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任公的人物形象100字

梁任公的人物形象100字,第1张

  教学目标:

  感受与鉴赏:通过品读人物,激发学生想象的情感,了解梁任公的人物性格特点以及作者的评论与感受。

  积累与整合:通过品味文章,引导学生掌握写人记叙文的写作方法,学会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

  应用与拓展:掌握运用外貌、动作、语言及侧面描写等方式刻画人物。

  教学重点:分析体会作者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的。

  教学难点:如何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

  教学方法:研讨、探究、练笔

  教学时数:1课时

  课前预习:

  1、查阅相关资料,对梁启超有所了解。

  2、阅读《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疏通文字,梳理文章结构。

  教学过程:

  一、知人论世

  选一同学上台进行对梁启超人事经历介绍的演讲。老师检查学生的课前预习,并通过补充介绍使学生们对梁启超有所了解。

  补充介绍:

  梁启超,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饮冰,形容十分惶恐焦灼。出自《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她是梁启超于戊戌政变逃亡日本后用的笔名,非常真实地反映了他忧国忧民的心情。

  1895年追随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1898年参与“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1916年策动蔡锷组织护国军反袁。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早年所作的政论文流利畅达,感情奔放。晚年在清华大学讲学,著述丰厚,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二、登堂入境

  安排学生将上面的演讲做成口头作文:《记××同学的一次演讲》

  组织学生讨论学生口头作文记叙的重点:记人或记事

  要求学生关注文本:通过品读《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篇文章,与先前的口头作文相比较,引导学生发现这篇文章看似记事,实则通过写一次演讲的情景表现出了梁任公的性格及特点。

  三、品文品人

  1、提问:通览全文,找出作者对梁启超先生的评价?

  ①“我很幸运地有计划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怀着无限的景仰。”

  ②“我很幸运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

  ③“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演讲,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读剧本与看戏之迥乎不同。”④“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强烈多少倍。”

  ⑤“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⑥“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

  可见,作者对于梁启超先生深含了一份敬仰和崇拜,到清华大学演讲的人不计其数,但他们却没有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而梁启超先生却能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2、提问:梁启超的演讲给作者留下了那些印象?作者怎样突显这些印象的?

  (4段)独特的开场白 (谦逊自负) 描语言

  (5段)深情的《箜篌引》 (意韵丰厚)

  (3段)肖像特点——身材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肥大长袍 立外貌

  神态特点——风神潇洒,左顾右盼,光芒四射

  (7、8段)演讲时 敲头回忆 (自然可爱)

  动作特点 手舞足蹈、时悲时喜 (自由洒脱) 举行动

  我们在细节描写中看到了一个卓越不凡的大家的形象和风范,他语言的诙谐幽默,他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的动作。这里不仅看到了梁先生的性格,而且也能从中感受到作者乃至众人对他的敬佩。

  3、在梁任公的这次演讲中,除了这些细节的刻画,还有哪些侧面能够显现出梁任公的性格特点?

  ①“我在听完先生这篇演讲后约十二余年,

  ……不禁哀从中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 抓侧面

  ②“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

  ③“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襟了!”

  生动激昂,意韵深厚的演讲深深地打动着人们,而作者从侧面给我们展现了一个真实洒脱的梁启超,这其中融会着他人生的感悟以及潇洒不羁的真性情。

  小结:梁启超的名气在于他的政治维新运动——戊戌变法,可文章并未从政治活动家、思想家的角度表现梁启超,而是从他的学者身份,通过讲演时的神态语言动作以及听众及作者的感受来表现其学识渊博、自由洒脱的真性情。写人显情中透露着方法,我们要学在描语言、立外貌、举行动、抓侧面中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四、触类旁通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究竟如何在千人千面中,抓一个个性突显笔下人物的独特魅力呢?

  1、两个外貌描写段落你认为哪一个更为出色?

  片段一:“我的妈妈三十七八岁年龄,个子不高不矮,身材不胖不瘦,梳不长不短的剪发,圆脸庞上一对炯炯有神的眼睛,她做事麻利,但特别喜欢唠叨。”

  片段二:“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谁?大家都会异口同声地说出“豆腐西施杨二嫂”。

  设想回答:表面上看,第一段文字似乎抓住了妈妈的特征,做事麻利,喜欢唠叨,但细想一想,有多少妈妈不是这样的呢?这不能表现出这个妈妈独具的个性特色。正如春花秋菊冬腊梅,各有各的特色,不是所有的美人都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都是瓜子脸儿,柳叶儿眉;也不是所有的坏人都是尖嘴猴腮,贼眉鼠眼,满脸横肉。而第二段鲁迅先生的文字,从头到脚又不平均用力,突出其最富特征的部分,使这个被人世的污水弄脏,可鄙又可怜的女市民形象浮雕般地浮现在读者的面前,使其成为典型,成为“唯一的人”。不能不让人拍手叫绝!可见,肖像描写要抓特点切不可泛泛而谈。

  2、恩格斯有一句名言:“一个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更表现在怎样做。”你认为这篇文章中哪一处的动作描写最精妙?为什么?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

  设想答案:

  本文:敲头回忆、手舞足蹈、时悲时喜

  课外:“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类极富魅力的行动描写,整部小说就会顿时暗然失色,一个个梁山好汉也都英雄不再了。《变色龙》中的奥楚篾洛夫对同样一只狗而前后大相径庭的言语和动作,将一个惯于见风使舵的“变脸行家”刻画得淋漓尽致。

  现实生活中,一个人不自觉地表现出的细小动作,往往是最真实的,是最能反映一个人的个性、习惯和修养的。摄取细小动作,对塑造人物形象往往能起到滴水见海的神奇效果哦!

  3、古人云“言为心声”,语言是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工具,是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镜子,是袒露人物内心世界的窗户。什么样的语言最能够显现人物性格呢?

  设想答案:有时塑造人物只选其三言两语,就能勾勒出他的性格特征,袒露他的内心世界。陈涉“嗟呼!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写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袖的伟大志向。而本文也以简短的语言“启超没有什么学问——可是也有一点喽”,让我们如见其人,

  4、教师点播有烘云托月之妙的侧面渲染。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鞘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归来相怨怒,但坐观罗敷。”汉乐府名篇《陌上桑》写罗敷容貌之美,不直接写其容貌仪态,却写从使君达官到下里巴人,从老者到少者,人见人惊,人见人爱。一个令所有人都看得忘形了的女子,你便可以想她有多美,她便有多美。这不仅侧面烘托了罗敷貌美惊人,更主要的还调动了读者的想象,融入了读者的再创造、再加工,文章也因此而具备了神韵。文学的想象力的魅力可见一斑了。

  概而言之,你只要能让读者对你笔下的人物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经其事的感觉的话,就证明你的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兴波起浪”成功了。

  五、牛刀小试

  试以《××老师的一堂课》或《××人的一次讲话》为题,任选本文所使用的一种或几种写人的手法,写一段不少于300字的文字,记叙的笔下人物的言谈举止等突出其人物风貌。

  课堂小结:

