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简介。

201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简介。,第1张

当选 “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的事迹:

吴锦泉--高节卓不群

人物事迹

2010年8月9日,吴锦泉收听广播时得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将磨刀挣来的硬币凑上1000元钱送给红十字会捐给灾区。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吴锦泉得知此消息后,将两年来走街串巷替人磨刀挣下的19662元辛苦钱,通过红十字会捐给灾区。

自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累计捐款37000多元钱。吴锦泉,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五星村一名普通村民,如今年过八旬,仅靠磨刀为生,生活并不富裕,老两口还住在三间破旧的瓦房里,但他关心社会,为村里修桥补路,去福利院看望孤儿,将自己的辛苦钱毫无保留地捐献出来。

张宝艳,秦艳友––阳春布德泽

人物事迹

1992年,儿子的一次意外走失,让张宝艳、秦艳友夫妇体会到了走失孩子后的焦急,此后他们开始关注寻亲信息,并尝试为丢失孩子的父母提供帮助。2007年,夫妇二人建起“宝贝回家寻子网”,帮助家长们寻找孩子。为了运营好网站,张宝艳辞去工作成了一名全职志愿者。

2009年,张宝艳提出的“关于建立打击拐卖儿童DNA数据库的建议”得到公安部采纳,DNA数据库为侦破案件、帮被拐儿童准确找到亲人,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持。成立8年来,“宝贝回家寻子网”不断壮大,志愿者发展到15万多人,遍布全国各地,成为照亮宝贝回家路的一支中坚力量。

目前,“宝贝回家”寻子网是唯一与公安部打拐办合作的全国性寻子网站,截至2015年11月,“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帮助超过1200个被拐及走失的孩子寻找到亲人。

郎平--雄心志四海

人物事迹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女排决赛,中美巅峰对决,身高1米84的中国女排主攻手郎平击溃了美国女排的防线,帮助中国女排登上了冠军的宝座,赛后诞生了一个流行词——“铁榔头”。

“铁榔头”郎平两次在中国女排最困难的时期,主动接下了中国女排主帅这个“星球上压力最大的职业”:第一次是1995年女排生死存亡之际,她毅然归国,担任女排主帅,累倒在工作当中;第二次是2012年中国女排伦敦奥运会被日本队淘汰,2013年同年龄队友陈招娣撒手人寰,这一系列的悲痛触动了郎平内心深处的女排情结,于是她冒着“一世英名可能毁于一旦”的风险再次走马上任,仅仅一年半时间,郎平就带领中国队于2014年时隔16年重返世锦赛决赛舞台,最终夺得亚军,并于2015年重夺世界杯冠军。3

0年来,从担任主攻手时的“五连冠”到任教练率中国女排重返世界之巅,“铁榔头”似乎已经是奇迹的代名词。

屠呦呦--春草鹿呦呦

人物事迹

2015年12月10日,屠呦呦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医学奖。这是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1968年,中药研究所开始抗疟中药研究,39岁的屠呦呦担任该项目的组长。

经过两年的研究对象筛选,并受到中国古代药典《肘后备急方》的启发,项目组将重点放在了对青蒿的研究上。1971年,在失败了190次之后,项目组终于通过低温提取、乙醚冷浸等方法,成功提取出青蒿素,并在接下来的反复试验中得出了青蒿素对疟疾抑制率达到100%的结果。

在没有先进实验设备、科研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屠呦呦带领着团队攻坚克难,面对失败不退缩,终于胜利完成科研任务。青蒿素问世44年来,共使超过600万人逃离疟疾的魔掌。未来,屠呦呦希望通过研究,让青蒿素应用于更多地方,为更多人带来福音。

阎肃--弦歌感人肠

人物事迹

《敢问路在何方》《我爱祖国的蓝天》《唱脸谱》《团结就是力量》……这些被置于艺术殿堂宝座的艺术作品,都出自著名文学家、词作家、剧作家阎肃之手。1950年,20岁的阎肃来到西南青年文工团,并于1953年加入中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成为一名文艺兵。

自那时起,阎肃就常常跑基层,慰问广大官兵,把官兵们的生活点滴作为自己的创作素材,很多作品都是在连队的马扎上完成的。为了创作歌剧《江姐》,阎肃来到重庆渣滓洞体验生活,反铐双手,戴上脚镣,并坐上老虎凳来真实感受当年***员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

