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帮帮我吗?我现在遇到大事情了。谁能救救我吗?我将让帮助我的人觉得值

谁能帮帮我吗?我现在遇到大事情了。谁能救救我吗?我将让帮助我的人觉得值,第1张

如何戒网瘾

一、不要漫无目的上网,要给自己设定上网时间及明确目标。

二、尽量在公共场所上网,这样才能预防在隐秘空间上网而造成的虚拟空间中毒。

三、删掉电脑中的网络游戏,只留下工作和学习的软件工具。

四、要有规律运动,不要老是坐在电脑前,更不要在电脑前吃饭。

五、寻找其他让自己感到有趣的事来做,以消除不上网带来的空虚感。

《当代教育》栏目《十个小时的启示》、《心灵的碰撞》两期节目播出后,观众反响强烈,片中华中师范大学客座教授陶宏开教育孩子的理念和方法也得到了广大家长朋友的一致认可,为了帮助更多家长解决孩子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当代教育》栏目、cctv教育频道于11月15日18:30-20:00邀请陶教授作客央视,与家长及孩子们网上在线交流。

开场白:华中师范大学客座教授陶宏开:大家好,我是陶宏开,我年进入华中师范大学外语系学习英文,年毕业,后考取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章开沅教授的首届研究生;年,应美国密西根大学之邀,到美国访问深造;年,定居纽约,从事中美文化教育的比较研究,及素质教育实践;年春,从美国退休回到故乡武汉,应华中师范大学之聘,第三次走进母校美丽的校园,开展素质教育。今年5月初见武汉晚报头版头条的文章《谁能救救我的女儿》,是一个母亲向社会求救,希望有谁能帮助她的女儿脱离网瘾,回到正确的人生轨道。我以为是个个案,就主动提供帮助,挽救了她。随之展开了这个挽救活动。

glorious66:陶教授您是我唯一救儿子的希望,自从您的出现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一线希望,如何跟您?

华中师范大学客座教授陶宏开:请问您是来自哪里?

ER31:陶教授: 您好!我是内蒙古自治区包头一位孩子的母亲,孩子正值青春花季,无意间接触网络游戏,从此深陷其中三年不能自拔逃课、辍学,年被省重点高中劝退,后重读高中,在读高二,因自己调整不好,又沉迷不能自拔。至今已二十多天没上学了,马上就第二次失学了!一个曾经荣获全国数理化奖的优秀学生,因上网成瘾,如今马上就要流浪社会!听说陶教授成立了“挽救上网成瘾者”志愿队,成功帮助了近百名学生,请问陶教授:我的孩子能否得到志愿队一对一的帮助?如果可能我将带孩子到武汉接受帮助。

华中师范大学客座教授陶宏开:现在我正在全国各大城巡回演讲,培养各地的志愿者队伍。我先后到过石家庄、长沙、青岛、天津、郑州、,下一站我会去合肥、南京、济南、银川、哈尔滨等地。我希望你能向你们当地的有关单位或媒体反映这一情况,然后与我。我愿意无偿地安排时间,到你们那儿培训志愿者,解决当地的问题。我的是:-,请你们耐心打过去吧。

啄木鸟飞呀飞:怎么样才要发挥网络的有利作用?请陶教授指点一二

华中师范大学客座教授陶宏开:我认为电脑和网络是我们新时代的标志,作为新时代的人如果不懂得电脑和网络,是不会有成就的。但是要注意,电脑和网络是工具,而不是玩具。用电脑的人是聪明的人,只是玩电脑的人是不够明智的。善于运用电脑和网络,会帮助你成功,如果只是沉迷于电脑网络游戏或聊天,会导致你失败。以上是我的忠告。

xiaocao:陶教授: 您好!看了《当代教育》栏目《十个小时的启示》、《心灵的碰撞》两期节目播出后,我就一直想方设法和您,今天在网上看到您作客央视,真是太好了,我要好好向您请教。

我的孩子(男)今年18岁,上高三,就读于我们县城最好的四星级学校。可是自从进了这个学校之后,成绩就没有好过,在班级里总是倒数。本来去年就应该考大学,因为成绩差,我们为他办了休学重读(到别的学校上了一个月的课即回原校上课了),等于没有休在家里。他原来的同学有的已经考上了大学,有的在复读。照理他应该发愤学习,考上一个重点学校,可是事与原违,这次期中考试高考5门总分才分,这个分数在江苏连本二都上不了,教授您说我们该怎么办?我们找他谈话,他不理你,给他写信放他书桌上,他撕了放费纸篓里;我也常常和老师,叫老师找他谈,可他在老师跟前没声音,老师说他是温腾水,一点都没有。到目前为止,我们很难进入他的内心世界,给我们说说他的心理话。他是光有远大的目标(高考目标是“武汉大学”,“武汉大学”在江苏招生要多分),缺少吃苦的实际行动,玩性太大,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做完,玩要紧。喜欢上网、打篮球。上个学期有好几次晚自习不上,泡在网吧里,本学期是周日下午休息到网吧里去,叫他不要去他不听,说是到学校去,最后还是在网吧里找到他。每天下午放学到晚自习之间有一个小时休息时间,他就打一个小时篮球,不吃饭,到晚自习下课后点小吃;他还注重自己的形体,每天都要在镜子前照一下,为了怕胖,饭吃得很少,说了也不听,这样胃都收缩了,中饭只吃一俩都不到。每天晚自习下课总要比别人晚6-7分钟左右,有个女同学是他的路友,为了陪她绕远道回来。有一次俩人居然去吃夜宵,晚了40多分钟到家,找他谈话他还拍桌子说“我不就是成绩差点吗”?您说这种状况我们要怎么做才能让他把学习成绩搞上去?请指点,万分感谢!

华中师范大学客座教授陶宏开:我大概在23左右到达南京,会在当地培训江苏南京的志愿者,帮助你们解决当地的问题。请你们关注《南京晨报》的报道。

水动铃岚:您大约什么时间来济南!期盼与您尽快见面!

华中师范大学客座教授陶宏开:水动铃岚你好,我已接受济南电视台《泉城夜话》栏目的邀请,不久将会去济南培训当地志愿者,并报告会。请你关注这个栏目,到时我们当面交流。

thetics:我是哈尔滨的,我的一个朋友沉迷于网络我真的不希望他这样,真的很想帮他,可我不知道该怎么做

华中师范大学客座教授陶宏开:你好,我已接受哈尔滨《新闻晚报》的邀请,将于12月上旬到哈尔滨举办演讲会,并培训当地的志愿者。请你关注该报,到时我们当面交流。

glorious66:能来呼和浩特吗?我愿出一切费用.

华中师范大学客座教授陶宏开:让我感到惊讶的是内蒙古已给我打来很多求救,我曾经明白告诉他们,希望你们组织起来,通过当地的有关机构或者媒体和我。我会安排时间,去你们那儿举办有关报告会,并培训当地志愿者。这是目前最好的办法,因为要找我的人太多了,我只能依靠社会的力量,全社会的关注,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水动铃岚:问志愿者有什么要求吗?

华中师范大学客座教授陶宏开: 我认为作为一个这样的志愿者,首先需要有良好的社会责任心、真正的爱心和持久的耐心。当然,也需要一些文化和专业的基础,比如说有过教学经历,或者行政工作的经验,当然最好是有心理学的基础,甚至有心理师资格证。

心安在:请问陶宏开教授你认为让孩子戒网瘾是一件容易的事吗?你认为最好的方法是怎样的?

华中师范大学客座教授陶宏开: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件很难的事,其实世上无难事,只要有心人。今天晚上9:45电视台一套《新闻调查》栏目首播一台关于我帮助一个孩子戒网瘾的节目,这个孩子是《新闻调查》组他们首先去和他沟通,然后才带到我那儿去当场解决问题的。从这个节目中,你可以看到戒网瘾的问题既难,同时也是可以解决的。我希望你能从这个节目中找到一些答案。

漫游世界:青少年上网成瘾,大多是因为迷恋上网络游戏,尤其是武打游戏对青少年危害甚重,请问我们国家应当如加强网络资源的和利用,为青少年提供更多健康有益的精神文化产品?

华中师范大学客座教授陶宏开:我刚从美国回来,才发现国内青少年上网成瘾,迷恋网络游戏,特别是武打、游戏对未成年人造成严重不良影响,也感到非常沉痛。我现在在全国各地巡回演讲,培训志愿者,希望能够挽救每一个上网成瘾的孩子。同时我也强烈地呼吁有关单位能够真正地有法必执,真正地管理好各地的网吧,真正地不要让未成年孩子沉迷于网吧的网络游戏。同时,也希望所有有良心的有关从业人员,不要只是为了追求金钱而违反有关政策,使得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摧毁家庭;我也希望所有有良心的有关工作人员多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健康,有助于青少年学习的网络资源,从而帮助我们国家的未成年人有健康的成长环境,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真正实现。同时,我更希望每一位家长、每一位有良知的教育工作者和有关从业人员,和我一起来呼吁,来寻找更好的方法,帮助我们国家解决好教育未成年人的问题。

ER31:如果孩子就这样沉迷不能自拔,显然有人点拨,如梦方醒,在没有外人的帮助下自己能够从迷失中醒悟过来吗?需要多长时间?

华中师范大学客座教授陶宏开:从我接触的个案中是有一些孩子上网打游戏以后,也感觉无聊,能够渐渐地迷途知返。很可惜的是在大多数情况下,的确需要外因的帮助,至于说需要多长时间,这是依人而异的,每个个案的情况内因外因情况不一样,我们不可能一概而论,只能具体情况具体。

漫游世界: 陶宏开教授您好,感谢您关注青少年网络教育,使我们这些家长在一片迷茫中看到了希望,请您进一步给我们谈谈作为家长如何才能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做到“负责任、有爱心、能耐心”这一基本要求?谢谢!