  本文既描写形象又着重表现神采,展现了一个卓越不凡的大家的风范。作者饱含景仰之情活现出梁任公的精神、作风、修养。他的开场闻所未闻,他的讲课内容、授课方式近于表演……这些片断的镜头式的精彩描写不仅没有堆砌感还让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让人深思的是求之当世能有几人还有这份稳健、潇洒、风趣、博闻。言为心声,文也是心声,尤其在散文中,一个人的人格思想无法隐藏。优秀文学作品所以成功是因其塑造人物的成功。塑造成功的人,既需要作者有一颗善良的心,善于倾听的心,发现美的心,有要求作者有一把写作手法之利剑。

1 仿写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写同学最好

每一节语文课,对我而言,都是一种期待。因为每节课,都会有一位新同学上台演讲。然而,一个月来,我的期待已被扑灭得只剩下微弱的光芒,直到她的出现……

那是一个晴朗的早晨,或许是因为天气的原因,同学们的心情也变得非常愉悦。当老师说完请演讲的同学上台时,掌声响起来,我却拍得有气无力。转头的瞬间,我看见:

一个扎着马尾辫,穿着淡色素净的衣服,那衣服衬着她从容的笑容,笑容下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羞涩,小巧的身子却迈出了与年龄不相符的沉稳而潇洒的步伐,我开始有些激动了。

“想听到一篇精彩的演讲吗?那就再鼓一次掌,掌声有多响,你们听到的演讲就会有多精彩!”她用灵动的眼睛扫了一遍同学们说道。“噼里啪啦……”顿时,雷鸣般的掌声响了起来。她的眼中露出一丝狡黠,似乎这正如她所想。

我没有想到这么一个小巧的女生,讲得竟是关于国际教育性的问题。然而,那乏味的问题,从她口中说出,竟是那么生动有趣。她那童声童味的强调却也不会给人带来任何不符的感觉。她不仅说得头头是道,还会举出不同的例子来,虽说是自己国家的不足之处,别的国家的长处,大家却听得心服口服。

说道精彩处,她开始手舞足蹈,就像演绎一部话剧给大家。

时间在被大家遗忘中流逝,当她已走下台,老师走上台。我们依然沉浸在其中,无法自拔。突然间,同学们才恍然过来,原来已经结束了,而我的心情似乎也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这是一场演讲吗?还是一部话剧,却更像一部**。呀!回想起,我依然是那么清晰。这就是我脑海中最深刻的一次演讲。

2 以《记梁任公的一次演讲》的形式写一篇关于老师的一篇作文

在我成长的道路中,有许多伴我长大的好老师。

那么多的好老师关心学生,教育学生的镜头,像放**一样,在我眼前闪过。我四年级的班主任马老师就是其中的一个。

她圆圆的脸蛋上有一双严厉又温柔的眼睛,高高的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马老师很爱笑,那张脸上差不多每时每刻都挂着笑容,一副和蔼可亲的样子,大家都喜欢跟她套近乎。

马老师教课方式与其他老师迥然不同。她常常利用课上大部分时间给我们讲一些小故事,或联系实际动手实践,从而大大提高了我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连我们班学习不好的同学也渐渐对数学学习有了兴趣,课上经常积极发言。

因此我们班的数学成绩如芝麻开花般节节高,经常是年级前一、二名。马老师对自己的工作非常认真。

每次我们交上去的作业,她都认真批改。同学们遇到不会的题目去请教她,马老师一遍一遍耐心讲解,直到我们都听明白她才放心。

有一次,我因为贪玩,作业写得很烂而且有许多题目不会,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不是严厉的批评,而是微笑地问我:“作业上的题不会吗?”我“嗯”了一声,顿时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不住的落下来。马老师为我擦干了眼泪,给我把作业里的题目讲了一遍,直到我明白为止。

每当我考得很好时,总忘不了老师对我的谆谆教诲,激励着我永往直前。马老师不但对工作非常认真,而且每时每刻都在关心我们。

有一次,班里有个女生因为早晨吃的东西消化不良,吐了一桌子,还吐到了身上,书包上。大家的第一反映是开窗子,有的同学还捂着鼻子说:“真是臭死了!”而马老师却没嫌弃,快步走过来,带那个女生到水龙头那里洗了洗,并清扫了呕吐物,还让她到数学办公室里喝了一杯水,那女生激动的掉下了眼泪。

因为那天是雨天,那个女生来的匆忙,忘记了带雨伞,马老师便把自己的雨伞让给了她,并让她中午好好休息,自己却冒雨回到了家。我多么想和我敬爱的老师永远在一起啊!然而事与愿违,升了五年级,马老师就不再教我们了,同学们得知后都很伤心。

那天,我们全班同学唱了《小草》与马老师惜别,马老师微笑着说:“同学们你们以后一定会遇到好老师的,成绩会更好的。”听罢,我们班几个同学都激动得哭了。

是啊,这一年多,老师对班里的每个同学都倾注了她满腔的热情,大家的进步都渗透着她的辛苦。好多年了,马老师依旧孜孜不倦地忙碌在她的工作岗位上,马老师得言行举止,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她是我心目中最好的老师。

3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写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文是叙事散文,既有充分的叙事,又有充沛的抒情作者对梁任公的情感有敬仰之情、欣赏之情、赞美之情本文的情感表达有三种表现:一是直接的表达如开篇“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说的是当时的青年学生的景仰之情,其实也代表作者的心情;又如文章行将结束时说:“先生尝自谓‘笔 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更强烈多少倍!”表达了欣赏、赞叹之情;再往下又说:“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是总的概括和赞美,是发自内心的极高的评价二是半直接半含蓄的表达有时表达一种心情,但不是直抒景仰赞叹之情,如开篇“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发生了强烈的爱好”,等等,其中加点词是表达心情之词,也就是说 文章既叙事又写心情,表达了一个听课学生对讲课老师崇拜之心三是完全含蓄的表达看不到赞美之词,或任何表达心情的词句,如描写外貌,前已分析,兹不引述,可以体会到字里行间的欣赏、赞美之情,也许是学生对老师爱之过甚,所以描写时难免有夸饰倾向;又如“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纯粹是,没有表露作者心情,但读 者仍能从这描写中体会到作者的一种心情、一种感情另外,本文标题是“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以学生之辈份称其为先生,这本身就是表达一种尊敬和爱戴。

4 阅读《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回答下列问题

1梁任公在政治领域和学术领域都有很高的威望,两方面都可大书特书。

但作者毕竟是一个文人学者,关心学术甚于关心政治,写学术人物比写政治人物更得心应手;再说梁任公在中国现代政治史上也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而他的学术地位却是一致公认的,不可动摇的。也许梁任公的政治作为已广为世人见识,而学术造诣为政治声名所掩,正值得为之撰文彰显。

2戏剧《桃花扇》是抒写“兴亡之感”的,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反映抗击安史之乱的,二者都有鲜明的爱国情怀,而梁先生演讲的时候又恰是20世纪20年代,内忧外患,民不聊生。这一细节描写说明先生是爱国的,他的忧国忧民之情由此可见一斑。

