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民谣民歌啊

谁知道民谣民歌啊,第1张

陕西,简称秦,分为陕南、陕北和关中三个部分,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在这片黄土地上,由于气候、地貌、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陕西人在衣、食、住、行、乐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方式。特别是陕西的方言得天独厚、博大精深,从这些方言中我们既可以看到古老华夏文化的发展轨迹,又可以领略今人溢于言表的真实情感。而陕西的民歌民谣长久以来广泛地流传于老百姓中间,有诙谐幽默的、有劝人为善的、有针贬时弊的,有传情达意的,这些民歌民谣以陕西方言为载体,是陕西民风、民俗的集中体现。本文主要谈谈陕西关中和陕北地区的民歌民谣。

关中地区位于平原地带,物宝风华,人杰地灵。民歌民谣也异彩纷呈,摇曳多姿。在内容上,主要有稚趣盎然的儿歌、反映时代特色和人物的民谣、反映现实生活、针贬时弊的民谣、反映婆媳关系的民谣、反映婚姻爱情的民谣、反映地方风光和物产的民谣等等,在形式上,有的简明扼要、诙谐幽默,有的针贬时弊,语言辛辣,有的充满感念,热情讴歌,有的娓娓道来,荡气回肠,有的一问一答,有的低声倾诉。在表现手法上,多采用身边的人或事、动物或植物来深刻的时代变迁的内容,

(一)稚趣盎然的儿歌

这些儿歌主要以自然景物或者动物为主体,诙谐幽默,朗朗上口,含义简明,便于传颂。例如,以动物为主体的:

猴娃搬砖头

猴娃猴娃搬砖头,砸了猴娃脚趾头。猴娃猴娃你不哭,给你娶个花媳妇。娶下媳妇阿达睡?牛槽里睡。铺啥呀?铺簸箕。盖啥呀?盖筛子。枕啥呀?枕棒槌。棒槌滚得骨碌碌,猴娃媳妇睡得呼噜噜。

屎巴牛点灯

屎巴牛点灯,点出先生。先生算卦,算出黑娃。黑娃敲锣,敲出她婆。她婆碾米,碾出她女。她女刮锅,刮出她哥。她哥上柜,上出他伯。他伯碾场,碾出黄狼。黄狼挖枣刺,挖出他嫂子。

“阿达”在陕西话中意思为:哪里。“屎巴牛”即屎克郎。上一首以广大儿童喜欢的猴子为主人公,在一问一答中憨态可掬。第二首中利用一连串的劳动动作,利用顶针的修辞方法,引出一大串人物。

再如这两首,都是以儿童们喜欢的吃食为线索展开的:

箩箩面面

箩箩,面面,杀公鸡,擀细面。婆一碗,爷一碗,两个小伙两半碗。

新年好

新年好,新年好,穿新衣,戴新帽,吃白馍,砸核桃。

还有以自然景物为题展开的:

月明夜 亮晃晃

月明夜,亮晃晃,开开城门洗衣裳。洗得干干净净的,捶得邦邦硬硬的,打发哥哥穿整齐,提上馍笼走亲戚。

此外,有些儿歌还寓教于乐,告诫孩子们不要乱跑、要孝敬老人、要有羞耻之心等等,具有传统教育色彩。如下三首:

谁跟我摇尾巴

谁跟我,摇尾巴,一脚踢到沟底下。沟底下,有狼哩,把娃吓得胡墙(藏)哩。

羞,羞,把脸抠

羞,羞,把脸抠,抠下渠渠种豌豆,人家豌豆打一石,咱(ca)的豌豆打一马牙罐。

咪咪猫,上高窑

咪咪猫,上高窑,金蹄蹄,银爪爪,上树树,逮雀雀(qiao qiao),逮下雀雀喂老猫。

(二)反映时代特色和人物的民谣

同时,民歌民谣也老百姓表达对时代变革的感知,对英雄人物的歌颂、敬仰和缅怀。短短的民谣中,既有劳动人民对英雄的礼赞,也有对坏人的唾弃、讽刺和挖苦,集中的体现了民心向背,正所谓有的人虽然倒下了,但他永远或在人们的心中,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终将被人民唾弃。此外,民歌民谣中也有描述历史事件的,具有深刻的时代特色和内涵,可以说,以小事情反映了大时代。例如以下几首:

胡宗南

胡宗南,太凶残,抓丁讹钱没个完。打日本,不上前,内战把兵都出全。特别队,清乡团,想把好人都杀完。要想免去灾和难,赶快打垮胡宗南。(流传于解放前老解放区)

刘志丹

刘志丹,智谋精,民情敌情馍得清。用计巧,设迷阵,又拔寨子又夺城。(流传于老解放区)

苜蓿花拌拌汤

苜蓿花,拌拌汤,日本鬼子死在(黄)河岸上。麦稍黄,日本亡。麦搭镰,日本完。

(三)反映现实生活,针贬时弊的民谣

民谣在人民的土壤中生生不息,广泛地流传开来,主要因为其来源于生活,并生动地再现生活场景,对坏人坏事进行讽刺,具有针贬时弊,逞恶扬善的的作用,也是老百姓切身感受的一种抒发渠道。

例如这首就以强烈的对比,生动地描述了国民党统治时期人民生活和受压榨的情况。

泥瓦匠住草房

泥瓦匠,住草房;纺织娘,没衣裳;卖盐老婆喝淡汤。种田的,吃米糠;炒菜的,光闻香;编席的,睡光炕;做棺材的死路上。

还有讽刺农村基层干部作风的:

队长用钱一句话,会计用钱帐上挂,出纳用钱抽屉拿,社员用钱求菩萨。

七点开会八点到,九点开始作报告。你作报告我睡觉,讲来讲去老一套。

纸上公章碗口大,不如熟人一句话。

广为流传的“四怕歌”具有多个版本,但意思基本相同,反映60-70年代少数农村干部的不良作风:

四怕歌

支书的老婆贫协的娃,槽上的马驹不敢骂;还有会计他二爸,队长他娘惹不下。

另一种版本:

集体的骡驹队长的娃,组长的媳妇比天大。会计他爸惹不下。

你给队长提意见,批斗会上再见面;你给会计提意见,算盘珠子咱再看; 你给组长提意见,天天来把重活干

(四)反映婆媳关系的民谣

家庭关系永远是剪不断、理还乱的,而家庭关系中尤以婆媳关系最难处理,俗语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因此家务事上的纠纷和对婆媳关系的不满意也被编进了民谣中,有婆婆埋怨儿子和媳妇的,也有婆婆自己抒发感慨的,如老娘埋怨说:

取下媳妇昧良心

软枣枣树,毛毛根,吃娘奶,跟娘亲,

取下媳妇昧良心。把娘哄到沟儿畔,

踢一脚,咕噜当,打破鸡蛋流了黄,

再不得见我那亲光娘。(亲生母亲)

见了媳妇像孝子,见了老娘像豹子。年轻媳妇穿料子,老汉老婆穿套子。

(套子:陕西话中指烂、旧棉花)

媳妇娶全啦,儿子跑完啦。米汤熬粘啦,孙子围严啦。

花了两千八,娶个新邻家。见面不答话,上地撂个娃。

看着儿子也抚育后代了,老娘想起自身,不禁感慨万千:

隔窗看见儿抱孙

隔窗看见儿抱孙,我儿抱着他儿亲,等到他儿长大了,他儿忘了我儿恩。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模式也开始变化,三口之家、四口之家成为普遍的形式。大家庭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面临着分崩离析,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了和父母分开住,如下面两首就生动的反映了大家庭分家的场景:

分家

一家四口人,都来把家分。老大胡子长,分了一间房;

老二胡子短,分了一个碗;老三没胡子,分了个驴蹄子;

