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妻书中林觉民死的值不值?(从生死观,幸福观角度)

与妻书中林觉民死的值不值?(从生死观,幸福观角度),第1张

1911年4月24日夜,广州起义前三天,革命党人林觉民料知起义胜算不大,给妻子陈意映写诀别书,告诉妻子自己是“为天下人谋永福也”,劝慰妻子在自己牺牲后不要悲伤,当以天下人为念。

与妻书》是一封家书,更是一篇感情真挚、说理深刻、感人至深的抒情散文,反映了一个民主主义革命战士高尚的内心世界,表达了革命者的生死观和幸福观。

写《与妻书》时,林觉民就已置生死于度外,更抱定了抛却与爱妻的儿女情长而“勇于就死”的决心,他决计大义凛然、无所畏惧地投身到推翻黑暗腐朽旧时代的壮举中。

在林觉民看来,最伟大的爱不是卿卿我我的你侬我侬,也不是山盟海誓般为爱奋不顾身。而是身处历史洪流中,在国家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将国家之义与小家之义熔为一炉,将普罗大众与妻子亲人视同一体。即便是沧海一粟,百姓匹夫,也要奋力一搏,引刀一快,去舍身保国家卫民族,并以此来保妻儿卫家庭的大爱。在他看来这才称得上是至高无上的仁者之爱。林觉民在牺牲前给妻子的绝笔书中充满了呢喃之情的缠绵细腻,革命豪情的激昂慷慨。假如没有对亲人至诚的爱,也就无法将这种爱广化成他取义成仁,给予华夏民族博大的爱;假如没有对妻子笃深的情,也就无以衬托他舍身捐躯,付与芸芸众生浓厚的情。林觉民的《与妻书》正是用委婉动人的笔触,向妻转达了这一超越两性和家庭的情感,读后令人荡气回肠,心情久久不能平复。男儿何若伤心状,一篇读罢泪潸然。这封旷古未有的诀别信以其振聋发聩般对“爱”的阐释。对“义”的呼喊,使得每一个读它的人,悲欣交集,痛彻肝肠,屡屡激荡灵魂,纷纷潸然涕下。壮哉,革命党人!伟哉,中华英杰!

大义凛然的林觉民,一腔青春热血,明知必死而慷慨赴死。生而为人,终有一死。可若是以一介书生般的三尺微命,衍生出无数新的希望,新的憧憬,那这生命就定然如同燎原之火一样生生不息。生死别离之际,阴阳隔世之时,白发高堂在上,缱绻贤妻在室,百般无奈,千般念想,万般不舍交织在心间,但为唤醒百万之众,千万之众,为希冀光昌流丽之中国,为崛起岿然屹立之中华,当全舍而共赴之!这就是热血赤子不畏生死,惊天动地的铁骨柔情!这就是我泱泱华夏在山河破碎,救亡图存的觉醒年代,铸就巍巍壮举的第一国士。吾辈当永念斯人,永怀忠魂!

林觉民牺牲时正值弱冠而立之间,妻子也正当妙龄之嘉年华,这原本是生命之光和爱情之花闪灼萌发之初的烂漫岁月。但他又何其不幸恰逢动荡不安,风雨飘摇的晦暗时期。在国家和民族需要仁人志士以流血牺牲唤醒民众,前仆后继的危难之际。他毅然决然舍小义,全大义。弃小我,全大我。将生命视若等闲,许之家国。他顾忌牺牲以后,恐再难与妻并肩偕老,他担忧离别日久,恐无以与妻举案齐眉。

于是,便诞生了这封令时人和今人凄怆催泪,痛入肺腑的诀别书。

《与妻书》又名《与妻诀别书》。

《与妻书》是林觉民在1911年广州起义的前三天4月24日晚写给陈意映的。当时,他从广州来到香港,迎接从日本归来参加起义的同志,住在临江边的一幢小楼上。夜阑人静时,想到即将到来的残酷而轰轰烈烈、生死难卜的起义以及自己的龙钟老父、弱妻稚子,他思绪翻涌,不能自已,彻夜疾书,分别写下了给父亲和妻子的诀别书,天亮后交给一位朋友,说:“我死,幸为转达。”写《与妻书》时,林觉民满怀悲壮,已下定慷慨赴死的决心,义无反顾,在信的第一句,他就毅然决然地告诉妻子“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写信时,他“泪珠与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心中滋味无以言表。为“助天下人爱其所爱”、“为天下人谋永福”,他置生死于度外,抛却与爱妻的儿女情长而“勇于就死”,大义凛然、无所畏惧地积极投身到推翻清政府黑暗腐朽统治的武装起义中。

《与妻书》惟其感人,就在于它情真意切,字字泣血,到处都是浓得化不开的真情,缠绵悱恻而又充满激情,充满凛然正气,为国捐躯的激情与对爱妻的深情两相交融、相互辉映,叫人断肠落泪,而又撼人魂魄、令人感奋。虽然已时隔一百年,但文章的魅力依然,作者对爱妻的那份真情、那种“以天下人为念”、舍生取义的革命者的气度风范,依然令人动容,而且将流芳百世、名垂千古。

《与妻书》形式上是一封家书,实际上是一篇感情真挚,说理深刻,感人至深的抒情散文。它反映了一个民主主义革命战士高尚的内心世界,表达了革命者的生死观和幸福观,以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情真意切,催人泪下。

《与妻书》是清朝末年革命烈士林觉民在参加广州起义前写给爱妻陈意映的一封绝笔信。之后林觉民参加广州起义,被俘后从容就义,是著名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在信中他称呼爱妻为意映卿卿,在信里,他深情的呼唤了妻子49次。足见他对妻子深沉的爱,但这份爱,在祖国和人民面前又不得不作出了让步,林觉民不负天下人,却独独辜负了自己的发妻。

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望其真有

《与妻书》中字里行间都饱含了林觉民对于妻子满满的爱意。作为一个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林觉民本应不信鬼神,但因为心怀对妻子深深的不舍,他宁愿自己可以化作鬼魂,只为能常伴妻子左右。在信中他时时安慰爱妻,解释赴死的原因,委婉的表述了对于妻子深深的爱意,字字句句仿佛在妻子耳边低声细语,轻声呢喃,饱含了对爱妻的愧疚之情。通篇文章即缠绵悱恻又荡气回肠。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林觉民将个人的情爱与对于国家人民的大爱融合在一起,正是因为爱你,才不忍你身处这乱世之中,极具感染力。将家国情怀与个人对于妻子的爱高度融合统一。正是革命先辈这种舍小爱为大爱的革命情怀,才有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信中饱含林觉民对妻子深深的歉意,无法与妻子相伴一生的遗憾,以及为国捐躯,慷慨赴死的决心。这种家国情怀,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与妻书》即是一封写给妻子的绝笔家书,也是对当代青年很好的激励。

常说人类的悲欢并不能想通,但这篇《与妻书》却依然能在相隔一百多年后,引起当代少年的共情。虽然我们离那个烽火硝烟的岁月已经很远了,但是这种不负天下人,唯负汝一人的情怀,这种个人情爱与家国情怀冲突又能相融合的激烈情感很容易激起当代青年的共情。

林觉民英勇就义时,只有24岁,而妻子陈意映只有23岁,肚子里还怀着他们的第二个孩子。在林觉民就义后陈意映生下遗腹子,在两年后,也因抑郁成疾离开了人世,追随爱人而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977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