2016年2月12日与世长辞,阎肃的夫人说,昏迷期间,阎肃只有听到自己写的歌时才有反应,甚至会流泪。在阎肃心中,他的作品里饱含着的对兵、对民的深情,正是他内心最真实的写照,即使昏迷,也依旧共鸣不绝。他永远是一个兵,一个人民的优秀子弟兵。

徐立平--大国多良材

人物事迹

徐立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高级技师。自1987年入厂以来,一直为导弹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火药进行微整形。在火药上动刀,稍有不慎蹭出火花,就可能引起燃烧爆炸。

目前,火药整形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难题,无法完全用机器代替。下刀的力道,完全要靠工人自己判断,药面精度是否合格,直接决定导弹的精准射程。05毫米是固体发动机药面精度允许的最大误差,而经徐立平之手雕刻出的火药药面误差不超过02毫米,堪称完美。

为了杜绝安全隐患,徐立平还自己设计发明了20多种药面整形刀具,有两种获得国家专利,一种还被单位命名为“立平刀”。

由于长年一个姿势雕刻火药,以及火药中毒后遗症,徐立平的身体变得向一边倾斜,头发也掉了大半。28年来,他冒着巨大的危险雕刻火药,被人们誉为“大国工匠”。

莫振高--化作光明烛

人物事迹

莫振高,学生口中的“莫爸爸”“校长爸爸”,是广西都安高中的原校长。都安是全国贫困县,这个大山里的瑶乡,有着众多因贫困上不起学的孩子。于是,莫振高将“让瑶乡儿女走向世界”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任教三十多年来跑遍每一位贫困生的家,将了解的情况一一记录在册,并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了近300名学生,圆了他们的大学梦。

然而,自己的工资毕竟只是杯水车薪。面对数量众多的贫困学生,这位从未向别人伸手的“莫爸爸”走上了“化缘”之路。他利用休息时间,来到全国各地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做演讲、做动员,只为通过社会力量,帮助更多的瑶乡儿女走出大山。

就这样,莫振高一共筹集了3000多万元善款,让18万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因积劳成疾,莫振高于2015年3月9日突发心脏病去世。“莫爸爸”的“化缘”之路改变了数以万计贫困孩子的命运,现在他已桃李满天下,九泉之下也可含笑。

官东--天下英雄气

人物事迹

2015年6月1日,“东方之星”号客轮在长江中游湖北监利水域翻沉。官东主动请缨加入海军工程大学抢险救援分队。6月2日抵达救援现场后,他第一个跳入水中,面对水流湍急、能见度极低的双重考验,官东首先在船舱内发现朱红美老人,他一边耐心安抚老人的情绪,一边帮她穿戴好装具,最终成功将其救出,这是第一位被成功救出的生还者。1

4时15分,官东再次下水,在机舱部位找到了船员陈书涵。面对体力严重透支,陷入绝望的陈书涵,官东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装备给了陈书涵,自己冒着生命危险仅靠轻潜装具支撑。

撤退时,他身上的信号绳被缠住,危急之下,官东割断信号绳,与水面彻底失联。官东在黑漆漆的舱内摸索近20分钟,终于找到出舱口,怎料,一个暗流瞬间将他卷入深水区,而此时,装具里的氧气即将耗尽,官东果断丢掉所有装具,憋着一口气猛地往上游。由于上升速度过快,刚出水的官东双眼通红、鼻孔流血。面对大家的赞许,这个帅气的90后小伙儿,没有多言。因为在他看来,这是军人应有的担当。

买买提江·吾买尔-- 盛德表一乡

人物事迹

买买提江·吾买尔是新疆伊犁地区布力开村村支部书记,维吾尔族。3岁时,吾买尔的父亲就过世了,第二年母亲也改嫁了。就这样,吾买尔是吃着村里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汉族等各族人家的百家饭长大的,也由此对乡亲们产生了化都化不开的浓浓感情。

当上村支书之后,吾买尔把“不让一个人受穷,不让一个人掉队”作为自己的工作宗旨,全力带领村民奔小康。在布力开村,各族群众和谐相处,从没有红过脸,更没有出现过民族歧视。吾买尔说,只有民族团结经济才能发展。

如今,布力开村已成为全国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截止到2015年底,布力开村1120户村民全都盖起了有网有电话的新房,铺上了总长42公里的柏油路,全村三分之一的人家买上了小汽车。在民族团结的大道上,布力开村实实在在享受到了团结带来的生产力。

