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对湿地的影响

人对湿地的影响,第1张

分类: 教育/科学 >> 科学技术

解析:

湿地生态系统、多样的动植物群落、濒危物种等,在科研中都有重要地位,它们为教育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对象、材料和试验基地。一些湿地中保留着过去和现在的生物、地理等方面演化进程的信息,在研究环境演化,古地理方面有着重要价值。

1提供水源:湿地常常作为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生产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的水源。溪流、河流、池塘、湖泊中都有可以直接利用的水。其它湿地,如泥炭沼泽森林可以成为浅水水井的水源。

2补充地下水:我们平时所用的水有很多是从地下开采出来的,而湿地可以为地下蓄水层补充水源。从湿地到蓄水层的水可以成为地下水系统的一部分,又可以为周围地区的工农生产提供水源。如果湿地受到破坏或消失,就无法为地下蓄水层供水,地下水资源就会减少。

3调节流量,控制洪水:湿地是一个巨大的蓄水库,可以在暴雨和河流涨水期储存过量的降水,均匀地把径流放出,减弱危害下游的洪水,因此保护湿地就是保护天然储水系统。

4保护堤岸,防风:湿地中生长着多种多样的植物,这些湿地植被可以抵御海浪、台风和风暴的冲击力,防止对海岸的侵蚀,同时它们的根系可以固定、稳定堤岸和海岸,保护沿海工农业生产。如果没有湿地,海岸和河流堤岸就会遭到海浪的破坏。

5清除和转化毒物和杂质:湿地有助于减缓水流的速度,当含有毒物和杂质(农药、生活污水和工业排放物)的流水经过湿地时,流速减慢,有利于毒物和杂质的沉淀和排除。此外,一些湿地植物像芦苇、水湖莲能有效地吸收有毒物质。再现实生活中,不少湿地可以用做小型生活污水处理地,这一过程能够提高水的质量,有益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

6保留营养物质:流水流经湿地时,其中所含的营养成分被湿地植被吸收,或者积累在湿地泥层之中,净化了下游水源。湿地中的营养物质养育了鱼虾、树林、野生动物和湿地农作物。

7防止盐水入侵:沼泽、河流、小溪等湿地向外流出的淡水限制了海水的回灌,延安植被也有助于防止潮水流入河流。但是如果过多抽取或排干湿地,破坏植被,淡水流量就会减少,海水可大量入侵河流,减少了人们生活、工农业生产及生态系统的淡水供应。

8提供可利用的资源:湿地可以给我们多种多样的产物,包括木材、药材、动物皮革、肉蛋、鱼虾、牧草、水果、芦苇等,还可以提供水电、泥炭薪柴等多种能源利用。

9保持小气候:湿地可以影响小气候。湿地水分通过蒸发成为水蒸气,然后又以降水的形式降到周围地区,保持当地的湿度和降雨量,影响当地人民的生活和工农业生产。

10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湿地是鸟类、鱼类、两栖动物的繁殖、栖息、迁徒、越冬的场所,其中有许多是珍稀、濒危物种。

11航运:湿地的开阔水域为航运提供了条件,具有重要的航运价值,沿海沿江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主要依赖于此。

12旅游休闲:湿地具有自然观光、旅游、娱乐等美学方面的功能,蕴涵着丰富秀丽的自然风光,成为人们观光旅游的好地方。

13教育和科研价值:复杂的湿地生态系统、丰富的动植物群落、珍贵的濒危物种等,在自然科学教育和研究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些湿地还保留了具有宝贵历史价值的文化遗址,是历史文化研究的重要场所。

湿地类型

(1)沼泽湿地。中国的沼泽约1197万公顷,主要分布于东北的三江平原、大小兴安岭、若尔盖高原及海滨、湖滨、河流沿岸等,山区多木本沼泽,平原为草本沼泽。三江平原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是由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冲积形成的低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淡水沼泽分布区,1990年尚存沼泽约113万公顷。三江平原无泥炭积累的潜育沼泽居多,泥炭沼泽较少。沼泽普遍有明显的草根层,呈海绵状,孔隙度大,保持水分能力强。本区资源利用以农业开垦,商品粮产出为主。大、小兴安岭沼泽分布广而集中,大兴安岭北段沼泽率为9%,小兴安岭沼泽率为6%,该区沼泽类型复杂,泥炭沼泽发育,以森林沼泽化、草甸沼泽化为主,是我国泥炭资源丰富地区之一。若尔盖高原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是我国面积最大、分布集中的泥炭沼泽区。特别市黑河中、下游闭流和伏流宽谷,沼泽布满整个谷底,泥炭层深厚,沼泽率达20%--30%。本区以富营养草本泥炭沼泽为主,复合沼泽体发育。若尔盖高原是我国重要的草场。海滨、湖滨、河流沿岸主要为芦苇沼泽分布区。滨海地区的芦苇沼泽,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至鸭绿江口的淤泥质海岸,集中分布在河流入海的冲积三角洲地区。我国较大湖泊周围,一般都有宽窄不等的芦苇沼泽分布。另外,无论是外流河还是内流河,在中下游河段往往有芦苇沼泽分布。

(2)湖泊湿地。中国的湖泊具有多种多样的类型并显示出不同的区域特点。据统计,全国有大于1平方公里的天然湖泊2711个,总面积约90864平方公里。根据自然条件差异和资源利用、生态治理的区域特点,中国湖泊划分为五个自然区域。东部平原地区湖泊,主要指分布于长江及淮河中下游、黄河及海河下游和大运河沿岸的大小湖泊。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696个,面积211716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233%。著名的五大淡水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和巢湖即位于本区。该区湖泊水情变化显著,生物生产力较高,人类活动影响强烈。资源利用以调蓄滞洪、供水、水产业、围垦种植和航运为主。蒙新高原地区湖泊。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724个,面积195446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215%。本区气候干旱,湖泊蒸发超过湖水补给量,多为咸水湖和 盐湖。资源利用以盐湖矿产为主。云贵高原地区湖泊。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60个,面积11994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13%,全系淡水湖。该区湖泊换水周期长,生态系统较脆弱。资源利用以灌溉、供水、航运、水产养殖、水电能源和旅游景观为主。青藏高原地区湖泊。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1091个,面积449933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495%,本区为黄河、长江水系和雅鲁藏布江的河源区,湖泊补水以冰雪融水为主,湖水入不敷出,干化现象显著,近期多处于萎缩状态。该区以咸水湖和盐湖为主,资源利用以湖泊的盐、碱等矿产开发为主。东北平原地区与山区湖泊。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140个,面积39553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44%。本区湖泊汛期(6-9月)入湖水量为全年水量的70-80%,水位高涨;冬季水位低枯,封冻期长。资源利用以灌溉、水产为主,并兼有航运发电和观光旅游之用。

