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舒婷《神女峰》

解析舒婷《神女峰》,第1张

《国风》中的爱情诗类型多元,并不局限于弃妇诗,《木瓜》、《将仲子》、《桃夭》等很多描写青年男女自由爱情的诗歌充满了人类早期的自然精神。然而,随着时代发展,封建礼教呈高压态势,连《关雎》都被异化为“后妃之德”。社会走向成熟,爱情被压抑,清新自然的爱情诗让位于数量庞大的怨妇诗。

文人诗里的怨妇诗众多,文人拟怨妇诗写官场,言志向已是常态,但是这一现象间接反映了女性生存的实际情形。南北朝民歌里的爱情诗情感更加朴素,类型更加多元,然而民歌在古代社会并不占主要地位。

怨妇诗凭借着封建伦理道德的支持一直到五四时期,五四青年追求恋爱婚姻的自由,主张男女平等,打破旧的封建伦理,然而女性仍然固守家庭,常作为为家庭牺牲的角色。男性作家的书写也往往是对妻子的感激、愧疚而非真挚热情的爱情,如朱自清的《给亡妇》。

新时期的文学是五四文学的思想延续,这一时期女性的爱情观念有了新的觉醒。舒婷是以写女性情感见长的女诗人。神女峰原本是女子等待丈夫的图景,石像象征着对爱情的忠贞,“各色花帕”代表着各类女子对千百年来忠贞文化的同化和接受。另一方面,神女峰也是爱情永恒的见证,是女性对爱情永恒的诗性向往,是一种浪漫主义的期望。女子对待爱情的态度更坚定,这莫不是一种弱点?其他女性挥手实际上也是感叹爱情的坚贞,有惺惺相惜之感。只是我国古代痴情汉的形象与痴心女相比,实在是太少了。和痴心女对应的更多是负心汉。挥舞的手“为什么突然收回?”这个人是谁?是舒婷为代表的女性知识分子首先质疑?其他人的认知还是依旧停留在过去?为什么“紧紧捂住自己的眼睛?”望夫石的“望”突出的也是眼睛。选择不看是为何?或许这是一种反叛的姿态。当人群四散离去,女子站在船尾想的是什么?同情、悲伤、惋惜、愤慨等复杂的情绪犹如江涛。涛声类比人心的跌宕起伏,一语双关。

“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一个是衣裙漫飞的女子,一个是以云朵为裙角的神女。二者此刻似乎融为一体。觉醒的现代女子深入到神女峰的心理,给她注入新的思想,波动新的情绪。即把神女峰还原为女人,促进她的觉醒。又或是被神女峰触动的平凡女子蓦然觉醒。

“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爱情这一美梦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代代相传爱情的美丽,但是这样值得吗?“为眺望远天的杳鹤,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为了看不见的,永远无法达到爱情,错过了无数美好。沿着江岸,无数弱小但数量庞大的普通女子却开始新的生活,新一代的女子有截然不同的追求,“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PS:

舒婷的《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写出了作者对祖国过去贫困、落后状况的哀叹和痛心,以及对祖国现在和未来强大富饶的信念和希望,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

从总体看来,《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通过句法回环的形式把整首诗分为四节,并运用“—— 祖国啊!”反复咏叹,层层深入,表达炽热的爱国情感。

第一节就用“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等一组丑陋的意象写出了祖国贫困、落后的状况,末尾用感叹句“—— 祖国啊!”抒发作者对祖国过去贫穷、落后状况的哀叹。

第二节则写祖祖辈辈在贫穷、痛苦中对祖国富强的期盼,却始终没有实现。末尾的感叹句“—— 祖国啊!”蕴含了更多的无奈和痛心。

而第三节则笔锋一转,通过“雪被下古莲的胚芽”“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等一组充满希望与生命力的意象,写出了祖国现在面临新的希望,正孕育新的理想,一个大国正站在崛起的起跑线上。此节末句“—— 祖国啊!”抒发的是一种从痛苦中超脱,充满希望和期待的激动心情。

而最后一节则在第三节的基础上表达了作者愿为祖国的复兴付出一切的信念和激昂的热情。用“——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反复强调抒发,使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达到了最高。