老四爱喳喳,分了个烂刷刷。大家不要妈,后院把猪拉。

四个都是狼,长大忘了娘。

娃他婆

媳妇娶进三天多,紧跟就买尺八锅。

听起亲着哩,实际分着呢。

见面不说话,出门撂个娃。

叫个妈,划不着,口口声声娃他婆。

陕西话中称奶奶为“婆”。

(五)反映婚姻爱情的民谣

千百年来,爱情婚姻永远是老百姓永不泯灭吟唱着的主题。但是在过去由于知识水平和妇女地位等原因,很多婚姻都是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结下了不少苦果。这一点在民谣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民谣多以女性视角出发,以牢骚和怨言的形式体现了对婚姻自主的追求和渴望。当然,在这些民谣中也不乏那些甜蜜的爱情表白。

如这几首就倾诉了主人公的悲惨命运,有嫁错地方的,有嫁错人的,有嫁得太老的,有家得太小的:

媒人真是没良心

我大(爹)爱吃山核桃,把我卖到山屹崂。

桌子擀面太得高,板凳擀面折断腰。

半截擀杖没牙刀,漏气风箱要我烧。

我妈只图把我卖,我受的难过谁知道?

天知道,地知道,剩下就是我知道。

拄擀杖骂媒人,媒人真是没良心。

说下这媒烂舌跟!

我大(爸)我妈爱银子

我大我妈爱银子,把我卖给老头子,

老头子,有胡子,差点把我能奴死,

老头子给我金戒指,就给金子都没意思。

怨大(父亲)妈

女子今年一十三,我大我妈急得给我寻老汉。

拜了地,拜了天,揭开盖脸子偷眼观,

呀呀妈!茬茬胡子一只眼,

黑得像个叫驴脸。

大、妈八辈子没见过钱,

叫你女儿死都蒙不合眼。

不给你休书你敢嫁给谁?

媳妇抱怨:“十七岁女嫁下七岁娃,

他一天只知道打耍耍,

关门不知道牢不牢,

睡觉不知道脱袄袄。”

婆婆训斥:“你嫁我娃你嫌小,

你嫁你大(爹)你嫌老,

你嫁你哥你有嫂,

牡丹不结向日葵,不给你休书你敢嫁给谁?”

但同时,也有表现仍待字闺中,对婚姻充满希冀的,也有丈夫外出在家苦苦等待的:

千万给寻个好阿家

树上的喜鹊叫喳喳,左眼跳得扑塌塌。

黄狗黄狗你卧下,媒人媒人你坐下。

叫我给咱烧茶吵芝麻,吃饱喝够再说话。

你大伯,你听着:咱娃没长下十七八。

看不了钥匙当不了家。

千万给寻个好阿家。

等女婿

手里拿着袜底底,我坐到门前等女婿。

东来的,西去的,都是扛锄下地的。

就是不见心近的。

也有告诫小两口过日子要克勤克俭,开源节流的:

男人是巴耙耙儿,女人是个匣匣儿。不怕耙耙没齿儿,只怕匣匣没底儿。

当然,婚姻离不开大的时代背景,婚姻也像一面镜子,反映了一个时代的价值取向:

恋爱歌(50-60)

手表车子加皮鞋,门上要挂军属牌;一工二干三教员,死活不跟庄稼汉。

找个农民嫌穷光,找个军人怕打仗,找个干部怕下放,找个工人刚对向。

“对向”陕西话,正合意的意思。

(五)反映地方风光和物产的民谣

地方独特的风光和物产是当地人的骄傲和自豪,特别陕西自古帝王都,要说的简直太多了,老百姓最引人入胜的名胜古迹编成了歌谣:

关中八景歌谣

雁塔晨钟在城南,咸阳古渡几千年;

灞柳风雪扑满面,华岳仙掌现奇观。

曲江流饮水不断,草堂烟雾紧相连。

骊山晚照红光显,太白积雪六月天。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陕西的风俗也非常的独特,经过汇集称之为:

陕西十大怪

面条像裤带,锅盔像锅盖,辣子是道菜,泡馍大碗卖,碗盆难分开,帕帕头上戴,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不坐蹲起来,唱戏吼起来。

东邻家,西舍家,东邻西舍娃娃多,娃娃玩耍莫看戳,稀斯拉了半灶火,懂滴只见娃滴鼻子不见娃滴眼窝,他大说,快给娃洗一洗,他妈说,不要急,等干了还能揭个宁壳壳。

莫看戳-----没注意

稀斯-------稀屎

灶火-------厨房 炉灶

懂滴-------毫无规则的乱玩,玩的时候不注意卫生

眼窝--------眼睛

宁壳壳-----硬壳壳

哄小娃睡觉的

嗷、嗷,嗷娃乖,白馍馍夹韭菜。

关于婆媳的

吹手(唢啦)一响,把娃交给婆娘。

你大舅、你二舅、都是你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金疙瘩、银疙瘩、都嫌不够;天在上、地在下、你娃甭牛!

