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代人的感情越来越淡薄

为什么现代人的感情越来越淡薄,第1张

“只要活着,就有希望。”这当然是十分乐观的想法。其实,希望是对未来的向往,如果没有这种向往,如何面对以及承受眼前的考验呢?希望既不是止痛剂,也不是迷幻药,而必须先脚踏实地认清现在的状况,指出正确的方向,再付出高昂的代价,然后希望才有可能转化为美好的未来。因此,我将就现代人所面临的困境,稍作深入分析,由凸显问题而启发答案,最后再作扼要的总结,以与读者互勉。现代人陷入三种困境:一是无根,二是无心,三是无情。一、大地是母亲大自然是人类生命的根源,所以自古有所谓的“地母”——以大地为母亲——的神话存在。这个观念为什么重要?因为人是生命体,而生命体本身便包含了各种大自然的韵律在其中,如人的生老病死。人之所以有别于其他的动物,就在于人是唯一知道自己会老、会死,而懂得去选择过属于自己的生活的生物。生命从表面上看来,是一度空间的、单纯的生老病死,但大自然的春夏秋冬也是更替不已的。每年都有春夏秋冬的变换,但人的生命却只有一次,这显然不太公平。所以,人要设法向大自然学习生命的韵律,试着去感受自己也像大自然的春夏秋冬一样,在一次的生老病死之外,能重新开始。我们称那些刚考进大学的人为新鲜人,称那些刚踏入社会的人为社会新鲜人。由此看来,我们始终需要有一个阶段让自己重新开始,以建构生命的周期。透过这种周期的结构,使得人的生命不但只是量的积累,更可以是质的提升。由此显示:若没有大自然的启发,人类的文明就不会出现。但是,近年来由于工商业社会的发展、科技观念的进步,使得人类和大自然的关系从亲和到对立利用,最后演变成破坏,这样和大自然敌对关系的受害者却仍是人类本身。生态环境破坏事小,重要的是我们将会失去一个大地母亲、大地导师。于是人们喜欢在家里养些猫狗,种些花草,若没有根,就不会生长,即使你有再高的科技也是枉然。二、家是第二个根无根的第二方面可以从家庭来看,尤其近几年来我更深刻地体验到,家庭是人类的根源。四年多前,美国一本心理学杂志中,有个研究报告指出:人类之所以不同于一般的动物,主要原因之一,是人类在成长过程中有较长的幼儿依赖期。换句话说,人类生理方面的弱点是极为明显的,而这种弱点造成人在心理上和一般动物有所不同。我们可以参考美国的另一项报导:有一家医院门口专门收容弃婴,并且给予衣食无缺的照顾,但这些小孩却有一些共同的特色,那就是目光呆滞、面无表情。不过其中有一个小孩与众不同,整天嘻嘻哈哈地见人就笑,经过观察,原来每天在医院帮忙打扫的老太太都会陪这个小男孩半个钟头;因为得到老太太的陪伴和关怀,这个小孩能够出乎其类而拔乎其萃地不同于其他的弃婴。这项调查的结果相当令人惊讶,原来一个人的成长需要父母的关怀到这样的程度。正因为人类在生理上需要长期依赖父母的照顾,由此形成心理上的特殊结构,使人类成为所有动物中唯一如此需要互相关怀、互相肯定、互相安慰的。如果没有这些条件的话,人就活不下去。很多人自杀并不是因为没有钱,相反,有一项调查指出:有钱人自杀的比例竟然远远超过穷人。为什么呢?有钱人往往在得到钱的过程中,把人的亲情当作一种手段而加以利用,结果在得到财富之后便不再有人关心他、肯定他,而使他觉得人生没有意义。三、动物不会自杀我们再来探讨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动物到底有没有自杀的行为。也许大家会听说过一群南极洲的老鼠集体游向海中或一群鱼集体游上岸的故事,而将其归类为动物的自杀行为。但问题却没有这么简单,动物能不能有自杀行为,要看它是否具备二个条件:一是自我意识,二是自由意志。若无法证明动物也有自我及自由,就不能说动物是自杀的了。那么对于动物集体死亡的行为又作何解呢?这只能说是一种本能的失误。《淮南子》一书中提到“慧星见,鲸鱼死”,为什么慧星一出现,鲸鱼就会死呢?那是因为慧星改变了地球的磁场,使动物的本能受到了某种强力的吸引而造成错误判断的结果。以家庭作为人类生命的根源,是因为在生理上每个人都需要家庭的照顾;在心理上,父母、子女、兄弟姊妹之间有亲密的关系,由此推展到伦理上的行为规范,可以做个正正当当的人。也就是说,人若没有一个好的家庭环境,就很难展开一个正常的生命。美国有一位专门审理青少年犯罪案例的法官指出,受审的青少年,有百分之九十六是不上教堂的。而在台湾,青少年犯罪案的百分之八十是出于问题家庭。换句话说,在中国社会里,长久以来的传统,使得我们对家庭的依赖几乎等于西方人对宗教的依赖一样,所以以家庭作为个人生命的根源,对中国人来说尤其重要。