(3)河流湿地。中国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0000多条,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约1500条。因受地形、气候影响,河流在地域上的分布很不均匀。绝大多数河流分布在东部气候湿润多雨的季风区,西北内陆气候干旱少雨,河流较少,并有大面积的无流区。从大兴安岭西麓起,沿东北、西南向,经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念青唐古拉山、冈底斯山,直到中国西端的国境,为中国外流河与内陆河的分界线。分界线以东以南,都是外流河,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52%,其中流入太平洋的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582%,流入印度洋的占64%,流入北冰洋的占06%。分界线以西以北,除额尔齐斯河流入北冰洋外,均属内陆河,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348%。在外流河中,发源于青藏高原的河流,都是源远流长、水量很大、蕴藏巨大水利资源的大江大河,主要有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发源于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豫西山地、云贵高原的河流,主要有黑龙江、辽河、滦海河、淮河、珠江、元江等;发源于东部沿海山地的河流,主要有图们江、鸭绿江、钱塘江、瓯江、闽江、赣江等,这些河流逼近海岸,流程短、落差大,水量和水力资源比较丰富。我国的内陆河划分为新疆内陆诸河、青海内陆诸河、河西内陆诸河、羌塘内陆诸河和内蒙古内陆诸河五大区域。内陆河的共同特点是径流产生于山区,消失于山前平原或流入内陆湖泊。在内陆河区内有大片的无流区,不产流的面积共约160万平方公里。中国的跨国境线河流有:额尔古纳河、黑龙江干流、乌苏里江流经中俄边境;图们江、鸭绿江流经中朝边境;黑龙江下游经俄罗斯流入鄂霍次克海;额尔齐斯河汇入俄境内的鄂毕河;伊犁河下游流入哈萨克斯坦境内的巴尔喀什湖;绥芬河下游流入俄境内经海参崴入海;西南地区的元江、李仙江和盘龙江等为越南红河的上源,澜沧江出境后称湄公河,怒江流入缅甸后称萨尔温江,雅鲁藏布江流入印度称布拉马普特拉河, 的朗钦藏布、森格藏布和新疆的奇普恰普河都是印度河的上源,流经印度、巴基斯坦入印度洋。还有上游不在中国境内的如克鲁伦河自蒙古境内流入中国的呼伦湖等。

(4)浅海、滩涂湿地。中国滨海湿地主要分布于沿海的11个省区和港澳台地区。海域沿岸约有1500多条大中河流入海,形成浅海滩涂生态系统、河口湾生态系统、海岸湿地生态系统、红树林生态系统、珊瑚礁生态系统、海岛生态系统等六大类、30多个类型。滨海湿地以杭州湾为界,分成杭州湾以北和杭州湾以南的两个部分。杭州湾以北的滨海湿地除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的部分地区为岩石性海滩外,多为沙质和淤泥质型海滩,由环渤海滨海和江苏滨海湿地组成。黄河三角洲和辽河三角洲是环渤海的重要滨海湿地区域,其中辽河三角洲有集中分布的世界第二大苇田--盘锦苇田,面积约7万公顷。环渤海滨海尚有莱州湾湿地、马棚口湿地、北大港湿地和北塘湿地,环渤海湿地总面积约600万公顷。江苏滨海湿地主要由长江三角洲和黄河三角洲的一部分构成,仅海滩面积就达55万公顷,主要有盐城地区湿地、南通地区湿地和连云港地区湿地。杭州湾以南的滨海湿地以岩石性海滩为主。其主要河口及海湾有钱塘江口-杭州湾、晋江口-泉州湾、珠江口河口湾和北部湾等。在海湾、河口的淤泥质海滩上分布有红树林,在海南至福建北部沿海滩涂及台湾岛西海岸都有天然红树林分布区。热带珊瑚礁主要分布在西沙和南沙群岛及台湾、海南沿海,其北缘可达北回归线附近。目前对浅海滩涂湿地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有:滩涂湿地围垦、海水养殖、盐业生产和油气资源开发等。

(5)人工湿地。中国的稻田广布亚热带与热带地区,淮河以南广大地区的稻田约占全国稻田总面积的90%。近年来北方稻区不断发展,稻田面积有所扩大。全国现有大中型水库2903座,蓄水总量1805亿立方米。另外,人工湿地还包括渠道、塘堰、精养鱼池等。

中国湿地特点

中国湿地可分为8个主要区域,即:东北湿地,长江中下游湿地,杭州湾北滨海湿地,杭州湾以南沿海湿地,云贵高原湿地,蒙新干旱、半干旱湿地和青藏高原高寒湿地。据最新统计显示,中国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已经增加到260处,总面积达1600多万公顷,中国是世界上湿地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共拥有湿地面积6594多万公顷(其中还不包括江河、池塘等),药占世界湿地面积的10%,居亚洲第一位,位居世界第四位。其中天然湿地约为2594万公顷,包括沼泽约1197万公顷,天然湖泊约910万公顷,潮间带滩涂约217万公顷,浅海水域270万公顷;人工湿地约4000万公顷,包括水库水面约200万公顷,稻田约3800万公顷。目前,青海湖的鸟岛、湖南省洞庭湖和香港米浦等7处湿地已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中国湿地特点类型多、绝对数量大、分布广、区域差异显著、生物多样性丰富。

按照湿地公约对湿地类型的划分,31类天然湿地和9类人工湿地在中国均有分布。中国湿地的主要类型包括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河口湿地、海岸滩涂、浅海水域、水库、池塘、稻甲等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

在中国境内,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原山区都有湿地分布,而且还表现为一个地区内有多种湿地类型和一种湿地类型分布于多个地区的特点,构成了丰富多样的组合类型。

中国东部地区河流湿地多,东北部地区沼泽湿地多,而西部干旱地区湿地明显偏少;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青藏高原湖泊湿地多,青藏高原和西北部干旱地区又多为咸水湖和盐湖;海南岛至福建北部的沿海地区分布着独特的红树林和亚热带和热带地区人工湿地。青藏高原具有世界海拔最高的大面积高原沼泽和湖群,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环境。

中国的湿地生境类型众多,其间生长着多种多样的生物物种,不仅物种数量多,而且有很多是中国所特有,具有重大的科研价值和经济价值。据初步统计,中国湿地植被约有101科,其中维管束植物约有94科,中国湿地的高等植物中属濒危种类的有100多种。中国海岸带湿地生物种类约有8200种,其中植物5000种,动物3200种。中国的内陆湿地高等植物约1548种、高等动物1500多种。中国有淡水鱼类770多种或亚种,其中包括许多洄游鱼类,它们借助湿地系统提供的特殊环境产卵繁殖。中国湿地的鸟类种类繁多,在亚洲57种濒危鸟类中,中国湿地内就有31种,占54O%;全世界雁鸭类有166种,中国湿地就有50种,占30%;全世界鹤类有15种,中国仅记录到的就有9种;此外,还有许多是属于跨国迂徙的鸟类。在中国湿地中,有的是世界某些鸟类唯一的越冬地或迂徙的必经之地,如:在鄱阳湖越冬的白鹤占世界总数的95%以上。

三:湿地正在发生什么?