3梁启超是一个才华横溢,博闻强记,修养良好,开朗直爽,认真细致,风趣幽默,谦逊而自负,稳健而潇洒的人。 4首先是因为梁启超讲演非常有特点:①开场白非常独特而见个性。

②他的声音沉着而有力,洪亮而激亢。③讲演内容,在笔写的讲稿之外,能大段地背诵,而且对所讲的古诗或戏曲非常投入。

④他的表情,酣畅淋漓,变化之至。其次是因为梁启超这个人非常有特点。

①外貌上,身材短小精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眼神犀利,光芒四射。②讲演时一点也不刻板,而是生动有趣,旁征博引,手舞足蹈,这样的讲演怎能不引人入胜、令人难忘呢。

(意对即可)。

5 求《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原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细节描写及侧面烘托的人物写作方法。

 2、引导学生学习叙事中表现人物的方法,重点剖析第四段、第五段和第八段。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2、学习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

 3、学习演讲的一些技能技巧。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中国文学,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作者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

 难点:作者如何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

  ★ 教学设想

 1、适当补充课外资料,如《箜篌引》和《桃花扇》原文,激起学生想象的情感,更好的体会人物讲演时的形象更好的体会人物讲演时的形象和性格。

 2、从课外搜集梁启超事迹,让学生讲述,以全面了解他的人格魅力。

 3、练习给课文加旁注是高中生学习语文理应进行的一项专门的基本训练。本课在练习当中设了一道作旁注的题,是一种引导,以后每学一课都最好照此办理。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上课之前呢,先请同学们拿出一支笔,一张纸。今天上课之前呢,先让同学们做个知识竞猜题。请根据我的描述,猜猜他是谁?

 ①他聪颖过人,“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6岁时中举人,被誉为“岭南奇才”②他是中国近代百年历史中,成就与贡献巨大的人。③ 他是广东新会人。④他著作颇丰,著有148卷,长达1000余万字的《饮冰室合集》。

 同学们都有答案了吗?是的,他就是今天我们要认识的主人公――梁启超。

 那说起梁启超,想来同学们对他并不感到陌生。初中时候历史书上见过他的名字,我们学《再别康桥》的时候也知道,徐志摩的“情敌”梁思成是他的儿子。那同学们能不能告诉我梁启超有哪些事迹啊?(戊戌变法、云南起义、康梁)。

 梁启超,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清光绪举人。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赴北京参加会试,追随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1896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编辑《西政丛书》,次年主讲时务学堂,积极鼓吹和推进维新运动。1898年入京,参与百日维新,以六品衔办京师大学堂、译书局。戊戌变法后逃亡日本。初编《清议报》,继编《新民丛报》,坚持立宪保皇,受到民主革命派的批判。但介绍西文资产阶级社会、政治、经济学说,对当时知识界有较大影响。辛亥革命后,以立宪党为基础组成进步党,出任袁世凯政府司法总长。1916年策动蔡锷组织护国军反袁;后又组织研究系,与段祺瑞合作,出任财政总长。五四时期,反对“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早年所作政论文,流利畅达,感情奔放,颇有特色。晚年在清华学校讲学。著述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学、宗教及文化艺术、文字音韵学等。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从历史书上,我们知道,梁启超是个叱咤政坛的人。但同学们知道吗?他在文坛上也是个不可多得的才子呢!那如果大家想认识一个真实而活生生的学者梁启超的话,就要读读梁实秋写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板书课题)

  二、作者简介(学生应明确记忆作家时从三方面着手,即生活时代、有何成就以及主要作品)

 梁实秋(1902-1987),中国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原名治华,浙江杭县(今余杭)人,生于北京。1915年就学于清华学校(今清华大学)。1923年留学美国。回国后,曾先后任教于东南大学、暨南大学、青岛大学、北京大学等校,主编《时事新报》副刊《青光》《益世报·文学周刊》《中央日报》副刊《平明》等。一度主编《新月》月刊。创作以散文小品著称,风格朴实隽永,有幽默感,以《雅舍小品》为代表作。1949年后曾任台湾省立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主要著作尚有散文集《雅舍小品》(续集),文学评论集《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秋室杂文》,译著《莎士比亚全集》等。主编《远东英汉大辞典》。

 原名:梁治华

 成就:散文家  文学评论家  翻译家

 作品:《雅舍小品》(续集) 《浪漫的与古典的》 《文学的纪律》《秋室杂文》 《莎士比亚全集》  《远东英汉大辞典》

 风格:风趣幽默  朴实隽永

  三、默读课文,查字典解决不确定的字词读音,并思考:

 1、齐读生字词:戊(wù)戌(xū)    叱咤(zhà)    莅(lì)临

 迥(jiǒng)异    精悍(hàn)    激亢(kàng)    箜(kōng)篌(hóu)

 酣(hān)畅     蓟(jì)北

 2、文章记叙了梁启超的哪些情况?——音容笑貌  学者风度

 3、到清华大学演讲的人不计其数,但他们却没有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为什么梁启超却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呢?也就是说他在演讲时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讨论他的特点,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参照课后练习一给这些语句加旁批。

 板书如下:

 肖    像:身材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肥大长袍     形

 梁               步履稳健                                   神

 任               气质风神潇洒     (潇洒自信)              兼

 公               眼神光芒四射                               备

 演     开 场 白:独特(谦逊 自负)

 讲     声    音:沉着有力,洪亮又激亢(沉稳 睿智)

 特     内    容:丰富有趣,旁征博引(博闻强识  学识丰富)

 点     动    作:成为表演,手舞足蹈(自由洒脱)

 表    情:狂笑  太息  痛哭(酣畅淋漓  感情丰沛)

 总结梁任公的形象:撇开政坛上的梁任公不说,在文坛上,梁任公是一个有思想,有个性,感情丰沛,沉稳睿智潇洒,热心肠而又谦逊的学者形象。

 4、文中是如何展示梁任公特点的?

 ——对梁任公的特点不是抽象的概说,而是具体化为各种表现,在细节和侧面描写中展示人物性格特征,有形貌特点,表情特点,声音特点,动作特点,气质特点,讲稿特点等,可以笼而统之概括为:才华横溢,博闻强记,修养良好,开朗直爽,认真细致,风趣幽默,谦逊而自负,稳健而潇洒。

 5、如何品味对梁任公的外貌描写?

 ——对梁任公的外貌描写:“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文字不多,但很传神。可以分两层:前一层写身材、肖像、衣着,后一层写精神气质,也就是说既写实相又写神采,既遵循人物固有特点,又略有夸饰。“风神潇洒”“光芒四射”就是夸饰,表达学生对老师的由衷的赞美之情。

 6、本文是叙事散文,既有充分的叙事,又有充沛的抒情,作者对梁的敬仰、欣赏、赞美之情是怎样抒发的?