但是今天的家庭已经慢慢瓦解了,一方面是由于各种形态(如单亲)的家庭已经出现,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家庭的重心渐渐转移转到电视上,我们同情连续剧中人物的遭遇更甚于同情周遭的人。因此,现代人面临的第一个挑战是无根,对大自然慢慢地疏远及家庭的意识渐渐模糊,造成现代人像浮萍一样地飘荡在社会中,做事情只凭借个人一时的利害,一时的快意,而没有考虑到生命其实是周期性的、有根源性的。四、养心功夫永不退休第二种困境是现代人都比较无心。心代表内在的世界。人一向生活在两个世界里,一个是属于外在工作的世界,另一个则是内心的世界。外在的世界要求的是一个人的功能与作用,可以有升迁有发展,最后也会退休;而内心的世界则是属于自己,永远不会退休的。但现代人往往忽略内心世界的培养,只重视功能和作用。事实上,作用只是人在团体中一种暂时性的角色,而人是整体性的,所以内在的生命远比外在的生命来得重要,而如何培养内在的生命就是一个大问题。近年来,休闲的观念愈来愈受重视了。科技进步为人类带来的好处,就在于人能以更经济的方式达到原先所设定的目的,以至于有更多的时间和金钱安排自己的休闲生活。休闲有三个主要概念:第一是“静”,真正的安静不是外在的没有声音,而是内心平静不受外界干扰。第二是“庆”,“庆”是一种快乐的、不会让你辛苦劳累的活动。人的一生中几乎所有的活动都有目的,一有目的就不会真正的快乐,所以休闲的第二个目的就是达到“庆”,只有在庆祝时,我们才是在从事一项真正快乐的活动。第三个概念是“全”,人的生命都有一个完整的要求,但这全体性却几乎被忽略掉了,只有在休闲时才慢慢又回到“我是一个完整的人”,所以这个观念是很值得我们去思考并作为生命的指标。五、珍惜人间情现代人除了无根、无心之外,还有第三种困境,就是无情。导致现代人没有感情的原因之一,是我们忽略了自己究竟能承受多少资讯。举例来说,我如果一天看了两小时的电视,一小时的报纸,在接受了各国的资讯之后,我一定是什么都不能做了,因为这些资讯超过我所能承受的限度,而人的情感是十分薄弱的。举个例子来说,当我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到有关非洲难民的报导时,满心的同情油然而生,于是捐了一笔零用钱给他们,原本以为这样一定对他们会有所帮助。但当同样的画面一周后再度出现时,我就产生无力感。两周后,又是同样的画面,使我产生无奈感。等到第三个礼拜后,还是一样的画面,就会让我觉得无聊了。因为对于同样的事,我们会慢慢习惯,似乎这世界没有灾难就不是世界,而人类若不受苦就不是人类。生命本身就有痛苦,久而久之,造成人不容易去同情别人,只等着别人来安慰自己,而结果是没有人会去安慰别人的。为什么人的感情越来越淡薄呢?一方面是资讯社会造成的影响。那么怎么办呢?我唯一的建议就是要先学习自我克制。例如路边有车祸或火灾时,我不去围观,因为这些不是我的能力所能解决的。于是,渐渐地我会开始清楚自己的能力范围,而对这些范围以外的事则宁可不知道,久而久之便会对自己无法关怀的事不再滥情,于是自己的善意和同情就会在有限度之中保持下来。但是在积极方面,在我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我就努力去做,好好珍惜人间的亲情、爱情与友情。在说明了现代人无根、无心、无情的三种困境之后,我们也许会发觉,其实现代人活得相当辛苦。表面上我们有很高的物质文明,但事实上在我们的生活品质中属于人整体的部分却渐渐被扭曲、瓦解而模糊了。在此必须了解,今天我们所生活的时代并不是一个乌托邦,也不要以为科技的进步可以改善人类的生活,因为整个社会在现代化冲击之下的解体是很明显的。以上是一种比较消极的描写,我宁可以这种态度来看,是为了避免造成自己的过度乐观。六、有爱才有希望总结以上所说,现代人的处境虽然困难,但仍不是没有希望的。我们可以积极考虑以下几点:第一,不可放弃自由选择的权利。不论资讯化、集体化、群众化的力量有多大,我们都应珍惜自己作为一个“独特自我”的角色,选择适合内心之知、情、意所需要的方向,去发展及实现自己。唯有对自己的未来抱着信心,才能对人类的未来产生信心。第二,主动了解传统及回归传统。传统是指文化传统与信仰传统二者。以我来说,这一生若不深切明白儒家、道家与基督信仰,则根本谈不上对未来有无希望的问题。这些传统使我超越时空限制,进入人类生命长流,不再有疏离孤寂之感。

