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 第七段作者是怎样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的?

白杨礼赞 第七段作者是怎样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的?,第1张

在第7段中,作者连用七个感情色彩强烈的褒义词语——“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坚强不屈”“挺拔”,热情赞美它是“树中的伟丈夫”,采用了拟人和对比的手法,写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第一句由树及人,启发人们深思不应该只觉得它是树,为下文作铺垫。后面三个“难道”,就由浅入深地写出了它的象征意义。“不想到”、“不联想到”、“不更远一点想到”一层深一层地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第二句从白杨树的性格出发,点明白杨树“至少”象征着“朴质、严肃、坚强不屈”的北方农民。第三句从白杨树“傲然挺立”的形象出发,把它象征为在敌后坚强不屈守卫家乡的哨兵。第四句从白杨树的“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品质出发,把它象征为在中国***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气势充沛,酣畅淋漓,展示了阔大而深远的境界。感情得到升华,文章达到高潮。

360问答

白杨礼赞

首先是增强文章结构的严密性。 本文开头便以一句“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独自成段,以“实在”一词作强调,以感叹号作结,开门见山,直抒胸意。这种排空而来的强烈感情气势恢弘磅礴,能够一下子抓住读者,促使读者急于了解个中原委。在娓娓描述黄土高原景色中,作者一波三折地让读者经历着始而扬继而抑终于扬的情感变化。完成了对黄土高原景色的描绘,也就引出了对生长在不平凡的环境中的白杨树的礼赞:“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这个抒情段使文章由描绘白杨树生长环境向描绘白杨树本身外部形态过渡来得非常巧妙、自然。而在完成了对白杨树外部形态的描述之后所产生的崇敬之情:“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自然地引出了对白杨树内在精神的挖掘,对白杨树象征意义的揭示。这又使得文章前后衔接紧密,浑然无隙。在由远及近观赏其外部形态,由表及里洞悉其内在精神并将主旨加以升华之后,以对白杨树的“高声赞美”结束全文,回应开头。

《白杨礼赞》是茅盾在抗战时期写的散文名篇。思想上:歌颂北方敌后军民团结一致在艰难环境中不屈不扰抗敌斗争的崇高精神,歌颂延安人的新生活、新风貌,歌颂延安精神。

《白杨礼赞》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歌颂了北方军民团结抗战、奋发向上的精神品质,进而歌颂了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品质。

通过赞扬白杨树,从而歌颂了中国军民"团结一致,顽强不屈,艰苦奋战"的高尚精神。

层次之美--两个层次,由实到虚,由形体到联想,由形体到象征。第一层次由抑到扬,第二层次逐层深入--由近到远,由实到虚,由物到人,由物到精神。

用词之美--课文中到处都是褒义词。

句式之美—“当你……难道……难道……难道”是一组排比反问句,第一句把读者的思绪引向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接着三句说了三种象征意义,从普通农民说到部队哨兵,从具体的人说到精神和意志。“只觉得”“不想到”“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又不更远一点想到”,带动着抒情议论的步步深化,让人们感受到语言文字之中洋溢着的激情。

抑扬之美--先抑后扬。作者赞美的是另一种美:白杨树的美,伟丈夫的美,作者一日气说了白杨树七种可贵的品质,高扬了时代的浩然正气。

情感之美--课文中那带有强烈抒情意昧的议论显得动人心弦。就拿“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这一句来讲,作者从各个方面评议颂扬了白杨树的优秀品质,而且层层递进,说了一层又一层,将白杨树美好的形象镌刻在我们的心中。

用词之美--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拨,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八个形容词或者说八个褒义词语分三个层次表达,激情好浓崇敬好深,好像在赞美白杨树,实际上已经在赞美伟大的抗日军民。

构思之美--因物生情,托物言志。让人由村展开联想,让人由白杨树的品质想到北方的农民,让人由白杨树的坚强不屈想到抗日军民,让人由白杨树的精神想到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精神和意志。这是由白杨写到人,表现出深刻隽永的意蕴。

象征之美--作者借白杨树的不平凡的形象,赞美了在中国***领导下的坚持抗战的北方的农民。文中物与情、物与人的相通之处、共同之点,也就是文中所描写的白杨树的力争上游、倔强挺立、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力求上进、坚强不屈与北方农民在民族解放斗争中所显示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的精神内在的一致性。