 ①直接表达

 A  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怀着无限的景仰

 B  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强烈多少倍。

 C  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

 ②半直接半含蓄的表达

 A  我很幸运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

 B  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

 C  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③完全含蓄的表达

 A  描写外貌,着重于表现神采,展现一个卓越不凡的大家的形象和风范。

 B  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纯粹是动作描写,但读者仍能从中感受到作者的敬佩。

 C  标题“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以学生的辈分称呼梁,已是一种尊敬和爱戴。

  四、重点研读

 (一)第四自然段

 让学生模仿这极富个性的开场白,并借机向同学们讲一些演讲知识:

 从演讲内容 上说要注意文章结构 、论点 、论据及其构思要新颖, 在论述过程中能旁征博引,适当增加一些其他因素如手势, 或者其他恰当的肢体动作来为演讲增色,此外还要注意语速、 语音 、词汇和 表情。具体说来可以分别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主 题

 1、主题鲜明,思想性强

 2、联系实际,贴近生活

 3、思维敏捷,逻辑性强

 语言表达

 1、语言优美,准确简明

 2、抑扬顿挫,铿锵有力

 3、表达流畅,口齿清晰

 4、普通话标准

 艺术表现

 1、富有激情,感染力强

 2、精神饱满,表情自然

 3、肢体语言使用恰当

 演讲效果

 1、观众反应好

 2、气质、形象、着装

 3、时间掌握好

 (二)第五自然段

 ①乐府诗《箜篌引》: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当耐公何。

 古今注:朝鲜津卒霍里子高妻丽玉所作也。子高晨起刺船,有一白首狂夫,被发提壶,乱流而渡,其妻随而止之,不及,遂堕河而死。於是援箜篌而歌曰:‘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将奈公何’声甚凄怆,曲终亦投河而死。子高还,以语丽玉。丽玉伤之,乃引箜篌而写其声,闻者莫不堕泪饮泣。丽玉以其曲传邻女丽容,名曰《箜篌引》。

 一年夏天,下了一夜的暴雨。早晨,霍里子高来到渡口,看到河水暴涨,河面上笼罩着一层蒙蒙水气。他想,今天不会有人渡河了。他刚要转身回家,忽听远处传来一阵叫喊声… …

 霍里子高抬眼望去,看见一个老人,披散着满头白发,手舞足蹈,疯疯癫癫,提着一把大酒壶,向着急湍的河流一路狂奔而来。老人一边狂跑,一边提壶喝酒,有几次差点摔倒,也不知是有疯癫病还是喝醉了?

 霍里子高想阻拦已经来不及了,眼看那老人就要冲进急流之中,他的妻子在后面抱着箜篌,跌跌撞撞地追赶着,高声呼叫着:不要下河!不要下河!然而,一切都晚了,疯癫的老人终于冲进河里,顷刻就被咆哮的河水吞没了。

 那位妻子赶到河边,怔怔地望着河水,欲哭无泪。她抱起箜篌,边弹边唱:

 公无渡河,

 公竟渡河!

 堕河而死,

 当奈公何!

 声音悲哀凄怆,一曲唱罢,也跳进水里,投河而死。

 霍里子高回到家里,向妻子丽玉述说了这段故事,丽玉早已是泪流满面。她弹拔箜篌把曲子和歌声记录下来。

 从此以后,人们经常看到一对夫妇,在老人落水的地方弹拨箜篌而歌:“公无渡河,公竟渡河… …”过往的人们听到这悲伤的旋律和歌声,无不吞声落泪。这首歌曲名字就叫《箜篌引》。

 失去心智的男人,极力阻止的女人,悲挽呜咽的箜篌曲。不加任何修饰,通过妇人之口,用十六字描述出来。使人看过以后有一种无名的伤感,久久不能散去。泯泯中能感受到那人生的无奈。男人自己过不去自己这道坎,缘何癫狂以至投河?女人过不去感情这道坎,因何悲歌而徇情?

 (三)第八自然段

 《桃花扇》作者孔尚任,是孔子的64代孙,他和《长生殿》的作者洪晟被合称为“南洪北孔”,他俩是清代剧坛上的一对双子星座。《桃花扇》的内容是借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来反映南明弘光王朝覆亡的历史。再适当地向学生介绍桃花扇的来历“桃花扇何奇乎其不奇而奇者,扇面之桃花也;桃花者,美人之血痕也;血痕者,守贞待字,碎首淋漓不肯辱于权奸者也;权奸者,魏阉之余孽也;余孽者,近声色,罗货利,结党复仇,隳三百年之基业者也。”

  五、课堂小结

 作者从细微处着笔,通过对梁任公的言谈举止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博闻强识、幽默、睿智的学者形象,使我们对学者的梁启超先生多了份了解,多了份崇敬之情;并从作者身上学习到了如何展示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手法及从梁任公那学习到了如何演讲的有效方法。

  六、布置作业

 1、朗诵课文,从中完成课后习题。

 2、结合课堂上老师讲的演讲技巧,找一篇文章进行实践。

 3、预习新课。

 学习目标

 ⑴知识目标:

 ①引导学生学习叙事中表现人物的方法,重点剖析第四段和第八段。

 ②适当补充课外资料,如《箜篌引》和《桃花扇》原文,激起学生想象的情感,更好的体会人物讲演时的形象更好的体会人物讲演时的形象和性格。

 ③从课外搜集梁启超事迹,让学生讲述,以全面了解他的人格魅力。

 (备注:宽宏大量重友情等为人传颂,同时增大课容量,讲出语文课的文学性也是教改的一个趋势。)

 ⑵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分析体会作者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的。

 学习难点

 学习记叙中加入作者自己的评论和感受的写法。

 教学方法

 赏析法 讨论法 朗读法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学生应明确记忆作家时从三方面着手,即生活时代、有何成就以及主要作品)

 原名:梁治华

 成就: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

 作品:《雅舍小品》(续集)《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秋室杂文》《莎士比亚全集》《远东英汉大辞典》

 风格:风趣幽默朴实隽永

 2人物介绍:

 这里的梁任公就是梁启超。梁启超是广东人,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1895年同康有为一起“公车上书”,1898年参与“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失败后逃往日本,1916年策动蔡锷反对袁世凯。这是梁启超作为活跃政治家的一面;他曾经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小说”“小说界革命”,早年的政论文流利畅达,感情奔放,代表性作品《少年中国说》,晚年在清华著书立说,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学习过程

 一、品读全文,读准字音,看准字形

 戊( )戌( ) 叱咤( ) 莅( )临 迥( )异

 精悍( ) 激亢( ) 箜()篌( ) 酣( )畅

 二整体感知,回答问题

 1《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篇文章就是通过梁启超的一次演讲来表现梁启超的学识和人品。

 思考:这篇文章,围绕演讲,讲了关于演讲的哪些方面

 (让学生通读全文,抓住关键信息去概括和提炼,如演讲的时间、地点等)

 2 梁启超的这次讲演给听众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何以见得

 (点拨:让学生先找出有观点的段落,然后去找中间关于对演讲评价的句子。)

 3 到清华大学这所名校讲演做报告的人数不胜数,但他们却没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为什么梁启超的一次讲演给作者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使之常常想起,并笔而记之

 (提示:梁任公演讲时有什么特点或问梁任公这个人怎么样)

 4 通览全文,找出作者对梁启超先生的评价

 小结:

 梁启超的名气在于他的政治维新运动——戊戌变法,可文章并未从政治活动家、思想家的角度表现梁启超,而是从他的学者身份,通过讲演时的神态语言动作以及听众及作者的感受来表现其学识渊博、自由洒脱的真性情。写人显情中透露着方法,我们要学在描语言、立外貌、举行动、抓侧面中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布置作业:

 1词语积累

 叱咤风云:

 迥乎不同:

 博闻强记:

 无人问津:

 短小精悍:

 2请写一个片断,介绍你所熟悉的一个人物的活动。要求:综合运用各种描写手法,要写出人物的精神风貌与个性特点。不低于200字。

 3拓展阅读。

 生活中的梁启超是多方面的',你知道吗

 一夫一妻少风流

 自古道:才子风流本一家,但在才情恣肆的梁任公身上,那风流之情怀还是可以遏制的。他对华侨**何蕙珍的断然割爱便是明证。

 那是在他带着“渔阳三叠魂惨伤,欲语不语怀故乡”的心境首途檀香山时,“学问见识皆甚好”的何蕙珍被这位流亡者的文采与演讲才华深深打动着。年仅20岁的蕙珍明知梁氏已家室在堂,便主动提出,只求以偏房身份走进他的生活空间,无怨无悔。任公先是为之感动,由敬重而生爱恋,终夕难寐,数日如之;嗣而思忖:出身名门的发妻李蕙仙有恩于自己甚多,加之自己曾与挚友谭嗣同创设“一夫一妻世界会”,总不能自食其言,愧对良知与亡友。再说,自己乃朝廷悬赏通缉之要犯,生死未卜,怎能再去连累他人权衡再三后,他就谢绝了这份稀世真情。清朝垮台后,常年飘落异域的梁启超得以回国效力,旧情难忘的蕙珍专程赶往北京,找到梁启超,希望一还夙愿,时任司法总长的梁启超依然婉辞谢绝,而且只在总长客厅接待故友,拿出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使抱兴而来的蕙珍扫兴而归。李蕙仙病逝后,蕙珍又专程从檀岛赶来,旧话重提,梁启超则沉浸在失妻的悲痛中,别无他念,连饭也没留蕙珍吃一顿。

 大义灭亲,披麻戴孝

 为了实现自己报效国家的政治抱负,梁启超从风风雨雨中走过56个春秋,应付过各种场面,甚至不惜同魔鬼打交道。难能可贵的是,他始终恪守一份书生本色,以情谊为上,磊落其身,他是地道的性情中人。君不见,每当有人提起亡友谭嗣同,他总是眼噙泪花,俯首低回。在康梁师徒之间,由于梁启超颇有主见,对乃师并不完全惟命是从,康有为对他很恼火,尤其是梁启超违背他的意愿,暗中与孙中山协商合作方案,事虽未成,康氏却耿耿于怀。尤其是面对乃师违背民国历史发展潮流,为帝制复辟大造舆论,甚至追随张勋之流,为宣统帝草拟“诏书”,梁氏大义灭亲,在讨伐复辟逆流时,也拿乃师陪榜,康氏恨之入骨,大骂“梁贼”。 梁氏身为弟子,事后依然心系师门,胸无城府。康氏谢世时,是他带头募捐,主持身后,而且披麻戴孝,痛哭失声,率清华国学研究院众弟子在法源寺开吊3日。每当来人行礼,又是他始终站在孝子位置,答礼不疲。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不同寻常的宽容

 最能开人眼界的当首推任公为北京协和医院辩护之举。1926年初,任公患有尿血症,协和医师诊断为右肾有肿瘤,建议割除。挨刀之后,方知右肾完好无损,割除之后,尿血依然未止。梁氏家属为之气愤,舆论矛头直逼协和。但在任公看来,医师并非有意为之,医疗事故无法绝对避免,加之协和乃美国人创办之医院,那是科学的象征,不能因为自己的手术失误而使国人怀疑科学,让守旧者找到口实。是他坦然忍受事故,劝慰家人,还以《我的病与协和医院》为题撰文,站在协和一边,“敬告相爱的亲友们,千万不必为我忧虑”,一场非同小可的医疗事故所引起的风波得以化解为零。

 他割掉的是一个好肾,但他以生命的名义留下一方宁静,托起一份宽容,一份足以使任何合理的或不合理的人间争斗都黯然失色的宽容,让生命个体由此超越和升华,这未尝不是一个奇迹,未尝不是全属他个人的一份杰作。

 手术之后才过3年,肾的主人就撒手尘寰了。身体素质原本不差的梁启超走得如此匆忙,显然与协和医院的那个医疗事故有关,怎不令人扼腕,一个56岁的学术大师毕竟还是正当时候啊!

 答案

 一wù xū zhà lì jiǒng hàn kàng kōng hóu hān

 二

 1演讲的背景,演讲稿,演讲的时间、地点和人物,开场白及语调,演讲过程的特点等。

 演讲稿:预先写好,整整齐齐地 书法秀丽 十分美观 反映了办事认真,学问和书法修养很高;

 “但是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讲演,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读剧本与看戏之迥乎不同。”这句话运用对比手法,衬托了梁启超演讲的趣味性。

 时、地、人:时间是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地点是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人物中重点刻画了演讲人梁启超:短小精悍 秃头顶 宽下巴 穿着肥大长袍 步履稳健 风神潇洒 左顾右盼,光芒四射

 这里运用外貌描写,突出了梁启超作为学者独特的风采——稳健潇洒;

 开场白:语言:“启超没有什么学问”,“可是也有一点喽”。

 动作:走,打 ,扫,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

 这个性的开场白显示了梁启超谦逊而又自负的一面。

 2 ①“我在听完先生这篇演讲后约十二余年,

 ……不禁哀从中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

 ②“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

 ③“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襟了!

 ④过去也有不少显官,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⑤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3 演讲特点:开场白——独特

 声音——沉着有力、洪亮而又激亢

 内容——丰富而有趣

 表情——成为表演,酣畅淋漓

 人物特点:外貌——身材(短小精悍)步履(稳健)气质(风神潇洒)眼神(光芒四射)

 讲演时的神态、语言、动作——生动有趣,旁征博引,手舞足蹈,(自负、谦逊、博闻强识、自由洒脱)

 总之,他是个有文采有学问的学者。

 4 ①“我很幸运地有计划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怀着无限的景仰。”

 ②“我很幸运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

 ③“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演讲,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读剧本与看戏之迥乎不同。”

 ④“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强烈多少倍。”

 ⑤“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⑥“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

 可见,作者对于梁启超先生深含了一份敬仰和崇拜,到清华大学演讲的人不计其数,但他们却没有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而梁启超先生却能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学习细节描写及侧面烘托的人物写作方法2、学习加旁批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3、学习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

  二、预习导学

 1下列加粗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显宦(huàn)莅(lì)校屏(bǐng)息以待

 B步履(lǚ)沉着(zhuó)涕(tì)泗交流

 C潇(xiāo)洒蓟(sū)北大汗淋(lín)漓

 D精悍(hàn)激亢(kàng)手舞足蹈(dǎo)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景仰戊戌启迪风神潇洒