  爱情的力量可以让人忘记一切,但却又连一粒嫉妒的沙石也不能容纳,下面这些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几篇都市男女情感 故事 。

  都市男女情感故事1:藏了半辈子的甜蜜爱情

 他和她,坐在花坛边。一个黑人老头,一个白人老太。在澳大利亚春末的明媚阳光,将他们身后悉尼市黑人聚居区的老人院两层小楼的影子拉得很长。离他们十步开外,我就清楚地看到,他在说着什么,嘴巴不停地动;她的眼角、还有嘴角,挤满了笑。

 我微微倾身,说:“我叫Leo,新来的义工。我能分享你们的快乐吗”老太没有反对,一缕风吹过来,拂起她两鬓雪白的发丝,她的脸上,始终保持着无限欢欣。老头看看我,轻轻点头:“我在讲述我对她66年的爱,你愿意听吗”

 我没有回答,只是安安静静搬来一把椅子,正对着他和她,坐好。

 “我是苏丹人,1940年坐船来到澳大利亚,最初的落脚地是塔斯马尼亚岛。很巧,我住的出租房旁边就是汉娜的家……”兴致勃勃讲故事的老头忽然“踩了刹车”,他挠挠后脑勺,面呈歉意,“我忘了介绍我们的名字了。我叫约书亚,她叫汉娜。

 “汉娜是我的邻居。从到塔斯马尼亚的第一天起,我就认识汉娜了。可是,她不认识我。那时,我只有13岁,和我的爸爸、叔叔住在一起。汉娜比我大一岁。那时汉娜正在学骑自行车,她骑不好,老摔在草地上,可她从没哭过,每一次,我都听到她咯咯地笑,然后爬起来,扶起自行车继续骑……

 “汉娜从没发现过我。我总是躲在树后,伸出脑袋,悄悄看。我知道,我是个黑人。而汉娜,白白净净,眼睛又大又圆。她的头发金黄金黄,好长,风一吹,就飞得老高。”老头举起右手,比划了一下,“你看,有这么高。长头发在风里荡来荡去,你能想到的,那有多么美!我对自己说,她是天使,而我是黑人,是从苏丹逃出来的难民。我怕我从树后面走出来,会吓坏汉娜。只用了6天,汉娜就会骑车了。她飞快地踩着自行车,像一阵风卷过去。我仍旧躲在树后,痴痴地望。一个人时,偷偷地,我对着树洞一遍又一遍说:‘汉娜,我爱你。’

 “汉娜16岁那年,他们全家搬去了墨尔本。我对坚持留在塔斯马尼亚岛谋生的爸爸和叔叔说,我已经长大了,应当自己出去闯天下。不顾他们的坚决反对,我只身来到墨尔本。我不知道汉娜住在哪儿,可我对自己说,我一定能够找到她。

 “后来,我进了一家鞋店做工,那时,我已满16岁。我暗想,汉娜那么美,她肯定和其他漂亮女孩一样喜欢打扮,那么她总有一天会来的。尽管那时我还没信主,可每天晚上,我都会向上帝祷告,请求上帝明早就将汉娜送来。上帝终于听到了我虔诚的祈祷——有天早上,我刚上班,一个熟悉的身影闪进了鞋店。天啊,我快要晕过去了,那正是我日思夜想的汉娜!我拼命用手撑住墙壁才没倒下。可是我很快又急得要哭出声来,因为,汉娜的手紧紧地挽着一个高大的小伙子。哦,汉娜,她恋爱了!