王宽--君子抱仁义

人物事迹

郑州戏曲圈里有这样一位老艺术家:台上兢兢业业唱好戏,台下尽心尽力做善事,戏迷们夸他是德艺双馨的好人,他就是74岁的王宽。1998年退休后,王宽夫妇陆续收养了6名老家的孤儿。为了供养这些孩子吃饭穿衣、读书学艺,王宽决定放下自己国家一级演员的身段,去茶楼卖唱,这一唱就是7年。

起初,他的“上台率”并不高,每晚冷板凳一坐就是五六个小时。但王宽依旧坚持每天骑着自行车,一家一家茶馆地跑,常常晚上六七点就去了茶馆,等到天亮才回家。后来为了能够让更多人点他的戏,王宽又学起了川剧变脸。

如今,王宽夫妇苦心抚养的几个孩子都已长大成人,自食其力,而老两口却还在坚持资助老家的孩子。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办起一个孤儿艺校,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余热,让这些孩子学到一技之长。王宽老师用他的行动向大家传达爱的意义。

:

《感动中国》 是中央电视台打造的一个精神品牌栏目,由新闻中心社会专题部活动直播组承办,每年元宵节前后推出,已经连续举办多年,通过多种投票方式选取年度具有震撼人心、令人感动的人物和团队,主持人自开播以来由白岩松&敬一丹担任。

《感动中国》节目向全国观众推出了许多人物,其中有徐本禹、高耀洁、田世国、丛飞、王顺友等来自民间的杰出人士,有成龙、濮存昕、刘翔、姚明等光彩耀人的明星,也有季羡林、钟南山、袁隆平、桂希恩、黄伯云这样的睿智学者,更有张荣锁、魏青刚、洪战辉、黄久生、王锋这样的普通百姓,还有郑培民、梁雨润、牛玉儒、杨业功、刘金国、刘跃进这样的党政高官。每个人物身上都有一种让观众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感动中国》被媒体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

大事记载

2002年10月:中央电视台启动“感动中国2002年度人物”评选活动。这也是国内媒体第一次以“感动中国”为主题评选年度人物。

2003年3月:中宣部新闻局阅评组对“感动中国”评选活动及颁奖晚会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要求把“感动中国”作为一个品牌持续地坚持下去。

2003年3月:《感动中国2002年度人物》一书出版发行。

2003年7月3日:三峡百万移民获得的“感动中国”奖杯和证书入三峡博物馆永久收藏。

《感动中国》主题曲《感动》,原唱韩红,歌词如下:

用第一抹光线的纯净,为世界画一双眼睛

用第一朵花开的声音,为世界唱一首歌曲

用所有春天的消息,为你写下传奇

用初次看见你时我的眼睛,流下幸福的泪滴

感动你我,感动中国,这世界有爱才转动

感动你我,感动中国,这世界有爱才永恒

让第一个水滴的透明,留在你最深的心里

让第一屡微风的清新,成为你最深的记忆

用所有夜晚的月光,陪你迎来黎明

用第一次想你时我的心情,写下祝福的话语

感动你我,感动中国,这世界有爱才转动

感动你我,感动中国,这世界有爱才永恒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推选标准

我们对“年度人物”的定义是:人物事件发生在本年度,或者人物在本年度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本次活动以“感动公众、感动中国”为主题,推选人物须具备以下一种或几种特点。

为推动社会进步、时代发展做出杰出贡献,获得重大荣誉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在各行各业具有杰出贡献或重大表现,国家级重大项目主要贡献者;

爱岗敬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

以个人的力量,为社会公平正义、人类生存环境作出突出贡献;

个人的经历或行为,代表了社会发展方向、社会价值观取向及时代精神;个人在生活、家庭、情感上的表现特别感人,体现中国传统美德和良好社会风尚。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推选办法

请推委推选出认为合适的候选人物,并写明推举理由以及他们的事迹材料。

组委会搜集一些人物资料,作为组委会的推荐人选,推委可以在组委会搜集的推荐人选中投票,推举出认为合适的候选人物,并填写推举理由。

组委会将根据推委会的推选情况,再经公众投票和最终评议,确定“十大人物”。

参考链接:-感动中国

巩晓彬与李昕同年出生,1987年,两人一道进入国家青年队,1989年又双双被国家队相中;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后离开国家队,亦是同时同因。巩晓彬的父母是山东篮坛宿将巩宜彭、高勤芳夫妇,李昕的爸爸妈妈也曾在辽宁省男女篮打过主力。李昕虽是辽宁本溪人,祖籍却同巩晓彬一样,乃不折不扣的山东好汉之后。不同的是,巩晓彬在山东队和国家队均扼据二中锋重津,巩守兼备,长于高空作业,李昕则从沈阳部队到国家队一直司职主力后卫要职,能传善突,贵在穿针引线;李昕天性活泼开朗,心直口快,球场驰骋虎虎生风,场下言行亦有声有色,“刚”性十足,巩晓彬则相形见“柔”,内向些,也稳当些,比较含蓄。诸多相同,令二人心有灵犀,情系一处;几点不似,使双方互补长短,相得益彰。