华中师范大学客座教授陶宏开:作为一个家长当然应有责任心,这个责任心就是永不放弃。我听了不少家长绝望地说,我早就准备放弃了,我用尽了一切方法都没有用,所以只能放弃。我决不认为这个家长真的运用了一切方法,他只是运用了他所认为的一切方法,肯定还有更多的有效的方法他没有用到,所以孩子没有转变。因此,我希望每一位家长绝对不要放弃对孩子的责任,我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可以转变好的。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正确的方法。至于说爱心,我发现不少家长总是用物质和金钱来表达爱心,从而把亲子关系物质化、金钱化了,这是错误的。我们一定要用真正的情感来建立亲子关系,这才是真正的“爱”。至于耐心,是和责任心和爱心紧密相关的。如果你真正有了责任心和爱心,你就决不会放弃,你就会有持久的耐心。

soilsea: 有网瘾是心理有问题吗?

华中师范大学客座教授陶宏开: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有一些问题,但是心理学在我们国家还是个比较新的行业,由于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某些影响,很多人很忌讳有心理问题这个事实。因此,一般来说,我不把有网瘾定为心理问题,是为了有助于帮助有网瘾的人不抗拒救助。其实,网瘾是否心理问题并不重要,关键是我们要找到他们上网成瘾的根本原因,从而帮助他们加以解决。我希望家长们不要病急乱投医,随便给孩子贴上“你有心理问题”的标签,而导致孩子的反感,增加解决问题的难度。而且我从大量个案中也发现一些不成熟的心理从业人员,不负责任地乱收费,乱开药,不但不解决问题,反而导致孩子问题更加严重。这些惨痛教训值得家长们警惕。我希望所有有社会责任心的心理从业人员,真正对每一个求助的上网成瘾者负责。不但要收费,更重要的是真正帮助他们健康脱瘾,回归健康的人生道路,找到一个健康的自我。

hylxy:请问高中生学习应注意些什么??能适当上网吗?

夜郎人士:我觉得能。现在高中生的学习压力很大,适当的上网可以让学生能了解更多的新知识,但不能上得太多,也以适当的放松一下

华中师范大学客座教授陶宏开:我认为夜郎人士网友的回答有一定道理,但现在的问题是由于当今中国的家庭独生子女家育、学校应试教育和社会不健康文化的影响,导致大量青少年,特别是高初中生自控能力较差,往往一上网很容易成瘾。而且我发现,现在学校的风气是每到课间或课前课后,学生们谈的大多是如何打游戏,谁打得好,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有一些高中生以上网放松为由而开始,最终导致他沉迷网络游戏,而荒废学业。令家长们十分痛心,甚至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这是值得我们警惕的。

心安在:陶宏开教授,在你已经救助的网瘾孩子中成功率是多少?成功的又有出现反弹的吗?

华中师范大学客座教授陶宏开:我可以说,只要父母能够真正和我配合,成功率可以是99%。成功了又反弹的,这是一种必然现象,所以每次我交谈以后,还要做相当的后续固化工作。因此,工作量越来越大,所以目前我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发动全社会来关注这个问题。爱国诗人陆游曾有两句咏梅诗:“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我也希望通过各地的培训活动,出现更多的志愿者来和我一道从事这一工作。不但是一次次的交谈挽救,更重要的是大量的后续固化工作,有志于从事这样工作的中国人,让我们一起来努力吧。

心安在:个别老师把上网的孩子说成有“心理问题”让看心理,这是否是错误的?老师对网瘾的孩子没好脸,这是否也是造成孩子厌学的因素?

华中师范大学客座教授陶宏开:一般来说,我不赞同随意地把孩子上网说成是心理问题,因为心理学在我们国内还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一般中国人很容易把心理问题与精神或神经问题等同起来,造成他们心理上的反感。所以我们最好是不要随便给孩子贴上“有心理问题”的标签,导致孩子产生严重的抗拒情绪,妨碍对他的帮助。“老师对网瘾的孩子没好脸”是绝对错误的,是一个不负责任的表现。作为一个当代的教师,应该是教书育人。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作为一个教师也有责任,应该是拿出责任心、爱心和耐心来帮助他,而不是对他“没好脸”,更造成孩子的反感心理。从而更深地陷入网络游戏,而不可自拔。所以,我希望所有的老师们要既教书,更要育人,要帮助孩子克服网瘾,回到正确的学习生活中来。不然,是会造成孩子厌学,甚至逃学、辍学。这是我不愿看到的不良后果。

soilsea:在青年中培养志愿者不是更好吗,可以消除一些不必要的问题。比如代沟。。。。。等等,陶教授你认为呢?

华中师范大学客座教授陶宏开:我当然希望这样,而且我早已这样做了。我早期(即今年5至7月份)帮助的上网成瘾孩子不但自己脱离网瘾,回到学校,而且他们也成了我的志愿者,也帮助了他们周围的同学和朋友。这样做的效果当然会很好。

CFT:网络就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戒了网瘾,没准又有什么东西出来还会上瘾的,就象原来的游戏机发展到现在的网络一样!教授怎么看呢?

华中师范大学客座教授陶宏开:解决这个问题的最根本方法就是改革当今的应试教育,真正推展科学的素质教育,从而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就可以提高人们的思辨能力、自控能力和自我平衡能力。这样,网络成瘾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我们绝对不要有网络恐惧症,网络是我们新时代的标志,新时代就是高科技时代、信息时代,我真切地希望每一个人能正确地对待网络,学会应用网络,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质。那么,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的提高就有希望了。

wangyang:陶教授,您好,我现在很迫切的想和您,请您指导一下我们这些满腔热血的青年人吧

华中师范大学客座教授陶宏开:如果要得到社会的认可,一定要有社会的实效性,即真正能够帮助人们解决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你们想帮助上网成瘾的孩子,你们可以参加我在各地举办的培训班,掌握正确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你们的公益性自然会得到社会的认可,就像我现在一样。

glorious66:孩子没有觉醒,父母如何让孩子醒悟?

华中师范大学客座教授陶宏开:孩子没有觉醒,关键在于父母首先真正觉醒,即从自己身上找出问题,孩子没有觉醒的原因,根源在哪里。从我大量的个案中看,主要的根源都在于家庭教育的不健康不科学。所以,父母如果想要孩子觉醒,自己首先要与时俱进,学会提高自身素质,学会发现自身的问题,诚恳地面对自己的问题。只有不断地改进自己,才能改进自己的孩子。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参加今后我在各地举办的家长培训班,请关注《中国妇女报》和《家庭周末周刊》上的有关报道。我已去过不少城,下面我会去合肥、南京、济南、珠海、银川、哈尔滨、成都等地。请你们关注各地媒体的报道。

ER31:非常感谢得到陶教授的答复!您愿来包头培训志愿者,我将去找有关部门积极。可是我的孩子急需得到您第一时间的帮助指导,否则他第二次失学后很难完成高中学业!我这个请求给您添麻烦了,但是我确实心急如焚!

华中师范大学客座教授陶宏开:首先我感谢你对我的回应,但是你确实不应心急如焚,因为父母和孩子之间会有情感传染,你焦虑,孩子会更烦燥,这对解决孩子的问题极端不利。希望你能够理性地面对现实,冷静地处理好和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把这作为解决问题的第一步。下一步,如果我有机会到包头的话,我会尽量安排时间和你们面对面地解决问题。谢谢。

lzs81:不好意思,怎么样才能看到详细内容?

华中师范大学客座教授陶宏开:你可以用搜索引擎搜索“陶宏开教授”五个字,所有关于我的详细资料都会出来,或者你可以上

温且雅:陶教授,马上就要结束了,您真的不理我了吗?

华中师范大学客座教授陶宏开:因为要回答的问题太多了,我只能尽我最大的努力。请问你们是在哪个城?你可以在网上搜索有关我的资料和行程,如果可能的话,我愿意面对面地帮助你们。

结束语:华中师范大学客座教授陶宏开: 我非常感谢CCT关注这一社会问题,这也是对我的挽救上网成瘾行动的支持。同时我也借此机会感谢央视十套《当代教育》栏目、新闻频道《新闻会客厅》栏目和央视一套《新闻调查》栏目,对此一问题的关注。以及全国各地媒体对我这一行动的支持,我相信在全社会关注下,这一问题一定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我希望每位家长不要绝望,不要放弃对孩子的挽救,我们大家一起来参与这一行动,帮助这些孩子脱离网瘾,回归正确的人生道路。这样,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更有希望了。

(来源:央视国际)

叶文玲,女,1942年11月4日出生,浙江玉环人,1957年毕业于楚门镇中学,1963年迁居河南郑 叶文玲

州。自幼酷爱文学,13岁读初中时在县办的《玉环报》上发表《夫妻间的小风波》和《七角钱》两篇小说。1957年考入高中后因家庭成份不好辍学,回乡在镇文工团、业余宣传队做宣传员,次年参加农业生产劳动,正式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我和雪梅》。1962年迁居河南郑州,先后在郑州金水区工业办公室、郑州金笔厂、郑州机械工具厂任干部、冲压工、生产科计划统计等职,工作期间坚持业余创作。此后做幼儿园、民办小学教员,农场、街道缝纫站工人,发表短篇小说多篇。迁居郑州后,在工厂做过很长时间冲压工和铣工,先后发表短篇小说及报告文学30余篇。 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出席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同年调入河南省文联。这一年创作的《心香》被评为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1981年开始中长篇小说的创作。 1986年后任作协浙江分会主席,后来担任名誉主席。并调入河南省文联任专业作家;1980年被推荐去中国作协文讲所学习毕业;1981年开始进行长篇小说创作。1986年调回浙江省文联任专业作家;1990年起担任浙江省文联副主席,联任至今;1992年起担任浙江省作家协会主席、党组成员,联任(两届)十年;2002年底换届改任浙江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1996年起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五届、六届连任至今)。

