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雎和蒹葭的异同点

关雎和蒹葭的异同点,第1张

《关雎》和《蒹葭》在表现手法和结构上有相似之处,两者都用了大量的“兴”,都采用了重章叠咏的结构,诗句富有韵律美和节奏美;《关雎》和《蒹葭》在内容和主题有所区别,前者是首内容明确的爱情诗,讲述了男子追求女子时的复杂心绪,而后者表达是主人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而不得的惆怅心情,用了象征的意象,具有朦胧美。

《关雎》的赏析

《关雎》是一首爱情诗,讲述了一位“君子”对“窈窕淑女”的仰慕和追求。此诗在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首章以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陪君子的联想。以下各章,又以采荇菜这一行为兴起主人公对女子疯狂地相思与追求。全诗语言优美,善于运用双声、叠韵和重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写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性。

《关雎》的原诗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的原诗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关雎白话译文

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小洲。美丽贤淑的女子,真是君子好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左边右边不停采。美丽贤淑的女子,梦中醒来难忘怀。

美好愿望难实现,醒来梦中都思念。想来想去思不断,翻来覆去难入眠。

参差不齐的荇菜,左边右边不停摘。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表亲爱。

参差不齐的荇菜,左边右边去拔它。美丽贤淑的女子,鸣钟击鼓取悦她。

蒹葭白话译文

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扩展资料:

《国风·周南·关雎》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第一首诗,通常认为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此诗在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首章以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陪君子的联想。

以下各章,又以采荇菜这一行为兴起主人公对女子疯狂地相思与追求。全诗语言优美,善于运用双声、叠韵和重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写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性。

《国风·秦风·蒹葭》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篇。全诗三章,每章八句。此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现在一般认为这是一首情歌,写追求所爱而不及的惆怅与苦闷。

全诗三章,重章叠唱,后两章只是对首章文字略加改动而成,形成各章内部韵律协和而各章之间韵律参差的效果,也造成了语义的往复推进。

参考资料:

-关雎-蒹葭

《蒹葭》中却没有明确的故事,第一章就写到主人公隔水远望,苦苦追寻,伊人却若即若离。第二章、第三章是第一章的反复咏叹,突出追寻之路的艰险与漫长,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绵长持久,表现出主人公不能够走近“伊人”,又永远点亮希望的感情状态。与《关雎》相比,《蒹葭》的感情韵味更浓郁。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开头写秋天水边芦苇丛生的景象,这正是“托象以明义”,具有“起情”的作用,因为芦苇丛生,又在天光水色的映照之下,必然会呈现出一种迷茫的境界,这就从一个侧面显示了诗的主人公心中的那个“朦胧的爱”的境界。主人公跟“伊人”并无交往,甚至还不知道对方的名字,但只要能够远望,便心满意足。“朦胧”和“距离”正是这首诗的动人之处。《关雎》和《蒹葭》: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渴望

《关雎》着重于“叙事”,我们从诗巾可以清晰地看到小伙子从爱上“窈窕淑女”到追求她,追求不到义在幻想中得到她这样一条线索。《蒹葭》巾却没有明确的故事,第一章就写到主人公隔水近望,苦苦追寻,伊人却若即若离。第二章、第三章是第一章的反复咏叹,突追寻之路的艰险与漫长,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绵长持久,表现主人公不能够走近“伊人”,又永远点亮希望的情感状态。与《关雎》相比,《蒹葭》的情感韵味更浓郁。在艺术手法上,《蒹陵》比《关雎》“兴”的特点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肝头写秋天水边芦苇丛生的景象,这正是“托象以明义”,具有“起情”的作用。因为芦苇丛生,又在天光水色的映照之下,必然会呈现出一种迷茫的境界,这就从一个侧面娩示了诗的主人公心的邪个“朦胧的爱”的境界。主人公跟“伊人”并无交往,甚至还不知道对方的名字,但只要能够远望,便心满意足。“朦胧”和“距离”正是这首诗的动人之处。

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做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开头写秋天水边芦苇丛生的景象,这正是“托象以明义”,具有“起情”的作用因为芦苇丛生,又在天光水色的映照之下,必然会呈现出一种迷茫的境界,这就从一个侧面显示了诗的主人公心中的那个“朦胧的爱”的境界主人公跟“伊人”并无交往,甚至还不知道对方的名字,但只要能够远望,便心满意足“朦胧”和“距离”正是这首诗的动人之处)

内容上,《关雎》一诗着重于“叙事”,我们从诗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小伙子从爱上“窈窕淑女”到追求她,追求不到又在幻想中得到她这样一条线索《蒹葭》中却没有明确的故事,第一章就写到主人公隔水远望,苦苦追寻,伊人却若即若离第二章、第三章是第一章的反复咏叹,突出追寻之路的艰险与漫长,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绵长持久,表现出主人公不能够走近“伊人”,又永远点亮希望的情感状态与《关雎》相比,《蒹葭》的情感韵味更浓郁

这首诗写一个

男子正在与钟爱的女子互赠信物以订同心之约,表达出主人公的一片赤诚与永远相好的强烈愿望。本诗语言朴素明朗,并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一咏三叹,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原文

诗经•关雎•先秦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注释

关关雎(jū)鸠(jīu):雎鸠鸟不停地叫。雎鸠,水鸟名,即鱼鹰。传说它们情意专一

洲:水中的陆地

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

荇菜:水草名,一种可食的水草

逑:配偶

寤(wù):睡醒,寐:睡眠

寤寐:日日夜夜

思服:思念

琴瑟友之:弹琴鼓瑟表示亲近

芼(mào):挑选

钟鼓乐之:敲击钟鼓使她欢乐

[1]:音帽,有选择之意

《诗经·国风·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编辑本段]注释

蒹葭(jiān

jiā):芦苇。蒹,没有长穗的芦苇。葭,初生的芦苇。

苍苍:茂盛的样子。下文的“凄凄”(“凄”是“萋”的假借字)“采采”都与“苍苍”的意思相同。

白露为霜:晶莹的露水变成霜。为,凝结成。

所谓:所说,这里指所怀念的。

伊人:这个人或那个人指诗人所思念追寻的人。

在水一方:在水的另一边,即水的对岸。方,边

溯洄(sù

huí)从之:沿着弯曲的河边道路到上游去找伊人。溯,在水中逆流而行或在岸上向上游走,这里指陆行。洄,曲折盘旋的水道。从,跟随、追赶,这里指追求、寻找。之,这里指伊人。

道阻:道路上障碍多,很难走。阻,险阻,难走。

溯游从之:顺流而下寻找她。“游”通“流”,指直流的水道。

宛在水中央:(那个人)仿佛在河的中间。意思是相距不远却无法到达。宛,仿佛、好像。

凄凄:茂盛的样子。现在写作“萋萋”,与下文“采采”义同。

晞(xī):晒干。

湄(méi):水和草交接的地方,指岸边。

跻(jī):升高意思是地势越来越高,行走费力。

坻(chí):水中的小洲或小岛。

采采:茂盛鲜明的样子。

已:止,这里的意思是“干,变干”。

涘(sì):水边。

右:迂回弯曲。

沚(zhǐ):水中的沙滩。

之:代“伊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742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