 《白杨》文章由树及人,从孩子关于白杨的争论开始,引出爸爸对白杨特点的介绍,用了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比喻手法;然后写爸爸借白杨表明了自己扎根边疆的志向,并希望孩子也能够成为边疆建设者的心愿。下面我为大家带来白杨课件,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白杨》课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晰 伞 抚 绍 疆 陷),正确读写“清晰、插嘴、分辩、抚摸、介绍、陷入、浑黄一体”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通过白杨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的品质。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是体会写法,感悟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

 课前准备

 1、组织学生上网查阅新疆建设者的有关资料、文艺作品,观看有关影视资料、等。2、欣赏、学唱歌曲《小白杨》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激发情感

 1、出示课件,戈壁滩上的白杨树

 2、音乐《小白杨》

 “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微风吹,吹得绿叶沙沙响罗喂,太阳照得绿叶闪银光……”

 3、师:亲爱的同学们,在我国的西部茫茫的大戈壁上,生长着一棵棵高大挺拔的白杨树,“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一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今天我们就和现代作家袁鹰一起来欣赏戈壁滩上的白杨。(板书:白杨 作者袁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配乐朗读《白杨》(学生带着情感听,将生字新词及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画记号)

 2、课件出示生字新词。

 生字:晰 伞 抚 绍 疆 陷

 新词:清晰、插嘴、分辩、抚摸、介绍、陷入、浑黄一体

 区别“分辩”与“分辨” 。齐读课文中的注释② 戈壁:蒙古语意为难生草木的土地,是一种粗沙,砾石覆盖在硬土层上的荒漠地形。

 3、师,同学们,刚才大家带着深厚的感情听了课文配乐朗读,并学会了生字新词,能谈谈你的印象吗

 生1、白杨能在“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的大戈壁上顽强的生长,它的生命力太顽强了!

 生2、无论遇到自动样的艰难险阻,白杨树它总是“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生3、老师,我还发现作家袁鹰表面上是在写白杨,其实他是在写人,就像我们以前所学过的课文《落花生》一样……

 生4……

 4、师:听了同学们的交流,老师真是太高兴了,从大家的交流中我看到同学的学习是多么的专心啊!

 三、再读课文,深化认知

 1、出示课件:大戈壁

 2、师:这就是茫茫的大戈壁。谁能在课文中找出描写大戈壁的句子来

 生“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线并不那么清晰,都浑黄一体。”

 3、齐读这段话。师:在读这段话时,你读出了什么味儿

 生1、这段话形象的写出了大戈壁环境十分恶劣。

 生2、这段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

 结合课件重点理解:浑黄一体

 4、出示课件

 5、师,看着窗外不时闪过一棵高大清秀的白杨,兄妹俩发生了一场小小的争辩。他们是在争论的

 6、分角色朗读课文第1—9自然段。

 重点理解“高大挺秀”和比喻句“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

 四、重点品读,体会情感

 1、师:孩子们小小的争论引起了爸爸沉思,“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那么,爸爸是怎样评价白杨树的呢

 2、重点朗读第12节爸爸对白杨的评价。

 出示:“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也不动摇。”

 ①指名朗读;②教师范读;③全班齐读。

 3、师:从爸爸的这段话中,你们又体会到了白杨的什么特点

 生1、我看出白杨树的高大挺秀,“它从来就这么直”。

 生2、白杨树它很坚强,不怕任何自然灾害。

 生3、白杨树生长的范围很广,“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生4、老师,我想爸爸的这段话表面上似乎是在写白杨,实际上他是在告诫孩子们要做像白杨那样的人。

 4、师:同学说的都不错,特别是刚才的这位同学体会真是太深刻了。下面请同学们齐声朗读第13节: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①指导学生理解这一设问句。一个“也”字,说明爸爸说树即说人。爸爸看到戈壁滩上高大的白杨树,触景生情,以白杨自勉,在托物言志。

 ②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爸爸说的那段话。

 ……

 五、激情阅读,升华情感

 1、指导朗读:

 男女生轮读

 片断一:“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片断二:“在通往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的白杨树。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

 2、教师激情简介“新疆建设兵团”。……

 3、指导学生感悟

 “许许多多的白杨树”,那就是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千千万万的劳动者。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才使我们的民族更加团结,我们的祖国更加富强!

 4、师:爸爸“他也是在表白自己的心”。那么你们明白了爸爸要表白的是什么心迹

 生1:看到白杨树,爸爸更坚定了他扎根边疆的决心。

 生2:爸爸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像老一辈的建设者一样,将来为建设祖国的边疆做出自己的贡献。

 生3:孩子的爸爸可以是在呼吁更多的人像白杨树一样,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成为栋梁之才!