编辑本段作品介绍

  出版小说集多种:《我的“长生果”》《无花果》《心香》(获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并《当代》荣誉奖)、《长塘镇风情》《独特的歌》《湍溪夜话》《浪漫的黄昏》《此间风水》《叶文玲小说选》等;散文集有《梦里寻你千百度》、《写在椰叶上的日记》《艺术创造的视角》《不了情》《有你不寂寞》《灵魂的伊甸园》《永远的诱惑》《七彩梦瓣》《素心如简》《叶文玲散文选》《枕上诗篇》《叶文玲品味文集》《玫瑰换个名字一样芬芳》《情有独钟》等。 长篇小说有《父母官》《太阳的骄子》《无梦谷》《秋瑾》等。《无梦谷》发表后,曾引起强烈反响,在获纽约国际文化艺术中心所颁的“中国文学创作杰出成就奖”后,再获浙江省优秀文艺作品奖;1997年叶文玲获浙江省人民政府所颁的“鲁迅文艺奖——突出成就奖”。1997年春完成的长篇历史小说《秋瑾》,也获如潮佳评,香港明窗出版社即以《秋瑾之死》为名重新推出,作家出版社1998年以《鉴湖女侠——秋瑾》再版。 2000年、2004年又因长篇小说《秋瑾》、长篇传记文学《敦煌守护神常书鸿》再获浙江省人民政府所颁的“鲁迅文艺奖——优秀成果奖”。2002年,因散文创作获全国首届“冰心散文奖”。还曾创作一些影视文学剧本;如《太阳的骄子》《背上的桥》;后者曾获省“五个一工程”奖。长篇传记《敦煌守护神常书鸿》改编的电视剧《大鸿飞天》,正在筹拍中。 至今已有800多万字39本作品集及一部8卷本《叶文玲文集》出版。 叶文玲的小说主要表现普通人的命运和心灵世界,感情真挚,生活气息浓厚,语言朴素自然,清新流畅。 此外,叶文玲的一篇文章《我的“长生果”》被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课(略读课文)进行教学,《我的“长生果”》并被选入江苏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配套用书语文读本中。

编辑本段写作风格

  作为一位有强烈创作个性的作家,叶文玲以其大气如虹的风格,创作了多部关注中国女性命运的作品。在《三生爱》中,她同样对三代女人的命运倾注了深切的同情。三代女性无一例外地和战争或社会动乱逃离干系,外婆诺诺在外敌入侵时差一点成了日军的慰安妇,母亲婧婧在文革中惨遭强暴而死,女儿茫茫消失于“9·11”,这样悲惨的命运和结果,在叶文玲写作之前就已成定局。因为,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写作方式和个性,而叶文玲恰恰不是写喜剧的高手,虽然她也喜欢有幽默感,有自信的人。但是书中主人公的命运的把握却是沿着各自的生活轨迹走向必然。 叶文玲的写作并没有详细提纲,但是打腹稿需要很长时间,三个不同时代的女性的遭遇,她一闭上眼就历历如在眼前,她说:“我不太有生编硬造的本领。一定要有见闻、有感受、有阅历才能写。书中姥姥的年龄跟我的母亲相仿,母亲的年龄跟我的年龄相仿,女儿茫茫恰恰是我的儿女年龄段的人,生活中我也碰到很多这样的女孩。”

编辑本段叶文玲自传

  在风雨交加中进入新时期的中国文坛,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万木葱茏局面。而出自女作家们笔下的隽永娟秀的作品,则有如木秀于林的凤凰树。如今,那些出类拔萃的女作家们担任某省某地的作家协会副主席的已经不少了,但在1996年底前,在全国31个省市中,居正而任主席一角的,当时还只有我一个。 当然,职务只是一种象征,对于作家来说,在人生和文学长途的奔赴中,在培植浇灌人生理想的常青树时,能否有毅力付出艰辛的劳动才是主要的。我曾经拥有两个书斋名:“报秋斋”和“十驾斋”,前者为文友所赠,后者系画家黄苗子亲题,它们都是我今后更要勤勉文事的写照——四季不息的劳作所化的涔涔热汗,就象万木林中无声的清露;而驰驱千里不厌远的奔马,一直是我自策自励的象征。我生肖属马,因而爱马效马也可谓纯属天然。 “系毛蓝布围腰”是我初上文坛的自画像。我的故乡玉环,是典型的青山绿水江南县城,楚门更是一个鱼米丰饶的傍海小镇。故乡虽非诞生于文学之巢,却一直是我心头的绿荫。幼时痴迷书籍的我,理想之翼常像瑰丽的彩蝶翩然入梦,而我最终之所以与文学结缘,既源于我那绣花女出身秉性聪慧的母亲的遗传,更由于从小钟情文学的哥哥叶鹏对我潜移默化的影响。我是在如花嫩苞的年龄开始文学创作的,十三岁时便在故乡县报上以几篇小小说初露才华。然而,1957年那场风暴带给复旦高材生哥哥叶鹏的不公正遭遇,使当时年仅十五岁的我也因此而受株连。但是,尽管失学失业的浓重阴影久久伴随我的芳年,我却没有泯灭对文学的如火热情,16岁时又以一篇沾着草叶珠露般的ooo小说《我和雪梅》,叩开了省级杂志《东海》的大门。是范德法特无任何意义一样而是法国人工服务而对我发给 那时的我,在未成为专业作家之前,在市郊一个工厂上班,当过冲压工、铣工;也当过车间主任、生产科的计划统计。为人妻为人母,上有公婆,下有三个孩子,家居斗室,生活清贫。但是,物质的匮乏和精神的丰盈常成反比,因为支撑我整个精神世界的,是文学这棵常青树。 成了专业作家后,我就更加执着勤奋了。连年累月奔波各地,足迹所至,步步留痕。1977年,我以连续发表于《人民文学》头条、整版发于《人民日报》的小说引人注目。1979年, 全国四次文代会第三次作家代表大会推举我为大会主席团成员。 1980年,我进入中国作协文讲所(鲁迅文学院前身)学习,终于圆了深造之梦。当年,小说《心香》荣获了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并后来的《当代》荣誉奖;而后问世的中篇小说《青灯》《小溪九道弯》《父母官》《浪漫的黄昏》等,也屡获佳评;第一本集子《梦里寻你千百度》面世后曾一版再版,《写在椰叶上的日记》《艺术创造的视角》也相继问世。 1986年夏,在河南整整渡过24载年华的我,带着一腔化解不开的乡思,回到了浙江。故乡,是作家感情的摇篮,它既陶冶了我的艺术个性,也培育了我丰富的创作灵感。我开始悄悄开掘着另一个广阔的世界:人的心灵世界。从《心香》开始,我顽强地进行着艺术探索中的那项最艰苦也是最辉煌的掘进──对美的寻找和发现。 我也总是以自己独有的方式,倾诉生活的真谛,传递清净明朗的美学理想,弹奏出生活最永恒的乐章——诗情。对人生诗意的刻苦追寻,不仅仅是作家对抗和消解苦难的一种手段,更是对人类良知与韧性的一种召唤。所以,即使文学在丧失轰动效应后,我依然没有什么失落感并照旧拥有自己固有的读者群。1994年,我出席了举世瞩目的世界妇女大会,在“NGO”论坛,以《我们关注世界》为题发表演讲。离开 这一年,更是我创作里程中重要的一年,我的历时八年之久。共46万余字的长篇小说《无梦谷》出版,当即在文坛引起很大反响和强烈共鸣,被认为是“以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中国一代知识分子的心灵史”,“就叙事方式和诗化的情境也是当代长篇小说创作的超越”。1996年再版。因为这部书的创作,美国纽约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在1995年底授予我“中国文学创作杰出成就奖”。 在我心中的文学,永远和神圣、庄严、责任、甚或痛苦这些庄重的词汇紧紧相连;在我心中的文学,永远和真、善、美以及人类最不可缺少的同情心和正义感是一母同胎。这种神圣和庄严的责任感,这种对真善美的虔诚表达,贯穿在我几十年的作品中,更彰显在这部最能隐喻我的人生经历和代表我的创作风格的《无梦谷》中。在其中,我所努力追求的永恒主题:美的存在、美的毁灭和美的生长,得到了较为酣畅的体现。 1996年,我写出又一部长篇小说《秋瑾》。我为她的感情积累,是整整十五年。 回到浙江后,在努力创作的同时,我担任了文联和作协的领导工作。1997年春,省人民政府授予我最高荣誉奖:“鲁迅文艺奖──突出成就奖”。荣誉头衔齐来,社会活动纷繁,但当面对需要帮助的青年作家和文学爱好者,我总是热忱扶持竭尽全力帮助他们,因为他们令我想起了自己坎坷的生长期。 1993,1996,1998年,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杭州大学和浙江大学先后聘请我为兼职教授。 作为一个母亲,我自认舐犊情深。在艰难环境中抚育成人的三个孩子,都是名牌大学毕业且各自有为。小女儿王海丹,在夏威夷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获得了全州优秀的留学生奖。当别人羡慕我教子有方时,我却认为自己欠他们更多的母爱而常常心存歉疚,我把更多的时间用在了创作上。 1998年春,我的政治生命有了新的一页。从1964年起连任六、七、八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后,在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中,作为新当选的人民代表,我被选进了大会主席团,并亲手投票选举了我们国家的新一代***。 1998年,也是我开始文学创作的四十周年。我从已经发表的500多万字、30本作品集中,精选出365万字、编选出版了八卷本的《叶文玲文集》。并用其稿费在浙江大学设立了“新叶文学奖”。 我总忘不了四十年前,当我还是一个文学少年时,正是素昧平生的编辑的青眼相看,许多文坛前辈的赤诚扶持,我这个围毛蓝布围腰的小姑娘才得以赓续了少年梦,一步步跨入文学殿堂,在祖国的文学大树上努力绽放了属于自己的一片绿叶。为此,我坚定了这样一种创作信念:美是文学的生命,而绿色是生命的颜色。