 B谦逊宏亮箜篌公竞渡河

 C弥漫苍茫引证起承转合

 D机缘酣畅沾襟博闻强记

  三、问题引领,知识探究

 1同学们有听演讲的经历吗大家能从演讲中看出演讲者的性格特点吗梁实秋就可以做到,他从梁任公在清华大学的一次演讲中活画出梁任公的性格特点。同学们学过历史一定知道梁启超是个在政界叱咤风云的人物,有哪位同学能为老师介绍以下他的政绩呢(戊戌变法云南起义与康有为并称“康梁”公车上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梁任公及其作品

 2文章记叙了梁启超的哪些情况

 3他的演讲给听众留下怎样的印象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把握内容。

 4到清华大学演讲的人不计其数,但他们却没有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为什么梁启超却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呢也就是说他在演讲时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精读揣摩人物特点。

 5作者是怎样在行文中展现这些特点,刻画人物形象的

 设计意图:分析人物形象。

 6本文是叙事散文,既有充分的叙事,又有充沛的抒情,作者对梁的敬仰、欣赏、赞美之情是怎样抒发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习细节描写及侧面烘托的人物写作方法。

  四、目标检测

 完成研讨与练习二

  五、分层配餐

 A组题

 3下列文段空白处依次应填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______长袍,步履______,风神潇洒,______顾盼,______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A肥大的稳健左右光芒

 B瘦窄的稳健前后神采

 C瘦窄的沉着前后光芒

 D肥大的沉着左右神采

 设计意图:考察学生对课文基础知识的掌握。

 B组题

 4下文加粗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

 A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

 B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翻云覆雨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C他的讲演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

 D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讲演,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读剧本与看戏之迥乎不同。

 5选出填入下文空白处最妥当的一项()

 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清华学校请他作第一次的演讲,题目是《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______。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A倒不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也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实在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

 B倒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也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

 C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也不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实在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

 D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也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

 设计意图:考察学生对课文基础知识的掌握。

 C组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6—9题。

 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得听到的。他的广东官话是很够标准的,距离国语甚远,但是他的声音沉着而有力,有时又是宏亮而激亢,所以我们还是能听懂他的每一字,我们甚至想如果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

 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箜篌引》:

 公无渡河。

 公竟渡河!

 渡河而死;

 其奈公何!

 这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约二十余年,偶然获得机缘在茅津渡候船渡河。但见黄沙弥漫,黄流滚滚,景象苍茫,不禁哀从中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

 先生博闻强记,在笔写的讲稿之外,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有时候,他背诵到酣畅处,忽然记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敲几下之后,记忆力便又畅通,成本大套地背诵下去了。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

 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听他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襟了!又听他讲杜氏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

 这一篇讲演分三次讲完,每次讲过,先生大汗淋漓,状极愉快。听过这讲演的人,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更强烈多少倍!

 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

 6讲普通话能更好地交流,可作者为什么说“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引用《箜篌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为什么许多听了他的讲演的人就“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选段主要运用什么手法写梁任公的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叙事中表现人物的方法,重点剖析第四段和第八段。

 2.适当补充课外资料,如《箜篌引》和《桃花扇》原文,激起学生想象的情感,更好的体会人物讲演时的形象更好的体会人物讲演时的形象和性格。

 二、能力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

 从课外搜集梁启超事迹,让学生讲述,学习梁启超先生的优秀的性格、气质和修养,以全面了解他的人格魅力。

 重点、难点

 重点:分析体会作者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的。

 难点:学习记叙中加入作者自己的评论和感受的写法。

 学生活动设计

 本文虽说语言风趣而又带情感地刻画出了梁任公的个性,但要让学生有深切体会必须细细品读,抓住细节分析文章。所以应先让学生默读感知人物形象,再圈点筛选主要段落语句,进行讨论评析,了解梁启超的讲演特点及其性格特征。最后让学生表演性范读,以淋漓尽致地表现人物的性情。讲授结束后,让学生展示交流自己所找的材料,以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叙事中表现人物的方法。

 2.激起学生想象的情感,更好的体会人物讲演时的形象更好的体会人物讲演时的形象和性格。

 3.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梁实秋(1902—1987),中国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原名治华,浙江杭县(今余杭)人,生于北京。1915年就学于清华学校(今清华大学)。1923年留学美国。回国后,曾先后任教于东南大学、暨南大学、青岛大学、北京大学等校,主编《时事新报》副刊《青光》《益世报·文学周刊》《中央日报》副刊《平明》等。一度主编《新月》月刊。创作以散文小品著称,风格朴实隽永,有幽默感,以《雅舍小品》为代表作。1949年后曾任台湾省立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主要著作尚有散文集《雅舍小品》(续集),文学评论集《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秋室杂文》,译著《莎士比亚全集》等。主编《远东英汉大辞典》。

 2.通读全文,掌握内容要点。

 这篇课文题为记一次演讲,好像是记事,其实是写人,通过写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的一些特点,并表达对老师的崇敬之情。本文撷取作者学生时代最有价值的记忆片段构思成文,篇幅短小,语言简练,意味深长,精彩纷呈,对老师的真挚情感融化在叙述描写中。

 课文大致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简述演讲的一些背景,为写演讲作铺垫。

 第二部分(第2段到倒数第2段):描写这次演讲的主要情况。

 第三部分(最后一段):点明梁任公作为学者的主要特点,结束全文。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和目标完成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从政治革命角度谈起,设问:同学们学过历史,对梁启超肯定不陌生了,谁为大家介绍一下他政坛上的功绩?

 学生查到的资料:戊戌变法、云南起义、康梁

 2.同学们大多了解的他是政界上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那你们知道他在文学界也是一位难得的才子。同学们找到的大多是转述或评论,要想看到一个真实而又活生生的梁任公,就要读读梁实秋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课

 1. 默读,解决生字词问题。了解本文记叙的主要内容,即:梁任公演讲时的音容笑貌、学者风度。可设如下问题:文章主要记叙了梁启超讲演时的哪些情况?

 2. 梁启超的这次讲演给听众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回答:深刻的印象。感染影响了读者。

 追问:何以见得?

 依据:第一段和第八、九段。让学生读出有关句子,并用线划出。(“过去也有不少显官,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巾了。”“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3.接着的一个问题是抓梁启超讲演的特点。要求细读课文。过渡语及提问:可以说,到清华大学这所名校讲演做报告的人数不胜数,但他们却没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为什么梁启超的一次讲演给作者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使之常常想起,并笔而记之?

 (提示:梁任公演讲时有什么特点?或问梁任公这个人怎么样?)

 这是需要小组讨论后推荐代表发言,教师归纳整理板书。如下:

 演讲特点:开场白——独特

 声音——沉着有力、洪亮而又激亢

 内容——丰富而有趣

 表情——成为表演,酣畅淋漓

 人物特点:外貌——身材(短小精悍)步履(稳健)气质(风神潇洒)眼神(光芒四射)

 讲演时的神态、语言、动作——生动有趣,旁征博引,手舞足蹈,(自负、谦逊、博闻强识、自由洒脱)

 总之,他是个有文采有学问的学者。

 总结、扩展

 如何看待本文的简练文风?