话是这么说,其实巩晓彬与李昕在国青队时还并不相识,1989年2月一同迈进国家队大门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也没有什么交往。当时国家男女篮虽同在一个馆里训练,低头不见抬头见,但训练、比赛安排紧凑,很少有机会接触,更难深谈。可正是在这迎面来去时的一声招呼、擦肩而过时的一个眼神中,两人从彼此看着顺眼,逐渐发展到一句话、一个动作也感到投机,话题日多一日,馆里馆外再相逢时便故意放慢了脚步,多看一眼,多聊几句。回忆这段往事,巩晓彬和李昕几乎异口同声地说,当时谁也没想那么多,只是在紧张、枯燥的训练生活之余,有个谈得来的异性朋友相伴,非常开心。他们从相识到相恋,可以说是一见钟情,也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然而,差不多所有的国内运动队,队纪里都有一条“现役运动员不得谈恋爱”的硬性规定。国家男女篮当然也不会例外。当巩晓彬与李昕的交往日益密切,恋爱关系并未明确但在他人眼里已经再明确不过的时候,这条“队纪”开始起作用了。巩晓彬在男篮,李昕在女篮,均被劝告和指令中止这一关系。没有顶撞,甚至没有解释,巩、李二人的确注意了来往的频率和热度,但他俩谁都无意放弃这种来往。时隔数载,如今谈及当初的想法,巩晓彬和李昕仍保持着一如既往的坦率:不让谈恋爱,是怕影响训练、比赛,领导是为队员的前途着想,为队伍的发展着想,这个我们理解,但如果爱的力量对训练、比赛和相恋双方的提高是一种促进,是不是应该网开一面呢?巩、李在国家队表现最突出、战绩最骄人的时期,均出现在他们相恋之后,似乎为二人的固执已见做了一笔颇耐人寻味的注脚。巩晓彬娓娓道来:训练、比赛时,如果李昕站在场边,我就觉得格外有状态,水平发挥特出色;我场上动作重心过高、由守转攻速度比较慢的毛病,就是她提出来以后我才注意改进的。

巩晓彬回忆说:“国家队调李昕她自己不去,我当时是不同意的,可她坚持,我也就不好再多说了。但紧接着国家男队公布名单,没我,我还是挺意外的。因为我当时正是巅峰状态,不进国家队,怎么也说不过去。”后来,山东省体委有关部门向篮球司打听稳居国家队主力位置的巩晓彬为啥落选,这才得知了事情的原委。原来,篮球司接到李亚光的报告后,又征求了国家男篮主教练蒋兴权的意见,蒋兴权本来就对巩晓彬的成见颇深,马上表态“可以不调巩晓彬”,见国家男女篮主帅的意见高度一致,篮球司也就不便再多说什么,于是决定把巩晓彬排除在备战世界大运会的国家男篮之外。“是我把他一块儿‘拽’下来的。”李昕苦笑着说。但是,李昕最终没能把巩晓彬“拽”到她想让他去的地方。

应该是邓肯

姓名:蒂姆-邓肯(Tim Duncan)

国籍:美国

场上位置:大前锋

出生日期:1976年4月25日

身高:213米

体重:1125公斤

现效力球队:圣安东尼奥马刺

场上号码:21

1997年以新秀状元的身份被马刺队选中,效力至今。属于强力型前锋,擅长篮板球。

1998年荣获“最佳新秀”称号;

2000年荣获全明星大赛“最有价值球员”(MVP)称号;

2002、2003年两次当选“年度最有价值球员”(MVP)称号; 1999和2003年当选2003NBA总决赛最有价值球员(MVP),成为NBA历史上第三位在头两次进入总决赛就获得该荣誉的球员(另外两为是魔术师约翰逊和飞人乔丹); 连续6年入选NBA最佳阵容和最佳防守阵容;NBA历史上第二位连续六次进入NBA全明星阵容和最佳防守阵容的球员(大卫-罗宾逊是首位,而他连续七个赛季获此殊荣);