小车进村呗呗响,

来了一车乡镇长。

小的能喝二三斤,

老的也喝七八两。

一萨滴疙瘩,

二不啦啦,

三不三,

四不四,

侮(五)辱妇女,

流(六)氓得胜,

欺(七)负群众,

巴(八)结干部,

酒(九)肉不断

实(十)在可恨

过年大灯笼

灯笼会,灯笼会,灯笼灭了回家睡,奶奶不叫爷爷谁,爷爷在茅房开大会

民间流行的、富于民族色彩的歌曲,称为民谣或民歌。民谣的历史悠远,故其作者多不知名。民谣的内容丰富,有宗教的、爱情的、战争的、工作的,也有饮酒、舞蹈作乐、祭典等等。民谣既是表现一个民族的感情与习尚,因此各有其独特的音阶与情调风格。如法国民谣的蓬勃、意大利民谣的热情、英国民谣的淳朴、日本民谣的悲愤、西班牙民谣的狂放不羁、中国民谣的缠绵悱恻,都表现了强烈的民族气质与色彩。

近代作曲家,有用民谣为主题来创作各种乐曲的,如德沃夏克(Antonin Dvorák)的《自新大陆》交响曲、柴可夫斯基(Peter llyitch Tchaikovsky)的《第四交响曲》;丹第(Vincentd'Indy)的《山歌交响曲》;哈利斯(Roy Harris)的《民歌交响曲》;布鲁赫(Mar Bruch)的《苏格兰民歌协奏曲》;威廉士沃恩(Williams Vaughan)的《英吉利民歌组曲》;杜宾斯基(ArcadyDubensky)的《史蒂芬佛斯特组曲》;以及李亚道夫(Anatol Constantinovitch Liadov)的《八段民歌管弦乐曲》等,皆为美妙动人的音乐,受到世人普遍的欢迎。

(一) 英格兰民谣:英国的民族音乐,直到19世纪末期才复活。当时有一位名叫塞西尔·夏普(Cecil Sharp)者,搜集了将近3000多首的民歌,其中1600多首,传到了北美阿巴拉契山脉一带。说也奇怪,真正的英国传统音乐,在美国所保存的比英国本土要多。所谓英国传统音乐,其主要的特色就是一种以乡土音乐,加配流行音乐来叙述故事的民歌。

(二) 法兰西民谣:法国的民谣,通常都充满着放荡不羁的情感和世俗的幽默。从他们的民谣之中,不但可以了解法国人民的习性,好像还尝到了他们的美酒佳肴,仿佛还看到了他们的轻盈妙舞。

(三) 德意志民谣:流行歌曲和风土音乐的旋律,对于德国的民族音乐所发生的影响很大,而且,流行歌曲和风土音乐都是他们户外生活及团体活动的一部分。

(四) 荷兰民谣:德国的民族音乐,不只是在德国境内流传,事实上,也盛行在北海附近的几个国家里。荷兰就是其中之一,主要是因为与德国北邻的国家,他们的语言习俗也多与德国相似,因此,德国的民族音乐便很自然的被他们接受了。

(五) 爱尔兰民谣:自中世纪开始,竖琴就成为爱尔兰最流行的乐器。12世纪时,宫廷诗人所作的歌曲,也多以竖琴为主;可惜那些歌谱多已失传,只留下其中部分的歌词。到17世纪,也就是英国统治爱尔兰时,宫廷诗人渐渐没落,而竖琴演奏家却仍然活跃于各角落。另一种乐器叫风笛,在爱尔兰也很流行,也许是因为戚尔迪(Celti)人特别喜欢听那种高而尖锐的声音吧!