 简练是一种很好的文风,用较少的文字表达丰富深刻的内容,是一件很不容易做到并值得称赞的事。梁实秋是自觉追求文体简洁美的作家,他主张散文“篇幅不一定要长”,主张简单,“简单就是经过选择删芟以后的状态”,力求全文无无用的材料,无多余的话,可以说他是一位有理念追求、有创作特点的散文大家,本文确实做到了简练、传神,将二者统一起来,非高手难能为之。像他这样追求文体简洁美的作家不多,尤其是在当代文坛更加少了。但是散文创作,尤其是当代散文创作,不能把简洁美当做惟一的或最高的文体美的追求。任何追求有好的一面,同时也难免产生意想不到的缺漏、缺陷。本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之好,上面已经详述,至于本文由于追求简洁美而带来的意想不到的不足之处,也可稍稍指点一二。本文给人一种感觉,好像没有充分展开,一是材料不够充分、丰富,或者说辅料不多,其实除了直接写演讲,还可以写梁任公的其他的事,或与梁任公的演讲有关的事,如作者写自己后来在茅津渡候船渡河的情景就是一种延伸,可是全文仅此一处,别无他述;二是语言简省,固然是好,但也略有不好的地方,那就是过于简、过于省,如此精彩的人物形象和场景的描绘本该描写得充分一些,用语可多一些,可惜简省了、紧缩了,如结尾一段:“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简则简矣,只是读起来感觉有点“紧”,不够舒展。

 布置作业

 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二”。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九年级《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

 1 引导学生学习细节描写及侧面烘托的人物写作方法

 2 学习加旁批的阅读方法

 3 学习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

 二、教学重点:

 作者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

 三、教学难点 :

 作者如何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

 四、课时安排:

 二课时

 五、教学方法:

 赏析法 讨论法 朗读法

 六、教学用具:

 生字词卡片 投影片

 七、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1、导入 :同学们有听演讲的经历吗大家能从演讲中看出演讲者的性格特点吗梁实秋就可以做到,他从梁任公在清华大学的一次演讲中活画出梁任公的性格特点。同学们学过历史一定知道梁启超是个在政界叱咤风云的人物,有哪位同学能为老师介绍以下他的政绩呢(戊戌变法 云南起义 与康有为并称“康梁” 公车上书)

 那大家是否知道他在文坛上也是个不可多得的才子呢如果大家想认识一个真实而活生生的学者梁启超的话,就要读读梁实秋写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板书课题)

 2、作者简介(学生应明确记忆作家时从三方面着手,即生活时代、有何成就以及主要作品)

 原名:梁治华

 成就:散文家 文学评论家 翻译家

 作品:《雅舍小品》(续集) 《浪漫的与古典的》 《文学的纪律》 《秋室杂文》 《莎士比亚全集》 《远东英汉大辞典》

 风格:风趣幽默 朴实隽永

 3、七分钟的时间默读课文,查字典解决不确定的字词读音,并思考:

 A 文章记叙了梁启超的哪些情况

 B 他的演讲给听众留下怎样的印象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1)齐读生字词

 戊(wù)戌(xū) 叱咤(zhà) 莅(lì)临 迥(jiǒng)异

 精悍(hàn) 激亢(kàng) 箜(kōng)篌(hóu) 酣(hān)畅

 蓟(jì)北

 (2)回答思考问题

 A 明确:音容笑貌 学者风度

 B 明确:深刻印象 从课文中找原句

 ① 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② 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③ 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

 ④ 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⑤ 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

 4、到清华大学演讲的人不计其数,但他们却没有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为什么梁启超却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呢也就是说他在演讲时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讨论他的特点,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参照课后练习一给这些语句加旁批。讨论结束后,每组派多位代表向全班同学发布讨论结果。发布内容包括特点及旁批。需要注意的是,每组每位代表限说最多两个特点。最后特点+代表人数最多的一组为胜。胜出者可要求任何一位同学或老师朗诵课文。

 5、朗诵课文

 6、补充《箜篌引》、《桃花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内容

 八、课后作业 :

 找出文中细节及侧面描写的地方,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

 九、板书设计 :

 梁任公演讲特点

 开场白:独特(谦逊、自负)

 声音: 沉着有力,洪亮又激亢(沉稳 睿智)

 内容: 丰富有趣(博闻强识 学识丰富)

 表情: 成为表演 酣畅淋漓(感情丰沛)

 肖像特点:身材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肥大长袍

 步履稳健

 气质风神潇洒 (潇洒自信)

 眼神光芒四射

 神态: 生动有趣(自负、谦逊)

 语言: 旁征博引(风趣、博闻强识)

 动作: 手舞足蹈(自由洒脱)

 十、教学后记:

 这是我实习中上的第一堂课,由于没有经验,对时间的把握不好,课堂前半部分留给学生思考回答问题的时间太多了,以至于没有完成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对《箜篌引》、《桃花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内容的补充要留到下节课才能完成。但课堂过程中以讨论和结果发布会的形式非常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节课学生的参与度很高,绝大部分的同学都能积极思考,并敢于回答问题。但是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有些答案很好,也是我没有思考到的。但是除了简单的表扬鼓励外,我不善于把学生的思考结果与自己的板书设计 结合起来,授课过程中比较拘泥于教案,显得不够灵活。

 总的来说,这节课的优点是教态自然、大方,声音清晰洪亮,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足在于时间掌握不好,拘泥于教案。

 第二课时

 1、导入 :上节课我们讨论了梁启超在演讲中表现出来的性格特点,也以新闻发布会的形式总结了这些特点,这节课我们就要看看作者是怎样在行文中展现这些特点,刻画人物形象的

 2、首先,我们来根据上节课的学习总结一下梁的形象。

 明确:撇开政坛上的梁不说,在文坛上,梁是一个有思想,有个性,感情丰沛,沉稳睿智潇洒,热心肠而又谦逊的学者形象。

 3、梁的形象如何在文中得到完美展示的

 明确:在对事件的描述中插入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等的细节描写,在细节和侧面描写中展示人物性格特征。(举例:课文原句)

 4、本文是叙事散文,既有充分的叙事,又有充沛的抒情,作者对梁的敬仰、欣赏、赞美之情是怎样抒发的

 ①直接表达

 A 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怀着无限的景仰

 B 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强烈多少倍。

 C 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

 ②半直接半含蓄的表达

 A 我很幸运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

 B 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

 C 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对此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③完全含蓄的表达

 A 描写外貌,着重于表现神采,展现一个卓越不凡的大家的形象和风范。

 B 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纯粹是动作描写,但读者仍能从中感受到作者的敬佩。

 C 标题“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以学生的辈分称呼梁,已是一种尊敬和爱戴。

 教学后记:

 第一次真正站上讲台面对学生,总以为会紧张得语无伦次,但事实上,当我看到教室里一张张稚气的脸时,心里充满了自豪感。按照教案中事先准备好的程序,我可以顺利的展开教学内容,学生的配合度也挺不错的。人生中的第一堂课就在紧张、兴奋中匆匆而去了。总的来说,这两节课基本上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学目标 在课堂中也有所体现。不足之处在于,对考点的把握还不到位