连续6次入选“全明星阵容”,参加全明星赛;

15次荣获NBA“本周最佳球员”称号;

4次荣获“本月最佳球员”称号;

在过去六个赛季中,是所有NBA球员中两双最多的球员;

代表美国队参加2000年奥运预选赛,并入选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美国队,但因伤被迫退出。2004年入选美国梦六队参加雅典奥运会,仅获得第四名。

入选2004-2005年NBA西部全明星阵容。

蒂姆·邓肯:欲界石佛

跳出三戒外,不在五行中,这是佛家的最高境界。邓肯那不苟言笑,木讷如鸡的性情让人感到了他的无趣和冰冷,也为他换得个“石佛”这一冥顽不化的大号。然而,只有真正了解他的人才明白,他是一个破戒的俗僧。他有自己的七情六欲,有功德圆满时的泪水,有无可奈何的郁闷,有行善之乐,有隐忍之苦……总之,他是一尊欲界的神佛。

风雨佛路

闻说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美属维尔京群岛宛如一串美丽的珍珠散落在加勒比海与大西洋的交汇处。1997年盛夏,一位来自这神美岛国的天神驾临美利坚的篮坛圣殿NBA,他就是“石佛”邓肯。当时,在迈克尔·乔丹和1996黄金一代的刺眼光芒下,邓肯更像是一颗晨星,并未引起人们太多的关注。这很像他的成“佛”之路,没有雷公电母打开通天大道,只有风雨相伴,寂寂前行。

邓肯9岁时开始打篮球,但正规接受篮球训练要从14岁算起,此前他一直迷恋游泳运动。内向的性格使邓肯在进入维克森林大学校队的前两年时间内,看到的一直是冷眼和不屑。对此,邓肯说:“只要我愿意,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障碍,我的目标是不断地获得胜利,赢得总冠军,成为最好的球员。”在那段日子里,他把持自我,隐忍苦练,他相信自己对篮球的解读能力。1994年,他代表美国参加了友好运动会,虽然这种赛事重在“友好”,但对于邓肯来说是踏出了坚实的一步。

1997年,邓肯以状元秀身份加盟马刺,实现了人生的又一跨越。邓肯的到来,使马刺队主帅波波维奇打造出了全新的战术:双塔战术。人们开始对马刺给予期待。但是挑战无处不在,邓肯之前,马刺队虽然拥有四大王牌中锋之一的“海军上将”戴维·罗宾逊,怎奈他一个人在内线孤掌难鸣,难成大业。

在邓肯的职业生涯中,主帅波波维奇不能不提,这位军人出身的主帅以其治军严明而著称,他的不苟言笑行事谨慎的军人作风和邓肯个性之间形成的和谐美,让人想起了拉塞尔和奥尔巴赫,乔丹与杰克逊,以及这两个组合开拓过的两大王朝。

1998~1999赛季,邓肯与罗宾逊合力拿下自己职业生涯的第一枚总冠军戒指。但是由于薪资工潮的巨大震荡,缩水赛季的总冠军含金量让人质疑,奥尼尔曾数次就此对那年总决赛耿耿于怀。而1999~2000年季后赛邓肯又因伤不能上场,再一次失去了证明自己的机会。以至于在他2000年期满后与球队签三年期合同时,马刺总经理巴福德和主帅波波维奇因此“收获”了很多嘲笑。而后,随着湖人三连冠霸业的建立,邓肯与他的马刺队再一次被人遗忘。

谈起西部诸强,马刺队总是被人遗忘,就是在德州三强中,人们也更加愿意将目光投向诺维茨基的小牛队或者姚明的火箭队。但是主帅和队友却不这么看,罗宾逊说:“如果你想寻找一名能疯狂扣篮,能做漂亮动作的球员,就像当今很多球员那样,蒂姆肯定不是你想要的人,但如果你要一个身手全面且能将一切做好的球员,那么他绝对是你想要的那种人。别人说什么都没有用,最好的证明就是行动。那就是经过一个完整的赛季,然后拿到总冠军。”

有道是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在短短的三年合约将尽之际,2002~2003赛季邓肯真正地圆了一次属于自己的冠军梦。在总决赛最后一场他的得分、篮板球、助攻和盖帽均为全队最高,而且只差两个盖帽就达到四双。而在总决赛的历史上即使奥尼尔、伯德、拉塞尔也未曾拥有过这样完美的表现,媒体甚至将其评论为“总决赛历史上最具优势和最具统治力的演出” 。这种表现不是乔丹在六连冠时动辄40分以上的疯狂砍分,也不是威利斯·里德跛行上场激励队友的情感洪流,而是邓肯以质朴无华的球风给NBA带来的一股雄浑之气。