湿地是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但由于人民对湿地的认识和了解很少,忽视了湿地的功能和效益,造成对湿地的盲目开发,大面积湿地退化和消失,野生生物栖息地遭到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湿地资源正在逐渐的丧失和破坏,极大的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四:湿地公约

《湿地公约》是一个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资源的 间国际条约,于1971年在伊朗拉姆萨尔正式通过。《湿地公约》的宗旨是通过国家行动和国际合作来保护与合理利用湿地。到目前为止已有122个国家成为《湿地公约》的缔约国,我国于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为了提高人们对湿地的认识,促进湿地保护,湿地公约常委会决定每年2月2日定为世界湿地日,利用这一天组织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湿地保护意识。

我们不能没有湿地什么是湿地?

湿地就是清波荡漾的河流、烟波浩瀚的湖泊、金黄无垠的稻由、野生动物聚集的沼泽地以及退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水区。

我们不能没有湿地。湿地在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环境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湿地可以将过多的降雨和来水存储、缓冲,然后逐步放出,发挥着蓄洪抗旱的功能;湿地所拥有的大量水面及其水生植物可以便周围地区的酷热降温,空气湿度增加;湿地植被可以完全防止水土流失,在地势较低氏的沿海地区,湿地可以防止海水入侵,防止土地盐碱化;湿地蓄水层的水是浅层地下水系统的一部分。与地下水互为保存和补 充;我国一级保护的珍稀鸟类,约有一半生活在湿地中,湿地保持生物多样性的功能,是其他任何生态系统无法代替的;湿地植物能够对污染物质进行吸收、代谢、分解,起到降解环境污染的作用。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马福说,我国是一个湿地资源大国,是世界上湿地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共拥有湿地面积6594万公顷,约占世界湿地面积的10%,类型多,面积大,分布广。我国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已经增加到260处,总面积达1600多万公顷。目前,青海湖的鸟岛、湖南省东洞庭湖和香港米浦等7处湿地己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对湿地保护认识不够,长期以来对湿地持续的开发利用,使湿地面积迅速减少,湿地的生态功能不断下降。据估计,有40%的重要湿地受到中等和严重威胁,而且随着经济和人口增长,湿地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遭受破坏,许多湿地物种、景观、生态功能正逐渐消失,有的已经完全丧失了湿地的功能。目前,湿地资源丧失和退化的速度仍未得到有效遏制,各种湿地资源仍处于严重的威胁之中,合理保护利用湿地已是我们当前一个非常紧迫的任务。

国家林业局保护司司长张建龙说,人口增加与人类活动的加剧是现在湿地锐减的一个重要原因。

50年代至70年代的围湖、围海、造田,使长江中下游地区丧失湖泊12000平方公里;洞庭湖和鄱阳湖因农业开发缩小三分之一,洪湖缩小42%洪湖70年代前有水禽112种和5个亚种,其中一、二类保护珍禽15种,70年代后8种珍禽不再出现,鱼类种类由40年代的100余种下降到50余种,鱼类产量下降并小型化,水生植被由1961年的92种下降到80年代的68种,水生植被生物量也有大幅度的减少。青海湖区建国以来人口增加了4倍,环湖区开垦20万公顷湿地,湿地灌木被砍伐殆尽,原生植物惨遭破坏,加之过度捕捞,鱼类种类和数量锐减,已有34种野生动物不见其踪迹,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据统计,40多年来,我国沿海已累计丧失湿地219万公顷,相当于沿海湿地的50%。全国围垦湖泊面积已达130万公顷以上,因围垦而消亡的天然湖泊近1000个。

此外,过度放牧和荒漠化严重也会破坏湿地植被和环境,现在有很多湿地的实际载畜量为理论承载容量的数倍,鼠、虫害日益严重,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导致湿地面积急剧缩小。

环境污染对湿地的影响正随着工业化进程而迅速增大。我国湖泊己有三分之二受到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污染,水质不断恶化,破坏了湿地生物的多样性。同时,气候干旱与水资源浪费,使湖泊面积不断萎缩,严重威胁着我国生态环境。

对此,有关人士呼吁,必须加大对湿地保护的宣传,加强湿地保护立法和执法,建立健全湿地保护协调机制;建立湿地保护资金投入机制,加强湿地调查与监测工作,实施好《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规范与湿地保护利用有关的各种活动。

五:我们应该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

湿地正在面临严重的威胁,我们不能让宝贵的湿地资源丧失,不能让美丽的鸟儿失去家园,保护湿地是全社会的责任。

每一个人都要通过自己的双手为环境保护做些事情。让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保护地球母亲,保护美丽的家园。

爱护湿地,爱护森林,爱护鸟类要靠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把学到的知识告诉自己的父母、亲戚和周围的朋友,让他们和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保护湿地和环境。

湿地是人类最重要的环境资本之一,也是自然界富有生物多样性和较高生产力的生态系统,湿地的水陆过渡性使环境要素在湿地中的耦合和交汇作用复杂化,它对自然环境的反馈作用是多方面的。它为人类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如食物、原材料和水资源等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具有巨大的生态、经济、社会功能。它能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控制污染、消除毒物、净化水质,是自然环境中自净能力很强的区域之一,它对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蓄滞洪水、涵养水源、补充地下水、稳定海岸线、控制土壤侵蚀、保墒抗旱、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等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湿地的生态功能主要体现在物质循环、生物多样性维护、调节河川径流和气候等方面。一是保护生物和遗传多样性。湿地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湿地植被具有种类多,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特点,许多的自然湿地为水生动物、水生植物、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特别是水禽提供了必须的栖息、迁徙、越冬和繁殖场所。对物种保存和保护物种多样性发挥着重要作用。对维持野生物种种群的存续,筛选和改良具有商品价值的物种,均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没有保存完好的自然湿地,许多野生动物将无法完成其生命周期,湿地生物多样性将失去栖身之地。同时,自然湿地为许多物种保存了基因特性,使得许多野生生物能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生存和繁衍。因此,湿地当之无愧地被称为生物超市和物种基因库。二是调蓄径流洪水,补充地下水。湿地在控制洪水,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等方面的功能十分显著,是其他生态系统所不能替代的,湿地是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湿地还可以为地下蓄水层补充水源,三是调节区域气候和固定二氧化碳。由于湿地环境中,微生物活动弱,土壤吸收和释放二氧化碳十分缓慢,形成了富含有机质的湿地土壤和泥炭层,起到了固定碳的作用。湿地的水分蒸发和植被叶面的水分蒸腾,使得湿地和大气之间不断进行了能量和物质交换,对周边地区的气候调节具有明显的作用。四是降解污染和净化水质。许多自然湿地生长的湿地植物、微生物通过物理过滤、生物吸收和化学合成与分解等把人类排入湖泊、河流等湿地的有毒有害物质降解和转化为无毒无害甚至有益的物质,湿地在降解污染和净化水质上的强大功能使其被誉为“地球之肾”。 五是防浪固岸的作用。湿地中生长着多种多样的植物,这些湿地植被可以抵御海浪、台风和风暴的冲击力,防止对海岸的侵蚀,同时它们的根系可以固定、稳定堤岸和海岸,保护沿海工农业生产。