九年级《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本文是高一语文必修第三单元第三篇文章,本单元是写人记事的散文单元,而本文是梁实秋先生选取学生时代最有价值的记忆片段构思而成的,通过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的一些特点,表现了对老师的崇敬之情。文章开篇介绍梁启超,结尾评论梁启超,中间按梁启超讲演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穿插了作者的感受和评论。结构层次清晰,语言风趣而又饱含深情。本文采用探究法、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拟订一课时。

 目标解读:

 1、分析人物形象,品味文本简练、传神、典雅的语言。

 2、学习细节描写和侧面烘托人物的写作方法。

 3、学习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的写作方法。

 4、感受梁实秋对师长的敬爱之情。

 重点难点:

 1、总结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学习细节描写和侧面烘托人物的写作方法。

 2、通过关键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阅读《金太阳导学案》,提示学生做好课前准备。

 2、教师准备好朗读视频(音频)等多媒体素材,让学生搜索梁实秋的一些事迹,全面欣赏他的人格魅力。

 学法指导:

 运用默读法和圈点勾画法,对文中精彩的语句作旁注。

 合作小组功能发挥:

 1、阅读课文,讨论思考,做好标注。

 2、阅读文本,分组讨论,各小组展示、辩论,发表见解。

 学习流程设计

 预习环节(20分钟)课前自习完成。

 1、明确学习目标,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4分钟)

 2、完成《金太阳导学案》“预学区”内容,积累语言基础知识。(8分钟)

 3、课外搜集梁实秋的事迹及其他作品。(3分钟)

 4、自主学习导引:梁先生的这次演讲,效果怎么样?何以见得?(5分钟)

 课堂环节(40分钟)

 目标明确: (1分钟)

 1、分析人物形象,品味文本简练、传神、典雅的语言。

 2、学习细节描写和侧面烘托人物的写作方法。

 3、学习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的写作方法。

 4、感受梁实秋对师长的敬爱之情。

 一、导入课文(1分钟)

 二、预习检查(5分钟)学生回答,教师纠错。

 1、检查《金太阳导学案》“预学区”内容的完成情况。(4分钟)

 2、作家作品、背景介绍。(1分钟)

 三、合作探究(33分钟)

 1、学生朗读课文,感知内容。(3分钟)

 2、问题探讨(25分钟)

 探究<1>:作者是怎样表现梁任公的特点的?(4分钟)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把握人物形象特点、鉴赏表现人物的手法。)

 探究<2>:有人看到文章开头“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便推断梁启超晚年意境没有了先前的爱国热情,他是借研究学术来逃避现实。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情节和课文加以阐述。(7分钟)

 (点拨:联系梁启超的思想经历、时代背景以及本文的相关内容。开放性问题,学生各抒己见。)

 探究<3>:赏析文章妙句。(学生分组讨论,发表见解,做好标记)(12分钟)

 (1)过于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

 (2)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但是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演讲,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读剧本与看戏之迥乎不同。

 (3)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4)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

 (点拨:赏析句子要答出“妙”在哪里,即采用了什么手法,表达出什么情感在结构和内容上面起到什么作用。小组合作,讨论得出结论后,选代表展示。)

 探究<4>:本文的情感表达有什么特点?(2分钟)

 (点拨:抒情方式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展示)

 四、课堂训练:导学案第三层级第1题。(4分钟)

 五、课堂小结(1分钟)

 固学环节(课后完成,约20分钟)

 1、作者说:“文章要深,要远,要高,就是不要长。描写要深刻,意思要远大,格调要高雅,就是篇幅不一定要长。”你对这种主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认识。形成约200字文字,写在作文本上面。

 2、完成固学案第1--5题。10分钟

 六、预习作业布置:看教材63——64页,预习写作训练。10分钟

九年级《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梁任公及梁实秋其人。

 2、学习细节描写及加旁注的阅读方法。

 3、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

 2、搜集梁启超、梁实秋背景材料。

 3、找出描写梁启超的精彩生动语句,仿照研讨一作些旁注。

 教学过程

 一、竞猜题导入

 我想给大家出一道竞猜题,请根据我对他的描述猜一猜他是谁?

 1、他给二十世纪文坛留下2000多万字的作品;

 2、他的散文豁达洒脱,亦庄亦谐,旁征博引,中西逢源;

 3、他的散文小品集前后印行300多版;

 4、他用近40年时间翻译《莎士比亚全集》,他的《雅舍小品》审美地享受人生。

 他就是──梁实秋,20世纪华语散文天地的一代宗师。

 二、合作探究

 为一代大师试着评改文章,给他写评语,做旁注。可评点精彩描写,可给作者挑毛病,如语法错误

 1、四人一组讨论交流,语法问题当时解决,题目、文章写法等问题可写在黑板上。

 2、学生质疑解答:

 ⑴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删大约);

 ⑵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一次);

 ⑶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约二十余年(删约);

 ⑷不少人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产生兴趣)

 3、质疑用词写法:

 ⑴秃头顶不是在丑化梁启超吗?

 ⑵引用《箜篌引》十六字有什么作用?

 ⑶写我二十多年后渡河,用意何在?

 ⑷热心肠体现在哪里?

 4、探究明确:

 ⑴秃头顶如实描写,无损人物。光芒四射是赞美之词。

 ⑵十六个字二十多年后作者仍记忆犹新,凸现梁任公才华横溢。

 ⑶侧面烘托梁任公的才华。

 ⑷热心肠属古今异义,本文指感情浓烈,照应第8段。

 5、评点大师:

 作旁注:

 ⑴走进一位短小精悍光芒四射。

 旁注:如实描写人物肖像,气度不凡,布衣难掩其风采。

 ⑵启超没什么学问可是也有一点喽!

 旁注:谦逊又自负,风趣幽默又爽直。

 ⑶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背诵下来了。

 旁注:独特的方式,个性的动作,表现先生博闻强志。

 ⑷他真是手之舞之张口大笑了。

 旁注:如此率真、奔放、激情澎湃,至情至性,古来大学问家能有几人?

 6、表演开场白:

 为梁任公开场白作旁注时,请一位同学上台表演开场白,用普通话,配上动作、神态。

 三、教师小结

 本课重点品文品人。品文本课同学们探讨了文章写法并且为精彩描写作了旁注。品人作旁注时品味了梁启超的性格、品质,瞻仰了一代大师的风采。

 四、布置作业

 梁任公的肖像描写与凤姐出场的肖像描写异曲同工,展示凤姐肖像,明确其身材相貌气质的写法,任选班上某位同学或老师进行肖像描写,50字以内。

 教学设计说明

 梁实秋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质朴而隽永,品人品文是教学重点,为落实《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本教案从评改大师的角度切入,即为大师修改文章、评点文章,极大地引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确认了学生阅读主体的地位,既使学生不迷信权威,又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深入地探究了文本。布置作业则采用参照式阅读方法,目的在于使学生在阅读中的收获转化为文字表达能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8882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