2003年7月16日马刺队与邓肯签订了七年122亿美元的巨额合约,对此老尼尔森满怀妒嫉地说:“拥有邓肯,你就拥有半个总冠军了。”

注定今生

2004年洛杉矶全明星赛场炫美的灯光下,邓肯那奠定西部胜利的最后一投依然是招牌式的打板进筐,没有丝毫花哨可言。但下面的事例可能让对邓肯印象一成不变的人不爽了。2003年邓肯被时尚男士杂志《GQ》评为第八届年度最佳绅士。用水墨画的观点来说,他那不讲究的着装,笨拙的谈吐只是“石佛”形象的写意,而在他的内心深处却流淌着爱心与真诚。

入选“梦六”对于邓肯来说是一大荣耀,但在预选赛上面对一个轻易就可战胜的对手时,他却产生了痛苦的心情,那个对手就是维尔京群岛队。自从1994年邓肯离开之后,维尔京群岛就再也没有组织起一支像样的球队。可以说,邓肯的离去彻底毁掉了维尔京群岛构建一支像样球队的梦想。对此,他深感歉意地说:“这是我最害怕的一场比赛。”他找到老布朗教练向他表示自己不愿参加比赛。比赛时他坐在场边,看到自己的“梦六”队友一次次将球灌进对手篮筐时,他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比赛结束了,他如释重负地站起,没有与队友的击掌相庆,没有胜利的微笑,他只是觉得一次痛苦的洗礼终于结束了。

面对情感的背负,他放弃了比赛;但有时为了背负的情感,他必须征战,哪怕是带着伤痛。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2003年12月6日,奥兰多魔术队主场迎战马刺。本来魔术队在第三节后半程还大比分领先,但马刺队却急速翻盘,让麦格雷迪结束17连败的愿望落空。而对魔术痛下杀手的就是狂砍47分的邓肯。回想起“梦六”预选赛时的美好时光,正是这两大球星帮助美国国家队获得了奥运会资格赛冠军。而此时,面对已伤痕累累的小麦,却又向他的身上捅了第18刀,所以他很清楚麦格雷迪的心情。赛后,他打电话给麦蒂对他进行安慰,表达了一片坦荡之心,真诚之心。他是赛场上敬业的楷模,他是生活中友谊的诤友。

从历史上看,马刺与湖人队注定是一对宿敌。从“冰人”乔治·格文与“魔术师”约翰逊的对弈到今天邓肯与奥尼尔的对抗,马刺队始终难占先机。直到去年夏天,邓肯如日中天,在对湖人队的西区半决赛中表现出色,平均拿下28分、118个篮板球和48次助攻,率队以4比2击败湖人。然而时隔一年,又是在半决赛中,马刺队虽然以2比0占得先机,但随后却连输4场,卫冕之梦破灭了。邓肯再次眼睁睁地看着奥尼尔和科比·布莱恩特继续向总冠军奖杯前进。

来世迷津

对于未来,佛家宣讲的是无欲无求,只要心中有佛万事便可水到渠成。对于邓肯而言,未来的七年虽然十分渺远,然而以其无欲无求之品格,却早已达到大化之境。

邓肯从来不会为了追赶一个纪录而心急情躁。环视现在的NBA,很多球员经常得到队友提醒——已经接近某个纪录或者是里程碑了,于是他们会刻意做些什么,以达到这个“成就”。但邓肯不会,去年总决赛中那个准“四双”为人津津乐道,邓肯自己却说,他并没有特地去做,也没有特别的感觉。

而这种境界对于一个人的未来之重要不言而喻。这意味着这个人有着永不衰竭的生命力。北京时间4月15日,马刺队93:67狂胜心不在焉的掘金队,最终以57胜25负的战绩锁定了西部第三的位置。为什么要提及这场比赛呢,因为本场比赛开始时双方心思都在季后赛上,一些球员无心恋战,表现不佳。吉诺比利说:“我们知道这个赛季的目标是什么,季后赛和常规赛大不相同,我迫不及待地想开始季后赛了。”可“石佛”却没有受到这种因素的影响,他依旧全能。托尼·帕克赛后说:“蒂姆这样打球真挺恐怖的,动作那么拼命,我们都围着他转。”