一是提供丰富的动植物产品。湿地提供的水稻、肉类、莲、藕、菱、芡及浅海水域的一些鱼、虾、贝、藻类等是富有营养的副食品;有些湿地动植物还可入药;有许多动植物还是发展轻工业的重要原材料,如芦苇就是重要的造纸原料。二是提供水资源。湿地是人类发展工、农业生产用水和城市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我国众多的沼泽、池塘、溪流、河流、湖泊和水库在输水、储水和供水方面发挥着巨大效益,其它湿地,如泥炭沼泽森林可以成为浅水水井的水源。三是提供矿物资源。湿地中有各种矿砂和盐类资源。湿地可以为人类社会的工业经济的发展提供包括食盐、天然碱、石膏等多种工业原料,以及硼、锂等多种稀有金属矿藏。中国一些重要油田,大都分布在湿地区域,湿地的地下油汽资源开发利用,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重大。四是能源和水运。湿地能够提供多种能源,湿地通过航运、电能为人类文明和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约有10万公里内河航道,内陆水运承担了大约30%的货运量。

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自然湿地

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田还湿

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退化的湿地

保护生物多样性,控制非法捕杀行为,合理种植保水植物,保证微生物种群的正常代谢。

保护水源,避免其被污染 主要是不能超过湿地对污染物的承受负荷。

适当补水,保持湿地的正常水环境 特别是在结冰期和枯水期。

开发湿地的景观价值和生态价值 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关注湿地、湿地。

加快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建设速度。

创造有利于湿地资源保护的法制条件。

摸清家底,建立湿地资源信息库。

理顺关系,协调管理,综合治理。

积极引导湿地周边群众参与湿地管理。

保护动物,控制非法捕杀行为

保护水源,避免其被污染

加快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建设速度

保护湿地,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

设立专门资金,为水鸟保护提供物质保障

加强水鸟生活繁殖的科研,人工繁育水鸟

加强立法,出台专门法律法规尽心保护

打击偷猎滥捕行为

加强水鸟保护的宣传,提高公众保护意识

我国在自然保护和野生动物保护方面的立法还是相对比较滞后,对此,可借鉴国外的相关制度和经验,完善我国相关的法律制度,加强执法力度。

加强对湿地及周边环境的保护力度,建立湿地教育基地,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宣传,提高人们对保护环境的认识

建立湿地信息监测系统,加强与国外从事湿地工作的相关机构的合作,建立广泛而密切的联系

1998年,“绿色营”为保护湿地生态,奔赴东北三江平原。

当时,“湿地”这个名词对许多人来说,都是陌生的。一般说来,湿地包括沼泽、湖泊、河流、河口以及海岸地带的滩涂、红树林和珊瑚滩,还包括生态功能有限的人工湿地。湿地有两个重要作用:一是科学研究越来越表明它的重要,它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以及生物量较大的生态系统;它在调节气候、蓄水防洪、促淤造陆、降解污染等方面有其特别功能,因此,被称为“地球之肾”;二是湿地还向人类提供大量的粮食、肉类、鱼、药材、能源、水源、工业原料,以及湿地所特有的鹤类、鹳类、鹮类等大型水禽和湖沼海岸风光所具有的美学源泉。

此次“绿色营”考察的东北三江平原就是重要湿地,位于黑龙江省东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汇流处)。三江平原地貌广阔低平、降水集中、径流缓慢,以及季节性冻融的黏重土质,促使地表长期过湿、积水过多,形成了大面积沼泽水体和沼泽化植被、土壤,构成了独特的沼泽景观。这里的沼泽与沼泽化土地面积约240万公顷,是我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当人们还不认识湿地之前,把三江平原称为“北大荒”,看做“不毛之地”,并且把它当成了开发的首要对象。三江平原被开垦后建有许多大型国有农场,“北大荒”已变成了“北大仓”,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在开垦的同时,该区生态平衡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气候条件恶化,旱涝灾害增加,风害加重,水土流失严重,珍稀动植物减少。这种开发的规模和速度,和人们对湿地保护必要性的认识,刚好相悖。

因此,“认识湿地,宣传湿地,保护湿地”是1998绿色营的基本任务,也是1998年的环保焦点。“绿色营”在选拔营员的时候,要求每个人都要收集和学习有关湿地的资料,写一篇学习心得。出发之前,营员们听了“湿地国际”组织陈克林、刚从湿地考察归来的沈孝辉、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资源研究所马逸清研究员的报告,对湿地的生态、现实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再加上出发之前的讨论和野外拉练,为此次活动都做好了精神准备。

1998年7月24日是绿色营出发的日子。每个人的营服上都印着四个大字“保护湿地”。其实,怎样保护湿地?只是一个抽象的愿望,谁也拿不出什么意见和建议。经过一个月的学习和调查研究,大家脑子里就开始有些想法了。在营员开会的时候,唐锡阳提出了三点看法:

(1)我们不能等湿地没有了,再来认识和保护湿地。在当前保护和开发日益矛盾的情况下,新建和扩大保护区的面积是个有力的措施。尽管保护区目前存在各种问题,改进和完善还需要时间,但毕竟多了一个阵地,多了一个实体,也就少了一点可惜和遗憾。

(2)政府应该和湿地学家合作,总结几十年来的经验教训,在保护湿地方面搞个立法。譬如什么地方可以开发,什么地方不能开发,如何开发,都要以科学为依据,有章可循。如有的地方营养土层很薄,若把下面的沙层和黏土翻上来,不仅粮食产量很低,而且造成风暴沙暴,后患无穷。即使允许开发的地区,也应该改变单纯农垦的方式,以开发稻田为主,努力创建稻-苇-鱼、稻-鱼-麻、草基鱼塘、垛田鱼塘、果基鱼塘等水陆相互作用的人工生态模式,以迈入既有生态效益、又有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即使在开发的区划之内,也应该划出一定比例的自然湿地保护区或保护小区,这不仅能保护湿地的生态系统,也有益于改善农业生态的局部环境。农垦总局建三江分局由于接触国内各地知识分子以及日本、美国的专家比较多,环境意识比较强,所以在建立现代化洪河农场的同时,又划出327万亩湿地建立了洪河自然保护区,还在农场内大幅度扩大水田,以增加人工湿地面积。这种举措,就是一个有远见卓识的范例。