(六) 意大利民谣:意大利的民间音乐,大都是旋律热情优美并且附有和声,因其音乐动人,今已遍及全球。手风琴和六弦琴是伴奏这种歌曲的主要乐器,这也可说是意大利民谣的特色。

(七) 挪威民谣:众所熟知的挪威民谣,曾被遗忘了一段漫长的时期,直到1840年左右,才被人重视而复苏过来,当今被传颂的约有一万余首,其内容多为叙述该国美丽的湖光山色。

(八)苏格兰民谣:由于印刷术的尚未普及,以及竖琴家的相继死亡,以致早期的苏格兰高山族贾奈(Gales)音乐已大多失传,直至1781年才被人重视,开始搜集。苏格兰音乐粗犷,听起来颇像爱尔兰音乐,这是因为苏格兰早先的竖琴家多半来自爱尔兰的原故。在苏格兰,竖琴是一种很普遍的乐器,几乎家家都有,人人能弹,不过后来由于风笛的兴起,而使竖琴家的地位大受影响。因为风笛可在户外吹奏,而竖琴仅适合于室内弹奏。苏格兰的民谣有高地与平地之分,高地民谣比较雄壮,平地民谣则倾向柔和优美。

(九) 西班牙民谣:西班牙的民间音乐,可说多半是舞曲的一部分,而舞曲也往往是民谣的一部分。此外,所有的西班牙民谣,都含有浓厚的乡村情调,这就是西班牙民谣的一种独特的风格。

(十) 瑞典民谣:瑞典的民谣,据说在1631年才被人们搜集起来,其中以叙述古代战士的英勇故事为多,曲调雄壮、激昂、奋发。

(十一) 威尔斯民谣:威尔斯的传统音乐,大都是根据竖琴曲调而编成的,其中包括民谣、土风舞、颂歌、赞美诗,且多以竖琴为伴奏乐器。

每一首民谣的背后都会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有的故事是悲伤,有的故事是凄凉,有的故事是一种无奈。因为有的人他们内心的一种情感没有地方诉说,通过日记和文章又缺少了艺术感,所以他们只能够通过民谣的形式把自己心中的那种爱意,以及心中的那份情感唱出来。

《董**》

《董**》这个民谣其实讲述的就是董老师爱上一个人,最后是因为他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没有足够的物质保障给对方幸福的生活,不得不分开。这也是许多人情感上的软肋,也是很多人的一种无奈,我记得这首民谣当中有一个歌词是如此的:爱上一匹野马,可我的家里没有草原。我们很爱对方,但是我们却不能够给予对方他想要的,这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痛苦。

《南山南》

这个讲的其实是异地恋非常让人无奈又悲惨的故事。每个异地恋的背后,其实都是一个人孤独和无奈,因为我们都明白,原本以为我们可以能够战胜时间和空间的距离,能够修成正果,但没有想到,两个人异地分隔,最终却成为了彼此过客,曾经以为是彼此的终点,但只是成为了彼此留下心中印记的人而已。我们都想要拥有幸福永恒的生活,可以花前月下,但现实有着太多的不如愿了。

《春风十里》

一群孤独的人的狂欢,一群从事着跟音乐无关的人的呼唤,他们用不专业、不动听的歌喉演唱心中的孤独。孤独的夜,纵然有着千丝万缕对生活的无奈,让他们依然没有放弃,酒杯举起来,沉浸在生活当中,让自己沉浸在此刻。就算有再好的酒,我们依然希望能够有寄托心灵的地方,能够有一个让我们陪伴的人。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民谣:民间流行的,又赋于民族色彩的歌曲,称为民谣。

民谣的 历史 悠远,使得民谣的作者多不知名。民谣的内容丰富,有宗教的、爱情的、战争的、工作的,也有饮酒、舞蹈作乐、祭典等等。民谣表现一个民族的感情与习尚,因此各有其独特的音阶与情调风格。如法国民谣的蓬勃、意大利民谣的热情、英国民谣的淳朴、日本民谣的悲愤、西班牙民谣的狂放不羁、中国民谣的缠绵悱恻,都表现了强烈的民族气质与色彩。