 5、师:课文中写道,“现在呢,孩子们多了一点知识。”你能说说孩子们多了一点什么知识,你又从中懂得了什么

 生1:做人,就应该像白杨树那样,“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生2:做人,就应该不怕困难,无论遇到任何艰难险阻,都要“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生3:做人,就应该不计名利,脚踏实地,努力工作。

 ……

 6、欣赏品味

 1、出示重点句:

 “突然,他的嘴上又浮出了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到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①品味:“爸爸的微笑消失了。”“他的嘴上又浮出了一丝微笑。”爸爸的嘴上为什么又浮出了一丝微笑(“现在呢,孩子们又多了些知识。”“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

 ②理解:“高大的白杨树”和“几棵小树”分别比喻什么

 ③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

 师:在课文的结尾处,作者再一次通过父亲神情的变化,来错物喻人,托物言志。爸爸自己已经扎根边疆,献身边疆,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像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才。

 这句话反映了老一辈西部开拓者“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博大胸怀。

 2、指导情感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六、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1、小练笔。写几句话,夸夸像课文中的爸爸那样的祖国建设者或保卫者,可以用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等词语。

 2、情感朗读、背诵爸爸赞扬白杨的那段话。

 3、音乐《小白杨》。

 附:板书设计

 借物———————————————→喻人

 ↓ ↓

 高大挺秀(大戈壁 卫士) 扎根边疆

 5、白杨 生命力强(哪儿……哪儿) 爸爸 建设边疆

 (袁鹰) 强不屈(不软弱,也不动摇) 无私奉献 ↑                  ↑

 小白杨——→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孩子

白杨课件

《白杨》优秀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部分的问题和需求。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白杨》优秀教案设计,欢迎大家参考!

1《白杨》优秀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晰、伞、抚、绍、疆、陷”这六个生字,理解并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抚摸、介绍、沉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意义深刻的句子,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学会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并感受爸爸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的志向及希望儿女能成为边疆建设者的心愿。

 教学重点:了解白杨树的特点,体会边疆建设者的无私奉献精神及爸爸希望孩子成为边疆建设者的心愿。

 教学难点:感受爸爸希望孩子成为边疆建设者的心愿。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大戈壁和白杨树的

 2、谈话导入:同学们听说过大戈壁吗在大戈壁上,许多东西都长不出来,但图中的白杨树却能在大戈壁这没有人烟的地方生长起来,你想知道白杨树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树吗今天我们就随作者一起去大戈壁看看。(板书:《白杨》)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全班默读课文,用铅笔画出生字词。

 2、出示课件,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1)生字:晰(xī) 伞(sǎn) 抚(fǔ) 绍(shào) 疆(jiāng) 陷(xiàn)

 (2)词义

 戈壁:蒙古人称沙漠地区为戈壁,这种地区尽是沙子石块,地面上缺水,植物稀少。

 清晰:清楚

 浑黄一体:指天和地都是**,分不出界限。这里讲风沙大,天地间分是**。

 高大挺秀:(树木、身材)等挺拔而秀丽。

 抚摸:用手轻轻地按着来回移动。

 介绍:使双方相识或,引进,带入(新的人或事物)

 沉思:深入地思考。

 3、快速阅读一遍课文,四人一组进行讨论,说说《白杨》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并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课文讲的是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亲,带着自己年幼的儿女前往新疆,在旅途中看到白杨引起了讨论的事。

  三、 老师示范读课文

  四、 细读课文,分清结构:

 学生给文章分段,并说明分段的理由。

 第一段:(1-3自然段)写大戈壁的铁路线上长着高大挺秀的白杨树。

 第二段:(4-13自然段)写“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特点,并以此表达自己的心愿。

 第三段:(14-15自然段)写“孩子们”不理解爸爸的心意,但他们知道在通往新疆的路上有很多白杨树。

 第四段:(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他们看到火车前进方向的右边,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有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五、 朗读课文,找出描写白杨树特点的话,并概括白杨树的特点。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说明了白杨树具有“挺直”的特点,“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说明白杨具有“适应性强”的特点,“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说明白杨具有“顽强的品格”。

  六、 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板书:

 白杨树的`特点:挺直、适应性强、具有顽强的品格。

  第二课时

  一、 复习

 同学们,我们昨天已经初步学习了《白杨》这节课,我们一起说说白杨具有哪些特点,好吗你们还想进一步了解白杨吗我们这一节课继续学习《白杨》吧。

  二、 朗读课文,讲解课文:

 1、四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的四大段

 2、全班齐读第一大段

 (1)说说大戈壁是怎样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烟,浑黄一体;这样写是为了写戈壁环境恶劣,从而塑造了白杨树的高大形象。