 “汉娜再没来过鞋店,可我终于找到她的家了。每天下班后,我从鞋店出发,走过三条街,穿过一个小花园,去汉娜家的对面望望。我每次都数步子,一步,一步,一共有797步。当然,也不是固定的,有时是789步,最多时走811步,我就看到汉娜的家了。偶尔,我能见到汉娜站在家门口张望,她在等男朋友。有时,不见她人,但可以听到她在屋子里笑。更多时候,我看不到汉娜的身影,也听不到她的声音。我就在她家门口站一会儿,再转身往回走,走回鞋店,上小阁楼吃饭睡觉。

 “后来,汉娜结婚了,换了新家。我不清楚从鞋店走路去汉娜的新家有多少步,但我清楚,开车去那儿需要12分钟。不是每天,但是经常,我会开车去看汉娜。我将车远远停下,透过车窗,目光越过低矮的木围栏,看到汉娜和她的丈夫在花园里浇花、谈笑。很快,一个小女孩加入了汉娜和她丈夫的欢乐队伍,那是他们的孩子。我敢说,她是我见过的最可爱的小天使。我很奇怪,我的心底早已没有了被锋利的刀子一下一下割裂的感觉,酸楚也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只剩下欣慰和情不自禁的欢喜。每每看到汉娜一家三口,甜甜蜜蜜地在一起游戏欢笑,我都由衷地感到愉悦。

 “知道汉娜的丈夫和孩子去了天堂,很偶然,也很突然。因为父亲病重,我回塔斯马尼亚住了两个星期。回到墨尔本,我赶去参加一个朋友母亲的葬礼。在墓地,却意外地看到了汉娜。可怜的汉娜,一脸悲戚。我的心,顷刻间碎成了玻璃屑。”

 停顿,长时间的停顿。约书亚抬起右手擦拭眼睛。老人浑浊的眼睛里,蓄满亮晶晶的泪水。很久之后,他才继续故事的后半部分:“汉娜的丈夫开车载着全家出去度周末,出了车祸。汉娜受了伤,而她的丈夫和孩子因失血过多去世了……

 “我辞了鞋店的工作,拿出所有积蓄,和朋友合开了一家蔬果店,从那儿走路去汉娜家只要一分钟。我们的蔬果店生意持续了26年。这26年里,我没结婚,汉娜也没有再婚。不知道是汉娜自己不愿再当一回新娘,还是没人愿意娶她。而我,自始至终,从没向汉娜求过爱,理由只有一个:她是天使,而我什么都不是,没有 文化 ,没有地位,是从苏丹逃出来的难民。26年里,我以义工的身份,每周两次出现在汉娜面前,开开心心陪她说话,替她照料花园里的花草,采购生活用品。当我不是义工时,我就以邻居的身份来替汉娜完成这些工作。

 “26年过去了,我将自己的股份全部卖给了蔬果店的合伙人。因为,汉娜要搬到悉尼来,我也就悄悄地追随着她来到悉尼。在悉尼的温雅,我开始了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每天,我都能见到汉娜。因为我们租住的房间门对门,一开门,就见面了。汉娜信仰主,她每个周末都去教会。我最初只是跟着她去,后来我也信了耶稣,而且很快成了教会最热诚的福音干事……

 “我们来到黑人聚居区是6年前的事。来这里,是我的主意。因为这儿有太多我认识的、要好的黑人兄弟姐妹,我想向他们传福音。”讲到这里,约书亚忽然扭头转身偷偷乐起来,他盯着我的眼睛,一副喜不自禁的样子,“你能猜到吗,我对汉娜说,我们到黑人聚居区传福音去吧。她居然连一秒钟都没犹豫,就和我一起来了。我们租了房子,拼命努力,为主赢取了227个灵魂。直到两年前,我们老了,住进这家老人院,也没停止传福音。你相信吗,她一直不知道我是她当年在塔斯马尼亚的邻居,曾悄悄躲在树后看她学骑自行车;也不知道我是她住在墨尔本时,一直坚持帮助她的义工和邻居;更不知道我是追随她来到温雅,并想方设法租住和她门对门的房子的人……她唯一清楚的是,我和她一样,都是信了主的人。”