(3)加强对湿地的宣传。保护森林,保护动物,道理比较好懂;保护湿地,就不那么好说了,特别是要让群众听懂,领导听懂,让他们懂得保护湿地与目前和长远的利益都是攸关的大事,就真要下一番工夫。也只有群众懂了,领导懂了,湿地才能真正保护下来。但从我们接触的群众、领导,甚至包括湿地保护区的工作人员来看,多对湿地缺乏认识,因此创造多种形式宣传湿地,是当务之急。特别是今年江河横溢,早在意中,名曰天灾,实为人祸。道理很简单,树被砍了,湿地被占了,长江和许多河流“发话”了,使许多人猛省。我们应该借助于大自然现身说法,努力宣传好保护湿地。我们今年把绿色营开往东北三江平原,我也努力把这篇文章写好,也是一种形式,如果大家重视,形式会是很多的。

1998年8月12日,是“保护湿地”活动临近结束的日子,好几个营员在“营员日志”上深情地写着,或者亲口对唐锡阳说:“希望绿色营永远不结束。”唐锡阳便翻出了东北林业大学送给他的一个漂亮的小本,并且在上面写了一段话:

亲爱的营员:

我们来自昆明、南宁、重庆、成都、上海、北京、哈尔滨。我们的心愿是共同的,相逢是偶然的,时间是短暂的,但我们阅读了祖国东北的湿地景色,看到了乌苏里江、野荷和白鹳。各种经历、困难、碰撞以及思想的火花,将永远镌刻在我们未来的生活中。

在即将分手的时候,我希望在“东林”送我的这个小本上,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1998年,8月17日,在返回北京的火车上,唐锡阳收回那个小本的时候,它已经写了多半本,不同的字迹,不同的方式,表达了不同的心情。唐锡阳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一页一页读下去。唐老师:

一路风尘,我们又走过了二十多个日夜,绿色营再次让我感动,您再次让我钦佩!

1996年,是马霞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于是1997年我报名参加了绿色营,有幸在您的带领下走过拉萨。那次西藏之行,不仅让我结识了许多有着一样的理想和热情的朋友,更让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西藏之行,将是我一生的财富。正因为如此,当您提出想让我筹备1998大学生绿色营的时候,我义无反顾地接受了这项任务。

几个月来,我经历了从营员到队长的成长,经历了从参与者到组织者的变化。由于我个人的能力实在有限,这次绿色营的活动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对此,我感到非常内疚和遗憾,但是我真诚地请您相信,我尽了最大的努力!

这次绿色营让我结识了更多的朋友,让我更深刻地体验了自然的美和人性的善,也让我看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经过思想的交流、碰撞和融会之后,我们确实长大了,成熟了。

(北京师范大学)郎艳

唐老师:

我衷心地感谢您和马霞女士创办了绿色营。

绿色营给每个营员以走进大自然的机会,不仅欣赏自然,更重要的是看望伤痕累累、问题重重的自然母亲,去感受她经历的痛苦,她给人类骄横行为的教训。绿色营给每个营员以这样的使命与任务——唤醒人的良知,深爱自然,保护家园。

(云南大学)您的学生:陈雪凛

唐老师:

一个68岁老人,应该颐养天年,但却仍在为中国的绿色事业,为中国的环保事业奔走呼号。您的性格、您的修养、您对大自然的信仰,让我由衷地敬佩。

真的很感谢绿色营,感谢唐老师给了我和全国15所高校的同学们相识的机会。希望唐老师身体永远这么硬朗。

(哈尔滨工业大学)您的学生:苗红波

唐老师:

从马霞的感人事迹中,让我学会了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别人,去看待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从和您的亲切交谈中,让我领悟到了真正、纯粹的环保主义思想,感悟到了什么才是人类的至真、至善、至美!“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不论我将来走到哪里,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我都会高举绿色旗帜,让绿色融入我的人生!

(东北林业大学)您的学生:郭旭光读完这个本子里营员们的话后,唐锡阳说:“人近七十,我还需要什么,要钱?要名誉?要地位?都不要,就要这种缘于大自然的至高无上的情谊,字里行间充溢着亲切、真挚和共同的抱负。这种人和自然相互交汇与默契的情谊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力量,意味着事业,意味着绿水青山千秋万代。”

一是要掌握正确的宣传思路。过去几年的宣传工作在改变广大公众对湿地保护的思想认识、观念理念和行为方式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二是要分工协作,突出重点。国办通知和全国湿地会议精神,各地要继续认真学习和领会。同时,要根据宣传提纲的要求,结合当地湿地保护工作的实际情况,抓住湿地保护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三是要采取多种形式。湿地保护管理部门和林家的宣传部门要主动与各地各级新闻宣传单位联系,把湿地保护的重点工作通报给他们。

湿地恢复的最佳方法就是在尽可能的情况选用最简单的恢复方法,因为越复杂的恢复方法,越容易在某个环节出现偏差采用破坏性最小、最为生态的方法最容易实现恢复目标在实施更多的人为干预之前应考虑采用自然恢复方法如果一些自然过程不能采用自然恢复方法,应更多地考虑采用生物工程,而不是传统的工程措施。

扩展资料

湿地是位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地带,在土壤浸泡在水中的特定环境下,生长着很多湿地水生植物。

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拥有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很多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迁徙离不开湿地,因此湿地被称为“鸟类的乐园”。湿地有强大的生态净化作用,因而又有“地球之肾”的美名。

为保护湿地,保护湿地中的丰富物种,1971年2月2日建立了全球政府间保护湿地公约。到2014年1月为止已有168个缔约国,2170块湿地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1爱护了环境湿地生态的知识有哪些

随着全球环境的恶化,大气污染情况的加剧以及水土流失情况的严重,人们逐渐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湿地的保护,目前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湿地保护工作中,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体制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省乃至我国自然环境类型众多,各地自然环境条件差异较大。为了保护环境,一些地方出台了各种政策,加大环保力度,生态恶劣现状不同程度地有所缓解和恢复。一些地方有了较大改观,生态环境状况好转。

涵养水源、保护植被、保持生物的多样性、净化水源、降解污染(重金属)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如何保护湿地

当前,我们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要让人们了解和认识湿地,想尽各种办法、利用各种机会,把湿地的重要作用告诉社会大众。

做好这项工作,宣传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当前,就贯彻国办《通知》和全国湿地保护管理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好宣传提纲的重点工作,我们要着重抓好几项工作——第一、加大湿地的宣传力度。