编辑本段入选教科书的作品

  《我的“长生果”》(入选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这个比喻,我觉得特别亲切。 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不住涌起愉悦之情。在记忆的心扉中,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阕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 我最早的读物是被孩子们叫做“香烟人”的小画片。那是一种比火柴盒略大的硬纸片,正面印画,背面印字,是每盒香烟中的附赠物。遇到大人让孩子买烟,这美差往往被男孩抢了去,我们女孩只落了个眼羡的份儿。集得多了,就开始比赛用手掌刮“香烟人”,看谁刮得远。这时,我就卖力地呐喊助威,为的是最后能在赢家手里饱览那一大叠画片。这些印着“水浒”“三国”故事的小画片,是我最早见到的连环画。 开始我看得津津有味,天长日久,就感到不过瘾了。 后来,我看到几本真正的连环画。一位爱好美术的小学教师,他有几套连环画,我看得如醉如痴:《七色花》引得我浮想联翩,《血泪仇》又叫我泪落如珠。后来,哥哥的朋友们送了我几册小书:《刘胡兰小传》《卓娅和舒拉的故事》《古丽雅的道路》……只要手中一有书,我就忘了吃忘了睡。 渐渐地,连环画一类的小书已不能使我满足了,我又发现了一块“绿洲”——小镇的文化站有几百册图书!我每天一放下书包就奔向那里。几个月的工夫,这个小图书馆所有的文艺书籍,我差不多都借阅了。我读得很快,囫囵吞枣,大有“不求甚解”的味道。吸引我的首先是故事,是各种人物的命运遭遇,他们的悲欢离合常常使我牵肠挂肚。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像我这样对阅读如饥似渴的少年,它的功用更是不言而喻。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报偿。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我的作文便常常居全班之冠。阅读也大大扩展的我的想象力。在家对着一面花纹驳杂的石墙,我会呆上半天,构想种种神话传说;路上遇到一个残疾人,我会黯然神伤,编制他的悲惨身世。 记得有一次,作文的题目是《秋天来了》。教师读了一段范文之后,当大多数同学千篇一律地开始写“秋天来了,树叶黄了,一片一片地飘到了地上”时,我心里忽然掠过了不安分的一念:大家都这样写多没意思!我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秋天,用自己的感受去写秋天。 我把秋天比作一个穿着金色衣裙的仙女,她那轻飘的衣袖拂去了太阳的焦热,将明亮和清爽撒给大地;她用宽大的衣衫挡着风寒,却捧起沉甸甸的果实奉献人间。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秋天,使农民的笑容格外灿烂。 于是,我的作文得了个“甲优”,教师在文中又圈又点,将它作为范文在班上朗读。 这小小的光荣,使我悟得一点道理: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这些领悟自然是课外读物的馈赠。 后来,我又不满足于只看一般的故事书了,学校图书馆那丰富的图书又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那些古今中外的大部头小说使我如醉如痴,我把所有课余时间都花在借阅图书上。这时我养成了做笔记的习惯:记书中优美的词句,记描写的精彩段落。做笔记锻炼了我的记忆力,也增强了我的理解力。 有一次命题作文写《一件不愉快的往事》,我的情绪分外激动,觉得自己得到了一个大显身手的好机会:小时候受过一次委屈,平常积累的那些描写苦恼心境的词语,像酵母似的发挥了作用。我从一个清冷的黄昏开始写,以月亮的美丽皎洁和周围人的嬉笑,来反衬一个受委屈的小女孩的孤独和寂寞。写着写着,我禁不住眼泪花花。这篇充满真情实感的作文又得到了好评,被用大字誊抄出来贴在教室的墙上。可是,看到老师用红笔圈出我写的月亮“像一轮玉盘嵌在蓝色的天幕中”这段文字,说这个“嵌”字用得特别传神时,我脸红了。我不能心安理得的接受这个赞誉——因为这句描写和这个“特别传神”的“嵌”字,是我看了巴金先生的《家》后念念不忘的词句。 于是,我又悟出了一点道理: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乌篷摇梦到春江》(入选鄂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2课) 四年前,在青海戈壁滩竟日奔波时,被辉煌如火的大沙漠灼花了眼睛的我,曾经大发奇想:假如让富春江泻到这儿来,那该多好! 那时,我并没见过富春江,却千百次做过有关她的梦,郁达夫\'屋住兰江梦亦香\'的诗文和叶浅予墨韵淋漓的画卷,早把我对富春江的梦幻濡染得又浓又甜,那绿沉沉的甜梦中,总是悠荡着乡思绵绵的乌篷船。 我终于圆了梦。回归浙江仅两年,我已两次遂了与她相亲的心愿。 一是去岁金秋,一在今年暮春,两次均作陪客,陪文朋艺友遨游;一棹轻波碧水路,兴致格外高昂,只觉得不枉我作悬肠念的富春江,比梦中更俏更娇美。 两次遨游,都是旱路走,水路归。这行程颇使人得其佳妙:因为,当你迂回山间行行复行行不胜引颈张耳之苦时,突然,一条银练素带在前方闪闪烁烁起来,你兀的眼前一亮,倍觉这碧波粼粼一江水的鲜活可爱;待盼到归程荡舟起桨开始真正的春江游时,这漾波漫流的大水,更令你陶然如醉,神魂飞扬,彼时,你纵有千种愁思万般忧,也将全部消溶在这一江碧玉里。 我始想,富春江的俏,恐怕全在于江流的曲折多姿,从她与新安江、兰江的汇合处下行,越见委婉袅娜;行过淹没在水中的乌石滩,行至流急涡回的七里泷,富春江裙裾一闪,又闪出个江中之江葫芦湾。葫芦湾委实别致有趣,湾形毕肖一只毛茸茸嫩生生的青葫芦,壁立湾畔的奇岩崛石,似乎触手可及,掩映在老树青藤中的村居农舍,更添无限野趣。小船悄悄儿荡进湾来,船上人无不惊殊,若再到那流泻百尺飞珠迸玉的葫芦瀑下溅一溅,定会溅得你满身惬意。 我还想,富春江的娇,也在于她的色泽,无怪她有\'第二漓江\'之称。那江水,真是澄于湖海碧于天,活脱脱是天神地母拣尽翡翠绿玉铺就的。行在江上望两岸,只见千嶂染翠,峰峰岭岭尽都浓浓淡淡的绿进去;立在船头看江心,只觉水底天上的云絮,一朵朵一团团,俱是深深浅浅的绿出来,真难说是山染绿了江,还是江浸绿了山,无怪朋友们相视叹曰:喔,一到富春江,眼瞳都是绿的! 我再想,富春江的美,更在于她无与伦比的静。由于电站的建成,益发使江水浪敛波平,所以,她虽还是千重涧水汇清流,但那汇和流,仿佛都是在水底暗处悄悄儿进行的,几十里水面竟没弄出丁点儿惊涛骇浪,\'临流鼓棹,帆飞若驰\'的光景已不复见,那或顺流或逆水的千舟百舸,亦如动画一般悠悠来去,舒泰、自在极了。\'鸥鸟亦知人意静,故来相近不相亲。\'在轰轰闹闹的现代生活中,烦躁了城市的嚣音后,人们自然格外钟爱富春江这千金难买的幽静。 奇山异水的富春江,钟灵毓秀,风物独绝,而七里泷碑文荟萃的严子陵钓鱼台,尤能展现她扬古启今的魅力。 我又想,古往今来的人对严子陵如此仰慕,大概并不在乎已成百丈悬崖的钓台当年是否真能垂钓,而是敬崇这位先贤不慕富贵不媚皇亲的傲世风骨。试想,几请不出山宁作垂钓翁的归隐客,倘使活至今日,恐怕更要与阿谀奉承趋炎附势开后门发横财之类歪风邪道绝缘;而这位敢把脚搁在刘秀肚子上午睡的严光先生和喝了高粱酒\'见了皇帝不磕头\'的山东好汉们的神魂,又是何等的相通相似! 哦,钓台不仅是一处风景点,更是历史老人垂落在江边的一只巨手,千年百载,以其特殊的膂力,撩拨着人们心头的重重波澜。 丰哉,富春江,乌篷摇梦梦越酣,惟愿年年得相觅。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是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也是他的名句。李商隐是怀州河内(今焦作沁阳)人。李商隐写这首诗的时候,他的妻子已经弃世,所以很多人认为应该是写给他在长安的朋友的,但我更原意认为是写给和他阴阳相隔的妻子的。雨夜无尽,作者独自一人远在他乡,忆起曾经和自己相濡与沫的妻子,希望到黄泉之下,或者再来生再和妻子“话巴山夜雨”。下面是一些文学家的关于这首诗的赏析:

赏析一

这首诗所寄何许人,有友人和妻子两说。前者认为李商隐居留巴蜀期间,正是在他三十九岁至四十三岁做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僚时,而在此之前,其妻王氏已亡。持者认为在此之前李商隐已有过巴蜀之游。也有人认为它是寄给“眷属或友人”的。从诗中所表现出热烈的思念和缠绵的情感来看,似乎寄给妻子更为贴切。