可以说,这四节每一节结尾都用了感叹句“—— 祖国啊!”。这种咏叹的方式不仅使整首诗在形式上有一种整齐的形式美,而且读者在朗诵时会有一种更为强烈的韵律感和抒情感。如上面所分析的,“—— 祖国啊!”在每一节末尾所蕴含的感情是不同的,它是一个由哀叹、痛苦到充满希望、激动的过程,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正是在“—— 祖国啊!”的反复咏叹中层层深入,在最后得到了爆发。

而从细小的方面看,《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在许多地方都用到了排比和对称的方法。如第一节中,用“我是……”的排比句式罗列了五组破陋、残败的意象。并且前两句“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与“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是基本对称的;后三句“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是淤滩上的驳船。”也是对称的。这在朗诵时形成了一定的节奏感,给读者一种舒适之感。并且在朗诵这五个排比句时还有一个语气由舒缓变急促的过程,这使得感情的表达更为强烈、悲重。

第二、三节也是同样运用了“我是……”的排比罗列的句式。第四节则用了排比和对称(“你以伤痕累累的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与“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基本对称。)这使整首诗都具有一种规则性的节奏美感,情感也在排比递进中得到强化。

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反复咏叹、排比、对称等基本表现手法构成了《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形式上和音韵节奏上的美感。而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便在这种节奏韵律的反复回环中得到完美的抒发。

舒婷的《秋夜送友》,描绘了与知己的依依惜别(连无情的秋风也为他们哭泣),以及诗人追求自由的真挚情感(愿自己像南来北去的飞鸿,将道路铺在苍茫的天空)。诗歌的大气与真诚、以及对生命的无奈和追求,糅合了人性中最柔弱的部分,淋漓尽致的表现了诗人的丰富内心,引起了读者的同情。但在重要关头,诗人抛下儿女私情,选择了自己应走的路。

作品原文:

《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绝不象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象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象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甚至春雨。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象刀,象剑,也象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象沉重的叹息,又象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扩展资料:

1、《致橡树》的创作背景

舒婷曾经谈过《致橡树》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实际上,这首诗的产生既简单又普通。”舒婷回忆说。1975年,福建有位曾经在写作上给予她很大帮助的归侨老诗人蔡其骄到鼓浪屿作客,一天晚上,舒婷陪他散步时,蔡其骄向她说起这辈子碰到过的女孩。

在20世纪70年代公开谈论喜欢的女孩子是件大胆的事。蔡其骄说,有漂亮的女孩子,却没有才气;有才气的女孩子又不漂亮;又漂亮又有才气的女孩子,又很凶悍,他觉得找一个十全十美的女孩子很难。

舒婷说,当时她听了后很生气,觉得那是大男子主义思想,男性与女性应当是平等的,于是,当天晚上,她就写了首诗《橡树》交给蔡其骄,后来发表时,才改作《致橡树》。

“实际上,橡树是永不可能在南国跟木棉树生长在一起的,在这首诗中,是将它俩作为男性与女性的指代物。”她补充说。

2、作者介绍:

舒婷(1952~),原名龚佩瑜,福建厦门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诗作在朦胧的氛围中流露出理性的思考,擅长运用比喻、象征等艺术手法表达内心独到而深刻的感受,是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风格相结合的产物。

诗歌代表作有《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也是一切》等。已出版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等。

3、写作风格:

舒婷擅长于自我情感律动的内省、在把捉复杂细致的情感体验方面特别表现出女性独有的敏感。

她的诗歌充盈着浪漫主义和理想的色彩,对祖国、对人生、对爱情、对土地的爱,既温馨平和又潜动着激情。她的诗擅长运用比喻、象征、联想等艺术手法表达内心感受,在朦胧的氛围中流露出理性的思考,朦胧而不晦涩,是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风格相结合的产物。

舒婷又能在一些常常被人们漠视的常规现象中发现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神女峰》、《惠安女子》),并把这种发现写得既富有思辩力量,又楚楚动人。

—致橡树

—舒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7958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