性形象幻化到自己的作品当中的。

而且我们在生活的过程中,其实是离不开对于女性的理解的,我们在生活过程中难免的会与女性进行交流,而且每个人生来都是有自己的母亲的,这时候母亲对于自己的人生其实也起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影响作用,我们更多的与女性相关的评价和标准,都是以自己母亲来作为最基础的标准的。这一过程其实也就体现出了母亲在我们人生中所起到的根本作用。

女性的特征,在生活的过程中,其实是显露无疑的,这些男作家也有着自己的根本追求,对于爱情上也是有所追求和诉求的。所以在他们的作品中,很大程度上都体现出了自己对于未来的妻子的一种幻想感。女性的情感是十分细腻的,这其实也为了与自己作品中男性的形象进行对比,让读者更加真切的感受到情感的迸发。

所以这一过程其实也体现出了男作家对于人间百态的了解程度,如果想要从根本上了解到现代读者所向往的读物,其实是需要立足于这个时代对于女性美的要求的。而且这种其实是不能存在个人偏见的,我们还是需要综合整个世界对于女性的看法来对于自己作品中的女性进行人物上的塑造,这其实才更容易让读者接受。

宋词的婉约里有着一种深透骨子的优雅,这种深刻的优雅,透彻在文字中,便有着一个个束发的男子或是一个绾髻的女子,儒雅或温婉的在长袍宽袖与绣纱罗裙的随风轻扬中一脸鲜活的向我们走来。而那有着痛感的文字里,一个个不朽的灵魂,带给人的一种似曾相识的生命感受。

北宋欧阳修笔下的诉衷情里;‘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装,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用早起试装画眉来表达一个女子离愁的深远,寥寥几笔勾勒出心头的一种凝重凄婉,如此清新疏淡的笔调里传递了无尽的伤感。然而,一个以精致的装容来等待意中人的神情寥落的女子,即便是相思的揪心,也有一种丰美饱满的快乐吧。这样的阅读中,竟让人感觉到那女子有如一只翩飞的白鹤,即便在满腹的愁绪中飞渡着寒苦的人生,那种痛感中也有一份极至的美,也带给人一种不若寻常的丰富的人生况味。

同样的温庭筠的望江南里;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萍洲里。晨、暮间倚楼远眺,可眼前过尽的千帆都不是所盼之舟的那份失落,让人看到的却是一个有着羞涩之心和懂得内敛节制的女子的一份深深的寂寞与无奈。沉重的心事从只言片语中带了出来,美丽而孤寂的心声在夜的空气中回翔。漫漫人生之旅, ‘情因遇故深,知音世所稀,’每一个有着古典情怀的女子,也许心中都只容得下曾经的那一份美好的情感。无尽的等待中,那份浓愁,是离人心上秋。也许,这样的一个女子或许只好独自抚琴自娱,,在琴声如诉里独自顾不暇解怀了,静夜的阅读里,让人怀想那古旧的琴瑟,如今只是孤单的依在墙角,回味着曾经明亮地弹响它的那些聪慧的手指。一种真切而又苍茫恒远的美丽便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宋词就这样的在一派婉约抑或豪放的风格里,闪烁于心灵与文字的天空。大文豪苏东坡,胸襟磊落,旷怀达观的豪放风格里,也不乏空灵飞动、含蓄典藉之作。在一首卜算子里;以漏断人初静衬托出的缥缈孤鸿影的凄清,以及那拣尽寒枝不肯栖的高洁志趣。惊叹于苏学士历经多少世事的变迁而笔下却无一点尘俗气。

而有着无限国忧的辛词在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里,词人沉闷的内心,在历经苍桑,尝尽了各种人生况味后反而沉痛不语了。仿若一个火中取粟之人,走过了年少轻狂,再也不轻易说出那些藏在心中的伤痛。

宋词就这样在文字构筑的亭台楼阁里,述说着历经种种的人生体验。身处江湖,坚守天性也许是比较容易的,而在官场上需要的是另一种姿态;谦顺、机变、平庸化。好在有了宋词的存在,在文字的放达与婉约中,让仕途坎坷的饱学之士,终究得以没有失去振飞的力量。一个个真诚而闪光的灵魂在恒久的文字天空里翱翔。

这样想着,忽然一句 ‘入世才人粲若花’跳入脑中,让人想起宋朝文字的天空里那些如花绽放的生命以及照耀她们内心那一束纯净的火焰。想起了严沁的算子,咏梅;待到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里,一种对自由生活的真切向往。在她的为数不多的词作中一种智慧中流动的思维,让我们看到一个聪明灵慧,出类拔萃的一个女子真实自由的灵魂。她的心中没有豪门的权势,没有华丽的屋宇,受尽了磨难后也要依靠自已内心看不见的太阳而生存。内心的一股凛然高贵的气质,让人仰慕而敬畏。精于歌舞、书画、音乐的严沁那颗受尽磨难的心像是埋藏了千年的莲子,历尽沧海桑田,洞彻世事烟云,依然会鲜活的从尘埃中开出花来。这样的生命就像蜡烛那样,在光芒与泪珠中慢慢的消耗着,也让人感觉恒久的依稀可辨。

说到宋词,易安居士就是一道绕不过去的风景,一个在诗词中可以与男人比肩的女中豪杰了。她早期的词作是婉约而明快的,充满了生活的情趣。一首如梦令中;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表现出一种散淡平和的生活中惬意,让人觉得那个时期的词人梦都是伴着歌声开花的。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中感受着一份平实的快乐。而到了中晚期的词作,经历丧乱、流离滇沛的生活中则有一种让人心仪的美丽与破碎;‘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从来,如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命运给予的所有的伤痕与疼痛在词作中变成了珍珠,穿越时空,散发出久远的光芒。

更多的时候,对宋词的阅读,适合于一种优雅的 ‘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的境界里完成的。那种闪烁在文字天空的放达与敛约的气质,就那样固执而长久的影响和提升了着人们情感的品质。

当时间的这个利器,终于打磨去了人们大部份的锋芒的时候,回归到平实的生活中,一支乐曲、一首词或是一道自然的风景,一些如此纯粹的东西,才让人感觉到心灵的内环境仍旧得到很好的填充。那些心灵中接近永恒的东西,像海色、像山风,像宋词,曲折委婉而有韵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6813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