 我张口结舌。

 约书亚觉察了我满脑子的糊涂,他再一次得意地乐了。他用嘴角示意我去看汉娜的眼睛。汉娜的鼻梁上架着一副茶色老花镜。坦白说,我看不出异样,我只留意到汉娜满脸的笑容,在暖暖的阳光下,显得格外温馨。

 “在那次车祸中,她虽然没有丧失生命,但却从此失去了光明。她美丽的大眼睛还在,但眼前只有混沌和黑暗。她的光明,亮在心里。”约书亚说。

 我恍然大悟:“她失明了,但是可以聆听。她一定是因为听了你给她讲述几十年的爱慕,而倍感甜美,因此满脸尽是春色。”

 没料到,约书亚居然摇头:“不,还是因为那次车祸,汉娜的听力严重受损。前些年,她还能凭助听器勉强听到一些声音,近几年,则完全与声音绝缘了……”

 我满心的疑惑又全部跑到脸上来了,我结结巴巴地问:“可是,我明明看到,她一边听你讲故事,一边面露微笑。”

 “她用手来聆听。”约书亚说。

 此时,才注意到,两位老人的手,轻轻地,又是紧紧地,握在一起。一双手,黑白分明的手,安静地搁在老头的左膝上。

都市男女情感故事2:爱情的气质

 她和他走在一起让人们能够想到的,只能是“郎才女貌”,但人们并不看好他们的爱情。原因很简单,她出身一个世代书香之家,他却只是一个穷教书匠,这对于战乱的炮火尚未炸毁门第观念的年代,无疑是横亘在他们之间的一道天堑。还好的是,她的父亲还开明,只坚持一点:他要用一场气派的婚礼体面地迎娶她。

 为了能够早一些成为他的新娘,他们订婚后,她决定去东北大城市工作,和他同心协力赚取到父亲要求的体面气派的婚姻。挥别洞庭湖的温婉轻唱,她坐船出沅水,过洞庭湖,顺江而下。这一别可能不知何时才能回来,她满眼满心是泪,泪花中是他在码头上追逐相送的嘶喊:“我等你回来!”她一遍遍在心里回应着:“我一定回来。”

 船到泰山脚下,因战事与时局发生变化,再也无法前行,进退两难的她只好在朋友的帮助下,在当地一所学校开始了教书工作。本想等她到东北有了稳妥工作再追随而至的他听到这个消息,只好放弃了北上的计划,等待时机。山水相隔,二人频频鸿雁传书,以慰相思之情。

 两年后,随着共和国解放的炮火,他投笔从戎,下潇湘,渡漓江,到广西。最初,两人还有联系,但居无定所的行军,加上她的工作几经转换,不久二人便失去了联系。她不知道他发生了什么,但她坚信他不会背负她,坚信他不会殒命战火,坚信他在等待着她。岁月在一点点蚕食着她的青春,她却依然形单影只。面对好心人的牵线搭桥,以及一个又一个追求者,她淡然又坚定:“‘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对于我的刘郎,我就是‘生要见人,死要见坟’。”

 16年后,在北方苦寻无果的她,南归寻夫。

 因为没有了工作,回到家乡后的她只能靠给人打零工或捡破烂卖钱维持生计,但这并没能阻挡她寻找他的脚步,但仍旧没有他的丝毫音讯。““””的风潮中,她被下放到一个偏远的山区务农,而他也被遣送回老家一个小村务农。近在咫尺,却又无音相通。风潮让他们再无力寻找彼此,但牵挂与想念丝毫没有在他们心中褪色。

 “断雨残云无意绪,寂寞朝朝暮暮。”历史的车轮辗过泥沙枯草,她恢复了清白,他也得到了平反。他们想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寻找对方。苍苍岁月,茫茫人海,不知道对方是生是死,但坚信对方只要活着就一定在等待着自己。终于,在分别了40年后,他们在家乡的小城重逢。四目相对,泪眼蒙蒙。隔着40年的分别与流变,他未娶,她未嫁。