开首点题,“君问归期未有期”,让人感到这是一首以诗代信的诗。诗前省去一大段内容,可以猜测,此前诗人已收到妻子的来信,信中盼望丈夫早日回归故里。诗人自然也希望能早日回家团聚。但因各种原因,愿望一时还不能实现。首句流露出道出离别之苦,思念之切。

次句“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诗人告诉妻子自己身居的环境和心情。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仿佛使人想象在一个秋天的某个秋雨缠绵的夜晚,池塘涨满了水,诗人独自在屋内倚床凝思。想着此时此刻妻子在家中的生活和心境;回忆他们从前在一起的共同生活;咀嚼着自己的孤独。

三、四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他们剪去蕊花,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此时的痛苦,与将来的喜悦交织一起,时空变换,

此诗语言朴素流畅,情真意切。“巴山夜雨”首末重复出现,令人回肠荡气。“何当”紧扣“未有期”,有力地表现了作者思归的急切心情。

赏析二

这首诗,《万首唐人绝句》题作《夜雨寄内》,“内”就是“内人”—妻子:现传李诗各本题作《夜雨寄北》,“北”就是北方的人,可以指妻子,也可以指朋友。有人经过考证,认为它作于作者的妻子王氏去世之后,因而不是“寄内”诗,而是写赠长安友人的。但从诗的内容看,按“寄内”理解,似乎更确切一些。

第一句一问一答,先停顿,后转折,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翻译一下,那就是:“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唉,回家的日期嘛,还没个准儿啊!”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接下去,写了此时的眼前景:“巴山夜雨涨秋池”,那已经跃然纸上的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便与夜雨交织,绵绵密密,淅淅沥沥,涨满秋池,弥漫于巴山的夜空。然而此愁此苦,只是借眼前景而自然显现;作者并没有说什么愁,诉什么苦,却从这眼前景生发开去,驰骋想象,另辟新境,表达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愿望。其构思之奇,真有点出人意外。然而设身处地,又觉得情真意切,字字如从肺腑中自然流出。“何当”(何时能够)这个表示愿望的词儿,是从“君问归期未有期”的现实中迸发出来的;“共剪……”、“却话……”,乃是由当前苦况所激发的对于未来欢乐的憧憬。盼望归后“共剪西窗烛”,则此时思归之切,不言可知。盼望他日与妻子团聚,“却话巴山夜雨时”,则此时“独听巴山夜雨”而无人共语,也不言可知。独剪残烛,夜深不寐,在淅淅沥沥的巴山秋雨声中阅读妻子询问归期的信,而归期无准,其心境之郁闷、孤寂,是不难想见的。作者却跨越这一切去写未来,盼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于是,未来的乐,自然反衬出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乐。四句诗,明白如话,却何等曲折,何等深婉,何等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姚培谦在《李义山诗集笺》中评《夜雨寄北》说:“‘料得闺中夜深坐,多应说着远行人’(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是魂飞到家里去。此诗则又预飞到归家后也,奇绝!”这看法是不错的,但只说了一半。实际上是:那“魂”“预飞到归家后”,又飞回归家前的羁旅之地,打了个来回。而这个来回,既包含空间的往复对照,又体现时间的回环对比。桂馥在《札朴》卷六里说:“眼前景反作后日怀想,此意更深。”这着重空间方面而言,指的是此地(巴山)、彼地(西窗)、此地(巴山)的往复对照。徐德泓在《李义山诗疏》里说:“翻从他日而话今宵,则此时羁情,不写而自深矣。”这着重时间方面而言,指的是今宵、他日、今宵的回环对比。在前人的诗作中,写身在此地而想彼地之思此地者,不乏其例;写时当今日而想他日之忆今日者,为数更多。但把二者统一起来,虚实相生,情景交融,构成如此完美的意境,却不能不归功于李商隐既善于借鉴前人的艺术经验,又勇于进行新的探索,发挥独创精神。

上述艺术构思的独创性又体现于章法结构的独创性。“期”字两见,而一为妻问,一为己答;妻问促其早归,己答叹其归期无准。“巴山夜雨”重出,而一为客中实景,紧承己答;一为归后谈助,遥应妻问。而以“何当”介乎其间,承前启后,化实为虚,开拓出一片想象境界,使时间与空间的回环对照融合无间。近体诗,一般是要避免字面重复的,这首诗却有意打破常规,“期”字的两见,特别是“巴山夜雨”的重出,正好构成了音调与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恰切地表现了时间与空间回环往复的意境之美,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宋人王安石《与宝觉宿龙华院》云:“与公京口水云间,问月‘何时照我还?’邂逅我还(回还之还)还(还又之还)问月:‘何时照我宿钟山?’”杨万里《听雨》云:“归舟昔岁宿严陵,雨打疏篷听到明。昨夜茅檐疏雨作,梦中唤作打篷声。”这两首诗俊爽明快,各有新意,但在构思谋篇方面受《夜雨寄北》的启发,也是显而易见的。 (霍松林) 。

赏析三

此诗诗题也作“夜雨寄内”,“内”即“内人”,通常指自己的妻子。当时李商隐在东川(今四川三台)节度使柳仲郢的幕府中担任书记(相当于现在的秘书)之职,他的妻小却远在长安(今陕西西安),长安在巴蜀东北,故称寄北。

这是一首朴素的小诗。整首诗明白如话,明朗清新,没有起兴,没有典故�也不用象征。这在李商隐的诗里并不多见,他大部分作品以词采“华艳”著称。这首诗短短四句,只是娓娓道来:你问我何时归来,我也不知道自己的归期。眼下这夜色中的巴山,秋雨绵绵,池塘里秋水已满。什么时候才能和你一起在西窗下剪烛夜谈,再来叙说今天的巴山夜雨呢?

一般说来,近体诗是要避免字面的重复的。可是在这首诗中,作者却好像刻意地重复着“巴山夜雨”这个短语,而巴山夜雨,也确实成为全诗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意象。这一意象在诗里出现两次,但给人的感觉截然不同。

第一次出现的“巴山夜雨”,在“巴山夜雨涨秋池”中,是诗人现实中的背景,它点明诗人当时所在的时空位置:秋天、雨夜、巴山;也是诗人独在异乡为异客的羁旅情愁的写照。巴山,这里代指蜀地,在李商隐时代,还是未被开发的“凄凉地”,唐代的另一诗人刘禹锡就曾感慨“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秋雨绵绵,秋夜漫漫,独处凄凉之地,诗人的身世之悲,漂泊之感,思念之情,一如巴山夜雨,池中秋水,淅淅沥沥,在心头漫溢。

行笔至此,那凄苦的秋风秋雨,似乎已浸透纸背,寒入骨髓。然而,诗人此时笔锋一转:“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一个温馨浪漫的画面,立刻取代了刚才的凄风苦雨。而此处的“巴山夜雨”,是在想象中,拉远成一个淡淡的记忆——那迷蒙阴冷的秋夜,仿佛只为烘托西窗下这摇曳的红烛;那巴山淅淅沥沥的雨声,仿佛只为此时耳畔的喁喁私语伴奏。同样的巴山夜雨,瞬间变得如此温情脉脉,令人怀念。幸福也许就是这样,它需要对比、需要映照,在与过往不幸或者愁苦的比照中,现时的幸福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呈现吧?用现在人们常说的话,就是“忆苦思甜”。而在李商隐这里,就是与爱妻共剪西窗烛时,依偎一起遥望巴山夜雨。在诗人写下这样的诗句的时候,他实际上还是在“此时”遥望“彼时”的幸福,因为巴山夜雨还没有从现实的背景转化成回忆的背景,他只是在此时想象着、憧憬着自己在不远的未来,可以以那样的方式,幸福地遥望此时。但即使只是一种对幸福的遥望,也已经让诗人沉浸在某种幸福之中了。夜色中的巴山、池塘里的秋水,也因此被抹上一层诗意的美丽。

有人考证,认为此诗是作者于大中五年(公元851年)七月至九月间,入东川节度使柳仲郢梓州幕府时作。那时诗人妻王氏已殁(王氏殁于大中五年夏秋间)。为此,也有人认为此诗是诗人寄给长安友人而非妻子。但李商隐入梓州,与其妻去世,均在大中五年夏秋之际,即使王氏去世居先,义山诗作在后,在当时交通阻塞和信息不灵的时代,也是完全可能的。如果这样的推测成立,那么这首《夜雨寄北》,实在是一首伤心之作。诗人在巴山夜雨中对幸福的遥望,如果终究没能在现实里落脚,那它又是以怎样的伤痛结束?这一切今天的我们已无从知道,只是,当我们今天再读这首诗时,会不会感动于那样一种遥望?一边是天人永隔,一边还在浑然不知地深情遥望。在那音讯难通的时代,在那生离犹如死别的日子,他们的思念比之现代的情侣,是不是更深挚,更真切?

