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情感诗句《红豆》赏析

相思情感诗句《红豆》赏析,第1张

 朝代:唐代

 作者:诗人王维

  原文: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译文

 鲜红浑圆的“红豆”,生长在阳光明媚的南方,春暖花开的季节,不知又生出多少?

 希望思念的人儿多多采集,小小“红豆”引人相思。

 注释

 ⑴相思:题一作“相思子”,又作“江上赠李龟年”。

 ⑵“红豆”:又名相思子,一种生在江南地区的植物,结出的籽像豌豆而稍扁,呈鲜红色。

 ⑶“春来”句:一作“秋来发故枝”。

 ⑷“愿君”句:一作“劝君休采撷”。采撷(xié):采摘。

 ⑸相思:想念。

 1、 邓安生 等.诗人王维诗词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214-215

  赏析

 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谊,表面似乎嘱人相思,背面却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后一语双关,既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妙笔生花,婉曲动人。全诗词情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奔放,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可谓绝句的上乘佳品。

 “红豆”产于南方,结实鲜红浑圆,晶莹如珊瑚,南方人常用以镶嵌饰物。传说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地,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人们又称呼它为“相思子”。唐诗词中常用它来关合相思之情。而“相思”不限于男女情爱范围,朋友之间也有相思的,如苏李诗词“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即著例。此诗词题一作《江上赠李龟年》,可见诗词中抒写的是眷念朋友的情绪。

 “南国”(南方)既是“红豆”产地,又是朋友所在之地。首句以““红豆”生南国”起兴,暗逗后文的相思之情。语极单纯,而又富于形象。次句“春来发几枝”轻声一问,承得自然,寄语设问的口吻显得分外亲切。然而单问“红豆”春来发几枝,是意味深长的,这是选择富于情味的事物来寄托情思。“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诗人王维《杂诗词》)对于梅树的记忆,反映出了客子深厚的乡情。同样,这里的“红豆”是赤诚友爱的一种象征。这样写来,便觉语近情遥,令人神远。

 唐朝诗人王维这首流传千古的《相思》多少年来,深深地印在脑海,一直记得,不曾忘,不想忘,不能忘。

 在认识它的时候,还是如花似玉懵懂天真的年纪,那时的眼里,什么都是好的,天是蓝的,花是香的,草是绿的,人是美的,无忧无虑,仿佛空气中的所有都那样芬芳,那样美好,长大以后,才发觉那时的想法几多幼稚。人世间的种种,一切一切这时都将随之滚滚扑面而来,让你知世事,知烦恼,知相思。

 说相思,唱相思,念相思。然,相思到底是什么呢?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相思是牵挂;“春心莫共花争发, 一寸相思一寸灰”相思是心痛;“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相思是痴迷;“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相思是惆怅;“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相思是入骨情深。

 相思是风,时而柔时而猛;相思是倾心后的坐立难安茶饭不思;相思是一份心跳加速的等待;相思是可以让你在刹那间品味千愁万绪跌宕起伏的滋味;相思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无奈;相思是有那么一个人,你愿为他(她)倾尽所有。

 古时,以红豆寄相思,传相思。想来,古人也知浪漫,没有说的那么呆板,若呆板,怎会有这么多千古名诗名句流传,怎会有诸多佳话,怎会有红豆相思来。不知为何,莫名就喜欢古代,喜欢一切古风古韵的东西,也许自己骨子里就有古人的气息。多少次在想,若是可以,若是可以就让我回到那个遥远的时间,去感受一下,去领会一番那个时代的气息。

 第三句紧接着寄意对方“多采撷”“红豆”,仍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以采撷植物来寄托怀思的情绪,是古典诗词歌中常见手法,如汉代古诗词:“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即著例。“愿君多采撷”似乎是说:“看见“红豆”,想起我的一切吧。”暗示远方的`友人珍重友谊,语言恳挚动人。这里只用相思嘱人,而自己的相思则见于言外。用这种方式透露情怀,婉曲动人,语意高妙。宋人编《万首唐人绝句》,此句“多”字作“休”。用“休”字反衬离情之苦,因相思转怕相思,当然也是某种境况下的人情状态。用“多”字则表现了一种热情饱满、一往情深的健美情调。此诗词情高意真而不伤纤巧,与“多”字关系甚大,故“多”字比“休”字更好。末句点题,“相思”与首句““红豆””呼应,既是切“相思子”之名,又关合相思之情,有双关的妙用。“此物最相思”就像说:只有这“红豆”才最惹人喜爱,最叫人忘不了呢。这是补充解释何以“愿君多采撷”的理由。而读者从话中可以体味到更多的东西。诗词人真正不能忘怀的,不言自明。一个“最”的高级副词,意味极深长,更增加了双关语中的含蕴。