就是这样“鸡肋”级的比赛,竟然调动了他全部的比赛激情。赛后他表示:自己的状态已经接近100%,这对季后赛中的对手无疑是个噩梦。携本场比赛的狂胜,他发表了进军季后赛的宣言:“去年我们并没有想到我们能赢得总冠军,但是今年我们在季后赛将充满自信,真正的赛季才刚刚开始。”

虽然马刺队提前出局了,但邓肯的对手最好记住贾森·基德的话:“那些认为邓肯并不是这个联盟中最好的球员的人从来没有认真注意过邓肯,击败他的方式只能是攻击他的弱点,问题是没有人能发现他的弱点。”

宋名臣范仲淹的这首词,写在他率师西北边陲, 平定西夏叛乱的时候。这是二首评价上有争论的作品, 欧阳修尝呼为穷塞主之词,揣度大意是说,作为主帅不 抒发雄豪慷慨之情,却去写塞外凄凉穷愁的景象与思归 之心,是不好的。瞿佑在《归田诗话》中一方面用自己的 生活经历证明这首词确实状写了塞外景色,一方面又 说:“以总帅出此语,宜乎士气不振而无成功。”这都是从 政治教育角度着眼的评价。另一些评家却称道其,写得 “沉雄”,“有排荡之势”,“至今读之犹凛凛有生气”。夏承焘先生则盛赞这首词“情感浑厚,气概阔大”。 笔者认为,任何一首诗词的审美价值,是由多种艺术功能构成的。这首《渔家傲》并非以军事征战为题材,而是写边塞将士对家乡的怀念,因之不能生硬地用政治的尺度来衡量,而应该用艺术的尺度来衡量。它的艺术功能、艺术力量,在于抒情写景,但即使从政治上要求,此词的意义也并不消极。“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正是这首词最本质的思想亮点。燕然山,即今之杭爱山。后汉时,将军窦宪追击匈奴,曾登上燕然山刻碑(勒石)纪功。词中霜雪满头的老将军,已擦干思乡之泪,在恋家与报国的矛盾中,他是以戍边军务为重。他尽忠职守,不建功勋于边陲,虽有时思乡心切,也是不打算归去的。如此耿耿丹心,怎能视而不见 词的上阕侧重写景。秋来风景异,雁去无留意,是借雁去衡阳回雁蜂的典故,来反映人在塞外的思归之情。为何思归,是厌弃边塞生活,不顾国家安危吗不是。而是边防凄厉的号角声以及周遭的狼嗥风啸声,令人心寒。何况日落千嶂,长烟锁山,孤城紧闭,此情此景怎不令人怀念故乡的温馨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一个长期戍边的老将,惦念亲人和家乡也是很自然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此句写得最成功,仅10个字便勾勒出一派壮阔苍茫的边塞黄昏景致。 写景是为了抒情。因此下阕一开头就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浊酒,本是乳白色的米酒,这里也暗喻心情重浊。为什么心情重浊因为思归又不能归。靖乱之,功未成,又何颜以上觐朝廷,下见百姓“归无计”,是说没有两全其美的可能性。正在这矛盾的心绪下,远方羌笛悠悠,搅得征夫们难以入梦,不能不苦思着万里之遥的家乡,而家乡的亲人可能也在盼望白发人哩。“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10个字扣人心弦,写出了深沉忧国爱国的复杂感情。

 这首《渔家傲》绝不是令人消沉斗志之词,它真实地表现了戍边将士思念故乡,而更热爱祖国,矢志保卫祖国的真情。范仲淹年轻时曾在《岳阳楼记》一文中,倡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精神。词中的白发老将军,不正是这种崇高精神的生动写照吗?欧阳修对这首词的负面评价,是很不公平的。黄蓼园说它“读之凛凛有生气”,倒是深得其旨趣。

苏轼有一篇文章叫《苏轼私识范仲淹》,里面详细记录了他“认识”范仲淹的经过,以及和范仲淹后代的往来经历。

苏轼小时候在私塾念书时,从《庆历圣德诗》这本书中,知道了被世人赞颂的十一个人,其中一位便是范仲淹。当时,老师对苏轼说,范仲淹和韩琦、富弼、欧阳修这四人,都是人中豪杰。

对于“四大豪杰”的事迹,苏轼是懵懵懂懂的,但是已经记在了脑海里。

嘉祐二年(1057年),意气风发的苏轼中了进士,到了京城时,却得知他从小就敬仰的范仲淹大人逝世了。怀着悲痛的心情,苏轼一边诵读范仲淹的碑文,一边忍不住泪流满面。因为,他崇拜了范仲淹十五年,没想到这就天人永隔了。