诗人是否得到他遥望的幸福,我们不得而知,他也再无交代,但是,他的诗歌至少描述了这样一种可能:即使在巴山夜雨那样的愁苦中,幸福,也是可以遥望的。(来源:五车书斋)

以上赏析出自

http://wwwmcscnnet/shicishangxi33aspx

赏析四

情深意远 思绪缠绵

——李商隐《夜雨寄北》赏析

王艳荣

(四平广播电视大学,吉林 四平 136000)

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夜雨寄北》一诗,指出了李商隐诗歌创造中的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形象、细腻、含蓄、深刻。�

关键词:多种风格;错位的视角;委婉;情景交融;含蓄

李商隐(813-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晚唐著名诗人。�

李商隐的诗呈现出多种多样的风格,正如周振甫所评:“有百宝流苏的绮丽,有千丝织网的细密,有行云流水的空明”�①,他的诗歌在我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开辟了一种新的意境,丰富了唐诗的艺术成就。本文仅就李商隐《夜雨寄北》一诗的赏析,揭示其诗歌创作中的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形象、细腻、含蓄、深刻。�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诗,是诗人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写给他在长安的妻子的诗。李商隐对妻子的爱很真挚,他们结婚不到12年,妻子便死了。就是在那12 年中,由于诗人到处飘泊,也不能和妻子经常团聚。俗话说:小别胜新婚。李商隐与妻子的分别却常常是久别,因而对夫妻恩爱、相思情长就体会的更深、更强烈。在其笔下就呈现出“春蚕吐丝”、“蜡炬成灰”般的挚着热烈,显示出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首小诗写得明白如话,不用典故,不用比兴,直书其事,直写其景,直叙其话;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蕴无限深情于质朴无华的词语之中,给人留下无穷的回味余地。�

首句起笔以“君”直呼对方,以独特的视角勾画出一幅夫妻相思温情脉脉的画面:亲爱的妻啊,你肯定是怀着急切的心情问我何日是归期,那么,现在我告诉你,我也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回家。这句诗的独特之处在于诗人以错位的视角写相思之情,即对方未必真有信寄来询问归期,而是诗人自己设想妻子思念、询问归期。在我国古诗中写相思之情的诗,往往并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念对方,而是写对方如何思念自己,通过这种手法含蓄地表达诗人的思念之情。如杜甫的《望月》就是通过设想妻子在月夜对自己的思念来表现自己对妻子的思念。“君问归期未有期”一句看似平淡,却把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之情注入到了每一个字中,委婉、深情、耐人寻味。�

“巴山夜雨涨秋池”直写自己当时所处的环境,也就是写景。诗人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特定的环境:巴山,秋夜,大雨淋淋。作者对这个环境作了较为具体的描写,不仅写了天上所淋之雨,而且写了地下所积之雨。透过写实的景物,使人仿佛感受到了这样一个气氛:周遭一片黑夜迷茫,大雨滂沱,池水涨满,作者身边无一个亲密的友人,雨骤风狂,人事寂寥,此情此景使人倍感孤独、凄凉。这淋淋的秋雨使人心烦,盈盈的池水令人情满,自然作者的内心情感也汹涌难平。那么, “涨秋池”给人的感觉岂止是滂沱的秋雨和上涨的池水分明是作者在不眠之夜对妻子无限思念的感情波涛。所以,写景中又深深地透着写情,写的是环境,但绝不单单是环境,字里行间流露着一个“情”字。这样,情景交融就构成了一种艺术境界。

如果说前两句是实写当前景的话,那么后两句则是虚写未来情。诗人在秋雨绵绵之夜,触景生情,展开想象的翅膀,用丰富而自然的联想来表现他们夫妻的恩爱之情。诗人在此选取了两种情态:一个是动态“共剪”,一个是语态“却话”。“共剪西窗烛”,具体细腻而又无限传神地描绘出了一幅良宵美景图,一个“共”字极写了亲昵之情态。而“何当”一词却又把诗人描绘的美景推向了远方,推向了虚处。这美景原来不过是诗人追念、向往的,至于何时重回温柔乡中,一切都在“未有期”中。这是多么残酷的事情,又是多么无奈的事情。这一句,字字含情,却又不着一个“情”字,表达非常含蓄。�

传情莫过于语言,“言为心声”,诗人想象夫妻二人团聚在一起,秉烛夜话,进行心灵的交流。“却话”是回溯追想,诗人此时设想彼时,而彼时正谈论此时,谈论的是巴山夜雨之时的思念之情。在这首短小的四句诗中两处出现“巴山夜雨”的字样,这种情况在一般的古诗中是绝少见的,这是因为“巴山夜雨”给诗人的感受是非常复杂深沉的,是最凝炼的景语,又是最深切的情语,既写景,又抒情,是情景交融的诗的意境。在这首诗中如此使用,就非常含蓄,引人联想,别具一格。�

这首诗,前两句写现实情景,含有离愁别绪;而后两句写未来相会时的景况,含有欢聚的情绪。离愁是实,欢聚是虚。虚写未来的欢聚,正是为了衬托眼下的孤寂和思恋之情,对欢聚盼之愈强,当前的思恋之情便反映得愈深,愈难排遣。两相对照,更深刻地表达了现实的离愁和深切的思念。�

形象、细腻、含蓄、深刻,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在重渡沟的雨雾流岚里,湿漉漉的风扑面而来,带了竹子的清韵。大片的竹林遮天蔽日,把村子围绕成江南水乡的氤氲,布下漫山遍野的青翠。水和竹,一静一动,和平共处。几步之间,就是两个天地。

它幸运地被大自然这样眷顾。有山有水有绿,干净清新纯粹。竹,这最娇弱,最高贵的植物,在这干旱的北国,生长得如此茂盛。

在旅游界,中国农家宾馆第一村重渡沟的传奇已经热火朝天地喧嚣了十几个年头!如今,这个山重水复、绿竹萦绕的山村,要跳出农家乐的局限,做中国民宿第一村!

民宿是指利用自用住宅空闲房间,结合当地人文、自然景观、生态、环境资源及农林渔牧生产活动,以家庭副业方式经营,提供旅客乡野生活之住宿处所。此定义完全诠释了民宿有别于旅馆或饭店的特质。它让人不生疏,不突兀,不拘谨。虽然可以风格各样,可以因陋就简,但那都只是细枝末节,首要的,它是一个家。你也许千里迢迢,也许在异国它乡,但住进了民宿,你就是个回到家的人。

在民宿里,你可以找到小时候妈妈做的一碗点了小磨油的葱花白面叶,再多的大鱼大肉都抵不过它的味道。可以找到一串香喷喷的油炸知了,那是广阔的田野里放飞的童年时光。甚至草垛子上坐着看雨滴的两小无猜,那是懵懂的少年最初绽放的情怀。那是最乡土、最地道、最柔软的一份记忆,无论隔了多少的岁月,那份带着亲情带着企盼,带着各种成长的艰辛,带着各样美好和遗憾的烙印,那份情怀,已经深深地镌刻在我们的记忆里,尘封成一段最美的时光。

我们心目中的民宿,大概就是这样衍生出来的吧。

重渡沟里的民宿,在不经意间,已有了可喜的成绩和规模!

风吹过,是一间乍看简约素朴,再看却浑厚大气的民宿。2000平的大宅,可谓铺张奢侈。

张老板说,这里的每块砖瓦都带着他的情怀和温度,厚实的实木桌椅,都是他亲自到村子里搜罗来的树根和木料加工而成。

风吹过的院子里,一条石板小径,在白色的鹅卵石上蜿蜒,像踏着一层绵软的细浪。一轮圆月,让整个大厅笼罩在皎洁的光辉里。主人把整个客厅布置成茶室,紫砂壸铁壸瓷壸------是谁说过,喝茶,是一个男人最高的品味。

你尽可以邀上三五知己在楼顶的露台上品茶,闲聊,数星星。或者,就安逸在秋千架上,用一本闲书,打发一段时光,寻找一截童年的记忆。

风吹过,就是炎热的夏天,一缕清风的拂面,惬意,凉爽。镂空的三个大字,像有风从字里行间透过来,像有清流从空隙里涓涓而去。

看不懂这格局,读不懂这故事,我宁愿让房子空着。张老板说。

去过重渡沟的人在水街上几乎都看到过那句著名的广告词:重渡沟烧鸡,烧鸡中的战斗鸡!那就是张老板的创意。

他的国栋猪蹄和重渡沟烧鸡无人不知。但他一直不满足自己,直到有了风吹过。

这白墙黛瓦,实木家具的民宿,加上这个诗意的名字,一出世就在重渡沟引发关注。做有温度的民宿,让客人就像回到了自己家里,是他的经营理念。说起他的目标,他说:让重渡沟的民宿牛过丽江。我想,这不是问题!

说起重渡沟民宿的起源,绕不过一个叫竹里的客栈。竹里的优雅是那种从骨子里散发的古朴大气。没进院门就闻到了兰的馨香。进门就是一道斑驳的木制屏风,有一种大户人家的尊贵。

一问,果然。王老板说,这屏风,还有这石狮石柱石磨,都是从北京买来的。光是运费就价格不扉。进去院子里,还是花。除了兰,就是江南江北各种叫不上名字的盆景。

推开窗,阳光从长着青苔的灰瓦上投射下来,带了点淡淡的潮湿的霉味。一院子青绿幽雅的慢生活,一卷安宁的老时光,四散开来。这里是一本成年人的童话。

最让我惊奇的,是那一柜子书,和墙上的画。王老板说,我就是要把自己的品味安插在民宿里。竹里,没有餐饮,它主张的就是安静,就是睡。他说他的每个房间都配置有五个枕头。乳胶枕,颈椎枕,荞麦枕------舒适的床铺,再加上这份体贴,如同睡在安静的丛林里,山野里,除了月光的轻拂,除了大地的呼吸,一切都沉寂下来。一场酣睡,对于现代人,是多么难得的享受啊!