为了更好地搞好湿地保护的宣传工作,我们专门下发了贯彻落实国办50号文件和全国湿地保护管理工作会议精神宣传提纲,各省区市和有关单位回去以后,要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和领会宣传提纲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工作。各地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根据宣传提纲的内容和重点,研究和制订近期开展湿地保护的工作方案,工作方案要切实可行,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这次来开会的几个省的林业部门领导,回去后要举办培训班,你们要亲自讲课,把湿地的功能和效益告诉大家,把保护湿地的重要性说清楚。我局也要组织湿地保护的宣讲团到各省市区进行宣传教育活动。

局里还要出一本书,专门介绍我国湿地的功能、效益和巨大作用,湿地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湿地保护的国家大政方针和政策等。还要办一个专业的湿地刊物,介绍湿地保护知识,推广湿地研究成果等。

要根据宣传提纲组织有规模的宣传活动,要有典型事例,用事实说话,要解剖好的典型进行宣传和推广,不好的实例也要揭露和批评。要争取把湿地的宣传和教育内容放到中小学教材里,要把湿地的宣传和教育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意识教育结合起来,从小培养他们的湿地保护意识。

几个事情要注意: 一是要掌握正确的宣传思路。过去几年的宣传工作在改变广大公众对湿地保护的思想认识、观念理念和行为方式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在根据宣传提纲制定工作计划中,要针对湿地保护的基本问题开展。在思想认识上,要教导人们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在人们的思想中要形成保护第一的意识,形成合理利用的意识;要宣传湿地保护的机制和法规,让人们知道,破坏湿地、损害生物多样性也是违法行动;要把湿地功能和效益的宣传作为湿地宣传工作的长久性工作来抓。

要抓两头,一头是各级领导干部,只有他们懂得了保护湿地的重要性,才能在各级生态保护的决策中,把湿地放在重要位置;一头抓广大社会公众,公众湿地保护意识提高,就会形成开展工作的群众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全社会关心和关注湿地工作的局面。

二是要分工协作,突出重点。国办通知和全国湿地会议精神,各地要继续认真学习和领会。

同时,要根据宣传提纲的要求,结合当地湿地保护工作的实际情况,抓住湿地保护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这次会议后,国家林业局的有关单位要根据工作领域、工作性质,研究制订本单位、本部门的贯彻落实宣传提纲的工作计划。

由保护司牵头,会同宣传办等单位共同搞好宣传计划的落实工作。这段时间贯彻落实宣传提纲,保护司侧重于政策法规、宏观规划、保护管理、湿地工程、国际履约等领域,林科院侧重于湿地的功能和效益、湿地理论指导等领域,规划院侧重于调查监测、保护规划、标准体系、信息交换等领域,也请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项目办公室和湿地国际-中国项目办公室在过去与我局良好合作的基础上,继续侧重于国际合作项目、国际湿地理论知识交流、国际湿地保护机制创新等领域。

中动协,宣传办、中国绿色时报、绿色中国杂志和林学会等单位要主动联合上述单位,积极争取大型新闻单位的支持来开展工作。 三是要采取多种形式。

我们湿地保护管理部门和林家的宣传部门要主动与各地各级新闻宣传单位联系,把湿地保护的重点工作通报给他们。在宣传形式上要不拘一格,可以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上开辟专栏,或发表和广播与湿地保护有关的信息,特别是近期要设法在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设立专门的湿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节目,可以把湿地保护的相关知识写进中小学教材,使广大青少年从小树立保护意识。

北京市有了专门的湿地学校,开展湿地科普教育,这个典型很好,具有示范作用,只得推广;深圳福田保护区就把湿地和鸟类保护知识纳入了当地的小学教材中,效果比较好,可以针对湿地工作中出现的突发事件,对好的典型要进行正面宣传和引导,树立为开展湿地保护工作的榜样;不好的案例要敢于曝光,进行剖析,用强大的舆论压力遏制不利于湿地保护的行为;各级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要充分利用群众基础好、与国际社会沟通方便的优势,把中国湿地保护的经验和做法介绍出去,把国际上湿地保护的先进理念引入中国。 第二、抓紧湿地立法,尽快建立湿地保护的法规和政策体系。

按照湿地会议的部署,各省市区要不等不靠,积极开展湿地立法工作。要力争在今明两年把湿地保护立法列入省级立法计划,抓紧做好立法草案的起草工作,积极开展立法的调研工作。

各省区市之间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黑龙江、甘肃等已经出台省级湿地保护条例的省份,要把加强湿地保护执法和开展宣传培训工作作为近期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进一步强化依法保护湿地的观念。

各省区市在湿地立法工作完成后,要着手制订国家重要湿地和湿地。

3如何保护湿地

当前,我们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要让人们了解和认识湿地,想尽各种办法、利用各种机会,把湿地的重要作用告诉社会大众。

做好这项工作,宣传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当前,就贯彻国办《通知》和全国湿地保护管理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好宣传提纲的重点工作,我们要着重抓好几项工作——第一、加大湿地的宣传力度。

为了更好地搞好湿地保护的宣传工作,我们专门下发了贯彻落实国办50号文件和全国湿地保护管理工作会议精神宣传提纲,各省区市和有关单位回去以后,要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和领会宣传提纲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工作。各地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根据宣传提纲的内容和重点,研究和制订近期开展湿地保护的工作方案,工作方案要切实可行,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这次来开会的几个省的林业部门领导,回去后要举办培训班,你们要亲自讲课,把湿地的功能和效益告诉大家,把保护湿地的重要性说清楚。我局也要组织湿地保护的宣讲团到各省市区进行宣传教育活动。

局里还要出一本书,专门介绍我国湿地的功能、效益和巨大作用,湿地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湿地保护的国家大政方针和政策等。还要办一个专业的湿地刊物,介绍湿地保护知识,推广湿地研究成果等。

要根据宣传提纲组织有规模的宣传活动,要有典型事例,用事实说话,要解剖好的典型进行宣传和推广,不好的实例也要揭露和批评。要争取把湿地的宣传和教育内容放到中小学教材里,要把湿地的宣传和教育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意识教育结合起来,从小培养他们的湿地保护意识。

几个事情要注意: 一是要掌握正确的宣传思路。过去几年的宣传工作在改变广大公众对湿地保护的思想认识、观念理念和行为方式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在根据宣传提纲制定工作计划中,要针对湿地保护的基本问题开展。在思想认识上,要教导人们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在人们的思想中要形成保护第一的意识,形成合理利用的意识;要宣传湿地保护的机制和法规,让人们知道,破坏湿地、损害生物多样性也是违法行动;要把湿地功能和效益的宣传作为湿地宣传工作的长久性工作来抓。

要抓两头,一头是各级领导干部,只有他们懂得了保护湿地的重要性,才能在各级生态保护的决策中,把湿地放在重要位置;一头抓广大社会公众,公众湿地保护意识提高,就会形成开展工作的群众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全社会关心和关注湿地工作的局面。