 时间苍白,流变黯淡。

 隔着40年的想念和等待,74岁的他和66岁的她终于手挽着手走进了婚礼的殿堂。他对她郑重地许诺:“我至少还要陪伴你10年!”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她叫余琦,是当代著名作家丁玲的亲侄女。他叫刘自平。余琦在和刘自平共同生活了19年后于2005年病逝。有人问已经92岁的刘自平怎样评价他这一生,是啊,经历了那么多的磨难坎坷,经历了那么久的寻找等待,相守却如此短暂,他是不是会感觉到不满,是不是会感觉到忧伤

 “我这一生是幸福的,满足的。”刘自平说着,满脸的明媚光鲜,满眼的奕奕神采。

 刹那间,有什么不可阻挡的情感穿透我的心,我愣怔良久,恍然洞明:是老人那爱情的气质,在这爱情气质下,喧嚣与浮躁在红尘中渐渐散去,世界 清明 而纯净。穿越流变的至真、苍白岁月的坚守、黯然风雨的执着……爱情的气质在风雨的打磨和岁月的浸润中,渐渐浸透到我们骨血里,形成一种生命的气息,不为沉浮上下,不为得失深浅,不为离聚明黯,总能够光彩熠熠,并恒久永远。

都市男女情感故事3:轮椅上的梦

 原来,爱是如此刻骨铭心,即使无法言说,也可以一笔一画地在时光深处刻画出深深的怀想和思念。

 梦是他的女友。经过四年的如胶似漆的相恋后,他俩商定在相识四周年的纪念日里结为伉俪。

 等待中的每一秒时光都被甜蜜包裹着,他俩幸福得有些窒息。仅剩下最后两天的时候,一场灾难突如其来;他在外出的时候,不幸卷到了车轮底下。

 他在医院昏迷了两天两夜。闻讯而来的梦也两天滴水未进,一遍遍呼唤他的名字。他奇迹般地苏醒过来,却无一点劫后余生的庆幸——为了保住生命,他被高位截瘫,从此成了一个废人。

 一夜之间,这世界变得如此陌生而狰狞。

 接下来的日子,便是两人各执己见但又毫无结果的互相说服。梦请求他让她照顾他一辈子,而他却不愿意拖累最心爱的人,坚决劝梦另嫁他人。终于在一场同样内容的争执中,他粗暴的扬起手重重地打了梦一记耳光,然后冷漠地把脸扭向窗外。

 这是他第一次打她。梦哭着从床前跑开,再也没有回来。后来听说她嫁到了邻市,过着并不幸福的生活。

 最初的日子里,他像被抽空了似的,神情恍惚,僵若木俑。好长一段时间,他才渐渐习惯轮椅上的生活。心情好时,他尝试着帮母亲缠缠线,或者替父亲修修指甲。更多的时候,则是他一个人把轮椅摇到阳台上,面对窗子一呆就是半天。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些什么。

 他的脸上重新露出了难得的笑容。那段梦魇般的日子似乎已经远去,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

 两年多以后,一场持续不退的高烧诱发急性脑膜炎,夺去了他原本脆弱的生命。其实,他是完全可以躲过这场劫难的,只是他怕给家人带来更多的麻烦,便瞒着家人,自己硬撑着,以致耽误了病情。

 他走得很安详,躺在轮椅上像个梦中熟睡的孩子。

 闻讯赶来的邻居们,准备把他从轮椅上抬下来时,他的双手却僵死在抠在轮椅两侧的扶板上。扶板下面,凹凸不平。人们好奇地把轮椅翻过来,赫然入目的,是两个被手指抠深、磨光的“梦”字——是女友的名字!