一本书,一杯茶,围炉夜话,或是隐在一隅,足可以让你打发大段闲暇的日子。这些木门花窗,是一阙明清盛世的怀旧情调。它也许来自某个江南小镇,房子里住过谁的懵懂少年,谁和谁的青春曾彼此照亮,在相遇里演绎过一场缠绵悱恻的剧情,这份斑驳和沧桑,让你倏忽间就坠入到一段悠远的过去里。

王老板来自郑州。一零年到重渡沟旅游,一下就喜欢上这里。但找遍了沟里,也没一处让他满意的客栈。当时,还没有民宿的概念。他请了专业的设计师,付了十万块钱的设计费,就是想做一处好些的客栈。别人都说他傻。但他的民宿却做得越来越有名气。

还有更好的。他说。

悦里,是王老板又一间另外风格的民宿。

莫奈的油画,壁挂,艺术家雕像,欧式的家具------金壁辉煌,有如一座十六世纪的法国凡尔赛皇宫。带了异国情调的华丽的建筑,既柔软精致,又古典浪漫。掩映在各种装饰和家具里的奢华,铺展得明媚怡人。

而重渡沟青绿的气息,湿润的水淋淋的空气,又让你有如置身在地中海的游轮上,推开门扉,便是一望无际的蔚蓝。

严那的悦地小筑,是另一种浪漫。带着青春的时尚,和小资的情绪。用竹子圈起来的那道篱笆墙,和竹墙竹窗竹子做的桌椅,从里到外相辅相承,圈成了一方温馨的天地。微风从竹林里逶迤而来,拂过面颊,带着阵阵馨香和泥土的清韵。这一片绿意,让人忽然就有了一份远离尘嚣的从容和恬淡。

这里的每个灯具,每片草坪,都带着女主人的热爱。她是个精致的女子,追求完美。所以,也要求这间民宿是精致完美的。她说在杭州西湖边,她也有一间这样的民宿,夏天,她住这里,冬天去南方。这种侯鸟的时光说快也快,但重渡沟,还是让她在心灵的天平上倾斜了那么一点。因为她是河南人。

院子里斑驳的阳光落在地面上,竹椅竹凳,细瓷的茶杯,以及寄语,桃艳,杏墙,这些名字——每个细微处都写着诗意。我们的洗漱品,都是欧莱雅,尽可以放心地用。她轻轻地说。阳光玻璃房里,像置身于田野间,童话里,楼顶的卫生间完全是敞开的。可以看到星星,和后面的山体。适合时尚的年轻情侣。她提醒说。

摄影师要拍片了,她捧着一钵花盆过来,坚持要摆在桌面上。我忽然被这个女子感动。她是把这里当成她的一份情感在经营。

这间名为四合院的民宿,是重渡沟着力打造的又一份浓浓的乡情。它来自民国的清雅?抑或汉唐的繁盛?每一个精雕细琢的红漆家具上,都带着主人的热情。

我们没有见到主人。服务生说,他是一个洒脱的人,喜欢自由自在,如果仅仅是为了赢利,这一千多万的投资,什么时候能收回?他也许就是为了圆自己一个梦吧。

花语堂的老板坐在我面前时,我开始还以为是邻家的小女孩。她羞涩地笑着,纯净的眼睛像个在旷野里追逐蝴蝶的小姑娘。她说她在花语堂已经三年了。按照家的样子布置着这个院子,也像爱着自己的家一样爱着它。她把每个来过的人都加了微信,成了好友。聊着家常,喜好。虽然远离都市,可离所有的时尚都很近。她的民宿,是以舒适和居家为特色。她让每个过来的客人都体会到家的感觉,完全放松身心来享受在这里的时光。

在忆江南,我又一次被感动了。忆江南的水系和院子前的绿化还没完工,但它的竹林是独有的。早晨的阳光在竹叶上细碎地洒下暖暖的光晕,远山的云雾,在山顶上叠加成一团一团的棉絮,树枝从窗子里伸进来,青砖黛瓦的檐下滴嗒着昨夜的雨水,婀娜细风带着暧昧的微温,以及湿漉漉的水气,一溪碧水,一园翠竹,奢华地缭绕在一幅水墨画里。

在忆江南,每一个挂饰,每一盏灯具,都有让人一惊一叹的魅力。厚实的桌椅,像来自山林的一份热情。余老板邀请我们体验一下他的家常菜和套房。这个傍晚,我们一遍又一遍地被这个朴实的年轻人惊到。

金钱土鸡蛋、菠萝肉、手抓饼、鸡刨豆腐------土得掉渣的名字,吃出的,却是能铭记一生的味道。

吃了一肚子的美味佳肴,乍一走进楼顶套房,这种宽敞和精致,以及笔墨纸砚,摇曳的灯光,让人如在梦里。

推开窗扉,是满天的星斗,竹林里,婆娑的树影,这一瞬,竟有远离烟火人间,红尘世界的刹那愣怔。

还有竹云里。第一眼的感觉这不像一个民宿,而是南方某个小城的山水园林。后面有山前面有水院里有竹天上有云,隔壁有亲人。这可能就是竹云里老板的人生追求吧。

重渡沟让我记住的,还有儒园雅居的一院子石雕,福临雅聚露天的玻璃套房,江南人家幽静的小院,贾家古色古香的窗扉门楣。

农家乐追求的是简单,粗放,而民宿却是精致的繁华,简洁的高贵。在陈旧的格调里蕴含着一份怀旧的理想。把原生态的生活浓缩成一个模式,自由自在,心无羁绊,回归自然、纯粹。

这些柴门青瓦,竹篱木栅,是心灵回归的一个符号,这一方世外桃源,让匆忙的岁月瞬间凝驻。

千年菩提见证了它一个世纪的沧桑,和熙微风试图从它螺纹的斑斓里找寻岁月的痕迹,然而,回眸的瞬间,一切都不是原样了。只有它茂盛的绿枝,累累的果实,一如从前。

重渡沟是喧嚣的,一天上万人的进入,把这个躲藏在深山里的小村闹得纷纭繁杂。自驾车排着长队,从四面八方赶过来,如果不是事先约好,你还得排起长队一家家打听哪家有闲房。从民俗小花碗的餐饮,到小吃水巷,啃德基,四维**,铺天盖地笼罩着整个景区的免费无线网络,盛大的篝火晚会。背山面水,清凉干净的空气,满山的竹林,成就了它盛极一时的红火。

但它也是安静的。你躲在后街一家院内,居高临下地欣赏前街的热闹,却丝毫不会被喧闹的尘嚣卷入其中。是茂密的绿竹隔绝了声音的传递。

重渡沟,这个昔日的中国农家宾馆第一村,在世事的变迁里,一再地突破自己。

重渡沟的掌门人刘海峰说:要做中国民宿第一村,首先不是发展壮大,而是精简。一万张床位精简到八千,甚至是七千,让每个院子,每间房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想必,把自己的青春以至生命都献给了重渡沟旅游事业的重渡沟农家宾馆的缔造者马海明,生前也从未想到,他一手打造出来的这个中国农家宾馆第一村,还有漫长的一个辉煌要去经历。

如此,我们只能期待,它的华丽转身,也许就是一场铭心刻骨的蜕变!

#能力训练# 导语除夕是指农历年最后一天的晚上,也就是春节的前一天晚上,关于这天,诗人可是创作了不少有名的诗词。下面是 分享的关于除夕的古诗词五首。欢迎阅读参考!

篇一关于除夕的古诗词

  除夜作

 朝代:唐朝|作者: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赏析/鉴赏

 除夕之夜,传统的习惯是一家欢聚,“达旦不眠,谓之守岁”(《风土记》)。诗题《除夜作》,本应唤起作者对这个传统佳节的美好记忆,然而这首诗中的除夕夜却是另一种情景。

 诗的开头就是“旅馆”二字,看似平平,却不可忽视,全诗的感情就是由此而生发开来的。这是一个除夕之夜,诗人眼看着外面家家户户灯火通明,欢聚一堂,而他却远离家人,身居客舍。两相对照,诗人触景生情,连眼前那盏同样有着光和热的灯,也变得“寒”气袭人了。“寒灯”二字,渲染了旅馆的清冷和诗人内心的凄寂。除夕之夜,寒灯只影,诗人难于入眠,而“独不眠”又会想到一家团聚,其乐融融的守岁景象,这更让诗人内心难耐。所以这一句看上去是写眼前景、眼前事,但是却处处从反面扣紧诗题,描绘出一个孤寂清冷的意境。第二句“客心何事转凄然”,这是一个转承的句子,用提问的形式将思想感情更明朗化,因身在客中,故称“客”。诗中问道:“是什么使得客人心里面变得凄凉悲伤?”原因就是他身处除夕之夜。晚上那一片浓厚的除夕气氛,把诗人包围在寒灯只影的客舍之中,他的孤寂凄然之感便油然而生了。此句中“转凄然”三个字写出了在除夕之夜,作者单身一人的孤苦;对千里之外故乡亲人的思念;以及对时光流逝之快的感叹。

 诗中写完一二句后,诗人似乎要倾吐他此刻的心绪了,可是,他却又撇开自己,从远方的故乡写来:“故乡今夜思千里。”“故乡”,是借指故乡的亲人;“千里”,借指千里之外的诗人自己。其实,这也正是“千里思故乡”的一种表现。诗人并没有直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而是表达的更加含蓄委婉。

 “霜鬓明朝又一年”,“今夜”是除夕,所以明朝又是一年了,由旧的一年又将“思”到新的一年,这漫漫无边的思念之苦,又要为诗人增添新的白发。清代沈德潜评价说:“作故乡亲友思千里外人,愈有意味。”(《唐诗别裁》)之所以“愈有意味”,就是因为诗人巧妙地运用“对写法”,把深挚的情思抒发得更为婉曲含蕴。这在古典诗歌中也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诗中写的是妻子思念丈夫,其实恰恰是诗人自己感情的折射。