二是要分工协作,突出重点。国办通知和全国湿地会议精神,各地要继续认真学习和领会。

同时,要根据宣传提纲的要求,结合当地湿地保护工作的实际情况,抓住湿地保护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这次会议后,国家林业局的有关单位要根据工作领域、工作性质,研究制订本单位、本部门的贯彻落实宣传提纲的工作计划。

由保护司牵头,会同宣传办等单位共同搞好宣传计划的落实工作。这段时间贯彻落实宣传提纲,保护司侧重于政策法规、宏观规划、保护管理、湿地工程、国际履约等领域,林科院侧重于湿地的功能和效益、湿地理论指导等领域,规划院侧重于调查监测、保护规划、标准体系、信息交换等领域,也请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项目办公室和湿地国际-中国项目办公室在过去与我局良好合作的基础上,继续侧重于国际合作项目、国际湿地理论知识交流、国际湿地保护机制创新等领域。

中动协,宣传办、中国绿色时报、绿色中国杂志和林学会等单位要主动联合上述单位,积极争取大型新闻单位的支持来开展工作。 三是要采取多种形式。

我们湿地保护管理部门和林家的宣传部门要主动与各地各级新闻宣传单位联系,把湿地保护的重点工作通报给他们。在宣传形式上要不拘一格,可以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上开辟专栏,或发表和广播与湿地保护有关的信息,特别是近期要设法在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设立专门的湿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节目,可以把湿地保护的相关知识写进中小学教材,使广大青少年从小树立保护意识。

北京市有了专门的湿地学校,开展湿地科普教育,这个典型很好,具有示范作用,只得推广;深圳福田保护区就把湿地和鸟类保护知识纳入了当地的小学教材中,效果比较好,可以针对湿地工作中出现的突发事件,对好的典型要进行正面宣传和引导,树立为开展湿地保护工作的榜样;不好的案例要敢于曝光,进行剖析,用强大的舆论压力遏制不利于湿地保护的行为;各级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要充分利用群众基础好、与国际社会沟通方便的优势,把中国湿地保护的经验和做法介绍出去,把国际上湿地保护的先进理念引入中国。 第二、抓紧湿地立法,尽快建立湿地保护的法规和政策体系。

按照湿地会议的部署,各省市区要不等不靠,积极开展湿地立法工作。要力争在今明两年把湿地保护立法列入省级立法计划,抓紧做好立法草案的起草工作,积极开展立法的调研工作。

各省区市之间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黑龙江、甘肃等已经出台省级湿地保护条例的省份,要把加强湿地保护执法和开展宣传培训工作作为近期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进一步强化依法保护湿地的观念。

各省区市在湿地立法工作完成后,要着手制订国家重要湿地和湿地。

4怎么保护湿地

1 保护动物,控制非法捕杀行为

2 保护水源,避免其被污染

1 加快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建设速度

四川湿地位置特殊、资源丰富、功能多样,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社会意义。国内外实践证明,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湿地的有效途径。目前全省只有若尔盖高原沼泽湿地、炉霍县的卡沙湖、德格县的新路海、理塘和稻城县的海子山等4处湿地自然保护区。此外,有部分湿地资源置于其他类型的保护区内,但多数湿地尚未划定保护区得到有效保护。因此,通过各级 解决我省湿地保护区布局欠合理、类型单一、结构不完整的问题显得很有必要。建议尽快组织有关部门,密切协作,在资源调查和可行性论证的基础上,界定范围,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成立管理机构,落实人员,真正起到保护区的作用。

2 创造有利于湿地资源保护的法制条件

湿地资源保护是一项公益性事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制定和完善专门的湿地保护的法规显得十分必要。只有创造一定的法制条件,才能使日趋减少、面临威胁的湿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目前,国家、省尚无专门的湿地保护法律法规,我省地方性法规或条例基本上是空白,只有凉山州通过了《邛海保护管理条例》,但多数湿地仍处于非严格意义的保护状况。因此,应健全相关的法规条例,加大执法力度,禁止一切破坏或不利于湿地资源保护的行为发生。

3 摸清家底,建立湿地资源信息库

至目前,我省尚未开展专门的湿地资源普查,其资源仍处于家底不清的状况,这给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合理规划带来一定困难。因此,应尽快组织湿地资源调查队伍,按照统一的技术规范,调查现有湿地的类型与分布及面积、湿地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湿地生物多样性现状、湿地生态环境变化趋势等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全省湿地资源信息库。

4 理顺关系,协调管理,综合治理

湿地作为生态系统,包含许多资源,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如林业、农业、渔业、牧业、水利、环保等。如何协调好这些部门的关系,关系到湿地资源保护事业的兴衰成败。我国加入《湿地公约》后,明确了由林业部门承头负责湿地管理工作。为此,各级林业部门应认真负责,加强部门间的联系与协调,努力在湿地资源保护上达成共识,采取协调一致、多管齐下的保护行动,运用植树造林、退田还湖、修筑工程等综合措施进行预防和保护。

5 积极引导湿地周边群众参与湿地管理

湿地周边群众与湿地间的关系密切,他们的行为直接影响到湿地资源的存在。社会各界都应积极创造条件,向湿地周边群众宣传湿地效益、功能、价值以及湿地对他们及其子孙后代的生存影响等,并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湿地作为开发示范点,摸索合理利用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实施“参与式”的管理方法,使周边群众与湿地融洽相处,共生共荣。值得注意的是,湿地一旦划归保护后,便会存在保护与利用的矛盾,处理不好,可能激化矛盾,造成更严重的破坏。因此,解决因湿地保护而使其周边群众经济受损的经济补偿问题显得非常关健。

5有关湿地保护的内容

地是水资源的“贮存库”和“净化器”湿地具有强大的水文调节和循环功能,可以有效贮存、滞留降水和地表径流,并补充地下水我国湿地维持着约27万亿吨淡水,占全国可利用淡水资源总量的96%湿地还具有强大的降解污染和净化水质功能北京市大量的实验证明,五类恶劣水质流入湿地后,流出时被净化为三类以上水质湿地又是“物种基因库”自然湿地不但是水生动物、水生植物优良的生存场所,也是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特别是水禽必须的栖息、迁徙、越冬和繁殖地我国湿地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孕育着2200多种野生植物和1770多种野生动物,仅鸟类就达271种之多自然湿地还为许多物种保存了基因特性,使许多野生生物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安然生存和繁衍。