 (2)长在戈壁上的白杨树是怎样的呢

 高大挺秀

 3、分“爸爸”、“哥哥”、“妹妹”三个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二大段。

 (1) 说说“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中的“卫士”指的是什么(白杨树)

 (2)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愿。爸爸的心愿是什么呢

 (爸爸的心愿是像白杨树一样扎根边疆,默默地为边疆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并希望自己的儿女能像自己一样。)

 (3)“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这个句子用了什么关联词请画出来并用它造一个句子。

 (4)读“爸爸的微笑消失了……也不动摇”这一段,了解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

 4、齐读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讨论以下两个问题:

 (1) 在“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中,“一棵高大的白杨树”指谁“几棵小树”指谁

 (“一棵高大的白杨树”指“爸爸”自己,“几棵小树”指“爸爸”的儿女。

 (2) 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为什么呢

 (因为“爸爸”为建设边疆后继有人而感到欣慰。)

 5、概括本课的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描写一位父亲在前往边疆的途中向儿女介绍白杨的事来表达自己对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志向。

  三、 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本文描写了白杨树挺直、适应性强和具有顽强性的特点,但全文又不仅仅是描写白杨,文章还借白杨来比喻那些扎根边疆、默默地为边疆建设贡献力量的人,同时也表达了自己要为边疆建设而奉献的志向。

  四、 分小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 作业:

 根据原文内容填空: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 ),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 ),不管( ),它总是( ),那么( ),不软弱,也不( )。 突然,他的嘴角又( ),那是因为他( )的右面,在一棵( )身边,( )正迎着风沙( )。

2《白杨》优秀教案设计

  教学要求

 1了解白杨的特点:

 品性直、高大。

 生长范围广、适应性强。

 能抗拒恶劣的气候和自然灾害。

 2体会爸爸的心愿:服从祖国的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以及他对下一代的希望。

 3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

 通过介绍、赞美白杨树,来赞美边疆建设者们不怕艰苦,毅然扎根边疆,为边疆建设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4初步感悟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

 5通过抓住爸爸的语言、神态和做法来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

 6能够运用联系上下文和抓重点词句的方法来读书。

  教学重点

 1通过抓住爸爸的语言、神态和做法来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

 2能够运用联系上下文和抓重点词句的方法来读书。

  教学难点

 体会爸爸的心愿:

 服从祖国的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以及他对下一代的希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学生听写生词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知道文中的白杨生长在什么地方

 1快速读第一自然段,戈壁滩是什么样的,课件欣赏戈壁滩。多么荒凉的大戈壁啊。白杨树却长的怎么样呢

 二、面对这戈壁滩上的白杨哥哥和妹妹发生了争论。分角色读课文的4--12段。画出爸爸的话,批注你的体会。(课件出示爸爸的话)

 1请你认真地默读这一段话,想一想:

 白杨树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地方读出来的。用“ ”标出重点词语,并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注在空白处。

 2交流估计:

 你都读出来了什么从哪些地方读出来的。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直。──读出你的理解。

 深入品读“从来”一词,老师启发学生:你从中读出了白杨的什么特点

 句子对比

 教师激情小结:

 白杨树的枝干一律向上,而且仅仅靠拢,笔直的枝、笔直的干,总给人一种力争上游的精神。让我们再来读这句话。

 “哪需要它,它就很快地在哪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很快”──长得很快──读出你的感受。

 “哪……哪……”哪里需要,就在哪里生长,说明它的适应性非常强。

 板书:适应性强 把你理解得读出来。

 结合生活想想哪些地方需要白杨树,填空:

 课件出示:( )需要它,它就在那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小结:的确,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不管是山坡还是戈壁,哪需要白杨,白杨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遭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坚强,不软弱,不动摇-坚强-读出它的坚强。

 “不管……不管……总是……”

 不怕困难──读出它──不怕困难(师引读)。

 小结:“风沙、雨雪、干旱、洪水”,这些都是严重的自然灾害,说明白杨很坚强。

 师引读:遇到( )的风沙,白杨树是……

 遇到( )的雨雪,它是……

 遇到( )的干旱,它仍然是……

 遇到( )的洪水,它依然是……

 无论面对怎样的自然灾害,白杨树永远……,所以课文中用了“总是”一词。

 多么坚强不屈的白杨树啊!让我们再来读这句话。

 爸爸介绍白杨树这段话,你了解到爸爸眼中的白杨树什么样

 (5)此时你心中对白杨有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让我们带着敬佩来朗读爸爸介绍白杨的话,体会白杨的内在品质。练读--配乐读整段。