 全诗词洋溢着少年的热情,青春的气息,满腹情思始终未曾直接表白,句句话儿不离“红豆”,而又“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把相思之情表达得入木三分。它“一气呵成,亦须一气读下”,极为明快,却又委婉含蓄。在生活中,最情深的话往往朴素无华,自然入妙。诗人王维很善于提炼这种素朴而典型的语言来表达深厚的思想感情。所以此诗词语浅情深,当时就成为流行名歌是毫不奇怪的。

  创作背景

 此诗词一作《江上赠李龟年》,可见为怀念友人之作。据载,天宝末年安史之乱时,李龟年流落江南曾演唱此诗词,可证此诗词为天宝年间所作。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此诗是王维十七岁时,独自一人在外漂泊,恰逢重阳节而作的一首抒情小诗。这首诗写得非常朴素,但千百年来,对于远离家乡,在外漂泊的人来说,每次读到这首诗,尤其是在节日的时候,却都强烈感受到了这首诗的力量。而这种力量,则是来自于王维对世间亲情的高度概括。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诗的意思很简单,就是独自一人在外无法和家乡的亲人团聚,每到重阳节的时候就会更加的思念亲人,但它所表达出来的感情却是深厚的。对于十七岁的王维来说,他可能正在长安谋取功名,繁华的都城对于他来说,虽然具有吸引力,但毕竟是举目无亲的“异乡”,自然遇到了“佳节”,便会“倍思亲”。

这首诗的前面两句,可以说王维直接将情感抒发到了高潮,更是出现了警句。一般来说,这种情况下,后面两句如果一不注意,就会显得难以为继、后劲不足。但王维却采用了描绘重阳节的一个简单习俗,在平静的画面中,让前面两句所营造的情,看起来更加的深沉。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登高时一般会佩带茱萸囊,据说可以避灾。这里王维所用的表现手法,不是简单地去遥想兄弟们是如何登高,如何佩戴茱萸,而自己远在他乡却不能参与。而是以家乡兄弟的角度去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当兄弟们在登高佩戴茱萸的时候,却发现少了一位兄弟,这样情感更加深厚。

此诗表达了作者的相思之情,在描述红豆的语言中,蕴含着诗人对朋友的相思之情。特别是在这意象与情意的妙合无垠中,给人以余韵绵绵、美不胜收之感。

《相思》

唐代: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译文:红豆生长在南国的土地上,每逢春天不知长多少新枝。希望你能尽情的采集它们,因为它最能寄托相思之情。

词句注释

1、相思:题一作“相思子”,又作“江上赠李龟年”。红豆:又名相思子,一种生在江南地区的植物,结出的籽像豌豆而稍扁,呈鲜红色。

2、“春来”句:一作“秋来发故枝”。“愿君”句:一作“劝君休采撷”。采撷(xié):采摘。相思:想念。

扩展资料

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是眷怀友人之作。起句因物起兴,语虽单纯,却富于想象;接着以设问寄语,意味深长地寄托情思;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谊,表面似乎嘱人相思,背面却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后一语双关,既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妙笔生花,婉曲动人。

全诗情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奔放,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可谓绝句的上乘佳品。

红豆产于南方,结实鲜红浑圆,晶莹如珊瑚,南方人常用以镶嵌饰物。传说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地,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人们又称呼它为“相思子”。

唐诗中常用它来关合相思之情。而“相思”不限于男女情爱范围,朋友之间也有相思的,如苏李诗“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即著例。此诗题一作《江上赠李龟年》,可见诗中抒写的是眷念朋友的情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6858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