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中的主要意象及意象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边塞诗中的主要意象及意象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第1张

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以边塞军旅生活为主要内容,或描写奇异的塞外风光,或反映戍边的艰辛的诗作称之为边塞诗这类诗的思想内容极其丰富:可以抒发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可以状写戍边将士的乡愁、家中思妇的离恨;可以表现塞外戍边生活的单调艰辛、连年征战的残酷;可以宣泄对黩武开边的不满、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情;可以惊叹描摹边地绝域的奇异风光和民风民俗而诗中流露的也可能是矛盾的复杂的情感:慷慨从军与久戍思乡的无奈;卫国激情与艰苦生活的冲突;献身为国与痛恨庸将无能的悲慨

边塞诗的意象:烽火、狼烟、马、宝剑、铠甲、孤城、羌笛、雁、鹰等

特点:一是浓郁的汉代情结唐代边塞诗有一种典型的文化现象:以汉代唐,出征的军队称为汉兵,将领称为汉将,边塞称为汉塞,就连天上的月亮也称为汉月不仅如此,一般的边塞诗在提及周边少数民族时,也往往沿袭汉代的称谓,把交战对方称为匈奴,把其首领称为单于、左贤在称颂战地英雄时,常常提到的也是汉代的霍去病、李广、卫青、班超、马援等,以呼唤英雄精神的回归这种汉代情结既是对历史的继承,又是对历史的超越

二是鲜明的边地风貌自然景观多是黄沙白云、冰川雪山,地理区域多是塞外、雁门、漠北、玉关、黄河,异域风物多是羌笛、胡笳、琵琶、战马,人物多是戍卒、将帅、胡人,用典多是投笔、长城(南朝宋的大臣檀道济)、楼兰,乐曲多是与边塞军旅生活有关的《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行路难》等

《采薇》是西周时期一位饱尝服役思归之苦的戍边战士在归途中所作的诗,诗中叙述了他转战边陲的艰苦生活,表达了他爱国恋家、忧时伤事的感情。

译文:

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芽已破土钻。说回家啊说回家,一年已经过大半。没有家也没有室,只因玁狁来侵犯。不能安坐与定居,只因玁狁常为患。 

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茎叶多柔嫩。说回家啊说回家,心中忧思多深沉。忧心如火猛烈烧,又如饥渴实难忍。驻守营地不固定,没人回乡通音问。 

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茎叶变粗硬。说回家啊说回家,今年阳月又已临。王室公事无休止,不能片刻享安静。忧思在心真痛苦,我今远行难归省。 

那是什么花盛开?棠棣烂熳一丛丛。高大马车又谁乘?那是将帅所专用。驾御兵车已起行,四马壮硕气势雄。不敢安居战事频,一月三次捷报送。 

驾起四马驱车行,四马强壮神奕奕。将帅乘车作指挥,士卒靠车作掩蔽。四马步子多整齐,弓饰象牙箙鱼皮。每天岂能不警戒?玁狁侵扰势紧急。 

当初离家从军去,杨柳依依轻摇曳。如今返乡解甲归,雪花飘飘飞满野。道路长远慢慢行,又饥又渴愁肠结。我的心中真悲伤,谁知我有多凄切。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前两句写景,用“青海长云”“孤城遥望”极言塞外荒凉、空旷的景致,给人以苍凉之感;用“暗”“孤”“遥”等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是悲壮的赞歌,是孤独的等待,是思乡的惆怅。

后两句叙事抒情,“百战”“穿金甲”写战事的频繁、激烈、残酷,用了夸张的写法,更突出士兵们边塞生活的艰难;最后一句直抒胸臆,既是战争前慷慨激昂的豪迈壮语,却也表现出边关将士们无奈、决绝的心境。

王昌龄从军行共有7首,体现戍边战士思想感情的有3首。

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刻画了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深挚感情。

其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此诗截取了边塞军旅生活的一个片断,通过写军中宴乐表现戍边者深沉、复杂的感情。

其三: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全诗表明了戍边将士们驻守边关的宏伟壮志。

附其余四首供对照:

1、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2、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3、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4、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自己体会~~

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以边塞军旅生活为主要内容,或描写奇异的塞外风光,或反映戍边的艰辛的诗作称之为边塞诗。这类诗的思想内容极其丰富:可以抒发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可以状写戍边将士的乡愁、家中思妇的离恨;可以表现塞外戍边生活的单调艰辛、连年征战的残酷;可以宣泄对黩武开边的不满、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情;可以惊叹描摹边地绝域的奇异风光和民风民俗。而诗中流露的也可能是矛盾的复杂的情感:慷慨从军与久戍思乡的无奈;卫国激情与艰苦生活的冲突;献身为国与痛恨庸将无能的悲慨。

边塞诗的意象:烽火、狼烟、马、宝剑、铠甲、孤城、羌笛、雁、鹰等。

1、有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和报效祖国的激情

[杨炯·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李白·塞下曲]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2、有抒写征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愁别恨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沈佺期·杂诗]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3、有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以及对帝王穷兵黩武的不满

[杜甫·兵车行]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陈陶·陇西行]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来源网络

我热爱我的祖国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我就是祖国的一小部,祖国是我永远所依偎的母亲 。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去年6月 ,外军公然调戏于我方式先谈判好的协议,公然越境 ,按照应急处理来讲 ,派出几位战士谈判 ,外军公然袭击我们派出去的警卫战士 。在打斗的过程中部战区陈红军、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4位戍边官兵,以身殉职,永远的埋葬在了就高原当中 ,团长祈发宝也身负重伤 。

00后小战士 陈祥榕

陈祥榕牺牲才跟小编的年纪一样大 ,据陈相容的姐姐回忆:“陈祥榕从小就很懂事,在陈祥榕13岁的时候,父亲就被查出患有淋巴癌,,那个十三四岁的年纪,应该是最容易贪玩的年纪 而陈祥榕选择每天待在附近床前照顾父亲,并无时无刻的有需要的时候就会被父亲按摩缓解疼痛,他懂事的让人心疼  很小就挑起了生活的重担,所以他比一般人懂事都较早 在他当兵的这几年,他一直往家里寄钱  ”。

而在入伍之前,他毅然决然的选择了戍边战士,他说:“当兵就要去最苦的地方 ”。在当兵的前几月,他一直以军队的严格 要求自己 ,他说 这样就能早点适应军队生活,不给军队添麻烦 。

就是这样一个清澈的战士,用生命 体现了他对祖国最清澈的爱 。在惋惜之余,我更多的是尊敬,是敬佩 。

而我们今天和平生活都是一个用一个的陈祥榕,为我们在边防一天天熬过来的,边疆是艰苦的,更是孤独的 ,他们为了祖国,为了人民,日日夜夜忍受这样的孤独,只因为他们心中那样的信念 , 所以请致敬每一位边防战士。

祖国值得 

是什么让一位又一位的戍边战士 ,宁愿冒着最严寒最残酷的条件环境 。依旧坚守在祖国的边疆?是金钱还是名利 ?我想都不是 ,这是因为他对祖国无尽的热爱 ,对祖国无尽的忠诚 。同样作为新时代的我们 ,虽然我无法为祖国保卫边疆,但是我们也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努力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为祖国的建设先让一份自己的力量 !

吾辈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时刻为祖国准备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9262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