6湿地有哪些,湿地有哪些知识

"湿地"作为一类特殊的生境的研究始于本世纪70年代初拉姆萨国际湿地公约的缔约之时简单的说,湿地是一类介于陆地和水域之间过渡的生态系统湿地公园(WetlandPark)的概念类似于小型保护区,但又不同于自然保护区和一般意义公园的概念根据国内外目前湿地保护和管理的趋势,兼有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环境教育功能的湿地景观区域都可以称之为"湿地公园",如香港的米埔国际重要湿地(面积380公顷),澳洲的MoretonBayMarinePark和维多利亚公园、日本的铳路湿地国际公园(保护区),都是利用典型的湿地生物多样性的景观和该地在流域或河口区的重要地位,以及作为亚太迁徙水鸟通道的独特性,在保护区内的缓冲区或实验区内规划了不同意义上的湿地公园,以谋求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不同景观资源的平衡点

湿地公园的建设是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催化剂",也是湿地保护和保育理论的实践成果目前在国内外,尚未有人给湿地国际公园确切的定义按照一般文献资料上的理解,湿地国际公园应该保持该区域的独特的自然生态系统并趋近于自然景观状态,维持系统内部不同动植物种的生态平衡和种群协调发展,并在尽量不破坏湿地自然栖息地的基础上建设不同类型的辅助设施,将生态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环境教育的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最终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

湿地公园的最大特点在于主题性、自然性和生态性拟规划建设的崇明东滩湿地国际公园位于崇明东滩保护区境内的缓冲区和核心区的交界处,即1992年和1998年大堤之间的东旺沙B滩,面积为3万亩建成后的湿地国际公园兼有保护、科研、教育、旅游观光等功能,是建设中的上实现代农业园区和上海市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区域整体功能的重要补充和完善

7怎样保护湿地生态

1998年,“绿色营”为保护湿地生态,奔赴东北三江平原。

当时,“湿地”这个名词对许多人来说,都是陌生的。一般说来,湿地包括沼泽、湖泊、河流、河口以及海岸地带的滩涂、红树林和珊瑚滩,还包括生态功能有限的人工湿地。

湿地有两个重要作用:一是科学研究越来越表明它的重要,它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以及生物量较大的生态系统;它在调节气候、蓄水防洪、促淤造陆、降解污染等方面有其特别功能,因此,被称为“地球之肾”;二是湿地还向人类提供大量的粮食、肉类、鱼、药材、能源、水源、工业原料,以及湿地所特有的鹤类、鹳类、鹮类等大型水禽和湖沼海岸风光所具有的美学源泉。 此次“绿色营”考察的东北三江平原就是重要湿地,位于黑龙江省东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汇流处)。

三江平原地貌广阔低平、降水集中、径流缓慢,以及季节性冻融的黏重土质,促使地表长期过湿、积水过多,形成了大面积沼泽水体和沼泽化植被、土壤,构成了独特的沼泽景观。这里的沼泽与沼泽化土地面积约240万公顷,是我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

当人们还不认识湿地之前,把三江平原称为“北大荒”,看做“不毛之地”,并且把它当成了开发的首要对象。三江平原被开垦后建有许多大型国有农场,“北大荒”已变成了“北大仓”,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在开垦的同时,该区生态平衡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气候条件恶化,旱涝灾害增加,风害加重,水土流失严重,珍稀动植物减少。这种开发的规模和速度,和人们对湿地保护必要性的认识,刚好相悖。

因此,“认识湿地,宣传湿地,保护湿地”是1998绿色营的基本任务,也是1998年的环保焦点。“绿色营”在选拔营员的时候,要求每个人都要收集和学习有关湿地的资料,写一篇学习心得。

出发之前,营员们听了“湿地国际”组织陈克林、刚从湿地考察归来的沈孝辉、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资源研究所马逸清研究员的报告,对湿地的生态、现实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再加上出发之前的讨论和野外拉练,为此次活动都做好了精神准备。

1998年7月24日是绿色营出发的日子。每个人的营服上都印着四个大字“保护湿地”。

其实,怎样保护湿地?只是一个抽象的愿望,谁也拿不出什么意见和建议。经过一个月的学习和调查研究,大家脑子里就开始有些想法了。

在营员开会的时候,唐锡阳提出了三点看法: (1)我们不能等湿地没有了,再来认识和保护湿地。在当前保护和开发日益矛盾的情况下,新建和扩大保护区的面积是个有力的措施。

尽管保护区目前存在各种问题,改进和完善还需要时间,但毕竟多了一个阵地,多了一个实体,也就少了一点可惜和遗憾。 (2) 应该和湿地学家合作,总结几十年来的经验教训,在保护湿地方面搞个立法。

譬如什么地方可以开发,什么地方不能开发,如何开发,都要以科学为依据,有章可循。如有的地方营养土层很薄,若把下面的沙层和黏土翻上来,不仅粮食产量很低,而且造成风暴沙暴,后患无穷。

即使允许开发的地区,也应该改变单纯农垦的方式,以开发稻田为主,努力创建稻-苇-鱼、稻-鱼-麻、草基鱼塘、垛田鱼塘、果基鱼塘等水陆相互作用的人工生态模式,以迈入既有生态效益、又有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即使在开发的区划之内,也应该划出一定比例的自然湿地保护区或保护小区,这不仅能保护湿地的生态系统,也有益于改善农业生态的局部环境。

农垦总局建三江分局由于接触国内各地知识分子以及日本、美国的专家比较多,环境意识比较强,所以在建立现代化洪河农场的同时,又划出327万亩湿地建立了洪河自然保护区,还在农场内大幅度扩大水田,以增加人工湿地面积。这种举措,就是一个有远见卓识的范例。

(3)加强对湿地的宣传。保护森林,保护动物,道理比较好懂;保护湿地,就不那么好说了,特别是要让群众听懂,领导听懂,让他们懂得保护湿地与目前和长远的利益都是攸关的大事,就真要下一番工夫。

也只有群众懂了,领导懂了,湿地才能真正保护下来。但从我们接触的群众、领导,甚至包括湿地保护区的工作人员来看,多对湿地缺乏认识,因此创造多种形式宣传湿地,是当务之急。

特别是今年江河横溢,早在意中,名曰天灾,实为人祸。道理很简单,树被砍了,湿地被占了,长江和许多河流“发话”了,使许多人猛省。

我们应该借助于大自然现身说法,努力宣传好保护湿地。我们今年把绿色营开往东北三江平原,我也努力把这篇文章写好,也是一种形式,如果大家重视,形式会是很多的。

1998年8月12日,是“保护湿地”活动临近结束的日子,好几个营员在“营员日志”上深情地写着,或者亲口对唐锡阳说:“希望绿色营永远不结束。”唐锡阳便翻出了东北林业大学送给他的一个漂亮的小本,并且在上面写了一段话: 亲爱的营员: 我们来自昆明、南宁、重庆、成都、上海、北京、哈尔滨。

我们的心愿是共同的,相逢是偶然的,时间是短暂的,但我们阅读了祖国东北的湿地景色,看到了乌苏里江、野荷和白鹳。各种经历、困难、碰撞以及思想的火花,将永远镌刻在我们未来的生活中。

在即将分手的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889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