 他是我邻家大哥,名叫苏放。那被手指磨出“梦”字的两块扶板,一块被闻讯赶来的梦哭着带走,另一块就挂在我书桌对面的墙上。

 原来,爱是如此刻骨铭心,即使无法言说,也可以一笔一画地在时光深处刻画出深深的怀想和思念。

刘半农

(7月10日沪宁车中),

天色渐渐明;不觉得长夜已过,只觉得车中的灯,一点点的暗下来。

车窗外面:

起初是昏沉沉一片黑,慢慢露出微光,——露出鱼肚白的天,——露出紫色、红色、金色的彩霞。天上是疏疏密密的云?是地上的池沼、丘陵、草木,是流霞?是初出林的群鸟?依旧模模糊糊,辨不出。太阳的光线,一丝丝的透出来,照见一片平原,罩着层白朦朦的薄雾;雾中隐隐约约,有几墩绿油油的矮树;雾顶上,托着些淡淡的远山;几处炊烟,在山墩里徐徐动荡。

这样的景致,是我生平第一次见到。

晓风轻轻吹来,很凉快,很清静,叫我不甘心睡。

回看车中,大家车横西倒,鼾声呼呼,现出那干——枯——黄——白——死灰似的脸色,只有一个三岁的女孩,躺在我手臂上,笑弥弥的,两颊像苹果,映着朝阳。

柯蓝点评:(选自《新青年》五卷二号),叙事散文诗“晓”是二十年代散文诗定型的代表作,作者摆脱了新诗的句法,又大大浓缩了散文的布局和描写,集中描述了黎明时天空中的云景和火车上的情景,诗境浓郁,取舍自如,技巧成熟。

金蝶赏析浅评刘半农的散文诗《晓》

向往朝阳的希望

这首叙事散文诗的写作手法是以日记的形式来进行借景生情的白描,语言简练直白,没有刻意的修饰和掩饰,通过对旅途的心情真实感触的记录而反映出中国文人的爱国情操。

诗人在当时的描述环境时竟然把心境里怀着的那种对那个时代的郁闷感附加上,很有创意:天明不觉长夜已过和只觉车厢的灯暗下来。诗人用“渐渐与点点”来比喻当时社会环境与自我处境的微妙关联,从大处着笔小处轻叹,实为历代文人墨客们忧国思已的通用写作方式,把自己放在国破家亡的情景中进行抒情言志。接着诗人开始描述车窗外面的景致,这一大段的描述犹如一幅油画,写实而浓密地把早霞的美丽细数笔端:从颜色的角度来分析,层次分明地由浓到淡的对比梳理,黑与白,夜与昼;紫、红、金的相互辉映,预示着未来的辉煌,诗人面对此情此景发出了惊讶的疑问:这就是云吗?疏疏密密似乎是暗指老子说的“天网恢恢,疏而不失”,他祈盼着祖国强大和独立。诗人描述完天后接着描述地上的景色,他惊叹着祖国大好河山好似流霞一样美丽,他不敢确认如此美丽的地方是自己的祖国便用远处的林中鸟来形象此刻的忧愁。诗人又以光线来描述他眼前的景色,阳光与雾的结合,使一切都是在朦胧的动感中,显现出惨淡的生机,在失望的麻木里还存有希望的生气。诗人感叹着车窗外面的景色,是那么的生动而令他终生难以忘怀,生平中的第一次都是那么的难忘,在这种难忘中存在的感悟却使诗人的心情回转到车里的自己,他失眠了,睡不着不仅仅是因为晓风的怡人,而是车里的旅客们,他还是意犹未尽地运用色调来形容同车人“乱、累、干、枯、黄、白、死灰”这一组难民似的图卷,精彩的描写使我们更进一步看清楚当时的中国人是多么的悲苦,悲苦的生活使得他们变得如此的冷色调般的灰暗,没有生机勃勃的民生便没有强大的祖国繁荣。但是诗人在这群晦气的寒冬图中却发现了凌寒独开的一朵小梅花,“只有一个三岁的女孩,躺在我手臂上,笑弥弥的,两颊像苹果,映着朝阳”,这是一种内心里存活着希望的象征,诗人期盼着血色的霞光万道驱散中国上空的阴云和中国人身上的晦气,把一个美好灿烂未来无限光明的中国写意性地落笔诗尾,以此来唤醒国人的爱国情结,升起来的的希望是诗人心底里怒吼。

这首刘半农的散文诗是中国散文诗历史上鲜有的珍品,主要的艺术特点就是“对比”,运用天与地,人与人,色彩与色彩的强烈对比来抒发诗人的心里世界,没有刻意地夸张和渲染,更没有对当时社会大背景的强烈抗争,而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却使人在一种忧伤的心境下所能够生发出来的希望和力量,这种希望的力量如同是一针强心剂,使死死沉沉的中国人心里点燃了对未来的期盼和渴慕,诗人在稳健细腻中棉里藏针里抽丝剥茧般地厘清了烦乱的思绪,使希望驻守笔尖,为理想中的世界涂上一层神秘的红色面纱,值得深思品赞。

