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的《浪淘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刘禹锡的《浪淘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第1张

《浪淘沙》组诗共九首,此其第一首是刘禹锡穆宗长庆年间(821━824)任夔州刺史时所作第九首末联云∶“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作者或许是有感于屈原放逐沅湘间,为民作迎神曲《九歌》而作

这是一首描写黄河雄伟气势的著名诗篇作为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民族光辉灿烂文化的发源地,黄河,古往今来,无数诗人为她放声歌昌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流不复回”,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这些诗,极写黄河的源远、势猛,至今众口传诵“黄河之水天上来”,著意渲染的是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表现的是奔腾不息的动态美“黄河远上白云间”,视角与河之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出一种静态的美刘禹锡这首黄河诗开篇与众多的黄河诗篇一样,著力描写九曲黄河大浪淘沙之势紧接著张骞穷河源牛郎织女的典故,再把“黄河之水天上来”更君形象化在王之涣、李太白之外,另辟一番境界,增添了一层奇妙的神话色彩

据张华《博物志》记载,汉武帝指令张骞穷溯河源,张骞乘槎而去,经月至一处,见城郭如官府,室内有一女织布,又见一丈夫牵牛饮河后还至蜀中,方知已至牛郎、织女二星座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上下联的开合关系第一联由上而下,顺黄河奔流之势著墨;第二联以“直上”为转折,把人们的视线从“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顺视中拉回,从地下引到天上,从现实世界进入神话世界━━黄河连银汉,乘槎溯河源全诗节奏有徐有疾,奔放而有宕逸之气

表达了对祖国山河壮丽的赞美之情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这是一首描写黄河雄伟气势的著名诗篇。作为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民族光辉灿烂文化的发源地,刘禹锡这首黄河诗开篇与众多的黄河诗篇一样,著力描写九曲黄河大浪淘沙之势。紧接著张骞穷河源遇牛郎织女的典故,再把“黄河之水天上来”更君形象化。在王之涣、李太白之外,另辟一番境界,增添了一层奇妙的神话色彩。

直上银河,同去牛郎织家,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同是在河边生活用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以美好生活的向往,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奔波,是一种朴实无华直白的美。

浪淘沙表达了淘金者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直上银河,同访牛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的美。

这首诗写于夔州,是民歌体的政治抒怀诗,是《浪淘沙九首》的第一首。诗歌的前两句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来自天边,奔腾千里的壮丽图景。“九曲”用了夸张的手法写黄河曲曲折折。“自天涯”将黄河的源远流长突写得了神入化,与李白的《将进酒》中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句有异曲同工之妙。后两句采用了张骞为武帝寻找河源和牛郎织女相隔银河的典故,驰骋想象,表示要迎着狂风巨浪,顶着万里黄沙,逆流而上,直到牵牛织女家,表现了诗人的豪迈气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9174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