 明代胡应麟认为,绝句“对结者须意尽。如……高达夫‘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添著一语不得乃可”(《诗薮·内编》卷六)。所谓“意尽”,是指诗意的完整;所谓“添著一语不得”,也就是指语言的精炼。“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正是把双方思之久、思之深、思之苦,集中地通过除夕之夜抒写出来了,完满地表现了诗的主题思想。因此,就这首诗的高度概括和精炼含蓄的特色而言,已经收到了“意尽”和“添著一语不得”的艺术效果。

篇二关于除夕的古诗词

  思佳客·癸卯除夜

 词牌名:思佳客|朝代:宋朝|作者:吴文英

 自唱新词送岁华。鬓丝添得老生涯。十年旧梦无寻处,几度新春不在家。

 衣懒换,酒难赊。可怜此夕看梅花。隔年昨夜青灯在,无限妆楼尽醉哗。

 赏析/鉴赏

 上片开头“自唱”两句,意思是说:“在癸卯除夕守岁之时,我创作了这首《思佳客》的新词,用来送旧迎新。”以此感叹自己的双鬓又添上了白发,而仍旧羁旅在外,不得返归故乡。“十年”,两句是说:“我继续叹息:从前美好的遗踪已经难以寻觅,又痛惜好多年的春节,自己都无法返归家中,与家人共叙天伦之乐。”

 下片“衣懒换”三句,写自己的生活潦倒,又生性疏狂。此言虽然现在是过大年,但是自己却无法添置新衣,所以索兴连旧衣也懒得换洗;又因为贫穷所以连酒也不能赊来借以独酌守岁。那怎么办呢?只好折来些梅枝,用赏花来度过这漫漫除夕之夜吧。这里也可见词人虽然贫穷,却不失雅人本色。“隔年”两句,内外对比,更见自身的困穷。此言除夕夜尽,一元复始。在大年初一的清晨词人面对的仍是那盏照明用的隔年孤灯;而外面处处高楼,却飘响着酒醉后人们的喧哗声。作结两句形成了强烈的贫富反差,也是词人对这个不平等的社会的一种无声控诉。有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意境。

 从这首词中,读者可探测出此时(癸卯除夕)苏姬大约已经离开了词人处,所以词人被搞得家不成家矣。

篇三关于除夕的古诗词

  癸巳除夕偶成

 朝代:清朝|作者: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赏析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诗人思绪纷纷。上句尽情渲染了除夕夜千家万户的欢迎气氛。“千家笑语”四字紧扣题目“除夕”,描写了除夕之夜千家万户守岁迎春,欢歌笑语的气氛。人们感觉时间流逝得太快了,以至于不知不觉已到了深夜。诗人此时思绪连绵,独生忧患。“忧患”与“千家笑语”的气氛很不协调,而在这里却有机地联系起来,在封建社会里,由于贫富悬殊,除夕之夜,几家欢乐几家愁。诗人与家人团聚,本可以过愉快的除夕,但诗人却忧虑重重,这充分表现了诗人“众人皆醉吾独醒”的孤高情操和幽愤多思的性格。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这两句写诗人心中忧闷而产生的独特行为。上句的“悄立”二字,写诗人一人静悄悄地站在市桥上,用外形的静谧暗示内心的不平静。“人不识”三字,写出并不是人们不认识诗人,而是感叹那些欢歌笑语的人们不了解他心中的忧患。因而诗人感到更加孤独。下句是“悄立”的“延伸”,诗人心中的忧患无法排解,便独立一人到市桥上,长久伫立,凝视天上的一颗亮星。周围的一切仿佛都不存在,似乎已经超然物外,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看多时”含蓄地回答了诗人“忧患”的内容。诗人感到星移斗转,岁月如桥下的流水,一去不返,联想自己,少负盛名,却怀才不遇,即将而立之年,功不成,名不就,穷途潦倒,贫病交加,愤激悲伤之情,一齐涌上心头。

 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是:诗人没有正面着墨去写忧思,而只是描写诗人在除夕之夜家家团聚、笑语声声的时刻悄立市桥上的特殊行为,从气氛的渲染和诗人默然无声凝视长空的形象给人一种感染。这样写,看似平淡,但含蓄深厚,把诗人的忧愁郁闷的’心情表达得更为深沉,更加强烈,也更有艺术表现力。

 这首诗的特色是言近旨远,意象鲜明,贴近生活,而又诗意含蓄,寄情远大,诉说的是对整个现实、人生的忧虑与感愤。

篇四关于除夕的古诗词

  除夜有怀

 朝代:唐朝|作者:崔涂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於僮仆亲。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

 赏析/鉴赏

 这首诗是诗人客居他地、除夕怀乡之作。诗人身在异乡,深感羁旅艰危。三、四两句写凄清的除夕夜景,渲染诗人落寞情怀。五、六两句写远离亲人,连僮仆也感到亲切,更表达出思乡之切。最后两句寄希望于新年,飘泊之感更烈,自然真切。全诗用语朴实,抒情细腻。离愁乡思,发泄无余。其中“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一句,从王维《宿郑州》“他乡绝俦侣,孤案亲僮仆”化出。本诗作为“万里身”、“异乡人”的深绘,更加悲恻感人。

 崔《除夜有感》:“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春。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那堪正漂泊,明日岁华新?”读之如凉雨凄风飒然而至,此所谓真诗,正不得以晚唐概薄之。按崔此诗尚胜戴叔伦作。戴之“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已自惨然,此尤觉刻肌砭骨。崔长短律皆以一气斡旋,有若口谈,真得张水部之深者。如“并闻寒雨多因夜,不得乡书又到秋”、“正逢摇落仍须别,不待登临已合悲”,皆本色语佳者。至《春夕》一篇,又不待言。

篇五关于除夕的古诗词

  祝英台近·除夜立春

 词牌名:祝英台近|朝代:宋朝|作者:吴文英

 剪红情,裁绿意,花信上钗股。残日东风,不放岁华去。有人添烛西窗,不眠侵晓,笑声转、新年莺语。

 旧尊俎。玉纤曾擘黄柑,柔香系幽素。归梦湖边,还迷镜中路。可怜千点吴霜,寒销不尽,又相对、落梅如雨。

 赏析/鉴赏

 除夕,恰恰又逢立春,浪迹异乡的游子,心情之难堪,正是“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这首词即是吴文英于除夕日有感而作。查吴文英生平后期,只宋宝四年(1256年)年正月初一为立春之日。“除夜立春”相合,故此词当系于是年。

 此词为作者在异乡度过除夕立春感怀而作,抒写身世飘零感慨。时值除夕之夜,一年已尽,未免愁寂,故作此词。这首词扣紧“除夜立春”,前后对比,写出了词人对往昔欢乐岁月的回忆,以及如今惆怅失落的心情。

 上片写除夕之日的民风民俗及夜里“守岁”喜迎新春的欢乐。“剪红情”三句写迎春民俗,点染出新春喜庆气氛。“剪”、“裁”二字将除夕前人们喜气洋洋、纷纷动手准备过新年的热闹场面逼真地展现出来。赵彦昭《奉和对圣制立春日侍宴内殿出剪彩花应制》诗:“花随红意发,叶就绿情新”。“花信上钗股”,着一“上”字,运笔细腻,可与温飞卿词“玉钗头上风”(《菩萨蛮》)媲美,似比辛稼轩词“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汉宫春》)更显风流,反映出人们的喜悦之情。

 再写除夕守岁。“残日东风,不放岁华去。”夕阳亦像人一样,对即将逝去的一年恋恋不舍,不肯轻易落山,同时东风又带来了春的讯息,给人新的希望。这两句已有除旧迎新之意,切合“除夜立春”的题意。“放”用字尤其贴切,显示出梦窗炼字的功夫。

 “有人添烛西窗,不眠侵晓,笑声转、新年莺语。”终于,除夕之夜降临,守岁的人们彻夜不眠,剪烛夜话,笑声不绝,在莺啼声中迎来了新春的清晨。“新年莺语”,援用杜甫“莺入新年语”(《伤春》)诗意。

 以上的一切,欢欢喜喜,均为客居他乡者的耳闻目睹,其人心境之孤寂愁苦,自在不言中了。周围的热闹与欢乐更加反衬出作者的寂寞和哀伤,而且使这份寂寞的哀伤更让人难以承受。这位客居、有家难归的人,失去了与亲人团圆之乐,真是“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无名氏《青玉案》)啊。

 上片渲染了浓厚的节日气氛,不能不唤起下片对温馨家庭生活的回忆。陈洵评此词云:“前阕极写人家守岁之乐,全为换头三句追摄远神。”(《海绡说词》)

 下片追忆往昔,将自己的孤独与上文描写的欢乐景象相对比,表达出对情人的思念和内心的怅恨。“旧尊俎”三句回忆旧日春节宴席上,恋人斟酒共饮时温柔妩媚的样子。“曾”字点明回忆。“归梦”二句由现实转入梦境。梦见自己回到当初约会的湖边,却遍寻佳人不着,反而迷失了归路,其失落惆怅之情可想而知。此二句意境的幽深冷峭,词中少见,唯白石名句“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踏莎行》),可与比照。“可怜”三句概叹自己如今已老,佳人不在,有家难归,一片怅然。两鬓如霜,春寒不尽,落梅如雨。词人勾画出一片寒冷凄凉之景,这也正是词人内心情感的象征,与上文幸福热闹的场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古人作词讲究切题。此词上片红情绿意,添烛不眠,一写“立春”,一写“除夕”;下片寒销不尽,切除夕,落梅如雨,切立春。起笔扣住题面,收笔落到题面。由此可见文心细密处。全词以眼前欢乐之景,回忆往日之幸福突出现境的孤凄感伤,对比鲜明。此种况味许多人均有体验,故最能引起共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8481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