 (6)练习背诵。课件出示背诵提示。

 3过渡:爸爸说这些话的时候很严肃,其实他所说的不仅仅是他眼中的白杨,也是他心中的白杨。

 (1)品读“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修辞手法:设问句。

 爸爸到底在表白自己的什么心愿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14自然段,并联系课文的12自然段,自己先思考,再和同桌交流一下。爸爸仅仅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

  三、突出重点,理解爸爸的心

 1引读讨论14小节:

 (1)师读:“他们只知道……”生接读“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

 师问“他们却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到新疆工作”

 (2)师读:“他们只知道……”生接:“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

 师问:“他们却不知道爸爸为什么把他们接到新疆去”

 (3)师读:“他们只知道…”生接读:“新疆是个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师问:“他们却不知道新疆是个偏远艰苦的地方”

 (4)新疆这个地方什么样呢通过上节课的介绍,我们了解到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新疆,可以说经济非常贫穷落后,那里的地型和气候都不适宜庄稼生长,所以那里的农业水平十分低下。主要以“扬手一把种,收成靠天公”的原始农作方式,那里几乎就没有工业,更没有工厂,连一根钉,一斤铁都生产不出来,交通又很困难,所以,当时的新疆真是物资奇缺,百业凋零,一副萧条景象。想不想走进那个时代,去感受一下爸爸妈妈的工作场景。

 (5)出示投影。

 爸爸妈妈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都洒在了这片热土上。他们为什么还要接孩子去那念书呢

 现在我们知道,填空:“爸爸不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更是在表白自己一颗( )的心!”

 教师小结:

 不仅自己到祖国最需要最贫苦的地方去建设,还希望子女扎根边疆,建设边疆,这就是爸爸的心愿啊。

 过渡:

 通过爸爸的介绍,孩子们多了一点什么知识呢

 (6)指名读15自然段。

 (7)爸爸介绍的这些知识就像在孩子心中播下一颗种,那颗种子能不能生根、发芽、成长呢

 (8)请同学们自由读16自然段,想一想:

 爸爸为什么又陷入了沉思为什么又突然微笑了呢

 交流:

 出示“……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A 体会这句话:“高大的白杨树”指的是爸爸,像爸爸一样扎根边疆的建设者;

 “几棵小树”指的是我们,在爸爸的影响下,立下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志愿的我们,也就是边疆建设者的后代。

 沉思──爸爸在担忧孩子们能不能像他所希望的那样。

 微笑──看到了大白杨身边的几棵小白杨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他仿佛看到了什么──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了希望与信任。

 齐读16自然段

  四、积累提高 拓展延伸

 1课题是《白杨》,全文是不是仅仅写白杨赞扬了爸爸什么精神

 2赞扬爸爸实际上就是赞美什么人

 3揭示表达上的特点:“借物喻人”

 3总结启发想象:是呀,其实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许许多多的边疆建设者们,他们离开了繁华的城市,告别了朝夕相处的亲人,毅然来到祖国最需要最艰苦的地方,奉献自己的青春与生命,奉献自己的子孙后代,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祖国边疆建设事业,有的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经过了几代人的奉献与建设,新疆现在什么样了呢

 4出示投影:

 新疆现在的。

 5看了这组照片,我想你一定有许多话想对边疆建设者说。仅仅边疆建设者们是白杨吗不是的,其实在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像白杨一样的人们,他们甘于贫穷,不怕困难,默默地奉献在需要自己的岗位上。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像白杨一样的建设者,他们是谁呢

 指名交流

  五、进行练笔,情感升华

 师:此时此刻,你想对白杨树以及像白杨树一样的祖国建设者说些什么把心中的所思所想写下来吧。可以用上出示:“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等词写一段话。

 (学生自由写话,教书巡视。)

 师:已经有同学自告奋勇,要。

 (投影展示学生的句子)

  六、总结:

 同学们,今天的学习,我陶醉在你们充满智慧的话语里,不管是把笔触指向“援助藏的老师”还是指向“铁路工人”,不管是写“在守卫边疆的战士”还是写“默默无闻的护士”,都会正确流利地写出很有思想的句子。真让人佩服。如果同学们有兴趣的话,去读一读老师向大家推荐的“借物喻人”的文章,那里会有一番新天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七、作业布置:

 推荐阅读艾青的诗歌《帐篷》,以及茅盾的《白杨礼赞》,杨朔的《荔枝蜜》,陶铸的《松树的风格》等文章,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课下阅读时,能进一步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9341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