后来,苏轼受到欧阳修的赏识,又把他引荐给了韩琦、富弼等人。他们都十分爱惜人才,对苏轼很重视。只不过,他们也为苏轼没能认识范仲淹而感到遗憾。

这份遗憾,一直让苏轼难以释怀。此后第三年,他终于认识了范仲淹的二儿子范纯仁。彼时,范纯仁在朝中担任着丞相;又过了六年,苏轼和范仲淹的三儿子范纯礼相遇;再十一年后,苏轼与正在徐州为官的范仲淹的小儿子范德孺相识,随后成了推心置腹的至交挚友。

不久,范德孺将范仲淹的遗稿给了苏轼,并嘱托他为范仲淹的遗稿作序。

苏轼有些惶恐,他觉得,范仲淹大人的功德,不需要靠什么文章去宣扬;范大人的文章,也不需要谁的序言而流传。但他不敢推辞,因为他是在年少时期就“认识”了范大人,到如今已近五十年。当年老师口中的“四大豪杰”中的三位,苏轼都有幸和他们来往,唯独无缘结识范大人。这份遗憾,或许在能为范大人作序这件事上释然。而自己的名字能和范大人的作品中挂名,也是一种“圆满”吧。

于是,苏轼怀着复杂的情感,慎重地花了十三年的时间,才把范大人的序完成了。

范仲淹之所以让苏轼如此崇敬,是因为在天圣年间,范仲淹大人在为母亲守孝时,就已经有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心愿,所以写万言书来送给宰相。仁义礼乐,忠信孝悌对于范仲淹来说,已经深入骨髓了,他时刻都铭记于心。所以苏轼感动于他的真诚,感动于他的善良与赤诚。纵然一生无缘相见,也一如既往地尊崇他,将他视为人生路上的标杆,时时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描写的是饯别的情景。翻译为:在军中主帅所居的营帐里摆设酒宴,给回去的客人饯行,胡琴琵琶与羌笛奏出了热烈欢快的乐曲。

两句诗写的是边塞军营送别归京使臣的场面,笔墨不多,却表现了送别的热烈隆重,第一部分内在的热情,在这里迸发倾泄出来,达到了欢乐的顶点。表现了诗人和边防将士的爱国热情,以及他们对一位同甘共苦过的战友的真挚感情,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边塞将士的团结精神和昂扬的斗志。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体现诗人豁达情怀。

此句出自于《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创作的记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此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一、原文:

使至塞上

王维 〔唐代〕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二、译文:

轻车简从将要去慰问边关,我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云霄,黄河边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时遇到侦察骑兵,得知主帅尚在前线未归。

三、注释

1、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使:出使。

2、单车:一辆车,车辆少,这里形容轻车简从。问边: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3、属国:有几种解释: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

4、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额济纳旗东南。又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一带。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然而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无需经过居延。因而林庚、冯沅君主编的《中国历代诗歌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

5、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

6、归雁: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行,这里是指大雁北飞。胡天:胡人的领空。这里是指唐军占领的北方地方。

7、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孤烟:赵殿成注有二解: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散”。二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而直上”。据后人有到甘肃、新疆实地考察者证实,确有旋风如“孤烟直上”。又:孤烟也可能是唐代边防使用的平安火。长河:指流经凉州(今甘肃武威)以北沙漠的一条内陆河,这条河在唐代叫马成河,疑即今石羊河。

8、萧关:古关名,又名陇山关,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候骑: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王维出使河西并不经过萧关,此处大概是用何逊诗“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之意,非实写。

9、都护:唐朝在西北边疆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护府,其长官称都护,每府派大都护一人,副都护二人,负责辖区一切事务。这里指前线统帅。燕然:燕然山,即今蒙古国杭爱山。东汉窦宪北破匈奴,曾于此刻石记功。这里代指前线。

10、候骑:骑马的侦察兵。

四、赏析:

  这是诗人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首联两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颔联两句包含多重意蕴,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颈联两句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尾联两句写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此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单车欲问边”,轻车前往,向哪里去呢——“属国过居延”,居延在今甘肃张掖市西北,远在西北边塞。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然后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最后两句写到达边塞:“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长的方面——写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河流,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五、创作背景:

  公元737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春,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其实是王维被排挤出朝廷。这首诗就是作于此次出塞途中。

六、作者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jié),号摩诘居士。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9957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