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听民谣的原因是因为最近几年,国内涌现了好多民谣歌手,比如:赵雷,宋冬野,贰佰等等,而且歌也非常好听。赵雷的《成都》这首歌,相信大家都听过,旋律优美,略带点伤感,让你一听就能进入那个场景,好像亲身经历一样,特别的戳心。这样的歌能产生共鸣,接近群众,也接地气,非常容易被大部分人所接受。

还有一些校园民谣,也非常好听,比如: 《同桌的你》、《睡在上铺的兄弟》、《童年》等,这些歌耳熟能详,基本大家都会唱,传唱度极高。

另外,一些独立民谣也不错,从2012年的董**,到2014年当你老了,2015年南山南,人们似乎开始觉醒但却不知道民谣已经深入人心,其实在独立民谣圈里有着许许多多的优秀的独立民谣歌曲《理想三旬》《北方女王》《玫瑰》《想》《这一切没有想象的那么糟》《九月》《骚》《斑马,斑马》《瞎子》《糟》《成都》《三十岁的女人》《鼓楼》《玛丽》等等,这些独立民谣作品不仅给人们听觉上的冲击还给人们心灵上带来巨大的思考性,人们仿佛沉醉于这种独立性。

所以,民谣越来越多人听,越来越多人喜欢也不是没有道理的,毕竟好的东西才会受到大众的追捧。但是,有一点点不太好的就是,现在的很多民谣还是偏伤感,人总是要积极一点的嘛。所以,在这里也是希望喜欢民谣的人能够积极一点,毕竟人的一生是弥足珍贵的,谁都不能判定它的长短,能够开心还是要开心的度过。因此,也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开心的,向上的,没有那么多故事的民谣呈现给大家,让大家全面的领会民谣这一艺术色彩,也希望喜欢民谣的人越来越多!

现在很多的民谣歌曲都非常的流行,通过抖音走红的民谣歌曲也非常多,个人分析了一下越来越多人喜欢民谣歌曲的原因。

一、 情感 引起共鸣

民谣歌曲讲述的情绪是很多人都有所体会的,普通人的经历产生的一些情绪,可以打动非常多人的内心,会让人感同身受。

二、旋律简单舒服

很多民谣歌曲的旋律都是比较的舒缓,给人的感受是非常的舒服的。这样的旋律可以被非常多人喜欢,简单、清新、舒缓的旋律受众群体是很大的。

三、通俗易懂

现在流行的民谣歌曲很多,这些民谣歌曲的歌词是比较好理解的,但其实看似简单的歌词是富含了很多的深意,越品会越觉得这样的歌词很有味道。

四、越来越多民谣歌手被大众熟悉

近几年民谣音乐的发展非常快,很多的民谣歌手不仅仅是在民谣圈享有很高的人气。不少的民谣歌手都通过自己的作品出圈了,比如赵雷、陈粒等等,通过这些出圈的民谣歌手,让更多人了解民谣音乐。

其实民谣音乐本身其实受众群体就是很大的,但是之前因为在大平台上面展示的机会很少,所以才只在民谣圈子里面流行。

现在宣传音乐的平台越来越多,民谣音乐也让更多人认识了,也有更多人发现了民谣音乐的魅力,所以越来越多人喜欢民谣音乐。

民族的才是最好的,民谣产生于百姓,有强大的生命力

是一些经典的民谣歌曲比如同桌的你

我喜欢民谣,我可能是羡慕他们,羡慕他们在稻城冰雪融化的早晨,羡慕他在生意不错的小酒馆唱着赵雷的歌,羡慕他在北京的鼓楼小面,羡慕他十九岁背着一把吉他就能唱出整个世界,羡慕他们能把生活写进歌里,我的内心却无法表达,大概也是从中寻找共鸣,很多民谣第一次听起来不那么好听,但是明白了他的故事,也就能静下来听听了,民谣听的是什么,一个游子浪迹天涯的痕迹,和自己心爱的人分别还能抱着吉他为你唱首歌,曾经民谣很小众,听懂的人不多,现在民谣火了被拿出来各种商场放,失去了他的味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9174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