现在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是很频繁的,很多人都去到国外留学,而来我们中国留学的外国友人也很多。这样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可以拉近与双方的情感,也能促进友好合作,但是在很早之前很多人都是被迫到了国外。

01

在抗日战争结束后,东南亚的局势一直都很动荡,越南被分为了南北两个国家。在世界第二次战争爆发之前,越南是法国的殖民地,在战争之后沦为了日本的殖民地。1945年的时候,胡志明领导了越南独立联盟,向法国宣布独立,在河内这个地方建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国,这国家称为“北越”,在1949年的时候,前越南皇帝保大在法国的扶持下也建立了一个越南民主政权,称为“南越”。1954年的时候,法国的军队在越南被人民军包围宣告了投降。后来,中国、美国、英国等国家代表在日内瓦签署了法国和越南的停战协定。

当时南越有很多国家支持,比如说美国、英国、法国还有我们现在的台湾。而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支持北越的。

越南之前是我国一个小的省份,独立出去也是不容易的。但是越南的内部战争一直都有,很大程度上面都是受到别国的挑唆,毕竟越南还是一个小国家,那些较为发达的国家盯着越南这块肉,挑起内部矛盾,支持一方政权,好让自己最后得利。

02

南北分裂之后,矛盾一直都存在后来。1955年的时候,美国从法国手里接手了越南军队的工作,支持吴庭艳的政权。吴庭艳后来组织了一次公民投票,结果有98%的人支持废除保大的王位。后来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支持南越向北越进行施压,最终南北两方产生了激烈的斗争。

当时参与的国家也有很多,比如说韩国、泰国、菲律宾、老挝等等都有参与越南的南北斗争,因为战争死亡的人数多得数不胜数,死亡的越南平民就有20万到25万,加上别的国家死亡人数,总人数大约在191万到400万左右。

03

战争给当地的居民带来了很大的伤害,严重影响老百姓的生活。在这个时期,越南和老挝有很多难民都逃到了我们国家,当时逃到我们国家的难民大约有20万左右,而且里面还有很多华人华侨,所以我们中国政府也是高度重视,很友好的接纳了他们。

当时他们来到我们国家的时候,我们国家将他们安置在了一些边境地区,方便他们战争结束之后回到自己的国家。

终于在1976年的时候,越南宣布了统一,战争也停了下来。按道理说,国家局势好转,这些难民也应该回到自己的国家了。但是越南在统一之后和中国的关系又变得十分矛盾了,回去自己国家的只有3万人左右,剩下的大部分难民都没有选择回国,而是选择继续留在中国,但是想要在中国长期居住下去并不是一件易事,他们手里只有一个临时身份证,如果没有中国国籍,是不能在中国长久的待下去的,因此他们很多人都想要申请中国国籍。

结语

其实这些人在中国呆了很长时间,有的都已经组建了自己的家庭。对中国的文化习俗也越来越熟悉了,都不想回去了。

能够收留这些难民这么久,也展现了我国友好的一面了,可是这一次难民数量实在是太多了,很多次他们申请入中国国籍我们都拒绝了,毕竟我国现在的现状也不容乐观,虽然经济方面都有所提高,国家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暂时还不能收留他们。

布里吉特给马克龙一封信是在2019年的第22集《布里吉特: 这是我的战争》中出现的。这封信是布里吉特写给法国总统马克龙的,她在信中表达了自己对于法国政治和社会现状的忧虑,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期望。

在信中,布里吉特提到了法国的政治和社会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如贫富分化、少数族裔的歧视和排斥、劳动市场的不公平等。她认为这些问题需要政府的关注和解决,同时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布里吉特还在信中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如建立更加公正和透明的税收制度、改善医疗和教育体系、加强对于少数族裔的融合和包容等。她希望政府能够采纳这些建议,为法国的未来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最后,布里吉特在信中表达了自己对于法国未来的期望和信心。她认为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合作才能够让法国变得更加美好和光明。这封信引起了法国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议,也让人们更加关注和关心布里吉特所代表的弱势群体的生存和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9149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